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1
【关键词】 资产出租; 租赁价格; 测算方法
一、确定租赁价格的总体思路
测算租赁价格(简称租金,下同)应首先测算出基准租金,在此基础上根据租赁区域、租赁风险等租赁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最终确定租金底价。有确凿证据证明有市场价格的,以市场价格作为租金底价;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有市场价格的,以基准租金价格作为租金底价。
在测算市场价格时,房屋建筑物类资产应参照其所在地周边约500米范围内相同或相近资产的现行租赁价格进行测算;其他类资产参照其相同或相近资产的现行租赁价格进行测算。
在测算基准租金时,根据出租资产的价值和现行银行贷款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后再加上有关的税费等测算出年租金。
车辆及设备类、房屋建筑物等出租资产租金的测算方法如下面所述。
二、车辆及设备类出租资产租赁价格的测算
租金是由出租资产的损益平衡租金等实际支出类费用、管理费、利润、营业税及附加所构成。
(一)出租资产的损益平衡年租金的确定
1.当前市场价格的确定
2.初始购置成本的确定
对于车辆来说,初始购置成本由调整后的当前市场价格、车辆购置附加税、车辆落户时的手续费等费用构成。
对于设备来说,初始购置成本由调整后的当前市场价格、设备的运输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构成。
3.出租车辆和设备的“租赁寿命年限”
车辆和设备的使用年限是各不相同的,影响使用年限的因素很多,车辆和设备的类型、生产厂家、使用保养状况等,都会影响到车辆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在租赁时要考虑这些因素确定租赁寿命是比较困难的。
三、房屋建筑物类出租资产租赁价格的测算
建筑物(房屋)和构筑物的租赁费的定价较为复杂,建筑物的属性、坐落位置、楼层、周围环境和道路、使用性质、技术状况等都影响租赁价格。首先,我们将建筑物和构筑物按所在地区划分出一、二、三类地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该地区的租赁价格。
(一)一类地区租赁底价的确定
一类地区:位于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及周围地区。该地区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房地产租赁比较活跃,在市房产网上有很大信息量。建筑物的租赁价格可采用房产网上位置相近、用途相似、年限接近的租赁信息来确定,原则上不低于信息网上价格的85%。
(二)二类地区租赁底价的确定
二类地区:距市县政府机关所在地5公里以外及企业机关所在地,该地区商业经济欠发达,租赁的需求量较少,房产网上的信息量较少,可参照的房屋租赁价格也较少。所以,若无法采用房产网上位置相近、用途相似、年限接近的租赁信息来确定,则该地区的房屋租赁价格也可参照一类地区边缘的价格,降低20%~30%,或者采用下文殊情况下的测算方法。
(三)一、二类地区特殊情况下租赁底价的确定
(四)三类地区租赁底价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2
关键词:资产评估;市场经济社会公信力体制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日益复杂,在资产及产权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资产及权利的价值发表专业的意见,为资产交易等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尺度,因此资产评估孕育而生并繁荣发展。
一、资产评估的定义与特点
资产评估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专业人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规则,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守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的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建议的经济行为和过程。资产评估具有明确的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主体与客体、评估标准、假设与原则、评估规程与方法,并且是一种货币计量。资产评估作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从定义中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资产评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中介服务
其基本目的是根据资产业务的性质,通过模拟市场条件,对资产价值做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评估计算结果。
(二)资产评估具有独立性与公正性
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是独立的第三方,与资产业务的任何一方都不存在利害关系,他依据法定的评估制度、准则、规则,按公允性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三)资产评估以专业性为持续发展的基础
资产评估所要提供的服务就是资产价值鉴定性的意见,这种意见必须具有专业水准,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四)资产评估结果具有咨询性
资产评估为资产业务双方提供要价和出价的参考,并代表最终的交易结果,但不对资产业务的决策负责。
二、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时期的作用
(一)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国有企业经济重组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如果资产评估结果不当,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将影响到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关系到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正确合理的资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
通过资产评估理顺了产权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将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可据此考评企业的经营业绩,分析经济行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为社会提供与经济价值相关的信息,促进我国资本交易市场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交易信息透明公开,具有很强的参考性。资产评估为资产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合理的资产价格,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损失,促使资产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换,这将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
(四)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引导企业实行品牌战略
财务会计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价值一般不予资本化,而在资产评估中,对于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等方法确定其价值,合理公正地处理设计对专利技术、商标权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经济问题与司法问题,保障无形资产所有者合法的权益,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引导企业实行品牌战略。
(五)弥补会计核算上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经济核算制度
我国现在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双重压力,以历史成本为记账原则的会计核算结果与实际市场价值有较大的差异,需要通过资产评估对资产存量的真实构成,总量和保值增值情况进行估算,这有助于资产经营者和管理者针对资产存量与流量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
(六)有利于对外开放的质量,增强对外投资的吸引力
随着新一轮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交通、能源等原来国有垄断行业都允许外国资本进入,跨国并购和外商独资的资产评估亟需发展,进而促成外商投资行为更加规范与合理。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
综上分析,在市场经济时期,资产评估必将凸显出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进市场经济高效持续的发展。
三、我国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认识资产评估行业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资产评估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尚未形成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体制。在我国由公有制计划经济占主导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调整民商事关系的法律中有很多的强制性规范。为了配合这些强制性规范的实施,法律有意无意中让注册资产评估师承担了一些类似于执法的职能,或者变相的执法职能,而不仅仅是提供辅的信息服务,进行决策参考的职能。一个超越交易各方的权力,表面上看,强调了资产评估机构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资产评估机构开拓市场,但是却加大了评估机构的风险和责任,为评估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危机埋下了伏笔。
正是资产评估作用和定位的模糊,导致了在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在实践别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资产交易等经济行为中,很多场合是根据评估结论直接确定交易价格、投资价格,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当事人意见、自治和独立决策的权力,也不恰当地夸大了资产评估的作用,同时也导致社会公众对资产评估工作形成过高的期望值。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资产评估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其次,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目前,我国涉及资产评估管理的部门主要有三家: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评估资格也相对应地有三种,即资产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现行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的局面严重阻碍了资产评估业的健康发展。从政府各个部门看,企业迫于各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威,不得不聘请多个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样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加大了企业评估成本;从经济运行过程看,经济活动宏观管理中严重的无政府性和行政低效率;从全国范围看,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使得中央政府的管理权威在部门权利之争中被大大削弱。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3
Abstract: The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 is in continues to use the old equipment and to renew the choice which between the new equipment carries 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verage year cost's method basic principle, elaborated that the average year cost law in the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s application, pointed out the average year cost law the flaw which exists in the application.
关键词: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平均年成本法缺陷
key words: Fixed asset renewal decision-making average year cost law flaw
一、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在假设维持现有生产能力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将其淘汰重新选择性能更优异、运行费用更低廉的新设备的决策。由于假设新旧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对企业而言,销售收入没有增加,即现金流入量未发生变化,但是成本却发生了变化。另外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不同,因此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实际上就是比较两方案的平均年成本。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也被称为年金成本。
即:■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各项现金流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新旧设备的目前市场价值。如果继续使用旧设备,旧设备的市场价值指的是旧设备的重置成本或变现价值;如果更新设备,新设备的市场价值指的是新设备的购买价格,我们可以将其看做原始投资额。
2.新旧设备的残值收入(变现收入)。当作现金流出的抵减项目。
3.新旧设备的年运行成本。设备的年运行成本,可以从所得税前列支,应该考虑其抵税的效应。也就是说,由于该项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使其真实的现金流出减少。我们将扣除了所得税影响以后的费用净额,称之为税后成本。税后成本等于实际支出扣减抵免的所得税,用公式表示如下:
年运行成本的税后成本=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
这才是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出。
4.折旧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折旧费用本身构成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会减少利润,但在本期并不需要实际的现金流出;增加的成本又使企业少交了所得税,使税金的现金流出减少。因此,折旧可以起到通过减少税负,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的作用。
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累计折旧×所得税的税率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原始投资额-残值收入现值+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
二、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举例
例如:假设某企业有一台旧设备,原值为2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期满时预计残值2000元,已使用4年,重置成本为8000元,年运行成本为6000元。如果用24000元购买一台新设备,年运行成本为4000元,使用寿命10年,10年后残值4000元。新旧设备的产量及产品销售价格相同。另外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问:企业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将其更新为新设备?
分析:该题目由于没有适当的现金流入,因此评价这两个方案是不能使用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那么,从收入与成本的关系来看,收入相同时,成本最低的方案就应该是有利的方案。将该种决策看成两个互斥方案,即继续使用旧设备和使用新设备两个方案,分别计算这两个方案的平均年成本,选择平均年成本较低的方案。
1. 计算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计算各项现金流出现值:
⑴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使用旧设备的重置成本=8000
⑵残值收入现值
残值收入=残值收入×复利现值系数
残值收入的现值=2000×(P/F,10%,6)=2000×0.565=1130
⑶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
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6000×(1-40%)×(P/A,10%,6)=3600×4.355 =15678
⑷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
■
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1000×40%×(P/A,10%,6)
=400×4.355 =1742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8000-1130+15678-1742=20806
■
2. 计算使用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
计算各项目现金流出现值:
⑴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新设备的购买成本=24000
⑵残值收入现值
残值收入=残值收入×复利现值系数
残值收入的现值=4000×(P/F,10%,10)=4000×0.386=1544
⑶年运行成本的现值
各年运行成本的现值之和=年运行成本×(1-所得税税率)×年金现值系数
=4000×(1-40%)×(P/A,10%,10)=2400×6.145 =14748
⑷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
■
各年累计折旧抵减所得税的现值之和=2000×40%×(P/A,10%,6)
=800×6.145=4916
所以:各项现金流出现值之和=24000-1544+14748-4916=32288
■
4777.50
三、平均年成本法的缺陷
(一)平均年成本法存在不符合现实假设条件
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和更新新固定资产看成是两个互斥方案,而不是看成一个更换资产的特定方案。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局外观”,即从局外人角度来考察:一个方案是用8000原购买旧固定资产,可用6年;另一个方案是用24000元购买新固定资产,可用10年。
2.假定在固定资产剩余使用期结束后, 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再买一台。即:可以购买和现在固定资产磨损程度完全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在用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属沉没成本,因此在用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目前的市场价值和运行成本。
3.该方法是在预期产销量一致,销售收入相等的情况下采用的。假若前提不成立,则必须结合现金流入量因素,采用净现值法等进行评价。
(二)平均年成本法对旧固定资产的变现价值处理欠妥
该方法将旧固定资产的变现价值作为使用旧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其理由是以其机会成本作为使用旧固定资产的代价。实际上,继续使用旧资产时,除运行成本以外,并不会发生其它的相关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折旧抵税来减少现金流出。更新决策必须在购买新固定资产时出卖旧资产与继续使用旧资产中作出选择,而无法将旧资产单独出卖后,才来决定是否更新资产。因为如果将旧资产变现后,才决定不更新,就会造成生产过程的中断或丧失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不变是更新决策的前提条件。
(三)平均年成本法没有考虑旧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对平均年成本的影响
有人会认为旧设备的帐面折余价值是更新决策的沉没成本,因此无须考虑。更新决策是需要确定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或是更新,如果使用新固定资产,就会将旧固定资产变现(或作它用),当旧资产的变现价值不等于其帐面折余价值,企业将发生资产处置损失或收益。在存在所得税的条件下,会对企业当期的税收产生影响,从而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应该在决策时予以考虑。若旧设备变现收入>账面折余价值,其差额要补交所得税,补交的所得税抵减变现收入。
(四)平均年成本法在应用中公式被简化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一般假设原始投资额在起初一次性支付
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中,如果使用新的固定资产,不一定是一次性支付的,也可能是企业自行建设的,如果建设期比较长的话,投资额将分期投入,就会造成投资额的支付不在同一个时点,需要我们将不同时点的投资额分别折现,所以我认为公式中不应该是原始投资额,而应该是各期原始投资额的现值之和。
2.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基本公式中的费用主要是运行成本
在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如果继续使用旧的,往往会发生相关的修理成本,当然也应该包括运行成本,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计算公式时应该包括各年修理成本的现值之和。
另外,根据会计理论,成本从广义上说泛指取得资产的代价,狭义上是指产品的制造成车。而本方法中的成本概念,不仅包括购置资产的现金支出,还包括使用资产时付出的代价,不是广义成本,也不是从年度经营收人中可以抵减的狭义成本。该方法中的平均年成本实际上是年平均净现金流出。
最后,我们发现平均年成本法只能说明不同投资方案中哪个方案更好,而不能说明各方案本身的投资收益的好坏。平均年成本法是存在缺陷的,所以应该不断地完善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吴志刚,李海东.谈使用年限不同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J].财会月刊,2009年7月上旬
[2]毕秋丽,姜玉凤.谈谈“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法”中存在的错误[J].山东经济,1998年第5期(总第88期)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4
摘 要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通常具有收益期限长、耗用金额大、风险大等特征,其价值能否真实反映,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利用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往往有较大的影响,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难点在于对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本文便是对固定资产减值实务核算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固定资产减值 计量属性 可收回金额 会计职业判断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者受托经营资产的价值,财务报表披露的各项资产价值必须是未来经济流入的真实价值反映。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通常具有收益期限长、耗用金额大、风险大的特征,因此固定资产的价值能否真实反映,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利用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固定资产的原值抵减了累计折旧以及减值准备后得到,核算它的真实价值的难点往往在于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其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固定资产减值实务核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在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减值本质的基础上,正确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财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信息更加真实有用。
一、在会计核算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根本原因
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中,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资产价值的经济实质即资产未来的获利能力。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它的价值即通过使用该固定资产能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这里所说的经济利益指的是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由于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经济利益也就具有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影响到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实现时,固定资产价值也就有了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当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导致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减少时,固定资产便发生了减值。因此,在会计核算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根本原因就是固定资产的获利能力,即其未来经济利益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了解这一点可以为我们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提供考虑的方向,同时可以为我们确定估算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方法提供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实务核算中计量属性的选择
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固定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固定资产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金额,并按一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即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具有以实际交易为基础、为交易双方所认可、成本数据容易获得且可靠性较大等特点,可以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可靠性的要求。
然而,当固定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发生不利变化,即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必须对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资产价值进行调整。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确定资产减值损失,并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这里所说的可回收金额实际上固定资产销售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的孰高者。由此可见,可回收金额涉及公允价值与现值两个计量属性,这两个计量属性反映的均是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比,可回收金额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对相关性和及时性的要求,用可回收金额对历史成本计量的价值进行调整,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更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资产未来的获利能力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为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可回收金额的计算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较历史成本计量下有所降低,使得可靠性与相关性、及时性之间产生了矛盾,维持可靠性和相关性、及时性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的不良影响,也是在会计实务中需要解决问题。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销售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因此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即是对固定资产销售净额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固定资产销售净额的估算涉及公允价值和处置费用两个因素。其中,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固定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不包括在内。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则较为复杂,当固定资产存在销售协议时,协议价格即可确定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当固定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的外部交易市场时,市场的交易价格即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当前述两项皆不存在时,如果存在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则可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因素的调整来确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则可参考资产评估中有关固定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确定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算涉及固定资产的收益期限、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三个因素。其中,收益期限通常以固定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为依据确定。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目标固定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固定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替代利率则可以根据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利率作适当的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及市场风险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估算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映敏感的,企业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是最关键的部分,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不准确,则估算的结果将会失去意义。预计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以及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此外,预计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生产的产品存在内部转移价格的,还应将其调整为市场价格来预计未来现金流入。
四、会计职业判断在固定资产减值实务核算中的运用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所作的裁决与断定。在固定资产减值的实务核算中,会计职业判断主要运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判断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虽然准则对判断减值迹象提供了可供考虑的方向,如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来看,会计人员可考虑固定资产的市价在当期是否大幅下跌,且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或者从内部信息来源来看,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是否有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等,但做出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结论仍是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结果。二是判断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为多少。当判定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会计人员需对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在估算销售净额时,在市场上销售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当市场上无相同资产时对相似资产各市场因素的调整;以及在估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未来现金流量与折现率的确定均需要由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由此可见,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固定资产减值实务核算的全部过程,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核算和管理脱节、判断标准不清、确认与计量难度大等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1、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处理与设备实务管理的不统一
主要表现在:
(1)因设备采购合同或发票开具的不明细而造成的财务账目与设备管理实务的不统一
在较多的企业中,一般大的工程项目中涉及较多的设备时,一般合同和发票中比较笼统的标注设备名称和数量,实际上一个系统中还包含很多的明细设备,又因财务人员基本是坐在办公室工作,很少到生产现场了解并熟悉工艺、工程建设和设备构成情况,很容易造成将多项设备价值计入到一项固定资产中。特别是生产企业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极易造成二者的不统一。
(2)财务账面上的资产使用状态与实物实际状态存在不统一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会计上对于固定资产设备按月计提折旧,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或对设备使用状况的不了解,造成该设备折旧年限到期就进行了报废处理,而实际状况可能是该设备因使用次数少基本处于完好状态。
另一种情况是当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作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资产调拨时不按规定办理调拨手续,某项目进行改建、扩建时对部分资产进行了拆除、组装另作它用或者进行了变卖。如果财务部门不掌握实物的真实情况,依然在账目上计提折旧。就会造成账账、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在实务中判断不准确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只给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个判断标准,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虽然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会计人员却难以判断准确,特别容易将“固定资产”和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混淆。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新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从而导致利润不实。
3、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减值。然而,新准则只给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另外,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上带来很大困难。
4、公允价值的确定及运用缺乏统一的认识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在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是否满足及公允价值如何确定等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尤其是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运用。
二、解决的对策
1、规范建立账目,准确记录核实账、物、卡是否一致
生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依据相关核算标准进行计量。例如,企业在建立固定资产账簿时,可按其用途或功能等进行相应的分类,而固定资产卡片作为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细节程度。另外,财务部门还需及时对企业新近购入的固定资产予以准确入账,可以和采购部门、设备部门、生产部门等共同研究,从合同签订阶段开始参与,从合同需提供的设备明细清单入手加强此方面的核算工作。同时对企业新近报废或变卖的固定资产及时与生产部门、设备部门进行实时沟通在财务账目上予以销账,以使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注重在建工程核算,正确核算在建工程成本
因生产型企业较多的固定资产形成需要从在建工程转入,一项在建工程在竣工验收转为固定资产时,往往要经过基建期、试生产期、验收期三个阶段;而基建期完工时点可以认为是在建工程交付使用了,但不一定进入正式生产时期,如果有产品生产,也仅仅是试生产、负荷试车。在试生产阶段,由于产品生产的不稳定性、生产工艺的试车检验、组织生产人员的过渡等均对产品质量、数量的稳定达标产生影响。所以,该阶段出现的试车损益极具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建期和试生产期把握好会计核算,正确核算工程成本和试车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工程全面通过验收打下基础。
3、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
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并在指南部分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方面给出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的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指导性标准进行减值准备判断的参考,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可利用的工具。
4、合理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合理的运用是顺应世界潮流,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做到更合理的职业判断。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家要加强市场导向作用,形成活跃公开的资产的交易市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防范其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5、注重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
固定资产的确定范文6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成本计量上的区别
固定资产无论是自建还是购买取得,其有关支出,一般在实际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可见,固定资产在价值的确认上具有完整性和确定性。而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是内部开发形成,其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人账,只有在试制成功并依法取得专利时,将所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其它相关支出作为专利权的人账价值。可见无形资产的人账价值不够完整,有些无形资产的取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成果的出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将研究费用归集到成果中去有一定的难度,可见,无形资产的成本不够准确。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各种支出,如为维护、恢复和改进固定资产功能研发生的支出,扩建、改建、增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这类支出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为收益性支出(受益期在一年以内),将其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另一类为资本性支出(受益期在一年以上),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增加处理,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如为维护、提高无形资产的功能所发生的支出,保护专利权不受侵犯的支出等,这类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较难确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比较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价值转移。固定资产的已损耗价值,会计上称为折旧;无形资产的已损耗价值称为摊销。两者除了在字面上不同,还有以下区别:
(一)计算方法不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比较灵活,供企业选择的余地较大。折旧计提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部分企业,如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而无形资产由于与将来的经济利益之间并不存在肯定明显的关系,所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无形资产应当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因此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比较单一。
(二)残值的保留不一样。固定资产必须保留残值,残值的比例一般在资产原价的5%以内。而无形资产则没有残值,摊销完毕,账面值为零。特殊情况下,有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完毕,仍在使用,可在无形资产账户保留一元余额。
(三)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固定资产折旧需要设立《累计折旧“备抵调整账户,按月计提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因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保持原始价值。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不设立备抵调整账户,摊销额直接冲减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由此可见,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保留的是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即净值。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转让上的区别
固定资产在转让时,成交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转让收人的确定比较容易。而无形资产在转让时,收人的确定比较复杂。这是因为无形资产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转让收人的确定,实质上是对该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无形资产供企业长期使用,长期受益,但其受益额究竟有多大,通常是不能准确计量的。
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固定资产转让的核算需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这一临时性账户,而无形资产的转让则不需通过临时性账户进行核算。另外,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益列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这是因为该净损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所以不列作经营收入。而无形资产在转让时,无论是转让所有权还是转让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都构成了企业的业务收入,列为“其他业务收入”;转让的成本列人“其他业务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