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落实情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1
一、积极开展定点帮扶
我局派出1名人员至镇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派出4名同志下派至非贫困村(镇村、村)组成两个扶贫工作队(每村1名队长、1名队员)。我局现有干部职51人包保镇村、村、村、村贫困户215户。2015年,我局出资3万元为13户贫困户购买波尔山羊26只。2016-2017年,我局拨款共计13万元用于建设村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帮助提升文化设施条件。2017年、2018年,我局干部职工在“全国扶贫日”为村贫困户分别捐款2000元、2040元。2018年我局将全年办公经费20%(3.16万)拨至村支持扶贫工作。
二、做实文化扶贫工作
(一)推进“文化双基”建设
2017年投入752万元用于29个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和22个村广播设施维修(其中广播设施维修资金67.8万元)。2018年,我区19个乡镇、10个街道、35个社区、16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个贫困村)全部建设完成。2018年底预计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87.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69.2万人次。
(二)文艺节目展演,寓教于乐
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336场,在各乡镇巡演扶贫现代戏《春风化雨》;以“精神扶贫”为突破口,推出以曾翙翔为原型的现代花鼓戏《瞬间永恒》、泗州戏《扶贫队长》、大鼓《上任第三天》等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901场次,新片率达60%以上;开展农民体育活动1640余场;指导督促文化站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化志愿者服务、广场舞大赛、读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三、强化旅游产业带动
(一)发挥乡村旅游对扶贫带动作用
乡村,镇村,镇村为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围绕乡村旅游扶贫考核任务,区文广旅局指导相关镇村按照建设标准建设八个一工程。2017年度区为三个村申请资金332万元,其中省扶贫债务资金300万元,省旅发委奖补资金32万元。2018年申请奖补资金30万元。截止目前,三个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2017,2018年度,通过乡村旅游扶贫综合带动1700余人实现增收脱贫。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重要内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完善旅游帮扶机制
打造蒿沟牡丹、芍药乡村旅游文化节和骑游五柳文化节节庆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鼓励农家乐、采摘园等通过引导贫困人口就业、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提高贫困人口收入。2017年,旅游扶贫村项目建设,解决劳动就业180余人,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2018年旅游扶贫带动346户736人脱贫,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四、存在问题
(一)定点帮扶方面
1.存在走访率不达标的情况,八月份达标率为98.15%。其主要原因是不是我单位人员,、两位同志已退休(按规定退休人员可以不包户),经多次同镇扶贫办沟通,国办系统已调整好,但“扶贫”app还未完成,答复我局将在12月份调整完成。
2.扶贫政策宣传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会议、入户宣传的方式,村广播没有正常播放,部分贫困户对相关扶贫政策了解还不够。
(二)文化扶贫方面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部分乡镇存在进度缓慢、督促不到位现象,截止9月18日,未完成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有朱仙庄镇、桃园镇;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进度较为缓慢有:芦岭镇、解集乡、北杨寨行管区等单位。二是部分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前期启动较慢,后期受台风水灾影响,一些工地不同程度积水、受灾,导致部分乡镇施工缓慢,主体工程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例如朱仙庄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无省、市专项资金,需要区政府筹措资金,部分乡镇因需垫资建设存在顾虑,进展较慢。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健全。我区有北杨寨行管区、解集乡、大店镇、顺河乡、灰古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尚未建设,我区无广播电视台,应急广播设施、村村通平台网络尚未形成,现拟投资2523万元,建设全区应急广播,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
(3)文化设施“重建轻管”。一些项目建成后,绝大部分文化设施管护人员都是兼职,后续管养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特别是今年建成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公共文化服务方面:
(1)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较低。免费开放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文化站所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高,一些文化活动,群众参与面较窄,场所使用率低,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例如解集乡综合文化站建在乡政府院内,不方便群众参与文化站活动。
(2)区图书馆场馆面积现仅有500平方米,各类硬件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数字资源利用率不足,组织开展活动丰富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不断吸引更多读者,增加服务人次。
3.扶贫政策宣传方面:
扶贫氛围不浓厚。2018年7月24日,市委主要领导随机暗访的区符离镇符离村、镇李营村、镇栏东村、解集乡云光村4个乡镇的4个村以及沿途有些村广播几乎没有响过,影响到扶贫政策的宣传。
(三)旅游扶贫方面
1.缺乏统一旅游规划指导。目前区尚未制定统一旅游规划和缺乏统一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区星级农家乐经营项目多集中于采摘、垂钓、餐饮等项目,缺乏文化支撑,市场吸引力不强,例如符离镇的青水湾生态园、朱仙庄镇的海陆空生态园。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仓促上项目、粗放搞开发,破坏了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和原真性。
2.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不够。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由区文广旅局牵头,较注重从旅游角度开展工作,忽略与发改委、农委、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导致“旅游+”模式体现不明显,没有形成与其它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
五、下一步计划
1.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对扶贫包保工作和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强化包保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建设,同时,邀请扶贫局专业人士讲解扶贫政策,让包保人员吃透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好扶贫政策。
2.加大宣传力度,释放社会效益。继续通过入户慰问、送戏下乡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正确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提高文化场所使用率和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参与度,切实转变贫困户陈旧思想观念,释放文化活动社会效益。
3.继续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整合资源,推动文化阵地上档升级。继续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工作和应急广播设施、村村通平台建设。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2
一、20**年度财政奖补项目计划情况
20**年初,该镇根据上级的安排意见及财政奖补项目的有关规定,结合该镇各村的实际情况,申报财政奖补项目8个,其中:路灯监控项目1个(桃李村),道路硬化项目7个(山西庄村、安乐村、雁北村、共富村、新庄王村、中王村、崔家村),在筹资筹劳方面,我们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人均筹资不超过40元,每个劳动力筹工不超过10个,项目共涉及8个村,3468户,11164人,7527个劳动力。全年8个项目计划筹资446560元,筹工75270个,计划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728680元。
二、20xxx年度财政奖补项目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3
一、不摘责任方面
乡、镇、乡、镇在脱贫脱贫摘帽后始终保持高度清醒和警觉,按照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不摘”的总要求,狠抓落实,四个乡镇八个村均继续保持原有驻村工作队伍的稳定,“五个一”帮扶力量不减,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常态化驻村办公,县级联系领导、结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均按照要求频次到村开展工作。
二、不摘政策方面
该四个乡(镇)八个村均继续落实省、州、县政府政策不打折扣,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到户到人,保障政策的稳定性,确保将贫困群众“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三、不摘帮扶方面
该四个乡(镇)八个村的各帮扶队伍稳定,做到帮扶成效不降低,帮扶工作不断档。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落实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进,确保了因户制宜、一户一策。
四、不摘监管方面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4
一、就业优先,积极营造优质就业创业环境
(一)出台政策,稳就业。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出台了《县应对疫情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县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线上发力,保就业。通过人社系统招聘平台,开展“春风行动”等大型网络招聘5次,在全市率先开办电视网络招聘会,为103家企业推介岗位6260个,点击率20余万人次,解决用工5130人次。抓住务工人员因疫情尚未外出的机遇,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举办两场返乡务工人员线上专场招聘会,达成求职意向1200多人。利用县高级技工学校及两家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开设电商、园艺、养殖、面点等12门课程,通过线上授课、小视频等方式,免费培训1万多人次。近期开展线下培训3000余人次。
(三)多措并举,促就业。对生产经营困难、暂时停工停产的企业和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组织开展以工代训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20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劳动者从事灵活就业,对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高校毕业生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保补贴;开发基层疫情消杀、保绿等公益性岗位691个,安置年龄偏大、居家不能外出的人员的零就业家庭、降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00余万元。
二、社保惠民,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一)减缓缴费,支持企业发展。自2020年2月份以来,我县积极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社会保险费相关政策,继续贯彻落实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的政策,将企业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降至16%,持续推进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执行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已为全县企业减免社保费4434.8万元。
(二)稳岗返还,减轻企业负担。应对疫情影响,按照省《关于积极应对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我局积极落实稳岗返还政策,截至目前,已向59户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累计发放稳岗补贴金额503万余元。通过稳岗补贴的发放,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尽可能保证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应对疫情,省、市人社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线上培训、以工代训、一次性用工补贴等政策,这部分补贴资金未列入年初就业补助资金的预算,致使支付各项补贴时资金出现缺口,影响各项补贴支出。
(二)社会保险“缓减免”政策的落实以及稳岗补贴返还发放,使社保金的发放,特别是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将面临更大的支付压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积极与财政部门密切联系沟通,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建议财政部门在社保资金扶持方面列出更多预算,保障社会保险金的稳定发放。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做好各项补贴发放工作。继续落实省市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推送力度,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及时把稳就业、保就业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5
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月8日州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意见措施,精心安排部署,全州上下迅速行动,乘势而上,掀起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现将州贯彻落实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传达,强化学习,切实增强抓好旅游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传达学习好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原旅游开发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州旅游业发展“倍增”计划,推进省委、省政府“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州在传达学习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过程中,狠抓了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党政领导干部层面的传达学习。把省委书记、省长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重要讲话,以及书记月11日在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纳入州委、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有效方式,将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了中心学习组各成员,进一步坚定了全州上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大局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狠抓旅游部门干部层面的传达学习。州、县政府主管领导,深入旅游部门传达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讲解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把握机遇、立足当前,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谋划当前和“”旅游业发展的意识。三是狠抓州、县相关部门干部层面的传达学习。及时将省委书记、省长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印发到州、县相关部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的认识。四是狠抓旅游企业职工层面的传达学习。安排旅游管理部门组织当地旅游企业负责人,以会代训的形式传达了会议精神,增进了各旅游企业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为进一步推进全州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及时制定了《州关于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贯彻落实意见》,月8日州委召开州委常委会,再次传达学习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州关于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贯彻落实意见》,对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适时筹备召开州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消化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部署我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通过深入细致的传达学习,全州各级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是在我省“”开局之年召开的第一次旅游盛会,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旅游业推动“四个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全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明确提出了“”和今年旅游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发展和壮大旅游业指明了方向。纷纷表示:一定要全面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掌握领会会议精神的实质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吃透州情、县情,彻底打破“边缘意识”、“盆地意识”、“小农意识”,自觉克服固步自封、满于现状的保守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以更大的决心、更清晰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奋力推动高原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第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区两带”旅游发展思路,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州”的新型战略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实现州“四个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全力推进,使旅游业成为州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格局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增长极。力争到“”末,全州接待省内外游客达到230万人次,年均增长23.4%,其中过夜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50%,全面完成旅游业发展的“倍增”计划。
一是着力提升战略规划引领力。根据省“”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好《城乡旅游发展建设规划》,谋划好黄河大峡谷旅游带、唐蕃古道和宗日文化景区景点建设规划,构筑以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为龙头,以黄河大峡谷、唐蕃古道和宗日文化为支撑的高原特色旅游圈。充分挖掘高原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内外精品景区的开发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一批高水平的旅游项目,力争通过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创意,增强旅游项目的含金量,打造出一批高品位的旅游目的地产品。围绕旅游业未来发展要求,按照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的思路,编制特色农牧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文化产业、商贸餐饮、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形成全州旅游业发展的大产业格局、大区域格局。
二是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带动力。根据全州“一区两带”旅游发展布局和景区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紧紧瞄准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等省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选择好一批事关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推动旅游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旅游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力以赴抓好黄河大峡谷、温泉开发、龙羊峡景区、贵南直亥景区、民间手工艺加工项目等计划投资126亿元64项旅游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工作。同时,通过大项目的建设进行战略性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企业到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形成政府出资源、统一规划,大企业出资金、集中建设的旅游项目建设体系。确定一批水电、矿产等资源,与旅游资源形成“捆绑招商”,整体开发。做好北京京能公司和天津戈德集团投资开发的旅游航电综合开发项目、黄河清旅游带项目全面实施工作。实现以高端项目拉动中低端项目,以增量带动存量的发展目标,增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全州旅游发展“倍增”计划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是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升级力。以生态旅游、特色支撑为导向,瞄准市场热点,依托特色资源和历史、民俗、体育等文化,打造高原旅游特色产品体系。以建设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打造“大美·圣洁”观光之旅、生态健康之旅、文化溯源之旅、神奇体验之旅等一系列绿色、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品牌,力争在国内外形成青藏高原旅游新高地。抓好旅游示范区古城保护改造、黄河湿地、丹霞地貌、高尔夫球场、黄河旅游航道、温泉休闲养生等重点项目建设,极力打造“清清黄河、高原绿洲、温泉药浴、丹霞地貌、黄河源头第一古城”等旅游品牌,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力争年将打造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到年建成国家级AAAAA级景区。开发建设唐蕃古道和宗日文化旅游带,依托文成公主进藏线路、唐蕃古道、宗日文化著名品牌,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以倒淌河、德吉塘、共和夏拉草原以宗日文化为主题的彩陶部落村等一批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景点。建设黄河大峡谷旅游带,开发水上航道、峡谷马道、景区栈道、直升机起降点及直升机、滑翔机低空观景、峡谷云梯、峡谷观景平台。抓好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编制共和、、兴海地热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强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全力打造高原“温泉旅游”品牌。发挥旅游“旅长游短”的特点,加大自驾车营地项目的争取力度,建设自驾车旅游运动示范区和生态型国家级高原休闲养生区。把品牌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引进一流设计团队,高起点策划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体系,包括涵盖各项旅游要素的形象品牌、产品品牌、文化品牌等。抓住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政策机遇,着力促进共和机场的转型,发展通用机和直升机旅游,力争将环湖地区和黄河大峡谷纳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
四是着力提升文化旅游对接力。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深度挖掘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现代文化内涵,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建设文化体验旅游区。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挖掘屯垦戍边文化的历史资源、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文化资源,打造“屯垦戍边”文化旅游精品。挖掘、整理、提炼宗教文化旅游内涵,保护好宗教文化文物遗产。整合民俗优势资源,举办高质量、影响大的民俗节庆活动,形成综合性的节庆会展经济。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体育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支持民族演艺企业、团体“走出去”到北京、江苏等对口支援发达省份及其他客源地定点演出,宣传和推介壮、奇、绝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进和吸收外地优秀的文化活动,引进一批国际、国内高雅艺术团体来演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旅游开发综合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引进一批影视、动画、出版、演艺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争到年,使文化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在第三产业的比重中达到36%以上。
是着力提升品牌形象塑造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品牌、重营销”的要求,全力打造“大美·圣洁”品牌,着力提升“大美·圣洁”主题形象,深化“大美·圣洁”品牌的影响力。全力实施“投电视、联网络、上公路、进地区”宣传推介形式,系统推介大山、大河、大草原、大峡谷等奇特、壮美、绝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投电视,采取省州县联手共同出资的办法,整合包装全州旅游风光,投放中央、省、客源地电视台、广播台品牌栏目。联网络,实施旅游信息化工程,在抓好湖网站和旅游网的基础上,建立共和、贵南、同德、兴海旅游网站并相互链接;在新浪、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常年投播旅游视频广告,开通旅游微博;在湖网、旅游网开辟专栏。上公路,继续在省内及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沿线设置旅游宣传牌;在省内出租车LED视频上滚动播放旅游信息;在省内和主要客源地旅游大巴、宾馆、餐饮店发放旅游地图及宣传册。进地区,组织全州旅游推介团,深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陕西等客源地,开展“大美·圣洁”旅游推介活动,与当地旅游企业签订协议,借助其营销渠道,为我州开拓客源市场。
六是着力提升基础建设保障力。加快景区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州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对古城、黄河大峡谷、温泉等重点景区景点及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景观设施,供电、通讯、给排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停车场、标牌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景区景点绿化工程等细化为具体项目,确定年度建设任务,高标准进行建设,推出一批亮点景区景点,并使重点景区景点供电、通讯、给排水、垃圾处理、停车场、旅游厕所、标牌标示全覆盖,达到相应A级景区的质级标准;加快A级景区申报工作,力争到“”末,全州A级景区从现在的4处增加到8处。加快景区景点交通建设,通过与省交通厅的积极衔接沟通,力争年全面完成湟中至、倒淌河至恰卜恰高速公路建设。把湖景区至恰卜恰至龙羊峡至、至直亥景区、龙羊峡至羊曲等公路建设列入全省交通“”规划序列优先建设,积极推进至李家峡水上旅游航线建设。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各县争取在1-2年内通过积极争取列项,完成景区内道路建设或等级提升,解决景区景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快宾馆饭店建设,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新建一批星级宾馆饭店,力争到年末全州建成三星级以上宾馆19家,其中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7家、三星级宾馆10家;建成星级餐饮饭店26家、农(牧)家乐150家。按照“生态、休闲、舒适”的发展方向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在主要景区景点及周围建设一批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娱乐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高原休闲体育旅游基地建设,举办或协办好环湖国际自行车赛和国际攀岩赛、黄河冬泳极限挑战赛等各种旅游体育赛事活动。加快购物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并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定点购物纳入游程计划。
七是着力提升旅游发展内驱力。坚持大力发扬“真干、实干、苦干”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分利用“外脑”,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狠抓落实,切实把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转化为谋划旅游的强大动力,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闯出一条以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四个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为实现上述“七个方面”的提升,将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六个转变”:一是推动旅游资源利用开发低层次、同质化向高端化、特色化的转变;二是推动旅游资源开发政府主导投入向社会资本与资本市场投入的转变;三是推动观光型旅游向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四是推动旅游宣传区域化、本土化市场营销方式向品牌化、国际化的转变;五是推动景点景区和旅游产品孤立性、单一性、重复性向旅游产品关联性、创意性、差异性的转变;六是推动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发改、经贸、财政、金融、文化、工商、社会中介机构等多部门协同促进旅游发展的转变。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旅游业发展涉及面宽、综合性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调整州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自年起,州委、州政府及各县委、县政府将旅游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地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确定的旅游工作任务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州委组织部、州考核办拟定《州旅游发展绩效考核办法》,经州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州委、州政府批准实施。考核内容要随年度工作任务变化及时修订完善,确保考核工作科学合理。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旅游发展工作任务专项督查,深入各县、各单位对各项任务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将督查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重点查处“黑车”、“黑店”、“黑社”、“黑导”、“零负团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旅行企业经营行为和导游服务行为,切实加强对旅行社、导游管理,防止和严肃处理甩团现象。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行为,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整治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规范购物摊点,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秩序井然,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认真对待旅游者的投诉,妥善解决各类矛盾。
三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旅游人才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努力引进一批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人才,为全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把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放在旅游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与国内著名旅游专业院校合作交流,采取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推荐保送优秀人才的形式,积极扶持旅游岗位教育,重视旅游后续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州政府年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50万元,各县也要建立地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2、加大投融资支持。搭建“银旅”合作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融资授信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允许旅游景区、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等旅游企业探索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合乎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旅游中小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增强对旅游企业、“农家乐”经营户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培育一批旅游及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搭建政府信用平台,适度拓宽政府举债空间,缓解建设资金压力。
3、完善用地等扶持政策。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旅游发展建设规划的旅游项目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利用“四荒”地开发旅游项目以及利用林地、湿地等保护性开发的旅游项目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利用土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给予支持,并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对国有农用地和国有未利用地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凡景区内建设的各类旅游用地和原划拨国有建设用地用于旅游项目开发的,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4、加强税费扶持。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各类企业,可享受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购置使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经营确有困难的,经企业申请,当地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省政府批准享受一定年限、一定额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在旅游综合开发示范区内投资、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旅游开发企业,除国家、省、州明文规定不能减免的收费和有偿性劳务收费项目外,其它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征。
落实情况报告范文6
一、进展情况
一是部署开展防汛救灾。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要求各乡镇密切关注社会救助对象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好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切实将汛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积极做好查灾核灾。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对受灾人员进行核查,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全区共有210名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通过集中安置点和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了转移安置。全面掌握受灾群体的兜底保障情况,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同时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落实定期探访制度,确保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三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对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对经应急救助和过渡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受灾群众按照“先行救助”的有关规定实施临时救助。对于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并建立救助台账。截至目前,临时救助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41户、6.54万元,其中贫困户9人、1.4万元,一般户32人、5.14万元。
四是确保资金发放到位。为城乡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等困难群体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汛期按时足额为全区困难群众发放城乡低保金358.43万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50.32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补助3.8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9.35万元,价格临时补贴45.90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五是提高救助保障标准。从7月起,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6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及时受理和回应受灾困难群众求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低保的覆盖面偏低,部分乡镇抱着“宁可不保、也不错保”的思想,导致一些低保边缘家庭不能及时纳入,频现“按人施保、保人不保户”的现象。
二是部分社会救助达不到救助时效,因病申请救助的家庭办理低收入认定需要20个工作日,再办理救助又需要一定时限,可能达不到比较优质的救助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各项救助工作力度。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增加资金投入,合理确定应纳入救助范围的对象标准,适时调整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标准,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和临时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边缘家庭及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确保困难群众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