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小企业经营范围

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文1

“2009-2011年三年来,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265.8%、186%、1164.4%;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笔数占全行的75%、收息占全行贷款利息收入的35%(不含贴现),新设昆明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对分行收入贡献率达78%;截至2012年2月末,1.6万多笔小微企业贷款中,五级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0.5%以内。”这是曲商行坚持“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这一战略目标不变实现的一组亮丽数据。

“2009年荣获‘2008年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荣誉称号,2010年在首届行长大会暨全国银行品牌与服务公益评选中被授予‘中国服务中小企业最佳商业银行’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云南省金融办授予的‘2011年度服务小微企业突出贡献奖’、‘最具成长性银行’荣誉称号。”这是曲商行多年来始终践行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发展赢得社会各界好评的左证。

“2012年将建立专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机构,其职能辐射全行小微企业特色分行、支行,专心打造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品牌的建设;三年后,全行80%以上的利润将由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贡献。”这是曲商行今后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措施和目标。

以上是成立于2006年3月28日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企业——曲商行,自成立之日起,依据自身实际,审时度势,把“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作为战略目标,坚持“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的市场定位,大胆创新探索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和品牌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以下简称“曲商模式”)实践取得的成效及其下一步完善的打算。

那么,“曲商模式”是一种怎样的模式?为什么这一模式能做到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共同发展以及证明实现这一目标其实不“难”?在此,我们结合走访调研“曲商模式”基本情况,从四点启示对“曲商模式”进行解密。

一、基本情况

(一)形成决定因素。

曲商行是在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城市信用社多年经营的基础上,经中国银监会和云南省银监局于2005年11月批准筹建、2006年3月28日正式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企业。

曲商行从成立之日起,董事会决策层就把“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作为战略目标,坚持“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广大市民”的市场定位,大胆创新探索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曲商行特点和品牌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曲商模式。在形成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董事会决策层始终没有动摇“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这一战略目标起了核心作用;二是来自国际化标准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全面渗透起了关键作用。换言之,战略目标的不懈坚持和国际先进技术的支持成为曲商模式最终形成和取得成效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战略目标的不懈坚持:一是确立的“服务小微”的优先地位没有改变过;二是在机构、人员的组织保障上一直在加强;三是在产品开发上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四是在机制上坚定保证业务运行,即每年规模下达时确保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构建专业化的经营与考核体系;五是在文化上提供精神动力。回顾曲商行至今的发展历程,这样的不懈坚持已经被其小微贷款业务从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到结出硕果实践所证明。

国际先进技术的支持:国际化标准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全面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和文化建设。2008年3月,曲商行成为世界银行、欧洲复兴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全国12家试点银行之一。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国际化标准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合作行,曲商行得到了国际项目咨询公司——德国IPC公司(简称IPC公司)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支持。2009年3月,在IPC公司因合同到期撤走后,曲商行引入IPC公司小企业贷款高级银行顾问1人,成立直属总行的小企业贷款部,并着力培养一支独立、专业的微小企业信贷服务团队。2009年6月25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曲商行“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专为小企业、小商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办理各种小额贷款的机构),9月22日“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中心正式开业,并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融惠通”的诞生,标志着曲商行为满足“打造小企业授信表现出色银行”的战略目标,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也标志着国际化标准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开始全面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和文化建设。可以说,曲商行因得到国外先进的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技术、管理等方面助力支持,使其小企业贷款业务从推广起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大大领先于本同行,更避免了走弯路的摸索过程,快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运作方式和特点。

曲商行按照“总行融惠通中心各支行小企业信贷部”这一完善的专营机构组织架构全面推广小企业贷款业务,小微企业信贷运作方式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重分析、轻担保”的信贷评价经营机制;二是创造性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从信贷评价经营机制来看:采取了彻底打破传统贷款评价机制的理念和方法,从“四重四轻”方面拓展信贷市场:一是授信、放贷重现金流轻资产抵押、担保,同时放宽担保条件,只要有正常收入来源的人都可以作为担保人,担保手续简单并给予担保人免费担保。二是审贷重现场调查轻资料审查:信贷员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对提出贷款申请的小微企业的相关重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算,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和营业状况、企业主的个人社会形象等。三是考核信贷员重笔数轻金额,避免了信贷员追大客户、贷大项目。四是贷款放款重时效轻审批环节,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放款最多不超过3天,老客户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放贷。

从管理制度和办法来看:彻底打破传统贷款业务的理念和方法,从信贷制度、流程,以及信贷员考核、奖惩、进出制度等方面建立了匹配的、比较独立和独特的新制度、办法。如为确保小企业贷款优先发展,规定全行每年新增贷款的50%倾斜用于融惠通小企业贷款;同时要求,新增贷款投放结构中每年用于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新增总量的65%,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确保“两个不低于”,即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再如信贷授权方面,董事会将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中心100万元以内小企业贷款授权全额转授权给中心负责人,并允许中心负责人将授权转授权给其下属。又如建立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中心独立的薪酬考核机制,小微企业业务人员业绩考核上不封顶,按月考核,但不良贷款一旦超过一定的容忍度,将按20倍倒扣绩效工资,而超过一定比例的将调低授权甚至取消授权,更为严重的将予以淘汰。

二、四点启示

(一)小微企业是地方小型法人金融机构的天然盟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小微企业和小型金融机构共处一方,知己知彼,信息获取成本小,交易方便,双方合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小微企业虽然财务制度不健全,但多是“单门独户”,没有错综复杂的分公司、子公司,业务及经营范围相对单一,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当地小微企业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地利优势,降低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避免自身异地网点不足,控制力不强的弱点,在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中实现共赢。如曲商行专为小企业、小商户打造的高效快捷的“融惠通”业务,不仅实现了快速持续增长,而且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双赢。

(二)地方小型法人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推出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差异化产品,是推行小微企业贷款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难难在两方面,一方面难在小微企业自身,另一方面难在银行。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物不足将长期存在,且资金需求具有“短、小、急、频”特点,对银行效率要求较高。传统银行信贷产品则需要健全的财务制度,充分的抵押担保,手续繁琐,层层审批,追求规模效益。两相比较,导致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收益”-“风险”不匹配,进而将小微企业排斥在信贷有效需求之外。但要看到,小微企业经营灵活,单位资金边际回报率高,可以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虽然单笔需求量小、期限短,但总体市场需求大。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利之便则可以低成本获得小微企业真实信息,摆脱财务不健全,抵押担保不足的瓶颈制约;可以利用一级法人优势,摆脱层层审批,提高效率,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勇于创新,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需要的信贷产品。如曲商行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寻求差异化发展,将发展战略定位于城市小微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利之便,放弃材料审核,财产抵押,注重现场调查分析,注重成本控制,简化手续,推出的“融惠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获得了成功。

(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组织架构,构建“以人为本,团结、透明,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推行小微企业贷款成功的保障。

曲商行创新性地单独设立了直属于总行的“融惠通”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实施扁平化管理,从组织机构设置上保证了自身一级法人优势的发挥,提高了审贷效率,缩短了审贷时间。曲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部将信贷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严格按照权、责、绩进行考核,公开、透明、公正,形成一种平等、尊重、民主的沟通文化,优秀信贷员是其他信贷员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诽谤、猜忌的对象,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新老信贷员之间实行传、帮、带的学习制度,信贷员组成审贷会,提倡团结协作。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了效率,团结、和谐、阳光、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动力,二者为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成功提供了保障。

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文2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才在深圳等地出现,所以学者对农业旅游的研究也相对滞后。[8]45步入21世纪,随着休闲农业的加快发展,我国学者对农业旅游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概念界定、类型阐述以及国外农业旅游经验介绍等,发展至对消费者行为、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对策、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等全方位的研究。近期,我国学者对农业旅游产业集群与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表现出关注。纵观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仍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经验的介绍,二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实证调查与研究。综上可知,国内外对农业旅游的研究集中于农业旅游基础理论、发展与管理模式以及经济文化环境效用等方面。国外的研究表明,农业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既会产生积极效用———正外部性,同时也对其产生消极作用———负外部性;随着农业旅游的快速增长,其负外部性问题日渐突出,并将阻碍其快速健康发展。然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多偏重于对农业旅游正外部性的研究,对其负外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更鲜少涉及其负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为实现农业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寻求农业旅游负外部性的内部化途径乃当前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背景

(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属于环境经济学范畴,1890年由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之后由其门徒庇古对该理论加以扩充丰富。庇古将生产者对外部环境与他人的影响称为“外部性”,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其中的正外部性是指一些人的生产行为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负外部性则是指一些人的生产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庇古又提出了“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概念,他认为当边际私人净产值小于边际社会净产值时,该活动给社会带来了有利影响,具有边际社会收益;反之,具有边际社会成本。后来众多学者循着庇古的外部性理论寻求负外部性的内在化解决途径。科斯(Coase)在批判庇古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解决外部性问题应从社会总产值最大化或者损害最小化来考虑,不应局限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比较。我国学者沈满洪等在分析外部性的概念后,进一步提出外部性类型包含:对生产者与对消费者的外部性、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稳定的外部性与不稳定的外部性、制度外部性与科技外部性等。

(二)集约化经营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率先对集约化与粗放式经营的内涵与外延加以界定,认为在一定地域面积上集中投入劳动力要素与资本,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行为即属于集约化经营;反之,将劳动力要素与资本分散投放在各个地域则属于粗放式经营。新古典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等则更加强调科技进步对集约化经营的贡献,认为集约化经营不仅是劳动力要素与资本的简单叠加,更应是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对“集约”进一步界定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我国学者认为,集约与粗放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两极。者在表象与内涵上均存在本质差异:集约经营更强调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与资本的最优组合,获取最大投资回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粗放式增长则与之相反。

三、我国农业旅游的负外部性分析

据中国休闲农业网数据,目前我国有农家乐约150余万家,规模农业园区近1.8万家,每年接待游客数约4亿人/次,每年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带动近1500万农民就业。由此可见,农业旅游的正外部性明显。然而,农业旅游在实现较好的外部经济性之时,产品雷同、边际社会效益微弱、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等外部不经济性也日趋明显。

(一)制度的负外部性呈现

前期,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各地政府鼓励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农田等开发农业旅游项目,项目开发对部分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过度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众多以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弱、小农业旅游企业出现,由于经营主体多为当地农户,受小农思想影响较大,思想上表现为小富即安,生产中表现为个体经营、缺少协作、缺乏自律与组织性,缺少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众多微小农业旅游企业对农业旅游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边际社会效益的提升。

(二)对生产者的负外部性明显

现有农业旅游企业生产经营范围有限、实力较弱。以农业旅游发展较好的长沙市为例,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农业旅游企业1600多家,其中星级农业旅游企业182家,除少数几个企业的经营面积超过1000亩外,近一半企业经营面积少于50亩,最少的仅5亩。不少小企业为节省成本,在产品形式上多相互简单模仿,经营管理方式粗放,造成同一区域内经营户间的恶性竞争激烈。众多弱小企业存在,导致生产要素与资本很难实现优化组合,要素生产率低下,投资回报率不高。除经营户间存在的不经济性外,经营户对当地其他生产者同样存在不经济性现象。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一方面使得当地人口密度增加,旅游者制造的大量噪音、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污染等影响其他村民的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旅游者推高了当地的物价水平,致使当地村民的生活成本提升。

(三)对旅游消费者的负外部性显现

综合休闲农业网等专业门户网站的宣传信息来看,“生态”、“有机”、“绿色”等是农业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本源。然而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的经营基础乃常规农业,常规农业是一种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特征是利用化石能源和工业技术装备的大量投放来提高产量。这种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与旅游者消费期待的“绿色”、“生态”背道而驰。

(四)对代际均衡发展的负外部性显露

由于经营者的粗放式生产与管理,使得农村固有的乡村文化、原始生态环境被逐渐侵蚀与破坏。众多农业旅游经营者在无调查、无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开发项目,将不少地方建成了“村中城”。而农村的这种原生态文化环境正是当地的旅游核心吸引力,随着核心吸引力的丧失,旅游者也将逐渐远离该地。由此带来了乡村旅游资源的代际间非可持续性利用。

四、集约视角下农业旅游外部性的内部化路径

通过对农业旅游负外部性的分析可知,当前农业旅游负外部性的成因主要为: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众多以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小微企业出现,由于受规模和实力影响,生产者多采用粗放式经营管理,具体表现为经营中的各自为阵、缺少协作与创新能力。这种典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加剧了农业旅游负外部性的扩张。为尽量消弭农业旅游带来的负外部性,采用与粗放式背向而驰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方式应是我国农业旅游负外部内部化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以淡化制度的负外部性

加强地方政府在农业旅游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从政策与制度上引导相关企业的融合与协作,促使休闲农业向集约化发展,减少粗放经营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首先,明确农业旅游经营企业审批部门,统一企业进入门槛,从源头上促进农业旅游生产经营朝向规模化发展。其次,对规模企业在土地、水电等资源使用方面提供更多价格优惠,对实现集约化管理的企业实行适当税收减免及退税优惠。再次,加强对新技术示范性应用的支持力度。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集约化管理的重要表现即是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然而,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较强,新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时的资本成本与风险成本相对较高,致使较多资金薄弱的企业不敢贸然采用新技术。为削减新技术在休闲农业中应用时的成本,政府应从生产、经营、销售各方面,加强对采用新技术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的扶持力度。最后,加强农业旅游产品推介平台建设。休闲农业产品生产季节性较强,生产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有限,企业借助传统媒介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将绿色、有机、生态的农业旅游产品推向分散的消费群体,政府应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协助农业旅游企业打造良好的销售渠道。

(二)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减少对生产者的负外部性

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多样,包含了个体农户、农户+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股份制等。但不论哪种组织形式,其产品的涵括面都比较齐全,企业与外部的协作极少,造成企业间竞争激烈,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为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应通过集约化生产方式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以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本的最优组合。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可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主控核心技术与市场推广;中小企业则采用利基经营等模式管理休闲农业的生产、运输等环节;本地与外地农户通过土地等资源入股介入农业旅游,利用大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生产销售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以此实现社会总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边际私人效益与边际社会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三)优化产品价值链条以弱化对消费者的负外部性

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形态主要有农业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农业、农村民俗等,这些形态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旅游六要素中“游”的价值创造。通过调查走访不难发现,不少旅游者在乡村游玩时,多从事打牌、唱K等室内活动,许多旅游者离开目的地时,常会购买当地价格不低的绿色蔬果和肉制品。由此可知,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创造节点除了“游”外,更多的是“食”与“购”。为此,农业旅游经营者应跳出自产自销的小农业范畴,通过集约方式委托或联合当地及外地农户生产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机”、“绿色”、“生态”型农副产品,将销售方式由等客上门买变成送货上门卖,借鉴德国等发展农业旅游的经验,通过农副产品直销渠道的搭建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四)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以防止代际发展的负外部性

当前农业旅游的基础是常规农业,常规农业以大量化石能源投放为特征。过量化石能源的投放将对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产生破坏作用,最终引发生态系统失衡。改变这种失衡状态的最好方式是以集约化的生态有机农业替代常规农业。生态有机农业要求农药、化肥、石油的精准投放,强调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与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物联网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一种网络技术,以人与物的实时沟通为特点,强调远程实时跟踪监控、精准化投放、精细化管理。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农业旅游企业中进行示范性应用,并充分显现出对生态农业发展与集约化生产管理的积极作用。经营者应加速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步伐,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改善农业旅游生产环境,实现农业旅游资源的代际均衡利用。

五、结论

微小企业经营范围范文3

尽管理论界对于绩效的界定一直在争论中,但是对于绩效的特征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绩效是与工作目标相关的行为、结果和过程的多维体。早在1935年K.Lewin对场地论、团体动力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这就是著名的行为公式,即b=f(pe),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由此得出,环境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绩效理论与环境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焦点。以往研究认为,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员工个体特质和心理定向两个方面,而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1990年Campbell[1]等人提出绩效影响因素理论,绩效受到决定因素和前件因素影响。决定因素代表产生绩效行为所必需的人的因素和组织因素,它是绩效的直接原因。而前件因素是导致每一种能力之不同的因素,它是通过对决定因素产生作用而间接影响绩效。受Campbell [2]理论启发,一些学者探索把对绩效结构与对绩效影响因素结合研究,提出绩效影响因素构想,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3]。因为绩效的实现不能脱离所处环境,不同的环境导致差别的绩效。不论是组织的内环境(组织机制、组织结构、文化氛围等)还是组织的外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市场竞争状况等),都会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过程和结果[4],进而影响员工和组织的最终绩效。

近年来,学界将生态系统理论和观念运用于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它强调金融体系的重构不仅着眼于金融系统内部在政策、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还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健全和建设。目前,学界尚未对金融环境作全面、详细的界分与实证。本文认为,金融环境随着金融主体与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微贷客户经理的行为活动与工作绩效是受组织、环境影响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因素具多样性。如果将微观金融作为金融内环境,那么金融外环境就是宏观金融,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小微企业贷款所处的金融环境必须紧扣小微贷款特点和机理,突出现实来展开分析。近年来小微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渠道,国家宏观的经济金融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愈加明显。商业银行同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取向、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区域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部金融环境。外部金融环境在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带来影响。[5]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金融环境的传统理论,探讨了小微企业贷款涉及的金融外环境。其次,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因素影响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产生作用传导途径。本文在研究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和金融外环境之间多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的中间机制及其中介效应。最后,本文为决策层培育小微企业发展、改良金融外环境提供了建议。图 1 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微型金融离不开金融体系和经营外环境的支持,金融外环境包括微贷外部影响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

1. 对单路径效应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与信用环境两因素可能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种影响效应是单路径发挥作用的。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标志。宏观经济对金融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重要的影响,因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的三架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对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可以使经济和谐发展,对小微企业能够起到利好作用。

假设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本文中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是指区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已成为客观现实。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社会心理和民众价值观念中,由于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和多元性的影响,小微企业也深深带有了特定的区域性特质,这些特质造就了小微企业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诚信理念。

假设2: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 双路径、部分中介变量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经济政策取向和政府认同度能够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模型,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对小微企业正常经营产生有利或不利作用,这些利好或者负面因素会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1)经济政策取向。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就是国家针对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当然,经济政策取向采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政策的制定者不同、内容不同,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也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它们通过不同路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3:经济政策取向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是显著的;

假设4:经济政策取向对微贷客户经理的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是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大量小微企业是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它们不仅对经济总量、就业有贡献,而且由于其机制灵活,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贡献。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就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规模的中型或大型企业,将来对国家的税收和就业就会具有更大贡献。正是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正外部性,政府和监管当局高度才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表现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以及法规创新方面,这些政策同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5:政府认同度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假设6:政府认同度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3. 中介变量分析

发挥小微企业的活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微贷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金融外环境,而其经营状况又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生利好或负面影响。所以,小微企业的活力也就决定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小微企业的活力决定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其内生动力。

(1)市场竞争。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体现在集群发展、市场潜力和应对市场能力三个方面。产品和服务转向产业集群,小微企业通过集群化的发展,实现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小微企业天生具有挖掘市场的潜力,从事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科技含量,属于节能环保、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小微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并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具有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2)自主创新。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表现为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小微企业围绕战略改进内部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自主创新,小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就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发展战略。科学的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定位、竞争战略和组织制度。小微企业应该适应新形势,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走 “小而专”、“小而特” 的特色化道路,开发有自己特点的特色产品,在细分的市场找准位置。小微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小微企业选择的组织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有适合于自己情况的企业制度,适合的组织制度够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4)现金流。良好的现金流包括正常的销售现金流、持续盈利以及预测良好未来的现金流。如果小微企业销售正常,现金流能够支持正常流转,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合理,盈利能力就较强,未来的现金流向好。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2012年第一季度选择一家全国性的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该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分布有14家分行104个基层支行,其中东部3家分行,中部10家分行,西部1家分行。从其全国的分支机构选取500个从事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为研究对象,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出530份,共收回500份,回收率94.34%。在500份问卷中有470份来自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有20份来自小微企业贷款的主管,有10份来自分管小微企业贷款的高级管理人员。被试男性29%,女性71%。23岁以下和28岁以上23.2%,24岁至27岁76.8%。97%没有职称,工龄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上占16.4,2年至3年之间占73%,学历大学本科占94.1%,未婚64.2。

2. 变量的测量

(1)问卷的编制。由于国内、外很少见到金融外环境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供参考的文献又几乎没有,所以在编制量表时,条目收集过程非常重要。本文在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关键事件法,借鉴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微贷工作绩效模型和传统金融环境的特点,收集尽可能详尽、全面的条目。邀请了3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高管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项目中重复进行合并。根据这些条目,结合文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有心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5人项目组对项目内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经过多次试测修改,形成了正式的量表问卷。

(2)变量的选取。①国民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状况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是0.754。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状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国民经济包括3个因素,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本文从宏观经济出发,从经济运行角度测量国民经济状况。②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72。数据显示,“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括区域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量表根据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和区域信用环境编制。③经济政策取向。经济政策取向包含2个子维度,共有6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01。自变量经济政策取向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运用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量表根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问题出发,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测量经济政策取向。④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包含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政府认同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政府认同度包括4个因素,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税收支持和创新法规。⑤小微企业活力。小微企业活力包括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791。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活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介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包括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四个维度。从小微企业内在因素出发,本文主要挖掘小微企业具有的活力首要条件来测量小微企业活力。⑥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含5个子维度,共有15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工作绩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工作绩效包括5个因素,胜任绩效、促进绩效、可持续绩效、安全性绩效和尽职绩效。[6]

(3)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的工具Spss15、EXCEL2000、AMOS16.0和Lisrel 8.7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测量,并使用 16.0 版本的 AMOS 软件进行统计测量。分两步对假设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使用结构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的拟合优度,然后以此模型为基准模型,与其它的非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进行比较,并判断假设模型是否最优。

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的中介作用做进一步测量。首先,以金融外环境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小微企业活力”为因变量,分析中介变量关系中的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中介变量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研究当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金融外环境对工作绩效模型影响的强弱变化。

四、统计与计量分析

1. 测量问卷质量分析

对样本质量和相关分析用于验证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为后续模型验证性分析做好铺垫。表1显示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想相一致。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问卷是可靠且有效的,结果为假设的证明提供了初步证据。

上述采用主成份法对金融外环境的4个自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对量表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了证明模型存在中介变量,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首先,将金融外环境的4个因子和小微企业活力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把小微企业活力的4个子因子视为一项指标,4个子因子作为问卷的条目,与其它因子作为所验证的观测变量。最后,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对提出的构想模型验证,并比较竞争模型,确定最佳的匹配模型。见表2,结果表明6因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2. 结构模型分析

由于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 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 不是互为嵌套模型,因此不能放在一起直接比较,必须分别验证。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结构方程式模型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684.40,df=290,x2/df=2.36,CFI=0.92,RMSEA=0.06,NNPI=0.92;“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的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751.10,df=290,x2/df=2.59,CFI=0.98,RMSEA=0.07,NNPI=0.95。接着,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部分完全中介双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完全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部分中介模型,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972.95,df=305,x2/df=3.19,CFI=0.80,RMSEA=0.11,NNPI=0.76;“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997.35,df=305,x2/df=3.27,CFI=0.74,RMSEA=0.23,NNPI=0.8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部分中介竞争模型。本文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种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不是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是否为非中介模型。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路径。结果显示:此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466.57,df=287,x2/df=5.11,CFI=0.55,RMSEA=0.37,NNPI=0.65。“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43.61,df=287,x2/df=5.03,CFI=0.43,RMSEA=0.29,NNPI=0.59。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3所示,完全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验证了单路径完全中介模型,假设1和假设2得到初步验证。

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863.58,df=222,x2/df=3.89,CFI=0.90,RMSEA=0.41,NNPI=0.7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56.99,df=367,x2/df=3.97,CFI=0.94,RMSEA=0.08,NNPI=0.74。本文继续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单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部分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完全中介模型,也就是双路径模型优于单路径模型。在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中,“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625.40,df=212,x2/df=2.95,CFI=0.92,RMSEA=0.07,NNPI=0.95;“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037.53,df =347,x2/df=2.99,CFI=0.98,RMSEA=0.08,NNPI=0.9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完全中介竞争模型。本文依然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非中介模型是否合理。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的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小微企业活力”中介路径。结果显示:该竞争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102.20,df=220,x2/df=5.01,CFI= 0.75,RMSEA=0.17,NNPI=0.5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862.19,df=363,x2/df=5.13,CFI=0.83,RMSEA=0.19,NNPI=0.63。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4所示,双路径部分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模型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一是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初步验证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6。

3. 回归分析

本文在结构方程建模中采取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仅对提出多个假设模型的优劣进行初步比较,根据初始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情况确定最佳模型。下面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方法,对于模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对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相关效应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73,p

“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相关效应同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21,p

图2展示了最终模型中所有显著的回归系数,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金融外环境各个因素与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正向相关。影响效应呈现出复杂的路径,有单路径完全中介作用效应,也有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效应。

五、讨 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常,商业银行经营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大背景支撑,而小微企业活跃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如何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并对中间机制进行研究,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扩大再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而投资是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这样大范围内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必将产生大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大中型企业的补充,弥补市场空缺。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给大中型企业带来生机,同时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从而激发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

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则形成了消费,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三家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业零售业、饮食业零售业和工业零售业中,分布着大批小微企业,有效消费不会使工业产品大量过剩,使大中型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维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促进其经营发展,保持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在一定程度,消费是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维护零售市场的合理规模状况,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出口贸易是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国外市场销售。出口贸易一旦形成,国内的资本会发生流动,资金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出口贸易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提高利润率,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围绕国内出口产业的小微企业很多,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大中型企业和与之相关小微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直接表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会带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良好状况对最终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有显著影响,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增强小微企业活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2. 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

中国的疆土幅员辽阔,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众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烈,小微企业所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很高,而且大多形成了一定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较为明显,在企业规模上,东部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同时,当地小微企业的有关协会组织数量较多,而且企业能够进入一个有序的、活跃宽松、自由竞争的经营氛围当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优质状态,这决定它们具有活力,具有活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也是健康的。区域经济的不同,区域信用体系运行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反映差异。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区域信用环境培育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层次。

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成就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不同的表现,由于区域性特质,增添小微企业不同的动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且正向的显著影响。

3. 经济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一般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它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不论采取积极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取向,政府都要动用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对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市场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同时也要影响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加大采购,需求旺盛,市场繁荣,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市场萧条,小微企业经营步履艰难。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的中介,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手段有两种即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总量,信贷资金得到的容易程度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也决定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小微企业容易得到融资,现金流充裕,企业欣欣向荣;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稀缺,融资门槛提高,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发展缓慢。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实施双管齐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在变化,企业稳定发展向好或向坏的势头也在变换,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时,很快传导到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这一传导直接,效果明显,决定小微企业的活力。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实施货币政策后,货币的供给取向发生变化,也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发生变化,那么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发生变化。客户经理执行政策客观存在一定的惯性,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执行政策也会带来偏差。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调控,必将给客户经理的执行效率带来不利因素,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是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直接和间接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4. 政府认同度

政府切实加大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和规范小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参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允许小微企业、社会资金以资本形式进入国企改革;推进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办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块;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监测体系等。无疑,政府放宽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可以延伸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大资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优化融资环境着力解决外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微贷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给予优惠,切实降低小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结合小微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和融资风险,政府培育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政府优化融资环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设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实和安排微贷贴息资金到位,实现政策向培育市场竞争力转移。放宽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能够促进微小企业的发展。微贷是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但金融的创新必须符合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微贷创新设立的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都要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同,因此决策层要创新法规,建立符合微贷的法规制度,从法规上认同这种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微贷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监管当局重视和关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和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都能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经营,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小微企业的活力”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监管当局创新法规传导过程比较复杂,金融外环境通过金融内环境影响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再经金融内环境影响工作绩效。所以,政府认同度可以使金融内环境和金融外环境共同导致工作绩效发生变化,这是双路径部分中介影响途径。政府认同度与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呈现较复杂的传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