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工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与工程管理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工程管理;科学定位;创新;技术;发展;工程科学

1 工程管理的科学定位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已成为具有历史高度、全球角度的战略思想,在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同步增长的环境中,科学发展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会进一步加快工程管理的创新步伐,进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阶段。

我国是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规模巨大,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导投资建设的工作管理体系,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工程项目管理渐渐成为行业热点。做好一个项目的工程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专业素质的要求,而且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知识构架需要涵盖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经营、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几个方向。这样就需要我们这些工程管理人员成为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把这些多方面的知识都掌握好,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2 工程管理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现代社会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需要的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工程管理需要我们掌握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各类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因为工程管理本身的特性,它对我们工程管理人员也提出了相应更高更加新型的要求。根据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还应兼顾项目与社会、环境的辨证关系;

(2)微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实施过程,还要扩展到项目的外部和相关的环境中,从传统的刚性管理发展为辨证的柔性管理;

(3)形成完整,量化的方法理论体系,从难以重现的“精英管理”模式转变为结构化的“制度管理”模式。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它在工程管理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律、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并以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工程科学的体系结构。

在工程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和方法论的研究,应用支持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并在微观管理领域中,通过对产生技术方法的规律、标准和工具等的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体系从词义可以简单解决为“产生方法的方法(平台)”。到目前为止的工程管理领域,对于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仍比较薄弱,以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例,人们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难以在实践中直接应用,或者表现为项目经理们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的差异较大。在科学研究领域,不能得到重复结果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理论方法的缺陷,并认为这是判断“科学理论”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项目管理这类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缺少方法体系将难以形成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理论体系框架。

我认为,研究,建立和推广工程管理中的方法体系,应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3 工程科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所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为依据和出发点,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是工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内容和目标。但方法论决不是具体方法的集合和简单叠加,而是依托长期实践,经过高度的理论升华形成的基本理论。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正在快速发展,工程科学在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融合社会、人文、管理、政治等学科因素,并通过投资建设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工程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全面、综合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也是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

工程科学大致由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可能附带产生出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导和控制工程技术的使用方向、决定工程建设整体效果。相对于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目前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均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这体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管理涉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必须形成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工程管理的技术理论目前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期待创机关报的阶段。以理论的创新、发展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投资建设领域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和自然、社会、宏观经济的关系,寻求,揭示工程建设的外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政策措施,宏观管理还要关注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结构关系,关注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过程监管。宏观管理技术的主要形式有法律、政策、区域和行业的监管等。微观管理主要包括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咨询,主要从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角度,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评价和组织监督。微观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形式,在国内外以往的实践中,微观管理主要关注于提高具体项目的投资收益,减少建设风险。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1概述

报告强调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内涵式发展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要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导师责任制及项目资助制,鼓励在产学研模式下推行“双导师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研究生是地产、设计院、施工公司、高校等单位的人才输入来源,此类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探索适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特性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办法及长效机制是大学、企业、科研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提高建设管理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创新力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术型硕士,在不同学校的不同院系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工程管理二级学科为例,该学科培养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决策的研究型、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以工程与管理因素相结合,培养掌握工程理论与管理办法,具有协调组织项目全过程管理决策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实践应用结合度较高。3实践基地建设现存问题3.1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使得研究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及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真实需求被忽略。

3.2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缺乏成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成功经验。

3.3政校企协作程度较低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推进,缺一不可。但因缺乏利益链与职责链的统筹机制,导致三方主体存在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研究生实践基地存在投入不足、数量不多、合作浮于表面、配套政策法规不到位的现状。

4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以项目为引领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将硕士3年培养期分为第1年与第2年~第3年两阶段进行培养。研究生第一年由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见习两个部分组成。校内理论学了常规必修课及选修课外,加入企业专家讲座,深入了解各类建设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各岗位工作内容及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并加入名校学者讲座,深入了解本专业目前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校外见习包含校外企业见习及校外研究所见习,通过到校外企业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企业工作实践有一个大体认知;通过到校外研究所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研究所工作实践有大体了解。通过第一年的了解,结合第一年的在校成绩及两种模式可容纳人数,按成绩排名依次选择在硕士培养第2年初加入“模式一:科学研究型”或“模式二:专业技能型”。

4.1“科学研究型”模式

“科学研究型”模式由校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师联合校外研究所专家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特别是高水平项目的研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塑造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与学生的潜能,导师团队的构建能够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总体效能最大化。该模式由校外研究所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制定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前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及兴趣申请课题,后期结合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所需研究技能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校内实践基地可通过构建腾讯会议、QQ群、优学院等功能互补的多维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进行“屏对屏”的教学与互动[1],指导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项目研究工作,协助培养研究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操不仅可以锻炼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增进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了解本领域发展最新成果[2]。

4.2“专业技能型”模式

“专业技能型”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开展充分合作并确定研究课题,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开展研究。每名研究生由一名校内导师提供理论指导,由一名校外导师提供实践指导,在校内、校外建立双基地,共同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课题的来源可通过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征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通过研究生在企业实践中自主发现制约部门或企业效益提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征集到的问题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提出拟立项课题建议,报企业技术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最后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课题,再以横向科研项目的形式交由研究生及校内外导师共同研发,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及经济价值[3]。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确定后,由校内外导师结合课题需要的实践技能、企业需求人才的能力素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4]。对于学位论文,校内实践基地的校内导师着重论文的理论升华,把握论文的写作规范与理论深度,校外实践基地的校外企业导师着重论文的工程应用价值,指导学生的论文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5]。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要突出研究生的研究型特性,在项目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探索得到具有实践价值的可作为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结合工程实际的专业实践经历。

5研究生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5.1政校企合作方面

实践基地长效运行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研究所)共同维持、协同推进,为使三方对实践基地建设拥有长足动力,需考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合作关系与互动机制。

5.2科研项目及研究生管理方面

实践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研究生实践基地稳定长效运行的基石,规范化管理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首先应明确高校、企业(研究所)、导师、研究生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拥有的权力,再者需明确成果产权的归属、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安全保障措施、项目经费的来源及使用办法等。

5.3评价考核方面

评价考核是对导师、研究生、实践基地运行成果的检验,评价得到的反馈有利于制定详细的改善措施。对研究生的评价由校内外导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级并附书面意见,评价结果影响研究生评奖评优。对校内外导师的评价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进行,评价结果可作为导师续聘、绩效考评的部分参照。对实践基地整体的评价由研究生及导师对项目实施效果、运维管理科学性等通过问卷调研、访谈法进行信息收集并形成总结报告作为基地进一步改进的参照。

5.4服务管理方面

在服务管理方面,分为学术指导管理及行政管理两部分。学术指导部分由校内外导师组成,负责密切关注研究进展,提出指导意见。行政管理部分在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由专人负责,在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为研究生在企业顺利实践保驾护航。

5.5信息交流方面

在信息交流方面,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定期就研究情况及培养心得进行交流,交流过程由记录员进行记录,使校内外导师统一思想的同时把控研究方向与进度。

6结语

借鉴三螺旋理论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实践基地建设复合源动力,可进一步探索结合三螺旋理论核心思想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具体实施对策。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建立健全对于基地建设状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复盘和改进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更能适应时代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强,翁孝卿,罗惠华,等.疫情背景下《毕业实习》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1(7):95-98.

[2]邵永健,毛小勇,赵宝成,等.土木工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0(3):161-164.

[3]邵永健,李国建,毛小勇,等.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232-234.

[4]范小红,许斌,马海龙.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45-246.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he main form of expression i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process, i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is the key to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it throughout project decision-making and design phase, bidding and construction stage, and the stage after the completio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ch as the entire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cie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 若缺乏全面、 系统的管理控制,必将导致建设资金有形和无形的大量浪费。目前人们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一般只注重施工图预算、 竣工结算, 不涉及工程定价和前期的造价控制,主要还是以设计、 施工、 监理等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造价人员大多只是被动地从事简单工程计算量和工程计价工作。这直接导致许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概算超估算、 预算超概算、 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有的还非常严重。所以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

一、 工程造价管理内容

1、工程造价管理是包括投资管理体制、 项目融资、 工程经济、 工程财务、 建设项目管理、 经济法律法规、 工程合同管理在内的对项目工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全过程管理。其中既有对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计价行为的管理,也有对工程造价编制与确定、 咨询单位资质、 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监督, 但是其核心内容是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其目标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的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2、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 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 施工图预算、 承包合同造价、 竣工结算等几个阶段的工程价款。如果合理的确定了各阶段的造价,也就为各阶段设置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从而激发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完成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3、控制是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一个系统若没有目标,就不需要也无法进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建设者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经验知识有限,不但常常受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表现程度的限制。具体来讲,投资估算应是设计方案选择和进行初步设计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进行技术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建安工程承包合同价, 是施工阶段控制建安工程造价的目标。

二、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

1、合同的管理

施工合同作为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依据,施工合同的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效控制施工造价,增加企业利润的前提就是要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合同意识,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法律,掌握有关合同的业务知识,从意识上重视合同管理,履行合同的规定;企业内部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保护企业的利益,完成施工任务;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内容,牢记合同规定,履行合同的义务,享受合同赋予的权利。

2、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

签订合同后,工程的造价控制目标就会变得明确,进行工程管理对于实现目标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首先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建立健全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工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经理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控制好工程成本。 提高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坚决不录用管理水平较差、 财务控制不严的经理,避免资金的浪费。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必须认真把关,增加或更改的项目要做好现场签证,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要经过严格的验收,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数量不足的材料要及时向采购方索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经营人员应该深入现场,以身作则落实现场签证,及时掌握工程进度、 工程款的落实,原材料的购置等,并根据施工进度和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人力、 物力等。 技术人员应根据合同及时进行相关计算,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 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控制造价的关键,同样也是管理工程造价的关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材料的管理是否到位同样是施工造价管理的直接影响因素。 采购材料一定要做到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管理

竣工结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为:(1)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2)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3)设计变更通知书;(4)现场签证记录;(5)采用有关的工程定额、 相应的市场材料价格。合同内同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以上材料,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完整的工程结算,并根据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 对于由合同之外的因素引发的工程变更或延误工期等情况,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证据,提出索赔,获得经济补偿。 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合同意识,加强索赔的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管理在各个阶段的任务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措施,是工程动态管理,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途径 。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对造价控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以求能对造价管理有实质性的帮助

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施工现场的方案优化应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设计优化方案编制不同的概预算,使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这里就要求造价管理达到一定的深度。 优化的施工方案在编制预算价值时,除了要符合概算编制要求,还应当循序渐进,对比出价值最低,方案最优的设计,以使在实施阶段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2、项目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度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途径,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确保市场竞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及公共利益。 应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结合法律法规对影响在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环节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以避免利益因素对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决算资料必须通过审计审查,完成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项目造价应注重过程管理,采取全方位监督措施,对过程资料闭环管理,任何决算价值必须合法有度,有理有据。 同时由于决算各环节复杂,在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 业务水平、 绩效考核方面应进行规范。 以体现管理措施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4、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为造价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措施支持,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程序及软件的应用,广泛的展现在实践当中,为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保障。 工程造价管理应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对信息的编集、 整理、 应用,以及市场行情的掌握,均建立在网络平台及软件应用的基础上,动态掌控价格变动趋势,作为建设项目各阶段造价管理及控制的技术措施。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它贯穿于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 招投标与施工阶段、 竣工结算与后评阶段等项目建设全过程。 科学周密而有计划地分阶段设置投资控制目标,可以通过目标控制,在项目投资决策、设计、 发包和实施阶段,把投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并随时纠编,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使投资估算、 工程概算、设计预算、 承包合同价更趋合理准确,真实而客观反映项目实际进程发生额,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 预算超概算、 竣工结算超预算这一 “三超” 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 物力、 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还要有配套的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位才.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控研究分析[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04) .

[2] 刘学.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企业导报, 2011,(19) .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预算;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预算的运行管理现状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水利以兴利除害发挥着其供水、防洪、发电和灌溉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预算管理也逐渐重视起来。但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建设预算管理工作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工程资金配置渠道不畅、管理运行与维护资金不足、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如何结合我国水利工程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在运行和维护方面没有定额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这就使强化管理落不到实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许多问题不好解决。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消耗量,从而准确确定施工资金需求,严格工程量计算规则,确保工程预算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预算科学性探究

2.1 工程预算的具体内容

工程预算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筹资预算、资产预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工程预算是进行工程招投标、编制工程投资、指定项目计划、贷款办理和合同签订的基本前提。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之前通过工程预算可以使能够较好的整合各类资源,进而可以更好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充分有利的条件,可以促进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预算及时合理地进行管理调整,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全面的工程预算是非常必要的,应具有严格的准确性、权威性与科学性。

2.2 水利建设工程预算中常见的问题

2.2.1工程预算高估

在实际工程预算中,会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开支进行初步预算,然后采取项目竞标。水利工程招投标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真实的工程开支一般是低于预算数目的,这其中也因此存在着很大的经济差。由于当前我国对工程预算编制管理的不完善,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施工单位动机不纯,重负预算或者高估预算。施工负责人对预算员的交底不详造成多报,施工单位素质偏低无原则高报等。此外,由于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且变动频繁,这样也会容易导致工程预算高估[1]。

2.2.2预算内容不准确

工程预算的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施工人员施工费用、施工材料和施工器械等费用的预算。其中施工费用是比较容易确定的,施工器械也是可以根据工程量和以往的经验总结所得出的,而对于施工材料的预算通常考虑的因素更多。在水利工程预算构成中,施工材料的费用差不多占到工程预算的一半以上。材料价格的确定随着市场自主定价模式逐渐主导市场,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在不断地波动,计划的材料和实际所需的材料是有差别的,这种就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材料价格。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材料损耗,在材料预算中如果没有包含材料的损耗,那么也会导致预算内容不准确。

2.2.3预算分析不充分

工程造价过程控制水利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因此要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的造价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许多的水利工程施工位置环境复杂,如果在地质勘探出现误差,没有达到要求的设计深度,那么在工程建设中,不但没有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给建设进程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整个工程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就可能致使施在编制结算时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3.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策略创新研究

3.1 严格规范预算管理

关于整个工程预算的管理一定要合理规范,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必须做到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预算误差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工程预算高估。在整个工程预算过程中,对于工程量的计算是其中最繁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项目预算人员应该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原则,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基础,加强预算管理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证。在过程预算时,要合理安排预算工程量的计算顺序,明确计算项目,详细注明原始数据相应部位,统筹工程主体兼顾其他工程内容,避免重负预算和较大的预算误差[2]。

3.2 加强市场调查与研究

保持密切的市场关注对于工程预算管理的非常有必要的,从中能够获得最新最真实的市场数据和同行业经验共享,可有效的解决工程预算中材料预算等问题。在工程实施之前,要对所需的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储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减少材料浪费。要结合不同的地区统计更新市场材料价格变化,及时补给材料供应充材料。在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相互学习和进步的关系,对于预算管理方案进行探究分析,寻找对方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及时改善,能够快速的促进预算管理模式的完善。

3.3 全面分析项目内容

水利工程的预管理贯穿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要想做好项目的预算管理,就应当全面的分析整个工程内容。预算编制人员应掌握项目施工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特点,熟悉施工所有内容,精确计算工程量,客观分析价格因素。想提高投资效益,就应该全面的分析项目的所有细节,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3]。

结语:总而言之,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其采取科学的工程预算不仅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还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各方的利益分配。对于水利工程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预算,规范资金使用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在水利工程的预算管理中,应当充分考虑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严格规范工程预算,不同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好工程预算管理的监督与协调工作。以保证项目质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严格规范,加强管理,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水利工程的预算工作。

参考文献:

[1] 曹爱博,提高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

[2] 钟其祥,影响工程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山西建筑,2010(29).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5

(一)建立和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核查是工程项目安全进行的有效保障,安全审查工作往往要对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保障设施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还要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对于建设单位一般还需要建设安全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负责安全监管,进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二)培养安全文化

作为建设单位必须坚持实施安全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培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严禁违规生产,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机构也要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争取在事故发生前排查出事故隐患,确实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三)安全设备设施的配置

安全设备设施是发生安全事故后最有效的营救和自救的设施之一,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大保障。因此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极为必要。在危险施工场所必须要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消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对对应的设备运转情况做好记录。只有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才能合适的增加工作量,安全就是效率,因此必须坚定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对于施工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加大安全设施的资金也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生产量和工作量。否则,盲目提高工作量带来的往往是事故频发。

二、施工质量管理

(一)监理在施工单位的管理作用

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工作在于工程监理。承包合同中强调的施工质量就是监理检查的主要标准,并会逐步验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管者,监理必须坚持三检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都在合同规定的指标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往往会遇上超出自身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理就需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施工单位的监管力量,以人为本,期以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监控。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监理的监管工作,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设备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与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密切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变化,不要将不达标的材料带进项目工程中,而作为材料供应商必须严格保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通过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协商,加大对材料的检查力度,提高质量检测力度。

(三)关于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的管理方法

对于某一个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设计计划,并需要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在完成了上述流程之后才能应用于项目的施工中。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会贯穿工程实施的始终,因此,合适的施工程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技术主管部门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素养,确保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体制,做好各程序的交接工作能有序进行。

三、施工进度管理

科学与工程管理范文6

1.引言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若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会忽略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严重偏离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公共事业管理》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2.《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在修完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内容和主体;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事业管理、科技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住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环境管理等含义、特征、内容、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和发展趋势,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能较好且较熟练地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

3.《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从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地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前,《公共事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以识记方面的考核为主,很少涉及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及创造性受到制约,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公共事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4.《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4.1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先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这一岗位进行分析,确定该岗位工作能力目标,然后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材。针对我校该专业的特点,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始终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议选取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事业管理、科技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住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环境管理等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4.2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在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讨论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根据《公共事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用如下几个有典型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案例进行探讨。每个案例的设计采取如下步骤:(1)对教师而言:课前收集案例,布置案例让学生准备;课堂中倾听或评价案例分析,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老师点评、小结等;课后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总结。(2)对学生而言:课前接受案例,阅读并做准备;课堂中就布置的案例提问,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课后学生整理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以探讨怎么看分配不公为例来说明我们是如何组织案例教学的:教师课前调查和收集案例,布置探讨怎么看分配不公案例,案例分析之一:收入差距的新视角;案例分析之二:中国的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案例分析之三:缩小收入差距在于劳动力流动;案例分析之四:收入差距不是问题,贫困才是问题。让学生课前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分配不公"不公"在哪里?如何缩小其差距?课堂中教师要学生单独或全体回家布置的思考题,教师倾听或评价案例分析,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最后点评并进行总结;课后学生需要整理有关分配不公的笔记,教师自己思考原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评价并更新案例。总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较好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除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外,我们还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4.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后,首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这既体现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还要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公共事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校内实践为案例教学,包括探讨怎么看教育不公平、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等案例教学实践内容,在改革教学方法中对案例教学有详细的论述。《公共事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校外实践为社会实践,项目名称为公共事业改革与发展专题调研实践,要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总之,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后,摒弃了改革前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实践课时比例偏少的弊病。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