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工程建设质量是建筑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举措,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质量发展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也是相关企业发展之本、兴盛之道。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优质的工程建设质量指的是建筑工程能够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或者是合同约定要求进行建设,所建设的工程具有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保性能等特点,工程具有坚固、耐用、经济、实用强等性能,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也得到提升。尤其是随着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目前得到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工程结构和安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工程建设的质量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实要求,工程建设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盼,工程质量改进问题依然应该成为相关单位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们的长治久安的问题。具体而言,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工程质量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工程质量问题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是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虽然较之前得到明显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各种报道中,有很多关于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工程由于质量问题造成了坍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工程事故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的。工程质量如果得不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工程质量的改善,需要依托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依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要能够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当下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二)提升工程质量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需要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完善发展。国家的发展要以质量取胜,这里的质量就包括工程的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搞好了,提高了,国家才能走向繁荣昌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了,才能使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升工程质量是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振兴的发展之路。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发展,需要依托一些大项工程的建设,人们的富裕安康,需要依托小型工程的建设。工程质量在强国富民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大的。如果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将劳民伤财,对国家,对百姓都将造成巨大的创伤。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强盛,相关各方要能够把促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提升质量上来,提升到增长效益上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决定效益的价值认识。通过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真正把工程质量搞上去,以促进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提升工程质量是推进城镇化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必须要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时刻抓好质量主题不放松,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城镇化数量规模的增加,更需要追求城镇化的质量与水平,要通过提升工程质量,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工程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线长、周期短的建设特点,这种建设特点,决定了必定会有很多难度工程的出现,这对的工程技术要求很高,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风险和隐患就会增加。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要素,迫切需要完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与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完善发展。
(四)提升工程质量是促进建筑行业完善发展的需要
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托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与落实,通过完善的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工程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如果建筑质量不理想,行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目前,建筑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筑行业市场行为还不规范,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建筑企业单位会通过压缩工期,虚假招投标、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等方式实现经济利益。这就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也导致整个建筑行业中乱象丛生,严重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完善发展。因此,规范建筑行业市场秩序,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有效制止违法乱纪建设劣质工程的行为,是确保建筑行业健康完善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不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这种行为是对基本建设程序规定的严重违反,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施工图纸审查不严格,使用不合格的图纸的情况,会出现施工监管缺失的情况,会出现对质量风险不加规范的行为等等,这些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监督管理不健全,相关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不分,质量管理责任不明,工程施工工作违反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侦查技术不齐全等等问题,都会时常出现,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突出。
(三)质量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也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
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质量管理技术不高,技术人员水平低下,对标准、规范内容理解不透彻,对技术内容掌握不完善,技术管理经验缺乏,就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难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高质量。
三、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筑市场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规范建筑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样,就难以保障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因此,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落实政府监督职能。
目前,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的法律主要是《建筑法》,在新形势下,《建筑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建筑法》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新的法律法规是很必要的。国家要加大关于建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地方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与个性,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建筑公司市场准入标准、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保修等各环节的工程建设质量行为进行法律规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有效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二)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
严格监督执法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严格执法也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在建筑市场中,一些企业忽视质量管理,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导致建筑行业各种质量问题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与政府监督执法不利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行业中,所有的质量事故案件都与相关单位、企业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有关。因此,作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是保障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规范,发现相关企业的不法建设行为,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是保障建筑市场规范发展,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明确工程参建主体责任
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多参建主体,落实这些参建主体的责任,是构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建设主体,勘察主体,设计主体、施工主体和监理主体,要严格落实这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实现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制。能够强化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的责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相关机构要督促工程参建各方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能够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指标,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关单位能够针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做好调研,分析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要严格监督环节,完善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调查处理机制,发现某一方的问题,坚决追究责任人的事故责任。政府需要对一些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曝光,要充分调动舆论的力量,营造工程质量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发现哪一方责任主体出现问题,严格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
(四)强化工程监理环节
加强工程监理机构建设,完善工程监理相关制度,积极创新工程监理方式方法,突出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监理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履行自己的监理责任。要能够创新工程监理的思路方式,能够实现差别化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过飞行检查和随机抽查,常规性检查等多种方式,提升工程监管的力度。如果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公开监督执法情况,对质量事故,质量问题进行曝光,通过多方力量,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顿,提升工程质量。监理机构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突出质量监理,积极推进质量监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监理意识和能力,提升监管效果。以强化工程监理的方式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五)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在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容从事建筑活动。对于政府的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这方面的技能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监理职责。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也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技能,才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技术任务。法律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多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的素养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程监理人员而言,监理单位要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通过引导他们再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建筑技术人员而言,建筑单位要坚持先培训后从业的原则,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升建筑从业人员的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在建筑行业中,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有效推进。因此,相关机构单位和部门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要通过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方式,加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显著提升。这对于规范建筑行业的行为,对于促进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长青.基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合同管理;实施;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索赔与纠纷解决的依据,也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的作用探讨有其必要性。
合理管理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已成为依法治理建设事业,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后续项目进行的重要保障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合同作为其中的核心,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着有效的调控。在工程项目中,通过合同,科学分解目标责任,优化资源组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工程的管理职能,规范工程内部管理职能,推进工程项目紧紧围绕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一一展开与执行。科学规范建设工程发承包交易行为,遏制发承包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保证交易活动中双方的合法权益,从而达到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目的。
2.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依据
任何的工程项目,都需要通过合同的签订来实现,通过合同,对承包工程的内容、范围、价款以及工期和质量安全标准等一一规范处理,并且合同双方根据相关条款的约定一一执行,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安全、规范完成。合同作为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双方责任的明确,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条款相关规定,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整体出发,从大局出发,加强对工程建设活动的管理监督,维护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3.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
在公路工程中,相关的示范文本中提出了工程保险、争议、索赔、违约等风险条款,若是在合同管理中,将这些条款一一在合同中体现出来,那么就可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和风险转移,比如工程变更、违约、意外伤害等等,通过将合同条款的体现,可以将风险向第三方转移。
合同管理的实施
在公路工程建设体系中,合同管理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订立前管理。合同双方,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开进行。合同一旦签订生效后,双方就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具体执行,履行合同的所有条款。为此,需要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前,以认真、严肃、谨慎的态度,做好签订合同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合同签订前的行为管理。
其次,订立中管理。在订立合同时,也要加强管理。首先,需要管理人员与有关责任人事先起草相关的合同条款,双方针对起草的内容进行谈判和商定。其次,在合同条款中,一定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规范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坚持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则,建立起以合同为中心的法律关系。
第三,签订后管理。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需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和条款对各自的组织和人员加强管理,认真履行合同中的相关事项,同时,有关责任人还要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协调处理,既保证合同内容条款的贯彻落实,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旦发生问题,一定要按照合同的条款自觉承担。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通过合同管理,严格遵循建设领域规则,加强对各个阶段的监督与控制,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组织结构
在公路工程中,要通过合同管理,将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以及权限一一做出明确的划分与规定,团结组织目标,分工协作,确保员工岗位与其工作能力相适应,全面推进工程项目的展开进行。
另外,在公路工程中,要完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加强对建设工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制度的研究与细化,成立相关的合同管理部门,科学编制各项投资计划,做好相关的审查与汇报,做到责任、权利、义务的相互协调统一,坚持分工协作的原则,使得在工程进行中,不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的组织结构,都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组织制度是保证工程各项工作完成的基础,更是促进合同双方对合同管理条款履行和执行的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印章制度、统计考核制度、评估制度、目标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建立,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有利于工程中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对于合同管理而言,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从整体上讲,目前,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水平和技术的发展,其业务水平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合同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过于随意,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展开,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法制观念过于淡薄,随意性太强,再加上一些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原则性,使得合同管理的职能作用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二、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的严肃性大大降低,进而影响了预算职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展开培训工作,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4.强化信息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电子、传真,以及数据交换等等,为此,合同管理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新型的合同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推进合同管理的有效执行。首先,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合同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合同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与此同时,对文档进行收集与处理,完善信息传达制度和行文制度。合同修改、签字等管理行为均通过系统网络操作完成,既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合同信息的管理,从工作实际,展开合同管理工作。
四、注意事项
合同管理关系到发承包双方争议处理以及风险控制等问题,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合同管理对于项目各参建单位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合同管理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合同内容要有严谨性。合同文本要以国家合同示范文本为依据,在签订之前,对起草的合同文本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于关键词的含义要达成一致,避免由于多义性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合同内容要有合法性。所谓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合同各项条款中,要求,条款一定要真实、全面地反映双方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相关的履行方式和责任追纠,一定要细致,避免责任不清。
总结:
总而言之,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确保工程有效完成和工程达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管理,约束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并将其作为解决双方问题的法律依据,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从大局出发,解决问题纠纷。
参考文献:
[1]赵君.加强合同管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陈洁.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J].中国商贸.2011(20)
[3]韩道云.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中华民居.2011(09)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工民建 施工安全 体系化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各种资源的限制和需要,建筑物的需求也在瞬息万变,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性,我们提出了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实现工民建施工管理体系化。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安全管理,从在工民建工程进行施工时,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工作,才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按质和按时完成。
1 工民建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在管理工民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对建筑进行施工管理时,安全生产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对于现场施工来说,安全生产影响到工程的建设与施工进度。对工程的施工工作进行管理,需要全面及细致,其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安全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受到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一些人员对于安全防范的措施不了解,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较差。而有一些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方只对经济利益加以重视,而在安全管理方面,则是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管理人员也没有将安全摆在施工的第一位。
2分析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1、法制监督力度不够,建筑安全责任不明确
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从总体上有利于实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标,但在职能分工的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划分的过于分散。在安全监督工作上,法规建设落后。特别是没有一部约束、调动企业发挥安全管理主动性的法规,强制性、检查性法规居多。在制度建设上,有利于调动企业管理积极性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
2.2、管理方面目标不明确
我国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治标不治本。而没有发挥市场经济杠杆。调节机制 应有的作用。安全状况仅依靠外部法律制度强压的被动做法,其效果有限,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借助市场经济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建筑业主体真正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变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杠杆对建筑企业安全业绩未能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建筑市场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建筑企业仍不重视安全业绩,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加上险种单一,保费高昂,理赔困难,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2.3、人才方面存在缺失
一方面,工程建设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施工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建筑企业中从业人员约3500万人,其中大约有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还相当缺乏,专门学习、从事、研究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极少。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使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构建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
3.1、管理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1)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安全生产必须实行政府强制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政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法规、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的有效手段。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为全面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许多经验。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地区和城市,安全生产的状况就良好。
(2)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法规建设,认真落实参建各方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参与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法律责任,为参建各方事前做好安全预防及事后追究责任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由于各方责任主体贯彻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令人忧心。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3.2、增加建筑安全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建筑安全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安全技术明显落后,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特别是脚手架、模板、塔吊等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很低,几十年一贯使用传统陈旧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发达国家已实现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而我们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与其相比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安全生产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同时还应在建筑科研单位或大专科研院校设立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一批专门从事建筑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使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轨道上来。
3.3、关于安全教育问题
安全教育的重点:一是对决策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认识。再者是对作业层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据统计,企业决策层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索之一。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生产意识上去了,才能为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层抓安全工作的动力才会加大。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应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每年度对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
3.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多为进城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据统计,目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中,十有八九是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另外,随着建筑施工中高科技成果运用越来越多,新型的施工设备不断的出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根源。
4结论
现代化的工民建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同时为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工民建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一环,其施工质量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只有不断的发现体系的问题,积极 去应对工民建施项目中的各类安全管理问题,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工民建施工安全体系化,促进项目又好又快的发展。
5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存在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
为了降低建设工程的事故发生率,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大量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安全监督管理。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对策和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现实来看,它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而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监督机构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中扮演什么角色;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安全控制的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监督机构重点监控的阶段,如何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如何调动各参建主体的积极性?如何确保安全防护用品性能达标等等。其中如何确保施工安全,遏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2.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
安全事故的发生,损坏了公众利益,破坏了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和谐。党的十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就是 “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伤亡发生。
2.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还不能够实现市场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为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大开方便之门降低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化建设,使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政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一些资信不佳的企业也想从开发建设中分一杯羹。他们为了承揽工程,压低工程报价,造成建设领域恶意竞争;为了最大幅度的获得利润,甚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能够规范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行为,淘汰管理混乱的企业,促使建设领域的生产企业重新洗牌,创造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良好秩序,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能够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建设领域从事一线操作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他们工作条件坚苦、工资拖欠不发、伤亡事故频发、权益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善。年轻一代特别是 80后和 90 后不愿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出现断层。建筑工人主要集中在 40-60 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偏大,这部分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较大。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上岗培训,总体素质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是隐患制造者,也是事故受害者。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人身和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分析
3.1组成要素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由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和中介组织组成,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承担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这一体系中,安全监督机构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者,它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安全生产行为。建设单位是次高层的管理者,他在受到安全监督机构监管,同时还可以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而监理单位是第三层次的管理者,他受到安全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的监管,同时还管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施工单位处在管理体系的最末端,是名副其实的被管理者。但是建设项目能否确保施工安全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
3.2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由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四个基本面组成。从纵向来看,主要是依靠上级机关对下级部门业务考核,新标准、规范的宣贯以及执法能力培训等实现监督管理;同时下级机关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使上级能够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横向来看,主要是依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主体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且引进社会力量,调动群众和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和举报建设工程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施工企业内部要加强自控,扎实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
3.3管理职能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相关要求,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利,强制纠正工程建设过程中危害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行为,监督安全防护用具和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力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定义的描述,决定了其职能主要有:
其一、预防职能。在项目建设实践中,各项目均有较大差异性,把握好项目特质,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别、分析和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因素,降低风险级别,提前编制应急预案,防止事态扩大,确保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其二、补救职能。一是发现并及时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发现并制止从业人员的“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二是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采取合理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消除社会影响。
其三、评价职能。通过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如脚手管、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大型起重设备(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施工机具(搅拌机、电焊机、对焊机、弯曲机等)、临时用电(TN-S系统)和安全资料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
其四、信息职能。搜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信息,畅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对立,减轻监管的盲目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性。
3.4管理内容
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是以工程实体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安全监督、施工中的安全监督和竣工后的安全监督三个方面,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开工前安全监督机构要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审,其内容如下:审查建设单位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列支情况、达到施工队进场条件;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施工许可证颁发机关对审查的结果有异议,可以对现场进行复查。
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督管理是整个安全监督最重要的环节。施工过程动态性使得安全隐患也呈现动态性,建筑工人物化的劳动变成了工程实体,该过程的安全监督仅仅依靠安全监督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该阶段的安全监督需要把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纳入监管的全过程,使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竣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是针对装修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要内容是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外挂吊篮的管理以及各工种交叉作业等。
参考文献:
[1]申玲.孙其珩. 基于博弈关系的建筑安全投入监管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对策
1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对整个水利工程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可以说是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能顺利展开,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能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社会福利。第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利于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我们都知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一大突出问题,一旦其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诱发自然灾害的高发,并难以避免的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而水利工程恰恰是当地气候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能起到抗洪防涝、调节水资源的作用,这些都是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联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质量检测,一方面能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及时纠错,提升质量保障,进而起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目的。第三,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现代化可以已经进入到各行业和领域当中。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它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要不断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步入现代化新阶段。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则是一个有效的推动,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所学,对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管理制度方面
现存问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关于质量检测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特别在质量检测工作中并没有某个独立的部门可以作为支撑。这就使得不少中小型施工企业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不会对现有的质量检测标准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不是按章办事,甚至工作开展中都未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手续。这也就意味着,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实际上是根本没有任何质量检测行为的,那么,工程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也就无从说起了。而基于此种情况,投入使用后的工程的质量问题也自然非常值得商榷。此外,还有一些工程表面上看是有质量检测部门的,而且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他们却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程去做,只是走个形式主义,并无实际意义。
解决对策: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检测质量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质量检测部门,并逐步完善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行业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就会越发重视。而只有当相应的部门独立且制度不断完备的时候,才可以f是质量有了保障基础,通过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提升检测质量和成效,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2.2部门交流方面
现存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是并存的,原则上来讲其职责应有所不同,而实际上两者之间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两者职责的模糊和权利的交叉,极大地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实施进度。加之两部门间又缺少必要的及时沟通,难免会出现重复工作、问题推诿的情况,对提升水利建设质量检测成效是十分不利的。
解决对策: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通过部门职责细分和加大监管力度来提升监管成效。而在所有工程之所以能顺利完工的各项条件中,管理方法和管理力度的重要性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制定管理计划,加强检测管理,明确不同监管部门的职责,相关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去工作,端正工作作风,绝不姑息纵容,将工程中的所有问题揪出来,解决掉。此外,通过实施责任到人制的方法,来提升每个人的责任感,争取将所有问题消灭解决。
2.3人员配置方面
现存问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所囊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检测部门的类型各异,检测等级也分为好几种,所以,就需要不同的检测人员来完成具体的工作。而在诸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少工作人员只有结构编制,而在人员编制方面却并不尽合理。如,将一些专业水平本就有限的人员配置到其能力范围外的岗位上去,结果所完成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可见,人员配置不合理,将会造成整个质量检测工作成效的下降,甚至会给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整体素质,提升其综合水平,打造过硬的检测队伍。具体的途径可以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使其掌握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的方式对工作中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结束语
产品的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又十分突出。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建设和其他产品的质量一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在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借鉴对策。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云华,谢小雨.简析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煤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1煤矿建设中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建设预算编制初始阶段,相关预算人员未对整个煤矿建设过程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随着煤矿工程建设的开展,最终导致工程建设费用大大超出预算编制;部分煤矿建设工程还存在着预算编制金额与实际工程开支并不相符的问题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煤矿的工程建设造价,使建设工程在建设实施中处于困难状态。(2)工程的预算编制都是在工程建设初始时以当时的市场物价编制而成的,但煤矿建设作为大型投资建设,其建设时间往往相对较长,工期延长后,建材的市场价格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整个建设的造价存在极大的变化性。(3)施工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的建设造价也是整个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最重要一部分,为有效地控制整个煤矿建设造价必须对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造价控制。而现今很多煤矿企业仅仅对招投标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加以控制,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并不重视,这会导致煤矿企业的工程实际造价大大超出实际工程开支。(4)作为煤矿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保障,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优劣决定着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最终的合理性。但现阶段煤矿企业的相关造价管理仍沿用着过去的管理体系,并未进行过多的改革与调整,给煤矿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现在的煤矿企业仅仅重视对造价管理方案的制定,而忽视了建设工程的招标、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工程实际造价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为此,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煤矿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控制力度,达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造价的目的。
2煤矿建设中造价全过程管理合理化控制应对策略
2.1投资决策阶段
作为煤炭建设工程筹集资金以及造价合理化控制的主要依据,投资估算在整个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中起着先决作用,其金额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该煤矿建设工程的决策成功性,如果在决策阶段对其造价进行精确控制则可以完全避免工程建设后期资金使用超标的问题。因而,在项目决策阶段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带来资金消耗以及工程建后的直接受益,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做出应对预案,才可以有效地应对工程实施阶段所产生的突发状况,以减少项目实施阶段的损失。
2.2设计阶段
煤矿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是一个由方案估算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组成的一个互相制约、互相支撑的完整有机体。此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因而,工程造价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工程经济性进行充分比对分析,对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比对,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尽量确保投资概算的金额控制在预定工程设金额的范围内。
2.3实施阶段
煤矿建设工程的实施阶段即工程的施工阶段,此阶段不仅是整个煤矿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整个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最为巨大的阶段。(1)资金编制过程中,要有忧患意识,预算编制应加入安全不可预见费。由于煤矿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其事故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施工工程,因此,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除了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也要预先考虑工程建设中可能面对一系列问题,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突发事故处理方案,在预算编制中加入由此产生的不可预见费。(2)要加强对煤矿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工程建设进度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拨付进度,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使工程资金的支出“有据可依”。(3)要对可实施的多种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制定最为合理的方案,以最为经济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实现对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
2.4结算阶段
结算阶段作为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其审核控制的好坏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最终实际造价是否在规定的合理范围内。结算阶段要求结算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合同中规定的工作量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量与设计阶段设计使用的材料用量进行比照审核,对工程设计初始工程清单中并未包含的项目按相关规定进行结算。通过对工程的最终结算进行严格把关与控制,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算过程中应增加工程阶段的多级审核制度,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级审查,使得各级结算人员相互监督,从而保证工程结算的准确性。
2.5运营阶段
作为建设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投资回收阶段,煤矿的运营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矿建设的投入资金。另外,随着煤矿的使用,为满足后期的使用,极有可能对已进行运营的煤矿进行扩建改造,因此要将煤矿的后期扩建可能性综合考虑在煤矿建设设计阶段,以降低后期煤矿的改建成本。
3结语
加强煤炭企业的全过程工程建设造价是充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经济型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从工程设计以及实施的各阶段应多方面地进行综合分析,在确保建设工程造价合理的情况下制定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在建设全过程中合理控制,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预期目标。及时分析与总结各阶段的数据,为煤矿企业以后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玉梅.煤矿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4(5):39-40.
[2]梁瑞.煤矿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3]冯桂云,谢颖川,刘长玲.煤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途径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8).
[4]万海芳,李清华,周一华.浅析煤矿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3(9):4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