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薪酬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 公平
20世纪90年代中期,薪酬管理在中国逐渐盛行,但基本上都集中于企业尝试,如东风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作为高知识水准、高层次人才主要聚集地的科研单位,其薪酬管理则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一、薪酬理论
“薪酬”的英文单词是“compensation”,字面意思是平衡、弥补、补偿。
薪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全面薪酬”拓展了劳动者所得的报偿或收益的内容,既包括劳动者所得的物质收益,又包括劳动者所得的心理收入和发展机遇等精神收益。
二、科研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司现有薪酬结构不合理
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薪酬方案中,岗位工资继承了原公司的岗位工资,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化了,但公司人力资源没有再次进行岗位评估和岗位价值分析,只是简单地继承了原有的岗位工资,没有合理科学的制定基础。岗位工资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轨,没能有效地做到岗位工资的差异工资体系的调整激励作用。
2.缺乏内部公平性
工资体系的结果导致许多在同一工作岗位上,能力相差不大的员工的工资却不相同,有些差别很大,造成科研工作者心理的不平衡。由于公司现行的岗位工资,在工资上的体现却无明显差别。员工之间薪资差距比较小,看似公平,但是综合分析公司员工体会不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公平性。
3.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时效性较差。绩效考评是对考核期内的所有成果形成综合的评价,而不是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行为强加于当期的考评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绩效进行评估,这就要求绩效数据与考核时段相吻合。科研事业单位必须改变员工薪酬管理的旧有观念,目前,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三、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建议
1.完善薪酬结构
为了适应新的法律环境,控制薪酬的边际成本,提高薪酬支付的弹性,企业正在不断优化薪酬结构,包括降低基准薪酬的约定水平,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加大薪酬与绩效的挂钩力度,改变薪酬与劳动力的交易模式,谋求高薪酬与高绩效之间的平衡关系。
2.确保科研单位薪酬公平
(1)外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是本企业员工薪酬与其他企业从事类似工作的员工薪酬相比时具有的公平。外部公平要求企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薪酬政策,重视内在薪酬,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相比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一般而言,要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来确定本企业员工薪酬的公平性。
(2)内部公平性。企业内部薪酬激励不公平,会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相同部门个人之间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使员工在比较的过程中造成心理失衡。要完善薪酬激励的内部公平,企业必须确定出每一项工作对企业的贡献、总体重要性和价值,做好企业内部的工作评价。这些评价涉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技能或努力、工作的困难程度、工作人员所承担责任的多少等。
3.保证科研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和实施方面必须特别关注以下要点问题:
(1)考评内容要兼顾多个方面。研发人员对于企业的贡献形式远远不限于职位工作输出成果本身;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短期内往往很难表现为具体的成果,所以需要借助于其行为表现、能力等来间接反映;考评内容因此将由单纯考评“结果”转向兼顾“结果、行为与个体特质”的多个方面,保证考评内容与方案对于多个考评目的的兼容性。
(2)合理设置考评主体。伴随充分授权、自主管理、项目组与团队型工作组织的日益普遍,传统的由主管作为“单一化”考评主体的考评机制,已经显得不太合理,而应设置“多源化”、“多方参与型”的考评主体。
总之,单位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流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忽略了员工自身能力的培育和发掘,员工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怎样在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完善,怎样才能同时完成提高人员素质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科研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袁冲,刘彩霞.转制科研企业薪酬管理的决定基础与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3(8):148
[2]李晓轩.改革我国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激励创新人才成长[J].科学与社会,2013(3):40-43
[3]沈怡.北京科研事业单位薪酬分配制度研究[J].现代商业,2013(23):52-53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一、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产品价格逐步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其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发掘出自己企业的亮点和管理水准,也能看出我们自己企业的投资状况,更好的监督我们经济活动的状况。在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工程进行结合实际情况的预算方式,是通过高度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权威性。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结合当前各种先进的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的过程,是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其在管理的过程中各种手段都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处处都体现着管理的真实性、可靠性,削除工程造价混乱的现象,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的措施,更能够在其中反映出相应的控制水准和控制方法。
二、工程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1.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对工程量的计算出现失误,在当前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和多种影响因素,冒算和不解和实际的估算是当前主要的影响原因和基础。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有:缺乏真实的计量标准来约束预决算产生的编制误差,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完善和不严谨的控制方法,使得其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严谨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之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和错误的施工态度,出现编制误差,甚至多估冒算,甚至还会出现对工程预算的认知不够,将其当做是施工建设和单位之间的事情,相互推卸责任,甚至不按照预算进行施工。由此想法做出的报表,真实性,必然会大打折扣。使得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和疏忽手段,施工单位就可以顺势谋利,使得当前的工程计量过程中出现了夸大现象。
2.有的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在设计的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中的要求,以至于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地更改设计图纸,使得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方法都不够完善,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和方式。
3.工程量计算中,重复计算是最严重的现象之一。但是在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却经常的不到重视,不合理的编制结算以及预算员多次计算的工作内容都是当前项目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式,是造成预算不合理的主要方式。另外,实际应该做的调试工作以及不应该做的工作,被施工单位当做结果计算出来的依据成为扩大预算成果的主要手段,更是谎报工作成果的依据。
4.错套定额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主球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前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在设计和预算的过程中各种因素都成为影响的前提基础,更是影响施工能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建筑工程决算中审核中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遵循“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在施工管理和预算的过程中,手段存在着多种因素,是通过各种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控制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工程预算编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力求在制定的过程中各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精确严格,不允许随意“加量”调整,更不允许随意“调量”,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严格的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分析与预算,要实现这种方式,就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其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修养。
2.建立健全相关的材料信息。公开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方式和控制手段的透明化建设理念,在管理中做大透明方式的监控。使建设方、施工方和预结算审核部门等相关部门与工程材料市场一脉相连。工程预算是当前施工的重点,在预算的额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手段进行相应的理解和控制措施。工程材料供应方提供信息价范围以外的材料实际采购价、台票装、调试、保养,这部分材料的结算,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更是实现当前预算中的主要手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控制,在采购保管的费用可包括为采购保管必须材料、设备所产生的费用。
3.施工合同。在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要严格视察合同中的各个项目和条例,对各种信息内容进行完善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在设计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分析与管理。甲乙双方在招标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应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图,要保证合同的规范化合法化,避免由于合同问题出现的预算事物和施工不便,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相应规范的理解和处理过程。特别是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工程,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其中各个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预处理过程,便于施工中进行监理核实及审核结算时按实调整单价,避免在预算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因素。
4.严格把关施工企业必要的资质文件。工程施工中要对施工队伍和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价差,严格训练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素质问题。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3
事业单位是政府或社会力量为发展社会公共事务而设立的,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体育系统属于公共服务类别,承担着贯彻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协调发展全民体育事业、监督促进经营性体育行业发展、指导和管理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等职能,体育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系统事业单位也势在必行,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构建完善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健全动态的绩效薪酬制度,进一步促进全系统作风转变、效能提升。
一、当前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从业人员在众多等问题凸显,事业单位如何减政提效成为近年来改革的难题之一,如何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制度规范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回归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前体育系统运行发展面临的难题。
1.对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认识不到位。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健全岗位考核制度与薪酬绩效发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由于受旧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还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人员考核办法,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不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考核流于形式,经常是为考评而考评,绩效工资往往成为工资发放形式,没有体现业绩完成及服务质量,扭曲了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细化标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一般是放在年终考核,对平时的工作业绩缺乏动态跟踪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缺乏平时工作表现和业绩事实依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体育系统考核主要参考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没有岗位类别、职务层级和内容要求,考评标准过于笼统,没有给出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考核评价弹性过大,只能凭印象打分,考核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差。
3.考核结果不够透明,缺乏激励导向功能。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大多数考核结果仅仅单位掌握,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没有与职工进行正式的沟通和反馈,也没有分析目前工作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具体措施,考评结果对个人工作绩效的改进和人的全面发展帮助较小。
二、绩效管理与绩效工资特点
体育系统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就是“以绩取酬”。主要是以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简单说,首先对员工进行有效考核,以此为基础,实现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主要目的是考核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职位上,工作量的多少,目标任务难易程度,执行力快慢,工作效率高低,工作业绩优劣等等。单位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有效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通过对优异的和平庸的收入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工作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绩效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根据岗位特点,分类设置考核内容与考核重点,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业绩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重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实绩取酬。
2.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现行事业单位工资主要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目前,基本工资作为固定部分,只占全部工资的30%左右,工资结构比例不够合理。绩效工资的实施在提升基本工资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发挥绩效工资指挥棒作用,体现效率公平。
3.绩效考核以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从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绩效管理与薪酬改革方面的建议
1.转变观念,更新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体育系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一是要转变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及工资发放的认识,加强对绩效考核的内涵、功能、目标和任务的学习,深刻理解到绩效考核工作在人事管理和单位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组织和实施,同时,要求单位人事部门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熟悉绩效考核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为实行绩效考核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单位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是领导层和人事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和全局工作的大事。单位以往的绩效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单位的日益发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调动员工对绩效管理改革的积极性,踊跃参加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使管理改革合理的进行。
2.夯实基础,做好考核前的基础工作。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制度。细化分类考核内容,根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类岗位的特点,实行分类考核,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的强弱、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好坏。二是科学设置业绩指标体系。结合三类岗位的职责、内容,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细化工作标准,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等主观性内容设置定性考核标准,对工作业绩等客观性内容实行量化考核,设置关键业绩指标和评分标准,关键业绩指标应以事实材料为依据,通过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力争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行全方位考核。采取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与领导考核、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考核周期可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为年、半年、季度或月度,将平时的考核情况纳入职工年度总体考核结果。考核评分者的选取应与职工绩效具有相关性,根据评分者的职级不同,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权重,力争使考核能从不同层面真实地反映实际工作绩效。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4
管理会计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从成本会计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过去的一百年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适应和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水平。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2014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系列解读文件,表明我国已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向单位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内部管理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对单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单位更好的完成事业任务和增加经济效益。2016年8月,财政部下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促进我国各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管理会计实践应用指引。
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性质和特点
我国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支持,部分通过组织收入,社会捐赠运行,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产品和优质社会公共服务,履行自身公益性职责。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性和公益性。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它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事业,是保证整个社会福利的组织。由它的服务性,决定了公益类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更多的是根据社会大众的需求为整个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三、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基本职能就是对财政资金和各项业务活动资金,按管理的要求安排社会服务支出,对日常活动进行必要的财务核算,并对资金活动和结果进行监督的管理。内部财务管理大多数也只是做一些增减对比分析,百分率比较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引入现代管理会计理念,针对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1.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及其应用的认识
长久以来,公益?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大多局限于日常的算账、入账、报账的会计核算工作上,有些单位会接触到一些单一指标的计算,如绩效工资的核算,消耗性用品成本核算,内部费用的归集,或是简单的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指标计算等。但单一的财务指标只能简单地反应过去一段时期的运行效果,不能体现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公益类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引入“管算”结合的管理会计,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为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内部管理信息,以此来支持决策,来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更好的社会效应。
2.掌握市场信息的敏锐度不够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使得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趋近市场化。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对社会服务需求的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公共产品也越来越多,服务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在办公室进行简单核算的财务工作,已经与频繁发生经济活动的外部市场相脱节。公益类事业单位掌握市场信息的敏锐度不够,会计人员不了解经济活动市场规律和市场信息,不参与经济活动全过程,不参加经济业务讨论管理,就不能全面管理单位各项事务,也不能准确反应经济活动给单位带来的经济利益。
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管理会计系统与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内部控制系统能为管理会计系统供各项制度保证、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有效风险防控措施。然而,当前内部控制建设在公益类事业单位还是没有完善建立起来,内控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单位内部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三重一大”制度和集体决策执行力度不够;岗位设置不合理,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制度不健全;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公共资源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程序;政府采购盲目重复采购;工程项目和经济合同订立缺乏专业指导等等。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管理会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4.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就目前来看,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本来就少,财务会计人员也相当缺乏,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薄弱。财务会计人员常年面对会计核算工作,很少接触管理会计理论及其应用。财务会计人员要转型管理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培养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四、加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
1.是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扩展的越来越广,单纯的财务核算已不能适应要求。为保证各项工作的运行跟随社会发展的节奏,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实现“管”、“算”结合,发挥管理会计功能,提升行政治理能力,才能满足现代财政管理的要求。
2.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防范腐败的需要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控制风险、防止腐败是现代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管理会计系统实施和建设的基础。健全的内部控制能给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能提高内部执行力。同时,管理会计也能给与内部控制体系以反馈,实现管控结合,及时反应执行的效果以及业绩与责任,有效防范腐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是提高决策能力,提高经济效能的需要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单位管理活力,提高单位科学规划、明主决策、防范风险等内部治理能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能提供给管理者多方位有价值的管理决策信息,让管理者有据可依,从而提高管理层决策力,提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济效能和社会效应。
五、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建设的构建思路
社??公益类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依托预算管理系统,有机结合预算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融入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会计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设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1.以预算管理体系为依托,规范财务会计核算
当前较多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采用的是以预算管理体系为主要方式的财务会计模式。借助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管理及资金管控中的作用,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告,通过有效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加强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机结合
健全的内控机制是实施和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这些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信息数据已无法通过传统的人工采集。管理会计涉及的信息性质多元化、量大面广,急需利用先进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内部信息互联和外部信息共享,整合各类决策资源,实现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和对接。
4.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对管理会计的一次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性质,借鉴企业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建议使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1)全面预算管理:它是对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内单位活动的各个事项进行详细预算,通过分配单位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用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开支,并预测单位的现金流量与利润;(2)对标管理:通过研究和比较单位当前绩效与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之间的差距、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落实、赶超计划的行动方案;(3)设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的目标是单位总体目标的一个分解。责任中心能使各内部部门在其规定的责任范围内有效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责有权,保证中心总体目标的实现;(4)管理会计报告制度: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基于管理和运营角度的前瞻性预测报告,目的是为了优化运营结构和流程管理,为管理者提供内部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不同,还可以选择的管理会计方法还有平衡记分卡、价值链管理、项目管理、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风险矩阵模型等等。
5.培养高水平会计人员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践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刻不容缓,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了鼎盛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增多,其中,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应用的实效性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研,并针对如何保障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力争能为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适时的参考。
一、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房价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建筑市场的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多不良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了牟取私利,增加自身的利润,减少工程施工成本,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4.存在恶性竞争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能中标、能承接到工程项目,纷纷通过降低施工所需资金,大打价格战,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签订了不公平的合同,对建筑行业中整体的施工单位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很多施工单位难以承办到项目,工程施工进展困难,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工,常常需要向银行贷款,这样就给施工单位带来了风险隐患,不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5.管理模式不健全,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没有对各个施工部门进行权、责、利的明确划分,使得很多部分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十分的清楚,缺乏专业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出现一部分人为了牟取私利进行暗箱操作,无法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工程施工进展困难、陷入困境。
6.对工程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一个工程项目完工所需的工程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单位的盈利与否,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及施工单位的合理利益,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恰恰缺少对工程成本的有效监管,很多的施工单位对工程成本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管理这种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旧体制管理阶段,不能及时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花费,对工程成本缺乏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和预算,使工程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最后往往导致工程成本过高、建筑施工单位收益过低的现象出现,严重打击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积极性。
7.施工人员能力不足
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对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选用标准过低,整个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很多的工程管理人员对整个工程的管理、技术、经营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认知,无法对建筑工程进行专业的规划和管理,施工队伍大都由农民工构成,
农民工缺乏对建筑工程有关的理论认识,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不能进行熟练的操作,给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埋下了极大地风险隐患,建筑工程质量令人堪忧。
二、如何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一)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要想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专业化管理,提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以便能为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全面的的提高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工程有关部门进行权、责、利的合理划分及规定,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选用,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保障建筑工程的合理施工。
(二)实行成本预算管理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为了摆脱因资金不足而使工程施工陷入僵局的困境,加强对工程成本的预算及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施工单位工程中标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成本进行预算和设计,在工程施工每一环节所需的成本大体上有一个估算,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一旦在工程成本方面出现问题,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知道是在哪一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便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解决办法,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成本的资金消耗情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与制定,为确保工程能够在工程期限内顺利完工保驾护航。
三、建立监督检查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应建立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管理人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实行与监督检查管理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表现优秀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给予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鼓励,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批评,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监督检查管理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
四、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在进行人员选用时应有着一定的标准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新型的仪器设备辅助施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思想的灌输,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开展安全知识思想讲座,使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工作流程标准化、透明化,防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 结: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行业竞争的激烈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一定要完善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际应用的专业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虽然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将越来越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雪峰.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19).
[2]朱娇平.关于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3]陈祖顺.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3).
[4]杨宸.论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提供的有效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
[5]段旭辉.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6]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科学致富向导,2010(17).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范文6
Abstract: Quality control is the current focu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This article tried to discuss how to achieve quality control. Factors which will affect the project quality are design,equipment,materials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the paper discussed these issues one by one.
关键词:阶段;工程质量;控制
Key words: stage;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96-01
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但是,当工程进行到施工阶段时,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确定,假如设计方案不是最优,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效益。设计有缺陷和设计不完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都会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如何完善设计、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重点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步骤:
1.1 设计交底之前要求施工单位详细审图,同时要求监理也要认真审图,然后把问题汇总,在设计交底时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找出来、解决掉。但是对子一些工程浩大、设计复杂、问题较多、时间仓促的工程,一次设计交底末必能够把问题全部解决掉,所以设计交底后还要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继续审图,直到把在施工之前能够找出的问题全部找出解决为止。
1.2 对于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工程,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写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督促建设方尽快与相关部门联系,完善设计,为施工铺平道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不断地会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现,所以作为监理要与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 对设备与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一个工程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的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报验及对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和见证取样抽检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和内容。这项工作中包括的内容有:确定材料品牌、厂家信誉可靠、质量过硬;确定供货商为此品牌、厂家指定的供货商;审核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资料:材料进场时监理要实地检查;有必要时可对厂家、供货商作考察以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
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管理。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委托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对中标的施工单位资质进行核查,使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与承揽的工程项目要求相一致,对施工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进行监控,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技术水平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进行审查;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监控;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应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组织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和设计会审会议;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和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等。
3.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①委托项目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进行监控。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工艺或操作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质量的要求;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当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并跟踪检查,直到合格为止;当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隐蔽作业未经检验而擅自封闭、未经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图纸、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构配件时,应下达停工指令,纠正后下达复工指令;要对工程材料、混凝土试块、受力钢筋等实行取样送检制度;对从事计量作业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对其计量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确认。按照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严格审核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②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管理健全是施工单位能够干好工程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们监理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好每一个工程,给施工单位的人员建立起健全管理的认识,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只要有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对于规范和完善国内的建筑行业我相信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③工序报验、巡视与旁站。这是监理人员确保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现场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运行,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现场检查只是抽查,如果监理检查发现问题,那就绝不是返工整改就可完事,因为检查发现问题表示其质保体系、管理体系有漏洞。所以监理除勒令其返工整改外,还要与其一起找出其质保体系、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完善其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以上,就如何实现质量控制从设计、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把关、施工这几个方面做了一点粗浅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指正。
3.3 保修期期间的质量控制。保修期是补救工程质量的最后阶段。经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在保修期间容易暴露工程质量隐患,监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遇有特殊天气,应及时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属于质量隐患的,责成施工单位限期进行维修。如施工单位超过期限不进行维修,监理单位可及时委托其它单位进行维修,费用从保留金中扣除。
4 结语
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质量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时期要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关系,所有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人员一道,共同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处理好进度、投资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注重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使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国允.如何建立工程质量控制点[J].中国建设信息,2004(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