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 互联网行业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一、引言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1月,2010年8月
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长期以来,乐视网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业务领域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等。本文x择乐视网自公开上市以来的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现状的同时,也在其蓬勃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二、乐视网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5年,乐视网的流动比率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逐渐稳定的趋势。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大,债权人保障不足,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数值相近。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自2010年至2015年,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不到10%到2015年的77.53%,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近6年来,乐视网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尽管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均不断上升,但总资产周转率却在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公司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公司应当重点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三)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自2010年至2015年,乐视网的销售净利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销售毛利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成本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销售费用并不是引起营业总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公司现阶段应该注意控制成本,逐步提高销售净利率。
三、乐视网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杜邦分析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同决定了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与这三个指标均成正向变动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乐视网的净资产报酬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15年稍有回转,但远不及前几年。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成本的提高,因此公司应重点加强成本管理。与此同时,权益乘数不断上升,财务杠杆的提高虽然能够帮助乐视网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但与此同时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大大提高,很有可能面临债务风险,因此乐视网应加强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四、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乐视网的销售毛利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要想提高盈利能力,公司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成本。
(二)改善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
在2015年的时候,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7.5%,已经超过了公司法规定的70%。虽然较高的财务杠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是过高的负债比率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对此,首先,公司要适当减少流动负债以减轻公司的偿债压力。其次,公司应扩大融资渠道,比如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利用率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资本时代;价值时代;无形资产;资本效率;EVA
引言
当前我国学术界把大量注意力集中在价值上,价值创造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而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本规模后才开始注重提高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面临着大量购进技术、专利以及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等实物投资等的现状。因此,我国的企业是否达到一定的资本规模,资本在价值创造上是否真的具有较高的效率,成为本文的研究方向。
一、理论探讨
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起初并没有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威廉・配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杜尔哥和萨伊都把资本作为了生产要素,但前者所称的资本仅指货币资本,后者则认为资本还以实物形式存在,如机器设备、建筑物等。
目前国内认为资本创造价值的研究也很多。李石新和晏国茹(2002)认为资本自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的,但在投入到生产领域内就能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增殖。计军恒、张启勋(2006)认为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价值增长的关键资源,将智力资本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智力资本。罗福凯(2003)指出财务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便形成要素资本,如人力资本、实物资产资本、技术资本、信息资本、知识资本等,并创造了价值。
笔者认为,随着我们由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步,技术、信息和知识资本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虽然财务资本可以用来购买专利技术等,但是我国企业每年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支出是非常高昂的。按照科斯的观点,当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的组织成本时,该资源就会进入企业,因此我国企业面临自行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信息、技术资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笔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主导生产要素应该是所有的要素资本。
在资本对价值的创造上,可分为在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在对各种资本缺乏的资本时代,资本的增加便可增加价值,这是规模效应,当各要素资本增加到一定程度,对价值边际贡献开始下降。此时需要对资本进行结构化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角度注重资本的效率,来创造价值,这时我们称之为价值时代。
既然资本对价值的创造分为资本时代和价值创造两个阶段,那么我们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时期呢?在经济领域,很多学者纷纷提出中国处于资本时代的观点。韩志国(2007)认为,“中国就将从双重经济体制全面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演进中的资本时代就将到来。”但是我们这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资本缺乏研究,因此对宏观经济不做过多的讨论。可是在企业的资本创造价值上,当前许多学者侧重于价值创造,而忽视了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资本积累时期的现状。还有的学者如叶檀(2007),则认为中国的资本时代尚未到来。
二、研究设计
1.样本收集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2003年至2006年深、沪全部在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将上市公司分为20个行业。样本选择依据:(1)2002-2006年报表数据完备,相关参数可以计算;(2)剔除金融行业企业的数据;(3)剔除部分四年数据不完备的企业。根据上述原则,最终选择了1183家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数据。数据来源CCER数据库。
本文首先采用表格和图示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采用Eviews软件验证盈利能力和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据以分析得出结论。
2.研究假设
假设一:上市公司的实物投资、研发支出以及专利等逐年增加。
假设二:相对总体来说,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货币资本、无形资产规模相对稳定。
假设三: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不高,但大企业的资本效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3.变量设计
要探讨我国的企业是处在资本需求的时代还是价值创造的时代,各要素资本规模的逐年变化便成为判断的一个标准。处于价值创造中的企业应该具有较高的资本效率,这里使用的变量是每百元EVA。下面列出了变量名称和计算方法。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持有的金融工具(M)=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固定资产规模(G)=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规模(W)=无形资产;资产规模(lnA)=资产的自然对数;每百元资本经济附加值(EVA)=息前税后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成本。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总体以及分行业的各年资本规模比较
(1)持有的金融工具规模
从图一可以看到,除2004年木材、家具行业和电子以及其他制造业、信息技术、综合行业的增长率显著为负外,其他行业大部分为正。但木材家具业的数据仅有两家,而其他制造业以及综合行业的数据也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负增长率。2005年,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由于受到不能确定的宏观因素的影响,很多行业的货币资金以及短期投资出现了负增长。2006年各行业恢复了正常,普遍显示了明显的正的增长率。总体平均增长率与各行业的情况一致。
(2)固定资产
如图二所示,各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长率大都为正,而且普遍很高,反映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势头。只有电子业和房地产业出现数据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固定资产摊销以及处理等的影响而使得增长为负。
(3)无形资产
①从各行业无形资产增长的状况看(图表略),大多行业的无形资产增长率为正且较高,尤其是造纸印刷、金属非金属和建筑业等行业。总体来说,三年的增长率均为正,2005年稍微有所下降,但2006年又展现强劲增长。这和黎玉琴(2006)的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在逐年增加的研究结论向吻合。
②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总体来看是缓慢上升的趋势(图表略)。表一可以看到,总体的方差较小,数据比较集中,但是增长不很明显。而且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直很低。
(4)资本效率
①计算过程中的指标
无风险利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发生利率调整变化的,以月份为基础得到加权平均利率。
风险溢价参考美国的股市风险溢价,约为6%。所得税率来自经济观察网的上市公司主要行业实际所得税税率一览表,以及Wind资讯。我们根据上述资料,得到各行业的实际所得税率。
②总体以及各行业的每百元资本EVA
总体看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EVA普遍为负值。只有采掘业的资本效率为正,而农、林、牧、渔业和纺织、服装业以及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EVA则较低(图表略)。
2.大规模企业比较
大规模企业的判断标准为: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来自网易新闻中心)中的上市公司以及2007年上市公司100强名单(沪深两市)、沪深两市2003―2006年的资产额平均值排名前50企业。方法同上,得到结果如下:
(1)金融工具规模和固定资产
由于受到刚才我们提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大规模企业在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但是2004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都很高,并高于总体数据平均值,这和我们的假设二不一致;大规模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长率较高,且逐年有所增加,这同样和我们关于大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增长稳定的假设不一致。
(2)无形资产
随机抽取2007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前100强中的51家沪深上市公司,得出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平均值,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微软、沃尔玛、可口可乐(数据来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年度报告)等比较。从表二可以看到,我国大型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于总体平均,但明显低于世界知名公司。
(3)资本效率
我们将2007年上市公司前100强中的所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得到表三。我们看到大企业的每百元资本EVA平均值均为正,并且明显高于总体平均值。这说明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来说,有较高的资本效率,假设三成立。
四、研究结论
在六大要素资本中,我们用金融工具规模代表财务资本、固定资产规模代表实物资本、无形资产规模代表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在分析资本规模变化后,我们的结论如下:
(1)支持假设一,我国上市公司的持有的金融工具、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强烈。
(2)不支持假设二,我国大规模知名企业的资本规模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3)支持假设三,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很低,大规模知名企业的资本效率明显高于中小企业,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
从不同行业来看,农林牧渔业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均是逐年稳定增加的,每百元资本EVA相对总体来说较低,资本效率不高,我国的农业公司对人、财、物的大量需求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基本仍处于自然资源时代有关(罗福凯,2007);机械设备业各资本规模都逐年增长,且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该行业以汽车行业为典型,刚刚进入资本领域,因此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在急剧扩张中,2006年38.49%的固定资产增长率正反映了较高的物质设备和厂房的投入量;与机械设备业不同,信息技术业的技术资本占很大优势,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要求不那么大,因此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的技术研发不够,专利权等技术权利占总资产比重大大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正因为这样,上市公司才会表现出较低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大企业对实物资本的需求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低,可见我国的大企业仍然处于资本的扩张中,但很明显的是,大企业的平均资本效率高于总体水平,大企业在资本扩张的同时,比中小企业更注重并提高了资本效率,已经开始关注资本的价值创造。虽然和世界知名公司相比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价值时代已经在不遥远的将来了。
本文的研究存在下面的缺陷。由于计量和可比性等问题,人力资本在本文中没有得以进行比较分析。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占很大比重,而真正起作用的无形资产投入如研发支出、企业自主创造品牌的支出等被费用化了,没有在无形资产中体现出来。因此研究知识资本、技术资本的规模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相关的修正。
参考文献
[1]罗福凯.我们处在资本时代,还是价值时代[J].会计师,2007,9.
[2]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一览.经济观察网.
[3]吴娅茹,贾后明.资本、生产要素与价值创造[J].清华大学学报,2002,3.
[4]李石新,晏国茹.论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2,8.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其他无形资产;经营业绩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和获得与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Dmitry Volkov和Tatiana Garanina(2007)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2/3的美国公司开始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更加注重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投资者1/3的有效投资方案都是基于企业现存的无形资产做出的,并且基于无形资产做出的这些投资决策在未来有更好的收益和利润预期,公司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他们的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公司价值中仅仅有6%~30%的部分是由有形资产创造出来,其余部分均由无形资产创造出来,如R&D、人力资本投入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无形资产的原因之一。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较为成熟,Lev和Sougannis(1996)以1975~1992年间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了研发支出较高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对其股票定价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差,R&D投资与上市公司调整后的会计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Aboody和Lev(1998)证实了资本化的软件开发支出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股票价格、会计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oodwin(2003)发现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导致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下降的原因,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化无形资产支出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能反映更多的信息:Abdulrahman Ai-Twaijry(2009)发现无形资产投资对企业销售增长的滞后期为3期,当年投入的无形资产与销售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当年或者是近一两年的收益率相关性不是很强,或者不是正向关;SusanneDurst(2008)的问卷调查表明无形资产与公司的业绩表现有正的相关关系,受调查者普遍认为无形资产在未来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相关性,随后Natasja Steenkamp和Varsha Kashyap(2010)的最新实证研究也证实了Susanne Durst的这一研究结果;Ram s.Sriram(2008)对传统公司和科技服务公司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表现起到促进作用。以上研究均表明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正面影响。
国内学者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的检验始于2001年,上海财经大学的薛云奎、王志台首次采用回报模型和股价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得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有显著贡献,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结论。此后王化成、邵红霞等人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均证实了薛云奎、王志台的研究结论;王娟娟、梅良勇(2007)则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影响因素,得出企业经营业绩和规模对无形资产有正向影响,即经营业绩好、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有更多的无形资产,但上市公司市净率和托宾Q值对无形资产没有显著影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价值相关性程度不高;张绪娥(2009)则以2003~2007年我国深沪港三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对相关系数的正态性检验和T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及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为我国沪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样本区间为2006~2009年,所述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无形资产,全部数据来自色诺芬数据库、中经网以及金融界网站,样本处理采用Excle 2003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完成。
注:其他类无形资产即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扣除土地使用权之后的无形资产
(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06~2009年四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从数值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截至2009年仅占到5,5%左右。其他类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仅占总资产的1%左右。其他类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总量的比重在2006~2009年四年间均为25%左右,只有在2006年占到1/3左右,即意味着土地使用权在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中占到75%1左右绝对比重。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相对很低且质量不高,与“摩根・斯丹利全球资本指数”统计的国外上市公司50%左右的无形资产比例还有很大差距。
(二)基于EVlEWS的实证检验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市场行为离不开其无形资产的支持:无形资产可以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效率;专利权、特许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程度上垄断市场的能力,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无形资产能产生出效率和垄断两方面的作用,为企业价值实现做出贡献,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且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类资产,只有我国和日本将其界定为无形资产,更有学者将其称之为边缘无形资产。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将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分为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两部分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如下假设:H1: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整体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度是正向且显著的。H2:上市公司其他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度是正向且显著的。H3: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权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度是正向且显著的。
1.基于无形资产整体的回归分析。参照Aboody和lev(1998)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检验的实证模型,我们用以下模型来检验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度:
模型1:PROFIT=a+b1lTA+b2FA+b3LOGTA+b4DTR+e
式中:ITA表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净值:FA表示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净值;LOGTA为上市公司总资产对数,用以控制公司规模变量:DTR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用以控制公司资产结构变量:PROFIT表示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应用Eiew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如下:
(如表2回归结果所示)回归模型整体具有显著性,模型的
拟合优度较好,样本公司无形资产整体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度为正,但显著性较差(p=0.6385),H1没有得到较好的验证。且由模型1的回归结果来看,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远远小于固定资产对企业净利润的贡献度。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上市公司1美元固定资产创造的价值约为1美元,而1美元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为10美元左右。比较可知,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整体并未在为其所有者发挥其超额价值创造能力。这也可由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体质量不高,土地使用权占绝对比重的事实得到验证,同时与夏冬林、贾平(2006)稍早前的研究结论相符。
2.基于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回归分析。通过手工查阅样本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明细科目,将样本公司无形资产整体分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两类,参照模型1,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2:PROFIT=a+b1TITA+b2EARTH+b3FA+b4LOGTA+b4DTR+e
式中:TITA表示样本公司无形资产总额中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部分,EARTH表示样本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其余变量解释同模型1。应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及显著性较好,样本公司其他无形资产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为正值,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假设H2得到验证。(由表3可知)样本公司其他无形资产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度与固定资产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度基本相当,均为0.09左右。从我国上市公司其他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绝对值比例来看,此结果可充分显现出公司除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无形资产的超额价值创造能力。
样本公司土地使用权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度为负值,且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假设H3,且土地使用权与样本公司净利润之问的回归系数较其他类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而言是偏大的,企业过多的投资于土地使用权对其经营业绩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从无形资产的本质而言,土地使用权虽具备无形性、非货币性以及未来收益不稳定性这些特点,但其并不具备优越性和独占性(先进的生技术、能力、成果、独特的权利,具有产生超额利润的优势)这两个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并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收益;其次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属于使用年限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每年会由于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形成大量费用项,最终必将对其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样本公司土地使用权不仅没有为企业创造超额价值反而由于其每年大量的摊销与企业净利润呈显著负相关的结果。
3.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无形资产影响因素分析。无形资产的价值实现离不开企业有形资产和其他物质实体的支撑,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将受到来自企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无形资产在运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它无形资产的各种影响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无形资产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和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超额价值。应用Eviews软件,将企业净利润PROFIT、总资产增长率GRTA、营业收入增长率RG、托宾Q值Qv、市净率Bv、净资产收益率ROE、公司规模LOGTA、土地使用权EARTH与样本公司其他无形资产TITA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格兰杰因果检验基础上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样本公司的净利润、托宾Q值、公司规模以及土地使用权的变动是造成其他类无形资产增减变动的原因,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市净率的变动与上市公司其他类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不构成因果关系。随后的回归分析显示,上市公司其他类无形资产与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公司规模、土地使用权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无形资产与样本公司市净率没有因果关系、与托宾Q值呈负相关关系,但回归关系不够显著的事实从侧面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含金量”不足的问题。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与其他无形资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对无形资产投资的增加中,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是同样增加的,这从我们的数据描述中土地使用权在2006~2009年均占无形资产总额的75%左右也可得到一些说明。公司的总资产、ROE、以及业绩的成长对上市公司其他类无形资产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由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发现:
1.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度为正但回归系数显著性较差,且无形资产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远远小于固定资产对企业净利润的贡献度。企业无形资产并未发挥其应有的超额价值创造功能。
2.样本公司土地使用权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度为负值,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并不具备超额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每年大量摊销费用导致过多的投资于土地使用权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起到负面作用。
3.我国上市公司其他无形资产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为正值且具有显著性,回归结果显示其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度与固定资产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度均为0.09左右的事实充分显现出其作为无形资产的超额价值创造能力。
4.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随后的回归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和规模的成长并未导致公司其他类无形资产的相应增长或并未对其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其他无形资产与公司资本市场价值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含金量”不足。
基于以上实证结论,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提了出以下建议:
1.企业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无形资产的作用,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时效性,现有无形资产很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迅速贬值失效,并且无形资产特别是其他无形资产具有创造超额价值的潜能。前文提到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显示,上市公司1美元固定资产创造的价值约为1美元,而1美元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为10美元左右。因此,充分发挥现有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潜能,将现有无形资产及时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盈利能力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超额的收益。
2.企业应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对其他无形资产的投入与开发,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及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得知,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投资额并未随着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和规模扩张有显著的增加。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量虽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他类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及总资产的整体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从其绝对量上来讲,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特别是其他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相对很低,企业加大无形资产研发投资力度,一方面可以改善现有无形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他无形资产在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拓展产品市场、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企业获利能力。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4
内容摘要:权益法下,投资方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时需要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是否相同。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投资方确认投资收益时必须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进行调整。本文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确认时对公允价值的考虑,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
理论依据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二条规定: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
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一是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二是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被投资单位个别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以其持有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而投资企业在取得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时,是以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投资成本,取得投资后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所代表的是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在未来期间通过经营产生的损益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未来期间,在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应享有的净利润或应承担的净亏损时,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以及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进行调整。
因此,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之间存在差额的,投资企业亦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考虑重要性原则,不具重要性的项目可不予调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投资企业可以以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同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不能按照准则中规定进行核算的原因:投资企业无法合理确定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比,两者之间的差额不具重要性的;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取得被投资单位的有关资料,不能按照准则中规定的原则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进行调整的。
实务应用
投资方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一)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
【例1】甲公司于2010年1月10日以3300万元价款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自取得投资之日起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000万元,除表1所列项目外,乙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假定乙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在甲公司取得投资时的账面存货有80%对外出售。2010年末乙公司预计存货可变现净值为50万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和700万元。
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按直线法提取折旧或摊销,预计净残值均为0。假定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在确定其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时,应在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取得投资时乙公司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差额的影响进行调整。调整过程详见表2。
存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调减的利润=(800-750)×80%+(110-100)=50(万元)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增加的折旧额和减值损失=(100-90)+(500-350)=160(万元)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增加的摊销额和减值损失=(125-105)+(175-35)=160(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50+160+160)
×(1-25%)=622.5(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622.5×40%=249(万元)
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49
贷 :投资收益249
(二)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
【例2】沿用例1,假定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分别为600万元、1 408万元、800万元。其他资料同例1。
甲公司在确定其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时,应在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取得投资时乙公司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差额的影响进行调整。调整过程详见表3。
存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调增的利润=(750-600)×80%+(100-70)=150(万元)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减少的折旧额和减值损失=(90-88)+(350-320)=32(万元)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应调整减少的摊销额和减值损失=(105-100)+(35-0)=40(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150+32+40)×(1-25%)=1 066.50(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1066.50×40%=426.60(万元)
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26.60
贷 :投资收益 426.60
结论
资产负债表日,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净利润的份额时,要考虑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是否相同。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时必须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
(一)存货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时对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对当期销售成本的调整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调整两部分。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后续计量过程中以存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销售成本金额就会大于被投资单位已结转的销售成本金额,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减处理,如表2中存货项目的-40万元。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以存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销售成本金额就会小于被投资单位已结转的销售成本金额,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增处理,如表3中存货项目的+120万元。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之间存在差额的,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如表2中存货项目的-10万元、表3中存货项目的+30万元。
(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时对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调整,包括对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的调整和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调整两部分。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后续计量过程中投资企业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就会大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减处理,表2中固定资产项目的-10万元、无形资产项目的-20万元。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则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折旧额或摊销额就会小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进行调增处理,如表3中固定资产项目的+2万元、无形资产项目的+5万元。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投资企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之间存在差额的,投资企业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如表2中固定资产项目的-150万元、表3中固定资产项目的+30万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008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王世定.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赵治纲.最新企业会计核算使用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5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工业经济的产物,是由有形资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但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财富之母";在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和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成为量迫切需要的资本形式,即机器和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富。
由于有形资产具有有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们可用于市场交换,所以,它们所代表的财富量只能由市场交易的价格来决定。但对于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而是企业自己采掘或制造的有形资产,其所代表的财富量则由采掘或制造的成本本身来决定。如果这一成本高于等量资产的市场价格,那么,就应取其市场价格而不是成本本身来代表财富量。这也是传统会计采用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理由。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人们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的提高,知识估价与人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企业中不断涌现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历史成丰原则对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感到力不从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动力。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但如果对知识资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实际支出,这无疑极大地歪曲了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许多无形资产是很难确定其历史成本的,例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点子,不费分文,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故而,忽视这类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由于交易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言;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金融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的平仓、交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人账,就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如果从反映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真实价值的变化出发,就应以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人账,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第三,企业兼并事件的频频发生,向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发出了挑战。当兼并事件发生时,被兼并企业的整体资产的交易价值,往往大大超过了它所包含的单个资产的历史成本价值之和。为了处理这类交易中所出现的巨额差异,会计上便出现了"商誉"这一概念。由于商誉并不代表任何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并且很难通过单个实物资产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其价值,于是,商誉便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而与企业本身的持续经营联系在一起。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有在企业被兼并或被收购时才确认商誉。但商誉并不是企业在兼并之时产生的,而是在兼并之前已经实际存在的,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之上的会计所没有的、也无法反映的事项。兼并的频频发生,巨额商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又一挑战。
笔者认为,对那些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无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可采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市场价格或可实现净值等其他计量模式,并建议加快发展公允价值会计。
(二)
无形资产增加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 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利益相关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和格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财务报告模式随着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建设得以不断改进,但是现阶段,对财务报告的变革仍然相对缓慢,在信息披露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许多局限性。
一、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商誉等无形资产,因为不直接参与交易活动,它们因计量方面的原因很难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却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意义深远;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及对企业发展意义深远的项目,都得不到反映,甚至导致企业被迫破产;现行会计制度对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就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币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的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现行财务报告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现行财务报告还缺少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传统的企业目标在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的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从而造成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等。
(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及时性不足
及时性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灵魂,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巨额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然而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投资人、贷款人往往需要经过及时地、连续地分析与评估方能做出相关决策,这对现行财务报告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提出了新的挑战。可想而知,这样的信息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经营组织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企业的投资及信贷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地分析与评估方能定夺,失去了时效性的企业财务报告对于使用者来说毫无价值,甚至会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
(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模式灵活性不强
财务报告模式受到标准化的禁锢。现行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借助标准、通用的财务报表将企业财务信息相同的报告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予以标准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它假定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但不同使用者的具体决策及其模式千差万别,它们所需的信息也必然各不相同,因为就使用者个体而言,有的习惯于利用综合信息,有的习惯于利用明细信息,有的用文字信息,有的用图表等直观信息,若只采用单一的模式,通用财务报告显然难以同时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个性化信息需要,影响了财务报告的普及率。另外,由于财务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二、财务报告改进对策
(一)完善现行财务报告的内容
1.重视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丰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方式。其一,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在某一时点上无形资产存在状况的信息应该全面揭示无形资产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无形资产净值;其二,在利润表中,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对于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和外投资收益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下各设明细项目,或者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其三,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项目应单独列示于主表内,并将投资增加的无形资产价值和处置无形资产收回现金的价值单独列示,以披露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另外,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2.重视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人力资源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人力素质已经成为生产函数的内在部分,成为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在现行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披露。要解决人力资源信息披露问题,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的确认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需要,建议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增添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说明报告。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报告包括:人力资源的投资报告,它主要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人力资源的流通报告,它反映企业当年人力资源的变动情况;人力资源的效益报告,它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定期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滞后性不仅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也为会计造假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提高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新兴课题。企业应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月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此外,要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还必须解决会计信息的传递效率问题。随着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导致信息产生、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实时呈报财务报告成为可能,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通过网络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也就是财务报告的及时化、网络化。
(三)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