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校;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5-03
中小学生在我校,因为是在农村,贫瘠的土地没有科学知识的充盈,使农民认识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跳出农村,脱离繁重的农田劳作。这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高关注点,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就是好学校,老师亦即好老师。在这一基层工作的老师中,相当一部分人也认为学生的文化课优异,升学率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完全负责了。甚至会片面的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这也和家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关于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目前的实施状况,总结出这项工作必须要抓好的工作即教师工作、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来办好学校,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以身作则,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做好事却得到误解,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会这样做的,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竟然视若无睹,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好人好事新风貌,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如种植一些植物,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 高中生 礼仪教育 学校策略
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言之,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
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看,礼仪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节中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等内涵,与德育内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着广泛共通性,礼仪教育的作用、目的与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礼仪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过程中,彼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实。
一、礼仪常规教育制度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落实卫生、仪表、出勤、内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年级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自习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齐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观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总人数的57%。住校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和生活都相对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大对住校生的礼仪教育力度。
具体措施有:
1.根据学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条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评选条件和标准等十条》,对住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2.定期组织召开男、女生住校生大会,集中对男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吵闹、说脏话、赌博、酗酒、抽烟、向窗外乱扔杂物、不按时归宿、不按时休息、不及时做宿舍卫生等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对女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不按时休息,不自尊自爱,出现早恋现象进行及早引导和教育。
3.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反馈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形成学校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是礼仪教育的坚实保证。单就学校礼仪教育这一维度来说,形成强大的学校礼仪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首、班主任为主、学校管理服务机构为支撑、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礼仪教育合力。要形成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政治教师“五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切实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有:
1.开发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礼仪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值周总结、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秋季运动会、庆十.一歌咏比赛、各种纪念集会活动,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主题征文、书法、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礼仪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学礼仪、 懂礼仪,自觉用运礼仪。
2.正确处理好礼仪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实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纲》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落实礼仪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着不整、语言行为不文明、抽烟酗酒、沉溺网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殴、聚众抢劫、蓄意伤害人身安全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把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养成教育,全体学生要在文明习惯、社交礼仪、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勤俭自强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3、加强校园礼仪形象建设,树立“一中”良好礼仪风貌
(1)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学校校园要普遍挂有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展示牌;楼道内贴有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设有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经常宣传礼仪知识、教育动态、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师生的仪容仪表建设,要着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规范的学生,严格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大方,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审美性。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不抽烟,不喝酒,展现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程度,展现“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人生态度;通过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既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中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决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决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渗透礼仪教育既体现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目标,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礼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采用了即兴发挥,组织讨论、课前五分钟演讲、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大赛、征写文明礼仪演讲稿、上网查找下载张贴礼仪知识、主办墙报板报,评比文明学习园地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版)[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5]贝新臣.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6]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7]郭素红.对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8]姚丹萍.中学礼仪教育刻不容缓[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引导 领悟 体育教 学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领悟、创造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提出“教”与“学”结合的依据
1.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必须体现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鲜明,对事物的注意、思维持久力均差,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力求活动是群体性的;力求多安排游戏性的教材。我曾在一节教材为50米考核的课中做过成功尝试,使枯燥的考核课充满情趣。从课的开始就安排反应练习以集中注意力,随之在准备活动中又安排三项行进间的游戏练习,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还紧紧扣住短跑的特点进行了起跑所需的反应练习,做到一举多得,测验成绩良好。
2.教材的安排要合理。“动”应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方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同时,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因此在教材的安排和课的结构选排上,一般应把游戏教材作为主教材,又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在基本部分结束后,一般安排赋有竞争性教材,不仅体现出“教”的特点,更使“学”有量的保证。
3.“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必须有计划地学习有关运动技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完成学习基本任务,“学”建立在“动”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动”才能使技术内化而形成运动技能。因此学习和掌握教材的途径必须是科学的身体练习,并溶进智力、心理等因素, “学”本身具有特定的含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教法才能有效传递知识。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分解教学是体现教法的关键。如何分 解教材又是核心问题。依据程序教学原理,科学地把教材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并一步一步掌握,以达到完整掌握技术的目的是有效的。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让学生达到“愤”、“悱”这种边缘状态,然后启发、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领悟。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
布鲁纳认为“发现”按其本质来说,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运球技术,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运球要点的发现。练习后学生纷纷发现:“拍着拍着球就跑掉了”、“一跑起来,就容易碰到球而摔倒”、“运球跑时,将球向前斜拍比较容易”、“球着地时,如果手的节奏与球不一致,球就会脱手”、“我在右手方向拍,可球偏偏跑到左边去”等等。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就会这样的道理。这种由下至上的认识形成是会牢牢地记在孩子们心里的。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有了发现才会思考,学会思考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教育不仅仅是吸收新的信息,它同时还包含学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是每个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要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培养具有创造性思考的习惯。
学会学习是一个长久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认识在集体中的直接碰撞,使学生在集体中确认自己的认识,使自己学得更快,领悟得更深,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教育;方法
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得出: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利用各种方法使学习兴趣化,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高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
小学生是最纯真的一群孩子,他们活泼可爱并且好动,很多东西虽然不能直接吸引他们的目光,但是他们又对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好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更能引起小学生们的注意。借助多媒体的特点,可以运用声音、动画、图片等可以把小学生的目光紧紧的吸引住。
二、制造矛盾,激发学习热情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心里会有莫名的压力,并且开始烦躁、易怒失去耐心,小学生也是这样的。这种压力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换言之,如果学习不再是压力,而是成为学生迫切需要的,学生就会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制造出一些矛盾,让学生不自觉的因为一些问题讨论起来甚至是争论。这些都不是坏事,当他们意见不统一时,就会自己去学一些知识证明自己是对的,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用3、4、5三个数组成能被2和5整除的数,并说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探究这三个数能不能组成能被3整除的数,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他们想到了个位上是3、6、9,但是13、16、19并不能被3整除,他们迷惑了,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还有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学生渴望获得这个知识,学习热情也高涨。
三、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生这个年纪玩心都会比较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太激烈了,父母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到各种补习班,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将学习游戏化。例如,在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在家里或者在身边找到长方形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中充分明白长方形的概念,在这期间教师可以将有关长方形的知识讲给学生们听。这样他们不但不会觉得学习枯燥无趣,反而会激发学生探寻知识的热情,岂不是一举两得。
运用愉快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牢记一句话: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正面的鼓励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责备。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的满足,这也是愉快教学的目的。
四、优美但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思维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很多知识都无法直接理解,这时如果数学教师讲课用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水平,在语文课上又能用到数学的逻辑思维,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运用、交叉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这样表达:蛋糕店里的美味蛋糕,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在学习圆的时候,可以这么表达:耀眼的太阳,皎洁的月亮,平时吃饭的碗,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这些奇妙的形状变得丰富多彩。一个教师讲课如果幽默风趣的话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讲。比如,我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时,我就会举个让人捧腹大笑的例子“扔出一个肉包子,为什么狗会直线跑过去吃?这就验证了我们的这条定理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学生听了果然哈哈大笑。
五、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
如果我们真的走进了数学的世界,你会发现数学的世界中有好多有趣的,具有美感的东西,学会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轴对称图形”,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些东西不对称就是不好看,我们纸折的星星、千纸鹤、小衣服、船等,不对称了就不存在美感了。通过这些,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更加深了印象。
以上所述介绍了很多愉快教学的方法,还有作用和意义,但是绝对不是寥寥几句能够把愉快教学法说明白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找到最好的并且适合学生的愉快教学法。总之,小学生的头脑是有待开发的宝藏,等待燃烧的火把,使其对学习燃起兴趣是我们开采宝藏的第一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是正确的做法,应积极地开展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善森.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2(2):62.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突出问题;教育方法,对策
参加了6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学生。在与他们接触,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现象问题,写出来以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教育我们的学生,让职业学校的春天早些到来!
一、学生教育突出问题
1.模糊的世界观,模糊的人生观。他们的年龄段,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对今后人生方面的目标有自我的认识,甚至有更长的打算。但我们的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他们在初中阶段一般是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有些怪异,吸烟现象蔓延;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心”十足”;心理不健康,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白暴自弃的心理缺陷。
2.纪律卫生方面。厌学、懒散、纪律性差。作为应试教育牺牲品的他们,中考的失败,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喜欢自由、随便,淡化时间观念,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低层次。上学迟到,上课讲话,吃小食品,讨厌值日。
3.自卑心很强,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时常在他们身上发生。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批评教育。盲从心理严重,看到别人上课讲话,自己不讲就觉得吃亏,不吸烟就会觉得没面子,不谈恋爱就会被人瞧不起等等。
4.生活奢侈。来到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可学生一个月的花费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有一部分学生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手机一般都是几千元的,话费一个月也得几百元。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是城市低保家庭,但看孩子生活的表现与实际真是大相径庭。
还有很多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家庭的教育,初中学校里失败的求学经历,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染,造就了这些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教育?如何让他们成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一群孩子。他们在以前的学校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原因很多,老师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只要学习好,就一切好。学生自理能力极差,也不会与人交流,沟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公民的道德与心灵习性。在面对这些受过心灵创伤的学生时,可想而知我们要面临多大的挑战,但是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是我的信念。走进学生心灵,感染,温暖他们心灵,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人把我们的这句话翻译成:给我一条鱼,我今天就吃完;教我钓鱼,受益终身。这句话变成了美国的教育精髓。美国人把我们的教育哲学,学通了。而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呢?
二、教育学生的一些管理对策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业、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一)正面引导,唤回失落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我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日的出发,注重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使他们敞开心扉。
l、深入挖掘,选准切入点
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表扬为主,注意细心观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自信心,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焰。
2、唱响主旋律,配合主渠道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学生毕业工作需求,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3、逐步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合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密切通过家访,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及时了解并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做到家庭学校两相知,两配合,两促进。
(二)激发专业兴趣,憧憬未来职业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试的。中职学生都处在l5~18岁之间,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大,对培养专业兴趣的可塑性同样强。针对我任教班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方向,毕业工作介绍,以及找了很多优秀毕业生代表作经验交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三)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上进心
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l、以人为本,渗透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根据在校学生年龄多数都处于l5—18岁之问,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格、自我认知、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逐渐定型。,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及”持之以恒”和”晓之以理”及”导之以行”,做到实践”情、理、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
再者,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法制教育,邀请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和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我平时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
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组织丰富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一专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学校定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样平台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优点,提高自己能力。
其二在班级举办各种比赛,小歌手比赛,导游词背诵比赛,目语歌曲比赛,打字比赛,体育运动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协助精神和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
3、加强学生党、团工作建设,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加强对学生党、团知识教育。做好”固本强基”工程,遵循”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举办多期党课学习班和团课学习班,上好党课和团课,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努力进取。让学生一帮一,以优带差,让学生成为我的好助手。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范文6
课程改革后中小学德育教育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对学科教学和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进行了超越学科体系的全方位改革,改变了传统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闭塞、时效性低的弊端。下面我将简要阐述传统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和教育关系不明确
问题德育和教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取向相同的,从我国古代来看,德育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与教育是大致相同的,相辅相成。而发展到近代,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越来越不明朗,尤其是近代以来,科学进入学校,使学校“大一统”局面发生了改变,德育与教育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工业生活的不断发展,进入知识就力量的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较德育的地位越来越低,德育与教育的关系“破裂”开来,造成了现代教育只求真不求善的局面,一味追求知识和本领的进步,忽视了自身的精神修养,创造出高层面的生产机器,加工各种精密零件,而精神层面配不上技术的进步,因此,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和教育的关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德育与教师关系问题
现代社会不断向产业化靠拢,不断进步,学校不仅是学习现代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场所,并且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进步,学校也成为竞争激烈的场所。在这种大环境下就需要搞好教师和教育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定位的重要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而在传统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是充当引起学校激烈竞争的加剧者,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两个层面,不能很好地互动。更恶劣的是伴有体罚,对于思维意识较弱的学生进行辱骂和讽刺,实行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全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加强调德育的地位,重视德育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需要学校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出新方法和新途径来强化教育的时效性,从知识传递过渡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各学科的教育中都强化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不断上进的优秀品质。在课程改革中,尽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德育课程面貌,强调在真实、客观的生命体中感受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就此,新课程的改革解决了传统教育背景下道德与生活的分离局面,学校开始从教学向教育转变,引发了教学工作者对传统教育新的定位和思考,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性,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有利于德育工作的继续发展和探索。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针对中小学生思想特点
构建道德教育体系课程改革下中小学遇见域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目前中小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来制定教育对策,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完善德育教育体系。现在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理想,依赖心理严重,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学校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以往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已经行不通,要创建新的渠道,将教育的理念深化到学生内心,付诸实践,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方式的转变,并且还可以运用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
(二)将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拓展了德育课程的研究视野,直接表现为德育课程类型从理论体系开始向生活体系转变,同时,在实践中一些新德育课程类型逐步发展起来,德育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人际关系和精神环境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并且从个人精神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自然生活等各个层面上设计活动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道德教育。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更是加强德育教育的场所,还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成熟的重要场所。
(三)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机构要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对教师的导入方式、提问方式、行为举止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观念。比如,备课充分、守时和负责等优良品质,要以身作则,给中小学生起到良好榜样,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并且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