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1
1.1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目标不明确
水利工程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最重要是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福祉安危,好的质量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管理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快,但是没办法保证高质量,导致项目在管理中很被动。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晰,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未能对管理目标进行很好的规划,对一些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更应加强监管,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避免今后出现质量问题。
1.2登记法人负责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必须对于在建水利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合理高效管理,法人的职责包括,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的管理。合格的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能够建设完备的第一步,是每位职工利益的有效保障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水利工程法人负责建设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体现就是项目建设和管理不够规范化,甚至还存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没有项目法人的情况,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本身不完善,这些造成的负责主体并不是十分的具体,为后期的风险责任承担带来很大风险。政府方面,替企业解决登记法人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造成资金、建设、管理的不间断性的发生,所以登记法人负责制制度的不完善都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影响。
1.3质量监督、检查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施工现场中,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管理是面对的重要问题,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范。现在大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有监督检查环节,检查并不是严格或者未按照严格程序来定。很多情况下,在整个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出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管理队伍本身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人员并没有达到项目本身所要求的资质,因为管理队伍人员的参差不齐,知识与经验的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未按照规范程序进行监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监督程序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这都使得监督机制的建立形同虚设。
2主要对策分析
2.1深化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整个项目在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为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施工安全检查,消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发生。培训、监管以及责任的落实三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
2.2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法律与责任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法律责任制度已经迫在眉睫,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人的投入,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完善法人负责制。法人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人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盲目负责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负责,也是对于更多工作人员的负责。二是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选用有知识、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对于专业化的水利工程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三是要对现行的规定进行一次合理的梳理,认真审查每一项规定,确保项目实施的法规和要求始终体现最科学的原则特征。
2.3严格管控水利工程成本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2
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是改变原契约的内容和各方责任、义务的承担以及权力的分配,而是用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去弱化分明的壁垒关系和对抗思维,加强全过程的合作,降低各方的管理成本,建立多元化的互信,共同去追求和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和结果。
本文将聚焦国际工程中的总承包商。重点对以总承包商为中心的可能形成的各种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
1. 优势互补原则
合作各方都必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独特的专长,合作的目的就是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这些优势包括:
管理优势
指有足够的高质素的各类管理人才,有科学而严密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有在同行中占优势并被社会公认的一流管理水平等。
市场优势
市场的力量,就是汰弱留强。一个在市场上(或在某一个专项方面)占有较多份额的建筑企业,不仅说明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由市场占有率衍生出市场形象和市场地位方面的主导地位。
资金优势
同金融机构有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得到长期的支持,加上企业本身健全的财务管理,拥有较健康和较充足的流动资金。
专业技术优势
指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比如隧道施工、深基础施工、桥梁施工等方面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施工手段和专门技术。
人才优势
指在各专业类别方面,具有或储备相当数量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均经过本专业长期工作实践,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满足和适应各类工程项目的需要。
当然,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不可能同时具有各个方面的优势,所以优势互补,就创造了彼此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同样,一个无任何明显优势的建筑企业,被选择为合作伙伴的机会是十分渺茫的。
2. 互惠原则
合作的目的是合作者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强项,组成一个新的更强的竞争实体,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更高的利润。组成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各方均必须充分认识到,一切利益都是共同拥有的,一切风险都需共同承担,所以在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增强、利益的获得等方面都必须惠及各方,做到公平、公正。
3. 自愿原则
合作的各方对彼此的优势、劣势进行充分详细的评估、分析、对比以后,确定1―3家合作对象,并将合作伙伴分优先级进行排列,进行几轮的对话和商讨,一般均可选择成功。最后确定的合作对象,对彼此的优势与弱势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必须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合作伙伴关系。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勉强走到一起,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 诚信原则
合作伙伴各方的“诚信”是指对彼方的信任和坦诚。更主要的是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严格履行做出的承诺。“诚信”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概念,所以,合作伙伴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合作各方领导者个人的行为、品德和涵养。“诚信”是一切成功商业行为的营养品和催化剂。
二、伙伴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就国际工程管理范畴而言,伙伴关系分为战略型、策略型、互惠型。
1. 战略型
战略型,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各方必须具有对方不具有的明显优势,包括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专业技术优势等,这样彼此才能形成吸引力。合作各方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经过详细分析和评估以后,寻找可以优势互补的合作者组成战略合作伙伴,以提高竞争优势,去攻占市场目标,达到理想的经营目的。战略型伙伴合作关系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根据经验,这种关系可以维持多年。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配对和形成可以在:
(1) 总承包商与投资者之间形成
一个大型的物业发展项目(尤其是大型商业项目)和基建项目,建造费占去总成本的一半或以上,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必须由管理水平高、施工技术强、人才质量佳、社会信誉好的大型建筑企业去承担,以保证项目质量,增强投资效益。为了增加竞争实力,投资者一般在事前选择一家建筑企业作为总承包商参与竞争。有时侯,政府推出一项大型的发展计划,由于资金投入很大(数十亿元或上百亿元),考虑建成后的经营管理问题,出于分散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考量,政府会邀请策略投资者共同发展这个项目甚至发展完成以后经营这个项目。政府在邀请文件中会要求投资者事先选定一个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商,这个总承包商必须经政府同意和确认。一些大型建筑企业把获得这种大型建设项目的总承包作为主要的竞争目标,以优惠条件去寻找和说服投资者事前组成战略联盟。在经过各方的互相对比选择之后,组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竞争。例如:香港“太古集团”在金钟发展的“太古广场(1 ―3期)”在鱼则 鱼涌(Causeway Bay)发展的太古坊等项目以“金门建筑”组成合作伙伴并作为总承包商,“新世界”为首的财团发展的香港会议展览一期和二期联合总承包商“协兴建筑”组成合作伙伴。
(2) 总承包商之间形成
对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工程项目,往往任何一家大型建筑财团都难以单独承接到。主要是由于这样的项目流动资金占用量大,专业技术的类型多,经营风险大,对专业人才不但要求高,而且需要量也很大。于是一些大型建筑财团,按优势互补和双方自愿的原则组成战略联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共同竞投一些特大型项目。例如,20世纪90年代,香港推出机场核心工程计划,其中仅大型土木工程总投资额就达1200亿港元以上。这些项目中以抽砂填海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海事工程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当时世界上只有荷兰的三至四家海事工程公司具有承担这些海事工程的能力。于是,一些建筑财团就分别同这些公司进行战略联营参与项目竞争。国际上,著名的建筑财团之间彼此组成联营体去共同竞投工程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3)总承包商与专业公司之间形成
由于建筑市场的波动和社会资源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建筑市场对社会资源需求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和波动,就形成在一个时期,对某些专业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过分集中和紧俏,扯高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型建筑财团就寻找一些当时紧俏行业和资源组成战略联盟,增强竞争优势去参与市场竞争,以期达到理想的结果和目标。例如,在1996― 2004年,“香港九广铁路公司”先后推出西部铁路工程和马鞍山铁路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基础工程90%以上的设计是钻孔桩(Bored Pile),而且这部分的费用占去工程总价的20% - 50%,在香港建筑市场上这方面的资源和专业公司需求量一时间缺口达2 ―3倍,造价一时飙升。于是,促成了香港本地的一些大型建筑财团与本地或外地的一些基础公司组成战略联营体,去参与市场竞争。1998年,香港政府推出积极进取的房屋政策,提出每年建造公屋8.5万个住宅单位的宏大目标,而这些公屋的设计主体结构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Pre-cast Concrete Facade Wall)、楼梯,由现场组装并现场由混凝土浇注接口的办法。一时间专门生产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厂和专业公司又成热门行业,价格按几倍的幅度上升,于是香港本地的一些大型建筑财团,又用各种方式同这些专业公司组成战略联营,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 策略型
甲方(投资人)如果是政府时,项目投资花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兼顾效益的原则。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总承包商,而执行合约的过程往往也相对硬性和机械。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只能采用策略型合作伙伴关系。
策略型合作伙伴关系就是合约签订以后,为改善甲、乙双方之间没完没了的争拗(索赔)和彼此间的对抗气氛,而建立的一种强制性沟通方法。由共同聘请的协调人(Facilitator)安排召开一个高层参与的非正式会议,确立双方认同的需沟通的项目目标(如改善效率、减低成本、保证盈利和施工质量、快速施工、准时完工、分担风险、优化设计、减少法律诉讼费等),相应纠纷/困难的快速解决程序,以及可以量化的改善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由各方高层及主要人员确认及签署后实施,并推展到日常项目管理的过程。这种合作伙伴方法因高层压力关系而使合约各方的沟通比较畅顺,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均会受到重视和关注,解决和处理也就比较及时和顺利。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不能凌驾原合约的规限和机制,第二不可以保证没有索赔的个案发生,第三所签订的虽不是原合约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诚信和道德的约束力。
3. 互惠型
投资人(甲方)如是私人企业或半官方半私人企业,他们在决策时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省略了决策过程中复杂费时的程序,如招标、评标、定标等,以节约管理成本。甲方将会主动去物色一家或两家建筑企业作为总承包商,这样的建筑企业一般同甲方有较长期的商业往来,彼此之间信任度高。经过双方多次协商,由双方共同确定一个成本价。在此基础上,甲方同意:
* 在成本价上加一双方同意的百分比作为乙方的管理费和利润(Cost plus Fixed Fee);
* 在原合约规定和图则标明以外的工程内容,甲方承诺实报实销;
*共同承担,“共同”的含义一般是各自一半,也可事先约定双方各自承担的百分比。
互惠型合作的争执点是:
* 成本价的确定,双方必须经过多次的磋商才可取得共识;
* 合约外项目发生后的工程数量的确定和价格确定,要经过多次的商议和讨价还价才能确定;
* 风险概念的厘定和风险费用的计算。
互惠型合作的的好处是:
* 双方实现互利互惠。甲方省去一定的管理成本,争取了时间,较快实现投资效益;乙方同样省去了一定的管理成本,相对参与社会公开竞争竞投的项目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 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争拗;
* 双方关系和谐,易于管理和协调;
* 责任明确,易于实现目标。
三、 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1. 长期性
合作伙伴关系不可以今天成明天废,只有长期经营和培育才可显示其作用。为了真诚合作,合作各方均需贡献自己公司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首先,这种优势互相渗透和融合,时间越长,越能够充分体现其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其次,公司的这种优势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如果短期内公开贡献给对方,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利益,还会泄露机密,失去合作中的对等地位,这是十分不明智的。有鉴于此,尤其是战略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各方在一些规模大、专业技术强的工程项目上的合作均会较长期。
2. 排他性
由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一般都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各方为了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并在合作联营体中某一方面的绝对优势,均有排他性的承诺。
* 在已组成的合作伙伴组合中,既不容许新的伙伴加入进来,现有伙伴也不可以加到另外的合作伙伴组合中去,即:既不进来,亦不出去的原则。
*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凡竞投相同专业类型的工程项目(如海港工程,隧道工程,架空桥梁工程等),合作伙伴只可以用原组合去参与竞投,不可以另行组织新的合作伙伴联营,即唯一性原则。
* 合作伙伴各方均有自己专门的技术强项,其他竞争对手会千方百计地要求就这方面的专门技术同自己单项合作,包括提供施工策划、技术方案、计价等,但在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后,合作伙伴各方就不可以向合作伙伴组合以外的任何竞争实体提供这方面的协助和服务,即排他性原则。
3. 灵活性
在国际工程管理领域,合作伙伴关系的组合和形成,虽具有长期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但任何经营者也不会完全用一种模式,一种选择去参与社会竞争,内外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保持一定的多样性才能够适应与生存,因此灵活性就是合作伙伴关系的另一特点,所谓灵活性就是:
* 合作伙伴各方事前约定在某一个特殊专业工程项目方面(如:隧道工程、海港工程等)进行长期合作,除此以外的工程项目,就各自灵活决策。
* 合作伙伴各方事前约定工程项目的规模到某一个水平(如总标价在10亿元或20亿元等)以上,不管工程内容和类别,大家就合伙联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规模在规限以下的工程项目则各自灵活决策。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各专业;协作;配合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各专业协调对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息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对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 ,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 往往出现返工, 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和产生这样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像消防、煤气安装等,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摘得乱七八糟, 面目全非,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可见,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甲方)、监理或项目经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的措施
1、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反馈模式,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反馈模式如图1。
图1 协调管理反馈模式
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对设计单位的协调管理
设计单位的主要工作是把建筑工程项目从虚拟概念转变为具体详细的数据、图纸和实施方案。设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面广泛,施工环境错综复杂,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要正确协调好项目自身的土方、采暖、电气和通风排水等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工作,及时与各个专业项目部进行协调沟通,成立设计管理部和专家咨询组,咨询并选择采纳工程部和业主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与图纸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提高整体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避免设计错误,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使建设过程合理有序,进度正常,确保如期交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由总工程师办公室牵头,联合专家咨询组、施工单位、业主、承包单位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设计审查组,从设计方案的构思阶段开始,对设备选型与购置、各专业外包工程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取证,力保设计方案最优,设备经济实用。
(2)按照建筑工程各个项目的进度安排,各设计单位提供具体明确的设计进度计划和供图计划,并由设计管理部严格检查实施。设计管理部对各项目的设计进程进行追踪管理,所提供图纸必须经过总工程师办公室专家组审核合议并确认正确无误后,才能由设计管理部安排图纸的发放。由于现场其他因素导致按原施工图不能正常施工的,应由设计管理部拟定设计变更联系单并联系设计单位据实再制变更图,并经由总工程师办公室相关专家签字盖章后,设计管理部方可安排设计变更文件的下发。
(3)设计管理部协助监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与设计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同时确保设计单位与设备制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这将起到横向协调的效果。适时引入激励机制,对设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奖优罚劣,敦促设计单位不断提高其设计水平,提高其为工程服务、为施工单位服务的思想。
3、对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
(1)多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
为约束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施工单位的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安全施工,如时完工的目标。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相互冲突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到主管部门,由上级领导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交叉作业相互之间的干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平行作业。一个普通的建筑工程单项作业就有100 多个各个单项作业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冲突或交叉作业,从而导致施工进度受阻,工程无法正常进行。比如作者以往参与的一些建设项目,两个单项工程分别分包给两家施工单位,工程同时施工,进度安排基本一致,这就会使其中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受到阻碍。为避免类似的情形出现,建筑工程建设指挥部通常是工程管理部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并由主管施工现场的副总指挥督导,在尽量考虑双方需要的情况下,分清轻重缓急,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2) 单个施工单位内部的协调管理
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与部门,必须对其单位的内部工作做到管理有序,井井有条,并且解放思想,创新管理,形成一套适合于本单位本部门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各项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要进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教育,建立健全每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详细规定,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项目内部对分部分项工程应有指导性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逐级签字程序;施工现场的各类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专业性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绝不允许从事施工作业;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质检员,跟踪管理,随时检查,实时监督,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严肃制止违章作业;日常化、制度化的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重点在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域、人行通道中必须悬挂警示牌或标语;工地要保存好详细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并做到项目齐全,内容符合要求。总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才能够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尽量的缩短工期,节约建设成本。
4、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总之, 施下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 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 并加强这方面的统一管理,同时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志勇.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成功协作方略[J]. 山西科技, 2009,(04) .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4
关键字:市政工程 管理 解决方案 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快,工程量快速增多,这就导致市政建设施工团队快速增多,人员的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市政工程建设的速度得以加快,但是相应的就导致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有效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能够正常有效的进行。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在实际市政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为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当前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市政工程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仍无法满足现如今急速增长的市政工程的工程量。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的桎梏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措施同时在以后的市政工程管理中引以为戒。
2.1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部分工程承包商不能严格的重视工程质量,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承包商甚至没有相关资格证书,施工技术水平差。这类问题是造成“豆腐渣”工程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在招投标过程中,部分承包方未能对施工现场做出有效的实地考察,也为能对自身施工水平有综合的判断,导致施工中常出现停工、超工期的现象。还有的承包方将承包下的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给其他不具备施工资格的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2管理不规范
现如今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承包方一般是当地主管建设的行政部门或者由主管部门转托给其他建筑商。部分单位出现的现象,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基本程序无法完成,建筑单位开工的手续不全、没有签订相关的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使得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施工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3监理机构不健全
监理机构是否健全,监理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的先决条件,但目前部分城市中监理机构并不是很完善,监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监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当前社会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从事建筑监理行业的人员急速增多,一些小型的监理机构管理水平差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因素之一。
3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施工方的工程质量意识
有效的市政工程管理首先应做到加强施工方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工程的质量虽然与工程管理、工程监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究其根本其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施工方,只有施工方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了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时刻强化自身的工程意识,要不断学习先进质量管理经验,要经常搜集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问题的核心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3.2实施质量责任制
针对工程质量问题,必须落实责任制度,要严格的将不同部分的工程进行责任承包,这样不仅便于管理,更能使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质量安全责任制不仅仅是针对工程量较大的工程,实际管理中要对所有工程的全部施工进行掌控。可以将设计、施工、勘测、设备采集等事宜的质量问题分包到个人。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要狠抓个人的责任,只有使每个人树立起责任意识,才能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3.3强化监理机构的职能
监理机构是工程不出现质量问题的直接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监理方的职责,同时作为市政工程的管理方还应要加强与监理方的合作力度,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既使工程施工周期得到保证又能使工程质量有了保障。
(1)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超的市政工程监理团队。市政工程具有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施工范围广等特点,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监理工程师要想实际有效的对工程进行监督,就要对道路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园林建造工程、管道铺设等工程都有较为详尽的了解。但是现如今监理人员对单一工程了解全面的尚且不多,更何谈全面了解了。因此作为市政工程管理方,必须要针对这一现象对监理机构进行整顿,优化监理机构的效用,建立健全的有实际作用的监理团队。
(2)积极引进先进监理设备和仪器。监理工作开展能否取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监理团队的硬件基础。只有保证监理队伍拥有符合监理工作的仪器仪表才能使其工作效果得到保障。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城市中市政工程监理机构的检测器材陈旧落后,难以与当前监理工程相接轨,导致监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工程管理方应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监理检测用的仪器仪表,还要做好监理人员的培训事宜,这样才能保证监理工程师和监理机械设备能够协同作用,监理效果也才能达到最大。
3.4加强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成效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施工后期的工作量急剧增多,建筑机械、建筑材料、使用频率增大,多工种协同合作次数增多,这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得工程整体质量下降。因此作为管理者对工程后期的管理必须要重视起来,只有对工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都加以重视,才是管理水平高的体现,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4总结
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集中体现,与城市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使人民群众获益。而有效的市政工程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不断强化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杜绝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本文就当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5
关键词:工程管理;注意;法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案例: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中标四川某市的一个大型砂石工程项目,因工程需要经业主同意,就把部分工程分包给昆明某公司,但是实际上是自然人刘某通过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而使用昆明某公司的相关资质,双方系“挂靠”行为,刘某为这一分包标段的实际施工人。2009年6月14日15时许,个体司机谭某驾车到刘某分包的工地拉货,因工人下班,谭某就在驾驶室休息。次日凌晨2点多,谭某下车看装货情况,不慎掉入工地一坑中。后经救护虽无生命危险,但最终造成谭某两个伤残九级。后来,谭某向法院,要求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昆明某公司、实际施工人刘某共同赔偿其人民币119655.53元。
该案审理的过程比较曲折,后来几方都上诉,该案被发回重审,此案至今尚未作出最终判决,在此笔者单从此案的本身谈谈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1 工程分包及招投标问题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一章第三条之规定列举必须进行招投标的情形之外,2004年颁布的(国家发计委3号令):第七条规定了几种必须进行招标的情形,其中:“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比须进行招标。根据《建筑法》“ 第二十九条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合同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建设工作的分包】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人。” 建设工程分包合同指总承包人或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任务的部分工作再分包给他人完成所订立的合同。主要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指的是专业分包,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其也是认可的,但是专业分包要保证其合法、有效,首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承包人合法分包应具备下列条件:①须经发包人同意;②其分包的只能是部分工作,而且是非主体结构的施工;③相对人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条件。第二、选定分包人的程序也要合法,法律要求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要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如《招标投标法》第三条的规定。以上案例中,刘某获取的标段远远超过了200万的金额,但是没有进行招投标,系直接从总承包方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获取。并且刘某分包的标段属于主体工程的一部分。未经过招标标过程,又是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在此分包过程中,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涉嫌违法,那么该合同是否有效,可能要待人民法院等第三方来裁决,假设此分包合同无效的话,谭某所受到的伤害损失可能就要由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承担。实际上,刘某和某水利水电施工公司的关系是转包关系。
在实务中,很多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进行了再分包。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需求,避免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一个对策是联合体承包。其法律依据是《建筑法》的第27条规定,该规定也适用于工程总承包。很多大型水电站的施工实践为例,联合体承包的操作性是非常可行的;只要在标前对联合体协议作充分的约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化解因此而产生的相应风险。
实务中,对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业主指定分包要重视其法律风险。属于业主指定分包的工程质量责任,司法解释第12条有明确规定。业主口头指定的证据可用录音或倒签证方式解决。但业主口头指定分包的付款义务由总包负责。
由业主招标但总包出面签订分包合同的,对分包商的付款义务看付款主体,由业主直接付款给分包商的,业主和总包对分包人负连带付款义务;由总包付款给分包商的,由总包承担责任。
实在需要分包的的工程,我们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劳务分包的手段来规避法律风险。
劳务分包不属于转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也不等于劳动合同。工程转包与劳务分包的界限:合同主体不同;分包标的不同,法律适用不同。关键的区别:劳务分包只包工不包料;转包工程是既包工又包料。法律不支持以转包工程为由要求确认劳务合同无效,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工程总承包人只根据合同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在工程分包时,千万要记住:a.超过200万元的工程一定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施工队伍来分包。B.主体工程是绝对不能分包的。对于有资质的企业,主体工程只可以劳务分包。实务中,我们有的施工企业往往错误地理解“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这一条款,他们把不能分包的工程进行了分包,然后向业主申报并在业主处备案,有的业主不过问或默许了,我们有的企业管理者就认为这一分包行为就是合法的了,殊不知这一行为是绝对违法的,业主的审批权限绝对不可能大于法律规定的。
2 资质审查的问题
在招投标或一般分包时,一定要对投标队伍和分包商的资质做好审查、把关工作。在资质审查时,一定要对投标方或分包方的“五证”进行仔细地审查,所谓的“五证”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等级证、安全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除此之外,如果有委托人的,一定要对委托书中的委托权限、委托的时间段作详细的审核。承包人不仅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而且也应当具备与从事施工内容相应的资质,要杜绝无资质分包,更要注意超资质分包。在审查时应注意承包方出示的营业执照副本是否是原件、年检的有效期。同时,考查承包方的履约能力和履约信用也相当重要,有条件的可以对分包队伍过去施工的工程或在建项目做一调查,也可实地去考察分包队伍公司的情况,更为简便的方式就是采取要求承包方提供履约保函,或订立担保合同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合同履行的风险。除了以上需要对资质等做好审查以外,在签订合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法定代表人的资格审查,对分包方的行政章以及合同专用章等签章都应该仔细地审核。
实务中,一般来说分包队伍都会有资质或者找来符合分包条件的资质进行挂靠,但是超出资质的范围分包现象很普遍,挂靠资质的现象更是多如牛毛,较为负责任的被挂靠单位会派出一些管理人员在分包队伍中去监管,分包队伍出现的事故也相对较少,不负责任的被挂靠单位把“管理费”收了以后,对分包队伍毫不过问,分包队伍自行其事,甚至私刻被挂靠单位的公章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案例,实际施工人刘某只是一个自然人组成的一个小施工队伍,他是无相关施工资质的,他为了获取甲方对他的分包,采取了挂靠的手段冒用了昆明某公司的资质,伤害案出现后,昆明某公司不承认挂靠事实,辩称:刘某在分包合同中使用的公章不是昆明某公司的公章,公章系刘某私自雕刻的,系伪造的,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公章的确和昆明某公司的公章不一致。而刘某在谭某住院期间支付谭某住院费以后,就溜之大吉,人影无踪,诉讼时,人影都找不到。但是诉讼后可能产生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就要落在挂靠单位等的身上。挂靠的方式是违法的,《建筑法》第六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 安全措施一定要健全
国家颁布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虽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但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除了对安全生产作出必要的投入以外,笔者认为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立一定的警示标志这一点上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重视的,而这一点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是对劳动者知情权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安全警示标志应当设置在作业场所或有关设施、设备的醒目位置,一目了然,让每一个在该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或者该设施、设备的使用者,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建筑法》第三十九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除了国家法律规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早在1999年3月就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2011年又对此标准作了一定的修改,在此检查标准中,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都作出了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规定 。
以上案例中,谭某在诉状中称:“工地上无任何警示提示”,并且附了施工现场的照片,现场照片显示施工现场的确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再者,作为一个砂石骨料厂一般是应该采取封闭施工的,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工地的孔洞、基坑、槽应该有临边防护,但是该案谭某出事的施工工地上对孔洞、基坑等未采取临边防护措施。未设立一块小小的警示牌,其实看出了施工企业安全意识的淡薄,对法律的相关规定的忽视,如果在施工现场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了,安全风险肯定就会降低,即使出了安全事故,可能企业承担的责任就要小得多,经济损失相对来说也就小得多了。
工程管理过程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1.1认真搜集和整理好建筑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工作的依据。
1.2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取得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质量。
1.3熟悉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质量验收标准。
2.施工项目部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工艺与质量要求,必须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是工程开工前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工前应明确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要求和验收标准,这对工程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大地意义。
二、施工实施阶段管理
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就是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实行严格的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要求,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项目,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施工管理说到家就是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进入良好运行状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文明生产,这是一个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设备的不断更新、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而呈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使施工现场呈现出一个“生产活动有序、工作环境清爽、人身设备安全、各类场地卫生”的新局面,会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良好印象,从而反映出整个企业和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精神面貌和素养。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又是建筑企业和项目经理赢得社会信誉和赞誉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与予高度重视。
1、施工阶段人的管理。
决定现场管理成败的第一要素是人。施工现场管理的主体是人,现场作业员工的行为是现场管理工作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规范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行为,使之标准化、制度化是现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各作业现场及个人,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明确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做到何种程度,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是规范施工管理的必须过程要求。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包含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开展技术培训、管理档案资料、会审工程图纸、技术沟通交底、编制施工小组、安全使用技术、采纳应用新技术等一系列内容.作为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的预定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其具体内容 包括(1)制定详细的技术管理制度。(2)加强施工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施工过程资料必须与 施工进度保持同步,资料一旦滞后,补做起来将费时费力,而且施工日期等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及时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施工记录。(3)技术人员必须紧盯现场,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4)正确处理工程变更。工程变更是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工程变更除了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设计要求外,很多原因是因为现场地质情况、工艺难度、材料供应等方面与设计要求不相适应所采取的变更设计,但其结果往往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因此现场技术人员对设计变更应予以高度重视。(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加强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达到管理人员都能掌握施工规范,作业工人都能明白操作规程,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失误环节。
3、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农民工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大都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较多,甚至有些农民工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 偷工减料,片面追求工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2)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匾乏; (3)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片面观点始终左右着承包商的行为,常见的一种认识往往就是效益大于一切,对质量创优不感兴趣。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职工素质培养,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职工学习培训,力求人人都能了解熟悉和掌握国家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学习现阶段建筑业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同时,要求每一个员工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对技术管理人员来说,更需领先一步全面掌握建筑领域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淘汰旧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带头实践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新材料,保证企业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使得企业的产能得到最大发挥。另一方面,要不断的更新理念,人人都明白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提高工程质量不会增加施工成本,反之,建筑成品质量上去了会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
4、施工阶段的工期管理
施工工期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整个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工期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保证合同工期的措施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技术准备、 物资准备、 施工现场场地的准备、 施工力量的准备等四个方面。在施工实施阶段要求施工企业应统筹规划、 集中力量、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做到均衡、 有节奏地施工,力争减少或避免不应有的问题。并且充分认识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比如(1)气候因素(2)施工工艺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3)地基状况等,确保计划工期按时完成,使得整个工程顺利竣工。
5、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施工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站在首要位置。根据多年施工管理工作实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从规章制度、 设备材料、人员培训等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首先,安全规章制度是约束违章行为的最有力的武器,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必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应的奖惩办法,方能奏效。另一方面,机械设备、机具、电器设备等不按国家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运行、设备老化、带病作业等是导致机械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对设备操作工人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定期严格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杜绝各类机械、用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的加强。由于从业人员80%来自农村,他们在工程施工中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理解不够深刻,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忽、 麻痹现象;加上工程承包者受利益驱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时常作祟,因而用在改善、加强安全措施的投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生产第一要素的人的管理非常重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管理理念,严格管控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根本保证。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内容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工程大功告成,完善做好各项施工签证、资料整理、竣工结算等尾期工作尤为重要。技术人员应及时完整的整理竣工验收资料,向监理(业主)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申请主管部门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标准要求及时把竣工资料组卷移交归档。另外,技术人员要编写施工技术总结,把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形成文字材料归档、进行技术成果申报。
结语:
建筑工程过程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施工实施阶段的管理是打造优质建筑产品的核心关键;竣工阶段的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完美的基本保障。各个阶段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管理,有着有机地联系,通过全面的过程管理手段,达到施工进程高效化,建筑产品优质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席安明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控制探讨[J]. 建筑工程 201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