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任务教学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以往的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课堂,充分激发了课堂的生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谈一下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俗话说,不丢掉拐杖,永远学不会走路;不亲自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因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是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授课前就需要给学生们准备好合适地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给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日月潭》的时候,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日月潭在哪呢?它为什么叫日月潭呢?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课文,他们的阅读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有了重点,当他们读到相应的文章位置的时候,他们就会格外注意,找出问题的答案。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并且湖水碧绿,群山环绕,它的名字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后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课堂情境的时候就要多考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我就在课前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份“身边动物调查表”,让学生课下去观察,了解动物的基本情况。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让学生们讲讲观察到的动物,讲的同学要对所填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学生则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们在交流中不仅学会了知识,知道了鹦鹉能学人说话,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之间就解决了问题,上课不会再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更不会厌烦、放弃。语文是一门很生活的学科,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促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
三、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小学生享受愉快教育的心理需要。例如在学习《翠鸟》这一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这一遍就是激疑引思: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接着又让学生读第二遍,这一遍要求学生理清思路:你觉得翠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而且鼓励
学生边读边完成课文填空,清楚课文的写作思路。新课改倡导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目标明确的学习课文,学生在课堂上就知道该做什么了,当学生做完教师给安排、设置的活动后,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读课文就像是在读故事,学生边读边学知识,教师所设置的活动会让学生有事可做,课堂时间自然也就很快就结束了,在轻松快乐中就结束了课程,学生在下课后就会觉得意犹未尽,课堂就成为了学生流连忘返的知识的殿堂。
四、授课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轻松易学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一小部分,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教师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一提到语文就“会学”“乐学”。我经常的一个做法就是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学生们毕竟年龄还小,学习太长时间他们就会感到疲惫和劳累,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游戏却最大程度上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我会和学生一起玩成语接龙。教师可以以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成语为开头,同时在使用中也尽量使用文章中出现的成语,学到马上就用到。例如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明白白,白虹贯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南海北……学生在接龙时必须注意前后两句相接成
语的关键字必须是同一汉字。如果谁没有接上来就让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或是唱首歌、讲个笑话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有兴趣继续对语文的学习了。学生要想在游戏中成为常胜将军,必须课下的时候多看书,有一个丰富的成语积累。游戏让学生们感到轻松,让知识就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被学生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犹如大海中给水手指明航向的灯塔。所以教师在课下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形成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52-01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资料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笔者选用了2006年至今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统计教材的课文中所出现的所有人物,既包括写人的文章,也包括写景但是人物自身比较明显的文章。在统计的指标上,选取了人物的民族、人物的身份职业、人物的国籍以及人物的形象价值、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其中人物的民族包括汉族,少数名族以及其他无法辨认的民族;人物的职业指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身份及职业;人物的形象价值指文中体现的人物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国别是按照文中的叙述来区分他们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指的是教材课文中所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人物还是历史中的人物还是童话等虚拟故事中存在人物。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1、课文中人物的性别特征
通过对符合研究条件的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六年制小学教材共12册中,男性出现的次数大于女性出现的次数,是女性的4.3倍。这种性别上的差异与课文中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品德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2、课文中人物国别的统计分析
课文中人物国别的不同即指的是可以明显区分的人物国籍的不同。根据统计指标,在所参与统计的文章中,大部分是以中国人为主要人物或者唯一主人公。中外两国人民共同出现的文章共有三篇,有写中朝人民友谊的,也有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描写外国人民智慧的。在这些文章中,单纯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文章占了总数的66.5%,以外国人为主人公的比例为31.5%。此外还有少数文章无法辨认其国别。这种国别的描写和差别表明了我国的教育依然以国内人物为主,着重于对国内文化和人物思想品德的宣传。同时外国主人公也占有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说明了我国也开始注重对国外文化的宣传。
3、课文中人物民族的统计分析
本文所说的民族分析指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由于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人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所有的人物类文章和非人物类共182篇文章中,有130篇文章以汉族人为主人公,这占了全部文章71.4%的比例,另外有7篇是描写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文章,这些文章突出表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团结和睦以及少数民族的智慧。在数量上,以汉族为主的文章是以描写少数民族为主的数量的18倍。
4、课文中人物职业和身份及与现实的距离的描写分析
人物的身份和职业是人物社会性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塑造人物不同特征的一种表象。在这次统计中,选取了九种比较突出的职业作为统计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在参与统计的文章中,学生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占有了25.2%的比例。后面为社会上的普通人,占有了13.2%的比例,然后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师等。另外还有些文章其中人物的职业无法辨别。另外,这些人由于其身份地位与现实的距离也是不同的。这些文章中现实中的人出现了97次,历史上的人物出现的次数紧跟其后为77次,其余为童话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
5、课文中人物价值倾向统计分析
人物的价值形象倾向代表着课文编纂者想要让学生学习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它表现着人物的品德、情感、能力、人格等方面。在统计的文章中,大部分是描写人物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倾向。这些积极的价值倾向出现次数最多的为机智、聪明和计谋。其次为乐于助人、友好、勤奋、诚实等方面。
三、结论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在小学课文中男性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课文中描写男性明显多于对女性的描写。这反应出了在社会中男性承担的职业等仍然占有主要的地位。而这种男性女性在出现次数上的差异尤其表现在描写历史的文章中,这与历史上男女的分工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现代文中对女性的描写也多了起来,可以说明课文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另外,在教科书中,名人与普通人出现的次数已经相当,教科书已经从原来的以名人为主向普通人过渡。但是现在教科书中依然有些不足,对普通人的描写着重在他们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方面,对于新兴的网络、律师等行业的描写关注不够,并不能深入的表现社会。在人物的价值取向方面,教科书采用了树立榜样的方法。选取了现实中的人物或者历史上的人物及虚拟的人物。这些榜样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个人认为,现实中的人物由于其可信性和可接触性,较虚拟的人物更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而在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方面,人物的品格多是高尚的,这是一种远大的目标,教科书对于身边的比如爱护环境等方面描写的不够。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视野等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迈向社会化的一个序曲。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来自于家庭、社会和教育的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小学语文教课书以其生动性和思想上的深刻性,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 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与价值蕴含[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3
一、“任务”的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
任务是指“人们在学习、理解和体会语言之间所开展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简单的课堂操练或机械的语言训练。因此,必须重视任务的意义,重视其为解决实际交际问题的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问题
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
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有效可行的“任务”的设计
1.Prediction tasks(预测型任务)
学生根据对话的标题或者图片所提供的情景对对话内容进行预测。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中,根据介绍与图片,可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根据旁白想象一下情景、人物的对话等。可先让学生考虑这样两个问题:Where are the students? What are they doing?再让学生听录音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parison tasks(比较型任务)
对比就是从不同的教材或叙述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可以提供给A、B两位学生两幅不同的画,A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画上的内容:“There are two men in the picture.”如果B学生的画里有三个人,那么他(她)就会说“There are three men in the picture.”通过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使其口、笔头表达更为准确。
3.Problem solving tasks(解决问题型任务)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3中,教师可以在学习完水果类单词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表,用“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调查一下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分别喜欢什么水果。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调查任务,启发了思维,锻炼了口、笔头交流能力,并培养了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Memory challenge tasks(记忆型任务)
学生在读一段对话后,总结对话的主要内容,叙述某一个情景,或根据简单的情景对话相互提问一到三个小问题,通过反复的阅读,提高了阅读和记忆能力。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A部分,学生先读课文并回答问题:How do the children spend their weekends?或互相提问,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5.Creative tasks(创新型任务)
在这类任务中,团体合作和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完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后,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四人一小组用英文调查本组同学的生日和过生日的情况,并通过调查总结出结果。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激发了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分析能力,并培养了评议运用的能力。
三、在“任务”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置语境,努力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和手段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并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2.定好目标,尽量让学生运用好英语
学生只有根据每一项任务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3.确定结果,重视评价
教师所设计的每一项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结果可以用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4
那么,纵观今日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误区
1.情感教育的尾巴
笔者曾经在某校开放日“同课异构”活动中,听过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公开课。上课的教师在语篇教学后,为了对学生进行春节文化教育,在快下课的时候说: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OK? 当听到学生整齐而响亮的“OK”的时候,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似乎认为这节课已经成功对学生实现了文化教育。由此,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节课快结束时的“情感小尾巴”吗?
2.与教学主题无关
有位教师执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语篇,接近尾声,教师结合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呈现了很多关于地震的画面,并通过课件打出如下文字:The world is a big family. Let’s help each other.这位教师通过再现地震中的一些场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熏陶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主题为“The English club”的语篇教学中,这样的情感教育显然与主题不相吻合,甚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与牵强。
3.人文教育的形式主义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A 板块主要围绕两对人物在年龄上的比较展开对话型语篇,课至尾声,有位教师呈现了奥运精神: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Stronger, faster and higher. 由于句子中的词汇几乎全是生词,难度大大超过学生的英语语言知“形式主义”,是说给听课老师听的,而不是真心实意为学生而设计的。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落实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对策
1.巧妙设计课堂活动,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快下课的时候有意强调几句“情感小尾巴”,这样学生不但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所以,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和人文教育的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人文教育巧妙无痕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诱导、启发、体验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案例一:
就在那次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课时)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另一位执教教师课前让学生玩猜谜游戏,得出谜底:春节的象征性元素“红包”,一下子就切入了本课的主题――春节。然后进入文本的学习,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把板书设计成一个鞭炮的形状,再次给春节这个主题加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在学生理解文本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人们过春节时做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如clean the house、stick the reversed Fu、stick paper cuttings、hang some couplets(贴春联)、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观看春晚)、wear new clothes、visit relatives、say “Gongxi, Gongxi.”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过春节时做的事情,最后渗透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国节日),Love Chinese culture(热爱中国文化)就显得水到渠成。
案例二:
某位老师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第1课时),在了解班级学生的梦想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what will you do? 有学生回答:I will study hard. 有的说:I will read many books. 还有的说: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every day... 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适时总结: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做些什么。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活动大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语言环境,也为学生们梦想的实现栽下了一棵棵稚嫩的新苗。这样巧妙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凸显人文教育
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有的却是隐性的。对于显性的育人元素,教师不能只看懂文本的字面意思,还须深入研究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解读文本中的育人元素,细化育人内容。而对于隐性的育人元素,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产生相关联想,并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片,促使隐性育人元素的有效显现,充分体现人文教育。
案例三: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5B Module 3 Unit 1 Changes(第3?n时)
教学内容:
The sky was black. Now, it is blue.
The leaves were green. Now they are brown...
本节课的主题是用过去式叙述“changes”。执教教师首先从南京的四季变化开始教学,播放了一个体现南京四季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对“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呈现过程中推进语言的知识点,例如:It was winter. It was cold. Now it is spring. It is warm。引入春天,植物发芽、生长、开花(英文动画视频体现植物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lant),从这个植物一片叶子上的鸟蛋引出小鸟的成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bird),并推进语言知识点It was ...It could(couldn’t)...然后观看企鹅的生长过程(the changes of a penguin),并启发学生用语言点说出企鹅的成长过程接着过渡到《成长的烦恼》中人物Carol的人生变化(the changes of a person),阅读并理解文本,上升到the changes of life,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成长过程及姚明、林浩、贝多芬这三个人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合作选择其中一个人创作新的文本并进行语言输出,最终帮助学生领悟“Life is full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us change.”这一生命的真谛。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执教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再构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隐性因素,并将人文教育紧紧围绕“changes”这一话题“不着痕迹”地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学生都在享受着人生变化的“情感大餐”,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是有益的,以及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对人生的变化体验也是非常深刻的。这样的一节课,执教教师真正实现了在“课堂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案例四: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 (第1课时),课文内容是中国学生杨玲带外国新来的学生南希参观自己学校的场景,课文中出现了there be 句型,这也是本课重点功能句型。单从文本看来,我们并看不出适合人文教育的地方,但执教教师在语篇教学之后,同样用there be 句型介绍了南希家乡的学校的各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Nancy学校的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认识并了解国外的学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实现这样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育人元素,并产生相关联想。
3.灵活把握教育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一首乐曲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往往是迭起、激荡起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未必是在课堂教学的尾声阶段,也可能出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课始、课中、课末。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适时、适当、适度进行相关的情感熏陶。因为,人文教育不是为了展示,不能贴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也不应作为一个环节拓展过远,更未必一定在课尾,而应结合学习进程适时引导,有时只需一句话,有时可以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悟。
案例五:
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板块语篇,根据语篇信息:David speaks English. 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展开交流:Do you ofte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讲英语,并努力将英语学好:Speak English every day. Speak English as often as you can. I think you will speak English well.这里的情感教育是在课中进行的,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而不是画蛇添足,是课堂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为了情感教育而教育。
案例六: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第1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时候,提炼出语篇的重要信息:Mike is cleaning the table. Helen is washing the dishes.这正是情感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语言拓展活动: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for your parents after school and at weekends. 教师抓准契机,适时引导学生,以此培养学生和父母共同承担家务的意识,引导他们在放学后和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由此可见,抓住情感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抓住人文教育的时机,落实人文教育。
4.贴近学生语言水平,实施人文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语言要浅显易懂,活动方式易为学生所接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七:
有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第1课时)时,引导学生对四季进行小结,并这样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Today we talk about seasons. What we eat/do/wear/... in each season. But please rememb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It’s easy to get a cold in spring.
?@个环节是在学生学习完四季的内容以后进行的,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总结,人文思想体现得自然、贴切、真挚,充满了为师者对学生的关爱,让听课老师觉得对学生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看的。
案例八: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5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文精神;培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唯科学主义泛滥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断对科学理念进行反思,加强对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视,将人文精神培育与科学教育发展相结合。而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只有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避免唯科学主义的泛滥。因此,各初中生物教师积极探索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方法。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文精神培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文精神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的人文精神培育状况十分不理想,尤其是生物、物理等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还要加强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需求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来改造自然,进而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而人文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操,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并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较强的联系性,科学教育能够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是人文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文教育有利于促进科学教育朝着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促进科学变革,为科学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学校教育需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生物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生物教育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生物教育割断了生物学科与初中学生的生活,以为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而没有将生物现象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生物学习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背诵,缺乏对生物美的认识,没有养成生物美的审美观念,导致学生在枯燥的生物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中人文内涵的学习,了解生物学科中的生物美,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培养正是现阶段我国生物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原则
1.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主要指对没有事实依据的公理、认知、描述等的显示推理,要求一定的科学法则和科学原理作为支撑。而人文性主要强调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世界的思考,包含着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精神与态度。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时候应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学生对科学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对生物现象的科学推理判断,也要重视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培养学生理性与仁爱相结合的生物学观念。
2.以人为本原则
生物教学的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而人文精神培养的对象和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并且,生物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教育,将人文精神培养与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相结合。另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灌输式教育,强调学生对生物知识中人文精神的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1.优化生物教材编写
在编写生物教材的过程中,编写人员应充分重视生物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生物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突出人文精神,增加生物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内容和人们精神的相关练习题。例如,在讲解生物圈知识的时候,需要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相关发展职业和生物现象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加强生物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运用引导性语言来为学生讲解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中人文精神的兴趣。并且,教材编写人员应加强重视现阶段世界上比较严峻的生物问题和生物现象,并引导学生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人生物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时代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跨学科联系,将富含人文精神内涵的诗句引入到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论述中。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来对被子植物的特点进行形容。在增添生物教学人文精神的同时,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2.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增加生物人文教学内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其次,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生物学科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家的生物研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生物学习态度。例如,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勇敢而执着的生物学研究精神与事迹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其伟大事迹来感染学生,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再次,初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知;最后,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例如,在对被子植物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对其繁殖过程的讲述,开花—授粉—双受精—结果—种子,最后再到新一轮的开花,结果,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3.提高生物教师素质
教师在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主导型作用,因此,初中学校应积极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增强生物教师的人文精神培育意识,使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此,生物教师应积极学习生物学科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初中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组织生物教师参加生物教学培训和生物人文教育培训,引导生物教师学习先进的生物人文精神培育方法和生物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师的人文精神培育能力。另外,初中学校应不断提高生物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生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生物教师学习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不断完善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生物教师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认真对待工作,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曹磊.浅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科技资讯,2007,(03).
[2]孙珍英.生物教学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中小学德育任务范文6
【关键词】任务型阅读;阅读策略;语言能力
一、高考英语面临的新挑战:任务型阅读
自2008年起,江苏省高考英语二卷中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题型——任务型阅读。此项总共10个空格,满分10分。然而伴随着任务型阅读的出现,失分比率也不断上升。根据近年来高考得分率的统计来看,任务型阅读总体得分率较低,学生拿到题目后不知如何下手。总结学生在做任务型阅读时容易犯错的类型,有以下4点:
1.不了解文章结构,不明晰题目表格。拿到题目时茫然不知所措。在全然不了解语篇结构的时候就盲目做题、猜题,导致正确率的偏低。
2.缺乏分析、转化语言文字的能力,不能归纳和概括文中所涉及到的单词。
3.忽略单词词性变化,如前缀、后缀、名词变形容词等等。
4.缺乏必要的做题技巧,具体表现在能在文中找到所要填的单词,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忽略大小写、单复数甚至是句中的时态问题。
可见任务型阅读不是简单的考察学生的单词填空,而是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既要读懂语篇内容,又要有分析文章的能力,还要有概括、归纳和总结句子的能力。
二、应对的措施和对策:重视基础知识,明确做题策略
1.增强责任意识,着重培养平时综合语言能力
很多高中英语教师抱怨任务型阅读难做更难讲,学生看不懂文章不会解题,得分率较其他考试项低,讲评过程也是马马虎虎、一带而过。殊不知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教师是否重视该题型的讲练结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题型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练习和训练中重视这一新的题型,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2.加强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构建阅读框架意识
任务型阅读最常用的解题策略就是Skimming & Scanning。Skimming(略读)即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中间每小节的中心句。Scanning(扫读),即带着问题根据文章的关键字、词组、数字等快速找所需答案。但是任务型阅读的十个填空不是全部都能从原文中找到,这就需要学生对要填的内容相关的段落进行精读(detailed reading),揣摩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前后句之间的逻辑的关系,最终填出正确的单词。当然,做完题之后还需进行一个简单的复查,以确保所填单词的准确性。
不同题材、类型的任务型阅读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策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加强不同文体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语篇的框架结构。如在《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 unit 1中要向学生介绍如何阅读story,要注意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矛盾点、和结局。又如Module 7 Unit3 Reading中就要传授学生如何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文章论点(what the argument is about),其次是正反双方的论据(the supporting details of two sides),最后是结论(conclusion)。总之,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题材的文章及它们的基本框架结构和阅读策略,这将对他们在任务型阅读题型的练习中提到直接的帮助作用。
3.夯实词汇基础作用,加强单词和词组的讲解、记忆和运用
高考任务型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它高于单纯的单词拼写,而要求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英语词汇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运用逻辑判断,正确填出答案。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单词讲解中要注重单词的词性变化,包括前缀、后缀、名词变形容词、名词变动词等;词形的转化,如V-ing形式、V-ed形式、人称和数的变化。在讲解单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并加强单词间的相互转换。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固定词组的解释及运用,及时帮助学生归纳用法及相近短语。如在任务型阅读中经常出现lead to, contribute to, result from 等一些固定词组的搭配,这就要求学生熟悉这类词组,并且知道这些词组后面的动词需加ing形式。总之,英语教师要在平时的点滴中强化学生对单词及短语的学习和掌握。
4.加强限时训练,注重学生练习反馈,做好总结工作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给学生限定时间加强此类题型训练。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强化解题思路。教师要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反馈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例如很多学生在做题时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大小写没有注意,单复数没有看清、人称和时态不注意。做完题后要总结错误的单词,以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表格题中的填空很多情况下是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这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归纳性词语,如suggestions/advice/tips,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introduction, conclusion, attitudes to, in general等等。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练习反馈信息,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做题经验,从而提高做题在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