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1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参保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新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社保工作参与者共同努力、拚搏进取的结果,为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回顾20*年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成功与困难相随,但20*年也是社会保障工作浓墨重彩,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继续解放思想,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旨,充分发扬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的开拓精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的来说,去年的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外促内驱,狠抓进度,加快扩面参保进展步伐。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外部力量前提下,以严格内部考核,加大工作驱动为手段,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原参保企业的临时工、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以福利企业退税把关为机遇,赶时间,抓进度,不断加快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步伐。截止7月底,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年内新增参保达到6324人,缴费总人数上升到33323人。同时,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大力推进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到223家,农民工参保17545人,如期实现了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三年预定目标。在养老、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扩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它险种参保的扩面工作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止年底,失业保险参保3901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1046人,生育保险参保21690人,全部完成了*市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的持续增长,大大拓宽了社会保险费征收费源,为基金征缴增添后劲,再创新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突出基金征缴清欠效果。在强力推进扩面工作,通过“以扩促征”为基金征缴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经过对征缴清欠形势的科学分析,去年把强化社保稽查减少基金流失、清理重点企业欠费和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补缴欠费做为基金征缴清欠的三个重要增长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想方设法加大落实力度,收到了明显的工作效果。全年通过稽查手段清理往年欠费405万元,并通过规范申报和加大稽查力度,把少报、瞒报、漏报现象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金流失。另外,把生产经营逐步好转的欠费企业作为日常重点监控对象,经常排查企业资金动向,加大征缴清欠力度,适时下达催缴通知书或督促企业履行还款协议,大部分企业都能积极配合及时清理欠费,其中部分企业还把多年来的欠费全部清理完毕,一举摘掉了欠费帽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通过采取各种制约把关措施,去年全市企业主动清理欠费累计达1200万元。目前,我市原国有集体企业当中,除停产倒闭企业以外,近87%的企业已实现无欠费目标,企业缴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常轨道。另外,为解决企业离岗职工和失业再就业人员断保及缴费不及时、长时间欠费问题,5月-6月间通过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这部分群体的缴费热情,激活了这块庞大的费源,补缴人数达到2600多人,补缴总额2300多万元。个人补缴欠费的成功推进,不但成为今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促进基金征缴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总计完成34161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1409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2236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5011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费225万元,失业保险费1388万元,工伤保险费1049万元,生育保险费153万元。各项基金节余41511万元,基金征缴和结余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紧扣核心,严格标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立足之本和核心任务,能不能及时足额地把待遇发放到参保职工手中,事关社会保障的信誉。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五个一标尺,即“一人不少、一分不欠、一次不缺、一起不漏、一日不拖”,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全年为12142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848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为119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616万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596450人次的门诊病人支付医疗费1966万元,为5062人次的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1977万元。为182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450万元;为269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69万元。另外,又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待遇支付比例和报销额度,顺应了民心民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是夯实基础,注重服务,创新退管工作特色。退管所站建设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和载体。为了加大退管所站建设力度,夯实退管工作基础,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严格按照“4132”标准,不断提升示范所站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去年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原有11个示范退管所、22个示范退管站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建了6个示范退管所和27个示范退管站。目前,全市17个退管所全部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示范退管站达到49个,并且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2个以上示范退管站。其中,来集镇亮点示范站达到5个,城关镇、岳村镇和西大街办事处分别达到4个。另外,继续加大“六到位”退管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坚决做到不留死角,切实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退管服务网络建起来。按照每10人建一个退管站的标准,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共建成退管站302个,占全市社区、行政村总数312个的97%,并全部达到“六到位”,真正实现了乡乡有示范、村村“六到位”、享受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达到100%的工作目标。去年元月和11月,*市和全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我市隆重召开,通过经验介绍和现场观摩,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最近,*市社保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亮点示范所站进行了考核验收,我市在亮点示范所站数量和档次上名列*12个县市区第一名。
为满足广大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去年投资6万多元,为全市302个退管站和17个退管所订阅了“老人春秋”、“老年日报”、“*日报”、“*晚报”等报刊杂志。为解决好困难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20*年全市共通过各级退管组织探望重病、孤寡、工残、高龄等人员1312人次,送去慰问品价值近几十万元;捐款资助特困家庭257个,捐助物品现金共计388193元。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退管站月例会平均签到率由过去86%增加到目前95%。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没有发生一次因退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近13000名离退休人员、遗属供养人员和托管人员认定率达到99.6%,认定准确率达到100%。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是最好的一年,在*市20*年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综合考核中又获得第一名,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2009年重点推广示范性工作。
健全完善的设施建设,贴心到位的管理服务,激起了广大通休人员奉献社会,贡献余热的热情。我市离退休人员目前共创办经济实体176个,成立绿化美化、环保卫生、传统教育、移风易俗等组织206个,义务修理、义务修路、义务宣传等事迹在离退休人员中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些离退人员在新密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顺利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年*市确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继20*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医保”之后,又一关乎全市民生的又一件大事、好事。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尽早实现全民养老目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们按照“抓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8月1起在超化镇和西大街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于8月29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借鉴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思想抓认识,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构抓基础,迅速部署抓发动,精心组织抓效果”的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参保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已录入参保人员信息41297人,缴费人数达32990人,缴费总额达到1.7亿元,享受高龄补助人数达7539人,并且已有34911人正常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由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效果显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发亮率*市人大调研团一行16人于10月23日莅临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也日趋完善,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统一建立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大厅”,配备人员2-3名,业务办理用房平均达到3间面积计60m2。为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又投资50万元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购置了42台计算机和打印机,有条件的乡(镇)为了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环境,还为办理大厅配备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目前,基层经办机构全部达到了“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制度”六到位的标准。另外,我市招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培训,将很快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经办机构的不断充实和加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调整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居民医保平稳运行。我市于20*年9月份成功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后,为了及时让广大城镇居民享受到医保待遇,20*年我们认定了市第一人民医疗、市中医院等6家医疗单位为第一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并从4月1日起正式运行。止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市内、市外住院达1579人,报销医疗费用337万元,初步显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为提高群众参保续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平衡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去年通过调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并建立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机制,从而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在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教体部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居民医保参保续费工作的同时,我局也集中人员和精力,实行领导包片,各科室包点的任务分配机制,把人员分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学校进行蹲点,直接参与参保缴费工作,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掀起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已达到5.3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纵观20*年,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各项硬性业务指标,而且在业务管理、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上又更进一步。一是通过5月份省局对我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在认真整改问题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举一反三,扩大整改范围,重新梳理和规范业务管理运行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控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有效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二是通过对定点药店进行的多次检查和整顿,净化了定点药店之间的竞争经营环境,服务行为得到了制约和规范;三是通过改建新业务办理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环境。新大厅宽敞通透、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处处显示了人性化的特点,服务设施建设居全省先进水平。它的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我局的办公条件,而且使我们的服务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特色也更加丰富和具体,极大改善了我局的窗口形象。四是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个载体,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实现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跨越。五是通过公开招录人员,吸纳优秀人才,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年龄结构得以优化,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形成了一支符合未来发展需要,富有活力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
同志们,去年的工作尽管存在着很多困难,但却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广大参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当然,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落实者,在座的各位同志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更多,没有你们的认真负责和辛勤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为此,我代表社保局党政领导班子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去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企业缴费清欠不到位,工资申报不实,没有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以下人员参保率较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缴费比较迟缓,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2
近两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两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工作回顾
两年来,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即待遇发放),突出两个主题(即征缴、扩面),实现三大突破(即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的工作思路,以全面增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种保险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不懈努力,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势头,社会保障在我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突出,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新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生命线。要想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征缴是前提和保证。为此,长期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征缴工作的核心问题,重点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征缴清欠率”上求突破,努力扩大参保范围,增加缴费人数,强化基金征收,从而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基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年,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190*万元,较20*年同比增长12%,基金累计结余达23800万元;20*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达到了26*4万元,较20*年同比增长45%,基金累计结余过3亿元。基金实力的持续提升大大增强了基金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近两年来,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前提下,我们把部门联动形成的外部力量和加强内部考核激发出的内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外促内驱,不断把扩面工作推向深入。20*年至今,共为包括私营个体企业、自由职业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9635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是1999年8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参保人数总和的3倍。截至20*年底,我市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总人数已达到3*84人;参加失业保险总人数达到37816人;参加医疗保险人员总人数达到44692人;参加工伤保险总人数达到3599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38*人;参加生育保险总人数达到18115人。各项数据均创下了自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三)参保职工社保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始终把待遇发放当做一项民心工程和增强社保信誉的有效手段,严格以“四个一”为标尺,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养老金发放方面:累计共为12244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4992万元。由于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养老金发放程序和责任机制,从而保证了发放工作做到了无少发一人,无错发一人,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有力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失业金发放方面:按政策规定共接收1163名失业职工,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230万元,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全市大局的稳定。职工医疗保险方面:20*年来,累计共为参保患者支付住院医疗费6200多万元,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和“病有所医,医有所助”的作用,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权益。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减轻参保职工的经济负担。从20*年7月1日起,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市内住院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8%、90%分别提高为93%和95%,市外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0%、72%分别提高为83%和85%;慢性病人的门诊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5%提高为75%。工伤生育待遇发放方面:20*年以来,累计为397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556万元,为200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67万元,切实维护了工伤职工和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均衡了企业之间工伤生育支付费用畸轻畸重的现象,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持续推进。两年来,我们以突出建设亮点所站为目标,努力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使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处在领先地位,成为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亮点。为了使这项亮点工作“亮上加亮”,我们克服资金短缺和工作协调方面的难题,加大站所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12个亮点所和26个亮点站并投入使用,另有4所8站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所(站)建设居郑州市前列。由于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20*年4月,华南、中南六市退管工作年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代表到我市进行了实地参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把新密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20*年,河南省、郑州市又相继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与会的省、市领导和其他兄弟县(市)、区的同行在实地参观,听取了我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后,对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设施齐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在我市已基本形成,并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发展,从而为广大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搭建了一个优质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有序进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是20*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重点和难点工作。为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步伐,尽早实现全民医保目标,从去年3月份我们就开始进行筹划准备,在完成大量而繁杂的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8月底出台了《新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新密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于9月11日在郑州市所属县(市)、区中率先召开了启动大会,拉开了正式实施的序幕。在三个半月的艰难摸索中,逐步确立了以多方位、立体式的全覆盖政策宣传为先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职能部门为中坚,以党委政府推动为保证的有效工作机制,从而调动了社会一切力量,营造浩大声势,全面出击,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年12月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参保4.1万人,按时完成了郑州市下达的参保目标,参保人数居郑州市六县(市)第一位。从今年4月起,我市城镇居民已开始全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实现我市全民医保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堵塞用人单位瞒报、漏报、少报、错报职工缴费工资的漏洞,积极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20*年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社会保险稽查审计职能,对用人单位申报的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人数进行了全面稽查。通过稽查,共查出少报职工缴费工资基数680多万元,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万元,查出企业少报缴费人数1180人,并及时督促他们办理了参保手续。为了充分发挥稽查审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作用,经市编委批准,今年专门成立了副科级规格的社会保险稽查大队。通过公开招录,选拔了10名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并配备了车辆、电脑等装备,目前已形成了接受举报,立案查处,督促整改的规范机制。社会保险稽查大队的成立,必将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位领导、委员: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3
关键词: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将社会保险工作列为民生工程纳入地方整体工作大局,全力推动实施。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对廊坊人社工作关心氛围越来越浓、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的环境下,廊坊社会保险工作呈现出“重点工作有进步、难点工作有突破、服务发展有支点、创新工作有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廊坊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情况
(一)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和全市覆盖
2009年11月,大厂县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县,标志我市新农保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广阳、安次两区相继自筹资金启动新农保,同年10月被纳入了第二批国家试点,我市新农保工作进入新阶段。其余8个县(市、区)在全市统一部署下,普遍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在2011年底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同时,于全市范围内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2年7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两项制度”和国家试点全覆盖。基于此背景,将“两项制度”融合,创新建立了“一制十三档”制度,比国家规定增设1个档次,由城乡居民在100元一3000元13个档次中自主选择参保缴费,多缴多得。
(二)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形成
廊坊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于2000年7月开启,按照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廊坊市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于2003年、2008年又相继开展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此,廊坊市形成了三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第一层次,将所有城镇从业人员纳入体系中,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第二层次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覆盖了城镇非从业居民以及城镇老年居民、学生儿童。第三层次是补充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大额医疗统筹、参保职工医疗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目前,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
(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从1985年起,廊坊市率先在全省开始进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实现了全省统筹。自1994 年起,作为全省四个试点市之一,廊坊市率先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改革。这次试点改革影响广泛,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始,试点改革逐步扩大到各个县区。当前,廊坊市基本已经构建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达到全市11个县区、各类人员,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机制初步形成。
(四)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基金规模稳定增长,基金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继续巩固,失业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工伤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统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断探索。各险种的基金征缴数额、新增参保人数等主要社保指标完成情况均超过时间进度,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基础不断夯实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也是社保制度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市坚持一手抓扩面征缴、力争“颗粒归仓”,一手抓基金安全、严防“跑冒滴漏”。一是社保基金做到由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工作机构在征缴资金到账的情况下,按规定时效全部存入财政专用账户。三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修订和完善制定涉及社保风险、社保业务与业务数据等内控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基金运行总体安全规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社会保险制度也在持续地完善过程中。当前,我市社会保险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经办服务分散,信息化水平低,与我市社会保险整体工作良好发展态势不相适应。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压力大。我国人口正处于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员总数不断增多,且养老金连年提高,个人账户逐步做实,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压力加大,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已经成为保险基金管理的一大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低,资金来源狭窄,总量小,在报销比例不断升高的状况下,为基金带来支付压力。
三是企业职工省级统筹机制有待完善。应进一步研讨省级统筹模式,比如统收统支的层次、基金调剂的方法、地方政府的责任、奖惩制度的优化等。
三、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构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为重点,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1)以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在各项职工保险实现市级以上统筹的基础上,推行 “五险合一”经办机构和经办业务整合工作,实现统一公共业务、统一基金征缴、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稽核内控、统一信息系统。
(2)应保尽保,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职工群众利益。强化宣传力度,鼓励参保,吸引长期参保人员,实现及早参保。
(3)确保基金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重点强化社会保险反欺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联网监控。完善离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避免冒领养老金问题发生。此外,强化及时监控,保障基金安全。
(4)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强信息化建设。要尽快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搭建跨地区信息交流与结算平台,推广社保卡,保障信息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4
一、广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
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对因劳动工作原因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广西从2006年至今,农民工成为推动工伤保险参保的主体力量,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呈现新亮点。
(一)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不断增长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在岗农民工750971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72.56万人,占总参保人数272.52万人的26.6%,比2010年增加11.02万人,增长17.91%。自2006年统计农民工参保以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净增65.84万人,增长了9.8倍,2006年至2011年平均增长率为195.95%。
(二)农民工工伤待遇保障效果日趋明显
从全区情况看,参加职工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后,工伤保险基金能够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其工伤保险权益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2011年全区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完成农民工工伤保险扩面征缴任务,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2.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65%。二是全区工伤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统筹层次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工伤保险应对各类工伤事故风险的保障能力。三是各地普遍建立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经办一条龙的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参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工伤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广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覆盖面不够广
目前,虽然广西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比例在逐年上升,但覆盖面仍不够广。主要表现在,为农民工投保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以及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而安全生产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如矿山、建筑、加工业)覆盖率低。另一方面,工伤保险缴费方式难以适用于流动性大的农民工群体,这也是工伤保险扩大覆盖范围难的一个原因。按照职工工资总额和行业基准费率来缴纳工伤保险费是普遍通行的做法。但对于农民工来说,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工资总额难以核定,劳动关系不稳定是其主要特点。如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往往只干几个月,甚至只干几天,经常在不同的工地上工作,这种情况下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就很复杂和困难。又如,服务行业中存在大量的小企业、微小企业使用的农民工,要一一计算职工工资总额并确定其行业基准费率,难度也很大。
(二)农民工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广西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矿山、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据统计,建筑行业劳动力90%是农民工,煤矿劳力85%是农民工,加工制造业60%是农民工,而建筑、煤矿、加工制造业都是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高风险行业。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职工(农民工)应进行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因急需用工或降低成本,对农民工不进行培训就让其上岗,普遍存在超时工作现象,由于生产环境条件的恶劣和企业主对生产安全的忽视,农民工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比例大大高于正规就业的城市职工。例如,国家扶贫重点县马山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5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陆续到省外金矿务工的人员约有2000多人。2005年至今,马山县农民工被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诊断为尘肺病患者共225人。马山县患矽肺病农民工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当时到金矿挖矿的农民工都没有经过上岗培训,更没有与矿主签订用工合同办理工伤保险,至今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维权和索赔。
(三)维权程序复杂、成本高,妨碍农民工主张权利
虽然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简化了工伤处理的程序,但对有些农民工来说还是鞭长莫及,特别是发生工伤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使很多农民工不得不选择私了和解,以牺牲自己的合法权利来换取尽早拿到赔偿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维权程序复杂、成本高,妨碍了农民工主张权利。另一方面,却使用人单位有时间以转移资产或其他手段逃避责任,使诉讼失去意义或面临执行困难。调解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但由于在调解中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地位并不对等,因此调解的结果往往是农民工作出让步,如果不同意调解,得不到及时治疗,小伤可能被拖成重伤,重伤被拖成重残或死亡。
(四)管理体制不够协调,政府一些部门责任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管理部门的利益驱使着管理者对企业参保存在逆向选择,他们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导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往往从部门的利益出发来选择参保。比如,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广西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维护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就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桂人社发〔2010〕70号)明确规定:“对按常规办法难以核定农民工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可以工程项目参保,按工程项目合同总造价的1.3‰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由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清应缴纳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所需费用。”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市、县建筑管理部门没有很好地执行,这就导致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且不同行业、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保障不平衡。
总之,广西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大,缺乏稳定的劳动关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伤认定和待遇保障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同时,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鉴于此,应当理性地分析看待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应对。
三、切实做好广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的对策
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笔者认为,这是今后广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近期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工作。
(一)加快扩大覆盖面,实现有劳动关系农民工的全覆盖
《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在推动用人单位参保方面赋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银行账户划款、用人单位担保、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财产等强制手段,以及加征滞纳金和欠缴额的1~3倍罚款等强制规定,强制力度大大增强。当前的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全面推进按规定应参保的各类用人单位全部参保,尽快实现工伤保险覆盖全部有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特别是随着广西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每年还将新增农民工进城工作,其中部分行业有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未能全部参加工伤保险,这是当前亟需解决好的扩面问题。对用工流动性大的商贸、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各类服务业小企业或微小企业,可以采取按营业面积缴费或定额缴费等针对性强且比较灵活的缴费方式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家政服务业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为突破口,研究制定灵活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参保政策,逐步将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纳入工伤保险。
(二)加强农民工生产安全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工伤预防效果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筹力度。应主要从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检查,对农民工培训管理机构的调整和职责分配,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制度的规范,以及财政投入与配置等方面,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扶持和宏观调控。其次,鼓励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在岗培训。农民工上岗前,企业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对岗位所需的技能培训和生产安全培训,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农民工上岗前明确生产安全的要求,上岗后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还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农民工工作与培训时间,经常组织在岗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巩固和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力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次,要充分激发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充分把握农民工生产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充分把握农民工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充分把握农民工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在新形势下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加强工伤预防。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作用,宣传《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使社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要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开展法律援助活动。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他们有着较高的学历,也有着较高的法律意识,在进城务工时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据《中国新生代农民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当合法权益受损时,青年农民工选择最多的维权方式是寻求法律援助(占44.7%)。由此可见,对农民工工伤争议案件要给予法律援助,及时解决工伤争议问题,已成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和促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的必要举措。对农民工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工伤待遇保障等服务要做到简便、快捷、高效。
(四)加强政府农民工工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和配合,形成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的体制机制
目前,广西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体系最大的弊端就是管理权限的分散。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且实现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伤赔偿和工伤康复的良性循环,建议将农民工工伤保险各项环节、各项事务的决策权主要交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而卫生、工会、司法部门等则承担监督者的角色,各社保经办机构(工伤保险)则承担制度具体实施的职责,形成一个决策主体、监督主体、实施主体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以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发展和理念创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25版第四期,2011年8月。
[2]曾士海.当前我国工伤保险的形势与任务.中国医疗保险,2011年。
[3]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新阶段的政策建议.中国劳动第311期,2011年11月。
[4]冯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改革建议——基于宁波市的实地考察.中国社会保险研究,2011第3期。
失业保险工作亮点范文5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地方财政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0%和1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全市安排的58个重点项目和86亿元的年度投资任务,着力保障在建和续建项目有序推进,重点抓好列入的重点项目和“双十”工程。夯实全员抓项目机制,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和部门负责制,加大协调服务和推进力度,着力解决项目用地、融资和环境等难题,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督办和考核,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视察制度,力促重点项目早启动、快推进,按期竣工、达效。
(二)下势治理投资环境。着力解决村企矛盾和部门效能不高两大问题。强化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严查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推行阳光政务和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为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夯实镇办和主管部门责任,加大村企矛盾协调和化解力度,综合运用利益调节、教育引导、依法治理的办法,及时、快速处理村企纠纷,减少阻工事件。对堵门断路、强买强卖等恶意阻工、挡工的首要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
(三)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围绕国家产业和财政资金投放新动向,用好用足东大门建设和关天经济区各项政策,瞄准农业、水利、民生、扶贫、生态、循环经济、文化产业等方向,抓好策划包装,不断充实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接替,持续增长。采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项目宣传,适时公布项目策划、储备与招商信息,引导更多企业发展包装出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推动机制。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园区、景区、城区三大平台,突出循环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和轻工业发展四大领域,拓宽招商渠道,丰富招商手段,招大引强,提质增量。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30亿元。
二、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五)全力确保工业增长。加大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运行监测调控,及时准确掌握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原材料运输、融资、用电等难题,促进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满负荷生产。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建立银企经常性互动联系机制,全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传统产业,巩固钢铁、煤炭、焦炭、建材及煤化等行业的规模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加‘部新钢城建设,全力推进龙钢周边村庄搬迁工作,重点推进龙钢1000万吨产业升级项目、龙钢生产工业站和铁路专用线改造项目。做优煤炭产业,不断提升地方煤矿装备水平,重点抓好矿业公司桑树坪矿技改项目、兴隆煤矿120万吨机械化技改项目,加快王峰煤矿建设,全力支持桑北、岑底、龙亭煤矿前期开发。稳步提升焦炭产业,做强煤化工产业。重点抓好龙门煤化500万吨焦化基地续建项目、20万吨甲醇项目、25万吨液化天然气、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等化产项目,同时支持合力100万吨焦化二期等续建项目。提升建材行业,依托徐德龙院士工作站,加大新技术创新力度和转化速度,打造建材技术新优势。
(七)强化园区功能。加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完善园区水、电、路网布局,加快滨河路、禹门大街北延、八一路等道路建设,争取启动108国道二期项目和西禹高速龙钢出口项目,推进陕汽物流园、白村物流中心建设,构建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物流运输格局,打造关中东北部物流中心,同时抓好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八)启动轻工业园区。完善轻工业园区平台功能,尽快完成轻工业园区总规和详规编制,启动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签约的食品、医疗器械、机械等项目顺利入园,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支撑。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九)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龙亭、居河沿岸两大农业示范园、万亩果业示范园和五星、西范和史带村3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引导主导农业产业向标准化、生态化和规模化生产转型,将农业与休闲旅游、农家乐等餐饮等服务业有机相结合。总结推广农业产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现有模式,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做强花椒产业,稳定花椒规模,主打大红袍花椒全国驰名商标品牌,支持花椒期货上市,以花椒芽菜生产和加工项目为龙头,延伸花椒产业链。落实促进畜牧业发展各项决定,积极争取引进正大集团,形成企业投资指导、农户代养的新型畜禽养殖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解决农户投资难题,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盛大牧业、金太阳油脂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6个行政村3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恢复改善4.3万亩可灌溉农田。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和贫困村整体搬迁力度,新建扶贫重点村3个,搬迁贫困人口466人,彻底改善贫困村面貌。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新能源建设,年内完成2个大型沼气、l2个养殖小区沼气、2900户节能太阳灶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惠农政策,足额兑现各项补贴资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农民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为农民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加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深入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百部包村扶贫千元增收计划”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四、振兴文化旅游产业
(十二)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全面落实与陕文投的各项合作意向,全力支持“史记·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完成古城搬迁安置年度任务和史记长廊雕塑景观试验段工程。实施好普照寺、大禹庙、九郎庙等9项文保工程,启动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建设。抓好党家村、黄河风情、猴山等景点建设,把建成以古城、司马迁祠、党家村为支撑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7亿元。
(十三)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旅游行业,推进五星级酒店建设及景区绿化靓化工作,提升旅游档次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餐饮、商贸、金融、娱乐等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十四)激活文化产业。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激活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启动状元街“文化一条街”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构建镇办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8个镇村文化站建设。继续举办民祭司马迁、大禹、秧歌大赛,和秦腔大赛等活动,激发基层文化活力。深度挖掘司马迁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整合行鼓、秧歌等传统文化资源,培育扶持特色文化企业和演艺团体,不断充实文化软实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向力。
五、统筹城乡建设
(十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思路,实施主城区“北进、南伸、西延”战略,启动城市北区建设,实施北二环、大禹东路、黄河大街北沿等骨干道路和城市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部投资集团城市北区中央商务区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象山森林公园建设,完成“象岭朝霞景观区”建设,完成西禹高速入口、二环路、太史大街等绿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重点抓好河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通过典型带动,全面加快董村等6个村改造进程。加大棚户区、沉陷区、工业聚集区和深山区村庄的搬迁力度,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
(十六)加快重点镇建设。坚持“规埘先行,基础突破,服务配套”的城镇建设思路,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西庄、昝村、芝川等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龙门重点镇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4亿元。
(十七)繁荣城乡经济。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规范的经济秩序,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落实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推动餐饮、住宿、商贸、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积极拓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务、培训、理财、健身等新兴服务领域。
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十八)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三城联创”,着力抓好园区、景区、城区和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厂区、矿区道路硬化等项目,治理企业内部环境污染。加大对108国道环境专项整治力度,解决车辆抛撒、“三堆”和违章建筑三个突出问题,改善国道面貌。狠抓城市管理,集中对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建筑秩序、市容市貌、集贸市场等方面进行治理,下大气力改善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和城中村的卫生状况。继续开展重点镇村“创卫”活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九)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项措施,加强节能减排机构和制度建设,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完成大唐二电、尧柏水泥、矿务局矸石电厂、黄河节能电力公司等4项烟气脱硝工程,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强化钢、电、煤、焦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在线监测和日常监管,引导高耗能产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COD)消减160吨,二氧化硫(S02)减排7000吨的目标。
(二十)加大生态恢复工程。继续抓好“三带四区”绿化工作。在高速路沿线、108国道沿线、西部沿山及城区、龙门园区、西昝园区、司马迁景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努力提高重点区域绿化水平。积极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年完成各项造林绿化工程4万余亩,切实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
七、不断改善民生
(二十一)优先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重点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着力解决就业、住房、物价、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快卫生、文化、食品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大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推进计生、广电、科技等其它各项事业,形成亮点纷呈,协调进步的局面。
(二十二)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续建、新建廉租住房640套,3.2万平方米,公租房540套,3.3万平方米;支持河渎新农村建设,全力保障新河渎小区建设;加快桥南村整体搬迁;加大幼教投入,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城区第一幼儿园建设,改扩建7所镇(办)中心幼儿园,完成职专教学实训楼等建设工程,实施新城四中等初中标准化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生活设施改造工程,完成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提高办学水平,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实施薛峰水库供水安全工程,改造输水管道6678米;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完善配套建设供水管网42.85公里;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龙亭灌区灌溉条件;继续实施千里绿色长廊建设项目,并按照规划要求,在陡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及人工造林工程,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十三)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危济困、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全面推广“五大”社会保险,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提高享受财政补助的村干部补助标准。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统筹,用好各类社保基金。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5500人。
八、加强社会管理
(二十四)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加大矛盾调处力度,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矛盾调处体系,迸一步夯实责任,深入开展市级领导大接访活动,形成领导驻厅制度,加大下访、约访、回访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和。
(二十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继续推进“平安”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社会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提高治安满意度。
(二十六)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稳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煤矿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包括森林防火)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煤行为。进一步梳理排查,杜绝各类事故隐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千方百计减少一般伤亡事故。
(二十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完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救援措施及时准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