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1
1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参天古木一般根部深植于中华大地,其中所包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民为邦本”的人本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以及“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等管理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酒店企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质量相较于以往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从现实情况上看,中国现代酒店管理仍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调整之处。究其原因,这与中国酒店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多是简单照搬照抄自国外有一定关系。中国有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管理习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简单的移植自然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时,中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儒家思想,它虽然十分古老,但未必过时,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智慧。酒店经营者应当认真挖掘、积极继承和努力发扬儒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使之为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儒家思想在中国延续、发展、完善了几千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凝聚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的文化基石。要将儒家思想中民主、人本、进取、诚信等理念提取出来,这对于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2.1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所提倡的处世之道,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方略。只有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现代酒店才能生存和发展。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对员工的服务水平。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管理者可以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优质服务的评价标准,引导员工更加深刻地理解何谓“宾至如归”、“顾客至上”,推己及人,使酒店服务质量真正地得到提升。
2.2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
员工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都要由员工具体实施。因此,酒店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尊重员工的个性与发展、人格与尊严,真正做到“民为贵”,使企业成为员工真正的“家”。唯有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同舟共济,酒店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2.3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目前,我国酒店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生存与发展成为酒店企业经营者每天都要思考的课题。“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酒店企业陷入挫折与困境,经营者应当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挑战当做机遇,不断改善管理方式、调整经营策略,自立、自爱、自强,奋勇争先、不断进取,才能避免企业走向衰败,不断向前发展。
2.4诚信:“诚信为本”的企业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任何人都要讲信用,无信不立;企业经营之道也是如此,要维护、提高企业信誉这项无形资产。在酒店内部管理中,管理者要守信,“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服和尊重,否则任何管理措施都很难实施;在企业经营方略中,酒店必须要坚持做到“诚信为本”,树立酒店品牌,维护酒店信誉,以争取众多客户的认可与肯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常青。
2.5义利:“和义取利”的价值观
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建立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孔子虽然强调做人的最高准则“义”,但并不要求人完全摒弃对“利”的追求,只是要坚持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见利思义”,“和义取利”的价值观,绝对切忌“见利忘义”,枉顾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儒家思想为酒店企业提供了追求利益提供了思想指导,酒店经营管理中,在对“义”的认可与维护基础上,要积极提高成本投入的使用率,努力扩大利润产出,为酒店经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2
“全聚德”是一家老字号餐饮企业,130多年的历史奠定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根基。总理曾将“全聚德”的内涵解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信至上”。这3句话精确地概括了“全聚德”130年来一贯追求和秉承的经营理念。而在多年来的传承中,“全聚德”并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在其丰厚的不同凡响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坚持创新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全力打造我国餐饮业的旗舰品牌,在持续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了“全聚德”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
“全聚德”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体现在许多方面,根据“全聚德”的传奇历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经排演了话剧《天下第一楼》,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老店》,分别荣膺艺术大奖。1997年,集团公司聘请中央民族乐团著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京腔京味的全聚德集团歌《一炉百年的火》。在1999年举办的“全国企业之歌”大赛中,由全聚德合唱团演唱的这首集团歌受到一致好评,一举夺得大赛金奖。一系列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全聚德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愈加深远,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现在的全聚德虽然是一家上百年的老企业,但发展和管理已完全现代化,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开展的体制、机制、管理、营销、科技、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其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的扎实推进,已使之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文化与品牌联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同时,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也展示着其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全聚德”企业文化的营造及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如果“全聚德”没有文化与品牌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就不会孕育出丰厚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品牌。
笔者再举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的洋快餐为例。我国是饮食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但现在快餐业的大半江山却几乎被洋快餐所攻克,同样是快餐,为什么洋快餐与中式快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如此巨大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洋快餐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迅速扩张,本质上是伴随现代生活而来的休闲文化的胜利。美国的两大快餐品牌在国人眼中是休闲饮食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而更重要的是,洋快餐借助其文化内涵和品牌的力量为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在休闲时建起了连结亲情的桥梁。洋快餐的经营理念和核心策略是,用充满文化品位的休闲式餐饮,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恋爱中的伴侣之间构成一种文化亲和力;在这里,年轻一代找到了休闲玩乐的感觉,年长的人们同样可以欣赏到一种典型的外来文化。这就是中式快餐难以抵住洋快餐的奥秘。鉴于此,中式快餐在发展中除了要学习洋快餐的标准、干净、服务外,更要学习它们为消费者所提供的“软性”内涵,如亲情等人性化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亲和力,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产生和谐。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有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在国有企业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
3.企业精神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当我们置身于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大海时,利益动机也许可以在某个阶段或某种情形下提供足够的创业动力,但短期的利益动机与企业长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对物质财富边际满足感的下降,都注定了物质动力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此时,惟有秉持坚定的精神动力,才可以不为短暂的荣辱得失所左右,企业也才可以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短期成功是因为有产品,企业中短期成功是因为会营销,企业的中长期成功是因为有战略,只有有文化的企业才能长期成功,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能够世世代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有精神的企业。
因此,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三是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信誉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常言道“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可见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四是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六是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使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三、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途径的思考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艰苦创业”、“主人翁意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等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但也沉积了“官商”、“老大”等不良的行业作风。国有企业要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与迎接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必须进一步深入发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在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2.自觉将国有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洪流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有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利益追求。但是,企业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个公正的、法制的和稳定的社会,企业又必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建设面向市场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3.注意企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观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从广义上讲,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内在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员工在其传统的文化影响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即企业文化的“外在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抵制与抵消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性。
4.必须理性慎重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经济发展中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充分考虑文化选择的“平台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世界文化整合的高度,来重新整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标准。只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现代化的因素,或只对世界先进企业文化不加区别地吸收引进,这两种文化倾向都是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侧重于引进和“拿来”,但在吸收和消化过程中要注意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备受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建设和塑造企业文化,将备受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方面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种全面、动态、历史和全球的经济战略眼光,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目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对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赋予现代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研究
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直接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应侧重于以下方面:(1)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民情、社情的企业文化理论;(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估.首先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把企业的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次是导向方面;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再次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能够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起来, 能够将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有制度来约束, 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对企业文化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又是当今社会新经济时代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时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很好体现,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企业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开放的、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文化。
三、注重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活品味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当今时代人们的社会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仅对数量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意质量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对企业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的良好体现。对企业信誉不仅看企业的技术环保、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些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环境因素在21世纪呈现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现代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5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广义上说,民俗旅游涵盖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艺术文化等。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高参与的文化旅游,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参与性和神秘性的特征。
二、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
(一)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迅速
我国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许多旅游项目都包括了民俗的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尤其突出。随着对民俗旅游的重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迅速。1995年国家旅游局把民俗旅游作为一个主题提出,推出了“民俗风情游”;2003年提出“中国烹饪王国游”主题;2004年推出“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虽然这些主题没有明确指出是民俗旅游,但民间艺术、烹饪、百姓生活明显属于民俗旅游的范畴,说明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正慢慢成熟。一些城市也开发出一系列的民俗旅游项目,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滇池山麓的“云南民俗村”、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中华民族园”等。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区域经济
随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逐渐开发,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民俗旅游是利用本地区、本民族所特有的优势,如民族建筑、民俗风俗、民间歌舞、风味食品等加以开发利用,吸引游客的。可以说,这种旅游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回报也快。近年来,不少地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旅游活动,为经济贸易、商业发展开辟了市场,带动了当地的区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民俗旅游火爆。据统计,民俗旅游共接待游人9.4万人次,同比增长52.4%;实现旅游收入456.8万元,同比增长130.7%。又据2006年春节期间,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的春节黄金周第2号旅游信息通报显示,春节黄金周民俗旅游正进入。
三、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开发破坏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近年来的发展迅速,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某些地方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地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长期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
(二)外来文化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民俗旅游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一般来说,具有较独特的民俗文化地区,其地理环境往往具有相对封闭性,可以说,正是这种封闭性造就了该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然而民俗旅游的开发恰恰是以破坏这种封闭性为前提的。前来观光的旅游者大多代表了一种强势文化,而民俗旅游地代表着一种弱势文化,在相互接触中,强势文化往往将弱势文化同化,使民俗旅游地的特色渐渐消失,这是对旅游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侵蚀。
(三)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作为以服务为产业的主要构成因素的特种行业,其从业人员既要数量多又要素质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旅游人才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导致经营管理效率低,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
四、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坚持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开发原则
民俗旅游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只顾开发而不注意保护,民俗文化资源最终也是会枯竭的,最终随着民俗文化的消亡而走向消亡。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资源实际上也就是在保护民俗旅游业。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在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有效地开展各种民俗旅游项目。
(二)保持民俗旅游的民族特色和真实性
在民俗旅游开发时要重视民族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是应积极发挥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遗产,使民俗旅游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特点展现出来;二是尽可能把各民族的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从而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民俗旅游的内涵和生命力。
(三)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首先,民俗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次,民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非完全对立,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可以采取包容、积极的态度,在选择中借鉴,在扬弃中吸收,在创新中发展,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最后,在民俗旅游开发时,应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认识传统文化的不可再造性和独特价值,不能以牺牲民族传统文化来发展经济。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6
关键词: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52-03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品牌既然依存于市场,那么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就是任何一个品牌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对于今天的老字号品牌来说,真可谓“成也在老,败也在老”。伴随着日益显著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的传统老字号企业来说,品牌的创新就应该被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只有持续不断地对品牌进行开发、创新、维护和完善,老字号企业才可以获得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一、江苏省中华老字号发展现状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信誉的品牌。作为中国市场上老品牌的典型代表,中华老字号品牌长期以来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环境的变迁以及自身经营的原因,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衰退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大约有16 000家,到1990年,经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有1 600家,仅相当于建国初期的10%。在这1 6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70%的品牌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经营,只有10%发展态势良好。
在商务部公布的首批入选的434家中华老字号名单中,江苏有35家,占全国总数的8.1%。在第二批入选的695家中华老字号名单中,江苏省有61家。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96家企业成为“中华老字号”,占全国的8.5%,是“老字号”比较集中的省份。从行业来看,中华老字号企业行业分布不平衡,食品、餐饮业最多。从企业性质来看,一半以上的企业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其次是股份制性质以及国有控股性质,还有两家是独资的老字号企业。根据2013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江苏省有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榜,排在前十的江苏省只有一家。虽然江苏省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其品牌价值并不高。
二、中华老字号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和经营管理观念陈旧
体制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品牌运营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众多的老字号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或是更早之前成立的,多数为国有企业,体制上就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不相符合,经营管理观念的陈旧是体制老化的并发症,在市场经济导向的现代营销中缺乏创新观念及营销策略,管理模式僵化,服务意识不到位,员工素质低下,人才流失严重,致使失去了新鲜血液的老字号品牌就逐渐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
2.营销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品牌传播手段
许多老字号企业依然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认为质量是最好的宣传,老字号的名声也不是宣传得来的,而是老一辈的质量赢得的,自己宣传不如顾客的口碑。它们对外宣传一般通过旅游书籍的免费介绍,尤其是通过外国人旅游的小册和顾客的口头相传这一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开始变化,渐渐地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人们交往的减少也使得口碑宣传变得难以为继,老字号也开始出现经营困境。
3.轻视品牌塑造和商标保护
老字号凝结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和地理属性,是一种独特的标识,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情感,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老字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少老字号企业品牌意识、法律意识尤其是商标意识淡薄,忽视了对老字号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不注重运用自己独有的文化去塑造品牌、宣传品牌,不少老字号连商标都没有注册,致使许多优秀品牌的无形资产流失,老字号被盗用、抢注的情形时常发生,因此,许多企业因假冒产品致使品牌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破产。
4.品牌定位过时,目标市场存在局限性
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很多老字号产品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从未转变过,几十年过去了,但最初的产品定位依然保留。“老”是老字号的最大特色,老工艺、老产品、老包装、老机制、老店、老址……老是一种文化,是传统,应该传承,但是一味传承没有创新便是僵化,便会导致老字号停滞不前。
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化改革,剩余经济替代了短缺经济,一个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消费者每天面对的是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法律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权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产品的同时,还可以货比三家,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开放的市场里,老字号产品的竞争对手太多,如果不能及时更改最初的产品定位和选择目标市场,则很难被需求多变的消费者所接受。
5.销售渠道单一,分销渠道体系不健全
很多老字号企业的分销渠道较为单一,为了显示它的“老”,不开分店,而是在一个地区只有一家店,更谈不上利用网络营销等现代渠道销售,因此,无论是对营业额还是对品牌传播都是不利的。
如何解决中华老字号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老字号固有的优势重塑辉煌,促进中华老字号企业市场发展对营销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江苏省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策略
品牌就如人一样,要想不老,就要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经营,实现体制年轻化、管理年轻化、形象年轻化和品牌年轻化,才能赢得更多的年轻忠诚顾客,才能走出一条跟上时代步伐的老字号品牌振兴之路。
1.老字号的品牌理念创新
老字号企业要致力于品牌创新,就必须努力消除品牌理念落后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自己悠久的历史及其沉淀下的文化特征,不能光靠吃老本过日子。管理者应该深入地挖掘自身品牌的文化底蕴,将这种文化与品牌核心价值相结合,形成现代品牌理念,并将这种品牌理念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通过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现代的品牌理念需要现代的品牌管理,对于一个大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对于规模较小的老字号企业,可以设立品牌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品牌战略各策略的实施并监测品牌表现。
2.老字号的品牌核心价值创新
品牌核心价值是任何一个品牌的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是能够让消费者明确并清晰地识别和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老字号品牌核心价值创新首先要从对核心价值的理解上入手,老字号的核心价值应该集中于其产品的质量以及消费者对其诚信的经营理念的认可上,而不再是“我们的牌子很有年头,很有文化底蕴”,而是“我们一贯的诚信态度提供您所熟悉的优质产品”,这才是现在的消费者需要一个老字号品牌提供给他们的东西。
3.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创新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虽然文化不能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但是由于品牌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人们会更加信任品牌的核心价值。
中华老字号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必须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积极文化因素,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品牌文化。另外,老字号的品牌在改革创新中要坚持传统优秀文化,借鉴现念,丰富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与品牌、诚信体系相结合,以诚信维护品牌,以文化创新企业形象,提高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老字号企业创新品牌文化,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和传播企业历史文化,提升老字号品牌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公众产生更强的共鸣,让传统消费者更亲切地面对老字号;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新的文化,不断吸纳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地进行文化创新,使老字号的品牌文化“与时俱进”,吸引新兴消费群体,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4.老字号的品牌营销创新
新的营销观念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老字号的品牌营销创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实际上,老字号有令人羡慕的先天优势,资历老、关注度高。因此,老字号可以借助深厚的历史内涵,在品牌宣传上做文章,积极的“走出去”是获得市场认可的首要手段,从而会引起消费者的蜂拥而至。以可口可乐的成功来说,其秘诀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广告的宣传,虽然到现在可口可乐已经有110年的历史,品牌也已非常成熟,却依然在营销推广上不遗余力。全球第一品牌尚有如此忧患意识,老字号品牌则更需加倍努力。
(2)准确进行市场细分
细分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重要手段。消费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老字号”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标准将顾客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针对各部分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有区别地开发和调整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3)科学发展连锁经营
企业需要品牌,而品牌需要规模。没有品牌,企业就无法取得市场通行证;然而没有规模,再强的品牌也不能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连锁经营就是一种很好的扩大规模的经营方式。老字号企业要摈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落后经营理念。以扩大经营的方式仍然可以控制产品质量,只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保证好产品质量,就不会有损老字号的声誉。目前,已有全聚德和东来顺等老字号采取了连锁形式,从纯国有变为股份制经营。在全国十大连锁企业的评比中,全聚德和东来顺两家老字号榜上有名。特许经营的核心,就是要开发一套设计科学、流程合理、高效运转的、标准化的、可以复制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放到任何地方去复制。特许经营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实质上是通过对品牌、经营模式、文化的复制,来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老字号”如果始终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仍旧抱着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放,必然会“店老字黄”,失去吸引力,被“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抛弃,丢掉原有的市场。“老字号”只有跟着时代走,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老字号”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几百年不倒。
(4)加强服务创新力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企业的核心,而是所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老字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也应与时俱进,在注重产品特色的同时,也提供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加大服务创新力度,通过服务创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培育忠诚度高的消费群体。服务创新要求倡导现代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服务模式、改良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其内容包括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设施的改进及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等。此外,要把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找到其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让企业的生产服务和经营方式更符合国际标准,焕发出现代风采。
参考文献:
[1] 孔清溪,陈宗楠,等.品牌重塑:老字号品牌突围路径与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