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国防生;军政教员;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25-01

1军政教员队伍现状

1.1教员思想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员能够认识到军政训练对国防生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认真对待军政教学,思想上比较重视,学生对教员认可率较高,认为教员重视军政课的比例为67%。

1.2教员来源结构

目前,军政教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来源较为单一,一半依托培养高校完全由本校相近学科教师担任军政训练教员;20%高校完全由驻校选培办干事、参谋担任;10%高校完全外聘军事院校教员,20%高校教员队伍有本校教师

1.3教员职称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军政教员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其中教授仅为8%,副教授为17%,讲师为43%,讲师以下为33%。

1.4教员学历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国防生军政教员学历偏低,高学历人员偏少,具有博士学位教员仅为6%,硕士为27%,学历多以本科为主,本科比例高达42%,本科以下学历占了33%。

2军政教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军政教员来源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得知,国防生军政教员主要来自于外聘军事院校教员、驻校选培办和本校相近专业教师。外聘军事院校教员具有丰富的军政理论和军队实践经验,授课时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很受学员欢迎,但由于外聘军事院校教员大多采用周末集中授课,教学时数和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障;驻校选培办干事、参谋虽然对军事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其军政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知识体系不健全,授课内容深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地方高校教员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雄厚,但由于缺乏军队工作经历,不能将专业知识与军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常常使军政教学脱离实际,脱离“军味”,这也影响了国防生培养质量。

2.2军政教员学历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的10所依托培养高校中,军政教员本科及以下人数占了80%,不符合本科高校教师学历比例,依托培养高校军政教员学历层次急待提高。

2.3军政教员职称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军政教员讲师及以下职称教员比列为70%,不符合高校教师职称比例,军政教员职称比例明显偏低。军政教员队伍学历、职称偏低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政教学效果,影响了国防生培养质量。

3军政教员队伍建设途径

3.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专兼结合、三位一体的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员队伍

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军政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国防生的培养质量,依托培养高校应选派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军政教员;军队应调整充实选培办力量,为每个选培办配备1-2名胜任军事、政治教学的干部担任专职教员,特聘2-3名军校教员与签约高校教师共同承担军政训练课程教学任务;邀请部队领导、英模人物和国防生干部先进典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建立军政理论课师资库,构建一支稳定型、流动型、特聘型专兼结合、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并严格教员聘请、备课试讲和评教评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鼓励教员自我提高

国防生培养工作意义重大,国防生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兴亡。作为军政教员,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平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地方高校教员来说,军政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另外,依托培养高校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惠等,以充分调动教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国防生的培养质量。

3.3组织地方高校教员到军校、部队学习、培训

地方高校教员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雄厚,但由于缺乏军队工作经历,不能将专业知识与军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不利于国防生的培养。为改善这种状况,部队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的组织地方高校教员到部队参观、见习、培训,以增强他们对军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于在国防生军政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对国防生的任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弥补其军政教学的短板,这样有利于提高军政教学质量,提高国防生培养的规格。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高等院校;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在国防教育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对全面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开展军训试点、2001年颁发《国防教育法》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实践,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有所增强,但在国家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独立学院数量规模增长较快,各项建设逐步探索、尚趋正轨,导致国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堪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正视解决。

1.国防教育摆位不高。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的高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会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耗费过多精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思想占有很大市场。

2.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目前各级各类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保卫、学生部门以及辅导员兼职,“半路出家”、“拉郎配”的多,普遍缺少军事教学必备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军事学术思想、理性思维方式、国防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3.内容形式安排单一。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均组织军训,但基本都把军训当成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且军训课目简单,与中学生军训内容相差无异,有的又把国防教育课等同于普通文化课、历史课,未能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学生受教无兴趣,教师授教没劲头。

4.经费物资投入偏低。高校国防教育设施普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随着在校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增长,而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缺乏标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军事理论教材,国防教育空洞无物,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的问题比较普遍。

5.学生认知存有盲区。当前大学生都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民族危机无切身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国事、军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保守思想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接受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很少,缺乏起码的国家安全常识,献身国防意识不强,自觉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不高[3]。

二、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层次的对策建议

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全民国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长期坚持、赓续发展。

1.强化国防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筹划、安排、落实好。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高校专门设立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具体组成人员,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切实把国防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设立高校军事教研室,专门承担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确保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国防教育投入,将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总盘子”,统一预算、统一保障,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配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过硬、执教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走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路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师遴选到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聘请相对固定的专家学者、军校教员、转业军官等进行专题讲座、科研指导。强化交流培训,与部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非军事专业教师到部队体验生活,提高军事素养。依据军事课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军事学科技术职务评聘体系,激发军事教学工作者从事军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充实教育内容,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实效。突出教育主题,认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的学生性格兴趣,找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强化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等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献身国防热情。拓展教学范畴,在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基础上,紧跟世界军革潮流和中国特色军革进程,抓好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国家和国防安全意识。完善教材体系,着眼增强国防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紧贴高校学生知识渴求、学历结构等编写教材,切实反映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

4.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高校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实际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坚持同实践结合,针对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多采取军事体育竞技、军旅歌曲演唱、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演讲、体验军营等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操作、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强化意识。注重靠融合推进,把集中军事理论突击性教学分散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高校国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建立诸如“军事发烧友”、“强军论坛”等栏目,用好动漫、DV、网上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营造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的国防教育宣传环境。

5.健全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制度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武装部主管、辅导员落实,统筹安排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力量调配、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范学生国防教育课时,严密组织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估体系,切实改变国防教育有教学无考核的状况。健全激励机制,把国防教育开展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授课评估,规范课堂教学,对组织有力、质量较高的给予必要奖励,对教育不力、效果不佳的予以警告提醒,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勇胜,周永卫.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52-253.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3

1.1 加化大学生国防意识

所谓的国防意识指的就是人们对国防的概念、看法和观点,如果能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让大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并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安排各类军事训练,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国防意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国防素质和政治素质,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高校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解放军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正视祖国的血泪历史,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影响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军事理论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通过让学生学习国内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规以及军事科技知识,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很好的开阔。而对学生所安排的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则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增强国防后备力量

做好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和储备我军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现阶段,我国也在遵循着寓官与校和寓兵于民的原则进行军队的建设工作,大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并且身体健壮,其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因此,如果做好了对当代大学的国防教育工作,那么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和军官,从而真正的满足现代数字化和信息化国防对操作高技术武器、操作指挥以及部署作战等方面的要求。

2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2.1 大学生国防意识比较弱化在对我国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国防教育是与他们无关的,他们认为国防教育应是军人的责任,并且现在的国际形势是比较稳定的,是不会有战争发生了。当代大学生都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打基础,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去学习一些个更为实用的技能。他们几乎都不关心军事知识以及时事新闻,也不知道国防教育都包含哪些内容。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较为抗拒参军的,他们认为两年的军旅生活会很辛苦,并且也不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愿意参军的。

2.2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配备了军事科研室,但是在科研室中却没有设置专职的国防教育的教师,有少数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是教师在教授国防教育的课程时也多是走走形式,很多学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师都是由辅导员担任的。高校所配备的专职教师普遍都存在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不是军事专业出身,都是在经过了相关培训后才上岗的,他们没有有效的途径来获取国防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理念十分不理想。

2.3 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各类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校内的机构,而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将武装部和保卫处合并到了一起,也就是这两个部分全权负责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并充分的发挥其政治优势。然而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模式就导致了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出现了分工不明和责任不清的问题,国防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其与武装部和保卫处在本质上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那么高校就应完善其机构,为国防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3完善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校园中,国防教师才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防观念的传播者,只有他们才能将丰富的军事和过硬的军事技能教授给学生,因此,要想充分的保证对大学生实事国防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并且结构合理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选拔国防教师时,建议采用外聘驻军优秀士官担任辅导员以及校内培养专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与国防教育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教师则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技能并吸收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对国内外的国防、军事和政治形势产生敏锐的洞察力,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解答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3.2 创新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国防教育的教学工作时,也应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国防教育网站,为学生搭建各类学习国防知识和信息的网络平台,真正的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还应充分的发挥出各类校园媒体的舆论和宣传作用,定期的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和博物馆等场所,在校内也应积极的开展各式各样的国防教育竞赛活动,如战争游戏比赛、军事比赛、知识竞赛以及红歌比赛等,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国防知识。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4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当将军事理论教程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开展高质量的国防教育,这一方面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精神品格升华的重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国际形势新变化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展相结合,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充足的储备和建设力量,这对我国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一)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军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科技时代,普通群众不再是战争动员的唯一重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国防后人才,大学生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各国都自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国防教育方法。比如,美国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不同阶层制定了相关法律,如针对社会大众的《国防教育法》,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等等,此外,美国还在高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设立了由国防部统一领导的后备役军官训练团。为参训的学生支付学杂费,还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补贴。俄罗斯在培养军备人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培养初级军事人才,俄罗斯不仅进行军事登记专业培训,兴办少年军校,更在高等学校设立军事系,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军官人才。英国在大学设立海、陆、空三类军种训练团,政府鼓励学生参加训练活动,并提供参训费。越南每年安排初中以上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且训练结束后将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优秀者授予军衔,分配到部队技术兵种任职。

(二)现代战争技术高科技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尖端化,使得高技术战争愈演愈烈。高技术战争以高技术武器为基础,但没有精通操作的高素质官兵,高技术武器形同烂铁。制导炸弹、制导子母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精确的制导武器,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船等隐身武器,太空的军用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等空间武器系统,以及正在研制的新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无一不标示着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两伊战争为例,拥有除原子弹以外,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的低素质战士,使得尖端武器毫无用武之地。相反,海湾战争能够成为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不仅因为先进武器的广泛使用,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的运用是美国致胜的重要原因。

(三)开展国防教育是维护校园和谐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智由幼稚到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历练,鉴别是非能力较差等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如何磨炼大学生意志,培养其乐观向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成为高校工作急需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在培养人的组织性、纪律性,磨炼人的心智、耐力、体力方面有着卓越成效。在军事训练中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爱,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对待军情时事,不再漠视,能够主动关心,积极探讨。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维护校园和谐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符合时展的必要举措,更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保证国家不受侵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二、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理论教授,军事训练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体制建设不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等原因,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仍需改革。认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推进国防教育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措施。

(一)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有以下内容:(1)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培养国防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注重军事技能训练。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我国,军训一直是各大高校国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军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直观地感受艰苦的军事生活,了解国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融入国防教育的大环境中,培养其国防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严谨自律的良好品质。(3)开展国防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讲座、举行先进故事报告会、横幅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国防教育接近学生生活,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二)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走马观花,未引起足够重视。和平年代,当代大学生多“生于安乐”,很多学生从小便由父母包办一切,优越与安逸的生活让他们缺少了锻炼的机会,缺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存在于小说、电视上的某个情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国防”只是空洞的口号,忽视相知识的学习,缺少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淡薄,成为国家国防建设的漏洞。

2.学校师资薄弱,国防教育队伍不足。虽然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部分院校不能很好权衡利弊,只重视科研和教学,忽略对学生教育的贯彻落实,课程开设马马马虎,未能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此外,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传授国防课程的老师多为“业余”的国防教育者,对国防教育从未有过系统的研究,更一点是阻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相关人才匮乏,国防教育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国为促进国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不可否认,但“僧多粥少”,面对庞大的高校国防教育力度仍然不够,专门人才培养不到位,国防工作后劲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和国防安全需要。

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创新

创新促进价值的提升,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国防教育更要重视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从传统教育向掌握高科技知识转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优秀人才。

(一)提高教师水平,建立高素质国防教育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国防教师是国防思想、军事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国防教育课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而言,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培训工作;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追求上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二)注重理论指导,加强军事课堂教学

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时展为导向,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最新国防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军事思维,使军事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推进实地考察,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国防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学分计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国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军事、国防的关注与兴趣。此外,实践出真知,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地考察机会,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习效果。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对策

一、发挥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素质功能,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与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有诸多的吻合之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正是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实现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班风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及过硬的身体素质。所以,要不断发挥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使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看到国防教育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上质的突破。

二、健全机构,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不折不扣执行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国防教育真正落实到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可以效仿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武装部统管学校国防教育,成立国防教研室组织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将学生军训作为军事理论的实践课程统一管理,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网站。

三、改进国防教育形式,增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唯一用法律形式规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职院校要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法律要求满足课时,同时积极探索拓宽国防教育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课时等教学设施不完备情况,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从内容上看,国防教育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因此,在本质上看,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将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规划,不但在人力、物力上节省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克服了学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多张皮的现象,同时,也缓解了课时紧张的矛盾和压力。

1、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融入国防教育课,开展相关专题的国防形势讲座,举行英模报告会等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相关的国防知识介绍,

2、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形势政策教育融合。如当今世界格局情况、国家周边安全局势、我国外交政策等,紧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不断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把一些世界热点、学术前沿问题传授给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爱国热情和热爱和平的目的。

3、国防教育还应占领互联网阵地,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未来战争的形态是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国防教育内容与军事高科技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发展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网络阵地来实施网络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具体可以通过大学城空间、微信平台等拓宽国防教育渠道和教育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加大对现有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短期集中培班,网络课程等形式,组织学校的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也可以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和建立教学、理论研讨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2、建立或完善军事学科的职称评聘制度。高职院校应出台“高职院校校军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尽快将军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与全员职称评聘制度联系起来,在评聘职数上解决好国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问题,这样才能稳定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3、严把军事教师的入口关。在后续补充军事教师时,应补充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相近的教师,地方大学生应首先送往军校进行必要的培训,从部队转业的同志又应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素质的培训,两者都应在适应军事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为前提,经考核后上岗,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军事学科师资队伍。

4、建立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武装部、预备役师、军事院校加强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由他们选派优秀的教员参与教学,通过专、兼结合方式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5、加强各高校军事教师间学术交流。高校军事教师学术交流要形成常态化机制,本科院校国防教育方面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快速提升高职院校军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加大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1、国家要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专项拨款。高校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兵源的主要渠道,占高校的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却没有国防教育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的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国家对国防教育进行专项经费拨款,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要有国防教育配套资金支持。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作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应在学校收入中单列部分资金支持国防教育。

3、学生缴费可以弥补国防教育经费上的不足。高职教育国家拨款本身相对就有限,而高职教育的实践操作环节费用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要国家全部拨款显然是不大现实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高职教育属收费教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国防教育资金应该是合理的,通过学生部分缴费形式可以将国防教育的经费压力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解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晓宁,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职业教育 2012年第09期;

[2]张义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科技教育 2010年第08期;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8-02

一、目前在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中明确了国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指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就是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搞好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强的推进作用。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紧密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看,为普通高校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突出,具有较好的塑造性,善于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对新鲜环境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着绚丽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以及军事课程本身具有时代性,是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的获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德,改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高中阶段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军事技能训练恰好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国防军事训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础工程,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领跑者和主力军,是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祖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是祖国的保卫者。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任,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目的。

三、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将《军事理论课》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成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经调查研究所在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为:(1)国防教育开展系统。除了规定性地开展了新生军训和军训期间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的国防教育基本缺失,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2)未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导致国防教育缺乏核心价值支撑。(3)国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实践载体来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国防教育的教学形式创新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一,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国防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体系。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教学时间安排通常以35~40学时为宜。课程应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总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拥军崇武思想及居安思危的思想等。每一个公民只有出于对祖国的最深厚的热爱而树立起来的国防意识观念,才可以具备不朽的精神力量源泉。事实证明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它可以作为《军事理论课》的补充。选修课的设计可以分为理论课方面和实践课方面。一般来说理论方面的选修课将是必修课的延伸。比如:从《军事理论》教材中节选出《孙子兵法》做一专题,开设专门的孙子兵法研究的选修课;选出《当今我国周边环境》做一专题,涉及有关我国周边地区关系的战略研究作为选修课;选出《军事高科技》做一专题,对我国军事武装力量进行介绍的选修课等。实践方面可将汽车驾驶、摩托车驾驶、野外定向运动等与军事活动有联系的为主体进行设计。第二,开展规定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规定性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以此为主题开展“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教育活动,同时,在寒暑假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第三,将爱国主义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载体搭建的过程中。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必修课科目与修选课科目的重新规划、规定性教育活动、经常性教育活动内容改革。同时将规定性教育活动进行创新、经常性教育保持经常化、贯穿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到四个环节。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将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理念贯穿始终的,以必修课、选修课、规定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新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的国防教育应从教学形式创新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创新的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探索并得到提升。那么在高校中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更好地提高国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国防教育的功能,将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防教育法起草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第一章第二条.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郭建锴,张林明,等.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3]王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成功(教育)[J].2010,(3):237,238.

[4]徐承波.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6,(6):147,148,151.

[5]王敦举.浅析高校国防教育模式与途径.教育教学研究J].2009,(4):109.

[6]石连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3):117-119.

[7]刘晴.高校国防教育浅析.今日科苑[J].2009,(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