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1

关键词:数字科研档案科研档案管理资产管理

一、引言

ISO/IEC 27000:2012中对资产的定义是:对组织机构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包括信息、软件、硬件、服务、人员及其技能知识和无形的名声等。[1]科研档案是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科研信息资源储备形式。它是组织机构的重要经济资源,具有明显的资产属性。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资产管理视角研究数字科研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便于发现数字档案价值的动态变化规律,适应性地保存有价值的科研档案,防止资产的流失,为数字科研档案的流向和归属提供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资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将有价值的数字科研档案捕获登记,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进行全程化管理和审计跟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效率,还可以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升值、保值和增值,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在国外,数字科研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中,其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国外采用大文件概念,科研文件的概念包括科研档案,科研档案仅是其中需要永久保存部分[2]。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开始重视对科研文件的管理。有的从科研文件管理法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出台的标准规范比较少,科研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为空白的结论,揭示出我国科研档案管理不佳的现状[3]。面对国家层面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的现状,也有学者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构建了我国科研档案管理模型,并提出综合集成管理的解决方案[4],但研究中仍缺少专门针对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最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有效管理的建议。

二、英国数据资产管理框架案例分析

选择英国数据资产框架(data asset framework, DAF)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的理由是,它不仅提出了数据资产管理的整套方法论体系,还开发了具体的管理工具,应用广泛,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数字档案资产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数据资产框架的核心是数据审计框架,数据审计框架是DAFD(Data Audit Framework Development)项目的研究成果。DAFD项目(2008.4.1-2008.9.30)是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 tems Committee)仓储项目(Repositories Pro? gramme)的子项目,由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HATII(The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 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主持,在DCC(Digital Cu? ration Center)协助下开展[5]。数据审计对数据资产进行审查,审计结果保存在管理工具的一个组件寄存器中,寄存器中存储数据资产清单,登陆寄存器就可以利用数据资产。

(一)数据资产框架研究方法及工具

英国数据资产框架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部门的领导及研究者,其客体是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科研档案。它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工具是资产审计软件[6]。问卷调查是通过机构相关人员了解数据资产基本情况的有效方式,而访谈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信息,二是科研及科研数据具体信息,如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所有权、数据重要程度、数据保管期限、是否经常更新、备份、是否有数据专门保管人以及是否制定正式数据资产管理计划等。访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研究中会产生哪些数字化资料?这些资料如何产生并保管?在管理过程中曾遇到哪些问题?所在单位的电子文件管理现状与需求如何?数字化资源管理及服务有哪些要求?

开发的数据资产审计软件主要包含两个元素:一个是关于数据资产政策及管理实践的问卷调查;另一个是数据资产登记簿,每条数据资产记录都包括内容、技术及获取三方面信息[7]。

(二)数据审计框架具体实施流程

数据审计框架是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机构及其数据的自审计方法。ISO/IEC 27034-1:2011中对审计的定义是:获取证据并客观地评估以确定其测量指标达到要求的符合程度的系统的、证明性过程[8]。本文中数据审计正是对数据资产的一种客观评估的过程,也是数据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它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流程如表1所示。

(三)数据审计框架审计指标及指标间关系

数据审计框架的审计指标主要体现在表1中提到的三张表:Form1,Form2,Form3。这里的指标名称主要基于ISO15836都柏林核心元素集以及机构的具体实际[9]。

Form1是在机构同意审计后,对其审计部门进行前期调研后形成的简要信息表,其内容主要由审计人填写。Form1主要涉及三个类别信息: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数据管理基本情况和审计活动基本情况,其中“数据管理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审计单位宏观层面的数据管理,包括法律依据、管理责任人及管理预算,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问责制度及投入成本信息。

Form2主要是针对数据资产而制定,在初步了解审计单位所有文档后开始填写,并根据访谈和问卷答案完成,其主要目的是罗列审计单位数据资产并将其分类,主要记录资产的基本内容,管理人员及资产地址,从而便于迅速定位,了解档案资产内容。此外资产分类依据主要有三点:利用率越高,更新频率越高,对外提供服务能力越高的数据资产价值越大。利用率高表示其对机构现有研究很有作用,更新频率高表示数据资产在不断完善,对外提供服务能力高表示数据资产影响力很大。在Form2中十分重要的数据资产,还需通过访谈其相关责任人进一步了解其管理状况,并根据访谈答案完成Form3。

Form3中的指标主要涉及六大类问题: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即数据资产是什么,为什么要管,由谁管,在哪儿管,管到什么时候和怎么管。回答数据资产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获取数据资产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数据类型、摘要、拥有者等;回答数据资产为什么要管的问题:主要是获取数据资产的原始背景信息,如来源,利用频率和产生原因等;回答数据资产由谁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所有权信息,如创建者,管理者,用户权限信息等。获得这些信息有重要作用:数据资产形成者、主题、生成日期及使用权限,这些是重复利用数据资产的关键信息;数据资产原始目的、来源及使用频率是背景内容信息,有助于帮助机构确认资产价值,比如数据使用和更新频率越高,价值越大;数据来源在某些领域可能十分关键,如考古学和表演艺术这类无法再生的事物,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回答数据资产在哪儿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存储地址;回答数据资产管到什么时候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的保管期限和备份归档等保管信息,这两类信息有助于明确机构数据管理的规范程度。回答数据资产怎么管的问题:主要获取数据资产技术信息,如文件类型,数据资产管理软硬件平台要求及其管理成本,数据类型和格式将揭示保管的复杂性,管理成本有助于揭示其管理现状。它们是数据资产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元素,互相配合以完整地审计单位的数据资产管理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案。

在数据审计框架完成后,JISC又资助了四个试点项目对上述审计框架进行测试和宣传,各机构在审计完成后分别以测试报告的方式提交了反馈信息[10]。项目组随后根据测试结果开发了数据审计软件。数据审计框架于2008年10月1日在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这在数据管理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主要是考虑如何把这个工具嵌入到机构现有科研工作流程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培训中。该数据审计框架的应用对象为办公室人员、档案人员、图书管理员、计算机人员和科研人员,应用最多的领域为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档案管理。

三、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对我国的主要借鉴

(一)主要借鉴

1.数据资产框架构建了一整套数字资产审计制度,可以防止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流失。审计框架规定了审计的必须条款,这些条款明确了审计的内容,并使其制度化。它有助于鉴定机构科研档案的重要程度,定位机构所有数据资产,统计机构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总量,同时数据资产的创建人及管理人员信息都进入审计软件,便于明确档案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防止档案资产的流失。

2.数据资产框架建立了数字科研档案风险管理的机制。机构内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主要风险在于管理和利用。该项目组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方法调查机构人员,从而获得机构数据管理信息,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找出机构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机构人员的利用不善会导致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泄露,侵犯相关责任人的知识产权,而数据资产框架的全程审计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掌握信息。数据审计框架能够提供数据资产信息,可能影响数据资产管理和利用的信息,并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这些风险之间的联系。由此,机构可以制定有效政策来预防并控制这些风险。

3.数据资产框架提供了数字科研档案高效管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并应用审计软件可以促进数据的获取和利用。数据审计软件工具是一个存储数据资产并提供共享的平台。数据审计可以了解数据的价值并鉴定其利用状态,从而起到使数据升值的功能,促进其利用。这样,研究者们对他人的成果有所了解,有助于合作研究。与此同时审计软件(寄存器)还对数据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有利于数据的长期获取,并有助于研究者们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数据的有效获取及长期利用,有利于提升研究单位的研究地位。

(二)关于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

借鉴英国数据资产框架实践,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数字科研档案建立审计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高效管理。笔者据此提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方案如图1所示:

首先,成立一个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成员至少包括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档案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这个资产管理联盟可以是组织内部常设机构或临时新组织,也可以是由外部专业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

其次,选取特定的研究机构,比如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来了解其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构建一个类似于数据审计框架的数字科研档案审计模型,主要包括两项预期成果,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资产清单,另一个是数字科研档案管理报告。

再次,选取三到四个科研机构,对审计模型进行试点实验。根据被审计单位试验的结果,审计组织内技术人员开发并改进科研档案审计软件,审计软件主要包括两个组件,一个是审计问卷,另一个是寄存器,寄存器主要用来存储数字科研档案资产审计信息,以提供数字科研档案共享和利用的功能。

最后,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组织将功能成熟的审计软件投入推广应用,并根据科研机构应用反馈,不断改进,从而实现科研机构数字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项目(项目批准号:10XNI01)的研究成果之一。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2

一、基本情况

我部按照“是否有相应制度建立、是否有欠租、是否有免租”的出租资产总体检查要求,重点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租赁合同管理、租赁收入会计核算”等三个方面,对各子公司全部出租资产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基本情况较好。自2014年2月以来,各子公司通过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使得出租资产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2014]22号文公布实施以后,各子公司出台相应出租资产管理制度的家、未建立制度家;共签定租赁合同份,其中续签份,内部公开招标份、委托拍卖公司份;租金的收款按《租赁合同》履行份、未履行份共欠租万元;租赁期限三年以下份、三至五年份、五年以上份,其中超过三年以上未上报审批份;年度出租资产情况在单位进行公示家子公司、未公示家子公司。

二、采取主要措施

各子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出租资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了一定成绩。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自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子公司认真学习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深刻领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出租资产管理办法,使得资产出租更透明化、更公开化、更公正化,出租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逐步提高和完善了出租资产管理工作。

2、对资产出租实行有效监控。各子公司加强对出租资产的监控,做到出租资产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责任人,一般是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对出租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资产出租或租金递增经班子或店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后予以实施。

3、基本落实资产出租管理精神。各子公司在出租资产上基本落实团公司的资产出租管理精神,出台的出租资产管理办法体现了集[2014]22号文精神,对具体出租资产施行经过班子和集体讨论,能够做好出租资产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4、落实租金催交责任部门确保合同履行。各子公司明确财务部门为租金催收责任部门,财务部门根据逐个租赁合同约定的应收租金、支付期限、水电费实际用量做好催收工作,确保租金及时、足额、安全的到账。同时对收到的租金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时入账,并计提、缴纳相关的税费,附带相关的水电费按实际用量代扣代收,会计核算基本做到及时准确。

三、存在共性问题

各子公司按照集[2014]22号《关于加强企业资产出租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对出租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提高了资产出租管理水平。但对照集[2014]22号文和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精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经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出租资产管理认识片面。各子公司对如何管理出租资产理解还不够全面系统,一是建立的制度条款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制度规定过于简单,如:招租采用的方式、租金的询价、租赁合同的内容、合同签定的流程、合同的保管等方面在制度中不明确或无规定;二是对出租资产的招租情况和年度出租资产情况公示认识没有到位,主观认为经过班子集体讨论或者在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上通报也是一种公示的方式,没有按照规定对出租情况进行张贴公示。

2、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各子公司合同管理意识淡薄,从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执行完毕的整个租赁合同管理全过程,存在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内容不齐全、条款内容简单、表述欠严谨准确等情况,部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除极个别租赁合同外,多数租赁合同不设履约保证金,部分因承租户的原因转租或提前终止合同,程序和操作流程存在不规范,不到位。

3、没有及时上报出租资产情况。各子公司没有按照集团公司规定及时上报出租资产情况,尤其是出现不符合集[2014]22号文件规定的情况,对签定年限超过三年以上的租赁合同,部分子公司没有以书面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审批。

4、出租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增值不显著。组建成立后,各子公司基本建设增势迅猛,新卖场、新大楼矗立而起。从而对经营性资产在使用和配置上不断地调整,如僻偏地段仓库、年代已久的卖场等相继退出。部分调整后资产的出租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在实际操作中过程中往往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出租资产的增值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5、出租资产的租赁期限长,租金增长缓慢。因出租资产所处位置偏远且面积较大,市场需要培育过程和承租户投入装修费用高等原因,部分出租资产签订租赁期限过长,租期内租金增长缓慢。

6、租赁合同履行不严肃存在欠租行为。部分租赁合同因承租房经营困难或中途提前退出等原因,租金的交付未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缓交现象普遍,甚至个别合同出现欠租行为。

7、职工居住房管理薄弱。个别子公司存在将房子租给职工居住的情况,对职工居住房管理较为薄弱,有的合同已到期没续签,有的一直没有签定合同,有的还出现转租情况。职工在这些房子里已经居住多年,因大部分是老房子,居住者年龄较大,安全意识差,加上管理部门长期疏于管理,安全措施不力,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四、部分子公司存在个性问题

此处不用修改。

五、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深化出租资产管理认识。各子公司要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理解提高出租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全面抓好出租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所有年度出租资产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公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出租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出租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出租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子公司加强出租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出租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集团和本单位的出租资产管理制度。

3、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各子公司要认真学习合同管理知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因合同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从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执行完毕的整个租赁合同管理,做到严格把关,确保合同文本规范、合同内容齐全、表述严谨准确,对合同履行实行有效监控。

3、加强精细化管理出租资产。各子公司对出租资产要做到精细管理,达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求,该经职代会通过的,一律经过职代会通过;该有会议纪要的,一律要有会议纪要;该公布公示的,一律公布公示;绝不能出现先用后付、不签定租赁合同等违规情况,确保把国有资产管理好,做到保值增值。要加强职工居住房管理,对目前存在不足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确保职工居住房管理规范,不出现安全问题。

4、提高出租资产管理水平。建议举办一个学习培训班,组织各子公司出租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学习集团出租资产管理要求和相关业务知识,提高合同写作质量,加强出租资产管理水平,力争把出租资产管理得更好,为集团发展作贡献。

5、加大出租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强化企业出租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除了集团加强内审监督外,各子公司各部门、全体员工等责无旁贷。出租资产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常抓不懈管理工作,需要集团与各子公司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加强对各子公司出租资产管理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监督,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经常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监督。针对检查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推荐规范的租赁合同文本、设置年度出租资产公示表(表见后)、开通公开举报电话、店店之间交流经验等。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3

一、资产清查目的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资产清查基准日

清查基准日统一以*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

三、资产清查范围。

1、*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有关规定填报相关数据。

四、资产清查内容

各单位的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帐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

五、工作内容和步骤

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从*年2月开始,6月底基本完成,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为单位自查阶段(*年2月1日至3月31日),各单位成立资产清查机构、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并报县财政局备案,各单位组织自查;第二阶段为复查审计阶段(*年4月1日至4月15日),主管部门组织复查或抽查,县财政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部分单位进行专项审计;第三阶段为汇总报告阶段(*年4月15日至4月30日),单位向主管部门报送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向县财政局归口预算管理股室报送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报告,汇总报表及所属单位基础表等数据报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介质数据。

上报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汇总报表和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装订;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报告于*年5月20日前上报市财政局。第四阶段为资产核实阶段(*年6月1日至6月30日),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资产核实有关规定,在省财政厅确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单位根据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并办理相关资产管理手续。

六、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县财政局成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乡镇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县直主管部门和单位相应成立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并将组织机构报县财政局备案。

七、工作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进行。

(一)、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财政所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建立工作联系和报告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帐帐、帐实相符,不重不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要建立和完善资产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等方式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公示。要结合资产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要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工作,提供专项核查审计必须的资料和线索,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

(三)、各主管部门要组织所属单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开展资产清查动员等工作,组织力量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自查结果进行认真复核,切实做好资产清查结果的审核、汇总和分析工作。要设立咨询举报电话,接受单位、个人反映资产清查情况和问题,跟踪资产清查进展和质量情况。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4

为贯彻落实*年第七次厅长办公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厅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扎实做好*年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和管理信息统计工作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和管理信息统计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和管理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鲁财资[*]111号),厅里专门召开了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力量,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实际情况,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年度资产清理登记和统计工作。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益认定和资产核实等工作。要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不重不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申报的资产清查、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全责。

1.着重做好资产清查相关账务的处理工作。各单位对资产清查过程中清查出的各类资产盘盈、损失要按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认定批复,及时调整账务。

2.认真清理资产处置情况以及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使用状况。各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处置资产。其中:房屋建筑物、机动车辆以及单价20万元以上通用和专用设备的处置,须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其他固定资产的处置,也要按主管部门、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相关处置程序。同时,对有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应详细、全面、真实披露目前对外投资和以出租、出借、内部经营等各种形式进行经营活动涉及的资产、收益情况、上报“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说明”。

3.认真清查交通运输工具情况。重点对本单位占有、使用车辆的产权产籍、具体用途、使用年限、规格型号和购置资金来源等逐一进行清理、上报。

4.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卡片。各单位要把*年度资产统计工作与进一步规范、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密切结合起来,在2007年度资产清查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准确、细致地做好固定资产基础信息的整理工作,并参照财政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做好准备。

(二)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资产统计报表审计工作。为保证工作质量,省财政厅安排中介机构对所有参加产权登记年检和资产管理信息统计的单位进行专项审计,各单位要及时与有关中介机构联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予以积极配合。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本次资产管理信息统计工作分实施、审计、上报和审核四个阶段。

1.实施阶段(2月16日-2月28日),各单位根据资产清产统计的统一要求,拟定本单位资产清查登记具体方案,组织人员对现有资产认真清点,重新登记,完善台帐,整理会计凭证、资料,健全账卡。

2.审计阶段(3月1日-3月15日),各单位协助财政部门确定的中介机构,做好本单位国有资产占有状况表和资产统计报表的审计工作,并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3.上报阶段(3月16日-3月31日),各单位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情况,使用省财政厅统一下发的资产统计软件,认真填写各种统计报表,完成本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一并送厅财务处。

4.审核阶段(4月1日-4月20日),厅财务处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资料进行集中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后,经厅领导审签后,并上报省财政厅。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以这次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和管理信息统计工作为契机,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根据《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鲁政办发〔*〕119号)和《山东省农业厅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鲁农财字〔*〕85号),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专人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并于5月底前报厅财务处备案。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 资产清查 问题 措施

一、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通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指定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使用的情况不知道,资产领用手续不齐备,公共使用的资产管理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借出资产的管理混乱。在资产清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的资产会出现外借现象,然而在实际盘点中,很多管理员说不出资产的去向,或者等资产回来后不知道资产的型号对不对,管理较为混乱。各部门之间资产交叉存放。不少同型号的资产,部门之间互相拆借,没有告知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导致在资产清查时要在不同部门多次盘点才能清查清楚。资产使用人员不爱惜资产,例如单位共同使用的打印机、传真机等,使用完了不检查,重复打印现象严重,机器坏了不管,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初始发出时,资产管理人员没有仔细核对,使得后来在资产盘点中非常麻烦。对于不在单位存放的资产监管不到位。以上的一些情况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及毁损情况严重。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

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规定,2008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详细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产权登记 、使用条例 、资产处置等问题做出了规定。2009年,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第三章 第十二条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包括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单位在合并期间对资产的管理很混乱,被合并单位资产在原单位放着,接收单位只是简单的在财务上合并一下资产,对于实物的管理无人问津,双方单位在资产的交接上没有执行相关制度的要求,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对资产清查内容了解不够

资产清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完善制度等。通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清查,片面的理解了资产清查的内容,单位对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账务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核对和清理,影响了财务资金发挥的效益,滋生了腐败的温床。

(四)后续工作不扎实

2006年全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完成此次的清查工作,但是后续各行政事业单位确没有完善资产清查的制度,对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总结和吸取经验,致使在2016年的清查资产时同样的问题依旧存在,出现了前清后乱现象。

二、资产清查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创新制度

资产清查工作是一个宠大的工程,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加大对资产清查人员的培训,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要做到无死角,资产清查工作繁琐、枯燥这就要求资产清查人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一套单位的资产清查制度,要求资产清查人员定期培训,加大责任的落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严格执行制度

资产清查内容广,不光是固定资产还有银行、现金、应收帐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因此要管理用好单位的资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资产管理员在管理资产时,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要定期有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对账,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其次,对于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及时资产账上进行登记,全面的反映单位的资产情况;最后,对于在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追究责任,严肃纪律,按相关制度办理,同时还要加强单位的采购和预算制度,对于未列于采购预算的不得采购,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备合理,使用高效。

(三)做好后续工作

实施并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定期资产清查制度和内容使清查、盘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动态掌握单位资产状况,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资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例如:将各部门资产管理例入年底考核,防止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违规事件的发生,促进资产的合理和优化配置。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展资产清查,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而且能够摸清各单位的家底。资产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体系、明晰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强化资源配置、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财办教【2006】32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3]云财资【2016】53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

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6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效能提升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通过多渠道筹措的资金不断地转化为教育资产,特别是高校固定资产的存量逐年增大。国家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的资产管理,逐年加大监管力度,监管范围涉及高校资产的清查、评估、收益、处置、分配等方方面面,通过理顺体制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审批管理和规范运行程序等加强对高校资产的监督,促使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高校来说,无论资产管理的环节和程序有多复杂,最终目的都是要在确保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资产使用效能则成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关注点。由于高校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复杂多样,其资源配置和使用管理的难度较大,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实现资产效能提升目标的重要手段。因而,找出影响资产效能的因素,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资产从购置、使用到报废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与评价则成为促进资产有效使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和提升高校资产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构建思路

财政部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中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尽管该指引主要针对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但其管理思路存在较大的共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全值得借鉴和参考。因而,高校资产管理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影响资产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风险,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处于最优化状态。由于高校资产的构成中固定资产约占80%左右,所以,本文对资产效能提升的研究重心侧重于固定资产,并针对其促进效能提升的实施策略提出以下构建思路:

(一)提升资产效能的切入点应始于资产配置环节

高校资产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效能,首先取决于其配置方案的可行性,也就是说资产效能管理系统的构建要重视资产配置环节的功能设计,要能够通过系统功能来分析其用于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中,硬件条件应涉及现有同类设备利用率情况,拟购仪器的先进性、适用性、性能价格比以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以及配套的硬件条件和安装使用的环境、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等;软件条件应涉及使用人员配备及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维修保养费用的投入及落实方案、使用保管责任、使用操作规范、维护保养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投入使用后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以及配置使用后的校内、外共享共用方案,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应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等等。

(二)完善资产监控与评价机制是促进资产效能提升的关键控制点

资产的效能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资产本能所具备的效力,其二是指在应用中的利用效率,其三是指在应用中发挥的功效。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高校大都在理顺体制、规范程序、完善记录、保证安全上做了大量工作,管理重心主要放在保证资产效能的第一层含义上,而对资产的实际利用效率和功效发挥方面的管控还不够深入。因而,实现高校资产效能最大化的关键控制点,必须实现对资产效能的监控,并以此作为衡量资产效能发挥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办法,从而促进资产效能不断提升。

(三)实现资产使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资产效能监控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对资产的监控侧重于资产自身状态和信息变化情况的管理,如资产验收登记、分配使用状态、转移处置状况等,但对资产使用过程和利用程度的动态监控尚属于空缺。因而,通过对资产使用过程的管控来构建资产效能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功能获取资产实际使用的基础资料,实现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常态化评价与分析,从而积累足够可靠的管理经验数据,这不失为对资产使用效能监控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资产效能评价标准体系是衡量资产效能的重要依据

资产效能的发挥受资产配置效果、资产利用效果以及资产维护管理效率等共同因素的影响,而判定这些影响因素好坏的依据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套衡量资产效能的评价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应当包括采购配置标准、使用运行标准和维护管理标准,每类标准可设定相应的权重系数,以实现分类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功能。由于各高校因学科和专业不同而资产的类别有所不同,且同类资产也可能因使用方向不同而配备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应结合高校各自资源状况与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其中,采购配置标准以定量标准为主,确定单个类别资产允许配置的型号、档级、价格、定向用途及人均配备数量等标准;使用运行标准应以实际工作量为主,按资产群组明确相应的定额人机时数,以及按类别资产确定定额使用寿命等标准;维护管理标准可采取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的办法,明确类别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时限,制定保管制度、操作规范等制度建设标准,以及责任落实、资产清查、资产考核等管理规范标准等。

(五)以强化管理提升资产效能依赖于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高校资产使用现状来看,以强化管理手段促进资产效能提升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通过对管理运行机制和程序的优化,发挥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引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来促进资产使用效能全面提升,而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息化手段的支撑。本文构建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出发点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产效能管理系统。

二、资产效能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基于信息化提升资产效能的构建思路,要通过规范化的程序管理来推动资产管理的科学化,促进资产效能充分发挥,应该搭建一个集资产过程管理、使用效率监测和效能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即构建高校资产效能监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效能管理功能需求构建的该系统框架,可实现的功能有:资产基本状态信息、资产配置与采购、资产使用状态监控、资产共享共用、资产效能评价五大功能。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一)资产基本状态信息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落实保管责任到人,随时了解保管或使用人员变动情况、资产存放场地的条件以及资产自身的资料信息等,为统计分析资产基本情况及其他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其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以存放场地为单位,详细反映资产组群的管理责任人、保管人、使用人或借用人的身份、学历、职别、职称及其他兼职身份,资产存放场地的详细位置、使用面积、管网装配、用电负荷、室内布局及场地使用功能,资产的数量、型号、价值、功能、用途、使用年限、购置时间等基本信息。

(二)资产配置与采购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实现资产配置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实现资产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加强资产配置的可行性,提高采购效率。其设计构想是以资产配置职能部门为主体,以采购项目为单元,通过预设配置和采购标准来实现对超标资产的预警,从而达到对配置与采购过程的控制。申请部门要对超过一定限额的项目从申购原因、选型理由、运行条件、经费保障、管理措施,使用效率、资源共享和效益预测八个方面提置申请,资产配置职能部门可组织由国资、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的论证小组进行现场考证和可行性论证后,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确认,该配置申请方可生效。经过会议批准的配置项目可据会议纪要等文件向采购部门提置方案,采购部门则按照采购方式审批、市场考察、招标组织、中标公示、签订合同、验收安装、交付使用、款项支付、追加评价、质保金支付等流程予以执行,这一流程每一环节的状态信息可以即使更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和跟踪资产的配置与采购的全过程。

(三)资产使用状态监控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对资产组群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掌握资产利用、闲置、毁损、维护、报废,了解利用率低下的真实状态,为加强使用部门的管理和进一步分析资产使用效率提供基础数据。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结合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检测办学条件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划分资产管理类别和使用监控范围,对资产组群的使用目的、对象和人次,使用的时间、机时和操作步骤,设备明细、频次、损坏及维护检修,消耗材料的名称、用量以及维护成本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从而获取资产使用的动态信息,使用部门据此可及时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资部门可据以对资产使用效能分析评价,通过管控结合促进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按照重要性原则,该功能将监控点放在公共用房和教学仪器设备两个方面,其中公共用房包括教学行政用房和公寓宿舍,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计算机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等。

(四)资产共享共用功能

该功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搭建学校层面的资产共享平台,促进利用能力不足的公共房屋和处于闲置期的教学仪器设备在校内不同的部门、二级学院和系部之间的进行合理流动使用,在有关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也可将资产剩余使用能力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同时,基于无界化的组织文化理念,促进校内外资源的充分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的综合效能。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使用部门为主体,利用资产使用状态监控的统计分析结果,向校内师生提供空闲资源或设备的查询、预定等服务,并对共享共用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五)资产效能评价功能

该功能的作用是对资产配置、使用、管理效能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实现评价结果的透明化,为资产统筹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积累管理经验、完善改进措施和办法提供依据,促进资产效能不断提升。该功能的设计构想是以资产统筹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资产基本状态信息、配置与采购、使用状态监控及共享共用结果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所设定的评价指标的计算和比对,对资产配置绩效、管理效果、使用效率、共享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获得资产实际效能情况的反馈信息,以此衡量高校内部资产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成为制定下一阶段资产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基于信息化提升效能的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对高等院校来说,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管理流程等方面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框架,但多数高校注重对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对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基于信息化的资产管理体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构建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保障体系十分必要。无论信息化手段如何先进,要实现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仍然要以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为前提。本文认为应构建以内控体系为主线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体系,遵照系统系、协调性、整体性、效率性和制约性的原则,借助信息化手段覆盖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前提下,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决策体系、论证体系、评估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八个方面来搭建高校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完善相应体系的构成内容。

综上所述,促进资产效能的提升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涉及到高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强化资产的统筹管理是根本出发点,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是基本思路,探索研究资产使用监控与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深入思考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资产监控管理的新思路,以此促进资产效能的充分发挥,对创新高校资产管理新方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S],2010

[2]李杨.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变革[A].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08109

[3]陈丽辉.如何挖掘高校资产管理潜在效益[J].时代金融,2013,(5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