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1
一、流动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一)流动比率指标的性质和信息含量。计算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值均取自于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而资产的变现及债务的清偿显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静止状态下的资产偿付概念不仅不能代表企业全年的一般状况和平均水平,而且与未来真正的资金流动情形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即使这一指标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结果也只能说明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与评价之日的偿债能力关系甚微,而债权人所关心的恰恰是资产负债表日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续期内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因此,这一指标显然对债权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流动比率指标的两种不同含义。流动比率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与会计核算得出的企业在某一时刻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从总额方面来看,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占用一定量的流动资产,这一数值是相对稳定的,只要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就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将全部的流动资产用于偿还债务,也就是说,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最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量不可能用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而那些由于季节性生产或其他临时原因增加占用的流动资产可能在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或处于生产淡季时,用于归还到期债务。和流动资产一样,企业流动负债在企业正常运转时也会有一个最低的相对稳定的占用量,因为一方面不同项目的流动负债的发生和清偿的时间是交错的;另一方面如预收账款、应交税金等项目与企业的销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其占有数额是相对稳定的,短期借款往往也只需要企业按时支付利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稳定占有的这一部分流动负债实质上具有长期负债的性质,并不需要企业在短期内清偿。
2.就具体项目而言,货币资金从理论上讲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各种专项存款不能立即用来清偿到期债务;应收账款中长期未能收回的部分以及超出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呆账也不可能作为清偿短期负债的资金来源;存货同样也存在报废和贬值的问题,即使能变现,其价值也不可能等于其账面成本;而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实际上是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不可能变现的;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般来说,其变现能力也是很差的,作为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来源是很不可靠的;而将预收账款作为流动负债的组成项目显然不妥,特别是预收账款中的盈利部分;与预收账款相反,留抵税款及超支福利费则应是流动负债的组成部分。上述分析表明,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数值来计算的流动比率,体现的仅仅是账面上的支付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出于某种目的,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整,以使流动比率表现出来的偿债能力与实际偿债能力有较大差异。例如,企业可以在本期末还债,下期初再举债的方式调低期末流动负债余额,或举借长期借款增加流动资产等方式达到调整流动比率,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3.企业现金储备的目的在于防范出现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的现象,而现金又是不能带来收益的资产,故企业尽可能减少现金持有量,至于其他存货也是尽可能降低到保证生产正常需要的最低水平,显然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节约使用资金、减少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占用的要求相矛盾。
4.存货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而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又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的计价方式,对存货规模的影响也不同,进一步使流动比率的计算带有主观性。
5.流动比率指标缺乏依据和可比性。流动比率为2:1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各行业的一个统一标准。且此说法找不到任何科学依据。然而短期偿债能力不仅体现在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中,而且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及其质量密切相关。由于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及其质量都存在差异,这说明流动比率无论在横向还是在纵向比较上,其可比性都差。
二、流动比率指标的修正
(一)准确界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计算口径。应在会计报表提供的流动资产
和流动负债的基础上确定可用于清偿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项目及需要立即清偿的流动负债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调整后的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专项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货的净现值-预付账款)+应收票据+一年内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净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调整后的流动负债=报表列示的流动负债-预收账款+留抵税款+超支福利费。
(二)根据历史资料,合理确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最低占用量,进而确定流动比率计算所需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静态值。流动资产静态值=调整后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最低平均占有额;流动负债静态值=调整后的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最低平均占有额。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2
一、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基本内容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必须确定资金流转概念,即财务状况变动表中资金的含义是什么。概括地说,资金流转包括现金的流转及营运资金流转。我国《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营运资金概念的状况变动表,是依据“营运资金来源合计一营运资金运用合计=营运资金变动额”的等式编制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差额。财务状况变动表既反映影响营运资金变动的经济业务,也反映不影响营运资金变动的重大理财业务。
1)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本期利润加上营运资金的费用和损失,如折旧、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的摊提等;营运资金的其他来源,是指那些在营业活动以外取得的营运资金,如非流动资产的减少、长期负债及权益的增加等。股份公司经营以外的某些活动,如出售固定资产、收回长期投资、增加长期借款、增加股本都可构成营运资金的其他来源。
2)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的运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和营运资金的其他用途。利润分配包括应缴所得税、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及发放胜利。在西方会计中,损益表一般只核算公司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而我国习惯上将所得税视为利润分配的一种去向,在利润分配表中反映所得税的缴纳。因而,财务状况变动表也把缴纳纳所得税列为营运资金的用途。营运资金的其他用途主要指在营业活动以外所占用的营运资金,包括非流动资产的增加、长期负债的减少和股东权益的减少等,购买固定资产、偿还长期借款、增加长期投资等也都构成营运资金的其他用途。
3)为了全面反映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除了上述引起营运资金增减的业务外,财务状况变动表还应当反映不涉及营运资金的重要理财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引起非流动资产与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减的业务,这种业务一方面增加(或减少)股本或长期负债,一方面增加(或减少)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但不涉及营运资金的变动,如发行股票换取设备,用银行贷款购入机器设备等。-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等额转换,如发行股票来偿还公司债务,一方面减少长期负债,另一方面增加股东权益,但都不涉及营运资金的变动。
二、财务状况变动表格式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可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反映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右方反映营运资金各项目的变动。左右两方分别反映的营运资金增加净额应相等。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3
误区一:营运资金越多越好
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有的管理者趋向极端,认为营运资金越多越好,有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金额巨大,流动负债很少,流动比率畸高,资金闲置严重,其中不乏一些被广泛认同的优质上市公司。不可否认,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现象,营运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负债,陷入流动性危机,严重的会破产。但过犹不及,营运资金过多,就意味着资金闲置,相应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周转速度。另外,占有资金是有资本成本的,在股东采用经济增加值考核评价经营者业绩时,股东要求的回报会显性化同时,由于多余资金的存在,经营者过度投资和不合理职位消费的可能性大增,会产生治理成本。现代企业理财必须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两者之间的变动所引起的盈利与风险之间的消长关系进行全面的估量,正确地进行营运资金的结构性管理。同时,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资金需求状况预测营运资金的需求量,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营运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够用就好。有的公司在首发上市和再融资时,不顾自身资金实际需求,超额募集,最后用于偿还本来并不多的银行贷款,导致有息负债率为零,不能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创造更多收益,教训深刻!
误区二: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零营运资金管理已经是当前国际通行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它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决策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高风险。国外的戴尔电脑,国内海尔等企业在零营运资金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国内众多企业家纷纷追求零营运资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零营运资金。可以看到,海尔在进行零营运资金之前先进行了业务的流程再造,通过实施信息化,以信息流、物流加速资金流,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通过海尔、戴尔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资产雄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债权人(包括潜在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5.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高。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效率而是生存。由于企业自身资产实力不够雄厚,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环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面往往受大企业的影响,其自主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关键是保证营运资金的充足,抵抗来源于供应链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误医三: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
许多企业认为用来考核营运资金绩效的周转率指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
首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一企业是否盈利。例如某项存货不盈利,那么它周转得越快,亏损得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意于加速灭亡。
其次,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因素总体来讲有两个:一是营运资金总量,二是销售收入。在销售收入为正且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增加,周转次数减少;营运资金减少,周转次数增加,呈反比关系。营运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下面分析一下造成企业绩效虚高的三种情况:(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增同减;(2)自有资产减少流动资产不变;(3)销售增加同时流动资产增加更快,但营运资金增加较慢。在第一种情况下,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时增加此如公司新借的大量流动负债用于购买存货,而销售收入不变,这样营运资金周转率未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掩盖了企业流动资金结构中负债大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利用新借人的短期借款购买固定资产,那么流动资产总额不变流动负债增加,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周转率是上升的,但很显然,企业资产流动性变差,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在第三种情况下,销售增加但流动资产增加的速度更快,比如用长期借款购买存货等,因流动负债同时以较快速度增加,致使营运资金增加速度缓慢。这种情况下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并不好,但通过指标计算,也可能会使一些信息使用者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
另外,当营运资金为负的时候,若用该指标来考察资金利用效率则显然不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营运资金周转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是不恰当的。
误区四:只要达到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
我国企业常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因此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价只要达到这些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了。事实上,这些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状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放宽信用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加快存货周转率,但又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占用额,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更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而且我国企业往往将指标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进行考核,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营运资金各个部分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在考虑个别项目的同时要考虑整个营运资金的效率。建议将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云资金包括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费等,这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周转效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有价证券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该部分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流动陛和偿债能力。然后再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分类既能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考核则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选取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这样既能考核各部门的管理绩效,又能通盘考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误区五: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有的企业凭借自己财大气粗,对于自己的供应商延迟付款对于经销商擅自提高信用门槛,使自己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使营运资金保持较高的周转率,完全置其他企业生死于不顾。这不仅是一种不道义的商业行为,而且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调查数据,不仅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不仅存在较大的差别,也说明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价值链才能畅通,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因此,对于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供应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4
1 资产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资产质量顾名思义指的是资产的某种性质特征,它依附于资产而存在,常常可以衡量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大小及超出期望的部分的大小。资产的定义很多,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资产的含义,其内涵一致,企业会计准则(2016)中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定义,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资产的内涵是经济资源。既然是经济资源,那么这个资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多少。经济利益高的说明企业内部控制成果显著,反之,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
在构建内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资产质量的特征,制定一套具有统一、公认和完善的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在基于资产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首先必须明确的是采用何种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企业日益认识到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标,不但是要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提供和披露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内控制度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的实现。本文评价的目标是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标出发,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设计和执行进行评价,考核内部控制有效性所规定的目标实现与否。资产质量作为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的一部分,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资产质量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影响很有必要。因此,选择评价资产质量的相关指标来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根据资产的分类情况,资产质量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存在性、有效性、收益性、安全性以及发展性。一些资产质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中表明,固定资产比率系数、资产报酬率系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总资产的周转率、资产报酬率和资产的变现能力均对企业内控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资产有效性、资产收益性时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不良资产的存在或增加会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不利于企业内控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降低了内控有效性;同样,研发费用控制不当,造成耗费过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也会起到反作用。本文就基于资产的有效性、收益性及安全性相关指标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2 基于资产质量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
基于资产质量的特征以及一些相关实证研究,在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中,资产的有效性、收益性及安全性指标是构成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价资产的质量来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体系,选择四个影响因子的指标:总资产的周转率、流动资产净利率、固定资产净利率和流动比率。
(1)总资产的周转率,其受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有效性的影响,在该指标相同的情况下,非流动资产周转较快的企业的风险程度较低,资产的有效性高。继而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强。资产的有效运用状况,常用周转率来衡量各类资产的运用状况,资产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的,资产被利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项资产越有效。闲置的资产无法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同类别的资产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其有效性,总资产的周转率越快,资产 消耗和变现能力越强,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显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总资产的周转率越高,资产的有效性高,进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越强。
(2)流动资产净利率反映了流动资产获利能力,一般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性越好。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企业资产的收益性是资产存在的根本原因,它主要表现在获取现金的能力上,常用盈利能力指标来衡量。而企业的盈利性恰恰可以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盈利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具有较高的质量,流动资产的收益性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目标,还反映出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卓有成效。
(3)固定资产净利率反映了固定资产获得利润的水平,一般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固定资产流动性差,获利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另外,对其中的不良资产,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内控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会降低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因此固定资产净利率指标越高,反映了企业资产优良性的同时还表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而易见,获利周期比较长的资产的收益性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的有效性。
(4)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讲,该比率在2左右较合适,除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外,还能偿还到期债务。一般该指标越大,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越安全。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企业资产中包含负债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因此要关注企业对负债的偿还能力,是企业资产质量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资产越安全,资产质量越高,同时也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成效。
本文基于资产的有效性、收益性及安全性相关指标,构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通过四个财务指标反映资产质量的同时,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而起到评价的作用。本文在构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时只是考虑财务方面的指标,有很多的局限性,另外,本文也只是从理论层面上做了论述,这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5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获利及变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可解读为:第一,准备适量的营运资金能将国有企业的日常收付保持在良性循环状态;第二,在应对风险方面,保持适量的营运资金能让国有企业提升短期偿债能力,并减小风险。营运资金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性(这是因为: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表现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要求为:开展有效管理活动,为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最大程度地提升营运资金利用率、周转率及其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特点主要有:流动性强(营业周期基本为1年左右)、易变现、周转时期短(可通过短期筹资解决)、来源多样(包括银行短期融资、票据贴现、短期借款等方式)。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指对国有企业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的管理。其中,流动资产涵盖的内容主要有: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负债涵盖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狭义方面,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状况对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作为衡量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发挥作用。
二、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的管理都有难度,因此,不足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典型国有企业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在不同方面的现状可做如下阐述:一是存货管理的现状。资金负担数量总和在总资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知,存货在营运资金管理中意义重大。存货现状通过存货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进行反映。国有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为:在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高科技技术(具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做支撑)、物流设备上也引进了高新技术作为支持,但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存在适应阶段,因此,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的情况。以南屯煤矿为例,对其存货周转次数进行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存货周转天数明显短于其他煤矿,有利于回收现金,存货周转次数相当多(经调查发现,是由于引进了“零存货”管理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实施特定库存控制方略,确保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管理方法);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存货周转次数在某一期间呈下降趋势,表明管理中存在问题。二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及时回收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应收账款现状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反映。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为:应收账款结算方法的选用以客户的要求为出发点,其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体现在没有进行应收账款的分类管理,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存在差异。以南屯煤矿为例,对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进行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与行业平均值较为接近,体现了其管理的优良性;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在经历一个明显上升趋势后从某一时间开始,又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其管理还存在需完善的地方。三是流动资产管理的现状。流动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及经济效用的显著标志,对其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资金得到充分、良好的使用,增强经济核算,提升经济效用,为国家及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保障。流动资产现状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关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进行反映。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现状为:在内部设置上,开立了若干账户,使得资金管理较为分散;部门设置较多,使得权利相对分散;部分企业预算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了预算、现实衔接不畅,脱节现象严重的问题;对于闲置的资金缺乏有效利用,大多以存款形式存在(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以南屯煤矿为例,横向分析其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可以发现,其周转次数高于行业水平,周转速度较快;对其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其周转次数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下降,并有蔓延趋势。四是流动负债管理的现状。流动负债关系到国有企业债务偿还的问题。流动负债现状通过流动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进行反映。流动比率阐明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联系,具体含义为:对于每一元流动负债,作为偿债保障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国有企业流动负债管理的现状为:流动负债管理方面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数额的控制力较为薄弱,力度不够。以南屯煤矿为例,其流动比率与生产煤矿规定的最低流动比率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且存在比上一年度低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改进的对策探讨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从当前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出以下几点改进对策:一是形成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科学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有企业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各个部门,都要对营运资金的关键地位形成正确认知,形成科学管理营运资金的意识。第一,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闲置资金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强管理,一方面可以用于企业生产运营,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对外进行投资;第二,要确保留有充足资金保障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有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二是针对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从各个方面入手实行改进,逐个逐步进行突破。第一,现金管理方面的改进。现金管理的改进主要从两个方面实行突破,一是提高现金使用的效益,二是实现现金流量的增加。保持足够的现金在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合理有效降低风险、加强债务可清偿性方面意义重大且深远。在改进方面,要做到“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一个重点”是指将资金监控作为重点,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监控上的实时性;要落实“三个中心”的方针,即保证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综合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现金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从而确保现金的合理高效利用,为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平稳发展夯实基础;第二,存货管理方面的改进。首先,对存货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科学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票据流及信息流,开展一体化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再次,制定健全的存货收发及管护机制;最后,分类管理存货(可根据进货的付款情况进行)。第三,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改进。对一些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整体而言,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也有管理措施实施不透彻的情况,针对这一状况,对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关注以下要点: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其次,要积极与银行合作,运用银行保理业务对应收账款实行科学管理;再次,从实际出发,设立行之有效、可靠度高的对账制度;最后,依据客户特点,审慎选取结算方式,并增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与研究。第四,流动负债管理方面的改进。透过流动比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流动比率处于过小状态,流动资产对借款的偿还缺乏保障力,因此,国有企业要对借款量进行适当调整,从流动负债管理方面入手给予改进。一方面,各部门及各负责人之间要增强信息沟通。国有企业在应付账款方面信息沟通不到位,一是财务负责人员未向业务人员定期提供业务相关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风险分析等重要资料,同时,在往来账款清理计划、清理目标、清理进程上没有开展有效沟通;二是往来账款精确度不高(由于定期账目核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所致);三是主管领导对往来账款、企业风险等了解不多、不透(由于财务负责人员未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风险分析情况、往来账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国有企业管理当局、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相关业务部门要定期开展交流会,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实现上传下达任务的顺畅进行,一起为优化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效力;财务负责人员还应做到:定期对应付账款进行详尽分析并整理好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并制定好解决方略,及时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对短期借款的使用进行严密监督。财务负责人员要确保借款的合规、适量使用,不用及未用的借款尽早归还银行,降低利息开支,从而减少资金使用成本。
四、结束语
流动资产的含义范文6
在我国,上市公司基于各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时形成不合理的手段等。由于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化,资产的价值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利用资产评估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当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将评估对象委托给资产评估机构,既可以高估评估对象,也可以低估所要评估的资产,根据资产评估报告,对这些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在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时,同时公布资产评估报告。因此,一些具有关联交易性质的资产重组也就成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向之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节从盈余管理的新动向——资产评估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衡量资产评估变动的总指标既然是资产评估增值率,那么如果企业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很大的话,就可以说明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以下从资产评估增值率这个总的变量出发,从中找出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各个因素,通过构建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1)流动资产相关因素。流动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周转过程中,经历着这样的变化趋势,即货币形态——改变形态——货币形态。由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较小,这样随着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比重的增大资产评估增值率就相对较小,但是如果流动资产的增值率越高的话,相应地资产评估总的增值率也会越高,这两者是正比例变化的。因此,现提假设:
H1: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资产评估增值率负相关
H2:流动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2)固定资产相关因素。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固定资产的增值空间要大的多,对应的其盈余管理操作空间也加大。例如,经过物价的上涨,以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可能会大于其历史成本。初步假定,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又一类因素是固定资产的比重。因此,提出假设:
H3: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H4:固定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3)无形资产相关因素。在企业的各项资产中,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可以促进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这种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商誉为例,它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如果企业形象良好,带来的收益也会很多,反之则相对较少。因此,理论上无形资产的增值空间要大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盈余管理行为也就越明显。按照预期,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总值中有很大比例就是无形资产,即:
H5: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H6:无形资产的增值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4)负债权益因素。一般公司会利用降低负债权益的比率向未来的投资者与债权人展示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合理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这表明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对债权人投入的资本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企业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时,运用调整资产评估增值率来增加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从而降低负债权益比率,最终让相关投资者信以为实。因此,提出假设:
H7:负债权益比率与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
(5)企业规模因素。企业规模越大,预示着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对于委托方而言,评估增值率是一个相对数,其微小变化可能会导致权益所有者资产绝对数明显的变化。因此,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委托方往往尽力影响资产评估机构朝着自己的意愿方向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从而作出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受托方的资产评估机构来讲,也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评估机构将非常看重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评估过程中的提出的要求,从而尽量满足他们的条件以获得较高的评估费用。
可见,企业规模也影响着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因此,提出假设:
H8:企业规模与资产评估增值率呈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公布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为了使检验结果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际意义,对样本进行严格筛选:剔除指标值不全和指标出现异常值的样本公司。由此,最终选定样本上市公司有85家。本文采用的是Excel2003和统计软件SPSS l7.0对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相关研究分析;资料来源:巨潮互联资讯网。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针对具体影响资产评估增值率的指标,设计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PZi=β0+β1LBi+β2Li +β3GBi +β4Gi+β5WBi+β6Wi+β7FBi+
β8QGi+ε
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经过整理汇总得到,在这85个样本中,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的有73项,占到85.88%,评估减值的有12项,占到14.1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在进行资产评估时高估资产的情况较多,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于各单项资产增值率,流动资产增值的有73项,占的比重为85.88%,减值的有12项,占到14.12%。统计显示,固定资产增值的有62项,占的比重为72.94%,减值的有23项,占到27.06%;无形资产增值的占的比例较多,为76项,高达89.41%,而减值项有9个,占的比例为10.59%。体现出无形资产的操作性较强,其间并没有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给未来经济利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评估实践中的真正价值难以有效评估出来。
(二)回归分析 表2是建立的模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的结果。
根据表2中结果显示,最先进入模型的是负债权益比重这个指标,然后进入模型的变量是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从表2中显示来看,本文设计的模型中只有三个变量通过了95%的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分别为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表明这些因素对因变量资产评估增值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其中负债权益比重的VIF值为1.016,接近于1,系数为0.195,与评估增值率正相关,说明H7成立;对于固定资产增值率,VIF值为1.012,存在明显的显著性,系数值为1.829,说明H4也得到论证,与预测相同,可以判断2010年在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中,固定资产增值率对于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而且与负债权益比重这个变量相比,其相关性要大于负债权益比重;最后进入模型的指标是企业规模,该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是1.006,而系数是-0.658,与资产评估增值率呈负相关关系,H8不成立,与预期结果相反,但从这一点也不能说明整体上市公司的状况。从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和企业规模进入所构建的模型中,对于其它没有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流动资产比重及其增值率、固定资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及其增值率,说明这些指标对资产评估增值率影响不具有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引起因变量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H1、H2、H3、H5和H6与预期结果相反。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样本公司在资产评估中通常利用负债权益和固定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较多,而且一般都是高估所评估的对象,从而达到相关人员的特定目的。但这并不能反映整体上市公司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种方式,这不但与我国的会计政策和监管政策有关,而且与会计人员素质和公司治理水平也息息相关。负债权益比重、固定资产增值率、企业规模、流动资产比重、流动资产的增值率、无形资产的比重及其增值率是影响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增值率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对负债权益和固定资产的评估是其操纵的重点。此外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进行盈余管的空间也很大,相关信息使用者也应重点关注。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对加强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评估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教育等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使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不断的完善,以及对作出的相关信息披露给投资者一个更好的参考。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