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脱贫会议纪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1
一、全面落实科技扶贫项目绩效管理
组织实施2020年区本级科技扶贫项目9项,安排项目资金55万元,占本年度科技项目经费69.62%。项目涉及植物新品种开发、茶叶质量安全、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五个一”主导产业技术提升等。这些项目实施方式有的以贫困村承担实施,以壮大集体经济;大多以企业、合作社牵头,通过“企业(合作社+科技+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具体带动方式包括劳务用工、园地入股、产品销售等。强化绩效管理,对照项目合同要求,将于年底前组织技术、财务专业人员现场验收,并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与,使项目实施验收更加透明,充分发挥科技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
会同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农水局、区扶贫开发局共同选派19名科技特派员,与19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全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帮扶带动一批贫困户。通过前期对全区19个贫困村驻村科技特派员调研,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引导每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并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要求,开展精准扶贫。目前,科技特派员考核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将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一定的资金扶持。
三、全面落实信息扶贫年度目标
三大运营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强力推进信息化扶贫工作,重点加快贫困地区光网络和移动网络建设,到本月底止,共计投入资金995万元(其中:移动425万元,电信310万元,联通260万元),农村偏远地区FTTH补盲35个点位共计新增宽带端口280多个,改善贫困村通话、手机上网质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截至9月,精准扶贫,信息入户完成1098户;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继续推出扶贫致富视频应用、赠送“致富包”、示范应用钉钉管理平台等特色服务。降低信息资费门槛,让贫困群众共享信息生活。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2
吃得苦,安下心,才能留下来做点事情
2018年,赴任
县 镇 村帮扶队员。
**说:“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不怕苦,很想去帮一帮贫困地区的群众”。说这话,**是认真的。此前,**主动报名选派到了大竹县成为一名驻村农技员,这是**第二次响应国家号召,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但是,大凉山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是超出**的想象。
第一关就是行路难。从达州到成都,成都到西昌,西昌到金阳,差不多穿越全省,全程800余公里,驾车不吃不喝17个小时,这还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西昌到金阳没有高速,只有县道,且路窄弯多,路面坑洼,坐大巴车就像坐船一样,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要是遇上山体滑坡、泥石流,那就不好说了。再从金阳到新寨子村,不能搭便车的话,要步行3小时以上。平时走访农户,翻山越岭,只能步行。
第二关是食宿苦。帮扶队驻扎的村委会,没有食堂,蔬菜、肉类来源也不稳定,帮扶队常常是“入乡随俗”,煮一锅土豆,或下一盆方便面,凑合就是一顿,很难像模像样地炒几个菜吃饭。住在村委会一楼,潮湿、采光不足,没有洗浴条件,实在忍不住了只能去县城洗澡。
第三关是语言不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年人不懂汉语。小学生是一个突破口,**和帮扶队就是与小学生交朋友,学会了彝语简单交流。
吃得苦,安下心,才能留下来做点事情,当初入村的时候帮扶队一共5人,**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依然和村第一书记、其他年轻的同志一样,主动承担了综合帮扶多项事务。全村人的信息档案,村支部的会议纪要,农民夜校的培训资料,上级要求报送的扶贫材料,**也是认真整理和提前准备。
常掉发,掉白发,为大凉山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脱贫攻坚路上水泥路好修、水网电网好架、帮扶资料好填,但新寨子村的产业发展却让**同志最费心最扒力。
新寨子村766人,耕地850余亩、宜林山地5130亩,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不低。这也说明,资源约束不是新寨子村长期贫困的主因。
**和第一书记、其他帮扶队员一样使出了浑身解数。考虑到工作需要,**还把自己心爱的私家车提供出来,供综合帮扶队无偿使用,经常还自贴腰包加油给村上、镇上办事。
实施“三棵树”扶贫规划,在全村宜林山地栽种花椒、核桃、华山松,为村民的长期、可持续收入播下希望。林下套种春薯秋菜(春季种土豆、秋季种高山大白菜),解决村民的即期收入。
为鼓励村民搞养殖,实施了“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扶贫项目。
鼓励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没有务工人口的,提供村公益岗位,低保应保尽保,确保每户农户有收入来源。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亲历者。那次县城卖白菜,至今记忆犹新。
去年10月,为了引导村民主动对接市场,**和其他帮扶队员决定利用晚间,去县城帮村合作社卖白菜。秋风凌冽,在昏黄的路灯下,大家支一张桌子、摆上一杆秤就开张了,忙于吆喝和理货,丝毫感觉不到寒意。每当摊位前一冷清,**就和大家,或念或唱,咿咿呀呀吆喝起来。
金阳街头夜卖菜,连续了四晚上,业绩不俗,合计卖出了白菜等蔬菜近1000公斤。
这事对村民们触动很大,他们说,“卖菜不羞人呢,读书人都放得下面子,我们从土里刨食的农民端什么架子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有做不完的事。虽然他在帮扶队中年龄最大,但精气神可一点不输年轻人。他说:既然我来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累点苦点辛苦点这没有什么。
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彝族群众如亲人一样
**在新寨子村人缘好。刚驻村时,**处处谨慎,生怕冒犯到少数民族习俗。日子久了,群众看到帮扶队是在巴心巴肝地帮助他们,自己就跟乡亲们熟稔起来了。“**兄弟,搭个车!”“上呀!怎么今天又进城?”“街上去卖点东西”,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发生在与村民偶遇的路上,或农户的院落里。时不时**还主动和乡亲们打招呼,开玩笑,了解需求。
有一次走访,**了解到村里曲比阿牛一家的情况十分焦心。丈夫因车祸去世,曲比阿牛受刺激,有些失智,而膝下三男一女,都未成年,面临辍学的困境。**联系这户人家的校内帮扶单位,得到计科院的支持。如今,长子洛比格日受资助,在南充第八中学读高中,弟妹的义务教育也得到妥善安排。
关心关爱彝族同胞的鲜活事例每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对于**同志来说,这根本不叫什么,因为在他看来,和他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劳动,这就是他的亲人。
**心里装着彝族群众,新寨子村与达州又山高路远,常常冷落了家人。**在家排行老大,老父母均已年近90,身体也不是太好,常常需要人照顾,父母还经常念叨。**总是劝慰父母:“爸、妈,你儿现在正在完成国家脱贫攻坚重任,一时走不开,请您二老好好保重身体,等我归来时,一定好好照顾您们。”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3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意义
抓落实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狠抓落实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抓落实是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只有通过狠抓落实,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各项工作思路、规划、部署转化为现实成效;抓落实是促进各项工作“打基础、管长远”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狠抓落实,才能有效保证重大决策部署顺利贯彻执行。
是我县项目建设年,也是全县“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启动年,是经济发展极为困难同时充满重大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进一步推进执行力建设,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实现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不仅取决于符合大悟实际的发展思路,更取决于全县党员干部落实工作的作风和能力。要强化抓落实的实效性,有效解决工作效率低下,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要强化抓落实的高要求,对县委、县政府有安排、群众有要求的事项,高标准、高质量、不打折扣地办理落实;同时要强化抓落实的影响力,树立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干部雷厉风行抓落实、攻坚克难抓落实、科学推进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
二、突出重点,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加强落实力建设,必须以事关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为重点。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实行问责追究。
(一)对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人代会、县委全会、政府全会等重要会议部署安排的工作,完全没有行动的,或者执行不力、消极应付、行动效果较差的;
(二)对县委、县政府会议纪要安排的工作,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又不及时向领导和组织汇报情况的;
(三)对经济工作不认真谋划,没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致使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综合经济指标考核连续两年排位下滑的;
(四)维稳工作落实不力,未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造成重复、越级、集体上访或非正常上访,被上级通报的;
(五)对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以及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事关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主要负责人不及时赶到现场,未能按照应急处置要求落实到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出现安全事故的;
(六)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或下属单位发生3次以上违纪违法案件的;
(七)对惠农强农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违反财政政策、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非税收入应入不入的;
(八)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意识淡薄,出现“三乱”现象造成影响的;对企业申报手续在规定时间里不能完成,为群众办事服务效率低下,反响强烈的;
(九)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方案不具体、措施不得力,没有按年度工作要求落实到位的;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受到两次通报批评的,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受到三次通报批评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整职务或就地免职。垂直部门受到三次通报批评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调整主要负责人。县直单位在孝感市排位不能进前三位、乡镇在孝感综合排位不能进位的,其主要负责人要向县委、县政府说明原因。:
三、健全机制,为推进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抓落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重要工作,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根据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4
文章标题:民族宗教上半年工作总结
真抓实干出成效创新思维图发展
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观”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两大主题,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新成效。一、以“三观”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狠抓“三观”教育,提升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州统一布暑,将“三观”教育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五个结合”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对照目标找差距,创新思维强措施,深入剖析转作风,为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一是将“三观”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发展主题;二是将“三观”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将“三观”教育与创办特色亮点相结合,理顺工作思路;四是将“三观”教育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创新部门形象;五是将“三观”教育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整治工作作风。通过“三观”教育,发展思路进一步明 晰,工作措施进一步扎实,立足本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狠抓“亮点”建设,形成规模优势
基地建设是民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鉴于多种原因,我县基地建设在全州长期居于落后地位。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调整思路,主攻难点,以全州东大门野三关镇为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以木龙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中心的基地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一是在示范村建设上完成了木龙垭村委会阵地建设;于四月份组织村两委班子赴建始、利川参观考察示范村建设情况,学习经验,转变观念;农家乐庭园及特色民居建设有序进行;公路提档升级开始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己建成三元杂交牲猪繁殖基地,培植100头规模养殖大户1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3个,3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0个。二是民族卫生基地、民族教育基地建设再创佳绩。民族医院、民族中学多次获县委、政府表彰。三是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基地逐步规范和完善,功能得到逐步发挥。初步形成了以野三关为中心,具有幅射效应的特色亮点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规范资金管理
我们在民族专项资金项目上,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严格管理,受到了上级好评。一是在项目建设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坚持项目布局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资金扶持与科技扶持相结合;坚持项目论证与监督管理相结合,使项目发挥了应有效益。现已完成20xx年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建章立制,跟踪检查,内部审计,建档规范等一系列措施,使资金管理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出台了《县民宗局民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二条。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资金审计中,我局资金管理得到了省审计组的充分肯定,认为: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值得推广。为今后争取资金扶持及政策性项目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宗教事务,完善长效机制
宗教工作无小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县委常委多次听取民族宗教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族宗教工作,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六月中旬召开了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就民族宗教工作作了安排布暑。我们始终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三个绝不允许”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及时完成了宗教场所的年检与宗教信徒的登记造册、宗教基层组织的改选、节假日宗教场所的安全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州民委李主任、县委常委谭显艾等领导亲临各宗教活动场所,调查研究,检查督办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四月,我局会同县统战部、公安等部门分四个组到各乡镇进行调研,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决策宗教事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按照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安排,我局与县统战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作了具体要求。目前,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三级均已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义务和奖惩措施,切实做到了宗教工作常年有人抓,抓就抓落实。
(五)狠抓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局与县经管局、质监局、港航管理所等单位,对口帮扶野三关镇高阳寨村。我局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及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自3月以来,共组织人员下乡帮扶达39天96人次。截止目前,我局为高阳寨村办了五件实事。一是突击移栽烟叶500亩,为今年全村脱贫打下了基础;二是已修通进村公路8公里;三是副科级以上领导一帮一对口帮扶落实到位。组织干部职工捐款4000余元;争取公路修建资金2.5万元;四是举办了80余人参加的村组干部及农户科技带头人培训班;五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使高阳寨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县委、政府及扶贫领导小组的好评。
(六)狠抓民族文化,促
进产业发展
一 是组织相关部门修改《恩施自治州自治条例》,搜集整理意见16条;二是组织神龙溪推介活动,形式成果;三是按照全州统一安排,筹备民族服饰展销活动;四是组织人员参与武陵山区民歌大赛和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五是支持、引导巴东县乐乡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该公司是全州第一家以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搜集;民间艺术传承与推广,民族民间文化书籍、音像、光盘编撰、出版;巴东地方戏曲文化教研、培训为主体经营内容的民营文化企业。该公司的成立,对推动我县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建设,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七)狠抓自身建设,启动机关搬迁
机关搬迁是长期困扰我局的突出问题。我局将这一问题作为“三观”教育整改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我局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以启动机关搬迁为重点,多渠道寻求支援。通过多方努力,已与北京市民委、省民委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及交流。在省民宗委郭大孝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组织专班到北京市民委、国家民委及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请求支持。北京市民委准备近期来巴东回访,并有支持意向。目前,机关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在7月中旬可破土动工。
二、以加速发展为中心任务,促进工作再上水平
我县民族宗教工作,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与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争取政策的力度不够。民族发展资金规模小,实施分散,效益不够明显。对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助推作用的基地和亮点。二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民族意识逐步淡化。三是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三观”教育活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在“三争”、“三强”、“三严”上做文章,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争政策、争项目、争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契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对照省《若干规定》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查找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请相关部门督办落实。二是打好民族牌、库区牌、老区牌,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开发、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政策优势,走出去,引进来,协助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重点支持一至两个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力争“双民双赢”活动取得成效。三是调整思路,选择具有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条件的载体,在电脑农业开发上有新的作为。四是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投入,借社会力量,促民族工作发展。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民宗部门支持,努力抓住三峡库区对口支援的最后机遇,完成机关搬迁任务。
(二)强素质、强意识、强机制
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三观”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三观”教育活动,结合民宗部门自身特点及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务。牢固树立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维护和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严登记、严管理、严打击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5
(1)项目立项不够慎重,仓促上马和重复上马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投资立项不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许多项目投产后因市场饱和而迟迟不能达产。煤炭企业在困难时期,出于尽快脱贫解困的迫切需求,一味追求跨行业、跨领域上项目,受资金、技术和人才限制,新上的非煤项目虽然多,但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反而成了企业新的包袱。
(2)法律、法规不健全,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上存有漏洞。工程招标中不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以包代管,层层分包,不仅工程质量没有保障,项目投资也超出预算和正常水平。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工程建成了豆腐渣工程,不仅经济上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社会影响极坏。(3)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不完善。就我国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现状来看,机制不活、管理低效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许多项目建成后,问题便频繁暴露,长时间不能达产达效,给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被动。
2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效益提升。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必须牢牢把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点中心,把是否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建设,是否有利于项目经营运作后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作为评价项目创新成败的重要标准,围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来研究和探讨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
(2)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企业市场机制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本身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形成由市场到项目,再由项目到市场的良性循环。(3)项目管理创新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提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新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新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通过创新,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内涵。
3淄矿集团公司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主要做法及特色
(1)科学慎重决策,确保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的成功率。淄矿集团公司在煤炭基本建设过程中,始终把项目决策放在首要地位来抓,从项目确立、市场调研、方案论证和决策立项等环节把好项目决策关。在项目确立环节,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所建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③投资规模控制在企业实际能力承受范围内。在市场调研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认真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方向,对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②搞好对同行业对手相关情况的了解,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③搞好项目建设环境调研,认真分析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工艺技术、设备供应、劳动力的保证能力。在决策立项环节:①组织本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意见;②委托法律、审计等中介机构对项目相关内容进行把关,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和财务审计报告;③召开董事会专题进行研究,形成董事会决议及会议纪要。④按照基本建设有关程序,做好项目立项申批工作。
(2)以先进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提升煤炭基本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在长期实践中,淄矿集团公司逐步摸索和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即项目法人负责制。①在济北矿区实行矿区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筹建处两级管理模式。一级项目管理机构为济北矿区建设指挥部,代表淄矿集团公司行使项目组织和施工管理权。二级项目管理机构是各单项工程的筹建处,同时也是项目法人机构,负责项目开发建设;②在陕西亭南煤矿推行的项目建设有限公司形式。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独立公司法人模式,成立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负责亭南煤矿的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2007年成立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负责高家堡煤矿的开发建设。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经济利益矛盾;③组建控股法人管理模式。采取与资源所在地企业共同出资组成项目法人,并由集团公司控股开发煤炭资源的模式。2007年集团公司与内蒙古双欣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双欣矿业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杨家村煤矿,这一模式后逐步推广到油房壕矿井和巴彦高勒矿井开发建设中,为基本建设管理又创出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
(3)突出三大重点,创新内部投资控制机制,对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资金控制。①投资计划控制管理。采取总量控制和年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年度编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工程安排排上,以满足生产基本需要为前提,严格控制临时建筑、措施工程和非生产性工程建设,通过定期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对投资计划实行全过程监督;②预结算审核控制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单位和集团公司两级审核,并聘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建安工程的预结算进行审核把关;③财务审计核查控制管理。财务部门严格按照工程形象进度拨付工程款项,额度一般控制在工程结算总值的80~90%。单项工程建成竣工以后,由审计部门进行政策性合规审计审查,把好投资控制的最后关口。整个项目建设结束后,再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对工程结算情况进行最终审计,审计结果作为项目建设实际结算依据。
(4)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为煤炭项目基本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煤炭基本建设过程中,淄矿集团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力。由于煤炭基本建设项目一般远离市区,条件艰苦,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艰苦、恶劣的作业厂所,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内涵,为淄矿企业文化理念增添了新的色彩。特别是在济北矿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心系全局的创业精神、赶超自我的进取精神、攻坚破难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五种精神,不仅成为淄矿人战胜重重困难的法宝,而且成为淄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研究好、利用好、发扬好淄矿集团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4结束语
脱贫会议纪要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 西部地区 水利发展 战略 规划探讨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宏观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投资结构的全面改革、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入世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规划方式转向战略规划方法。其中的关键是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思路、新的要求、重新认识水利规划的任务和要求,树立新的规划观。并把这种新的规划观作为水利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这种规划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观点:系统工程的观点、市场经济的观点、强调内涵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些已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应用。如三峡论证中,在总体规划以及防洪规划等重点专题上,都体现了系统工程的观点。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过去规划经验的积累。这里说它是新的规划观,主要体现在把这些观点较为系统地形成一个体系。
因此这种规划观既适用于西部地区,也适用于东部地区。但在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东、西部的具体情况而异,不能把东部地区的经验生搬硬套地用于西部。
1 系统工程的观点
系统工程的观点,有三个主要内涵,今结合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战略研究,简要说明如下:
1.1 把研究的对象做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水利是西部大开发这个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水利工程的成效如何,要从对西部大开发总体的贡献大小去衡量,不能单纯地就水利论水利。这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总的思想指导下,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水利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水资源是西部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水利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基本的措施;水土保持是西部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利肩负着西部地区保证经济发展,扶持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三大任务。水利事业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整个事业的成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二是要明确水利发展战略必须服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央已明确提出当前的总体战略部署。水利发展规划必须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的有关要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要根据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发展中小城镇战略的要求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
三是根据水资源条件,研究水利对西部大开发的反馈影响。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强调要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开发。在水资源紧缺或开发困难的地区,要强调以供定需。只有这样,才能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可靠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的良性循环。
1.2 处理好整体中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1.2.1 处理好水利与其他行业间相互关系
水利做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子系统,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子系统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关系。做好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例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把工程措施与农、林、牧等部门的非工程措施紧密配合,把对生态治理的要求,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切有实效。在灌区发展规划中,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要优先考虑农业部门提出的在西部地区发展棉、糖、果、菜、花、烟、药等七大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在考虑工矿企业供水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及工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要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在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中,要把水利建设与水电建设密切结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充分发挥综合利用效益。
1.2.2 处理好水利内部各分系统的协调关系
要处理好综合利用各部门的关系,包括: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等协调发展的关系;要全面考虑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统筹兼顾关系;要正确安排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关系;要充分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关系;要全面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关系。
1.3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问题
系统工程观点,既包括认识论的问题,也包括方法论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水利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个多目标、多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这样一种复杂的问题,只能用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才便于深入分析研究。
1.3.1 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大系统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现代战略规划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还是规划研究组织的最基本形式。
①大系统的分析: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容、行政区划和学科分类进行分解和分析。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治理。例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逐步地深入分析。总的来说西北地区是水少土多,西南地区是水多土少;再进一步分析,西北地区又可分为黄河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和草原区三种不同特征的治理区;再进一步分析,又可根据地形、地貌、降水及社会经济等条件,把黄河上游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小流域治理区。只有这样多层次的分解,才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小流域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治理方法。
②大系统的综合:只有综合,才有系统的整体性,才能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进行优选和排队,才能找出优选方案和分阶段地有序地进行治理和建设。这些概念已是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具体说明。
1.3.2 系统的优化
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优化。
对水利战略规划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通过建立一套数学模型的方法去寻求最优解,只能靠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断排除劣解的基础上,寻求相对的满意解。
所谓优化,从战略观点看,首先是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的自然条件下,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水土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都显得十分紧张。在经济相对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曾对许多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这也与过去在优选方案时,片面强调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很少认真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结果常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因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水利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也反映为经济问题。而按照动态的经济核算原理,在进行贴现折算后,远景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实际上主要是接近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优选,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贴于 2 市场经济的观点
当前,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在国际上我们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内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渗透到一切领域,必须用市场经济观点代替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水利经济问题。
2.1 用市场经济观点指导水利发展规划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很少做具体的市场调查,而是按“统购统销”的思路,假定供水效益完全能按规划实现。然而无情的市场,常不承认这种假定。例如引黄济青工程,一方面从遥远的鲁北引来的黄河水,在青岛卖不出去,大量废弃入海;另方面青岛当地的地下水仍继续超采。再如,有些高扬程灌区,不得不在低于提水成本条件下供水,而对农民来说,常仍嫌水贵,不愿多买水浇地;对扬水站来说,供水越多,赔得越多,因而灌区规划效益也无法实现,难道这类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按市场经济观点,不是我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也不是我有多少资源,就开发多大规模。而是取决于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灌区发展规划,也必需根据市场需求,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基础上,重新研究作物组成,并根据节水要求,研究经济灌溉定额,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2.2 用市场经济观点拓宽水利投资渠道
要从努力申请投资转到合理申请投资与努力吸引投资的双重轨道上来。对可以形成产业水利事业,不是我求你来投资,而是我创造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让你想到我这里来投资。正如国务院在2000年春季召开的西部开发会议纪要中指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投资以及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事情要研究:例如东部地区帮西部搞开发,搞对口支援,绝不是单纯的扶贫,而是互利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西部要双赢。所谓先富带后富,也是要有利于西部也有利于东部,西部发展了,东部发展才有后劲。再如引用外资,要研究外商是怎么想的,外商来开发西部,他们是要赚钱的。他们最看好的是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他们最用心研究的是对外商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他们最担心的是地方的土政策及办事效率对他们的影响及各种可能的投资风险。此外还要研究各种可能的与外商合作方式等。引用外资也必须双赢。据了解,西部地区已经把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如宁夏的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青海省的海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贵州省的长项县黄花聚水电站;四川省乐山市马边河水电站等等。但洽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按市场经济观点,提供确保双赢的具体条件。
2.3 用市场经济观点重新研究水利经济理论
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没有关于市场经济调查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常常造成理论上和结果上的错误。比如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对于计算工矿企业供水效益时,提出按照投资比例分摊经济效益的方法。认为供水做为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应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由企业负担投资,并按资金利润率相等的原则,分享效益,只不过供水工程是由水利部门统一安排的。但是,这种貌似合理的理论,却导出极不合理的结论。因为按此理论,水利工程投资越大,效益也分摊得越多,因此,水利工程不怕投资大,水涨船高,只要供水区国民经济总体上是盈利的,水利经济核算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按此理论,投资越大,效益越高,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单方水投资比东线高得多,因此,同样是对天津市供水,中线单方供水的效益就大得多。这样,还能科学地进行经济核算和方案优选吗?导致这种不合理结论的原因,在于未按市场经济观点,具体分析不同企业对当地的水源条件有不同要求。对用水大户来说,他们必然把当地的水源条件做为选择厂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会在供水成本高昂的地区建厂。否则会使产品成本加入,对市场竞争极其不利,甚至赔本,因而不能接受过苛的水资源投资条件。而我们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却不管企业是否接受,自行进行投资分摊和效益分享。并以此做为水利经济核算的依据,因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2.4 用市场经济观点建立全面的资源观
所谓全面的资源观点,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要看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一种是自然资源,包括矿藏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光热资源等,一般地讲也可称作硬资源;另一种是社会资源,包括人才、信息、科技知识、专利、商标,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后天因素。一般地说,主要属于软资源。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社会资源常具有更重要价值。它能把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和德国所以能迅速地复兴与掘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而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所以未能很快地开发利用,主要也在于社会资源的劣势。全面的资源观的另一方面涵意,是既要看到资源的数量,更要注意资源的质量。我们常说西部自然资源的优势,更多地是指它的蕴藏量丰富。对资源的质量,如开发条件、品位等常分析不够。只有建立全面的资源观,才能全面地评价资源,才能充分看到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互补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把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的优势。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政策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向西部倾斜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充分地加以利用。
3 强调内涵型发展的观点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走外延型发展的道路。虽然也批判过“重建轻管”的思想,但传统观点的改变,谈何容易。至今一提到发展规划,“理所当然”地是计划部门的任务。所谓发展规划,中心内容就是上项目,要投资,似乎与管理部门无关。
3.1 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是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水资源危机将是21世纪最严重的资源危机。目前我国缺水形势十分严峻: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平均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农村至今还有2000多万人常年饮水困难。全国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50年代平均为2.2亿亩,80年代平均为3.57亿亩,90年代(1989~1998)增长到3.76亿亩。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水资源量越来越少,新水源开发条件越来越困难,我国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越来越严重。黄河在90年代年年断流,断流天数也越来越长,平均已达107天,1997年断流达270天。
过去由于实际上走以开源为主的开发利用道路,一方面由于过量引用河水,过量开发地下水,造成河湖萎缩,地面下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后果。另一方面又存在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和污染破环水资源的情况,加重了水资源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只有走外延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工农业节水潜力很大
从用水效率看,我国目前用水效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年用水量约445m3,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04元,约合14.4元/m3,折合1.74美元/m3。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1955年分别达到37.5,53.9,47.2和91.2美元/m3(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这当然与国民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比如美国由于人均生活用水量高达700~800m3/人年。较英、法、德等国高出约2~6倍,(比我国高出约18~20倍),故人均GDP用水量相对较低,约14美元/m3,但也高出我国约8倍。
从农业节水看,以小麦灌溉为例。我国单方水的粮食转换率还较低,平均不到1.0kg/m3。如海河流域平均为0.9~1.0kg/m3,其中北京为最高,平均1.31kg/m3。国内试验示范田和国外先进水平,都已超过2kg/m3。以色列平均达到2.5kg/m3。因此提高用水效率还大有潜力。
3.3 充分发挥已有水利设施作用费省效宏
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已经建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小型水库约26000余座,占全国1/3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仍有一些水利工程安全标准不够,质量较差,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长期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而且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应把已有工程的除险加固,配套挖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3.4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灌溉用水为例,优化配置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灌区内部水量的优化配置。例如海河流域的黑龙港地区,原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50m3/亩。据分析,如果把灌溉水量在灌区内各种作物之间,按边际效益相等的原则,进行优化分配,使小麦的实灌溉定额降至189m3/亩,便可使灌水效率由1.7kg/m3增加到2.08kg/m3,灌水效率提高22.9%。二是灌区间的优化配置。例如陕西省关中平原已建成大型灌区11个,这些灌区可分为东、中、西三片。每片工程集中,灌区相连,部分设施也已连通,正准备实施联网调度,使冬灌区间水量互补,既能减少弃水,又能提高供水保证率。据测算,光是西片联网调度,就可挖出1.5~2.0亿m3的水资源潜力,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三是全流域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已实施的黄河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虽然还说不上优化分配,但也为各省、区所能接受,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效果。四是流域间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南水北调工程。这四个层次中,前二者属于战术性微观的优化调度,后二者属于战略性的宏观调控。转贴于 4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规划和计划中去。
4.1 提高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发展要以提高产品效益的支持,没有效益就无从积累资金,就不能扩大再生产,就谈不到发展。认真实施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产业部门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结构,加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整。水利做为基础产业,首先要为工、农业提供水源保障。要为保证工农业正常生产,支持产业部门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水利部门本身也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改善水环境。要从国民经济总体和水利行业本身两个方面提高经济效益。
4.2 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一个“度”的概念,要限制在资源可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来说,包括水土资源、林草资源以及一切生物资源,应维持其自然的平衡。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渴泽而渔,搞一捶子买卖。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引用地表水、过度围垦、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渡的捕捞等,都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无法持续发展。而且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甚至是灾难性的恶果。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比现在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的挑战。由于人类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已造成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后果。更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了水环境的破坏,并使水旱灾害更严重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经济、资源、环境三者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用水关系,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环境脆弱是造成该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200mm,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600mm以上。地理常识告诉我们,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是形成沙漠的根本原因。这种地区林草复盖率低,植被差,更加重了荒漠化。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省区的林草覆盖率分别只有1.08%、0.43%、4.83%和2.20%。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和林草资源的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近一步恶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天然绿洲减少,沙漠化面积加大的情况。如青海省的沙化土地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8000万亩增加到2.2亿亩。近年来还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迅速增长。70年代至于90年代,西北地区林草面积减少了5.7亿亩,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55亿亩,形成了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还进一步导致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土壤沙化加重了沙尘暴灾害。1993年5月发生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受灾面积达40万km2,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牲(只)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约相当一个省区全年的财政收入,更使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雪上加霜。
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迅速增长,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在大力开展节水的前提下,协调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
4.3 正确处理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间,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形成复杂的联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产业间“瓶颈”状态的存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不断协调各行、各业、各地区的生产条件,消灭“瓶颈”状态,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发展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的“瓶颈”状态会不断发生又不断消灭,使发展持续地成波浪式的前进。宏观调控和市场调剂是协调各部门、各行业间关系的重要环节。西部大开发更为在宏观上消灭“瓶颈”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优势互补为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最基本的条件。用现代科技促进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用高新科技促进水利事业现代化;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1 用现代化科技促成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美国的“硅谷”经验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的经验,雄辩地说明了用高新技术武装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硅谷”是美国西南部圣何塞地区一条纵深约100km的谷地。在50年代,美国斯坦福工程学院的讲师以特曼提出利用这一原产樱桃的未开发的谷地,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开始发展起来的。70年代由于苹果公司的发展,使这个地区迅速地发展繁荣起来。现在已成为包括英特尔公司总部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1998年的产值相当我国国内总产值的1/4。
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原来也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借鉴美国的“硅谷”经验,凭借其技术人员多、工资低的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和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处理“千年虫”问题上,博得了国际上主要软件企业的信任,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软件中心。在它的带动下,印度在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年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达39亿美元。
当然,“硅谷”的跨越式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一是有较强的科技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二是有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宽松的法律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三是政府的支持,四是开发者的创业精神。
我国西部地区有些城市,如成都、兰州、西安、重庆等,都有很强的科技基础,并且都已建立了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电子工业园区。以此为依托,以改革开放的体制和优惠的政策为环境条件,以政府支持为保证,加上西部地区人民的创业精神,我们完全有条件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并以此带动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5.2 用高新技术促使水利事业现代化
信息工程、系统工程、卫星遥感等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升级有普遍意义。对水利事业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化科技的基础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决胜因素。原始的手工式的收集信息的手段,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必须依靠现代科技。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就是一项应用价值巨大、涵盖范围很广的收集信息的高新技术。对水情预报、水旱灾害监测、水土资源的普查、以及对灌区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控等,都有极为重要意义。对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有重大意义。再如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已普遍应用于水利规划、防洪系统的统一调度、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管理。此外,生物工程对发展节水灌溉,对旱作农业提供耐旱品种也有重大意义。
总之,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条件。
5.3 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所谓树立新的规划观,本质就是用新的科技思想和新的科技成果重新认识和解决规划中的问题。从宏观战略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战略研究是现代决策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研究对整体有决定性、指导性和深远影响决策问题的科学;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激化的产物,它把新科技研究的成果看做是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战略规划是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是在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已经明确的基础上,研究总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策略和实施部署。现代战略规划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也体现了现代科技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1990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的杨柄和秦大庸曾根据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宏观战略的研究》的报告,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战略研究理论,其摘要曾刊登在《水利规划》1990年第3期。近年来该学科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现代战略研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体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现结合本文,作些简要说明。以期促使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的观点。
①力求信息准全的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力求信息准全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西方管理学家有人认为,优良决策的秘诀是90%的情报加10%的预感。这种观点对复杂的大系统分析是不完全的,但充分说明了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
②系统分析的原则,这也是战略规划中极重要的原则。本文在“系统工程的观点一节中已做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③尽量采用新科技成果的原则。现代战略研究把新科技的应用,看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认为现代市场的竞争,核心是新技术的竞争。为此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做为风险投资,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以支持新科技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虽然研究一项新科技计划失败的风险很大。但是他们认为巨额利润总是伴随高风险的,因此他们坚持发展新科技。例如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曾经有个战略决策,要研制一种“未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他们集中了许多专家,历时数年,已耗资5亿美元,但在研制过程中才发现了这个计划成功的机会渺茫,继续下去将造成更多的损失,因此被迫中途下马。但这并未因此而影响他们继续进行巨额风险投资的决心。
④风险分析的原则。人们吸取决策失误的教训,发现既使在最可靠的预测和尽可能周密的计划条件下,仍可能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偶然事件,造成决策的失败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研究才能减小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分析也叫突变分析和应变研究。它重点研究各种意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应的对策,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备则少患。
⑤追踪决策的原则。战略规划的对象,一般是长期的战略部署。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实施过程中,客观情况难免不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出现新的科技突破,竞争对手已研究提出类似的研究成果,市场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等。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正原来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一种应变措施,它与风险分析不同的是,风险分析是在规划阶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予测分析,提出的应变对策。这种风险未必出现,对策也未必实施。而追踪决策是在新情况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修正原来的规划,提出新的即将实施的方案。追踪决策的本质是战略实施过程的反馈。追踪决策和原始决策相比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从回溯分析开始。首先应找出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才能在总结经验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以避免和减少失误;二是非零起点。即承认原始决策已实施了一段时间,已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的消耗,要面对已成事实,尽量减少损失;三是要注意心理反应。因为改变原来决策,会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例如原决策者怕承担责任,竭力为原决策辩护,甚至掩盖事实;而原反对者可能因此而否定一切,包括否定原决策中合理部分,走向另一极端。两种倾向全会使追踪决策增加困难。因此回溯分析强调客观准则,着重研究客观情况变化的原因分析,找出合理的修正策略。
⑥群决策原则。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与专家相结合,强调决策的民主化。既反对领导个人拍板,又反对单纯的专家路线。强调领导者也要注意战术措施的研究,专家也要注意战略问题的分析,决策者也应是本行业的专家。至于决策的方法,则应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德尔斐法、智暴法、幕景分析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程序。在决策时还强调低层次的决策服从高层次的决策,做到局部服从全局,谋求总体战略的协调和总体效益最优。
总之,这些原则和策略,很值得我们在规划中借鉴。特别是在注意发展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
[2]唐荣安、李永泰,西部大开发,南方出版社,1999年4月
[3]沈振荣、苏人琼等,中国农业水危机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12月[4]王伟中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