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德育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1
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因此,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最终导致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2、依托行业文化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出新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呈现多元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气息。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完善一套切合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具有时代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用课程体系,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隐形课程的活动方案,模块化组合的教学案例资料,多媒体教学的相应课件等。
2.2改革单纯说教的教学方法,注重说理论证与实践的结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改变单纯的说教的方法,创设民主的对话形式,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中,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在自觉的内心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完成职业道德内化。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实践。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学生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习惯。加强实习、实训,即使高职院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又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2.3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将行业要求、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西方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要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2.4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二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三要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部分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水平,并逐步形成职业学校的德育学科带头人。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2
【关键词】加强;德育教育;思考
思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在同龄人中被称为“问题学生”:求知欲弱,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有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非观念模糊,自卑感强。加上对所选专业的不了解,对将来就业有种茫然感。这些成了他们顺利学习的心理障碍。也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积极挖掘和拓宽德育工作的思路,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去面对已经有了自我选择意识的中职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完善的思想品德。
1 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应该充分认识到,今天的中职生就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在现阶段的思想是否受到良好教育和正确引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情感和行为。只有对真假、善恶、美丑、荣辱、正义和非正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评价能力。由于受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对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才使他们有了自卑感。因此,在中职生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应采取课堂学习、专业辅导、家庭配合、社会帮助等形式,从教学内容、活动实践、娱乐休闲等方面,全方位的对中职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等内容的教育,使其认识到目标和使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
2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其一,关键要有一支业务过硬,适应21世纪要求的品德优良、人员稳定的高素质德育工作者队伍。他们不但要具有丰富学识,而且在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文明行为、生活作风、开拓创新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其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对学生做到“爱心、诚心、耐心”的“三心教育”,消除学生的厌倦、敌对情绪,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要舍得投入,在师资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如组织业务进修培训,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参观学习等;要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如设立德育工作奖等,以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3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学有所长的信心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上往往忽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再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而无奈选择职业学校,造成学生目标定位不科学。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重新审视自己。学校还应当给学生讲清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的地位,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的信心。最后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尽快了解并熟悉本专业及人才需求特点,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
4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
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渠道,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传递迅速,图文并茂,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这对思维活跃、渴求新知、兴趣广泛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很容易使他们沉溺其中。如果学校德育教育能够重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教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既能够充分占领中职生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通过网络开展德育教育,既可把网络作为德育的辅助工具,又可开设网上德育课程,让学生在网上消遣娱乐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同时应提高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使他们了解网络的特点,了解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能及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网上的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5 实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联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3
一、考查学校纪律、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1)思想意识差,不遵规守纪。不愿服从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班干部管理,顶撞老师,扰乱班级正常学习秩序,不思进取。(2)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不足,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迟到、不假而走。(3)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很多学生存在学习自觉性差,专心程度不够,怕苦怕累,胸无大志,没有远大的理想信念。(4)上课不认真听讲,乱说话、做小动作、睡觉、看与本节课无关的书籍,影响课堂秩序。(5)学习过程中易满足,忧患意识不强,得过且过,学习无动力,缺乏自主学习意识,(6)考试违纪作弊,不能将功夫用在平时,不能将汗水流在平时,不能做好考前复习,不能诚信考试。(7)假学习现象严重,平时抄作业,应付欺骗老师检查,不能向家长如实反映在校学习情况和纪律表现,欺骗家长,掩饰存在的问题。
二、“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打好“自律战”
。
其实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律很关键,内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把自我教育落到实处,每个月初,班主任可组织学生规划一张“自我激励卡”,贴于书桌左上角,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填写内容,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践行,使自己指定的目标一步步得以实现。激励卡的内容可设计为:警示自己的一句名言、一个短期的奋斗目标、身边的一个竞争对手、自身的―个优势、努力的一个突破口。但一定要注意有规划、有反馈,月末时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他们或感受成功或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促使自己再棒再厉,
(二)互评“激励战”
学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可用十分钟时间,设计相互测评的项目让学生进行互评,然后由班干部集中唱票,籽情况综合统计,凡同一测评项目学生姓名频率出现三次以上的,将进行整合记录,最后由班主任审核整合表,并结合任课老师所反映的情况整体把握班级概况,并将表格交于教导处,进行年级整合,学校将张榜通告,表扬先进者、批评落后者。通过校园公布的方式,不仅能激励弱势学生进步,更能激起优秀学生的自豪感,形成良性循环。
(三)考试“保卫战”
学习过程中,如果长期没有考试,学生便会失去斗志,失去竞争力。学生会因为感觉不到彼此间的距离而优哉乐哉,远离目标,出现进步过程中的“瓶颈”状态。所以各科任教师应建立学生学情档案本,详细记录学生成绩的变化,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各科教师平时应注重学习效率,并相应地出好质量调研卷(每两周一次),要有考试、有分数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测试后可加大对学科状元、学习进步生、特优生的宣传和奖励力度,树好典型,广泛宣传,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推进“比、学、赶、帮、超”,掀起学习,促进学风建设。当然,班主任可结合实况,将进步明显或退步明显的学生情况告知家长,以形成合力促其进步。
与此同时,可努力落实科科增分计划和人人增分策略,引导学生确立短期学习目标、阶段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
考试过程中,更要加大考试打假力度,坚决制止作弊现象。教育学生诚信考试,树立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规作弊为耻的思想,以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四)考评“督促战”
学生若能在考试、激励中进步,自然是可喜的。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劲头,仅仅靠自律的难度仍然是很大的,它还需要学校各项考评机制督促。严格地实行督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较好学风的形成。
1.校长室、政教处及各年级组可强化检查评比力度,加大巡查监督力度,严查迟到、旷课学生,严查课堂玩手机、睡觉、做小动作、看小说、自习课秩序差现象,一经发现,立即通告批评,以此严肃上课纪律,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定期组织班干部学习培训,让他们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学生的表率作用、监督作用,增强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以此为基础,加强一日常规检查力度,以纪律整顿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以学风建设巩固纪律整顿成果,互相促进,相互提高,做好学风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并与各项常规工作成绩综合,评出“先进集体”,发放“流动红旗”,加以鼓励。
(五)心灵“交流战”
1.每位任课教师应至少与所教班级的三名学生结对子,经常和他们交流、沟通,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以走进学生心灵,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班主任相应开展学风建设系列化主题教育班会。各班认真查找班级班风、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讨论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结合实际,组织召开一次以学风建设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和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各年级、各班级认真构思教育主题,落实学风建设主题教育班会。同时开展“一对一”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从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感,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4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国内外一些著名学校的形成,不仅体现在学校规模、教学质量、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硬实力上,更体现在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风貌和特定的文化底蕴上。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学校的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认识表层上,要做好“建设”文章。“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淀,是一项开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的积淀,是对学校优质资源的提炼、整合与开发。校园文化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积淀,重在开发。各学校要用心积累,集腋成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克服和避免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想法和做法。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步工作中,要进一步按照章教行字[20__]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扎实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各学校要按照“寻找亮点,打造精品”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师德校风、学校特色,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把实效性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首位,以“品牌和实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全力搞好主题突出、简洁明快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要注重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的提高,真正让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三是要精心提炼“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体现学校灵魂的校园文化。
二、正确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激烈,思想文化交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失衡,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互联网上一些不良有害信息也给未成年人带来诸多腐蚀等等。所有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给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坚持德育课程、学科渗透和德育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模式,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建的德育工作格局。学校德育工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为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才能始终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如何才能始终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如何才能始终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真正使德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使学生做到真信、真学、真用,要求我们各级教育者必须进一步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德育工作,用创新的精神研究德育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完善德育工作,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要实现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学校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1、在教育渠道上,要切实发挥好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平台,根据青少年年龄阶段,结合章丘丰富的乡土文化教材,进一步改革德育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推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改进和建设。
2、在教育载体上,要根据青少年的喜爱和特点,创新和设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杰出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围绕德育目标和内容,积极开展网上德育课程、网上心理健康指导、网上家庭教育指导、网上德育论坛等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5
一、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也正发生变化,师德师风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模糊;敬业意识淡薄,职业行为失范;师表意识淡薄;人才培养和使用中重才轻德。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教师承担的社会重任、社会角色的地位和社会对教师人格的期望评价以及众多优秀教师的素质表现上不难看出:师德的“德”已远远超出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范围。师德不仅含有道德,也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以及行为等。师德状况是高校道德水平、精神面貌、文明程度、文化底蕴的标尺。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劳动,其劳动对象是成长中的人,劳动过程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劳动特点之一是示范性,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完善教师形象的重要性,而师德乃教师形象之根本。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努力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师德教育、舆论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进。师德建设以及良好的师德氛围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和感化层面,而应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和评估体系
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重在培育,这种培育必须蕴含在师德建设体系之中,而现行的师德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都还处在建设完善之中。为此,一要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体系,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二要切实改进现行的师德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师德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系统内以及干部、学生等相关人员中对照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查测评。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
2.建立物质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个人的道德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公众的赞扬,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师德建设应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辅之以物质鼓励,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3.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加强德育建设范文6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0引言
新时期下我国对校园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校园的和谐环境也逐渐成为校园软实力的象征,为了改善校园中的不良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道德等人文素质也要有所关注,完整的人格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校园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文素养与和谐校园
人文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素质,它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体现世界上普遍认可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也就是我们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人文素质针对个人而言就是一个人的理想状态下的综合素养,对于宏观的民族精神来说就是,它就代表着民族文化,体现在其理念和价值取向上。对于校园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主要是指对学生个人的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影响一个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它专注于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内应外顺、诚信友爱、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安定有序的校园存在和发展状态。和谐的校园是积极的校园文化的体校,它体现着学校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同时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就是体现和谐校园的一个小例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融洽,针对教学和学校管理,制定合理的人文教育计划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难度的。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主体,发展和谐校园最基础的方法还是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每个学生的素质提高对于整个学校的人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精神积极地促进着学生的学习,提高其对学校的认识度,良好的学风建设使得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和谐的校园也促进着老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积极情绪也会带动老师更加努力的完成教学工作。由此带的精神风貌的改变就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2人文素养教育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2.1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缺失是现代校园教育的一大缺陷,在艺术、文学、哲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其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针对人文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其与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共同进行课程的安排,在增长个人人文科学知识同时,得到较为完整的素质教育,也使学生得到和谐、健康、丰富、完美的发展。
一个人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没有健全的人格,将不能够称之为人才,甚至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可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沟通、心理、交际方面要有足够的重视,丰满积极的人格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基础的条件,再次基础上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对积极事物的兴趣,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校园、工作中都会体现自己的优势,他们乐观积极,对他人更加关心,更能吃苦耐劳,对工作学习更有热情,道德品质高,有团队精神,能够更好的完成应该做的任务。
2.2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学校的工作
人文教育收益者不但包括学生也包括学校,在较高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学校可以更加和谐的完成管理和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良性循环下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人文素养教育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和谐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整个素质教育的始终,其实际意义更加明显,只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同等重要的。德育是在准则和规范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现代的人文教育过程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现代实际国情进行分析,重造人格的过程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学生能够清晰的理解现实,对自己有正确的道德评价,对社会有客观的洞察,对责任有足够的敏感性,这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优秀的人类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从内在进行完全的改变,有魅力的人格对周围的人也有积极的影响,对整个校园的和谐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和德育具有同样的作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2)人文素养教育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谐发展。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有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针对现代国内一些较难管理的学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保证学校管理制度正常实施的一个有效途径。很多学校,例如职业教育学校,都是塑成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对人文思想教学的缺失是很严重的,这是得不偿失的教学方式,管理上的困难可以造成很多教学上的损失,工作量也会加大,所以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人文教育课程,提高其人文素养,人文学科理应受到与技能教育相同的待遇,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犯错后的批评教育也有正确的认识,有错就改的态度就是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会因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而变的更加简单。
3结束语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提升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本身来说,提高其整体素质必须加强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社会对人文素质较高者的认可度也较高,这就要求国家楚天相关政策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帮助其更加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学生个体的人文素质丰厚了,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处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之中,这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关在所在。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大学挑战与对策[M].泰山出版社,2009.
[2] 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教探索,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