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1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农业现代代战略步伐,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加快“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聚焦要素、推动创新、扩大就业、转型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辖区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为推进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针对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普古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行概况
目前,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已有省级重点园区1个(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园区3个(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华龙农业观光园区、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1.1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4月28日,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覆盖的普古乡、淤泥乡、保基乡,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2013年成功申报成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4~2017年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考核中分列第23名、21名、19名、45名,属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2015年成功申报并进入贵州“100个旅游景区”,在2016~2018年省政府组织的景区考核中排名分列第46名、第10名、第1名,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围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的目标,确立“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以蓝莓、刺梨、猕猴桃、蔬菜等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及肉类产品加工厂,并依托区域内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奇秀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旅游度假胜地,实现生态美,农民富。园区主要以种养殖、农家乐、花卉、精品水果、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等类型,采取集体、企业、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模式。建设有旅游接待中心、江源洞景点、水上快艇、银湖科技展馆等,建成温泉洗浴中心、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观光栈道、天生桥彝风古文化等项目,带动景区特色农家餐馆、农家乐、农家超市共110余家,解决了近700人就业,带动农民及返乡农民务工670人就业创业,解决245个留守儿童和280个空巢老人问题。农民利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公司和合作社成为股东,特色农业产业蓝莓、刺梨等产生效益,使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300元提高到5000余元,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每年10万余人次的游客到娘娘山旅游度假、观光,促使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解决就业1300余人,产业发展带动10000余人从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分红、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直接受益,解决贫困户1472户,贫困人口2450人脱贫,入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750元提高到2017年的14600元,人均增收近1万元,累计带动8个村1117户3962人脱贫;到2020年娘娘山创业园建设项目投产后能实现年产值6.72亿元,年收入2.84亿元,年利润1.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带动普古乡6千多户2.4万人,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1.2万户4万人,带动周边淤泥乡、松河乡、坪地乡等近5万人的发展,覆盖贫困户4千余户。市级人社部门、就业局在园区开展技术培训400人次,县级人社部门、就业局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农民12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种养殖技术、酒店服务、乡村旅游、文明礼仪等,通过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聘为园区固定工人在园区务工,主要参与园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8小时,月平均工资超过2200元。
1.2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12月5日,规划示范园核心区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涉及大拨米、中心村、中合村等7个村,辐射带动全乡面积111平方公里农业经济发展。该园区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项目规划建设分为观赏区、示范区、体验区和经济区4个功能园区,建设有田园风光(十里画廊)、老故居、烈士墓园、偏岩古驿道、龙潭口溶洞,白雨洞,山眺望等。园区主要发展本土优质红米种植、原生态绿色蜂蜜养殖,有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园、核桃基地、苗木繁殖基地、绿壳蛋鸡散养区,黑山羊养殖、杨家岩洞原始水拌酒厂等优势产业,此外还种植了“栀子花”及20公里景区公路沿线“软子石榴”等;园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以农旅融合为发展目标,按照绿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高原画廊园区通过示范点带动农户发展新型农业和乡村旅游,完成土地入股4万余亩。园区通过“土地入股、全民参与”及接纳农民务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万余元。高原画廊园区属种养、观光、体验、科技示范类型;示范带动创业发展种养殖大户25户,就业623人,接纳农民务工5千余人次,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均低于8小时,平均月工资超过2200余元。园区自成立以来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次,“法律进村”培训3次,“红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家讲座2次,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园区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解放劳动力,园区建设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探索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华龙农业观光园区
该园区位于旧营乡新寨村,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范围包括旧营乡新寨村、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和刘官街道淹五寨等,规划总面积2.76万亩,其中核心区1.55万亩,拓展区1.21万亩。园区划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核心区主要布局在旧营乡新寨村,以种植车厘子及休闲娱乐为主,种植特色经果、蔬菜、花卉苗木等;拓展区布局在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刘官街道办淹五寨,主要以发展特色种植为主,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为辅。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建设、特色精品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生态养殖业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带动华龙园区核心区600余户2000余人,实现年户均增收2.6万余元。
1.4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该示范园项目经营主体是贵州布依文化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10486亩。已成功申报成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种植红如意软籽甜石榴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3325亩,其中羊场乡2500亩,两河新区375亩,新民150亩等。其中大棚示范展示园20亩,挂果大树示范园50亩。园区将依托羊场乡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设高品质的集休闲度假、生态农林、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民俗风情的布依文化生态产业园,最终实现“春天是林园、夏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生态农业示范园。
2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农业园区投入在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内容多,随着农业观光、景区旅游的大量涌入,给园区公益性事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在土地入股,资源、资金入股方面,还存在观望思想和顾虑,影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区位优势不突出,导致引进人才困难、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2
一、实行财税政策扶持。2009年-2012年4年内,风电产业园形成的市、区两级税收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园区,用于园区建设。市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先对风电产业园的规划编制、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市各相关部门在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计划时,要优先考虑风电产业园内的企业和项目。
二、优先保障土地供给。市国土部门要积极利用点供、独立选址、城乡挂钩等途径,从2009年-2012年,每年为风电产业园提供600-1000亩左右用地指标,确保园区重点项目的用地指标需求。
三、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市统筹的沿海风电场资源,优先履行对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公司)的承诺。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3
一、全区民营经济基本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营企业集团5户(*、*、*、*、*,同比增加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13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65户(同比增加16户)的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区私营企业中居前四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制造业占*%;科研、技术服务业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二)民营经济载体不断扩展。占地*平方公里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其中*亩起步区已完成土地整理*亩。*综合大厦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已有*户创意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留区税收*余万元。调整大胡同地区商贸业态,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举行开街大典。*大街易买得超市(*平方米)预计8月27日开业、泛洋大厦快捷酒店和量贩式ktv(*平方米)、*大厦领先医药旗舰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项目,正在陆续洽谈和筹备开业中。结合*公园改造,建设民俗食品街。利用大丰路*万平方米公建带打造民族风情街。利用津酒集团酒文化资源,规划酒文化一条街。*站前商贸商务设施列入规划建设等。
(三)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努力促进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申报了创新基金;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首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重大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共计*户,缴纳税金*万元。
(四)民营经济成为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截止到6月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7.1%。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并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施全天候开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驻“中心”各审批部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并做好对市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经过清理,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项;推出12项可以在审批大厅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制定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目标责任和职能任务,加大联动与协调力度。每年通过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季度召开民营办工作会议,月度召开民营办常务单位会议,确定各阶段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分析民营经济运行状态、沟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服务民营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三个平台建设。构筑信息平台。经过积极协调、精心策划,创建了中小企业*网,开辟了政策法规、融资担保、招商引资、民企创新等栏目,增加了政企沟通渠道。加强培训平台建设。着力于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组织了政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信息化培训*人次。民营办各成员单位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二十余期,*人次。拓宽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虹融担保、*创投集团、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投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上半年累计担保贷款*万元,多次召开银企对话会,为民营企业更快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保障。
3、服务税源建设。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园区优惠等5个配套政策,为引进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区国税、地税及大胡同管委办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做到服务高质量、办事高效率,多项工作相互结合、互为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实现留区税收稳步提升。
4、以讲政治的态度对待“保渡上”活动。为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决定,民营办成员单位组建了由百名干部组成的服务企业队伍,确定20家重点帮扶企业和150家服务企业,积极帮扶。为企业解决问题173件(次),解决率为*%。
5、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组织了5个项目申报*市无偿资金支持130万元,其中3个项目在得到*市的无偿资金支持后,又获得国家无偿资金支持。认定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为区工业重点企业争取市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近*万元。
三、存在问题
1.民营经济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民营企业需求多样,民营经济工作多部门,协调工作多层次的现状,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体系。
2.载体不足限制企业成长。随着我区拆迁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工业厂房、商业网点被拆除,而一些新的载体仍在建设中,企业发展需求与现状不适应的矛盾突出,现阶段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发展壮大后不得不外迁。区工业企业重点50户中,有35户涉及外区税收的控制问题,面临着税源存量的减少。
3.企业规模小,成长的后劲不足。主导产业缺乏,企业集聚效应差。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多户企业中拥有商标和品牌的企业不足60户,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落实市、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着眼于我区“一心、双核、五区、八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把握“*地区、大胡同、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扶持的作用,发挥民营经济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工作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服务创新。
(一)不断优化环境加大重点帮扶力度
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建服务型部门,优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外环境,简化登记程序,推进“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次讲清”等服务措施的落实,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充分发挥企业投资联合审批和企业设立综合审批窗口作用,实现“首问负责、锁定流程、锁定时限、按时办结”,以“高效、快捷、周到”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落户*。
2.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市科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经委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市商务委支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
(二)开展梯队服务助推企业成长
以帮扶民营企业梯队建设为核心,按照“抓住大的、不丢小的、开发新的、扶持老的”整体推进思路,保证成熟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衰退企业调整发展。
1、服务成熟企业。重点强化对*纳税重点企业的对口服务力度。
加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努力在市场开拓、扩大生产、投资融资等方面提高扶持水平。
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虹融投资担保公司运作流程,健全融资担保程序,千方百计引进适于中小企业便捷融资的金融产品,为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关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成长企业。重点引导、扶持30户规模以上企业、20户知名品牌企业做优、做强。
组织企业参加市鼓励型小企业认定、小企业创业专项资金申请、技改技创项目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组织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难题招标中心。通过设立接收、征集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的服务窗口,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与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3、帮扶老字号企业。对老字号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指导,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老字号的知名度,聘请具有经营管理资质的专家,实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指导服务。
4、引导创业经营。积极落实*市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对有创业要求人员提供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服务;全年为300人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提供11场大型公益性免费招聘会。
(三)招商引资促区域经济升级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中小企业网,积极推介我区经济发展优势,设立民营经济信箱,开展我区各项扶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会、展示会,展示*地域特色,吸引投资。
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商贸*”建设为契机,积极兑现区扶持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区政府对20家成长性企业给予的一次性引导资金扶持。区政府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并匹配市级各种项目扶持奖励;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对新引进企业和在我区纳税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主动为他们兑现奖励,激发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多做贡献。
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逐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光荣道科技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总部型、现代服务型企业,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形成。
(四)强化联动机制保障工作落实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园区;标准界定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7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4-02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现状特点
2001年4月13日,成都高新区的西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正式成立。然而,尽管“大学生创业园区”的招牌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矗立,但真正运营健康、管理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园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经营惨淡,甚至变成空壳,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促进效果十分有限。其建设和经营表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业绩型设立。自从国家出台了鼓励建立大学生园区的政策以后,全国各省市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区”的招牌,如“某省计划某年建立100个大学生创业园区”信息和新闻报道,然而,据实地考察见到的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多是一栋久置的旧楼或者是一层小而偏僻的办公室加上一块十分醒目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的招牌。
2.虎头蛇尾式支持。据对北京、上海、四川、浙江、山东和吉林六个省市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创业园区会给刚刚入园的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3-10万元不等;94%的园区会给入园创业企业3年的税收减半或全免优惠;76%的园区会给企业3年的房租优惠,也有17%的园区提供免房租2年的支持。然而对入园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创业企业是在入园两年以后倒闭的,主要原因为“后续资金不足”、“管理经验不足”、“税收、房租的优惠取消,经营成本提高”。
3.松散多样化经营。对六个省市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的问卷调查得知,37%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入园条件明确要求科技型创业,而入园条件中只要求入园申请者只是大学生毕业生,对经营项目和创业领域没有明确要求的占58%,其中也只有28%的园区对大学生的毕业年限有明确要求。所以,在实地走访中,我们见到的创业园区企业的经营范围多种多样,有技术性较高的软件开发企业,也有几乎没有技术创新要求的打字复印企业、物流公司等等。而负责园区管理的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收房租,偶尔也会组织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创业园区能为创业者提供系统的融资、中介等服务平台。
二、现有大学生创业园区经营惨淡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界定模糊,甚至与其他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的定位含混不清,主要表现在:
1.对进驻主体定位不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区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园区,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有的对进驻主体要求过低,比如混同于“社区创业园区”、“青年创业园区”,只要是自主创业,包括没有任何学历的社区失业人员创业也允许进入;有的对进驻主体要求过高,比如混同于“科技创业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区”等等,要求进驻主体是毕业或创业多年,已有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资金、项目;有的虽然明确要求是大学毕业生,但对毕业年限的要求亦不明确,有的则要求是大学在校生,比如台州大学生创业园要求“创业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应为台州学院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
2.对创业项目要求参差不齐。有的要求必须是高科技行业项目,传统行业创业项目不行,比如南昌大学创业园要求企业必须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有的对项目的科技水平几乎没有要求,比如东北袜业园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对进驻项目的要求是“可开办经销公司、研发公司、财务公司、物流公司、维修公司等”;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园区为了加快发展,在项目入区和产业引进上常常没有什么限定,不管什么项目,不论什么企业,只要能争取进来、能实现盈利就行。由于项目引进上的盲目性,使这些园区在整个规划建设上趋同,在产业发展上五花八门,使得一些集中起来可发挥巨大聚集效应的产业在布局上四分五裂,园区没有特色,产业没有重点。尽管现在产业发展上已经能够看出一些侧重点来,但也不过是自发的结果,与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3.对园区功能定位错位或缺位。归纳我国现有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服务、高新技术辐射。这样的功能定位很难把“大学生创业园区”与其他类型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园等区分开来。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大学生创业园肩负着创业启蒙教育与孵化的双重使命,这两种使命与其他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的盈利相比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园区功能定位上,与经济功能相比,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社会功能更应该得到突出体现。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园区是企业化经营模式,往往为了实现盈利而忽略了其原有的社会功能。
三、经济发展潜动力型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原则
1.长远经济效益优先原则。长远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不是说不要经济效益,而是强调初期不能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前三年甚至五年,为了扶持新创企业的发展,园区可能都是投入大于产出的。然而,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由于借鉴其他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的经验,已经基本实现了转型,即从原有的政府主导型转为市场化经营,公司制运作。公司必然是追求盈利的,而创业初期的大学生企业有知识、有技术,但由于缺乏资金基础和管理经验,很难迅速实现盈利,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又往往是“虎头蛇尾”式,最后负责园区管理的公司也就力不从心,新创企业也就死在路上。在这一方面,法国大学生创业园区的扶持理念值得借鉴,即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慈善式扶持大学生创业,当然也要辅以严格的创业企业跟踪评价与管理机制。
2.依托资源优势设立原则。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广泛建设和健康繁殖固然对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政府绩效式的创业园区设立方式的结果就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现状:整体水平低下和资源严重浪费。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清华科技园等较成功园区的设立经验,根据本省、本地的实际情况,依托高校、科研单位、有影响力的产业或企业以及区域性特色文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优势,即所谓的依托优势资源设立原则。
3.知识创新项目选择原则。项目的知识创新性选择原则也是建设真正的经济发展潜动力型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灵魂原则。即在给创业企业提供充分援助的基础上,必须对进驻企业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查,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必须是知识创新型项目。只有培养和扶持这样的项目,才会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才能保证未来经济效益的实现。然而实际调研中大学生创业园区对入园项目的知识创新性有明确要求的不足30%,所以对于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开发收效甚微。
四、标准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界定建议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园区应该是指以大学本科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在校生或者毕业五年以内的毕业生为主体(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技术或文化创新等知识型创新项目为依托,发挥现有的区域性或网络性资源优势,为其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全方位支撑体系,一方面将一部分高科技人员培养训练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在较低成本下进一步提高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造就一批有生命力的、可脱离园区独立发展的科技型企业,从而打造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的平台或基地。
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这一概念:一是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区的主体是大学本科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在校生或者毕业五年以内的毕业生为主体(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二是入驻项目必须是知识型创新项目,即能够辨识、开发和市场化“知识互补性”的经济行为的项目。通俗地讲,入驻项目可以是高新技术行业的项目,也可以是传统行业的项目,但必须是结合系统专业知识而开发出来的传统行业项目。而且不仅包括技术创新项目,也包括文化创新项目;三是大学生创业园区的核心功能是政府、企业、社会、科研机构等提供全方位的(甚至非盈利的)支撑体系来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和孵化可独立园区发展的知识型企业;四是大学生创业园区可以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实体基地,也可以是依托网络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无形支持平台。
参考文献:
[1] 罗剑宏、谭子君.云端互动: 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04):105-106.
[2] 苏小冬.校企(地) 共建农业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践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6):55.
[3] 张少颖.提升大连创业园的孵化功能[N]. 大连日报,2008-07-03(A10).
[4] 杨文利、霍鑫.创新链条断裂大学生创业园遭遇成长烦恼[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4-24(B06).
[5] 王伟、朱燕空.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0,(01):75.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5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本书是创意产业领域第一本关于规划设计的书,开拓市场上此类书的先河。通过项目背景、前期规划、整体构思,规划方案、建设实况、经营管理、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方面来向读者诠释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全貌,并附有十几家优秀园区项目介绍,使读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更具象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创意产业园区给城市发展和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书同时意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树立可以学习的榜样,提供可参照的案例,并为有关政府部门及设计师提供可参考的专业资料。
通用设计法则
作者:威廉·立德威尔、克里蒂娜·霍顿、吉尔·巴特勒
译者:朱占星、薛江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不论是举办营销活动、设计海报、筹划博物馆展览、设计计算机游戏,还是更复杂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我们看到的最终设计作品实际上是诸多设计领域里的概念与实践的融合。而本书是第一部跨越各专业领域的设计著作,图片丰富,使用方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说设计概念,且配有将概念用于实践的图示实例。从“80/20法则”、“意元集组”、“娃娃脸偏见”、“奥卡姆剃刀”、“自相似性”到“讲故事”等通用法则。读者可从这125条法则中,快速地吸收宝贵经验,避免致命错误,开启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创意。自2003年初版以来,受到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近百万读者的喜爱。这是10年来首次更新的版本,对第一版的内容的进行了大量的充实与修改,新增了25条法则。
设计心法100+1
作者:靳棣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6
一、宿迁汽车产业园区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汽车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和已经进驻园区的15家样本企业。经过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和管理者访谈,研究当前宿迁市汽车产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现状。
(一)园区企业成立时间较短
样本企业中,有10家企业建立时间不超过2年,占66.67%;有5家企业建立时间3-5年,占33.33%;没有企业超过6年以上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宿迁市汽车产业园区企业建立时间普遍较短,经营管理水平和经验有待积累。
(二)园区的就业岗位较少
企业员工人数在20—30人的占13.33%,30—40人的占46.67%,40人以上的占40.00%。大部分企业的用工人数在50人以下。
(三)园区企业资金运营情况
2009年,大部分企业(约40.00%)的贷款占所有获得资金的比重在41%—60%,20.00%的企业这个比重达到了60%以上,只有20.00%的企业贷款在20%以下。从分析看出,园区企业的负债比例比较高,经营的财务成本比较高。样本企业中有6家企业进货时支付货款占总货款的比重在60%以上,66.67%的企业支付40%以上的货款。数据表明,园区企业的现金支付压力比较大,和上述的负债比例正好相符合。
(四)汽车的销量和收入都比较大
企业资金实力的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汽车销量与销售收入。从调查结果来看,2009年,样本企业中60.00%的店汽车销量500辆以下,与之相对应的是有60.00%的企业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2009年销售量过1000辆,销售过亿元的仅有一家。
(五)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满意度低
由于汽车产业园区建立时间较短,基本是招商、建设同步展开,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管理制度。而且园区主要由其所在地双庄镇政府负责具体管理,导致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有较大难度。调查结果表明,园区管委会的满意度只有46.67%。
二、宿迁汽车产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园区发展政策支持不足
1.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缺位
宿迁汽车产业园区发展定位为市级专业经济园区。作为宿迁市唯一的汽车产业集中区至今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现由双庄镇政府负责日常的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低级别的政府机构代管高级别的专业经济园区,使得双庄镇政府推动园区发展工作不能有效展开。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缺位和行政级别不对等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宿迁汽车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企业性质划分不合理
一方面,服务业在享受优惠政策方面远不及工业企业,特别是税收方面。宿迁市汽车园区入驻企业都被划分为服务业,使得企业的税收承担不合理。因为园区企业的业务主要分为销售和维修两块内容。销售属于服务业,而维修属于加工业。税务部门统一按照服务企业征税,显然不太合理。另一方面,将园区的企业划分为服务业,导致入驻企业项目报建审批环节较多,手续烦琐,审批时限过长,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主要依靠镇政府自筹,区政府、市政府、市发改局只是给予少量的支持。由于镇政府一级财力较弱,无力承担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如道路交通方面,贯穿园区的主干道至今未能完工,已造好道路后存在如绿化不到位、缺少路牌、路名指示不明确等问题。
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拆迁工作进展缓慢,造成规划中的汽车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大楼和汽车主题文化广场等一些公共配套设施迟迟无法开工,造成园区功能不完善。其他方面,如水电设施不足,经常影响到园区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正常经营;污水管网尚未完善,污水由企业各自处理,导致重复建设;治安方面也有待加强,尚未能建立全区域的电子监控覆盖等问题。
(三)园区商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园区商业配套设施缺乏,商业、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不发达,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机构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四)汽车专业人才缺乏
汽车行业的爆发性增长使得原来就未有多少积累的汽车专业人才更显缺乏。如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等。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汽车技术人才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园区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园区产业链条过短
园区现有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没有进行产业链条延伸的能力。已进驻园区的企业基本全为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主。企业规模小和业务的单一性表明宿迁汽车产业园区的产业链还仅仅处于汽车产业的终端,这必然带来园区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强,同时使得汽车产业园区的发展较为脆弱。
(六)有限的土地供应限制园区未来发展
园区发展的思路定位为:首先发展整车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第二步发展汽车有关的产业,如汽车金融、汽车俱乐部等;第三步发展汽车零配件的销售和加工等;最终将汽车产业园区发展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汽车城。但是,目前园区总体占地面积800多亩的土地供应仅仅能够勉强满足第一阶段发展的需要,土地的供应已经成为限制园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宿迁汽车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对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持
1.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
改革市级产业园区托管给双庄镇政府的管理体制,按照市级专业经济园区标准,成立一个专门的高级别管理机构。利用园区处于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中的地理优势,将汽车产业园区并入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由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汽车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可有效地改变小牛拉大车的境况。
2.调整园区企业税收政策
针对汽车产业园区的企业税收偏高的现状,调整税收政策,扶持企业的快速发展。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案:第一,将园区企业的业务细分为服务和加工两块内容,然后对其分别使用对应的税收政策。第二,按照开发区企业的税收标准,统一按工业企业征税。通过合理的税收调节,快速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园区的快速发展。
3.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打通汽车产业园区与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隔阂。特别是园区的主干道——双庄南北大道向南延伸至环城南路,不但为园区打开南向发展的大门,也为双庄镇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构建多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在镇一级投资的基础上,市级和区级的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税收部门将每年对园区企业的税收返还,改为返还到园区的管委会,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对于公共建筑设施特别是汽车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楼项目,由市级和区级财政投入。
4.设立便捷的公共服务通道
宿迁市车辆管理所处于城区北部,距离汽车产业园区约有25公里,不便于新车销售的管理服务。应该在汽车产业园区设立针对新车销售的车辆管理服务办事处,以减少园区企业销售业务、客户购车的成本。此外,对于园区企业的建设项目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5.增加土地供应量
园区发展的土地瓶颈明显,严重制约园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园区南至环城南路的大约800多亩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市政府将其由经济开发区划归汽车产业园区,主要用于发展汽车零配件和汽车用品加工企业。这将使汽车产业园区的占地增加一倍,更为园区向高层次发展打开空间。
(二)有序引导园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服务性配套设施的速度,有序引导园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双庄政府要加大对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等民生设施的投入,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三)完善汽车专业人才市场
首先,宿迁市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行汽车专业园区专场招聘会。其次,在园区设立汽车人才人力资源市场,快速传递企业的用工信息,便于企业和求职者的沟通。最后,政府引导校企合作,整合宿迁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岗位空缺,实现有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四)园区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