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1
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求,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内容包括准入条件、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政策、要素保障、政务环境等7个方面70条支持政策措施。
内蒙古72%的人口集中在县域,至今尚有1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大部分自然资源分布在旗县。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强则全区强,发展县域经济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空间可拓,大有前景可为。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农业银行县域资产业务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对提升市场份额,稳定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是存量客户缺乏好项目的支持,贡献度在减少,新增加客户数量不明显。二是同业竞争能力不强,有被边缘化的态势。作为增加金融服务需求的有效办法,地方政府、内蒙古银监局都鼓励加大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引进力度,特别鼓励在县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仅农村信用社2012年底存款余额为2314亿元,贷款余额1503亿元。包商银行2013年已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80多亿元。提升县域支行同业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信贷风险识别存在难度。县域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提供报表数字不规范、抵押担保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加大了农行进行风险识别的难度。
另外,缺乏坚定的意志信念。在一定范围内,个别基层行部对县域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在分歧大于共识、担心大于信心等的问题。有的基层行在没有真正识别风险的前提小,把回避风险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借口,存在不敢做、不想做、不愿做的问题,且对积累形成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没有彻底解决与有效突破的办法。客观存在的业务授权、流程优化、产品创新、渠道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同业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三、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的机遇
加快发展县域业务,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总体讲,内蒙古县域客户资源丰富,农业银行又有政策的、历史的、客观的、得天独厚的县域业务发展优势,只要举全行之力、集全行之策,完全可以做好这篇大文章。目前全区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氛围很浓,对县域业务关注度极高,已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为县域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同时农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只有在准确识别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县域业务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支持的主要措施
农业银行在县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要与自身领军银行的职能定位相适应,要“找准、做实、出亮点”,从县域经济崛起中挖掘机遇,从实体经济壮大中抢抓机遇,要与客户共同成长。要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的大气魄、大担当、大作为精神。
(一)调整转授权,部分下发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权
择优向二级分行转授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促进资源富集,基础管理好的县域支行做强做大资产业务,拉动其他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修改完善费用、绩效工资、产品计价等管理办法
在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上,要求各二级分行对支行,支行对网点,二级分行对支行对团队、支行和网店对员工,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激励机制。
(三)积极探索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
抵押物的总体要求是合法、足值、易变现和可转让。内蒙古各县域地域特征差异巨大,根据总行、银监会、人民银行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意见及要求,同时学习同行的先进做法,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合作,积极探索推广知识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形式的抵质押担保贷款方式。要优化担保方式,完善风险体系。要优选区内担保能力强、管理规范、风险控制手段先进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负担风险,积极解决县域实体经济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与负债业务同步,在资产业务中要同样树立“挖、拉、抢”的思想,改变贷款业务坐门待客的消极思想观念。二级分行要给各支行下达挖掘同业客户的目标任务。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重点支持三级核心客户与优势行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型中小企业。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原则。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短、小、频、急”的资金要求特征,切实加大“间式贷”产品投放力度。提高办贷效率,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
(五)组建支持县域非公经济实体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县域经济实体活动
对辖区企业进行摸查,列出名单,逐户营销,对没有与我行有业务关系的客户,要制定挖掘目标,逐户开展上门营销。各县域支行要对县域经济效益良好的商品流通市场、县域大型商场和连锁经营超市要进行重点营销。同时要紧盯当地特色产业、优质项目抓好营销拓展,年内每旗县支行要至少选择2-3个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信贷支持。
五、强化风险意识,确保县域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和支持非公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风险控制对加强贷款投放,巩固和扩大县域支行对公客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重视客户的培育,提升经营层次,在部分二级分行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重点中小微企业纳入二级分行直管客户范畴,逐户制定客户营销、维护及风险管理方案,增强企业抵抗信贷风险的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落实信贷风险责任人,各旗县支行长是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重点是提高风险管控的精度、深度,务必守住底线。要对中小企业的人品、产品、押品进行把控。各部门要按照信贷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认真调查、审查借款人的资质、还款能力和现金流等,严把客户准入关。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2
然而,与在县域金融市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县域农信社不同,一大批地处繁华城市地区的农信社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明朗的市场背景下,如何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转型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这些地处城市区域的农信社而言,显得更加迫切。
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地处湖南长沙市区的长沙开福农村合作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在金融机构云集的长沙金融市场上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历练成为一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明星银行”。这家由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不足5年的地方银行,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秘诀?近日,记者走进这家湖南农信的明星机构,探寻一家小机构如何在城市大市场中纵横捭阖的秘密。
“幸福——这就是我们开福农合行近几年来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作为掌舵人的长沙开福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李建文给出的答案,简单而令人疑惑。“把开福农合行打造成一家开启幸福的银行,这种幸福包括给地方经济带来幸福、给客户带来幸福、给员工带来幸福,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银行必然会在这些幸福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家具有独特发展能力的幸福银行。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一切具体经营策略和手段的基础。”随着李建文的阐释和介绍,这家地方银行改革发展的“幸福”轨迹也逐渐清晰。
“幸福”战略:开启幸福之源
“幸福,实质上是一种满意度。‘让幸福成为发展的指标’,是当下社会追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判定。具体到银行而言,我认为,规模、利润是幸福之本,文化、精神是幸福之源,客户、稳定是幸福之基。”李建文这样向记者解释“幸福”理念与银行经营的关联,“‘开启幸福的银行’,从根源上解决了开福农合行‘为什么而存在’、‘为谁而发展’、‘如何长远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李建文表示:“只要方向正确,路永远都是对的。”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实现开福农合行资源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2009年以来,该行从自身定位、业务经营、网点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着力推进战略建设,优化发展定位,规划发展思路,谋划发展路径。
第一,着力“三个打造”,诠释特色发展。按照区政府“开创滨江新区,建设幸福北城”的愿景思路,结合开福区的行业结构特点,开福农合行提出了“三个打造”的发展思路,即打造具有开福地方经济特色的开福农合行,打造具有开福农合行特色的客户资源体系,打造具有客户专业特色的开福农合行专业支行体系,推行差异化竞争模式,以差异化创造价值,以差异化寻求突围,由此开创“人无我有”甚至是“无人竞争”的独特市场空间。
第二,做好“三员定位”,助推特色发展。服务定位由单一面向“三农”向立足“三农”充当“三员”转变,即发挥地方优势,加大对地方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充当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员;发挥银行信息优势,积极协助政府引进企业客户到区内投资、注册和发展,充当区域经济发展的义务招商员;发挥银行信贷优势,积极支持区内缴税企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充当地方经济发展的义务协税员。近四年,开福农合行累计为区里引进注册企业150余家,仅2012年引进企业注册资金就达14275万元。
第三,实施“五大规划”,引领特色发展。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召开座谈、集中研究等方式,开福农合行先后推出了《2010—2012年三年发展规划》、《案防新三年工作规划》、《网点布局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和《客户培育战略规划》等“五大规划”,提出战略目标,提供具体思路,布局操作指南,增强发展特色。同时,在实施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推出一个行风主题,如从2009年的“学习年、制度年、管理年”,到2010年的“基础年、执行年、营销年”,到2011年的“合规文化建设年”,到2012年的“爱心、责任心构建年”,再到2013年的“幸福梦起航年”,层层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内涵,从而助推五大规划的实施。
理念或许是虚无缥缈的,但成绩却是实实在在的。据了解,自推行“幸福”理念以来,开福农合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幸福变化”。截至2013年6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9.95亿元、38.7亿元,分别是2009年同期存贷款余额的2倍和2.2倍;经营利润达9697万元,是2009年同期的2倍,人均利润由2009年末的27万元增加到2013年上半年的38.7万元;不良占比1.76%,较2009年同期下降了6.46个百分点;近四年缴纳各种税收1.19亿元,2012年缴税总额是2009年的4倍,是省纳税信用A级单位??一连串亮丽的数据,成为以“幸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有效性的最好量化指标。
“幸福”策略:夯实幸福之基
打造“幸福银行”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为客户带来幸福,因此客户资源的挖掘、培育和维护,就成为打造“幸福银行”的根基。李建文告诉记者,近年来开福农合行高度重视客户资源的培育,把客户发展战略视为生存发展的基础,视为赢得市场的保证。按照诚信为本、系统开发、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做到“五个匹配”:市场定位与区域经济热点相匹配,营销对象与市场定位相匹配,客户战略与营销对象相匹配,本行提品种类与营销对象金融需求相匹配,业务流程与营销对象行业特征相匹配。
为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有效执行“五个匹配”的原则,给客户带来更好、更便捷的金融体验,开福农合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而打造专业支行体系,就是这其中最核心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适应不同类型客户差异性的金融需求,确保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共同需求,开福农合行创造性地推行了专业支行体系——将地处不同区域的支行,按照所在区域的经济、行业特色,对业务、产品、流程、营销策略等进行重新整合,打造高度契合区域经济、行业特色的专业支行,为本区域的专业化集群客户提供专业化的集约式金融服务。
按照这样的经营策略,开福农合行先将全区经济按照区域经济特色进行分析、分类,最终确定了18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版块。然后,以此为基础,按照区域、服务功能等对支行进行专业化改造,最终形成9个支行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例如,开福农合行捞刀河支行就是一个专业服务于建筑企业的建筑类特色支行。该支行所在区域拥有2个特级、11个一级建安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建筑之乡”。为了充分发挥上述特色和优势,捞刀河支行重点围绕建安板块开展特色化金融服务,将服务对象锁定为支持建材、建筑项目和农民工,近四年来重点支持了国家特级建安企业2家、国家一级建安企业11家、二级三级建安企业3家,支持近100个项目经理从事建安行业。截至2013年6月末,全行在建筑业的贷款投放占全部贷款投放的26%。
在推行专业化服务策略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客户资源基础,开福农合行还适时制定了客户培育战略规划,加强客户的营销和服务。按照客户培育战略规划,开福农合行于2011年推出了“百千万客户工程”,即贷款方面要拓展“一百个战略客户、一千个黄金客户、一万个基础客户”。自2011年推行以来,目前已拓展战略客户42个、黄金客户374个、基础客户3128个。
开福农合行在客户培育方面的做法,也获得了湖南省联社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将“百千万客户工程”作为全省农信社客户培育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全省农信社系统进行了推广。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3
关键词:县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洼地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085-02
一、阳信县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从转变观念健全制度入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滨阳燃化为代表的大项目入驻阳信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财力状况,也吸引各商业银行展开贷款营销,纷纷增加信贷投资。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阳信县委县政府对本县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估,深入开展了以“优化金融生态、打造信用阳信”为主旨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阳信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阳信县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阳信县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办法》,进一步增强地方党政领导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了解,提高其金融意识。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了“金融生态模范乡镇村”建设,各乡镇村、各金融机构与公检法部门建立起执行难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逃废债等不法行为,银行债权得到有效维护,努力营造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全县经济金融出现了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态势。2011年底,全县本外币贷款余额476 728万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352 118万元,增长2.83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1 425万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400 015万元,增长1.81倍。经济金融的依存度明显增强,全县2006—2011年的金融深度(贷款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74%、27.52%、29.67%、39.29 %、43.43%、43.94%,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2.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三者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政府充分发挥沟通银政、银企的主渠道作用,为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牵线搭桥。从2006年以来,阳信县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银企洽谈会,并组织金融部门和企业多次参加滨州银企洽谈会。经过银企双方共同努力,共签订合同、协议金额210亿元,资金到位率达98%。在此过程中,各金融机构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改善金融服务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开辟规范有效的银政、银企合作渠道,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信息,银政企合作日益制度化、有序化。
3.加快全县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不足问题,人民银行认真履行征信管理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将全县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全部接入企业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在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过程中提高了审查办理贷款的效率,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明显成效。全县已采集521户企业信用到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136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验证的企业累计获得银行融资70 825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创建信用镇(乡)、信用村、信用户、信用社区、信用企业活动,全县信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11年底,已评定出“文明信用农户”43 210户,占全县农户数的38.84%,农户贷款余额147 416万元;评定出“文明信用村”693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0.86%。
4.不断增强的政府公信力,引导出日益浓厚的社会诚信文化。阳信县政府积极推行“言必行、行必果”的问责制,注重在打造诚信社会的同时,首先建设诚信政府,尤其是认真履行对金融部门的各项承诺,从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司法执法力度等多个角度,有效地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在此前提下,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银行编印了《金融知识便民读本》,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培育社会公众诚信意识,全面树立诚信有价的社会思想观念。充分利用每年召开梨花会暨经贸洽谈会的有利时机,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建设“诚信阳信”浓厚舆论氛围。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宣传和讲解征信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自觉性,切实提高的全社会的整体诚信水平。
二、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仍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总量小,金融存量低。2011年,阳信县生产总值完成1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从2006年起年均增长13.3%,但GDP占全市的比重仅为6.32%,处在全省、全市下游;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占全市的比例为4.75%、3.93%,处在全市各县市(区)的最后位置;近几年虽然全县金融深度不断上升,但2011年金融深度仍落后全市22.72个百分点。
2.结构性矛盾仍然明显,符合金融支持的产业项目少。2011年阳信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42.6∶39.6调整为18.1∶41.8∶40.1,但产业结构有待于继续优化调整,特别是金融、技术服务、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慢;资源开发型和初级加工型的产业和产品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所占比重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结构性因素导致区域内能获得金融支持的产业群体少,信贷投入不足与经济总量膨胀的矛盾比较突出。
3.贷款行业分布不均衡,信贷投放仍需增加。目前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受到了进一步限制。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人民银行曾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率达到21%,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率达到17.5%,由此致使新增贷款量仍显不足。由于阳信县支柱企业少,企业群体小,有限的贷款新增量正逐渐向部分有市场、效益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及重点行业倾斜,但对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短期贷款投放量仍然偏少。这给最需要流动资金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金融生态建设就是要塑造金融体系动态平衡的内外环境,强化金融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生态功能,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提供资金融通、要素组合、信息引导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从阳信县实际情况出发,要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就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金融支持。
1.加大宣传力度,使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深入人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集体参与。因此,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公民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职责,增强社会各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支持,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具体做法可以让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和目标考核范围;建立由地方人大负责的金融生态评估机制,发动人大代表乃及至广大群众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献计献策;动员各种媒体力量加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建设和维护本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4
[关键词] 农业银行;服务县域;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0-0139-03
[作者简介] 陈耀华,农行江西省丰城市支行计划财务部经理,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
于 兰,农行江西省丰城市支行干部,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江西 丰城 331100)
农行要做好面向“三农”、服务县域这篇大文章,必须适应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特点,充分发挥农行的网点网络优势、产品多样化优势和客户基础优势,坚持城乡联动,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紧紧抓住城乡联合、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在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拓宽利润增长空间。
一、坚持城乡联动:构建农行城乡双层经营体系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农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的有效竞争力。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犹如农行应对市场竞争的两翼,既要保持城市业务的可靠增长,也要拓展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广阔金融市场。从丰城支行业务增长的趋势看,县域商业金融具有很大的潜力,农业银行在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中大有可为。
(一)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涉农业务重在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城市业务在全行利润贡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作为惟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农行的优势在于拥有全国最多的营业网点、最大的从业人员队伍,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是农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有利条件。而要变有利条件为现实利润的增长点,必须着眼于县域潜在市场、着眼于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紧跟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介入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领域,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近年来,丰城市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的乡镇。包括梅林镇的药湖水面开发、段潭乡的“三水”产业立体开发;已享有“中国豇豆第一镇”的袁渡镇以豇豆生产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筱塘乡主要生产“元和”皮蛋,杜市镇主要生产“子龙”冻米糖,拖船镇主要生产“三星”田螺酱,小港镇主要生产“一品斋”酱菜等,这些生产各种名优特稀农产品的乡镇已占到全市乡镇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乡镇所生产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农业优势产业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金融需求是十分旺盛的,要通过积极探索有别于城市业务和传统思维的管理、授信、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全面推行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从而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城市业务是主干。城乡联动、双层经营是农行的最大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与加快发展城市业务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城市市场和大客户是农行重要的盈利支柱,并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龙头和带动作用。把城市业务做好了,农行在县域的骨干支柱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只有城乡业务都活跃起来,农行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这些年,丰城支行紧紧抓住丰城以能源强市、以能源兴产业、不断地攀升新的平台的战略机遇,把城镇区作为营销主战场,深化扁平化改革,全面提高直销能力,按照批零兼顾、择优进入的原则,集约经营区域内优质法人客户业务和高端个人客户业务。通过扩大直接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手段,积极开发、推广新型金融产品,创新理财和避险产品,立足区域经济金融资源优势和网点网络优势,做好上游系统性、集团性客户营销链接工作,把握地方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机遇,积极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特色业务,不断增强了城市业务经营活力,确保城市主体业务增量市场份额位居前矛。截至2007年7月底,丰城支行存款增量占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82.87%,位居四行首位;实现贷款净投放近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主要是丰城电厂、华伍、金马房地产、人民医院等优质客户,城市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这为农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重点在于立足全面营销,通过城乡一体化联动,辐射和带动系统业务的发展。作为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提高经营效益是其本质属性。目前,农村金融需求正呈现综合化、多样性的特征,客户价值链不断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农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立足于全面营销、重点突破,加强与重点产业和市场对接,大中小并举,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和系统业务发展。在这个方面,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实质上是一种城乡一体联动的体系,要充分利用城市营销的有益经验和开发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坚持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一体化经营,特别是要加大资产业务营销力度,抓好小企业业务经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继续实行“目录管理+特别授权”运作方式,稳步推广“成长通”小企业可循环贷款,积极营销短期信贷产品,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同时,有选择地支持有市场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骨干城镇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和农民自建房工程,逐步实现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在服务“三农”中实现市场价值最优化目标。
二、特色化经营: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出路
当前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几家大银行逐步退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而要突破这一瓶颈,根本的出路在于走特色化经营的路子,为广大县域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使农行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一)瞄准特色产业。近年来,丰城针对丰电、丰矿、兰丰水泥、兰丰塑业、港源硅业、同济丰宇、三维化纤等企业在供应、生产链条上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特点,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综合利用废弃物,开发中下游产品,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产品深加工等各种相关产业,培育循环利用本地资源的新兴产业,以循环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同时,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以省属企业为依托、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三大工业经济增长极,将华伍、兰丰、润田、同宇、港源硅业、三福轧钢等一批企业项目引入工业园区,全市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电、塑业五大支柱产业。此外,在丰城市发现了大量的富硒土壤资源,初步控制面积524.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董家、泉港、梅林等8个乡镇(街道),占江西省的1/4强。丰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着手进行富硒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加快富硒农产品开发步伐,走出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丰城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就是县域业务拓展的重点。应通过政策激励,牢牢把握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城乡建设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鼓励县域业务拓展向这些优势产业聚集,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2006年丰城农行看准丰城市是江西省首屈一指的水禽养殖基地的实际,通过贷款600万元支持华阳羽绒服厂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发展特色业务。要充分发挥农行的规模优势,以“金钥匙、金e顺、金光道、金穗卡”产品为载体,利用农行的网络覆盖广、服务范围宽、员工网点多、业务规模大的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建设上,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稳步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依托电子化服务网络和特色银行卡产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工资和汇兑服务。在中间业务上,要加快中间业务和新业务多元化发展,推进个人理财、个人住房贷款、贷记卡、电子银行和外汇等业务再上新台阶。积极推广新通宝卡、民工卡等系列产品;大力拓展收单市场,强化用卡激励措施,扩大持卡消费;加大自助机投入和更新力度,加强银商结盟,改善用卡环境。加强组合营销,做大保险业务。拓宽寿险产品营销渠道,深入推进期缴业务转型和产品组合营销。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发展等。
(三)完善特色服务。要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城市经济圈辐射扩大和区域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机遇,继续巩固负债业务传统优势,加强大中型客户维护和拓展力度,制定优质个人客户营销管理办法,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有效进行网点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培育和拓展一批信誉良好、诚信度高、回报丰厚的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注重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制定实施对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方案,为农村城镇化中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科教文卫、通讯传媒等公共事业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同时,要积极打造连接城乡的金融桥梁和纽带,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坚持商业化原则,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工农业交融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业产业化转变,起到“辐射一面、带动一片”的作用。要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市分行、支行、营业网点为主体的三级服务架构,实施分层专业服务,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龙头和带动作用。近年来,丰城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金不断地流向基础设施、农林水产业、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等各个投资领域,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也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在,丰城全市民营企业达到近900家,全市43.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这些为拓展农行的特色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差异化竞争:创新县域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难点主要在于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因此,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应该着眼于县域经济差异性大、需求层次多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创新担保方式。据统计,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预计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15-20万亿元。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看,尽快建立农村贷款担保基金,是推进营运资金渠道多元化和确保县域贷款规模的关键。应该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对农户和县域中心企业融资提供抵押担保。同时,要创造条件发展对县域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的批发业务,积极参加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政策性贷款招标,建立起具有农行特色的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授权授信方式和业务管理流程,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投入力度,提高信贷运作效率,确保县域贷款规模和占比逐年提高。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5
2.彩票公益金管理的国际比较刘寒波,苏知立
3.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金融创新张刚
4.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世界金融业购并对我国的启示文世英
5.浅议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琼
6.对湖南体育经济及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唐竞成
7.市场经济下的财富观贺飞跃
8.关于我国民工潮问题的反思朱思文
9.非营利组织的绿色营销策略陈晓春,张彪
10.企业商标保护战略研究王小飞
11.绿色贸易壁垒之成因分析梁辉煌
12.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若干问题研究庞碧霞,罗胜
13.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后的收入确认及会计核算问题--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北联网收费后的会计处理方法邓迟
14.完善集团公司会计合并报表的建议范年茂,翟志华
15.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周晓存
16."假帐"现象的伦理学思考郑谊英
17.组织变革:创建学习型组织刘铁明
18.国企改革中政府行为与交易成本洪联英,胡舜
19.试论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策执行质量谢廷文
20.人大财政预算监督权有效实现的制度保障全承相
21.高校网络学科导航系统建设初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翁菊梅
22.SPSS与大学英语测试统计分析平
23.《哲学原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贺福安
24.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罗利维
1."六慎"解读李友志,LIYou-zhi
2.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效防治"小金库"曹建辉,欧阳赞友,CAOJian-hui,OUYANGZan-you
3.构建我国纳税人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思考胡海,HUHai
4.纳税人权利保护视野下的一般反避税条款探讨詹卫星,李志春
5.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相机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孙祥和,SUNXiang-he
6.试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伍洪杏,WUHong-xing
7.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初探李会美
8.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初探李春才,LIChun-cai
9.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差异的消除王飏,WANGYang
10.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综述蒋满元,JIANGMan-yuan
11.中部崛起过程中新型工业化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游达明,刘海运,尹惠斌
12.我国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卓越,杨嵘,ZHUOYue,YANGRong
13.浅论同工同酬原则柏刚HttP://
14.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的年龄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粟路军,郑旗,彭耀根,方贤寨,SULu-jun,ZHENQi,PENGYao-gen,FANGXian-zai
15.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影视旅游探析方世敏,赵金金,FANGShi-min,ZHAOJin-jin
16.创新发展瑞金市红色旅游的思考易弘键
17.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探讨——以甘肃省青城镇为例卢丽
18.试论金融控股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刘元发,LIUYuan-fa
19.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郭兰兰,沈发昌
20.基于CSI模型的中资保险公司品牌建设探析吕延华,张虹,沈建美,LVYan-hua,ZHANGHong,SHENJian-mei
21.转股价修正条款价值与可转债定价研究王春发,张庆华,WANGChun-fa,ZHANGOing-hua
22.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王卫涛,李平西
23.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周勇,ZHOUYong
24.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我国纳税信用激励制度设计的实验经济学分析张磊,韦霄青,ZHANGLei,WEIXiao-qing
25.邵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彭仲文,PENGZhong-wen
26.促进县域农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探讨黄平,HUANGPing
27.益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探讨姜晓萍,刘子瑜,JIANGXiao-ping,LIUZi-yu
28.县域经济视角下的永州工业园区建设探析蒋秧生,杨立新,JIANGYang-sheng,YANGLI-xin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6
白生小一家老小6口人只有26亩靠天吃饭的旱地,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有些养牛经验,也看好饲养肉牛的“钱景”,前些年苦于没钱买种牛、盖棚圈,只能零星养几头换点零花钱。2014年4月,他用申请的5万元扶贫贷款建了牛舍,并购进5头牛。每天起早贪黑挺辛苦,可他心里美滋滋的:“肉牛养八九个月就能卖,以眼前的行情,一头牛有3000多元毛利。只要弄好它们,往后就有奔头了。”白生小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而他也正是实施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受益者。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可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到位的盲区。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瓶颈,是亟待越过的一道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力度,促进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工作被列为的重点民生工作。为加快扶贫攻坚步伐,2013年 11月,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在57个贫困旗(县)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引导银行发放扶贫贷款,实现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扶贫资金倍增、银行积极放贷、防范扶贫腐败等多重效应。
践行责任与担当 致力于富农兴业
按照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2013年到2017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注资4.75亿元设立风险担保补偿金,为银行向贫困农牧户发放的扶贫贷款提供担保。同时,投入专项资金为扶贫贷款贴息,其中贫困农牧户贷款的年贴息率为5%,农牧业龙头企业等其他类型贷款的年贴息率为3%。把经过扶贫部门认可的种植、养殖大户、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列为支持对象,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贫困农牧户增收和贫困旗县经济发展。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农总行党委的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批准实施方案;李佳副书记主持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签约仪式;王玉明副主席多次组织研究并推动工程研发实施的各项工作。多年来,作为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行内蒙古分行秉承大型国有银行的责任担当,自觉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三牧”不动摇、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服务民生事业不动摇,发挥城乡并举的服务优势,与自治区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作为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首家合作金融机构,农总行刘士余董事长、张云行长等领导多次予以重要批示,农总行各部门给与专业工作指导和具体部署。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农行内蒙古分行举全行之力,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农行内蒙古分行将参与该项工程,作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农总行“要在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实现新突破”的责任担当,带领涉及“金融扶贫富民工程”57个县域的60家支行,为实现连续5年每年安排50亿元左右的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全区57个贫困旗县的农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5年内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布放电子机具4.5万台以上,其中在农村牧区布放2.5万台,57个贫困旗(县)的嘎查村电子机具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展开了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探索与实践。
为强化贷款的扶贫功能,规定扶贫贷款的年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最高不上浮40%,已接近农行内蒙古分行的运营成本,并将农牧民单户贷款起点金额从3000元降为1000元。贷款期限也从以往的春借秋还,改为按贷款项目的生产销售周期灵活确定,且一次授信3年,期间可随借随还。
精心安排有章法 工作确保“五到位”
为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农行内蒙古分行采取了五项“确保”措施: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配合到位。为此专门成立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强化与各级地方党政的协调联动。充分借助政府的管理优势,发挥乡镇扶贫专管员和村级“两委”班子在贷户选择和推荐环节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政府扶贫部门开展联合培训、督导,确保扶贫政策、金融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项内容、措施落实到位。
大力创新产品,确保服务到位。按照商业化运作原则,专门研发了额度高、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适合农牧户的“金穗富农贷”;适合县域小微企业的“金穗强农贷”两款产品。全区各地农行机构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一村一对策”的思路,根据自治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特点,结合57个旗(县)资源状况,有效满足集中连片、产业链带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动下的农牧户和县域涉农法人客户的融资需求。提供包括结算、理财等业务产品在内的全方位、综合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优化内部流程,确保效率到位。根据“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服务模式特点,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明确信贷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各环节间的衔接与合作。对“金穗富农贷”业务采取集中受理和调查、批量审查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对“金穗强农贷”业务,通过加强前后台配合,取消首笔贷款报备要求等措施,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大倾斜力度,确保资源到位。对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57个县域、涉及到的60个支行,通过调整中后台人员补充到前台;通过招聘大学毕业生、村官、二线人员返聘等措施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在信贷资源和财务费用上,专项匹配“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信贷规模,单独核定基础费用、战略费用及固定资产投资,单独配置人员奖励费用等,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资源保障。
严肃工作纪律,确保管理到位。为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要求贯彻落实到位,严控贷款风险,农行内蒙古分行提出了“八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和“五个一律”的禁止性规定。对出现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取银行贷款或借助政府风险补偿金掩盖原有贷款风险及办理贷款中收受现金或索取好处的,收贷不入账、截留、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从严从重处理,确保“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信贷产品“接地气” 金融服务送下乡
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过程中,农行内蒙古分行“撸起袖子使劲儿挖”,争取让扶贫产品多些“泥土味儿”。针对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不再要求有“吃皇粮”的公务员进行担保,而是创新出不需要任何资产担保的“五户联保”(3个信用户带2个贫困户)、“三户联保”(2个信用户带1个贫困户)信用贷款等模式,或以“信用村”建设为载体,赋予村“两委”班子一定的推荐和贷款初审权力,以多维度的贷前审查来破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担保条件,创新方式为贫困人群增加受信能力,确保有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贷上款。
在服务模式上,针对农牧民贷款“担保难”的瓶颈,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业务需求,对贷款额度5万元以上的贷款,创新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动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农牧户”“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资金互助社+农牧户”等“富农贷”八种贷款模式。制定了《动物资产抵押担保管理实施细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保证担保管理实施细则》和《信用村评定操作指引》等制度办法。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创新推出了“阶段担保+仓单质押的‘粮捷贷’”;制定了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引,提出了解决林权抵押问题的有关措施。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实现法人客户抵押担保的新突破。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了服务农牧民的路径,拓宽了扶贫贷款的受益面。
针对农牧民客户反映贷款资料较繁杂、重复签字、农牧民往返支行的次数较多等贷款流程问题,内蒙古分行专门组织工作组现场调研,修改完善了贷款业务流程,将“富农贷”业务调查表简化为2页。将个人征信授权书与村委会推荐表进行整合,使农牧民到支行现场办理手续的次数由3次减少到1次,实现了“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同时,将小额农户贷款权限全部下放到旗(县),并采取客户经理入村入户现场办公的方式,使办贷效率提高了近60%,确保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广大农牧民手中。
农行内蒙古分行的“三农”客户经理们,日夜奔波在向贫困农牧民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办理贷款的路上,姜海波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农行科尔沁左翼后旗支行的“三农”客户经理,没日没夜地走村串户,加班加点忙碌,现己帮助600户农牧民拿到了2000万元的“金穗富农贷”。贷款要想放得出、收得回,必须把好源头关,严格贷前调查,姜海波与同事们将其作为工作信条,牢牢记住,认真践行。他与同事们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要步行至少20里路,始终战斗在送贷款下乡第一线。
调动农户积极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同于财政无偿扶贫,以普惠制为特点的内蒙古金融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效果。过去,政府的财政性扶贫资金额度小、分散,只有投入没有回报,不能解决大问题,而且主要是用在了生活性扶贫上。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使政府扶贫资金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金融部门信贷扶贫的最大障碍是大多数贫困农牧户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取融资。以政府的财政扶贫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后,有效破解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抵押担保瓶颈,从而使农行能够放大投放信贷资金,并扩大贷款扶持的覆盖面,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了扶贫开发贷款少、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培育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农牧民自身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内蒙古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党政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57个贫困旗(县)以外的其它旗(县)纷纷提出由地方财政拿出“风险补偿资金”,与农行合作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2014年10月,农总行批准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业务扩大到全区80个旗(县),目前已有23家非贫困旗(县)引进该模式开展合作。同时,“三农”金融服务中抵押担保难、模式少、流程不科学等瓶颈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内蒙古分行“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得以有效拓展。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为例,过去全旗每年扶贫口的资金才两三千万元,近两年在每年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的撬动下,截至目前,该旗已获得农行发放扶贫贷款近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亿元,扶持贫困农牧民由工程启动之初的1214户增加到7180户。这种乘数效应,在其他贫困旗(县)也很明显。工程开展一年多来,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平均每个旗县的贷款都突破了2亿元。
2014年11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内蒙古调研并与自治区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时,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农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验典型,成效突出,要求认真总结,复制推广。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农行内蒙古分行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