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02-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抛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广大关注,同时,我国大力提倡初中教学的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就是在目前这种形式下发展起来的,该教学方法主要以问题为向导,通过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在老师的启发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教材内容为线索,日常生活环境为参照对象,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意识。在实际初中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课程的完成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各种探究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围绕教材加强探究式教学

紧密联系教材,根据教材中教学内容开展课堂科学探究。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关,还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关。在日常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防止学生堆积问题,进而加大探究知识的难度。因此,老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指导深度。同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要素进行必要的取舍,并做适量的训练,否则,会扰乱课堂节奏打乱教学计划。对于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还没掌握自主探究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讲解压力问题时,老师可以先通过“胸口碎大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表演者受力变化的分析,学生凭借以往的知识往往不能解答这个问题,这样就提升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入压强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2.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大家展示形象生动的图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物理变化”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神奇的雪山、冬季房屋上的冰凌、原野里的浓雾、茶杯口的水珠等展示给大家。引导学生对雪、霜、冰、雾以及水蒸气如何变成小水珠等自然现象的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知能力。在讲解“摩擦力”时,老师事先准备一个瓶盖沾有油的瓶子,上课时让学生帮忙打开,学生在徒手未能打开的情况下开始积极想办法,通过增大压力、裹抹布等方法打开时,老师很容易的切入教学主题: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新颖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3.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科学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旨在提倡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问题的提出、探究以及通过实验最终得到的结论,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分析试验的能力,从而完成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及时纠正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做法。

在日常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及时纠正错误。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器材,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总结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加强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有一部分同学在实验初期,不知道怎么做实验,甚至不知道怎么观察物理成像,因此实验进度很慢,影响其他活动的进行。造成本来很简单的探究活动,因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而变得复杂,不仅浪费时间更降低了探究式教学的效率,若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更好地获取知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更加有意义。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应当合理恰当的设置探究性教学活动,通过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学生实验,加强学生对未知知识的自我探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验为载体,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经历,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自主探知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结合教材内容增设科学探究活动,同时,老师也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谭波.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12(7):84-86.

[2]王超庆.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2,15(5):44-46.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2

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必须以兴趣培养为核心.只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物理知识,实现兴趣和教学的融合,学生的物理成绩必然会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印象,教师需要结合一定的实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马德堡半球模型带入课堂,安排学生进行拉开实验.学生们怎么都拉不开,当教师打开阀门之后,球竟然自动弹开了.一系列生动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物理实验中,每个实验都不是学生一个人可以完成的,物理实验的准确和成功离不开小组中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物理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体验到师生之间的关心交流.例如,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的验证实验,需要有人在两端拉动弹簧测力计,需要有人描绘施力质点的位移情况,还需要有人读出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虽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测力验证试验,但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前期交流、合作分工、数据讨论整理等.在实验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甚至是争吵,都是他们学习和完善自我的过程.通过此物理实验的实施,对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实现了有效的培养.对于像测定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能量守恒定律验证这些大型试验而言,教师的参与指导也是至关重要,在实验的交流讨论中,实现了师生关系的培养.

2.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一直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内容,高中物理教师更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科长期教学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学生的后天学习关系密切,物理实验教学正好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究、创新科研的契机.当然,物理实验的教学千万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的按步教学,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必须放手学生去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和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不要立马指出,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运用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例如,高中物理的天平使用教学,学生将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碰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让学生重新实验,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究,运用杠杆原理重新确定物体的质量,得到:物体重量=砝码重量-游标读数.虽说这样的测量方法不符合实验规章,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显著.教师不必纠结于成规俗套,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知识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新课程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以物理知识原理的生活化运用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将高中物理学科打造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学科.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有计划的对生活现象进行实验化还原,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例如光学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海市蜃楼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将物理光学中的折射、投射、平面镜成像规律运用其中,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例如,凸透镜在二倍焦距之外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和人类眼球的工作机理.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凸出,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对于老花眼恰好相反,成像位于视网膜之后,相对的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如此一来,透镜成像原理和近视、老花之间的关系得以显现.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不仅学到物理原理,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物理实验深化师生交流

笔者成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主要是受到自己初中时期物理教师影响,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了一名物理教师.可以说,很多学生爱上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因为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决定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在物理实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尽量放手学生独立实验,耐心、细致、全面的讲解和指导.物理实验给了师生之间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师生们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双方的理解,有助于融洽学习氛围和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要是教师今天心情好,那么教学课堂必然妙趣横生;反之,教师提不起教学兴趣,更多的只会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必须理解教师,积极融入课堂,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增加物理课堂氛围.

四、总结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方法;有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70-01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黄金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初中物理是指引中学生开启物理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然而,对于刚刚接触初中物理知识的中学生而言,这一门学科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刚一接触初中物理,许多的学生感觉这门学科很难理解,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尤其是做题时很盲目,根本就不知道解题的着手点在哪。而且物理教师只是大概的知道学生们的普遍问题,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这就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从而忽略了一些个别特殊情况,这也就使得有些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彻底,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点,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中学生刚刚接触的学科,教师应该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提问,而不是把课堂变成教师上课的“一言堂”。初中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学会初中物理,单纯的讲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让学生去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记录每一条实验数据,才能让学生对初中物理尽快地熟悉起来,而且有了自己亲手做实验的经历,也才能调动起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不是很重视实验教学的办法,对本该亲自动手实验的却没有亲自去做,甚至于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念,会做考试题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下降,这也是学生物理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一)建立互动式课堂,提升师生亲密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一般都是由老师“把控”,一节课从开头到结束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则坐着边听边记,写写画画。整堂课都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有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整个教室都悄然无声,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毫无效率可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师生观念,课堂并非只是学生的亦或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拥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基础,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一言堂”,转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的“群言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发言,而学生也不可以接触初中物理时间短为借口不发言,只有建立起一个互动式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多提问、多交流,才可以把初中物理“吃透”,消化。

(二)讲课联系实际,不死板

初中物理入门比较难,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很难吸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的质量自然提升不上去。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师身上,做到有效性的学习,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多从学生都能注意到却往往会忽视的地方去讲解物理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即使不是在课堂上也会时时刻刻记起物理知识。比如,人在日常生活中照镜子,这就是运用了物理学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水中插鱼时,鱼叉要稍微往鱼下方插一点,这就是运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等等。这一系列的例子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可见物理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教授初中物理的时候要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把书面化的语言转化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自由的讨论这些现象,各抒己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只要把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引诱”出来,物理的学习难度就会下降不少。

(三)注重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初次接受初中物理的教学,对初中物理不是特别的熟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与同学交流的同时,也要把课本中的物理实验所重视起来。而且,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为物理实验比之单纯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多做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动力,而且还能够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教学过程与物理实验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不断的教学活动,不停的分析结果、总结经验,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寻找合理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才可以确保学生有效性学习方式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国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5):70.

[2]吴运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100-100,101.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4

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物理课通过各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而形成的能力将成为这方面十分重要的补充,其中物理小制作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而课外的小制作活动是课堂的有效延伸,保证了每人都有平等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当教师和学生发现了某些题或创设了某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实验、设计、改进、创作后制成了一定的物理实物模型,能解决某种实际问题,这样的物理实物模型就是物理小制作、小发明,或称之为物理科技作品。物理科技作品制作的主要依据原理是物理科学知识。制作型物理科技作品通常是教师指导学生或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在较为深刻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知识制作出来的一些教具、小制作。

对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物理之初的“长度的测量”的学习中,我布置学生“课外制作一把刻度尺”,材料:硬纸条或布条等;宽度约1-2cm;测量范围:0-100cm;分度值:1cm。下节课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刻度尺参加班里的评比,看谁制作的最精美,并用其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课桌的高度,黑板的长度等)。通过制作,学生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并安排他们把自制的尺子放在自己的书房里,学习之余,常常欣赏自己的杰作,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学习声学的时候布置课外趣味制作“土电话”,材料:一次性杯子和细线,两个或者多个学生互通“电话”,使学生亲身感受固体传声的魅力;课外趣味制作“瓶乐器”,材料:八个玻璃杯(或者玻璃酒瓶)、水和竹筷,用电子琴校准音,在班里演奏“铃儿响叮当”,学生情绪高昂,对音调是表示声音的高、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布置课外趣味制作“小孔照相机”,材料:纸盒(或金属盒)两只,半透明纸一张,利用制作的照相机观察远处的景物,探寻小孔成像的奥秘;利用两只凸透镜课外制作“望远镜”,并体会其望远的效果,学生顿觉物理趣味盎然。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5

关键词:生活实际 中学物理 课堂教学

一、 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物理启蒙教学的成败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如初三电路学习中,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兴趣自然就浓厚。再如在讲解密度之前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古罗马的皇帝制造了一个皇冠,皇帝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为这,皇帝让阿基米德来判断,结果呢,阿基米德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正是利用密度的知识来判断的。插上这么一个小故事,更加激励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诱导学生全力参与课堂打下伏笔。

二、 从生活情景导入,走进课堂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列举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则可以弥补课堂上观察、实验的不足,或者可以丰富观察、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同时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将这些蕴涵物理知识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常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从而走近学生认知范围,进入物理课堂,不仅使物理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例如讲大气压强时,可以用两个塑料挂衣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教师准备两个塑料挂衣钩,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能不能把两个挂衣钩拉开?他费了很大的力气都可能不能把两个挂以钩拉开,接着教师马上介绍“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合在一起,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两个挂衣钩拉开。只要在挂衣钩上刺一个小洞,放气,就可以轻易把它们分开。”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接着在黑板上板画解释“球的四周只存在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用能顺手拈来的物品动手实验,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物理。

课堂上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样我们的物理启蒙教学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下去。

三、 学生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问题,初中学生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十分广泛的。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学完有关热学的知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成功地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夏天吃冰棍儿时,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粉’,剥开之后会冒‘烟’,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会出‘汗’”。比如我在教学“光的反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结束之后,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运用,我切入了这样的生活实例: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在雨后有月亮的夜晚走在路上,路面上有坑的地方往往有水,当你看到有光亮地方是水,还是黑暗的地方是水?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跟着教师把刚学过的物理知识又应用在生活实际中去。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中垂线来检验强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中心使求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入嘴里,人们跳起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灰尘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世界一片浑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学习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知识,如果不能及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久而久之学生会减弱知识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书述,教师如能以一种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让物理知识回归于生活,这不仅能降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物理课堂教学,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探索、掌握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同行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成像原理范文6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知识增长,与各种能力同时得到开发和提高,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虽然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从实验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教学过程来看,有这样的特点一、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二、师生角色必须发生转换。三、从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交流反馈——应用巩固的模式转化。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的。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内实验做好实验安排,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实验前教师可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认识仪器,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自主实验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给予一定的指导,也可选一些基础好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辅导员”,为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导学,调动其积极性。

2.重视利用说明书。阅读说明书能帮助使用者熟悉具体仪器的型号、原理和结构,掌握用途和使用方法,能知道检查仪器的零部件是否完整,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一般要教学生先看说明书,自学讨论先认识仪器,后动用仪器,先看课本后做实验,这样可以减少仪器被损坏,帮助排除实验中出现的简单的仪器故障,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实验的能力的增强。

二、对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的

初中物理序言就明确指出,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是指在实验中正确选择观察对象,从观察对象中发现物理现象及现象间的本质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观察,会实验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应贯穿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具体来说,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地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例如:进行二极管实验教学时,给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发光,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不发光。根据两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得出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进行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重点性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目的直接相关的现象上,按现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重点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就可得出结论。

三、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例如:在焦耳定理的演示实验在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时用教材中实验装置在操作上非常不方便,若采用受热膨胀法,煤油作为吸热膨胀物质欠佳,由于注满烧瓶的煤油质量比较大,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不大,液柱上升也缓慢,耗时长。如果采用温度计测温法,液泡与电阻丝的距离不好控制,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察。可以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这个实验我采用的废电炉丝上取了5Ω、10Ω电炉丝,实验时,用凡士林涂抹的火柴粘在电阻丝上,当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时凡士林会融化,火柴会掉下来,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也多火柴会先掉下来。这个实验的好处在于操作简单,所用的时间较短,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进行设计性实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理论设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例如:设计一个验证热传递条件的实验:在大烧杯中放一盛水的大试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开始试管中水的温度低于烧杯中水的温度,待烧杯和试管中的水温都达到约100℃时,同学们观察发现大烧杯中水在不断地沸腾,而试管中的水虽然达到沸点却没有沸腾。这个实验反映了液体沸腾和热传递产生的条件,就是液体温度必须达到的沸点,达到沸点后还必须吸收热量才能沸腾;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这就改变了学生头脑中的温度达到沸点就沸腾这一片面认识,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这个实验也可以用来解释木匠用双层铁罐来熬胶。

四、利用一些废弃物来做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