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1

一、开展镇区占道经营整治的必要性

镇区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问题是镇区管理中的一个"顽症",虽经开展了多次集中清理整顿,但反弹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治理效果。跨门营业、占道经营是少数人占用城市公共资源谋取个人利益,而且影响市容、污染环境、阻碍交通,大多数市民很有意见。因此,集中整治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镇品位的需要,是改善广大市民人居环境质量的需要,更是创建文明城镇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

这次对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的总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规范经营、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改变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出重拳,下猛药,坚决取缔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陋习,还路于民,掀起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

三、整治内容

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清理和规范镇区内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的商贩、摊位,禁止店外经营、作业、加工等行为,清除公共场所堆放物,拆除商亭、商棚等违章占道设施。集中整治结束后,镇区道路实行分类管理:一类道路为示范街(勤政路);二类道路为严管街(清泉街);三类道路为控制街(永武一线)。

具体内容:

1、取缔店外占道、马路市场经营。

2、取缔店外加工、制作。

3、消除店外及公共场地堆放的物品。

4、拆除店外及在公共场地的乱搭建、乱拉挂。

5、规范摊点群。禁止随意流动占道经营。

6、规范五小行业(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小菜场、小美容美发店)。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上旬)

在专项整治之前,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印发通告、以及广播、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各种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的危害和专项整治的意义,为整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向社会公示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发挥城管执法电话(*)的作用,倾听社会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的支持,使广大群众对管理要求和标准心知肚明,以免造成工作被动。

(二)突击整治阶段(7月中、下旬)

该阶段将抽调镇政府工作人员、镇城建监察中队、镇巡逻消防队20余人,县工商局、*工商所、*派出所等组成精干执法队伍,开展二次较大规模的整治活动。

具体工作措施是:对沿街经营业户逐门挨户下发《关于跨门营业、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五小行业整治》的通告;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修理业、制造业、小商贩的数量;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项部署;发放停止违章占道通知书;同时建立专门档案。通告后仍然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的,依法给予警告处罚,同时下达责令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通知书;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拒不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巩固成果阶段(8月)

为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突击整治结束后,对辖区中队实行管理责任制、错时工作制,做到"高峰固点、低峰巡线",即在每日下班时间和流动摊点出现的高峰期间,在重点部位定人员进行巡查管理;"高峰期"以外其他时间,则安排人员对所辖路段进行巡查,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真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实现专、群结合,使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镇政府与县工商局、县运管所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付组长:*;成员:*。工作小组组长:*,*:*,*;组员:*,*市场管理员,同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整治中遇到的问题。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2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农民;培养

近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城镇化率也逐年提高,城市人口2011年第一次达到5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大量下降,农村青壮年人口大多进城务工。这将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也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可谓喜忧参半。随着农村大量青年的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将来谁种地的问题就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凋敝、萧条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才能保证农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农业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农民是一种职业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一词的含义不仅是代表了一种职业,更说明了一个人的户籍、收入、地位等身份特性,形成为我国特有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尽快改革有关制度和政策,全面统筹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胆主动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使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城乡均等化,使农民仅仅是一种职业称呼,已或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对象。为此,我们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使农民的农业收入赶上社会其他工作平均利润,农业大区的财政收入水平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种地收入接近进城打工者的收入。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更要积极主动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使两千年来的传统农业产生质的飞越,变成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使一批有志于农业发展的青年学生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获得比在城市务工还要高的收入,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

二、积极进行教育培训,尽量做到不离乡不离土

众所周知,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依靠的是我国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传统的农耕方式发生质的飞越。现代化的技术需要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证明,农业要发展,必须实现“四化”经营的模式——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这真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农民知识结构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得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并且要有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培训策略与举措。联系河南省周口市农业大区的农村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农民培训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民培训管理机构

县一级机构每年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出各乡镇培训计划。乡一级机构的工作人员具体落实培训项目,按照培训的计划、内容、目标,公开招聘有经验的农业技术培训人员,制定完善的考评方案,督促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村庄一级的培训机构主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产业项目、人才结构,提出培训的具体内容要求,广泛动员有关人员主动积极参加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把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办到到田间地头

2013年暑假期间,周口师院“三农问题研究会”成员就农民培训地点问题在淮阳县、商水县25个自然村做了调查,60%的农民主张培训班办在家门口,最好不出村,20%的农民说也愿意到乡镇上参加有关技术培训,只有个别80后乐意到县城或大城市参加学习培训。根据调查材料,大多数农民愿意在家门口培训,因为培训班办在村里对农民有三大好处:一方便;二省时、省钱;三就地取材,现场指导,容易接受。广大农民的愿望就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各级政府官员再也不能不顾实际,拍脑门决策,想当然办事。一定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办到村头、地头、家里头。周口市近几年实施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三进村”工作方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见了技术人员就象见亲人一样,请到家里,热情招待,手把手的技术传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口市实施的“三进村”简单说就是“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训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就是组织周口师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市农科院的有关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围绕周口市农业实际,进行优良品种、农药施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媒体资源进村”的具体措施,就是充分运用周口市广播电台、周口市电视台、周口市龙都网等媒体资源,开设乡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专题栏目。周口电视台近年开设的“乡村服务社”栏目,实行“电视栏目+公司运作”的模式,探索出了“电视栏目+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电视台+农资企业+科技专家+农户”的服务平台。既充分发挥了地方媒体的教育培训功能,又构建了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周口市电视台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其他地市电视台的效仿。“人才培养进村”的具体措施就是把农业技术培训班,直接办到村庄里面,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习,这样贴近农民的实际、降低了学习成本。围绕周口市农业实际和主导产业,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村“文化大院”为载体,以讲座、说唱、戏曲为形式,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班。周口市政府这几年通过推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特别是培养了一批种田能手、家庭农场主、乡村服务社社长,为周口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放眼世界,环顾全球,我们发现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由于各国历史、现实的不同,他们的工业化道路不尽一致,他们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路径道路也不一样。但是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西方国家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将培养现代化的职业农民作为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笔者查阅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条文,总结出如下规律:首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法”精神在农业发展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为保证农业人才辈出,美国制定了《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这些法律的具体条文明确规定了每个州必须有专门的农业教育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三位一体”,培养农业发展后继人才。我们的近邻韩国也有类似的做法,他们为农业立法,先后颁布《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详细规定了对农渔民后继者提供资金支持的具体措施,提供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法律措施的不可抗拒性让培养农业后继者和专业农户成为各级政府不敢懈怠的任务。荷兰的做法更是值得我们深思。荷兰为保证农业人才的成长,把小学生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与农业生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小学阶段就开设农业方面的知识教育。想想我们的家长为保证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又包括哪些?我们灌输的是好好学习,跳出农门,脱离农村。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钱”思想在保证农业发展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众所周知,任何方面的教育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农业技术的培训也不例外。对此西方各国政府为保证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的到位,不靠捐助、不靠慈善,靠政府自己,都是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要举措。法国采取的措施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实施的是农民按需培训,农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免费而且给补贴,建立了至上而下的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日本、韩国为发展农业,不仅政府重视,也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他们成立了各级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承担起规划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任务,保证农业后继有人。当然,像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即使是农民一般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更是世界有名,农民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必须经过至少三年的农业职业教育。第三,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按我们的传统思维去衡量,更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在西方国家,要当农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西方国家实行从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比如在英国,要想当农民,必须有两个证书作保证,一是农业职业培训证书,二是农业技术教育证书。在法国要当农民,必须获得四种农业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德国的农业资格证书分为“合格证书”和“农场师傅证书”两种。在加拿大,要想成为农民,要想成为农业经营者,必须获得“绿色证书”。种种措施保证了农业资源让高素质的农民来使用和经营。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3

煎饼果子、肉夹馍、火烧,这些街边小吃在让人们泛起口水,成为一座城市特色美食文化的同时,背后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如何保证街边美食安全?从今年6月1日起,《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将施行,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生产、经营及监管走上法治化轨道。条例共8章55条,主要从政府和部门监督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监管措施、从业者责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对我省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进行了规范。

宽进严出 免费登记备案

考虑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自身特点,条例在管理模式上坚持宽进严管,降低准入门槛,实行便捷的登记、备案管理。规定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实行登记制度,对食品摊点实行备案制度,登记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悬挂登记备案凭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和食品安全承诺书等信息。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在监管措施上,条例突出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综合治理、统筹规划,改善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进入集中区域、店铺等固定场所生产经营;采取资金资助、场地租金优惠、就业服务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创建品牌;组织免费教育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此外,条例还规定了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监督检查、风险分级管理、抽查检测、质量规范、信用管理、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等一系列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措施,提高监管效能,确保食品安全。

确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禁止食品摊贩点经营活动区域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纳入管理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点共有近18万家,从业人数33万多人。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公众的原则,划定食品摊点经营区域、时段,确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禁止食品摊贩点经营活动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在划定区域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城市管理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在不影响安全、交通、市容市貌、环境保护等情况下,可以在城镇非主干道两侧临时指定一定路段、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但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确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

关于小餐饮,据调查摸底,我省有9万多家,这些小餐饮客观上长期存在,在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本身因分布广、散、乱,硬件设施较简陋,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等特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亟待加以规范。陕西、河北、辽宁、湖南、浙江等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也将小餐饮纳入地方立法调整的范围。根据我省实际,参照有关省份做法,条例将小餐饮纳入了立法调整范围。

确定生产经营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条例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条例确定了生产经营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原料采购、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场所卫生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生产经营实施禁止目录管理,对禁止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作出了明确规定。

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下列食品:乳制品、罐头制品、果冻、冷冻饮品、酒类、饮料(含瓶、桶装饮用水)、酱油和食醋、预包装肉制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食品添加剂;国家和省、设区的市规定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其他种类。

小餐饮不得经营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以及国家、省、设区的市规定禁止其经营的其他食品。

食品摊点不得经营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散装酒、现制乳制品、散装食醋、散装酱油、散装食用油;国家、省、设区的市规定禁止其经营的其他食品。

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在政府职责方面: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结合业态特点和监管实际,条例坚持权责明确、事权下移的原则,明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工作,规定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本条例和上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相关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

在部门职责方面:条例规定,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县(市、区)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公安、规划、住建、城管、环卫、农业、卫生、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关于条例的法律责任

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与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衔接。一是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规定的行政处罚根据违法行为轻重程度采取递进式设计,一般规定警告、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注销信息公示卡,体现人性化执法理念。二是合理设计罚款起点。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授权,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降低罚款起点,以增强基层监管执法的可操作性。三是保证法律责任体系完整。针对不同业态特点和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并与治安处罚、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相衔接。四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情形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严格落实问责制度。

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山东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生产、经营及监管走上了法治化轨道。《条例》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全省33万人从事小作坊小餐饮 《条例》弥补立法空白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纳入管理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点共有近18万家,从业人数33万多人。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在方便群众生活、增加就业特别是解决弱势群体生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李春田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同时这些小食品业态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生产经营条件差、市场主体资格不全、生产经营不规范等特点,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他表示,这些业态的管理涉及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存在管理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一直是基层食品监管的重点难点,做好立法工作,既是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立法授权、填补地方立法空白的客观要求。

宽进严管 《条例》为生产经营划定负面清单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利对《条例》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记者了解到,《条例》共8章55条主要从政府和部门监督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监管措施、从业者责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山东省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进行了规范。根据《条例》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生产经营以及监督管理与服务,适用本条例。

在政府职能方面,《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在部门职能方面,《条例规定》条例规定,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县(市、区)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教育、公安、规划、住建、城管、环卫、农业、卫生、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杨利表示,考虑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自身特点,《条例》明确,在管理模式上坚持宽进严管,降低准入门槛,实行便捷的登记、备案管理。其中,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实行登记制度,对食品摊点实行备案制度,登记备案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明确了登记备案的主体、需要提交的资料、登记备案的程序和时限等具体内容。

此外,《条例》在监管方面突出了服务理念,通过统筹规划、改善经营环境、免费组织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监管效能,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条例》确定了生产经营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原料采购、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场所卫生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生产经营实施禁止目录管理,对禁止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作出了明确规定。

监管实现无缝对接 《条例》护航食品安全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点多面广量大,服务百姓生活,既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刘本功介绍说。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4

得名于东晋,距今已200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街(东段)东起灵应桥,西至象山北路,全长约400米,地处象山北路、环湖路、民德路、叠山路之间,周边有两湖、画苑、佑民寺、八一公园。这里交通十分便利,沿街居住人口稠密,人气旺盛,临街店面110家,主要业态有火锅、餐饮、小吃、集贸市场、超市、干鲜果、美容美发等。

1、改造前街的整体布局。街东侧100余米,是以经营火锅为主,火锅在市的消费者当中有相当的知名度,川味麻辣、清淡鸳鸯风味火锅,适应各类口味的消费者。沿街房屋大部分是在1990年前后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沿街房屋都比较陈旧、墙面污浊比较严重,有碍市容观瞻的乱搭、乱吊、乱挂、凸出墙体防盗窗等现象随处可见,沿街招牌规格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生意清淡,每当夜幕降临时,整条街显得很萧条,人行道坑洼不平,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的需要已不相适应。

2、党政领导的决策过程。2003年,区委、区政府将打造风味小吃街列入工作重点。这是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产富区”、“商贸富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发展区域性经济为主线的具体体现。根据商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响应、商家参与,有效地凝聚了各方面力量。在以精品火锅为龙头,创新火锅特色,引入地方各种知名小吃、烧烤,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条以火锅为主,小吃为辅,以娱乐、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行业并存,联动发展的商业街。有利于做大、做特、做精、做强,并与其它商业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利于商业街功能的完善和品位提升;有利于引导相关经营的企业(业主)的集中,提高聚集效应。

3、街改造后的整体情况。商业特色街的改造坚持政府、业主共同建设的原则,按照完善功能、整治拓新、加大宣传、凝聚商气的要求,对整条街进行全面改造。建成后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全长400米,形成了一条以火锅特色为主,风味小吃为辅,融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一条商业特色街。总投入约270万元,其中社会投资约120万元,主要用于部分产权单位的立面改造、店堂、店面、招牌的装修,下水道的改造和制作过街牌楼。政府投资约150万元,主要是用于区属单位住房立面改造,人行道、车行道、沿街下水道的改造,景观灯的安装。整个资金筹措采取政府为主,产权单位、商家、个人为辅的办法,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由政府牵头协调,确保资金全部用于该街的建设上,以达到商业街美化、亮化的目的。

改造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沿街房屋立面的美化、亮化,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和花岗岩地板、改造下水道、新栽行道树,车行道将不同程度拓宽。沿街招牌统一规划、制作,安装了新颖别致的景观灯,制作造型新颖的过街牌楼。据统计,拆防盗窗(网)200余户,粉刷沿街房屋立面约10000平方米,彩色地砖铺设1800平方米,花岗岩石板800平方米,新的路沿石850米,新栽行道树160余棵,铺沥青3000余平方米,安装景观灯55盏。

商业特色街的改造改善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改善了整条街的经营状况,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我们协调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调整了经营结构,如今,火锅等风味小吃餐饮店已由原来的8家增加到37家,日均营业额提高了200%以上,有效地聚集了人气、商气,促进了风味小吃一条街的繁荣与发展。

商业街商业布局

建设改造后的街,对乃至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模式,已成为领导思路的新特点、花园城市的新亮点、商业发展的新热点,为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管理机构已应运而生

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列入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要把建成“首善之区”,建成市的商贸中心,并对“三产兴区,商贸富区”提出了优惠的招商政策,制定了商业发展规划,使进入的商业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环境、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丰厚的经济回报,这是商业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而且,相应成立了街业主管理委员会,以求商家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真正做到诚信守信经营,随着目标和总体规划的实施和逐步实现,将为发展提供政策、组织和规划保障。

2、商家看重风水宝地,广大消费者纷至沓来

通过整条街的综合改造,火锅等特色行业将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业态将随着市场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现代餐饮业,风味小吃休闲娱乐行业,将集聚,进行新的组合,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文明城市的创建,都为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广阔的空间,街的建设,顺应了地区发展的趋势,也为其自身经济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市民逐步喜欢吃火锅,特别是年轻一族,对火锅的风味、特色和整条街的良好氛围是情有独钟。区委、区政府打造火锅街目的,就是提升火锅街的品位,成为市第一条火锅特色街,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赏心悦目的餐饮、休闲环境,提供一个人们互相交往,感受都市繁荣和社会文明的人文氛围,依靠各具特色的商业服务吸引更多的本地及外地来昌的游客。

3、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已逐步形成聚集效应

火锅街的建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融入全市经济发展这一大环境跨入了一大步。以周边良好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构筑现代服务餐饮业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景点完美结合。在精心培育和打造中,已明显地提高了聚集效应。以火锅街为龙头,形成适度规模,并向西发展,形成小吃专业街。东湖地处市的黄金地段,人气旺、商气浓,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优势,而且是市的商贸中心,因此,有利于推动商业街的发展。

商业街发展思路

经过有序引导,合理布局,归行划市,以现有的传统行业布局为基础,使已形成集餐饮、火锅、小吃特色为一体的风味小吃一条街,为了进一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整条街的品位,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1、提高层次。目前,市专业火锅街还没有,现在的火锅店是档次不高、层次不齐、特色单一,没有形成规模经营。随着火锅小吃专业街的建成,消费水平在提高,消费层次在扩大,而且,针对不同消费层次,形成相应的特色火锅店。从发展趋势看,以后将形成大众化消费和较高品位消费的火锅街,要不断引入省内外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店入驻,要在经营规模、提高档次和改善口味上下功夫,以适应各类消费者和省内外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5

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农业土地、水资源、农业信息、农业劳动力、农业资本及农业技术进步,其中,农业土地和农业劳动力又是最基本的要素。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各地就自发地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流转的创新实践以克服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等发展要求的缺陷。尽管全国各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已基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开始发挥作用,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定价体系。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不发达,尚未成为提供市场信息的主要力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覆盖面小、信息量少、还具体时滞性;而政府提供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则渠道狭窄,发挥的作用有限。面对过高的搜寻成本和信息费用,农户更倾向于在熟人之间或村集体内部进行土地流转,这使得土地流转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农业经济学》应该增加农业土地的分类及其标准的介绍,并对我国不同等级农业土地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描述,以便学生更全面了解我国农业土地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作为重点,详细分析各个市场主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及边界。水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灌溉和产量,水资源的匮乏还会改变农业土地的形态,使水田变成旱地,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种植的品种与结构,这一问题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污染与匮乏变得越来越严重。《农业经济学》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统计描述和经济分析。信息是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对农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总供给是否能与总需求相匹配、涉农交易能否顺利、涉农微观个体能否找到更有盈利潜力的产品、更合适的交易伙伴来获取盈利都取决于农业信息的掌握,《农业经济学》应该增加农业信息市场的介绍,并对我国目前农业信息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农业经济学》不只要介绍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还应该对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农民分化就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出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现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将会对粮食生产、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产生重大的影响,农业劳动力的分化将是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经济学》应该增加我国农业劳动力分化的内容,并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分化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农业资本方面,应充分重视外国资本及农村金融的作用,外国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种子的培育、销售环节的控制力对我国的农业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将有利于缓解个体农户及农业企业的融资困难,将会促进整个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学》持续关注的问题,应列举具体的农业技术进步内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个农业新品种的推广、一次农业经济管理的革新具体带来了农业生产及其经济效益的多少改变,可以用具体数据展示农业技术进步的力量。

二、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伴而生,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在不断分化,农村土地在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家庭经营的效率也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障碍,现实迫切地需要农业组织形式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将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中心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基本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家庭经营,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二是合作经营,包括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三是公司制经营,包括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不同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作用,种养业生产环节比较适宜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未来培育的重点将是种养专业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户;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环节则比较适合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未来培育的重点将是农民合作社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加工、物流环节更适合采取公司制经营,重点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学》应该进一步规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概念和标准,为实践发展指明方向。随着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成为专业户、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并将逐步由政府推动型向农民自发组织转变。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路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国外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更多地应该依靠国内的实践及创新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学》应该用数据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进行具体的描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地分析,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理论和原则的介绍。随着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新的农业经营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迅速兴起,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为人才培育的当务之急,各农业院校应该重点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机手和植保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置专门的学科,以满足培养熟悉农村、农业的专业化人才的要求。农业职业经理人将会是未来农村及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技术革新、农业政策等信息的充分掌握,为农业生产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农产品市场发展及价格系形成机制的新动向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将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家干预将逐渐让位于市场供求决定。农产品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而农产品的定价权问题又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核心,谁掌握了定价权,谁就控制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虽然农产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并受到供求的影响,但是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国际农产品的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农产品的定价权除了受到一国农产品生产或消费占该种农产品的世界生产或消费总量的份额的影响,还与该国在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影响有关,一国生产或消费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完全与其对该种农产品价格的控制程度相匹配。《农业经济学》应该通过世界主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分布与地位来深入分析国际主要的农产品定价权的归属。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地位与争取更大定价权益的发展方向。在农产品运销方面,《农业经济学》应该重点分析过路费、运销渠道的长短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具体的数据说明过路费等交易成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并从具体案例出发深入剖析运销渠道造成售价与生产成本脱节的原因。食品安全问题是农产品市场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2013年成立了专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究竟能多大程度改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待检验。《农业经济学》应该从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各个微观行为主体的行为,为完善宏观管理找到突破口。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市场是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粮食安全也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这一问题包含丰富的内涵,耕地的保护、农业的种植结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问题是影响粮食市场的重要问题,《农业经济学》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显著提高,随着农业经营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增加,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下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土地的流转,部分地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地区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党的“十”和“十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随着农民收入总量的增加与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服务性支出比重持续上升,累积性消费特征非常明显,尤其体现在居住改善和婚嫁支出,将汽车作为婚嫁品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制约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及其性质,但是消费环境对农民消费的制约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对农民的服务性支出制约作用明显。《农业经济学》应持续关注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这是关系农村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五、其他领域的新动向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6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