村镇银行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镇银行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镇银行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1

发起行作为控股行(母行)对村镇银行初期发展阶段确实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既降低了村镇银行运营成本又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但这也造成大部分村镇银行不知不觉地过于依赖发起行,使其从经营战略、营销目标到业务系统、人员配备等方面都沿袭了发起行的模式。部分村镇银行完全将自身定位于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在城镇或城区围绕当地龙头企业和优质客户重点营销,分散了其服务“三农”的精力。同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时间短,农户普遍感到非常陌生,较难有认同感,在其心目中远比不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信社有名气,有的村民甚至认为“是不是私人开的银行?会不会突然倒闭?”,加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一个营业网点,能办理的业务也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淡化了对农户的吸引力。

二、缺乏基本运营系统,业务单一

1.支付结算渠道较单一。一是目前村镇银行绝大部分无联行行号,只能采取方式间接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客户通过村镇银行汇款还要转借第三方通道,不但汇划到账速度较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二是村镇银行除支票应用较为普遍外,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业务均未能得到有效应用。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信用环境欠佳,票据结算习惯较难培育,此外,村镇银行网点分布少,票据兑付困难,也影响了票据流通。

2.卡基支付尚未发展。银行卡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个人支付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近年来,农业银行、农信社都加快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产品创新,极大地满足了农户多样化需求。但是村镇银行不属于银联成员机构,没有建立独立的发卡系统,没有自己的银行卡,也未接入银联支付网络。农户对于村镇银行只能拿着存折办理业务而不能办理银行卡业务感到很不方便,同时也心存疑虑,这也导致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增长缓慢。

3.电子银行建设滞后。近些年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的建设,许多银行电子渠道业务量已超过柜台交易,成为客户交易的主渠道。而目前村镇银行只建有数量不多的传统物理渠道,由于各方面原因电子服务渠道尚未起步,更谈不上为客户提供包括账户管理、工资、网上理财、电子购物、自助缴费等便捷的在线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比起来有着诸多不便,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造成存款稳定性较差。

三、相关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村镇银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兴金融力量,其发展和壮大,除了加强自身管理、控制风险、拓展市场和不断创新外,还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支持。

(一)政策上加强扶持

一方面,建议财政和税收政策参照农信社的优惠标准执行,通过税收减免和返还、财政贴息、降低收费等政策,帮助村镇银行降低经营成本,缓解村镇银行成立初期规模小,资金不够的压力,增强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信心,尽快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尽快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可行性规定,适度批给村镇银行发展支农再贷款;同时,应充分考虑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征,参考农信社相关政策,将村镇银行纳入“两民”优惠利率贷款承办机构,最大限度地给予信贷政策支持。

(二)选址多考虑落后地区

虽然银监会为打破村镇银行的地域限制和扩大其影响力,于2010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村镇银行,允许西部除省会城市外的其他地区和中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总分行制的村镇银行,但实际上,从东、中、西部近几年新设村镇银行的布局来看,分布不均的现象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村镇银行在选址的时候应“名符其实”,经营网点必须贴近农村,经营触角必须深入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贫困地区,要时刻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否则就变成了“城镇银行”,变成了发起行的分支机构。

(三)努力提高社会认知度

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金融管理机构应共同努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广告牌等媒体介质,广泛宣传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特点和优势,介绍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突出国家的支持力度,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自身也应通过为农户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赢取广大农户的正面口碑,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强化村镇内部的宣传工作,运用在村镇广播站播放广播,在农机站、种子站、卫生站等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多样富有农村特色的宣传形式,打造村镇银行特有的金融品牌形象,打消农户心中的疑虑,提高自身公信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应在控制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开发出与“三农”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专业设备并配备技术人员,满足农村日益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1.支付结算方面,可通过几种方式来改善。一是借用发起行的清算平台和清算系统;二是租用他行的清算平台和清算系统;三是众多村镇银行进行合作,成立清算总中心,实行结算集中,该模式适应于当全国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且有一个协调性机构进行管理的成熟阶段,优势在于能极大限度地提升村镇银行的结算水平和品牌形象。

2.银行卡发卡方面。出于成本考虑,现阶段村镇银行自身独建发卡系统并不经济可行,村镇银行可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探索发卡外包、联合发卡等形式发展银行卡业务,采取减免发卡工本费用和交易费用等形式吸引农户办卡。人民银行应积极协调银联公司,促成银联出台规范村镇银行接入银联网络的业务方案,积极推动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规范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2

目前,虽然中国农村金融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理论上对于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机构多元化发展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围绕农村金融基本框架的存量改革变得举步维艰,于是,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增加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增量改革推进存量改革就变得异常迫切。3月1日以来陆续成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增量改革的开始。尤其是村镇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将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村镇银行设立的积极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对农村金融体系存量改革的思路。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具有低门槛、多元化资金来源、灵活多样的股权与治理结构的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不但为农村金融市场引入增量因素,而且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始,就对其设立条件、股权设置、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内控机制及监管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对股东在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形成了机构经营者的优胜劣汰,这必将推动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

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农村信用社这一存量机构展开,可是从结果看,无论是规范合作制,还是提供多种模式的改革尝试,效果都不甚理想。深究其原因,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造成一方面农信社本身缺乏改进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也难以下决心彻底清除绩效差的信用社。而村镇银行的建立,无疑将会与农信社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在促进其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促成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为民间资金提供了良性的发展渠道。在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条件下,为了从金融领域内获取高额利润,大量的民间资金以“灰色”身份参与着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难以寻找到正规的发展渠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为资金所有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村镇银行成立的相关规定,明确了民间资金可以入股,这是继“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试点以来,正规金融机构再一次对民间资金打开大门。

能否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农村金融的全部问题,都是围绕着向农村人口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展开的,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这次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村镇银行这样一个新的金融机构,旨在提高金融机构覆盖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就操作而言,村镇银行的设立对于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的中西部县乡(镇)是可行的,但是在较多的传统农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以盈利为目的的村镇银行恐难涉足。

同时,村镇银行由于其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在县(市)和乡(镇)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分别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决定了其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和小规模金融需求者,解决的主要是农村地区较低层次的金融需求问题。

而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包含了多个层次,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后的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兼业经营的农工商户、较大规模的种养殖户、传统的农业经营者以及部分需要政府补贴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资金需求。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资金供给主体,单一的机构,无论是农信社或者新引入的村镇银行,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

因此,在推进新机构的增量改革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存量部分的改革也需要同步进行。围绕逐步完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推动机构多元化才是解决农村金融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意发挥现有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政策措施引导包括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的资金回流农村;二是强化政策金融机构,这不仅包括政策性信贷,更主要的是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问题,还包括构建政策性保险、政策性担保机制等;三是进一步推动农信社改革,在许多传统农区、贫困地区,尽管农信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其事实上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期,其作用还无法为其他机构所取代,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推动农信社改革与发展;四是关注农村金融领域内已经出现的资金供给创新形式,包括以前存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机构,此次银监会批准的的贷款子公司,以及长期存在于民间此次被肯定的资金互助合作社,这些创新形式必将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有利于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能否“常驻”农村

从村镇银行现行制度安排的剖析可以看到,村镇银行从其资金来源看,包含了国内外的银行资本、国内的产业资本以及民间资金,这些资金所追求的无一不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事实上村镇银行也属于商业性银行机构的范畴。如何保证其长期留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传统农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政策的引导与配套。

同时,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所以村镇银行仍然不能脱离现有金融机构独立存在。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惟一股东,那么其能否在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上有所作为就十分值得商榷了。因为长期农村金融实践已经说明,国内商业银行距离农村越来越远,其不仅很难为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支持,且其在县域以下的机构反而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另外,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做大”的信贷方式,是否能主动去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小额、分散特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再者,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如果真要留在农村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的成本应该比建立或控股村镇银行更低一些,其是否会“舍近求远”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而言,“舍近”而“求远”必是有隐蔽的利益所在,诸如民间资金可能会通过幕后交易获得村镇银行的控股权,届时可能在监管上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新成本。因此,对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而言,显然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能否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建立起来,假设其也愿意留在农村地区,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关注,即其是否能够在覆盖面与机构可持续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从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实践来看,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覆盖面要求尽可能通过提供小额、灵活的信贷服务来满足更多人的金融需求,而小额、分散的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覆盖成本和风险。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村经济;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渠道出现在农村这块热土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植下,农村经济显现喜人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为了更好的辅助农村经济发展,为基层成员提供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乡镇银行应运而生。

二、走进村镇银行,探究发展症结

(一)村镇银行内涵及出现背景

村镇银行是是植根于农村区域主要服务于“三农”的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银行监督委员会根据相关的法规、法律的规范,汇聚国内外的相关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运作责任人和国内有一定承担能力的自然人的金融资金,进而设立了村镇银行。

为了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压力,银监会进一步调整金融策略,放宽金融政策,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主体加盟到农村融资领域,信贷机构、信用合作组织以及乡镇银行等金融组织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乡镇。近几年来,乡镇银行发展模式应时而动,不断扬长避短,成为了辅助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银行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国家相关的政令规定,乡镇银行在注册的时候要求注册资金应当在一百万元以上,统观目前大多数乡镇银行的资本注册筹备金数额,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达到亿元以上的数量稀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也说明了小规模的乡镇银行在面对外在金融冲击或者储户提取较大数额现金的时候,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抵抗风险的实力较为薄弱。很多储户为了自身资金稳固性考虑,往往选择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性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样,不能够吸纳较多的资金储备,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业务形式单一,匮乏对资金吸引力

村镇银行相对于其它起步比较早的银行,因此在业务领域没有真正介入央行的资金支付系统,诸如电子货币业务、各种汇票业务以及一些支票等的结算业务,尚且不能够惠及储户。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介入到了村镇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储户渴望在理财投资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业务帮助,电话银行、网上转账等业务日益得到储户的青睐,但是,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之下,村镇银行中一些便捷化的业务程序还没有完善的构建,这样对储户的资金存储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强,从而缩减了村镇银行获取更多利益的空间。

(四)专业人员缺乏,储户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它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不仅仅要具备专业化的金融知识,同时,为了更好的运作吻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资金融通,更需要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知的职员。但是,在现实面前,很多具有高水平知识的工作人员,往往选择比较大的城市来从事金融业务,去往村镇银行的专职人员主动性不高,这样的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自然就会滞后乡镇银行的创新水平,影响其未来发展进程。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注入了更多的信息之源,但是相比较其他的城市储户而言,村镇的储户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其接触信息面比较狭窄,对于一些储蓄利率没有更为便捷的掌握渠道,对于国家制定的一些辅助村镇经济发展的金融领域的法令政策没有等位的理解。因此,乡镇银行的优势并没有真正的为广大村镇储蓄群体所接受,这些群体更愿意与建行、商行、农行等银行建立一种存储或者信贷关系,这样,使得村镇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对更为严峻的考验。

(五)配套措施不全,乡镇银行实力较弱

尽管银监会给予了村镇银行一定的权利,就是遵循司法规定的基础上,能够依循信贷定价的规定,自主完善信贷利率的权利。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村镇银行并没有切实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直接惠及基层银行的优惠措施,例如,在征收银行所得税收或者营业税的时候所参照的是商业银行的执行准则,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并没有捕捉到有关减、免某部分税款的规定。因此,对于实力相对弱小的村镇银行而言,它们需要上级职能部门多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壮大自身实力。

三、实施应对措施,提升乡镇银行实力

(一)以宣传吸引加盟,壮大抗风险能力

对于起步较晚的村镇银行而言,壮大自身实力,从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有效举措就是吸纳发更多的存储资金。因此,村镇银行可以在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帮助的基础上,通过向农村储户宣传村镇银行的便捷措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资金储备,甚至得到较大资金的参股,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丰富银行业务内容,吸纳农村资金

村镇银行要想在未来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有一整套能够吸引资金汇聚的金融业务,树立“草根银行”的品牌形象。对于,较为基层的村镇银行而言,在实施金融业务的时候,应当植根于农村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的金融观念灵活的拓展惠民的业务形式。

(三)通过政策倾斜,提升金融知识水平

外在大环境的扶植,也是村镇银壮大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外因。储户在与村镇银行发展存储或者借贷关系的时候,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贴息政策的辅助,鼓励村镇储户与村镇银行构建金融关系;中央银行也可以适时将辅的补贴、资金的融通以及利率优惠等惠及村镇银行,从而,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在空间。

为了提升村镇银行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关的职能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培训,通过一些鼓励措施,激励更多的金融人员投身基层。通过宣传,将更多的金融知识传达给农村居民,在银行与储户之间搭建起良好的金融沟通平台,提升相关人员的金融知识水品。

(四)健全措施保障体系,增强银行实力

村镇银行应当以品牌意识作为发展的着眼点之一,在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健全担保以及抵押的制度,辅助养殖、农产品生产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储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从而更好的解决农村储户与村镇银行构建信贷关系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村镇银行作为辅助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显现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实力制约,以及外在环境的压力,将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因此,探寻出符合村镇经济实际的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职能范围,是今后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炎,我国村镇银行的立法缺陷以及补救研究[J],西部法学评论,2009,(4):45-49

[2] 张曼,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J],东岳论丛,2009,8

[3] 周庆海,刘灿辉.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N].金融时报,2008-06-16.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一系列 “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首次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确立了一系列试点地区,此后,各类银行纷纷加入到建设村镇银行的行列中,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此之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精神,中国银监会在2014年12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

村镇银行作为经银监会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设立的新型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及乡镇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家庭储蓄少、资金盈利率低、贷款缺少抵押品、受农业生产周期季节性影响较大等一系列因素而导致的还贷风险高,致使农村农户、企业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村镇银行的发展因而大大的受到了限制。

在银行之间关系来看,由于村镇银行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银行有着资产负债规模小、人员对农村金融服务不熟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等不足,并在农村地区原有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双重挤压下,留有的市场非常狭窄,且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未得以培育,并在服务创新、客户资源、信贷规模、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所欠缺。

大型商业银行投资发起村镇银行建设的热情尚未被完全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如何才能做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探讨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新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村镇银行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村镇银行现有的发展现状与经营情况,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建设村镇银行的有关成果,系统性的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的种种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二、村镇银行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村镇银行定义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或企业工厂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

2.村镇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

可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可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可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以及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的其他业务。在村镇银行可经营的业务中,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仍是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3.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和市场定位

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尤其对村镇金融覆盖面的范围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为响应家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和切实服务乡村的理念,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作为农村金融的一股新生力量,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做到立足地方、服务村镇。

(二)主要特点

1.在市场定位方面,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当地农民或企业工厂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核心要义是为“三农”服务,根据有关要求贷款的发放不能跨县(市)进行,所以在一个县(市)里可能仅有一个网点,这样使得村镇银行服务范围的覆盖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因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缺乏灵活性与竞争力。

2.在规模方面,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根据银行法等有关规定对于村镇银行县(市)注册资本最少为300万,乡(市)注册资本最少为100万人民币。总的来看,大多数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额为几千万元上下,超过亿元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少之又少,跟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进而导致了银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3.在法人结构方面,村镇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它虽然规模较小,却是独立法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必须是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是一家或者多家共同发起,但至少为一家,村镇银行较之一般商业银行就有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等优点。

(三)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研究

我国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对村镇银行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完善,在我国对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和对机构市场定位、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方面。

1.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方面,周小川指出农村农业和农村金融发展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要通过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2.银行市场定位方面,经济学家郭俊认为可以把农村金融三个阶段,分别是扶贫阶段、共赢阶段和竞争阶段,并且把农户也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基本生活不能保证的,第二类是在村镇摆脱贫困、正在致富道路上的,第三类是已经脱贫致富的,前两类是村镇银行应该积极帮助的对象,他强调农民的真实经济状况和银行发展阶段是决定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主要因素。

3.在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方面的研究中,夏春秋等人指出政府、国家的支持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是村镇银行自身存在了种种的不足,如金融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匮乏、市场竞争力差等因素。

4.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林俊国指出政府可以对村镇银行减少不正当的干预、完善银行的政策制度、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规则;而林世军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要准确的确定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商业模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大力刺激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村镇银行的出现应运而生。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组建村镇银行1233家,其中获批开业的达到1152家。各项贷款余额486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34亿元。其中为小微企业贷款2405亿元,农户贷款2111亿元,两项贷款占比达到92.9%。从各地银监局的表述来看,过去十多年里村镇银行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中小企业的金融生力军。

村镇银行是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村”为宗旨而设立的金融类机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及乡镇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家庭储蓄少,交易成本高,资金盈利率低,贷款缺少抵押品,固定资产有限,交通条件差,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风险大,受农业生产周期季节性影响较大因而导致的还贷风险高和非生产性借贷,收入波动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个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并且农业还具有受自然灾害影响大、资本回报率低、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在银行之间关系来看,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贷款少、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农户、个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有限,再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离、经营管理滞后、风险控制能力差等不足,在其他银行的夹击之下,导致了村镇银行在贷款规模、产品创新、人员服务等方面不能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占有核心竞争力。另外,大型商业银行投资发起村镇银行的热情尚未被完全激发,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银行发展后续不足,因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考虑。

此外,村镇银行作为市场化经营的金融机构,资本金来源、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也与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但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状况有所改观。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发展农村经济,更好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对我国“二元经济”格局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形成金融产品齐全、人员服务优良、资金投入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制约

对村镇银行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受到的内部因素制约有:

1.村镇银行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村镇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相对薄弱,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和农民,但他们自古以来形成了“靠天吃饭”的生产格局,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放贷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生活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使银行的风险度量指标较大,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2.村镇银行的营业范围受到限制,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较低。在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上,高端客户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基础,中层客户又被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占领,而剩余的低端客户对金融需求较少。村镇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市场,势必要使竞争加剧。大型商业银行在竞争当中具有结算系统完善、公信度高等优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银行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小客户的身上,配套推出了一些对应农户需求的支农产品和服务,这使得村镇银行更加没有容身之地。

3.村镇银行具有较强专业性知识的人才比较匮乏。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离不开人才的竞争,银行的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恰恰就是缺乏人才,每年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时通常会选择大中型城市的商业银行,几乎没有意向选择去到农村发展。因而最后造成了城市金融银行的人才相对过剩和农村人才的相对缺乏。

(二)外部制约

对村镇银行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受到的外部因素制约有:

1.农村市场分散个性化,村镇银行获取信息受限。由于市场的多元化,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很难建立在对各类需求者信息的定量判断上,在掌握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的营业能力、人品道德、家庭情况等反映其偿债能力的非公开信息存在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住户分散不易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使得一些金融产品无法推广、交通闭塞导致银行与农民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使得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贷前调查和贷后审查的管理成本较之城市要高的多。因而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使得其发展受限。

2.农村贷款抵押中介服务不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对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运作大有裨益,但农村地区可用来做担保物品的资源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的投资对象为农业产业,农业产品比较特殊,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贷款风险高。因而,在我国农村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受到巨大的威胁。

3.农村客户金融知识匮乏,银行金融产品的推广受到限制。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城市人员相比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再加上农村金融信息流通不通畅,使得农户金融知识匮乏,不少农户只认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村镇银行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其是私立的、不可靠的、不安全的,由于农户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新产品的推广有着很大的难度。

五、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村镇银行的对策

村镇银行打破内部因素的制约,自身应该做到的有:

1.加大金融知识与金融产品的普及,让农户能更好的理解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完善官网并及时更新动态,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交通广告等公众平台向农户介绍村镇银行新推出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项目,引导公众能够对村镇银行有更加直观立体的了解,增加农户对银行的公信度。

2.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村镇银行要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和走向,并结合本地农户具体的金融需求,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需求去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

3.要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和和合作意识,让农户了解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村镇银行要结合地方机构共同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增强农户对自身信用记录的重视,让农户意识到市场交易中的经济活动与个人信用记录有着密切的联系。还要增强农户与银行的合作意识,开展互助合作,拉紧两者之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共同抵御信贷风险,实现共同富裕。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人员学习先进知识。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现有形势不足以挽留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的血液,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个企业是没有活力的,所以,村镇银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吸收外来的高素质人才,银行要给予从业人员足够的自身发展空间,鼓励人员创新,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政府机构的对策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支持,政府能够做到的有:

1.政府可以对村镇银行给予一定的货币政策的支持,对本地村镇银行可以实行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给予村镇银行更低的准备金率使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流;政府还可以为村镇银行提供征信服务等方面的引导。

2.在财政政策方面,针对有些村镇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有时拒绝为农户贷款的情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当银行为一些特殊情形下农户贷款时所经受的风险进行补偿或奖励;政府可以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适当的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政策支持,使得银行在成立初期可以扎稳脚跟;还可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农户生产生活经济大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信心。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做到的有:

1.人民银行要提升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对其可以采用差异化监管的方式,对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和不同业务范围实行分层次监管;对监管手段、监管内容、监管技术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帮助村镇银行及时发现漏洞、降低日常风险、支付性风险和清偿性风险。

2.人民银行可以适当放开村镇银行跨区发展业务的范围。由于本地金融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吸收存款现状欠佳,村镇银行实施跨区经营的积极性较高,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跨区参股经营进行合理导向。人民银行与村镇银行携手共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让村镇银行踏实走好每一步。

六、结论

综合我国关于农村机构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实践可知,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虽然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势良好,但由于刚刚起步,经营规模、人员服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银行想要获得本地区农户的认可还需要做很多的实践。在另一层面,村镇银行想要获得发展应从自身理念出发,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桎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下,勇于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当然,只有村镇银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协调好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稳步踏实的走好每一步,让村镇银行能够切实的为农民服务、为农业产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任涵均.村镇银行与县域经济发展协同性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64+173.[2]刘丹冰,许燕.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法律对策――以西北地区的调查为依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93-100.

[3]康微婧.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32-35.

[4]张宏杨.政策扶持优势消失预期下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调整[J].时代金融,2015,23:84-88.

[5]魏建宇.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周露.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1,03:59-61.

[7]徐梦周.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J].科学决策,2010,10:22-2

[8]刘通.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1,01:40-44.

[9]汪涣涣.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10]蒋丽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11]曾明经,袁雯雯.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探索[J].时代金融,2011,27:97-98.

[12]任永成.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12].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3]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6:96-100.

[14]Allen N.Berger,Iftekhar Hasan,Leora F.Klapper.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Journ 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5

(中国人民银行汝州市支行,河南 汝州 467500)

摘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河南省汝州玉川村镇银行个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微金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93-03

一、引言

农村小微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地区在资金上的严重“贫血”。村镇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实践,它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的金融需求,补充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自身发展不足,配套制度不力,竞争能力偏弱,企业的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到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而且事关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河南省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个案,深入进行调研,并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可能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汝州玉川村镇银行)是由河南省济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该行于2013年1月24日在河南省汝州市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济源农村商业银行出资2000万元,本地14家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出资共3000万元。

截止2014年3月底,该行资产总额14978万元,负债总额10137万元;各项存款9069万元,较年初减少3315万元。各项贷款11782万元,较上年初增加786万元,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11782万元;利润总额-158万元;资本充足率41.94%;存贷比129.91%;流动性比率24.52%,略低于达标值≥25%;备付金比例为3.94%,低于达标值(达标值≥5%)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贷款集中度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资产利润率-12.36%;资本利润率-39.64%;成本收入比97.64%。

三、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吸收存款困难

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来看,吸收存款困难是目前村镇银行的最大难题。为增大存款资金来源,该村镇银行虽采取了一系列吸存措施,但本地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吸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因而所选择的设立地点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环境、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乡镇企业的收入有限,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限制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二是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品牌形象尚未树立,公众认知度不高,无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累积的信誉。特别汝州曾是三会一部”的重灾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农民对这个植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三是村镇银行营业覆盖面小。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只有一个经营网点,而且设在县城,在乡镇没有网点,存取款不方便,农民更倾向于周边存取款方便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一般不会选择到村镇银行存款。

(二)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办理银行的存、贷、汇以及各种中间业务,在满足所在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后,还可以用富余的资金投放当地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然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却远非这么乐观。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没有开办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更加无从谈起。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由于这个“条件’’至今未明确,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尚无法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企业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很少。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开业到现在,当前仅仅开办了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和产品上,没有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于农户教育、购置生活用品、房屋建设等消费类贷款的探索还较少,对电子银行、保险、发行、兑付、承销及买卖政府证券、金融信息咨询、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发较少,缺少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不足

村镇银行基于立足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一般都设立在地区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比较困难。虽然汝州市在地域方面没有存在天然的弱势,但是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员工构成上来看,该村镇银行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该村镇银行现有员工18人,其中,副行长、行长助理为控股商业银行外派的管理人员,而基层业务人员主要在当地招录,全部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本科学历以下的4人,本科以上的为11人,但大部分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技能。

(四)支付系统、征信系统不健全

支付结算系统不顺畅。支付结算系统,是指人行的支付系统和银联网络两个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村镇银行的支付系统还没有实现和人民银行的直联,人民银行没有给村镇银行提供专门的接口。即便与人民银行实现了支付系统对接,但自身资金规模小、地位孤立必然造就其支付结算的高成本。目前,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主要依托控股金融机构或协议机构,资金汇划费用比较高。另外,加入银联网络系统对该村镇银行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高昂的接入费用使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对银联网络望而却步。

征信系统不健全。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虽然地处经济发展较好的汝州市,但是多年来,农村的信用环境一直不好,农民的信用体系建设覆盖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为止,当地人民银行还没有提供给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征信系统接口,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该村镇银行为了获得客户的征信报告,只能派工作人员到平顶山市人民银行,在人行限制的时间内检查客户的信用信息,这种方法非常费时。且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在成立时间短,存在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再去人行查询征信信息时,由此减少的人和村镇银行其它的工作造成别的员工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处理时间的延长,都极大地降低了该行业务处理效率和村镇银行灵活短小的业务优势。

(五)风险控制任重道远

从内部控制看,尽管村镇银行有背后的控股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成熟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两者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务,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也与商业银行有所差异。村镇银行的其他法人股东,缺乏对金融机构管理的经验。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与其控股机构存在空间的不连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受到地域的限制,管理成本较高,为村镇银行违规经营埋下隐患。

另外,根据制度的安排,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农业信贷业务,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农村担保资产的缺失,造成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同时,从该村镇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资产主要是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他金融资产几乎为0。单一的业务范围限制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无形中加大了该村镇银行的市场经营风险。从数据看,2014年3月底,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达到了129.91%,潜在的经营风险已经很高。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

针对汝州市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支持不足的现状,应积极引导村镇银行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增强村镇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扩大贷款的范围,增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实现以规模取胜。村镇银行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立足于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保持旺盛的“下乡”动力,真正服务于“三农”。

(二)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组织资金的能力。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要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信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和信任村镇银行,愿意把手头资金存放在此;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积极完成行里分配的存款任务。

地方政府要做好正向引导工作。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正确认识这些新生事务,通过存放财政存款,工资等形式,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组织能力,提高其经营水平。

人民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在从严监管的基础上,在头寸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积极支持。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比例,增加可使用资金头寸,增强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以从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挖掘。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客户群体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客户细分,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例如,对于农户,可以提供贷款、理财、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家庭房屋改造贷款、子女助学贷款,购买大型生产资料贷款;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记录和未来成长空间,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探索新的贷款模式。引进担保公司或实行小额无担保贷款模式,解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对供应链产业上的企业可实行“公司担保、分户贷款、封闭运行”的贷款模式;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农户(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品种。在经营方式的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企业、保险公司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合作,实行联保贷款,减少信贷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在大力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如信用卡、汇兑等中间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增多,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根据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员工的几种来源情况,对一线员工除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加大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增加员工对村镇银行的认同感,培养提高工作的各项能力;而对中层管理者应该侧重团队协调能力、服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项能力的提升;高级管理人员要会选人用人,注重管理的创新,做出正确的领导决策,起到带领团队、发掘团队最大潜力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培训,才能使村镇银行的员工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东西,才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各项能力,才能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

村镇银行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突破原有的传统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各岗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强化分析应用能力,抓住管理的重点目标,寻找和把握村镇银行经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并通过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制度、运行机制、资源管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构筑起全体参与、协调配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六)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度

加大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力度。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的若干年内,对提供的“三农”贷款应免除所得税和减收营业税,税收减免可用于核销“三农”贷款坏账。

改善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专业工作委员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协商交流与信息共享,通过召开“村镇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镇银行+小微公司+农户”对接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向村镇银行推荐重点项目,向优质客户介绍金融产品,实现银企双赢。

村镇银行发展范文6

1、村镇银行网络嵌入方式基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的嵌入占位联结方式。信息生态群落理论证明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社会知识集合群———网络知识社群是当前互联网信息生态群不可或缺的群落之一。例如,“百度百科”、“搜搜问问”、“豆瓣小组”、“知乎”等社会知识集合群,在某些层面来说,其提供的知识信息更新颖、更大众、更实用。基于社会网络“联合战略”理论的多元联结方式。在组织形式上拓展各种性质的不同网络,将两种不同的或者更多的网络进行组合连接,即为社会网络中的“联合战略”。“联合战略”指的是集合资源要素“新联合”,通过系统设置、科学规划、创新方式,最终形成“网络联盟”,从而改变传统的分割化现状。

2、网络嵌入影响信用贷款的机制首先,村镇银行可以与村镇各机构、团体保持长久稳定网络联系及合作关系;其次,村镇银行在社会网络支撑下,可以顺利处理村镇银行内部人员之间出现的人际问题,实现村镇银行内部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共享。再次,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外部内部构建的网络构架,为其社会网络各节点的每位成员交流沟通提供了合适渠道,方便村镇银行信贷信息、内部重要数据的及时传达。但是,村镇银行社会网络构建本身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社会网络具有封闭性,导致村镇银行社会网络具有明显排他性,内部各成员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以及社会网络垂直结构造成的网络节点个体信息资源的不公平待遇等。

3、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及风险控制在社会网络嵌入的影响下,探索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需要意识到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和风险控制重点。村镇银行的信贷增长主要通过与社会网络节点中的个体、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资源信息透明度,来提升社会网络内部信息安全系数与共享程度,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及分享,以社会网络嵌入信息共享、社会联系的优势,推动信贷合作双方利益目标的实现。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主要通过构建防范借贷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信用约束机制,以及自身紧凑合理的信用追踪完成风险控制工作,为村镇银行金融交易及社会网络构建奠定基础。

二、构建村镇银行发展的社会网络体系

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即村镇银行组织与个体或其他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纽带。通俗来讲,是村镇银行为主体的在特定范围内的个体、社会团体及组织之间存在的关联,包括传统关系、非传统关系、常规关系、非常规关系。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进行剖析,可以将村镇银行及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视作社会网络中的“节点”村镇银行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线段”。

1、网络要素主要包括:(1)网络目标:村镇银行网络运行的方向,在网络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协调资源、协同合作,实现携手共进。(2)网络结点:村镇银行网络结点具有互动性与活性且具备处理信息与决策的功能。贡献网络价值以及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大小决定了结点的作用与地位。(3)经济联接:通过一定的沟通路径和经济联接方式将结点串联成网络构架,经济联接方式包括资本性与契约性两种。(4)运行机制:对村镇银行的网络组织成员行为产生激励、约束及协调作用。(5)网络协议:是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成员个体的约束所在,规范每个成员的经济行为。

2、网络结构村镇银行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农村地区,所处社会也是农村周边地区的“小社会”,因此,村镇银行所在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为传统的社会网络,这种模式也占据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主导地位。目前,村镇银行社会网络结构基本上为传统型社会网络,农村地区主要是围绕亲情、宗法伦理等为主,围绕个人核心展开的放射形规模的,与个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社区及工作圈有紧密联系。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结构可以以一个“同心圆”的模式展开,网络结构中的群体关系包括血缘、亲缘、业缘等关系,社会关系圈自然分成不同领域的圈外和圈内。3、网络监管由于村镇银行在面向广大农村客户进行信贷业务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且在网络嵌入的环境下会迎接金融市场带来的全新挑战,因此,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相关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监管主要内容包括贷款利率、借款人资格、经营活动、信贷业务操作规范等,通过以上部门有力监管规避运营及交易风险。

三、社会网络下村镇银行发展检验与评估

1、研究对象选取10家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根据XX市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现场作答、电子邮件的方式。在回收问卷时,对于问卷内容缺失较多的计入废卷处理,对于内容缺失少的,通过当场提醒或者邮件回复的方式已获得完整的数据。总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包括后期补充问卷共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社会网络体系的检验结果第一,问卷调查中有96%村镇银行认可社会网络体系构建,并对社会网络嵌入后的经营效果感到满意。这说明社会网络的嵌入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明显正面影响,经过对以上村镇银行进行调查问卷及短暂访谈,可以看出社会网络中具备的六项社会网络特征均能够影响村镇影响绩效,尤其是网络结构及网络稳定程度,对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而社会网络中的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等对村镇银行影响力较小。第二,社会网络体系为村镇银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嵌入及社会网络构建为村镇银行金融隐性知识共享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正面影响。而村镇银行隐性知识共享、核心竞争能力与村镇银行运行三者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隐性知识共享实现与村镇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的中介载体为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网络嵌入的作用发挥需要借助于前两者为其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质量可观,从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增长中可以对网络绩效进行评估,得出社会网络绩效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成正比。第三,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得知,村镇银行当前所处网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而60%的村镇银行对社会网络运行环境还抱有怀疑态度。由此可见,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专业协会等网络节点所建立的信任关系还不太稳定,而其构建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网络,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共同推进村镇银行发展逐步进入稳定均衡的程度。

四、社会网络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