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新格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治理新格局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1

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护航转型发展新格局

在“十二五”《建议》转型发展方面,各地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纷纷以高新技术为带动,同时新兴产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例如,杭州“十二五”期间将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并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外,“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率先建设“无线城市”,着力打造“智慧深圳”。

以“菜篮子”稳定市场

现代农业方面,各市普遍把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建设、稳定市场供应作为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另外科技农业、特色精品农业、农业风险防范能力建设也是“十二五”期间各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着力点。其中,杭州“十二五”期间将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数字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宁波等地也将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风险防范能力。

构筑生态屏障 打造生态文明之城

各市在制定《建议》时根据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地区实际,纷纷把努力打造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武汉的《建议》中,“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大东湖生态水网的构建。深圳在《建议》中首次推出打造“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这一概念,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严格管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修复和保育自然生态环境,切实保护森林植被、水源和生态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打造低碳城市 发展碳交易市场

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环保城市是各市“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完善检测体系、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成为各地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抓手。济南将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杭州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打造“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深圳更是将发展碳交易市场写入规划《建议》之中。

用“市场”和“特色”做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方面,开放利用地域民俗、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产业集聚,鼓励引导非公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济南“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培育泉文化品牌;深圳将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设计之都”、“时尚之都”。

扩大社保覆盖面 逐步实现社保账户跨省可接续

做好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工作是“十二五”各地社保工作的基本要求。济南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宁波、厦门等地也将实现“社保账户跨省可接续工作”。

“一体化”开辟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建议》中“一体化”和“特色城镇”是“十二五”期间各地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例如杭州的城乡区域一体化、厦门的岛内外一体化、深圳大特区的“六个一体化”等。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2

2020年城市基层党建总的思路是持续聚焦精致城市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治理、高素质人才和高品质服务“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环翠经验”。

一是聚焦实体化,构建高效能的基层管理体制。在全市率先建立实体化的镇街综合执法平台和区级响应平台,进一步整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执法机构和资源,全面畅通部门与街道联动渠道,形成“街呼区应、上下联动”的治理新格局,凸显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二是聚焦专业化,打造高水平的社区治理模式。深化与北大、山大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大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党群社工服务中心和城市基层党建高校联盟,打造一批在全市甚至全省叫得响的公益品牌项目,以专业化带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是聚焦职业化,培育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以开展社区工作者“优才计划”为抓手,建立选聘、培育、晋升和保障为一体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开展“和谐使者”评选,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

四是聚焦品牌化,建立高品质的区域服务网络。聚焦“两新”党建的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两新”全域覆盖、重点企业三年培育、园区商圈深化提升“三项攻坚行动”,探索实施新兴领域“社区化”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商圈党建与社区党建互融共进,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一流的品牌服务,确保我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3

大会深刻分析了当今四川发展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作出“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

我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我们有三个机遇交汇叠加:一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等,这是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二是天府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重大国家布局交汇叠加。三是脱贫攻坚、藏区彝区加快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这是重大国家政策交汇叠加。

我们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还面临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多重风险挑战。

具体来说,“一个愿景”就是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的四川,美丽繁荣和谐,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要求,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在统一于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生动实践,是一个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总目标。这个美好愿景也体现了省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实践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和政治自觉。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4

2020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有关畜禽养殖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疏堵结合”为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环保并举”,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实行总量控制,有效整治畜禽污染,有序发展畜牧业,促进我x畜禽养殖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按照《xx畜禽禁养划分方案》,全x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分为凤翔镇居民区、凤翔镇和肇兴镇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名山镇风景名胜区、太平沟自然保护区、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肇兴鲟鳇鱼自然保护区。

禁养区严禁新建、改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企业。

(二)严格执行《xx畜禽禁养、限养、适养区域划分方案》。

x.在非禁养区内合理布设畜禽养殖企业,严格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x.在非禁养区内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履行相关环保审批手续。

三、污染治理措施

(一)关停或搬迁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小区)、畜禽养殖专业户。

畜禽养殖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畜禽养殖的区域。

(二)综合治理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的区域。

x.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应采取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措施,有效削减排污总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畜禽养殖场在xxxx年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xxxxx-xxxx),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要按照“规模养殖、综合治理”要求,逐步缩小散养比例,同时应加大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x.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企业,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对治理无望的畜禽养殖企业,要实现关停或搬迁。

(三)畜禽养殖适养区畜禽养殖企业要达标排放。

畜禽养殖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可以养殖畜禽的区域。

在畜禽养殖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x.调整畜禽养殖业结构,并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实现清洁生产,生态、立体养殖、种养结合,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新格局,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达到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xx%以上。

x.适养区畜禽养殖企业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总量控制的要求,合理布局,不得在城镇上风向x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场界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控制在x公里以上。

x.适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企业在xxxx年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xxxxx-xxxx),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减少环境污染。

x.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企业,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对治理无望的畜禽养殖企业,要实现关停或搬迁。

x.新建、改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x.在适养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

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养殖模式、达标排放环保型养殖模式、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养殖模式。大力推广专用有机肥,引导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5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本世纪初广东省政府作出珠江综合整治决定以来,全省系统推进流域综合整治,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8月21日下午,在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掷地有声。

据了解,2013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标志着全省新一轮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式启动。目前,该计划中的“一年新进展”目标已顺利实现。但广东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各地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进展不平衡,环境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均亟待解决。

重拳治污 初显成效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表示,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珠三角各城镇陆续开展了重污染河涌整治工作。一年以来,已投入约60亿元整治258条河涌,部分河涌整治初见成效。同时,去年也完成了7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工程,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治理率达56%,取缔拆除禁养区养殖场近万家。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0多万人次,检查企业32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3万宗,限期整治企业1.2万家,关停1400家,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污染刑事犯罪案件180宗,追究污染企业责任人27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26座、日处理能力2248万吨,建成配套管网2.2万公里,全省污水处理率达83.5%。

笔者获悉,得益于《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去年广东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省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稳定达100%;重污染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淡水河、石马河综合整治按期实现阶段性目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3.5%;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并以粤桂九洲江流域为试点,探索跨省区水环境保护合作新路径。

喜中存忧 任重道远

“虽然当前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广东省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水质治污工作仍任重而道远。”省长朱小丹强调。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仍有14.5%的省控断面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其中8.9%劣于Ⅴ类。饮用水源有39.1%取水量水质为Ⅲ类,达不到Ⅱ类高标准要求。部分跨界河流和城市内河涌污染严重,龙岗河、坪山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小东江、练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亟待改善;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离88%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其中深圳和揭阳达标率分别仅为8.3%和0%。

同时,各地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进展不平衡。“三年新突破”时间已经过半,但部分地方任务完成进度远远落后于时间进度。新建污水配套管网仅完成2015年前任务的20%。肇庆市西江、清远市北江等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有11个市20条河流劣于V类,如期实现南粤水更清既定目标难度很大。

此外,环境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严重滞后,部分重污染行业布局在主要江河沿岸,水环境潜在安全风险较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等累积性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长期历史积累的原因,也有转型发展阶段挑战多难度大等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部分地方、部分行业仍然呈现高消耗、高排放的特征,源头水质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二是城镇化发展相对粗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配套管网“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产、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呈现流域蔓延的高危态势;四是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尚不能适应污染源日常监管实际需求,一些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创新机制 人水和谐

“全面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创新水环境政策,积极探索广东特色养水治水新路径,扎实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努力确保实现‘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目标。”对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朱小丹提出了殷殷期望。

对此,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表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的指导、协调和督办,创新机制体制,努力推动全省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一是加强源头保护,确保饮用水源稳定达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制度,2015年底前要完成规范设立保护区标志牌工作。并加强备用水源建设,2015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要完成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县级市要完成规划和应急供水预案。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实行控制单元内污染物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建设,合理布局规模化禽畜养殖项目。继续对淡水河、石马河和广佛跨界区域实施限批。2015年底前,制订实施电镀、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和练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是狠抓工程治污,加快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深化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加快广佛跨界、练江、茅洲河、小东江等重点流域整治。到2015年底,珠三角有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河涌全部消除劣V类。

四是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完善污染源长效监管机制,2015年底前完成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清理、取缔无牌无证排污企业,严厉打击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等违法行为。

生态治理新格局范文6

陕西省水伙伴协会会长刘枢机认为,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治理河道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处于均衡状态,在对立统一中促进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内在统一;尤其要平衡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并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平衡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

刘枢机指出,渭河综合治理的实践,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也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责,它应当是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事业。在这种自觉的实践中,尤其要平衡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渭河治理是为了让渭河所蕴藏的财富和机遇惠泽更多的百姓。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处理解决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此,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也努力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好、实现好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在治理工程土地清理回收工作中,北郊经开区等地就积极为群众联系奶厂收购玉米秸秆作为青储饲料,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和实现近期成果和长远效益相结合。

渭河不仅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更是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在渭河的治理和开发上,将用水、管水、治水与现代文明、人类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弘扬渭河文化,传播渭河文化。在进一步努力消除水灾危害、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河流自身生存的要求,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生。

推进渭河流域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2008年8月4日,陕西省通过《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这个规划的通过和实施,将使西咸一体化由蓝图变成现实。西咸一体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也是渭河治理的一体化。

同年10月28日,《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规划》整体开工实施,渭河承担起了西安城市重心北移的历史任务,西安市将形成“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发展新格局。

刘枢机认为,随着这两项规划的实施,西安城市重心在北移,北郊逐步成为西安市颇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发展基地,但是北郊与其他郊区之间仍有差距。比如:远离城市中心生活体系,生活配套设施相对不完善;周边地区软硬环境不尽如人意,影响区域整体发展效率;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缺乏人气,等等。更重要的是,靠近渭河地带,面临洪灾的威胁,而且产业结构选择受到河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