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1
一、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设银行业务蓬勃发展,电子银行渠道业务建设、网点战略性扩张,建设银行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加,固定资产已作为建设银行主要的经济实力证明之一,固定资产管理贯穿建设银行经营全过程,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所以建设银行应从战略成本的高度,根据业务发展变化的态势不断进行流程优化,完善固定资产流程管理体系。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建设银行资产流失。
二、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单位价值在4000元以上(不含)、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或者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单位价值在4000元以下、但是在中国建设银行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和折旧年限表中存在并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形资产。我行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占比最大的两类就是经营有关的电子设备和房屋。
三、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及现状
(一)政策依据
200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修订版)》的通知,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制度上的规范,对各行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ERPF系统上线后,各类固定资产的卡片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对固定资产规范性管理进一步明确。
(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房屋权属不完整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点建设战略性扩张的需要,建设银行网点以自有购置为主,前几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开发商预售房条件宽松,之后因规划等多种原因,无法办理房产权属证明,形成建设银行部份房产权属不完整现象。
2、经营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不够明晰。
总分行的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进行了框架式的要求,对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固定资产的新增入账、调拨未进行进一步细化,各基层行根据框架自行进行管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存在设备调拨不及时、固定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等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有如下四点:
第一点:采购渠道较为分散。固定资产采购渠道分为集中采购和支行自行采购等多种方式。其中集中采购又由总行和分行多个部门进行承担,采购完成后,有的固定资产由供应商直接提供给使用部门,支行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入账情况,形成固定资产新增入账滞后的现象。
第二点:业务营运使用的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换频率相对较快,ERPF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员设置较少。仅分行一级存在固定资产卡片调拨管理员,固定资产及时调拨缺乏系统支持,固定资产调拨不及时现象突出。
第三点:个别固定资产定义不清,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如固定资产目录中的高级家具定义模糊,目前的操作是只要涉及家具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管理,而使用部门往往忽略了这种价值相对较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实物毁损的情况下,容易擅自丢弃,形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第四点:使用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强,未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责任不明确,
四、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房产权属不完整情况
1、存量房屋权属不完整情况,应密切与房屋开发商和房产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密切关注房屋产权办理进展情况,熟悉房屋买卖合同中违约条例的时效性,通过借助法律力量维护建设银行相关权益。
2、对新购房产,在市场调查时,将房屋的权属调查列为房产购置的必要条件,合同签订中明确房屋权属不完整的违约条件,采用责任追究制度,对市场调查不负责任、签订合同时擅自放弃违约责任相关条款,造成建设银行新购房产无法办理权属证明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经营类设备流程管理不够明晰
作为企业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模式是必要的,尤其是随着建设银行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大。为切实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针对以上成因,建议制定以财务为控制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系统设置,重点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新增和调拨等薄弱环节,提出如下建议:
1、组织结构的改造。
对所有固定资产管理实行集中归口管理,专门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受理、集中采购、集中分配、统一调拨的集中管理模式,避免多头管理形成的管理脱节。
2、建设银行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模式,下属机构庞大,业务分工复杂,短期内更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难度较大,因此,充分利用财务控制核心作用优化固定资产流程相对快捷有效。
(1)、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发挥财务控制的核心作用。
固定资产新增:分行及二级行以下集中采购的固定资产,在报销环节应向计财部门提供本次采购固定资产的验收单,涉及向二级行进行分配的,同时附二级行相关部门签字确认固定资产领用单。
固定资产调拨:
(2)、在每一个使用部门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兼职管理员,人员变动时应将固定资产纳入交接事项,明确管理责任。
在一级分行及二级分行各部门增加ERPF系统操作员,只开放固定资产行内调拨权限。
二级行辖内调拨,由二级行固定资产管理员根据实物管理部门提交的调拨申请进行系统调拨操作。
二级行之间的调拨,由一级分行固定资产管理员根据二级行相关部门确认后的调拨申请进行系统调拨操作。
(3)、适时更新固定资产目录,尽量采用能够量化的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义。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2
二、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财权分散在财权分散的影响下,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复杂多变,其原因主要是下属管辖单位多,由于范围广、分工不同,导致管理工作相对松散。有些是乡镇直接管理,有些是上级政府部门管理,还有些则是双重管理。这些部门和单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及相应的支配权,资产可能是上级配备,可能是自己添置,也可能是上级政府统一配置,资产来源多元化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账实不符分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租借管理不规范,二是资产处置不当,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及时交付并核算。对于前者,租借闲置的房屋用品,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收益。然而,乡镇政府的资产出租有的不公开,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合同文件,随意性大,大多没有专人管理。以房屋出租为例,长时间拖欠租金却不追缴,房租收入就难以纳入预算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该向上级部门备案审批,常见如电子设备、车辆等。由于乡镇政府的认识不足,资产处置不按照流程执行,或者擅自处置,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些单位没有及时交付,一些单位即使交付但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管理意识淡薄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明显的问题是管理理念不科学。举例来说,不少政府重视现金、轻视物资,重视采购、轻视管理。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在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领导干部认为资产管理繁琐,如此就会引起工作人员不作为。4.疏于日常管理乡镇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导致账目混乱、记录不清晰。②部分乡镇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尤其是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例如办公室的使用没有土地所有权证、使用证;山林证在农林主管部门处,委托各乡镇管理。③乡镇扩建、改建工程完成后却没有及时入账,只是将建设中的经费纳入支出,导致账物不符。近些年建设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这些资产处于账外,会导致管理失控。④还有些乡镇将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超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如此就会造成资产流失。
三、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1.创新财政体制第一,明确乡镇固定资产的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盘查,将结果装订成册、统一编号。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备案、准确记录,将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第二,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固定资产的购买计划,在年末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成本金额,通过和核定基数、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实施财力扣减措施。第三,将固定资产的审核列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以此形成完善的财政体制,增强领导的关注力度,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责任意识,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定谁是第一负责人,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权利。然后从上到下签署目标责任书,实施层次负责制,确保各种固定资产均有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资产带来的效益。另外,还要树立依法管理理念,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财政法规,一是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促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固定资产进行依法管理;三是固定资产在调拨、报废、变卖等处置上,应该首先申报,获得审批后进行相应处置。
3.重视日常管理一是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产生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入账登记,遵循账、卡、实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电子台账,并且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了解资产存量的前提下,对资产的使用进行动态跟踪,如此能保证账实相符。二是委派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交接、清查、处置等内容。以固定资产的盘点为例,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旦发生异常变动,应该及时上报给领导。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依据规范严格执行审批流程,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核算。四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之间协同工作,进行统一审核,将审批权限赋予相关部门。以资产的租借为例,应该分析市场行情和需求,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保证操作的透明度。而变价和残值收入,则应该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满足非税收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3
企业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发展支持的设备、环境、仪器、办公场所等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的硬件设施和规范设备,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运作中借助银行、客户、金融机构进行的资产合作和企业实际运作中创造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商品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流动资产是工资发展的保证。加强对企业资产制度的管理,必须深入彻底和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的安全有序,支持企业运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对硬件的使用流程、维护流程、报废流程、检验流程以及创新流程都进行全面的规定强化,并保证制度合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流程进行详细跟踪到位
在固定资产购入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保证固定资产在购入过程中细节入账,有领导签批,会计统计,财务收账,工程认领环节的记录,并能够对整个记录进行追踪,在固定资产分批使用之前,要保证每一个资产有编号,能统计,争取入系统,由系统对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规划,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流程进行检测。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在日常的使用中须有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借出、使用受损状况进行监督,产品跨区域借出时需有专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须有使用人签字确认,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须有专人负责,不允许未经同意非专业人士破坏或者损伤工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资产使用损伤维修情况需经过财务部门签批,财务方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记录管控。
(四)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养时需按照产品编号对整个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确保每一个固定资产到位,保养完毕后,有专门负责人按照产品编号将固定资产返回到使用方,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编号受损,应该及时通过系统补全,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需要外发维修的情况,应该有领导签批、财务跟踪,保证资产不丢失,使用完毕后能原样返还。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
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寿命后,应该及时安排报废,企业应该设定单独的负责报废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监收,资产报废需经过财务和技术部门签批认可,确保资产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无法再为企业服务,对于没有到达使用寿命但无法正常服务的产品,应该有报废部门进行二手处理,为企业挽回损失,申请报废需要补充资源的情况,应该在产品报废处理结束后由领导签批,划给财务会计部门,对后续流程进行跟踪。
(六)固定资产的点检和创新
固定资产进行点检,是保证固定资产不丢失,不损坏的有效办法,能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对损伤的资产进行更新维护,恢复其使用,应该给予改善方适当奖励,产品点检工作应该由专门部门全面负责,要确保点检内容所有产品到位,产品规格准确,产品能够继续使用并能持续为企业服务。
(七)完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借贷,资金回流、政府税务等问题进行及时监督,保证企业在这方面的最大利益,能够为企业创立很多无形资产。
(八)完善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路径
按照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模式的信用评级体系,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责、收费标准、行为规范、业务范围等,确保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化解出资方的顾虑,降低贷款风险,保证企业担保制度的有效作用,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促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九)跟随市场走向,调整走资环境
根据政府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法律、政策的调控,提高自身融资需求,扩大融资产品规模,改进信贷审批制度,优化信贷审批环节,试用和推广企业金融产品,加强资金流通速度,为企业融资不断创造机会。把握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模式转变,适时调整企业金融产品,跟随商业银行调整步伐,争取吸引融资机会,扩大融资规模,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十)理性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掌握核心资金稳定
及时回流企业核心资金,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比例,保证企业运营内需保证。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链能够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稳定,是企业应对危机,处理内部矛盾的工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和平时的发展需求中,为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时候需要将企业稳定资金进行投入,来博得企业的短暂快速发展,适当时机,缩减外流金额,回收稳定资金,把握整体平稳,能够让企业拥有应对危机,处理挫折的能力。
(十一)理性分配资金去向,化解刚性需求矛盾
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维护,这些是资金分配中的刚性需求,是资产流动中所必须要顾及的稳定资金。银行把握固定资金走向,规律性的把握一定的稳定资金定期回流,保证企业刚性消费需求。企业融资模式和投资环境的改变,随时随刻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大局和流动资金的稳定,财务部门应该对其特殊局面提前处理好应对策略,保证稳定局面不失衡,刚性需求不落空。应对企业突发需求,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回流,外发投资应该有一定可以及时回流的资本作为支撑,处理特殊融资变更时,要及时预留资金缺口,优势时往前推进,劣势时及时收拢,松弛有道,保证平衡。
二、结语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4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为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质,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一、医院固定资产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多头管理,医院财务科管总账,行政科管明细账、车辆、房屋及办公家具等,器械科管医疗设备明细账,医疗设备购进在器械科,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购进及管理在信息科,但信息科未设置明细账,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想象,各领用部门无责任人管理资产。在固定资产盘点管理上,医院普遍存在对盘点清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喝盘点清查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
第二,不严格执行制度,不重视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验收不够严谨,仓库保管员在入库时往往按照随货清单入库,未看见实际实物进行入账,造成实物与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相符,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又不及时定期盘点,造成账实不符,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调整或资产管理人员变更时,移交、监交制度不能严格执行,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
第三,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报废的固定资产反映不真实。目前,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时都能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使各项固定资产从一开始都能纳入医疗卫生单位的资产管理范围。但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单位财务或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很难深入到各使用部门加以认真清查盘点,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清查、报废、毁损处理上监督的欠缺,而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又不熟悉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规程,使得早已沉淀、报废,没有得到及时的账务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固定资产的科室无专人保管财物,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医院每年均有资产报废情况,但未对这些已报废资产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已报废资产形成账外资产且缺乏监管。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第一,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加强各科室、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科室合理购置、分配、使用医院固定资产,进一步促进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能的发挥,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往往重视大的原则性内容,忽视了一些细节和工作流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目前在根据工作实际,完善管理流程。完善制度,加强制度可操作性。例如,科室发生变动,需要调整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如何进行,管理部门及科室权限如何规定等都要给出细化的管理制度。
第三,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实行三账一卡管理,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
三、医院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探讨
第一,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定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第二,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论证与经营效益分析。医疗设备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在购置医疗设备时,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医疗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再由采购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收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考虑人员技术力量支持情况,有无维修能力及维修站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由医院领导以及各相关部门组成采购小组,找到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保证采购的过程公开,透明,所购的物品价廉物优,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时时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资产进行经营效益的分析、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5
1.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部门,在每个科室固定资产属于公共财产,也并没有派专人进行管理。在医院的物品设备领用科室,通常是对物品设备的出库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包括领用时间、领用科室和领用数量等,领用之后物品设备是否在科室之间进行转移、是否进行过维修等详细情况,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而物品设备的使用部门在领到之后,通常是先建立一份固定资产卡片,但是由于并不是每个科室都有专人负责,所以经常发生卡片丢失的情况,以及丢失之后也无人发现、无人补写的情况,这给医院后期清理核查固定资产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而且由于医院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医院经常一连几年也不清查固定资产,即便清查,也只是登记一下数量,没有详细写明设备的是否闲置、使用的具体效率等都没有明确分析,导致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资产依然登记在册,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应用严重不符的后果。
2.医疗设备重复购买的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近几年国家一直在致力于保障老百姓可以用得起药,因此一直对医院的多种药品价格进行一定的控制,药品加成率的降低,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药品盈利,降低医院的总收入。医院为了扭转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只好将仪器检查作为增加收入的途径。这也是最近几年各个医院都竞相购买进口设备、精准设备,有的科室明明已经有使用效率较高的设备,但是依然购买新设备。医院这种为了眼前短暂利益,盲目重复购买医疗设备的现象缺乏可行性论证,由于之前并没有及时对新设备的购入进行效益评估及分析,很可能导致购买的设备利用率低,不仅不能扭转收支不平衡现象,还会直接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薄弱
通常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报损报废、转让出售、直接捐赠,以及调拨到下级单位等等多种方式。很多人觉得固定资产已经对医院没有什么贡献了,不用再进行过多的管理,其实恰恰是在最后的处置阶段,才是最容易导致资产流失的步骤。通常每个医院都有规定好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制度,但是仍不能阻止部分人利用职务之便,擅自随意处理部分医疗设备或仪器,通过变卖、调拨、低价转让等非法手段,将处置固定资产所得资金变为个人所得,致使国家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处置环节管理比较薄弱,所以,有时候还会造成报废的资产长时间无人处置,不仅占用空间,还虚增了医院的固定资产。最后就是部分设备空放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丢失,无形之中浪费了医院的财产。种种现象都表明了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当,极易引起资产流失,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处置固定资产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增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管理层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备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就是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建立从高至低的分层管理模式,每一层级都有专人负责,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从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盘点、使用、维修和报废处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专人负责,确保做到账卡、账实相符。最后就是医院要尽快制定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进、维修以及处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避免因为管理不善而给医院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2.遵守购买原则,严格把关,杜绝盲目购入新设备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医疗常识也在不断进步,医院永不购买医疗器械是不可能的,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度,如何在不浪费经费的前提下,合理购入适当的医疗器械。首先,任何部门要购入大型的医疗设备都要提前申请,提出使用该设备的优势、国内外使用情况、投入之后的市场分析和收益分析等等,请购通过之后,交由采购部门进行询价,之后严格按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原则,严格检查设备的质量,争取用较小的资金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杜绝部门或者个人私自采购大型设备。
3.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在其教学和科研等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确保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固定资产资金配置与运用在高校教育投资中占比较大,提高固定资产使率、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模式转型的关注重点。
一、高校固定资产特点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不能分割的重要部分,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教育不断大力投入,使得各地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得到了拓展,其不仅是国家财政下拔款项购置、自主知识产权购置、获取事业性收入购置,同时还可是在经营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购置,或是社会捐赠等,且不同来源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都为高校教学科学提供服务;其二,固定资产表现形态呈现多样化。高校所具备的固定资产形态各异且品种繁多、数量较大以及金额较高,比如实验室用各类仪器模型、校园网络设备、教学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其三,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化。高校固定资产除了用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外,其还被用于非独立性核算和校办企业等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的现象,且共同成为高校办学的根本条件。
二、推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重要作用
其一,有利于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固定资产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真实价值和账面价值差明显增大,从而使得高校固定资产估值出现偏差,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明显。而新模式实施后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提升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性和高校整体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损耗情况,提高了高校的决策能力。其二,有利于提升高校绩效管理质量。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教学情况,也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会计信息准确,客观的反映出高校绩效管理情况,而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实施,提升高校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其三,有利于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以往高校固定资产直接计入支出,并不计提折旧,这种模式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存在重复采购或超标配置情况频繁发生,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而新模式实施后,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不但能够准确核算各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持有状况,有效规避了高校固定资产重复采购的现象,弱化了固定资产闲置和低效情况存在。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当前一些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只重视经费的分配与应用,而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较为忽视,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管理状况关注不够,缺乏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重采购、轻管理”的意识,致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漠、管理机制滞后。每年虽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固定资产,但对资产管理不重视,过了几年或者人员更换后不知拥有多少资产或者不知它们都分布在何处,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二)责任不清,管理机构分散。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然未能实现和设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且采用以账物分管为基本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的管理模式。而在此种管理机构与管理模式都存在不足的前提条件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统一领导、统一分配的监督协调部门加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分配彼此之间相脱节,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运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多头管理、口径不一和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所以高等院校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的存在,问责也难以落实到个人或部门,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及时进行更正处理。(三)管理滞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目前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管理手段明显滞后等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以及使用等过程中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对其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规范。并且一些高校固定资产应用情况并未进行详细记录,卡片信息不够完善,从而扰乱了后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此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还未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职权不够明确,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各行其是,难以实现全面管控,甚至还使得一些高校固定资产存在账、卡、物不相符问题。(四)资金浪费,缺乏统筹管理。高校各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只注重资产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购置回的固定资产管理、分配以及运用等环节重视度不够。从而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难以物尽其用和无法实现彼此之间共享,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效率性和实用性,占用和浪费了大量的高校资金。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缺失,存在各部门都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现象,但利用率却又很低,比如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普遍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这些重购资产、闲置资产等都造成了高校资金浪费问题。(五)资产流失,综合利用率低。高校由于对固定资产采购和应用缺失管理,致使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缺乏科学经济可行性分析和合理的采购计划,使得一些固定资产至购置后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自身价值和作用,降低并弱化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由于清产核资工作不到位,使得其资产产权较为模糊,从而导致大量资产被无偿占有和转移等现象发生。
四、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实施办法
(一)观念创新,增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感。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增强校内领导、各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等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并通过开展资产管理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效益观念,加强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结合国家制定并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措施,全面规划固定资产采购、运用与核销流程,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固定资产保护意识,自觉维护和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权益。(二)机制创新,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校领导为核心,设立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使用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并根据各部门工作实情来明确其具体的职权职责。对学校资产申购、管理、分配、运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形成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模式创新,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应对其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切合所需和实情构建以管理目标为核心、职能职权为根本、财务预算为主线、绩效评价为辅助的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同时,高校还应构建合理化固定资产预算体系,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彼此相结合,如在做下年预算前各部门进行当年资产盘点,资产管理部门针对高校现有资产再结合各部门人员或实际业务进行资产核定,判断可否进行新增和更换资产,从源头上统筹管理全校资产。从而增强预算管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实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产闲置和经费浪费。让日常管理同监督机制能够更好的相得益彰,完善和对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四)手段创新,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结合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校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设立专门卡片,详细记录其规格、型号、产地、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所在部门等信息,为高校各部门、各人员查询、使用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在固定资产新模式下,通过网络平台形成采购、投入、调配、报销、核算和处置等环节的监控管理模式,使高校固定资产从需求、购置、运用直至报废都能够处于监督与管理之下。(五)监管创新,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监督措施。增强高校固定资产安全性和有效性,应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和高校自身管理情况来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并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其控制和监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对高校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确保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维护、报废等进行监督与检查,一旦在固定资产监管核查过程中出现资金浪费、资产流失以及违规处置等行为,应及时进行合理化处理与处置,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增强其监管力度。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高校管理机制等的不断推进,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要求逐渐升高。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进行探索与完善,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进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全面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出高校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吕容,王珍,苗雨蓝.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6-18.
[2]卜荣芳.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4):12-13.
[3]王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