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实习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类实习小结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1

不过累归累,心中仍然感慨颇多。生平第一次有机会“学以致用”,很有成就感,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你学的再好也白搭。

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写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

在铸造部,老师们教的非常认真,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随时指正我们在操作中的错误,纠正手型,耐心的一遍遍的分析我们做的砂型的的优缺点。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半,但是师傅们却是尽其最大的努力,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多教给我们一点东西,希望我们能真的有所收获,而不是空手而归。对此我们确实有些愧疚,因为我们的心理多少有一点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的想法,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投入。

但是我们一定会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实习上,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同学们必须给予这门课以足够的重视,充分的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虽然存在诸如:设备数量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缺陷,但是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化短为长,使同学们分期分批的实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经过亲身体验和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对此课感兴趣的。我们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同时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就拿锻造而言吧,起初,对于火红的钢条和锻打时的飞溅物,同学们仍然有些害怕。但是,通过师傅的耐心讲解和帮助,这种心理慢慢的被好奇心所代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中。当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工件时,我们心中无比喜悦。

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学对此表现出了烦躁心理,不想参加练习或应付了事。这些同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学校安排这门课的用意,尽快的投入到这一次难得的实践活动中。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2

【关键词】教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主体

【作者简介】聂琴,河南省鹤壁高级技工学校,从事机械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工作。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游标卡尺》是选自劳动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又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万能角度尺打下基础,而游标卡尺的使用又贯穿于机械专业测量工件的始终,因此,本节内容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技校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及测量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高素养的现代技术工人。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和技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重点的依据: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来测量零件。

2.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难点的依据:读数原理抽象难懂,学生基础较差,不容易理解。

四、说教法

我们知道,技校培养的是理论和技能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讲游标卡尺的结构中,利用游标卡尺模型及实物现场讲解,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

2.讲授法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应采用讲授法详细讲解,直至学生理解为止。

3.练习法

学习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通过测量的准确性。

4.启发式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5.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例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分钟)

由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录像——轴类零件的加工、检测过程,及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采用讲练结合),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详细讲解)。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3.学生练习(15分钟)

在讲透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的基础上,准备好一些读数图片和实测零件及游标卡尺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做好记录,最后老师检查。

4.课堂小结(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另外在课堂小结中可以对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小组、学生提出表扬,对有进步的小组、学生加以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布置作业 习题册 2--2

6.板书设计

2--2 游标卡尺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 四、读数练习

1、结构 2、用途

二、游标卡尺的刻度原理(以0.02mm为例) 五、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49/50=0.02mm

三、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六、小结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3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具 成就感 兴趣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往往感到内容杂乱,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要重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钻研教学法,更要努力寻找适应新时期90后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具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学习、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和培养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一、研究教材,结合知识点,用好教具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中的授课内容,以及所运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安排好一堂课的各个环节进程,以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入新课课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或好奇心投入学习,由浅入深,尽量以教具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表达,突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会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随时调整内容,通过举例补充说明,利用课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这样,一堂课有讲、有练、有演示、有提问、有回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普通螺旋传动时,虽然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很多,但不注意观察,所以很难理解其运动特点,在课上经过老师指点,再通过现场教具进行演示,就很容易理解其运动特点。又如,将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反之,可否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这个问题可由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具之后,再来回答。学生在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加自信了。再如,在讲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时,教师通常是运用左右手法则,把理论讲完后,通过举例进行验证,然后归纳出便于学生记忆的三条:第一,左旋左手,右旋右手;第二,又转又移,同向;第三,一转一移,反向。可是,学生还是感觉太抽象,这时我们再运用教具对刚才归纳出的三条进行验证,并让学生自己演示深刻领会。这样在课上就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形象思维使学生记得更清楚,因此,教师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注重运用教具动静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体会,找出其可能存在的一些规律,学会分析,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点带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学生特点,结合实物教学,完善教学方法

现在,职业技术学校面对的是一批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部分是高考或中考失败的学生。部分同学由于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还有厌学现象,其中还不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作为这些学生的任课老师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以鼓励教育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积极地去演好每一场戏。每当笔者讲完一个重点或知识点时,发现课上总有一些学生分心、坐不住、讲话,或玩手机、打瞌睡。这时,笔者针对他们好动的特点,让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站起来复述老师刚讲过的重点和知识点,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讲螺纹时,按螺纹的螺旋线的方向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国家标准规定顺时针旋入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同样,逆时针旋出的螺纹为右旋螺纹),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记往这句话。有了这一句话,就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只要有一处不一样的,就是左旋螺纹。这时笔者在课堂上提问:顺时针旋出的螺纹和逆时针旋入的螺纹是什么螺纹,学生会非常整齐地回答是左旋螺纹。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笔者拿来常见的药瓶、饮料瓶和螺丝钉做道具,详细说明螺纹的旋入方式,以及多头螺纹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笔者还及时引导进行拓展思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地建立起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记住一句话,再改变句中的个别字,就能记住另外三句话。例如,在讲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教师先让学生背两个重要条件,以后,在讲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就相对变得容易些了。只要注意在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前加上两个定语:法面、大端,就又记住了另外两套法则。再加上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共四套法则。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意学习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恐惧心理。

三、结合工厂设备,讲解机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但却是工厂常见设备采用的最基本的机械基础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吸取知识、在实习期间培养动手能力,在工厂的实践中就能立刻看出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就说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工厂设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带传动时,为什么要增加张紧装置?笔者先让学生读一遍书,了解书上所讲的道理,在不设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工厂设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其效果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再如,在讲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时,我们知道它是依靠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摩擦力传动的基本特点是过载时会有打滑现象,造成传动比不准确,但也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相反,对于啮合传动,就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其传动比一定准确,但是不会有过载保护功能。有了学习上述理论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控制和计算小带轮上的包角了。同时也能理解带传动过程中,带速为什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后面的链传动、齿轮传动中,都会有啮合运动的特点。

四、小结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具演示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机械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学会举一反三,最终要学会如何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要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贴近生活,生动、易懂的道理,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中厂,育人模式,生产性实训

Research on Mechanical Category Professional

“factory in schools” education mode

Yan Zhibo, Xu Yonggang,Liu Peiyue,Hao Gang

(1.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hijiazhuang Instituet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que,Shijiazhuang Hebei,050081)

Abstract: The article in order to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nd Shijiazhuang Dongc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through the“factory in schools”out in the 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as the background, On the enterprise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the mechanical specialty in “factory in schools” for productive practice education mode is studied. “Factory in schools” cooperation mode is the key problem of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is not quits, only to find the point of balance of the inter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fic effec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Keyword: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Factory in schools,Education mode,Productive practice

一、“校中厂”合作模式的探索

1.引厂入校的背景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人才的使命。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引厂入校”。校内实训基地融入了真实的生产要素,创造了真实生产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实训氛围。只有结合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确立人才培养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才能确立符合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2.“校中厂”合作模式的实践

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的企业,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技术力量,有数控加工中心、电火花、冲压、热处理等设备数十台,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五十余人,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企业产品属于高技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适于教学。

(1)资源共享,校企双赢。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供学生实训,在真实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和设备设施,做到技术、设备和信息共享,实现校企双赢。

(2)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包括模具设计、工艺制定、数控编程、机床操作、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结合生产岗位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将数控加工编程、先进加工技术、CAD/CAM课程、模具设计实训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实训,将课堂搬进了车间。根据企业生产和技术资料信息,整理成零件加工工艺资源库;按企业实际加工规范和生产流程,编写出实训教材,促进了学院实训教材的建设。

学校以企业标准考核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二、“校中厂”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当前而轻长远,不愿在合作中做长线投入

多数高校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手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缺乏考虑,阻碍了企业与高校共谋发展的愿望;不少企业也存在短期行为,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或厂房困难的手段,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2. 校企双方优势和利益关系不对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多是院校有求于企业,高职院校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院校希望利用企业生产技术优势,获得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教学资源也难以用于实际生产。企业不愿承担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政府支持或经济补偿,学生实习的时间与企业生产安排相冲突,校方对顶岗实习疏于管理等都是影响企业合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是校企合作存在的关键问题。

3.校企双方政策导向不明确

双方工作人员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热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合作双方的具体执行者,往往不是专职的,而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兼职去做一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工作。无论是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或科研,还是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额外抽出精力完成这些工作。他们往往在劳动报酬或荣誉上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校企双方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中厂”合作机制

1.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长期合作共谋发展的思想。合作双方要摒弃重当前而轻长远的思想,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品方向和企业发展统筹规划。企业的生产任务非常适合机制、模具、数控等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是一个长期合作的必要条件。

(2)制定具体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几年的合作,双方已经逐步建立起感情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平衡的关系。双方在合作中互相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设备物料资源能够达到动态平衡,这是长期合作的基础。在政策导向方面,学院和企业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中创造性的劳动,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引导大家投入到双方共同建设中去。

2.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关键是建立一种科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学校而言,产学合作的根本是育人。学校应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到教学组织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毕业答辩的全过程,由双方共同管理。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企业负责安排实习岗位,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训室按生产要求进行建设,按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建立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基地。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关注人才的培养,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校企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合作,学校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关注并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打造育人的平台,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满意的、企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2]。

参考文献:

[1]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梁慧社.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0.1. 4-6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中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的素质、水平等在不断下降。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那么整堂课下来学生只会感觉索然无味,掉入“学不会,不想学”的怪圈,初入学校的热度也会消退,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说闲话,玩游戏等现象,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很难培养高品质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离

理论课教学时,理论课教师不知道实习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授,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而无用、用而没学或学而不精等情况。例如,钳工专业的学生实习课学习攻螺纹、套螺纹时,制图课还没有讲到“螺纹的画法”这一章节,就会导致学生看不懂图纸。机械基础课讲到轮系这部分内容时,实习操作中还没有拆看过机床,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就有困难。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首先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传授型,照本宣科,内容陈旧过时,脱离实际,没有新意,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学生学起来缺乏兴趣,感觉困难。其次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是因为分数低进入学校的,对学习本身就兴趣不足,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动力不足,而实践教学如果没有理论教学的指导,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枯燥单调,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不能学以致用

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不仅要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分开进行,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只学了些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一部分学生只学了些操作技能,理论水平较低。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然后再指导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最多是纸上谈兵,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最多是重复操作的“机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1.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轴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个章节,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一章的内容与车、钳专业学生实习课中进行轴类零件加工和机床维修、拆装息息相关。这一章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说出轴的结构要求,知道轴上零件的轴向和轴向固定方法,运用轴的结构要求和定位方法能读懂装配图;在实践中学生能正确理解轴的结构要求,能灵活运用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了解轴的加工工艺以及轴上零件拆装等具体要求,能解决轴结构上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轴的类型与应用场合,了解了直轴的类型。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后面是本教材的键销连接部分。学好轴的结构为学好后面键的选择、键槽位置的确定打下基础。经过实习课进行轴类零件的加工,机床的使用、拆装,结合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学生对轴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轴的结构要求、轴上零件的定位等缺乏体验且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别采用了先动手实践再联系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讲解、归纳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习中只是按图纸加工出轴的零件,对于轴的结构为什么这样设计并不清楚。为了使学生对轴的结构设计有所了解,笔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一:轴的结构要求及轴上零件固定方法。

(2)教学难点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轴的结构工艺性。

解决措施: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只是文字和图片,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掌握知识也不够深入牢固,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本节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到实训室去打开齿轮减速器,观察减速器中使用的轴,鼓励学生进行轴上零件的拆装。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让学生拆装减速器,目的是通过拆装减速器了解齿轮减速器箱体的结构以及轴和齿轮的结构,了解减速器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然后教师提出关于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刚才的拆装进行讨论解答,教师总结;最后让学生思考轴上零件固定的其他方法。

2.教学环节

(1)动手操作,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对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进行拆装。这种示范性操作是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好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利用工具进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拆装,使学生对轴和轴上零件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提出问题,集体探究。教师演示操作和学生动手实践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提出问题:轴上齿轮、轴承如何实现轴向和周向固定;各个轴段的长度和直径如何确定;轴端倒角、过渡圆角的作用,倒角和过渡圆角的尺寸要求;越程槽作用、位置及尺寸要求。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这样既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已经对本节内容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轴在加工时还有哪些工艺要求,轴上零件的其他固定方法,并列举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有关的轴的加工和轴上零件的固定实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操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准确性,对每名学生操作次数、质量做好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提问回答情况、动手情况可作为平时的考核分数。

三、小结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6

关键词:极限配合 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1.主要任务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可以获得机械类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会查阅相关资料,正确使用计量器具,能进行常规的技术测量工作,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本要求

(1)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2)掌握常用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掌握几何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及识读。

(4)掌握表面结构代号的标注方法。

(5)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以及常用孔、轴的尺寸公差带与配合。

二、根据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技工院校的主要特点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求能够根据国家标准看懂图样、了解图样上的各种要求、符号、代号的含义,还要懂得常规的技术测量,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缺少感性知识,教师讲得紧,学生学得也累,枯燥乏味,而且所授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较大,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大部分课时,使实际应用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笔者认为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增加阶段性实习训练内容

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以“够用为度,适用为限”,适当缩减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计量器具的使用、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的测量等内容,力求使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测量技术。此外,在实习训练环节,还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与维护工、量具的职业素养。

2.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增删

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新时代的蓝领,今后面向社会需求。因此,教学时应根据课时量适当增删部分知识,如:讲到第二章常用计量器具时,应根据实物重点讲解常用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的主要内部结构、读数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可以采用分组、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技工院校的教学要求。

三、根据学生特点,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会觉得该课程难学、难理解,但作为学机械的新时代的蓝领后备军,都必须学好这门课程。那怎样才能教好这门课呢?笔者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它能激发起探索欲和求知欲,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对此学习热情较低,我们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首先应该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每次讲完基本术语及定义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在提问答题中解惑,力求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把握好节奏。解释有关术语时,要结合挂图和模型、教具,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千万不能一带而过。其次,应充分强调该课程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职业前景。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教学

为了使学生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可将本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尺寸公差与配合模块、常用计量器具使用模块、几何公差模块和表面粗糙度模块,利用模块教学借助于生产实例,使所学知识内容更具体,更生动起来,以感染学生。如:讲完几何公差模块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可以给出几张不同零件加工图样,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看懂并读懂图样上标注的各类公差标准要求,实际测量零件,严禁互相抄袭的现象,就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比作业上反映的情况更真实,更有利于下节课的组织教学,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气氛,充分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效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

3.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理解

本课程有很多定义及专业术语,以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造成很多困扰,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传授知识,力求做到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如:我们在讲解跳动公差时,一定要讲清如何区分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圆跳动公差就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在给定方向上的任一测量面上所允许的跳动量,一定要强调回转一周测量。而全跳动公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连续回转时,在给定方向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一定要强调连续回转测量。

4.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类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信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一些抽象的、难懂难理解的知识实现观察到的过程更直观、更形象。比如:讲到“形位公差带”这节内容时,学生对包容区域的形状、方法,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组成要素和导出要素的基本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解也非常费劲,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把语言叙述不清的部分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就会觉得学起来很容易、很轻松,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根据课程特点,改变考核模式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闭卷笔试,以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通常把精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理论成绩很好,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很难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了达到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笔者建议将传统的试卷考试进行改革。

一是平时表现、出勤率,占综合考核的20%。

二是当堂以做作业的形式测试,严禁抄袭现象,占综合考核的30%。

三是实际操作测试,将不同零件公差的确定,测量列为考核内容,以实际操作过程作为评价标准,占综合考核的20%。

四是期末测试,占综合考核的30%。

五、小结

总之,要提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走教学创新之路,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大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2]韩明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