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1
一、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
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之一般性企业明显呈现其行业特点:
1.价值大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单项固定资产还是固定资产总额价值都比较高。固定资产作为基层供电企业的主体资产,其价值总额一般占企业资产价值总额的70%左右。
2.种类多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除了一般企业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等十五大类,每大类中又区分为若干小类,每一类资产都有多种设备。
3.分布广与一般企业不同,基层供电企业大部分固定资产分布在企业外部,从城市到乡村,遍布供电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与繁重。
4.更新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电量不断增加,要求基层供电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满足生产发展、安全电力的需要。鉴于上述特点,使得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人控”阶段,如较多的计划、购置、维护、技改、盘点、处置等控制活动仍然是人工传递方式进行,内部稽核也多以手工核对、现场检查为主。所以内控效果不佳、稽核难度大等问题在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内一直较为突出。
二、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基层供电企业存在管理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忽视运营和处置阶段系统性的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要求跨部门合作管理固定资产,而多部门合作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往往造成权责不清、管理意识薄弱。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尚缺少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考核奖惩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更缺乏的是与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此外,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实际管理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进一步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的特点,给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伴随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产生。如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疏于对报损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及时回收与处理,忽视固定资产回收再利用,造成资产流失,降低资产使用价值。
4.固定资产内控信息化手段尚未固化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基本构建了SAPFI-CO模块为核心,延伸至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前端业务的完整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但是,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SAP有关的各个模块之间并未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所需的闭环式结构。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分别使用SAP系统和其他ERP系统进行资产价值管理、资产实物管理,或通过技术开发实现SAPPM与生产MIS业务流程的整合,但上述做法均存在生产技术管理系统与SAP业务处理数据不一致的状况,加上因扩建、技改、大修、中小修和日常调换引起实物资产变动频繁,而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形成动态管理,势必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导致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资产的价值管理脱节、资产利用效能不完全等问题。
三、改进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信息化的建议
1.通过信息手段,强化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工程。内控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内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把涉及固定资产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各个部门、多个业务条线的多项业务,以风险管理为纽带放在基层供电企业的整体运营平台上,把控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促使企业员工在信息系统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及时地识别、评估、掌握和控制业务系统自身的风险,全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2.通过全员参与,完善制度流程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覆盖多个业务范围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这要求在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分析确定出重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员工的群策群力,使得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和体现到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确保各项内控制度和手段能够在系统操作的全过程中得到完整、有效地落实。
3.通过系统嵌入,固化业务流程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控制活动的梳理,提炼和设计出可在系统中固化的控制活动,以规避传统模式下的制度文字设计、制度人工执行的“人控”方式。并且对在用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测试以及再评估,在系统中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控制的过程。最终将信息控制手段渗透至规划、取得、维护、清查、改造、处置等全业务流程中,真正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4.通过系统建设,改善数据质量管理要靠数据来说话。数据分析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又是数据分析的主要基础,因此内控信息化可以对数据质量提供保障,基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在零散无序的历史数据中掌控资产状态、挖掘业务规律,并根据各项数据的整理分析规划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技改以及处置等。即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使内控管理的方向更加精确、手段更加高效。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2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各项业务开展的物资基础,也是公立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医院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石,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当下,医院必须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提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优化的措施,为医院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3
关键词:石化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石化企业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市场为轴心,外闯市场,内挖潜力,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固定资产是石油企业谋生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石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对当前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特点分析
(1)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结构分类复杂。石化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产业,资产投入量庞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及单项固定资产确认规则》,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细分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化学工业专用设备等。以中石化某公司为例,其资产卡片近7万条,数据量庞大,在日常管理难度较大。且由于石化企业生产装置结构复杂,因此固定资产种类多样。从大类来说,目前分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六大类,资产小类更是有几百种。以仪表类固定资产为例,这类资产遍布各装置数量非常大,不少是体积小但价值高,在实际工作别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固定资产生命周期长,价值高。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长,如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生命周期历经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最终退役报废,时间跨度大多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以上;同时石化设备一般都要耐高压、耐腐蚀,对材质的要求苛刻,造价不菲,因此石化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论是单项还是总额都比较高。
(3)固定资产技术水平要求高。石化行业为典型的连续生产模式,车间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要求对反应装置、仪表、设备等进行很好的维护保养。并且,对非标设备和专有技术应用很普遍;同时,设备技术更新快、设备改造检维修比较频繁。
三、当前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石化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多年来,石化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但是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善和提高。
(1)固定资产管理覆盖不够全面。现阶段石化企业普遍存在重视资产使用期间的管理而忽视投资决策和报废处置环节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忽视投资效果的管理,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设备设施闲置、报废资产处置滞后等现象比较突出。
(2)资产管理权责分工不明、责任难于划分。石化企业纵向管理级次多、横向单位数量多,各部门管理行为相互独立,均从本部门职责的角度对资产实施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未形成全局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如由发展计划部门对某项投资建设项目出具的可行性报告,缺乏其它部门的深度参与,成本及收益预测的可信度较低,同时还缺乏对资产使用效益的后评估,易导致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3)资产实物状态变动与财务台账记录脱节。石化企业业务类型较多,固定资产的实物状态变动一般包括新增(购买、项目建设、盘盈)、转移(内部调拨、外部调拨、对外投资、出租) 、报废、盘亏等情况。各类变动导致管理工作量大、业务处理审批流程复杂。数据记录从资产使用部门发起,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最后到财务部门账务的传递;实物状态变动与财务台账记录更新的不及时、不匹配,都会直接造成资产的账实不符。
(4)各个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各部门管理缺乏协调。资产管理应当包括规划、设计、基建、生产、物资等环节。在实际管理中,石化企业往往由生产部门掌握本单位的设备运维情况,设备的流程号根据设备的类型、所在的位置等因素编制;机动部门是资产实物的管理部门,负责新增资产的核对、资产的清查、资产的调拨、资产的报废审核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企业资产的价值情况。资产编号是在创建资产主数据时,ERP系统按资产创建顺序自动生成的。生产部门、机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可以实现三方信息的动态共享,三方的信息不对称,势必增加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难度。如工程管理部门只考虑按时完工,结算和交付竣工资料却经常延误,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转固提取折旧等。
(5)石化企业资产管理重安全轻效益。由于石化企业属于高危行业,资产管理更偏重于设备的技术、安全方面,管理层对资产的价值属性关注度较低,成本效益意识相对薄弱,对石化资产的成本和效益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四、加强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根据石化企业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以资产优良化、资产结构配置合理化和提高投资效率作为着力点,沿着
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这条主线,通过科学、先进的程序,推动资产结构的改善和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进一步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实现资产有效、有益的增长,杜绝和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最优的转变,为石化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优化流程,构建闭环管理。石化企业要结合本身资产特点,科学构建协调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建立标准的工作规则和常态机制,做到权责明晰。建立从实物管理到财务管理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 将责任明确到岗。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要求,合理设计资产管理流程,在各重要岗位设置资产管理岗,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权利。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挂钩,固定资产管理指标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合理。通过指标设置,实现评估资产投资回报、资产数据准确、改善清查效果、降低资产生命周期成本、规范资产处置过程等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分配挂钩,引导资产管理向科学、规范方向发展。二是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对使用单位的考核内容。各单位须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组、岗位,由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考核资产的安全、高效使用及保养维修情况,促使使用单位提高资产使用率,将资产运行费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考核,通过考核强化使用单位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或因决策失误导致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的有关责任人,按照违规必究、惩治、教育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将固定资产违规行为与资产所在单位财务预算指标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相应的费用指标。
(3)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推行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效益评估、成本考核、日常管理维护、处置等离不开资产的信息支持,要建立“功能完善、纵横贯通、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并与ERP资产核算系统整合,使之涵盖资产业务的所有管理职能,贯穿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时、在线、准确和数据共享,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使用过的条形码资产管理系统来看,由于存在不少的体积小价值高的资产,且设备检维修等原因无法实现标签管理,导致条形码系统应用不理想。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推行高效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从资产购入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实现对单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实现了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实时化,提升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构建精干高效的资产管理团队。科学配置、优化资产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岗位人员的选拔和任用。要保持资产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实行资产管理人员调动审批制度,避免资产设备管理人员的频繁调动。基层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资产设备管理岗位,将资产设备的管理细化到责任人,形成纵向上由各分部到车间、岗位,横向上按资产设备类别、用途、时间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资产管理网络。同时要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搞得如何,首先体现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上。因此,我们的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让管理人员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系列程序,加强管理意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还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经营与管理理论研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保护和爱护我们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固定资产。
(5)提高资产的成本效益意识,落实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宗旨是高效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资产的效益分析贯穿到资产的投资规划、日常管理及退出的整个过程。如在投资规划阶段,就以全生命周期综合最优为目标,建立项目投资组合分析模型,优化工艺路线和设备选型;在采购阶段,以安全经济为前提,逐步改变面向项目的采购模式,逐渐形成统一的面向产品的集中采购模式;在运营、维护阶段,以资产状态评估结果为基础,采用合理的运维策略,优化检修时机和深度;在设备退出阶段,对退出设备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估,根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时做出资产报废、出让、更新的决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信息网络,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善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总之,固定资产是石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花军岭.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现代营销,2 010(9):16-17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4
关键词: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90-03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工作,历经8年的不断探索求证,已经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目前的资产已经达到13000亿元,已经占到国家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0%左右。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工程,是公司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通过确立适度的技术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达到最优的全寿命周期。
1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 ,不仅资产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 ;而且变动频繁 ,技术更新快 ,资产呈现出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
1.1 电力企业资固定产结构分类复杂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种类除了一般企业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外 ,还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 ,如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和用电计量设备等等。
1.2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量数量庞大、分布广泛
与一般企业不同,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不仅是在企业内,大部分资产如线路、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分布在从城市到乡村,遍布供电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1.3 电力企业资产更新较快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电量不断增加 ,因此由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及安全电力等方面的原因,电力线路的改造特别是城农网建设带来的配电线路的分割、拆除、延伸和调换时常发生,这给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4 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比重很大
电力企业资产资金比重大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有的比重很大,一般占企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因此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实质上是反映电力行业资金投入的水平,反映着电力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的高低。
1.5 部分资产产权复杂、多头管理
国家目前尚无实质性的法律文件对由于农电体制改革而接受的农电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各省级电力企业只能在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文件框架内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农电体制改革要求代管县的农电资产及日常运行管理全部并入电力企业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但这部分资产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或设备既有地方政府所属,又有三期的农网改造专项资金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部分代管县提供的报表体现出的资产台账和卡片不完整,管理资产的部门责任分工不清,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不高,给接收资产的电力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管理难度。
2 基于电力 ERP系统下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优越性
ERP系统是 4M管理系统,亦即对人力、金钱、机器、物料 (Man,Money,Machine,Materials)四项的有效控制管理。电力 ERP系统主要功能在于运用本身所包括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值。在企业实施 ERP系统后可以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在最大范围内高效率地传递信息,整合电力企业可用固定资产资源,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
2.1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流程
规划计划和建设阶段,例如基建、技改、科技项等目通过项目管理 PS模块进行管理,采购阶段则通过物料管理MM模块进行;运行维护、技改报废阶段,例如日常台账管理、大修等管理通过设备维护PM模块结合PSMS、GIS进行实物管理,最后通过资产会计AA模块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现了从工程计划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的资产管理。
2.2 彻底解决帐、卡、物不相符问题
通过ERP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对固定资产从计划到报废各个阶段的控制,使帐卡物同步变化。例如在 PM设备主数据中设置财务资产卡片号码,该项功能通过系统予以控制,若没有资产号,则设备主数据无法创建;通过 SAP系统、PSMS系统、GIS系统的集成共享和联动,实现对固定资产账、卡、物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从而使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得到了统一。
2.3 业务流程在重组的基础上得到了规范
ERP系统通过十几项业务流程,将职责分工、岗位牵制、流程审批等分散的管理转变为渗透于各层组织机构、各项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无论是新增卡片,还是录入业务数据,都规范了原来的审批流程,一件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同样一件工作也需要环环相扣的工作人员确认,在确认的基础上,系统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工作流程中。系统中所有工作从起始、中转、结束的所有工作流都集成到同一平台,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
2.4 系统资源实现共享
ERP系统建立了固定资产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由于时间推移、设备调拨、技改大修等因素引起资产状态的变化,都可以在系统内含的流程中反映,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部门都能对同一个资产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在每次设备变更时将信息录入PSMS系统,通过PM模块和AA模块,三级管理部门都能够实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3 进一步加强ERP系统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的设想
3.1 引入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方位的实现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位和直观查询
根据电力企业变电站、线路分布的实际情况,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位置,结合现有的ERP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建模系统等,通过Web浏览器,利用电子地图的导航功能,直观的“看到”变电站、线路及单位重点监控的固定资产的相关立体模型及模型里的各种设备线路,并以可展现相关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相关的工程决算、大修技改情况、线路走径图、资产分布图、资产运行状态等信息,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盲区,从价值管理角度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三维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实施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难题。
(1)虽然现行的ERP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问题,但资产信息仍不全面,勉强能够适应现行的企业报表要求,不能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提供便利充分的信息。
例如,电力企业在协调基建工程时,往往采用的是幻灯片方式,听取汇报,然后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基建工程的总体画面,进行研讨决策。三维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实施后,可以在会议上实时调出基建工程的现实画面、完成时的3D模型,及预算、概算、设计图等信息,并可以和市政规划部门、通信部门、文物考古部门等一起对这个工程直观的进行讨论,避免以后因为市政设计、地上地下的通信光缆、文物遗址等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和不必要的重复设计施工等。
(2)从价值管理角度看,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极大的降低系统的购置成本和管理成本。
电力企业现行的各种GIS管理系统,每个客户端都要安装相应的专用的客户端软件。由于客户端数量的不同,系统价格的差异很大;由于客户端权限的不同,甚至客户端软件都要安装好几种,在电脑因各种情况需要重装客户端时,服务人员不一定能及时到场,而电力企业的行业特性不允许此类情况的发生,并且还需要一定的维护费,这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而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简化了系统客户端的维护,只需使用Web浏览器即可进入系统,从而节省了系统的购置价格和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
(3)从运行维护角度看,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协同处理各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进一步扩展了现行ERP系统的信息共享力度。
无论系统的服务器端运行的是何种平台、无论企业目前并行了几套GIS软件,由于使用的是Web浏览器,简单的说只要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访问任何一台服务器,这样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在系统内进行数据的动态组合和协同处理,扩展了各部门、各系统信息共享的力度。从运行维护角度看,本系统也有益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3.2 引入无线射频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在条形码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运用以来,它的优越性和弊端也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而无线射频技术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运用,可以更快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强化帐卡物相符这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数据分撒采集的瓶颈。而且通过和现行的ERP系统和上面提到的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使管理人员能迅速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全方位信息,为企业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射频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和可以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分布范围广,资产坐落地点复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虽然也能提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日常工作的管理效率,但固定资产上保存的条形码在恶劣条件下往往需要几年更换一次,对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难题和管理成本。而射频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和可以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弥补了条形码的这一弊端。
(2)利用射频技术自动采集远程信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与现行ERP系统的信息联动。
由ERP系统对工作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记录,再配合上面提到的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则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资产的变动和运行情况。
(3)利用射频技术,可以实现对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监控管理。
电力企业的资产在技改、大修、报废及报损理赔工作中,运用射频技术,可以实时对资产的地点、时间及资产自身的变化等信息进行记录并行导入各个系统,由系统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监管,节约了企业的人财物成本,避免因各种因素给企业带来损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益。
3.3 加强固定资产保险理赔工作的认识及索赔力度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给我们电力企业带来超过100亿以上的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运用保险手段转移巨灾给电力企业生产和建设带来的风险,是灾后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从各种层面以各种方式对电力企业各级人员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
保险赔偿本应是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在电力企业应对巨灾时,获得的保险赔偿极少,有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汶川大地震前,只有西北、宁夏、陕西、甘肃四家省级电力公司在投保的财产险中增加了地震险,而四川省电力公司因为没有增加地震险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固定资产财产保险认识和风险教育。由于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一个城市的电力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一方面,电力企业不能节约成本而不支付因为小概率事件而多支付的保险费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不要按照投入产出投入产出的方法来看待保险的回报率 ,没有按风险、转移和损失保障的功能来安排相关保险。
(2)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电力企业保险索赔力度。
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在面对巨灾时,肩负着保证供电、降低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以2008抗冰救灾为例,电力企业首先要保证抢修恢复供电,在只能肩挑人抗运送电力抢修物资的情况下,很少顾及对现场损失情况的收集,在巨灾发生之后保险索赔意识不强,形成损失统计滞后,施救资料不全,影响了后期与保险公司的定损谈判和争取足额的保险索赔。“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频繁、通信中断、道路不通和交通管制及防疫工作的要求等,也影响了损失统计工作。损失统计的滞后和不完全以及保险的资料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保险赔付比例不高。因此,提高电力企业抗击巨灾带来的风险,运用各种手段手段对加强电力企业保险索赔力度,是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现有的ERP系统和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首先网省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的看到受损资产的价值、分布范围、具体坐落地点、受损资产在电网运行中的重要性等情况。第二,很快能统计处受损资产的发票、竣工决算报告、转资批复文件、原值与折旧情况等等保险理赔所需基础资料。第三,资产受损时,利用掌上电脑或手机,实时在现场上传损失情况及抢修资料,这样在以后与保险公司的定损谈判时能争取足额的保险索赔。
电网企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确保“资产优良”。这其中包含了两大任务,即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通过先进的ERP系统等各种适应新形势的信息技术,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重点突出“精细化、过程化、集约化”的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的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等以价值为中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使企业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向建设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创造更高额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不断地提高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2]吴洁.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实时管理[J].供用电,2007,(4):74-76.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5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固定资产的经济特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固定资产获益增值。二是对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较科学,但由于领导不重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二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在实际管理中无法执行。三是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足造成了新购资产、捐赠资产及已竣工工程不能及时入账;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
(三)管理体制不顺 在分类归口管理下,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它们分别为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管理权责不清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在固定资产中的高精、大型仪器设备等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中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一是权责不清。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二是缺乏使用操作责任制。教师及学生未经培训就操作仪器,仪器操作损坏、损毁和丢失既无人负责,也无人问责。三是缺乏协调。“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分离,造成管理不到位,重复投资情况明显。
(五)资产配置失范 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上理应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经济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校更应当需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实际管理中,由于高校没有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造成各个院(系)部盲目追求“小而全”、争设备、争投资,整体短缺与局部闲置并存,高校资产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很低的态势。
(六)资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配置意识超前,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二是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擅自变更用途。一些使用部门私自出租、出借学校房屋、设备、仪器等,收入坐收坐支,违反财经纪律。二是对资产缺乏管理。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不收取使用费用,资产无偿被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未验先用。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完工之后,不及时办理验收入账手续就投入使用;一些二级单位用自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到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入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等,形成账外固定资产,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七)人员素质不符 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验室教师队伍欠缺,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管理队伍不像会计人员队伍那么专业化,大多数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加之管理手段落后, 整个管理队伍都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界定 曲桂贤、张剑飞在2006年撰文对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2009年出版的《中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报告》也延续了曲桂贤、张剑飞的定义。作者也认可这一观点。即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经营性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建立适合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 息系统;合理地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分类账和明细卡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定期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应达到的成效 主要包括:第一,实现固定资产网上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一台服务器通过校园网连接着上百台计算机,不同身份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实现管理信息的实时沟通和交换。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任一资产的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任一部门、任一使用人的几乎所有信息。第二,实现对固定资产安全有效的监控。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密的管理手续,将每一件资产的具体管理责任都逐层逐级落到了具体部门和人员。第三,全面规范各项基础业务环节。明确从固定资产购建立项到可行性论证、招标、验收、技术测试、使用、保管、维修、养护、借用、出租、出借、清查、处置、建档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要求和管理规范。 第四,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有力的支持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强化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登记与审核制度,保管、使用及养护制度,资产变动与调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损失、丢失赔偿与报废制度,内部控制等一系列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注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与协调,并将制度落实到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堵塞漏洞。
(二)优化管理体制 首先,要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处、使用部门、使用人等管理层次,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及职责分工。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其次,要对不同部门和有关人员,按照权限对等的原则,要求其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再次,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要求每一个固定资产使用人对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经济责任,做到“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
(三)实施“五个一”框架 “五个一”框架是指明确“一个部门”管理确保资产管理权责一致。“一个体系”是学校,二级学院、处部,教研室、科室的三级管理体系。“一部细则”是学校资产管理活动的依据,对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及至普通师生员工的行为都有约束力,是资产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一张标签”是资产从购进到报废这一存续期间内的标识,是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唯一检验依据。“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迈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是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石。“一个部门”保证了“一个体系”的有效运作,避免了多头指挥,“一部细则”规定了“一个部门”及其指导的“一个体系”日常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一个标签”是在“一套软件”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部门”及“一个体系”依据“一部细则”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标识,是账务处理的主索引。“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工具,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即时管理的手段。
(四)制定配置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配置标准,参考同类学校配置水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并坚持低标准的配置原则,使高校的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之后,高校应根据学校每一年的事业发展需要及学校的综合财力情况,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计划一经确定,资产管理处应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从其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 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对大宗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对每一种类、每一批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功能定位,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比较产品的性能,对比生产厂家和售后服务,为使用部门配备优化合理、先进的固定资产,达到对固定资产从形成阶段就实施精细化管理。
(五)定期清产核资 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都应选择几个使用部门,进行有目的的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六)开发信息系统 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达到了以下要求:一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卡、物对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三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钻探式全方位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分配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五是在线的申请、审批流程规范了固定资产购进、领用、变化的过程。
(七)加强队伍建设 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固定资产整个流程范文6
关键词:铁路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审计监督 信息化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有效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很重要。对于铁路企业来说,要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得到加强,帮助企业有效地提高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一、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铁路的企业固定资产除了具有自身特有属性,如分类复杂、分散、数量多、期限长、价值高等,还具有与一般固定资产共有的属性。正是由于上述特性,铁路企业相关部门在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时很难做到准确和及时。在传统意义上,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是在固定资产各个环节中的使用、保管和维护,所以在使用部门的管理规范工作方面,企业应该加以规定,这样才能提高对管理的利用效果,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效能。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全过程、全面的管理,若前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就存在漏洞,将会影响到后期的管理。但在企业忽视前期管理的问题却普遍存在,有时甚至会因为个别失误的决策,造成“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不断出现。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状况,应该进行长远规划,因为这不仅仅只与一家企业的投资效益有关系,也是与国家的资产有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决策者在考虑时必须全面周到,使浪费固定资产的现象尽量避免。
二、国有企业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责任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较混乱
目前,铁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其自身体系是很难混乱的,这不利于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工作的分配不明确,做不到各司其职,公司中有一部分人很忙,但一部分人却很闲,无所事事;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分配不清晰,不清楚的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的重担,遇到问题是出现相互推卸的现象。对于铁路部门来说,这种流于形式、权责界定不明的现状,使得各部门之间出现流程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从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导致了固定资产最佳的控制力度和管理效果无法达到。
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其中的责任制度不完善。但在我们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制度是一项很重要的科学管理制度,需要我们的改进和完善。只有把责任制度明确了,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权限后,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速度,进而才能把施工管理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过于单一的固定资产产权,使用率达不到预想效果
目前,铁路企业虽然对股份制改革加以实施,但却存在改革力度不彻底的问题。国家投资依旧是一些企业经营和发展主要资金来源,这是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再加上上级单位对铁路企业过多的干预,使得其自身对于调整产权无法有效认识,资金的合理使用就更谈不上了。
在铁路企业中,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由于在资产配置模式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并且铁路企业缺乏对固定资产统一的使用和调配,使得不顾企业整体效益而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问题不断出现,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审计,从铁路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以法律为依据,审计机构对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具体包括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增减数量以及带来的企业效益。当前,审计方面力度不够、力量不足、审计收人员素质不高、职责不清、制度配置不合理等成为铁路企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审计不仅缺乏规范性和时效性,还缺乏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审计监督,使得账实不符、资产闲置等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由于事后审计的原因,许多责任心不强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违反相关规定擅自挪用甚至变卖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不仅大量流失企业固定资产,也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改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想要让铁路企业发挥出自身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优势,就必须要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重视审计监督。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应对在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加以重视,这也相当于在做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在铁路企业内部,应该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入到现有各级设备办公室的管辖范围内,通过加强统一管理的形式来对财务技术人员进行综合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两种具体形式。首先以各单位生产和供应等情况为依据来对各项没备进行配置的核实;其次,对有偿使用固定资产的办法加以实行,在使设备使用率提高的基础上促使对经济核算加强。而且,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各部门购置增添设备进行严格控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对最佳业务实践和世界先进管理理念进行综合思考的同时,不断深入地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使集成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目标实现。而且,企业应该对复杂的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具有一定敏感度,以此来帮助自身进行全面的管理。
(四)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要求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层单位以年度或者季度为时间单位,通过报送报表的形式与上级铁路部门的设备办公室做好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管理部门对资金动态和设备变更情况有所掌握,不断地靠近铁路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郑新.浅谈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7
[2]张静.关于加强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8
[3]刘雪美.对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