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变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变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变革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1

关键词:国家; 天然保护工程;实施;林业;经营管理思想;变革

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1.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天然林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具有多样化的优势,比如,改善生态环境、汉涵养水土,必须加大对其保护力度,科学划分天然林,优化调整其具体经营方向,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这必须有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不断显现,而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是其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内容之一,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客观呈现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属于“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需要充分发挥天然林系统多样化功能,比如,修复、重建,促使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要立足基本国情,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特点、性质、作用等,构建合理化的生态文化体系,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我国要借助多样化形式,大力宣传生态和谐,尤其是生态知识普及,促使社会大众全方位正确认识天然林,树立全新的生态理念,强化其道德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大力支持该工程项目建设,借助多方力量,构建合理化的天然林生态文化体系,在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过程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到实处。

2.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生态制度体系,国家天然林的保护也离不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我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总结天然林保护工程前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激总结对应的工作经验,出台相关政策,优化完善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加快生态保护法治化步伐,促使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中顺利实施,促使天然林生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经营管理,优化生态评价

(1)注重经营管理。在实施国家天然保护工程中,我国要加大对其的经营管理力度,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优化完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采用集约式经济增长方法,科学管理天然林资源,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天然林产品深加工,促使林业有着更高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构建新型林业绿色产业,达到“低能耗、低污染”的目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我国要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发现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天然林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加快我国生态经济事业发展步伐。

(2)优化生态评价。对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来说,在实施过程中,我国要注重生态评价,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全新的监督管理系统,全方位动态监测天然林保护工程,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评价,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新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多样化作用,更好地保护天然林资源。

二、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

1.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分类经营

在社会经济发展浪潮中,林业经营管理思想变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划分森林,明确林业主导目标,注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优化完善组织形式、技术措施体系等,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根据林业经营目标,对“现实、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化分类,采用多样化手段经营管理林业,比如,技术手段、法律手段,促使新时期林业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注重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多功能森林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方面的关键性架构,以林地为基点,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健康“经营、管理”的目的,其已成为新时期林业管理方面的关键性目标,更好地保护地区生态系统,避免其被破坏,确保地区生态系统平衡。

3.注重森林自然化、国际化经营管理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林业经营管理方面,森林自然化经营是其关键性理念,追求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多层次科学改造人工纯林、低产林,使其朝着自然化方向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气候变化谈判、森林认证、生态教学等日渐成为国际化问题,加上跨国交流、合作等日渐频繁,林业经营管理变革过程中,要注重森林管理国际化,有效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客观分析森林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优化调整林业发展方案,加大森林经营管理国际化力度,最大化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充分展现多样化价值,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为我国林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要全方位正确认识天然保护林,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健全生态制度体系,注重经营管理,优化生态评价等,科学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我国要注重林业经营管理变革,注重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注重森林自然化、国际化经营管理等。以此,确保国家天然保护林工程顺利实施,促使林业经营管理变革工作落到实处,全方位有效保护已有的森林资源,更好地保护天然林,促使我国林业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使我国林业发事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冬生.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2]杨秀丽.分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2,05:69-70.

[3]乔俊杰,王鸿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十六年后的森林防火形势变化[J].南方农业,2016,06:100-101.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管理;变革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发展到当前社会形势下衍生出的新生营销方式,伴随其迅猛的势头,企业营销管理方式要顺应时展的方向,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让企业的营销管理方式发生质的变化。企业通过网络让产品影响扩展到更大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提升产品知名度,使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一、传统企业营销管理模式

(一)营销渠道较为复杂

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下,企业要实现产品从生产传递到消费者处,要经过极为复杂的过程和渠道。这个渠道中包括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其中批发商和零售商可能不止一个,存在多个级别。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产品的销售成本较高,甚至占据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大块,大部分价格让渡给分销商,不仅让消费者承担了销售成本,对于消费者不利,还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产品分销导致销售周期较长,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受众的实践增加,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做出反应的灵敏度降低。最后,各级分销商不归企业管理,企业实施的营销策略难以推行,或者被扭曲改变,仍然导致营销成本增加。

(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管理采用纸质管理方式,人事档案,管理方案等都存有一份纸质档案,不容易保存管理,也容易被篡改,甚或遭到损毁。纸质管理方式让信息的分类、存储、分析、归纳都较为烦琐,检索使用也需要较长时间,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管理的成本,却未能给企业管理带来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企业管理人员一层层衔接,工作逐级汇报,企业管理透明化程度低,一旦出现营私舞弊情况,势头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才会被管理者得知。管理效率较低,难以将各种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企业整体发展带来影响。

二、企业营销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变革

(一)从分时段营销变革为全天候营销

电子商务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营销对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从分时段营销变革为全天候营销。为了适应新的营销环境,企业要以全天候营销的理念指导具体营销活动。加强对营销团队的培养,革新销售理念。采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打破营销活动的时空限制,网络可以全天候工作,随时随地进行营销活动。企业要重视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发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强大作用,包括移动支付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产物也应善加利用,推动企业营销。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反应要灵敏,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与时俱进。

(二)树立诚信营销的理念

诚信是企业发展之本,是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素之一,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自身首先要加强诚信建设,制订相应管理制度保证诚信经营,鼓励诚信行为,惩戒营销管理中的不诚信行为。建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成为企业日常营销管理的思维和自觉自动的行为。电子商务发展让企业的一点点动向迅速被消费者知晓,企业如有不诚信的行为,可能得到短期利益,但是影响企业形象,对于长期发展极为不利。企业应杜绝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刷信用、价格欺骗等行为,做好长期稳定的营销发展。

(三)注重网路营销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好网络营销。网络具备信息的功能,企业通过网络让消费者得知企业的基本信息,品牌,营销宣传活动等各种动向,帮助消费者树立对于企业的理解认知,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在网络上注重信誉,保护信誉,让买家买得放心。企业要通过网络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练习,建立企业微博,企业论坛等,在各大平台优惠信息,或者开展让利活动,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热情,企业拿出实惠的营销政策吸引客户,提高客户黏性和忠诚度。企业在网络营销上加大力度,将营销的中心向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营销上转移,降低营销成本,而影响巨大。

(四)注重人才挖掘与培养

从当前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熟知和善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管理的人才是非常宝贵的。大量企业需要具备实操能力的商务人才,这就需要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自身储备足够的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扩大影响和营销总量。电子商务相关工作需要的知识储备较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经济知识,金融知识,消费者心理学,营销经验等等。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有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企业要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人才水平,邀请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界的知名人士为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帮助企业实现人才培养,推动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营销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技在不断发展,过去的工业化已经转变为当前的信息化,网络运用与电子商务突飞猛进,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营销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不断变革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推动自身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管理的能力,扩大企业影响,增强企业活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亿玲.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方式改革[J].电子商务研讨,2016,13:115.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3

The Way of Stakeholders from the Real State to Ought Stat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Management

LI Zirong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Factual schools, employ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the state government are several stakehold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practice management, by reas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rigid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tools to manage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to promote joint 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management approaches.

Key words stakeholders; practice management; real state; ought state

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本科的“精英”教育,也不同于中职简单的“操作”教育,它注重的是较强操作技术和专门技能的掌握,以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顶岗实习是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教学活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学生在实际的职业岗位上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而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管理具有主体多元、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内容多样、管理盲区多等特点,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多方参与,协调完成。

1 各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的实然状态及原因剖析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习管理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各利益相关方在实习管理中的管理缺位。

1.1 政府

政府目前在高校实习管理上基本处于“无为”状态。作为公共管理部门,政府在要求高校发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功能的同时,还得兼顾各界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因此,在还未出台能顾全双方利益的相关政策之前,政府很难充分发挥其引导、监督职能来促成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的共同管理。

1.2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管理在意识上、制度上、执行上都存在漏洞,基本属于“放羊式”实习管理。按照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在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任务后,都会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然而,绝大部分学校未能对学生实习的单位进行严格筛选,无论用人单位是否适合学生实习,先把学生推出去再说,意识上不够重视学生的实习教学环节。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沦为廉价劳动力之余,不仅学习不到实践技能,在遇到生产安全事故时自身权益还得不到保障。其次,许多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学生解决实习单位”的问题上,实习管理无制度可依,对已经在岗实习的学生缺乏细致的跟踪指导与过程激励。再次,部分学校在执行实习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常常“有心无力”,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实习管理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对学生们的“放羊式”实习管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由于学生本身对岗位不熟悉,业务不熟练,工作效率比较低,学校为了每年解决大批学生的实习问题,已经没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的机会,基本上沦为求用人单位接收学生的弱势群体,很难为学生选择最优的实习单位,也不能苛求用人单位协助学校对实习生进行管理。第二,由于学生们到不同的单位实习,岗位、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实习的表现很难客观评定。实习表现无法量化考核为学校疏于实习管理提供了充分理由,许多学校只要求学生能上交用人单位盖章的实习鉴定表,证明学生确实参加过实习即可,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没有进行跟踪指导与激励。

1.3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参与高职学生实习管理的热情不高。由于学生生产效率较低,实习周期太短,受经济利益驱使,用人单位普遍不愿意接收学生参加定岗实习。大部分接收实习学生的单位,也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顶一时的用人之急,对实习学生续用的意愿不强。由于大部分用人单位属于消极、被动接收实习生的状态,因此基本不会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个人的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单位也不太可能会为协助、配合学校进行实习管理而耗费人力物力。作为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的用人单位未能承担部分实习管理的责任,高职院校要提高实习管理成效的难度之大就显而易见了。

1.4 学生

部分学生存在对实习不重视,对学校的实习管理不认同等问题。在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管理都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作为实习主体,学生能否严于律己,自觉、认真完成实习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现实中,部分高职学生本身学习态度就不够端正、学习动机不强。实习过程远离学校的监督,学生们更容易产生对实习不重视、怕苦怕累、不认同学校的管理等情绪,从而在实习过程中偷懒、不主动请教前辈、频繁换岗,甚至根本不去实习,最后随意找个单位盖章蒙混过关。学生在实习中的这些表现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同时影响了实习单位的正常生产,长此以往,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偏见更难以消除,最终损坏学校的声誉,造成恶性循环。

1.5 学生家长

大部分学生家长未能承担起共同管理学生实习的责任。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把小孩送到学校读书,管理学生的责任就应该完全由学校承担,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部分家长没有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的意识。其次,由于不理解实习重要性,过于溺爱小孩等原因,学生家长经常对学生无故离开实习岗位、不参加实习教学环节等行为不予理睬,甚至袒护学生,导致实习监管存在盲区与漏洞。

2 各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的应然角色

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学生毕业后“零缝隙”投入工作岗位的有效方法,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实习管理的缺位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与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容易导致学生被骗、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系列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及政府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2.1 政府应该做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与催化剂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来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实习学生,比如对主动接收实习学生、每年完成接收实习学生数量并配合高校管理的用人单位,政府可以对其实行减免税,为其各方面申请开办绿色通道等等。

2.2 学校应该承担起实习管理的主要责任

作为实习管理的主要管理者,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确保管理制度能高效执行。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保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通过走访、检查等手段对学生实习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维护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争取学生、家长主动投入实习与共同管理过程。此外,学校应该积极筹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解决学生实习单位拓宽渠道。

2.3 用人单位应该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实习与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应该从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角度出发,主动吸纳高职院校的实习学生。其次,单位是高职学生实习期间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安全、高效地开展实习不仅有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以提高单位的生产效率。因此,实习单位应该及时跟学校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为实习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用人单位应该承担部分赔偿学生损失的责任。

2.4 学生理应遵守学校相关规定,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端正态度,明确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而非赚钱或就业,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实习单位过分地挑剔,并能克服恶劣的实习环境,自觉投入实习。其次,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应该主动与学校、用人单位沟通,避免因不必要的误会导致对学校管理行为的不理解,从而不配合实习管理。

2.5 学生家长应该参与到对学生实习的监督与管理中

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学生家长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及需求,在学生对实习产生不重视、抵触、反抗等心理或行为时,家长应该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学校,为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提供支持。

3 对策研究

从各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的差距来看,只有充分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才能提高实习管理的效果。

3.1 刚性管理是基础与保障

要确保实习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刚性管理是基础与保障。政府必须制定倾斜性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实习管理,同时明确学生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责任,督促校企规范实习管理。其次,学校必须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实习考核指标,对负责管理实习的老师、参加实习的学生都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

3.2 柔性管理是关键之道

要真正发挥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在实习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单靠刚性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协调、满足这五方对实习管理的心理诉求,否则刚性制度只会让实习管理的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引入一种柔性管理理念――心理契约,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刚性管理进行有益补充,从而实现实习管理过程的刚柔并济,是缩小实习管理实然与应然之间差距的关键之道。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信息化也相应的得到物应用与普及。为此,广大学者、专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银行信息化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交的探讨。本文借此契机针对银行信息化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探究。

一、银行信息化与银行经营理念

银行信息化和银行变革二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变革是信息化的基础,它决定了一定时期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但银行信息化作为一种工具,能推动银行的变革。近年来,在银行变革需求的促动下,我国银行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对银行的变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信息化主要是基于核心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因此,其对银行变革最大的作用在于推动了银行经营方式的变革,同时,也需要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来适应经营方式的变革。

1、客户化的经营理念

客户需求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比如:由于客户通存通兑的需求,引发了支付系统的信息化,由于客户网上支付的需求,引发了网上银行的发展等等。因此,信息化实际上传导和宣传了银行“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变革,强调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的全天候金融服务,即为客户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

2、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

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平台的建立,使大规模的产品开发成为可能。银行产品由传统的柜台负债业务和贷款业务向综合性的、多样化产品转变,产生了国债、基金、代买股票、工资、代缴费、银行卡等多种中间业务产品,极大地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方式。

3、银行服务水平高效化

银行信息化不仅使得银行的服务渠道由传统的柜面服务,拓展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银行卡、POS,ATM等多种服务渠道,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方式,而且银行信息化还打破了区域、行际和时间限制,使得同城、异地、跨行存取款不再受到限制,而且资金能够实现适时到账,提高了服务效率。

而在服务功能上,信息化又使得银行在提高了传统的存取款功能以外,还增加了多渠道的快捷的查询、转账、对账、透支、综合账户、综合理财、外币兑换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银行信息化与银行管理模式

银行信息化推动了银行管理模式的变革,新一轮信息化购建了统一的业务处理、会计核算以及人员管理平台,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模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业务管理模式

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按照“大会计”思想,构建的统一总账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业务核算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了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核算办法,实现了业务核算操作管理与产品营销等的分离。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实现由传统的面向科目到新型的面向业务、一记双讫、自动产生会计分录的记帐机制转变:实现由传统的“账账、账实、账据、账款、账证”“五相符”向“账据、账款、账证”“三相符”的核对机制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的按业务类别转为按柜员装订的凭证装订模式转变,实现由营业机构日终综合平账向柜员平账为核心的四级平账机制转变;实现由手工清算向自动统一清算的转变等等。

2、人员管理模式

而对于传统的劳动组织方式,新一代综合应用系统的应用,将使得综合柜员制成为可能,从而也将改变传统的按照业务品种设置柜台,每个柜台都要一个会计、一个操作的做法。因此,优化了劳动组合,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前台操作人员的数量将成为可能。

三、银行信息化与银行经营管理的变革

银行信息化水平决定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银行业根本的问题在于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不少银行还停留在“办业务”而不是“办银行”上。中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分析水平方面与西方银行相比普遍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的改造等,我国银行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将逐步加剧,从而将极大地影响银行信息化的进程和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外部竞争加剧和外部客户需求的推动,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重点一直在于如何增加业务品种,如何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上,而对于后台的管理,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没有涉足,导致后台支持系统先天不足。

此外,随着经营管理变革压力的加大,各项管理需求的旺盛,导致不少银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一个需求就上个项目。最终会导致很多系统相互独立,前后台数据不共享、信息割裂,形成信息孤岛,不但会因为重复投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极大影响信息化的质量。

然而,现实中还有不少银行没有深刻领会经营管理变革和信息化的辨证关系,并且有些还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即把信息化只当成科技部门和某一两个业务部门的事情,而不作相应的经营管理文化变革、经营管理流程变革的准备。另一种是畏而不前,认为经营管理变革阻力大,难度大而产生畏难情绪。事实上,银行要真正成为商业银行,就要搞风险、财务、人力等管理,而要搞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没有信息化支持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信息化的推进势在必行。但是,经营管理变革和信息化要协调推进,只有二者的互动才能真正推动银行的革新。

四、银行信息化的发展建设

银行信息化发展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资源、外部环境、内部系统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既不可能期望一毗而就,也绝不能错失发展机遇,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发展的机遇和历史的挑战。当前商业银行信息化要着重围绕以下二个方面展开:

1、加快银行网络化发展步伐

银行触网正方兴未艾。网络银行是金融信息化最新发展的产物,泛指客户可以通过公共网络系统选择银行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到:

①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是一种利用因特网技术,跨越时空限制,延伸银行业务的新的服务手段。对客户来说,利用网上银行可方便、灵活、省时、高效地进行金融交易。对银行来说,通过无处不在的网上银行改善服务渠道,吸引和留住高端客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珐码。当前,国内银行业应加快网上银行发展步伐,在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努力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渗透率,构筑市场竞争战略优势。 转贴于 ②继续完善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利用自动语音应答系统为客户提供储蓄、对公、信用卡查询、挂失、兑付、止付等业务。客户通过电话银行,可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当前,国内银行业应在确保系统运作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品整合,优化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③加速发展呼叫中心。呼叫中心(CALL CENTER),又称客户服务中心,它利用一系列先进技术达到语音与客户数据资料的同时转接,以发挥电脑系统与电信系统的最大潜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对客户来说,利用手边的通信工具(如电话),就可获得快捷、方便的银行服务。对银行来说,利用呼叫中心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对目标客户进行营销。目前,呼叫中心主要用于客户来话处理。从未来发展方向上看,呼叫中心将通过数据网、因特网等多种通信媒体为客户提供服务,前景可期。因此,国内银行业应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呼叫中心,占领业务竞争制高点。

④积极开拓移动银行。随着通讯技术和电脑的普及,以及第三代手机的出现,移动商务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移动银行将会得到广泛认可,真正实现AAA式服务,即可以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移动银行的客户和交易量将会不断增加,预计手机银行将是未来2-3年内的一个新的亮点。因此,国内银行业必须顺应这种趋势,积极开发移动银行业务。

2、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

“金融脱媒”现象已是商业银行的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已迫在眉睫。大力发展成本低、风险低、回报高、前景好的中间业务,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较好方向。

①大力稳妥发展中间业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制定系统、合理、可行的营销方案、要针对市场消费心理,大力开展宣传,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存量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

②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中间业务属知识密集型业务,品种众多,业务性质跨度又大,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而专业人才匾乏的现状显然难以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证中间业务专业管理、规范经营、协调发展、这也是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实力,抢夺中间业务市场的需要。

③健全业务风险防范体系。相对于资产和负债业务而言,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决不是说它没有风险。由于中间业务的业务品种繁多,个性差异大,业务风险多种多样,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坚持防范风险与业务开展并重的原则,在研发新产品时,要将风险及防范措施一并考虑;在新业务推广时,要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以防风险发生。

3、全面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化的安全问题始终应引起人关注。由于技术、制度、人才等诸多非确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隐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商业银行在借助信息技术确立竟争优势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如果信息化安全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将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战略。商业银行必须将信息化安全间题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执行,认真研究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策略,确保信息技术功能完善、设计严密、安全可靠,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化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因使用外部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而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5

经营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越来越突出,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全面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这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能够回避的课题。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普遍存在短板,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都是因为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而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需要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认识,准确把握好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阻碍,继而能够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带来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具体来说企业经营能力提升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只有结合自身的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以及上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且不易被模仿、复制,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而经营管理能力毫无疑问又是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更难以被竞争对手所照抄照搬,所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实际上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有裨益。

2.降低经营的成本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下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经营各项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性工作,能不能做好这一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情况。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成本的不断下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重要举措。

3.改善组织的弹性

良好的组织弹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不少企业组织架构比较僵化,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不到弹性改变,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更好发展。通过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去面对市场变化,实现组织弹性的持续提升,从而带来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面临的阻碍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难度很大,不少企业在这一工作开展中面临着比较多的阻碍,本文这里将这些阻碍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从经营管理理念来看,不少企业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就是企业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卓越管理、精益管理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比较缺少人性化,难以做到追求卓越以及不断进取,从而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

2.经营管理手段缺少创新

经营管理手段创新不足这是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阻碍,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到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影响,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缺少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举例而言,企业经营管理更多的就是依靠惩罚性的手段、规章制度等,诸如参与式管理、民主管理、弹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手段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使用,这些都影响到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3.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如果企业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必然就会影响到经营管理工作的较好开展。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人才比较匮乏, 企业并不注重这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更不注重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结果导致了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这带来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下降。

4.经营管理组织僵化

经营管理组织比较僵化也是当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阻碍,不少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沿用的传统的职能层级模式,管理层次比较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比较大,没有建立起来具有良好弹性的学习型组织,结果就导致了管理组织僵化的问题比较严重,无论是自上而下也好,还是自下而上也好,信息传递不够畅通,这导致了经营管理能力受到了负面影响。

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本文对那些经营管理能力比较高的企业进行借鉴,提出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全面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1.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在经营管理念层面需要企业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及时树立起来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为经营管理工作的正确开展提供良好的观念支撑。具体来说,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关键是要有以人为本、卓越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开展中尊重员工,充分考虑员工的诉求,力争获得员工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充分认可以及支持,从而带来经营管理的稳步推进。卓越管理理念则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不能够自满以及故步自封,而是要做到不断追求卓越,从而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创新经营管理手段

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方面需做到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要能够做到积极借鉴其它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注重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之下,引入目标管理、参与管理、情感管理等手段,从而更好的实现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等管理手段,可以让员工明确努力方向,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更加努力的去做好本职工作,很好地解决了片面的负面惩罚为主的经营管理手段弊端。

3.加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就是要注意这方面人才的引进,考虑到经营管理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在经营管理人员招募中,需要构建胜任力模型,依据胜任力要素来进行经营管理人员的招募,确保招聘到的人才能够较好的胜任经营管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这时要注重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开发,通过需求分析来把握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开发,提升其岗位胜任力,继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4.变革经营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架构的变革方向就是扁平化、无边界、虚拟化。学习型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建设的合理选择,企业一定要注意把握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构建共同的愿景以及学习小组,打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隔阂,压缩行政管理层级,确保各种信息畅通无阻的快速传递,能够实现各种信息的实时共享,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棘手的任务,企业能够快速的组建任务、市场导向的团队进行各种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带来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经营管理变革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研究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这也是今天很多人对其的认识。实际上,“互联网+”的含义已远不止这些,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得到体现。网络的创新性特点,与传统经济的变革需求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就“互联网+”在物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各种服务的需求更为多元化,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让用户感受到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今天,“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服务形式,面对众多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物业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从而将互联网有效的应用到物业经营管理之中。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创新时代下互联网的新业态,是知识经济推动下的经济发展新形式。“互联网+”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全新成果,不断助力经济形态的发展创新,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社会变革、经济创新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一般认为,“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但却不能看成单纯的两者之和,而是将互联网技术有效的应用到传统行业当中,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能够融合在一起,发展出全新的管理模式。它表示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形态,也就是积极发挥网络在社会资料管理中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发展成就成功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构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发展新模式。“互联网+”被提出的目标就在于有效发挥互联网的特点,将互联网与传统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各个产业的升级,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所代表的重点是互联网,也是各项变革的发起点。“互联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把“互联网+”中的“互联网”与“+”分离出来看。“+”指的是相加,也就是表示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代表了“互联网+”的所指范围为互联网和别的传统领域,它的目的在于实现不同产业间的共同发展,想要利用互联网与传统领域进行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其次,“互联网+”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上的定义,其指的是对传统领域进行互联网化的发展升级。利用开放性、包容性等互联网特点在传统领域的有效应用,进行大数据的调查与分析,从而调整好各种关系,变革传统领域的发展模式、产业构成等,来提升各个行业的发展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概述

“互联网+”的出现,是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创新时代下发展出一种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怎样构建一个两者结合的平台,用两者融合的方式来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思想及信息技术运用到物业管理之中,利用社区服务系统、综合服务网络的构建,将各类服务、各种信息整合到一起,创建一种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信息时代的物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例如,某物业企业曾想开展一项业务,就是在社区内卖牛奶,开始认为这项业务会非常简单,但经历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很难做好,由于用户需求非常多样化。有的用户说当天中午不回家,要求晚上送;有的用户说这一周都不在家,不用送了;有的想要换牌子等。由此可见,用常规的方法去开发社区服务较为困难,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服务的信息化、效率化,相似的状况时有发生。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模式,就是为了实现物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之上引入互联网技术。假如还是依照以往传统的物业经营管理来执行,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情况就会越来越复杂,什么样的企业最终都会不堪重负。因此,应用互联网技术将物业管理与用户连接到一起,通过信息网络去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才是物业公司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不仅实现了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还能有效提升物业管理质量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各种需求,从而提升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经营价值。

三、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更是如此,许多物业管理企业都想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不过,许多企业在进行创新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自身服务的关心,导致自身服务质量的波动,更甚者造成用户满意度的下降。物业服务是物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之本,没有优质的物业服务就谈不上创新发展;没有优质的物业服务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下获得生存都很难。物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使用用户的思维来想用户的需要,而不是自以为是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应专注于怎样加强用户的满意度,应用“互联网+”来使自身服务更加全面、迅捷,更为人性化。例如,物业经营管理者通过设计符合用户需要的网络服务系统,使所有工作不必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可及时地针对当时情况分配各单位责任,为用户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还可以利用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利用已有系统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网上预约等方式有效分配工人、提升服务效率,而且也可有效防止部分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或者不当提供服务等问题。此外,部分企业已试着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小区内的用电、用水、监控等功能整合起来,以小区或区域中心的形式来进行整体化管理,小区内不再专门设置各种值班室,有效的节省了人工。相关管理者能够借助系统终端管理到其所能覆盖的整片区域,及时高效的管理物业服务情况。并且,物业经营管理者还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创建数据中心,对用户的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分析,进而设置满足用户需要的各类服务。还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对房屋、车库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将各种分散性的资源汇集起来创造更高的效益。例如,小区内的车位已全部售罄,又缺少临时停车的位置,不过通过对用车数据的分析能够掌握车主的进出习惯等情况,从而有效的整合利用空余资源,将车位空余的时间利用起来,物业经营管理者与车位拥有者都能获得收益,这样既提高企业效益,又充分利用空余资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的分析

下面从三个角度对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进行分析,也就是从行业角度、从业主角度、从物业管理企业角度来进行分析。1.从行业角度分析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从行业角度来说,物业经营管理者应用“互联网+”这一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其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不但是对物业经营管理行业来讲能够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创新配置,更是对整个房地产领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房地产的发展正在向着纵深前进,同行间的竞争更是从房屋建筑的硬件方面延伸到各种后续用户服务的软件方面,物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社区服务系统的创建以及生活环境的优化,已成为房企与互联网技术的首要融合点。物业经营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它不再单纯是房地产服务的提供者,而是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大有可为。2.从业主角度分析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从业主角度来说,互联网的有效使用不仅提高了相关服务的方便、快捷,也能将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紧密的连接起来,使得双方能随时随地的取得联系。以往的物业经营管理,物业经营管理者事实上与业主的联系并不密切,往往是通过客户经理相连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业主提出的任何疑问、要求都是通过物业经营管理者来解决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由管理者实现的,小区内发生的任何事管理者也能尽快获知,这就真正实现了物业经营管理者与业主的真正联系。例如,业主出门在外,家里的卫生没人打扫,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就能够请有关服务人员来上门打扫。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家政服务、快递服务等,都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来实现上门服务。再比如,要是业主发现小区的哪处卫生存在问题,就可以马上拍照传送到服务平台,一定时间后物业经营管理者会回复并及时处理等。如此完善的服务,就是将“互联网+”与物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平台等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贴心的服务。3.从物业管理企业角度分析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从物业管理企业的角度来说,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不但能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还能加强企业自身价值的建设。研究发现,物管企业只坚持做传统业务,利润率仅有5%,而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拓展服务运营,利润率则能接近80%。可见,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经营管理对增强企业经营效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万科物业在前几年将打车服务Uber引入自身服务之中,通过与优步Uber的深度合作,在当地多个社区范围内创建优步上下站点(UberStation),并着力推动优步拼车合作服务,引导路线周边的用户享受拼车服务,从而改进人们出行时的叫车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节约地交通服务。对于拼车来说,可以把该车当成一辆没有固定化线路的城市用车,任意一个上下站点看成为公交站点,首位用户登车后该车就有了目标方向,如果有顺路乘坐的用户呼叫,车辆在经过的上下站点接上其他用户,首位用户到达目的的后如果存在路线匹配用户,将组成剩余用户的继续拼车行程。拼车服务的推出效果明显,与单人乘车相比较,不仅是方便了沿线用户,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的交通服务的同时还能减少出行支出,也为城市降低汽车尾气排放、优化社区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万科拼车服务的推出是鼓励用户使用更为绿色环保的共享方式出行,以缓解城市堵车、污染等问题,引导用户采用更为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但增强了万科物业的服务价值,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创新性探索。

五、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措施

1.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要想有效实现基于“互联网+”物业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近年来,许多物业经营管理者都在开发各自的物业管理平台。比如万科就研发了实现物业远端监控管理的EBA。万达每年都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巨大,通过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将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等分成各个小的环节,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研发出一整体运营系统,将地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子系统汇集起来,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效拓展管理区段,保证自身发展目标的成功实现。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要求管理者具有更加自发的行为、更加积极的心态以及更加包容的胸怀,以促进传统物业经营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同步发展,要学会应用互联网思想来提高企业品质与服务效率。同时,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长期发展以及满足用户需要为基础,切不可做成油水分离,自身基础还没搞好,而信息化搞得再成功也是无根之木。今天的物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之路离我们还很远,仍旧有着许多的小型物业企业缺乏资金与人力去研发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怎样帮助它们共同实现信息化,也将是业内人士需要思考一大问题。2.加强自身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服务行业,必须做到坚守根本,加强自身服务质量。有业内人士曾经指出,物业经营管理要做到守正与出奇,守正就是要首先做好物业管理自身的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贴心的服务。房产对于我国老百姓来讲,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房子管理得好不好、社区服务是否到位、用水用电是否正常等等都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更是与用户个人投资是否保值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物业经营管理者持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通过进行业务集中、规范管理、远端控制、智能系统、无人化管理、网上报修与服务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最终达到物业经营管理构成扁平化、管理流程简单化、工作程序标准化,实现人工配置缩减、管理及服务效率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成本下降的优化效果。当然,技术手段的应用首先是要基于用户满意的前提下,尤其是要注重用户的最终体验。有专家曾说,上个世纪是智商的世纪,当前世纪是情商的世纪。情商指的就是体验。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看法已从物质层面升级为情感层面、体验层面。服务水平高,用户就更加愿意为这项服务投入。有位物业方面的管理者说过:“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想要做得越来越好,就要想尽一些方法给用户提供一个比他想要的还要安全、可靠、贴心的生活环境,让用户在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对社区加强自我归属感。用真诚的服务去待人,才能获得真正成功。”如果不能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看起来高大上的科技应用,但却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则反而会适得其反。3.整合资源,促进社区O2O消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游戏、娱乐、社交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还有所欠缺。移动网络的发展又给线下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推动O2O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早在数年前,海尔集团主席张瑞敏就指出:当前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虚实结合,这里的虚就是指的互联网,这里的实就是指的最后一公里,也即是鼠标与及时服务的结合。用户在网络上提出需求后就要第一时间为其实现,这就要求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当前在线下层面人们正在努力地向前发展,网络的深入前进是存在较大困难的,但困难中蕴含的往往就是机遇。在互联网时代,最后一公里概念的提出,使得物业经营管理企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众多相关企业都在追去与物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打通最后的一公里之路。

六、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物业经营管理逐渐走到尽头,如果不能做到创新发展必然要被时代的大潮所冲击,而产业结合、资源优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随着新时代年轻人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在物业服务的提供上,更要追求便捷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服务,所以通过社区服务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互通,已变成物业经营管理企业提升自己的重要选项,在线上做到数据资源的整合,发展成本优势,在线下进一步探索业主需要,凭借技术革新来实现物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娜.互联网环境下物业管理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0-21.

[2]严福洋,符媛柯.“互联网+”了,物业服务之路怎么走?[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6(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