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1

【摘要】随着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建筑施工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原有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额定工程报价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企业需求。为了更好满足建筑企业需求,就应该采用清单报价模式。这种清单报价模式不仅能为投标者提供报价及工程合同的签订提供相依据,也能降低招标人承担风险,保证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清单报价概念、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方法进行分析两方面出发,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的适应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清单报价;模式转变

清单报价项目在建筑企业中是比较重要的,能为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依据。就目前来,看清单报价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工程报价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额定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这种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方便。清单报价相较于之前的额定报价,其能更好的为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依据,以保证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如何更好的适应清单报价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值得思索的事情。

1 清单报价概念

所谓的清单报价就是建设工程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人以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按照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2 对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转变方法进行分析

2.1 对额定工程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进行分析

2000定额工程报价,一般是受业主的委托拟建的工程项目工程量进行相应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列出相应清单,同时也能对取定的价格材料进行统一规定,为各投标单位提供报价参考工程量,使相应投标单位能对工程项目有所了解。在实际施工中,是按照政府拟定的类别费率,来规定主材定价的。这样做能使参与投标的各单位以自身经济实力为基础承诺让利率,中标后工程量和施工内容能以实际施工图为依据合理进行调整。这种额定报价编制模式相对简单,要想使工程报价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应该进行工程量计价清单编制。工程量计价清单编制能体现招标人工程项目及数量,全面反映工程投标报价标准,为投标人进行投标、签订工程合同提供相应依据,同时也能为其工程量调整及办理竣工计算提供相应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将地投标人投资风险。工程量计价清单具体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体工程、工程内容中未能感应其他相关内容,投标人以相应投标文件和图纸为依据进行编制,以项目清单为依据,在工程报价中对上述内容进行考虑,并将其融入其中。这样工程清单人员就能以

计算规则为依据对工程实物量进行计算。其最终结果是具有唯一性的,同时也能

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计算出结果之后,还应该进行相应说明。之后,应该以实体工作量为依据列出所有工程量,为净值计算提供方便。最后,建筑工程量应以公开的形式将清单公布出来,这样不仅能为竞争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能使投标人对工程量清单有一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投标人从自身实际经济状况出发并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并以相应原则和方法为依据,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主承担风险。应该转变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额定工程报价,实行清单报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相应工作顺利进行。

2.2 对不适应市场成本管理核算转向新型成本核算制度

建筑企业之前的成本核算中的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这种综合单价并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成本管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改变其报价模式,将不适合建筑市场管理成本核算中的综合单价核算转变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单价核算。在核算的时候,可以将管理费和税金进行分别记取,并将综合单价中的直接费、税金及管理费等还原,将综合单价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施工内容进行单价拆分;在综合单价拆分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清单报价中的预算台账,以便为以后的工程变更及索赔提供相应依据。可以对投标书造价、图纸变更、修改造价、签证造价及定额预算等相应内容进行修改;为了使预算台账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可以不断完善价格状况台账,不仅要对单价确认台账、再定确认台账进行完善,还要对固定工料机台账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工程管理中的暂定价、定价及未报价之间的联系,并时刻提醒施工过程中的人们能够及时办理相应确认手续,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还应该建立项目利润预测台账,并将分包项目中的清单、收入和实际施工单价列表分别列出,以便使其能更好的反映出项目的实际盈亏状况,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项目成本的盈亏状况。

2.3 对地方法规执行法规转向国家强制性法规进行分析

之前的定额工程报价法规属于地方性法规文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必须执行的,其合同模式也是可以调整的。具体来说,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施工图进行相应调整,也可以以市场为依据经过甲乙双方认定的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但是这种额定内的综合施工内容、额定含量及定额取定的材料及机械班台费是无法调整的,其费率以政府规定的类别工程记取的。定额工程报价法具有强制性的执行的倾向,但是其承担的合同风险相对较少。其施工预算编制按照2000定额进行编制的,其能对工作量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其预算收入的准确性却不能准确的估计,甚至会使整个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出现先亏损后盈利的现象。其在设计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虽然注重工作量的签证、阶段计算和竣工结算,使其计算结果相对准确,但是从其差值来看,其不是一个固定值。因此,这种算法在施工工程中对整个工程的预算收入只能是一个概数,只有等到预算结束后才能真正的确定预算值;而新的定额是一个参考性的文件,并没有强制执行规定,其实施的是量价分离,但是其与当下建筑市场相适应,也能对单价合同进行相应调整,项目取费率不是政府规定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进行相应报价。工程量也能按照实际施工图进行相应调整,材料定价合同的约定也可以以市场为依据来执行,或是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定。这种新型的计价合同与额定报价合同相比,其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却比较繁琐。特别是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建筑单位承担的风险将比额定报价要大。新型的定额只是预算定额,施工过程中的预算管理是以施工图实物量进行调整的,其注重的是过程中合同商定之外的材料单价的确认工作,其工作量则是以实际完成的施工图进行计报的。因此,其对工程的预算收入能准确的做出估算。要想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还要以国家强制性的规定的法定文件《工程量计价清单》为基础进行报价。其作为一份能与技术规范相对应的文件,能对合同中需要或是可能发生的工程项目及相应工作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工程结算时,其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应该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执行,工程量也能按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执行。这就使得工程量单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建筑施工合同。

结束语:

要想更好的掌握建筑企业经营中清单报价模式的转变,就应该对额定工程报价转向清单报价进行分析、对不适应市场成本管理核算转向新型成本核算制度、对地方法规执行法规转向国家强制性法规进行分析等转变适应方法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建筑企业服务,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建筑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方.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经营策略[J].现代经济.2009.8.(04).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2

为了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合法权益等提供更多保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法律风险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对内部权益纠纷、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防范。下面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做好防范法律风险的宣传教育工作等防范措施进行阐述,希望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1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时,涉及较多的事务,一旦存在各项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合乎法律规定的情况便会导致各类法律风险问题出现。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性质,能够获取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内部权益纠纷问题,进而导致法律风险出现;此外,电力企业内部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对知识产权重要性产生足够认识,未能做好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样可能引发法律风险;除此之外,职工薪资方面的纠纷问题、债务承担方面的矛盾、资产结算方面的纠纷问题同样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如何对上述经营管理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具体分析[1]。 

2 防范措施[2] 

2.1 对法律顾问制度进行落实 

电力企业可以聘请一些法律知识丰富、能够提供全面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并且对法律顾问制度进行健全,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检查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就电力企业项目投资、对外担保、融资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而言,在制定决策之前应做好可行性论证分析工作,完成全部活动事项的审查工作,尤其是某些重大经济活动,企业需要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与讨论,并且遵照法律程序开展工作,为决策合法性等奠定基础。最后,政企分开原则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同样较为重要,在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乎法律规定,进而为合法权益的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2.2 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问题,基于此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办事,为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负责,制定适宜的决策,而普通员工为日常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的执行者,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未能具备较强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便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电力企业应对法律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重视,使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均能对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增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最终为企业整体经营氛围的营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2.3 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团队建设工作,提高团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合法,企业内部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法律风险防范团队,能够对电力企业产销行为、契约合同、改制、投资以及重组并购等方面工作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合理规避,避免自然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加强团队建设方面的工作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好防范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向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机会,最终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法律风险防范奠定坚实基础。 

2.4 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对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需要对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目标,进而确保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对各项法律事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健全。针对电力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工作,应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制定,进而实现对企业员工、内部资源等方面科学管理的目的,为企业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提供更多保障。 

其次,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对合同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和明确。电力企业需要对合同签订、落实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审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管理标准等方面内容对合同示范模板进行制定,促进合同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调整,为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更多依据支持。 

最后,制定重大项目的法律咨询制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一类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招投标、日常经营管理等工作提供更多保障,通过咨询能够处理好各项利益之间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完成利益关系界定等方面工作,进而减少金融纠纷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法律风险,为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更多法律援助。 

2.5 信息化系统成为法律管理的网络化平台 

信息化系统不仅是法律管理的工作平台,同时也是法律数据平台。信息系统可以对大量动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各项业务风险分析报告,能为决策人识别和判断企业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帮助,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高风险行为及时进行纠偏。同时,信息数据保存和获取的便捷,还可以解决因人员变化或时间跨度带来的法律原始基础资料获取困难的问题。 

2.6 做好法律风险的评估预警工作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其中第一项措施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首先,对风险评估预警制度进行制定,设计测评风险的指标体系;其次,做好风险级别评估工作;最后,对风险概率进行计算,结合法律风险内容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逐渐面临更多竞争压力,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更多保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需要强化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對法律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规避,最终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合法权益等提供更多保障。上文已经对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参考文中措施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表型值;育种值;经营者;业绩评估;综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17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0-0087-05

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激发其经营者的潜能并提高其绩效,通常企业经营者努力程度很难通过实际测量来确定,即使能够准确测定其付出的成本也是高昂的,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企业业绩来间接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经营者实际为企业创造的业绩,并最大限度地把经营者薪酬激励与其实际业绩关联起来,这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能否有效的发挥。因此,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综合模型的构建是建立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基础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发展大局和成败。

一、生物学表型值原理和育种值评估方法

生物数量性状的表型值是可以度量的,而育种值却无法直接度量。生物性状要从遗传上改良,使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必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其性状的遗传规律。

1 表型值的剖分

根据生物性状的微效多基因假说,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生物性状表型值线性剖分为基因型值和环境离差两个部分。表型值是由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共同决定的,遗传效应是产生表型变异的内在原因,环境效应是表型变异的外部原因。影响生物性状表型值的环境效应,又可以分为系统性环境效应和随机环境效应两类。在不同地区、不同场、不同年度和季节,以及营养、管理等差异带来的影响就属于系统性环境效应,或称固定环境效应,它是可以控制的,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试验设计或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估计,并对这些效应做出相应的校正。随机环境效应对个体影响,可分为持久性环境效应和暂时性环境效应,这类效应的影响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完善的试验设计尽量降低它的影响,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估计出它的影响大小。

2 表型值方差的剖分

在群体中,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生物性状的表型值就存在变异。方差是度量变异的统计指标之一。根据方差的可加性和可分性,方差可以按其成因剖分。与表型值的剖分类似,对表型方差可作同样的剖分。(1)当遗传与环境间没有相关时的方差剖分Vp=Vg+Ve,其中:Vp为表型方差,Vg为基因型方差,Ve为环境方差。(2)当遗传与环境间有相关时的方差剖分:Vp=Vg+Ve+Vge,其中:Vge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引起的方差。

3 育种值评估方法

在生物选种中,要剔除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影响,往往要估测育种值,以准确评估生物个体的遗传进展,提高选种的科学性。通常育种值评估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估测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来间接评估其育种值;二是通过BLUP法原理来直接评估生物育种值。BLUP法是Henderson提出处理不均衡资料的混合模型方程组方法,并于1975年和1984年将该法应用于生物育种值估计中,形成了BLUP方法,该方法在同一个混合模型方程组中,既估计出固定的环境效应和遗传效应,又估算出随机的遗传效应。

二、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估的理论问题

1 业绩的剖分

根据生物学机理,我们可以把观察统计到的企业业绩称为表观业绩,表观业绩可线性剖分为实际业绩、环境业绩、企业与环境互作业绩三部分。实际业绩是由企业经营者自身努力创造的业绩,环境业绩是由于环境效应造成的业绩,互作业绩是企业业绩有关的“基因”与所处环境互作所造成的业绩。企业经营者自身努力是造成各企业表型业绩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环境效应是造成各企业表型业绩产生差异的外部原因,互作业绩是企业资源与能力等“基因”能否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的表达所产生的业绩。影响企业表观业绩的环境效应,根据生物学机理同样可以分为系统性环境效应和随机环境效应两类。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时间,以及各企业资源禀赋等差异带来的业绩差异就属于系统性环境效应,或称固定环境效应,它是可以控制的,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估计,并对这些效应做出相应的校正。根据随机环境效应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可分为持久性环境效应和暂时性环境效应,这类效应的影响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尽量降低它的影响。实际业绩是企业经营者的真正贡献,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以表观业绩为基础,根据其实际需要,采用特定的分析技术来剔除表型业绩中的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经营者创造的实际业绩,这尤其在垄断型企业中的业绩评价特别重要。

2 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无法直接观察到经营者是如何具体工作的,而只能观测到另一些变量(即企业的产出或业绩),但至少这种变量是由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外部环境、企业与环境互作决定的。所有者应该以经营者自身努力创造的业绩为依据来对经营者进行奖罚,引导经营者行为,通常企业报表上反应出的业绩是表观业绩,包含有环境业绩和互作业绩的“噪音”,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消除企业表观业绩中的“噪音”,本文通过生物学表型值和育种值原理建立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综合模型,以准确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

3 业绩评估的内在困难

首先,企业业绩是包括经营者在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果,这为企业成员偷懒和“搭便车”提供了可能,要准确测量每个成员的付出是办不到的。何况经营者的劳动是复杂劳动,更难监督,即使要监督花费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凭借其努力程度所创造的业绩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需要对其创造的实际业绩进行准确评估。

其次,环境和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表型业绩中还包含有环境业绩、企业与环境互作业绩。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表观业绩还不完全反映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还需正确评估表观业绩、环境业绩、互作业绩和实际业绩,以剔除表观业绩中环境业绩和互作效应影响,这需建立一种科学的业绩评估机制,准确地判断经营者真正的贡献,即估测其实际业绩。

三、基于生物学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综合模型

从现实来看,首先是业绩指标科学选择问题,其次如何评估环境业绩、互作业绩和实际业绩,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进行准确评判断。

1 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的思路

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估的质量高低主要应考虑

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业绩目标的选择应短、中、长期结合;二是业绩评价的内容应定性和定量结合,与业绩相关的信息尽量全面;三是业绩评价的方法应该科学和严谨。因此,在考虑业绩目标时,应该考虑短期、中期、长期业绩,同时还应该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业绩评价不仅要考虑一些量化的“硬”指标,还应考虑一些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软”指标,同时要采取科学方法剔除环境效应和企业资源、能力等“业绩基因”与环境互作产生的互作业绩。业绩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业绩评价方法等具有一致性,这些都便于不同业绩类型的企业或其经营者进行有效比较。

2 业绩评估指标选择问题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Milgrom和Roberts。1972)在《经济学、组织与管理》中提出业绩评估五原则:信息提供原则、激励强度原则、监督强度原则、等报酬原则和棘轮效应原则,这就为我们具体选择业绩评价指标指明了方向,要求在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指标才是合适的,即合格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具备怎样的质量要求。这就需要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资源条件、行业、地区的差异可选择盈利、资产、市场占有率、优质客户数、债务风险等指标作为企业的业绩的评判指标,给予的权重也要根据上述条件不同而要有具体的差别。

3 基于生物学原理构建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综合模型

根据生物学基因值评估方法建立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模型,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表型业绩的剖分来间接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第二种方法是利用生物学的BLUP法来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

(1)根据表型业绩的剖分来间接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

①企业业绩的进一步剖分。企业表现观察到的业绩(Va),包含经营者真正努力创造的业绩(V1),内外环境影响的业绩(V2),甚至还有虚假的业绩(V3),也可能是企业经营者掠夺式经营的结果(V4),企业与环境互作的业绩(V5)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其业绩指标Va可采用下列等式:Va=V1+V2+V3+V4+V5+VI+V1是企业经营者自身努力的结果,真实反映了企业经营者所创造的价值;V2是外部环境影响形成的业绩;V3可能包含经营者操纵问题,经营者要求财务人员作“技术”处理的结果;V4是压低那些从长期看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但会被视为经营成本的项目,如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培训、新市场的开发、产品的更新换代、人才的储备等长期投入,基于会计业绩引发的经营者短期行为,从而使显示的V4业绩指标较高;V5是企业资源能力能否在最适宜环境中得到充分表达;V1是由其它因素形成的业绩,如靠垄断某个行业形成的超额业绩。

②剔除影响业绩的环境、互作效应问题。根据表观业绩指标Va等式Va=v1+v2+v3+v4+V5+Vi,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剔除业绩的环境“噪音”,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者真实创造的价值,这需要对企业历史、同类企业进行纵横比较等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价值评判。

第一,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可对照企业历史业绩。

历史对照又可称为纵向比较,它是基于对过去已实现的经营业绩的比较来判断当前业绩,可以反映企业自身的成长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实际努力程度,但要防止“棘轮效应”。孟建民指出,纵向对比主要采取上年基数对比方法,因此增长率成为判定企业业绩的重要标准,业绩越好的企业往往第二年越容易被定下更高目标,而业绩差的企业或者业绩隐瞒越多的企业更容易制定比较低的目标,目标实现也就越轻松。历史比较法在国有企业和股份较为分散的企业中,委托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合理制定企业业绩目标,就会产生“合谋”问题,制定较低业绩目标,以达到自身效应最大化。我们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根据企业实际使其业绩目标定得恰如其份。

第二,部分环境效应的剔除,可引入行业相同或相似企业的业绩作参照。

这也叫横向比较,它是以行业相同或相似企业的业绩来确定某一企业的业绩状况。以同业标准来评价经营业绩,可以剔除因外部不确定因素(系统环境)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从而更多地使业绩与经营者个人的努力联系起来。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除了受企业员工行为和特有的外生因素影响外,也受到某些行业性共同因素(如行业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的影响,这样,企业自身业绩指标就不是充分统计量,因为其它企业的业绩指标也包含着有关该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其它处于类似环境的企业的业绩也很低,那么,该企业业绩低很可能是不利的外部因素。相反,如果其它处于类似环境的企业的业绩较高而该企业业绩低,就可能是经营者不努力的结果。因此,将其它企业的业绩指标引入该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可以剔除更多的外部不确定的影响。以同业业绩水平为标准评价企业实际业绩,可以过滤掉行业中的系统性环境效应,行业中企业样本数越多情况下剔除环境效应越准确。

第三,对于企业经营者可能通过调整会计报表弄虚作假、行为短期化等形成的业绩需要规范管理加以消除。通过企业内外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坚决防止和杜绝企业虚报经营业绩行为。

第四,企业与环境互作效应的互作业绩分析

不同企业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的企业与环境互作效应的互作业绩分析,其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Vijk――第i企业在环境j、环境k条件下的相应业绩;μ――重复数相等时的总体平均数;Bi

i企业的效应;Lj――在j环境下的效应;Fk――在k环境下的效应;BLij――i企业与环境j的互作效应;BKik――i企业与环境k的互作效应;LFik――环境j与环境k的互作效应;BLFijk――i企业与环境j、环境k的互作效应;Eijk――随机误差。

同一企业在不同外部环境条件下的企业“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互作业绩分析,其

数学模型如下:

Vjk=μ+Lj+Fk+LFjk+Eijk

其中:Vjk――在环境j、环境k条件下的相应业绩;μ――重复数相等时的总体平均数;Li――在j环境下的效应;Fk――在k环境下的效应;LFjk――环境j与环境k的互作效应;Eijk――随机误差。

有显著差异的效应,采用最小二乘均数间的线性对比进行多重比较。

根据表观业绩指标Va等式Va=V1+V2+V3+V4+V5+Vi,得出实际业绩V1=Va-V2-v3-v4-V5-Vi,这样就能准确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

(2)利用生物学BLUP法来评估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

根据生物学BLUP方法,建立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分析模型,模型的公式为:

Y=Xb+Zu+e

式中,Y为观察到的表观业绩向量,b为环境效应向量,u为实际业绩效应向量,e为随机残差向量,x、z分别对应于环境效应向量b和实际业绩效应向量u的关联矩阵。

扩展到企业经营者的各类指标的实际业绩评估模型为:

yi=bixi+yiui+ei i=1,2,…,n

BLUP方法充分利用了同类企业同期业绩信息,消除了环境业绩偏差,比较准确评估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

(3)建立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综合模型

首先,企业经营者各项实际业绩估测后,确定各“实际业绩”的权重。通常可利用德尔菲法得出权重的判断矩阵,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实际业绩”的权重,在确定各类“实际业绩”指标权重时应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生命周期和资源条件等的差异。

其次,根据集团内部或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经营者各项“实际业绩”评估值和企业数量,建立起各项“实际业绩”指标的“业绩指标系数”矩阵,见表1所示。排序是比较各企业经营者各“实际业绩”评估值得出的。

最后,企业经营者实际综合业绩评估模型的建立。根据各业绩指标评估值和权重计算经营者的综合实际业绩指数,其数学模型为:

G=a1h1+a2h2+a3 h3+…anhn

其中:G――企业经营者综合实际业绩;an――n项实际业绩权重;hn――n项实际业绩系数值。根据企业经营者综合实际业绩的大小,对企业经营者的实际业绩做出综合定量评判。

总之,企业经营者实际业绩评估综合模型构建主要流程为: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多元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财务指标上看反应在投资效率,经营效率等多个方面,但财务指标始终是经营结果的反应,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经营活动调整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内外界非市场因素的因素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突发事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巨大。因此,全面的企业经济效益分析,需要将非市场行为或因素抽象量化,并结合经营指标,建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一、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较差,非市场因素较多,信息不透明三个方面:

首先,经营活动缺乏稳定性。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稳定性包括内在和外在的稳定性缺乏,且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实力都较弱,且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效益往往随着投入要素的变化更剧烈波动,如新技术的创新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不同,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方向及其他企业的竞争,都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冲击。正是由于统计假设和统计要素的不断变化,才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显得十分困难。

其次,非市场因素较多。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许多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消除发展过程中的困难,竞争实力和规模效益持续提升,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经营管理者在每个阶段正确的计划,控制和分析。其次,在我国,国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而企业作为行业中微小的一份子,必须充分理解国家政策的意义。非市场因素及其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是全面和隐形的,难以量化和规律化,因此给企业经营统计分析带来的很大的困难。

最后,缺乏透明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及经营指标属于商业机密,不会对社会完全的公开,企业经济的研究者想获取完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企业自身的统计分析又大多局限在财务和战略层面,并不具备系统研究的能力,同时也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而对于外部研究者而言,企业公开的信息大多只是经营的结果,或许可以从宏观经济的特征中洞察一定其中的原因。但对企业内部许多经济管理活动不得而知。而这些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公开数据真正驱动力。

上述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在不同的企业中,或者在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表现的形式和程度具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的统计分析模型的原因。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财务指标及市场指标来体现,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率,周转率,资产负责等等;市场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商誉,市场影响等。对于企业经营指标的评价必须立足企业特性及行业特性,不可一概而论,例如企业的利润率,充分竞争的企业利润率不可与垄断或垄断竞争行业企业进行横行比较。企业经营指标自身也不可以直接以数量大小来衡量,如同宏观经济发展,增长率从10%下降到7.5%,并不意味着发展在走下坡路。而是应立足与实际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分析也是如此。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分析,首先应明确企业经营效益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才能建立正确的统计指标和分析模型。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宏观经济环境。在假设所有同类企业的状态都固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环境对同类所有企业的影响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如,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调控,无论是在哪个城市,哪个房地产企业,都是负向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受到约束;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意味者成本的上升。因此,宏观经济因素是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变量。

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发展阶段是企业经营分析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正确理解企业所处的状态,才能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活动。首先,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受到的制约是不同的。各个因素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方式和大小也不同,例如资本在企业发展初期可能是核心因素,但对于市场地位稳定后的企业而言,发展方向选择及选择的效率成为最核心的因素。企业发展阶段应作为虚拟变量,是指标筛选和分析的主要依据。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能够反应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资金流,物流,人流等多个角度解释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反应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最终效果。财务指标并不直接反映经营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是需要研究者透过数据,解释数据背后关联的经济活动。同时,财务指标的好坏有事会掩盖企业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财务指标,可能会使企业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人为因素。企业的发展,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业务的规模,运作模式等等。企业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在管理者的指导下进行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个人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人的经济行为是不具有很强规律性的,因此不可将其作为普通变量,而应同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一样,作为虚拟变量应用到分析模型中。在特定的分析时间短,这些虚拟变量可以视为固定。

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分析,需要建立在多个虚拟变量的基础上再来研究财务指标以及其他量化的评价指标。多元化统计分析模型的建立,能够将企业经营效益的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更加有助于全面理解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及产生的原因。

三、企业经济效益多元统计分析模型

基于上文分析,设定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如下公式:

其中,H为企业经营效应健康指数,指企业运行是否正常。H取值为-1至1,即不健康到健康;X为财务指标,即财务管理中的综合财务指标,综合财务指标的好坏直接反应企业运行的状态;Y为企业经营能力,表征企业所有者即管理者的能力水平;Z为外部环境指数,用以表征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优劣;C为经营偏离度,指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运营与企业发展阶段和经营环境的偏离度,偏离度越大,说明企业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在上述变量中,综合财务指标直接应用财务管理中的综合财务指数,量化可衡量。而企业经营能力、外部环境指数和经营偏离度都是评价指标,分别由一组表征变量进行评估。

企业经营能力表现为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企业业务风险大小、企业文化及氛围、企业员工素质等多个方面:

各表征变量下的子变量运用助成分分析法进行筛选和归类。将企业经济活动调查问卷中的大量繁杂指标或数据简化成最后的综合指标,同时保存了原始样本中的信息。不同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数量级,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也不能直接用于多元统计分析,而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量级上的差异,使其具有可比性。如上述变量调查问卷获得的原始数据如下:

上述指标虽然都是数值,但其量纲和数量级具有差异,如经营能力与外部环境是评分,而偏离度则是离差。因此,在原始调查数据收集和筛选完成后,一般常用标准化变换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再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相关性较高的变量作为主成分。不同时期的企业,主成分筛选的结果不同。因此,对企业经营效应的分析应选择经营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果或经营战略较为稳定的区间,才能获得有效的样本。对企业经营分析的采样区间建议以季度或月度进行,因为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企业的经营策略,业务运营都是依据年度计划进行的,各变量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

四、结语

从财务指标上对企业经营效应进行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切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企业经营效应应用企业经营健康程度来表征,它不仅反映企业的经营财务指标,更反映企业对经营环境的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等多个方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基于发展环境,提示适应环境变化,控制业务风险并及战略调整的能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竞争中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5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于一种管理活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企业的经济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它们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即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来参与企业经管理的。管理会计则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和技术,通过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服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处于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环境中,它们的工作对象基本相同,都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核算、监督、控制和报告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则是利用财务会计记录的各种经济信息,通过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以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过程加以控制和评价。它们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满足外部的信息需要服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首先,它们的工作主体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只有一个层次,即财务会计主要以整个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以实现完整的反映和监督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需要。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则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的一个部分,如车间、部门,班组、甚至个人。其次,提供的信息范围不同。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的使用人除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外,还包括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使用人,则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此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工作的侧重点、作用时效、遵循的原则、信息特征和载体、方法体系、工作程序,观念取向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也有所不同。

三、现代企业需要管理会计

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运用数量经济分析、风险分析、数理统计推断、管理工程学、现代决策论、控制论、信息论、电脑技术等特有方法,从成本的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为降低成本,减少费用,避免决策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因此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然需要管理会计。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源于同一母体的两个分枝,它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使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是我们财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在企业机构设置中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置于同一部门

在我国,虽然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用落后于财务会计,但是事实上管理会计产生于财务会计之前,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财务会计根本无从谈起。况且它们又同属于现代会计,两者密不可分,管理会计所使用的资料许多都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为了扩大信息交换处理和兼容能力,将两者放在一起,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减少管理成本。

(二)在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

成本管理和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的重要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和核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中,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功能的同时,把管理会计关于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用于企业成本管理。运用管理会计关于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分析企业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构成,通过技术改造和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增加固定成本投入的情况,提高产品产量,降低产品单位的固定成本。运用管理会计关于成本控制的方法,结合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员工技术水平、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对产品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将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资料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找出成本差异,分清差异性质,合理利用有利差异,努力克服不利差异。对可控差异加强管理,改善和适应客观条件,尽量减少不可控差异的影响,降低产品的变动成本。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分析方法范文6

关键词:财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经营发展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人员定期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企业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做出一个评估和预测。由于企业经营中,各项工作都与财务工作之间会有联系,各项工作也都会从财务报表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的企业各部门、各工作的评测指标,相对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的,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预估和计划的基础。

一、探讨分析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经营中,决策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决策,这样企业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营。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数据中各项指标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对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通过这些财务数据来制定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经营中主义事项等。

(二)财务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规律,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借助财务报表、数据、资料等信息让经营者了解到过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原材料的使用、企业的盈利状况等。让经营者还能找出以往生产经营中所潜存的销售规律。还能让企业经营者还能清楚了解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继而可结合风险分析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此既能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的正确性,又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现代企业经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在逐渐朝着精益化财务管理方向所迈进。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的精确化、细致化、科学化,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财务工作计划制定,还是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平稳、高效、安全。

二、探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的原则有哪些

(一)编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实用性,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财务分析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直接影响,如果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够做到具有实用性,那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参考依据便会失去效应,从而也失去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要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

(二)编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是企业在盈利、风险控制、发展能力等综合性的企业分析报告,如果有失真实性,那么必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不真实的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可能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有直接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的决策判断,造成一定的失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损失。

(三)编制要遵循及时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或者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只有做到及时,才能够让财务信息使用人,快速的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中的信息数据来展开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速度越快,其对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就越及时,越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判断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探讨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企业的经营和经营者自身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中决定权的实施,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执行的。而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等,导致在经营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生产利润,而忽视了对管理工作上的建设,因此,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那么财务分析自然就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了。很多管理层在对企业进行决策时,也忽视了财务分析报表的重要作用,容易凭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进行企业经营部署。

(二)财务分析人才队伍搭建问题

企业财务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从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要由专业的财务技能人员来从事。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并没有达到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企业因为考虑到成本原因,会出现财务人员的任用由非专业人员来完成。其次,很多财务人才缺少财务分析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对财务分析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大地影响了财务分析效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有力保障。

(三)企业财务分析缺少对现金流的分析

财务现金流会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能力等,从现金流分析中,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有哪些,并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和针对。例如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家公司收回的是应收账款,而另一家公司收回的是银行账款,虽然他们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却是不同的,通过现金流的有效分析便可以直接的分析出这其中的利弊。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财务工作实际中,是缺少对现金流的有效分析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企业无法及时地判断出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流向去向等,从而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

(四)企业方针政策的变动不利于财务分析的开展

企业财务分析会受到企业方针政策调整及变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方针政策比较稳定,那么这家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比较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会有所保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应对发展的需要,会经常对企业进行战略方针调整,这无疑为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企业财务分析的任务量。而且方针政策的随意调整,会对财务分析在数据、报表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

四、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

(一)强化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健全财务制度

鉴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企业在经营中要逐渐建立起对财务分析的重要认识,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分析环境,为企业财务分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保障。其次: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尤其要做好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制度,不但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起规范化以及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财务分析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打造一流财务团队

财务分析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行。针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财务分析要求的实际情况,企业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才行,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要通过健全的财务考核奖惩机制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且合理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吸引更专业的财务人才加入到企业当中。通过这些完善的方法为企业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从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三)企业要重视对现金流的分析,引入现金流指标到财务分析中

企业想要完善财务分析,必须要建立起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要认识,逐步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机制,将现金流管理逐渐引入到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去,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提到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逐渐将现金流指标加入到财务分析中。为企业财务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保障。

(四)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想要提到财务分析能力,需要结合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行,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时期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企业更需要注重对自身财务分析方法的有效创新。可以和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