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1
联合耕作机械的应用。联合耕作机是多种农业机械组合而成的,能够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种农业生产作业,能够减少机械在田间的来回次数,简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栽种。
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现有的成果并不是完全不变的,科学技术总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发展将充满希望。
1、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其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也将成为必然。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农民工作量,为开辟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推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自主创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2、绿色化产业道路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是当今我国积极倡导的社会理念,它可以促使现代化建设逐步向绿色化产业道路迈进。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实现其绿色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倡导绿色农业,使用先进的、节能型的、低能耗的农业设备,是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确保市场需求与市场供应统一协调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推动农业绿色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提高创新意识,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机械现代化建设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不断提高人文、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要积极配合,鼓励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这样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政府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力度,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把实现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作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步将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应用于农业发展中。
三、结语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一股机电一体化的浪潮。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奠定了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数控机床的出现则给机械工业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赋予了机电一体化更大的潜力。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激光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模糊技术等技术的发展,都让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分为2类,即整机与基础元件。前者包括数控机床、智能化仪表仪器、CAD/CAM系统等;后者包括传感器、模糊控制器和电力电子器件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带来了强劲动力,应该特别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现代化中的应用特点
1.1 提升了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机械正在融合越来越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优化了农业机械的结构,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还使得农业机械的用途不断增加,利用率大幅上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增加农业机械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其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与其他各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生产相呼应。
1.2 增加了农业机械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不是一个单项技术,是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综合体,其囊括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传感测控与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与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赋予了农业机械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并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机械功能多、质量高、可靠性强于耗能少的发展趋势。
1.3 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与自动化水平,作业的规范性与精确性得到提升。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产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4 农业生产过程的人性化
电子监控与报警、故障诊断与自我防护等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运用,能够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机械故障。在数字化和程控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机械人体学设计更加合理,操作也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同时,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其维护更加方便,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2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中的实际情况
2.1 在国外的运用情况
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运用成熟。其农业机械设计有4大特点,即作业速度的提升、作业宽幅的提高、农机功率的增大和操作更加人性化。现在部分农机制造巨头正试图将一些尖端技术整合到农业机械上去,从而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增加其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尖端技术有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批量处理技术等。农用激光平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通过激光调平传感微机处理技术,能够获得高度平整的田地。约翰·迪尔公司将精密作业系统安装到水稻联合收割机中,对水稻的收获进行实时监控、计算与评估,能够快速获得产量、谷物湿度等信息;其内置的定位系统与示差定位能够帮助农场主获得位置信息,从而能够对机械实施有效调配。
2.2 在国内的运用情况
由于诸多原因,农机现代化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滞后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生态农业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机械工业、信息化产业等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在微电子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上的突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这也让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到农业机械中来。同时,应该充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业技术大国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现代化道路。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上取得一系列进展,施肥播种机、拖拉机和谷物干燥机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应该正视这一问题。
3 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农业机械的光机电一体化
在融合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充分整合与优化农业机械的组成,获得最佳的工作机制,从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3.2 农业机械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整合
柔性化即自律分配系统化,建立起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为总体服务的系统,能够充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子系统出现故障对于整体工作影响不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让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不断提升,在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双向联系加强,智能化整合力度不断上升。
3.3 农业机械的微型机电化与信息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纳米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发展,机械元件的小型化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为其微型机电化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将一些列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元件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律元件。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处理外界最新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卢昕,林甦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32-133.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3
建立网络数据监测平台,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和精准调控。传统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才能保持精确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怎样实行按需供给等,在一系列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事情,这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管理人员或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物联网技术现代农业可以实时定量监控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调节水肥药的投入,帮助农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采集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参数变量就可以为温室智能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增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物联网技术结构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它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有线或无线通信等技术创建了一个包含世界无数物种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理念下,世界上所有物体均能够相互之间“沟通”,而不必人为操纵。
物联网根据其功能划分可分为三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最底层为感知层它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如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如同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中间层为网络层就像物联网的中枢神经,帮助上下层传输和控制信息。网络层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后台数据库等。网络层是接收感知层上传过来的信息并进行管理和回应,因此很像生物体的中枢神经。
最上层为应用层,也就是软件应用层,即人机界面层,它与需求目标相结合,扮演物联网中的“实现者”角色即完成深度智能化。同时此层是物联网技术与多种专业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以满足各种行业的需求,从而完成软件行业产业化。
二、现代农业系统结构
1、总体结构
实时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二氧化碳量、PH值等生长条件数据,最终通过仪器上的发射设备传输至云计算中心服务器平台上,只要计算机、手机、iPad等接入该物联网平台,均可接收和控制到该监测点传输来的实时数据,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基地的远程调控,调节指定的温、湿度环境,以及通风、浇灌营养液供给等自动控制,达到综合环境控制、肥水灌溉决策与控制、紧急状态处理和信息处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功能。系统要结合人机对话以及智能逻辑判断技术使得系统更加灵活且具有前瞻性。
2、温度、湿度等结构。
湿度是比较难检测的物理量,原因是由于湿气信息的传递比较复杂,它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相对湿度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表示方法,它是空气中水蒸汽的摩尔分数同相同温度和压力下饱和水蒸汽的摩尔分数的百分比(%RH)。温、湿度的测量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空气温、湿度的精确把握可以更加高效、准确、精细的进行农耕细作,例如大棚农业,大、中型农企等。温度的测量分为两种: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仪器设备有电阻式温度计、热电式温度计、膨胀式温度计等;非接触式测量仪器有亮度温度计、比色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它们各有特点和功用。在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3、触屏控制系统接入设备。
如点触控制开关灯、开关通风、开关水灌溉等,并显示当前设备的状态(是否开启或关闭);由于触屏A/D采样时功耗增加,所以软件设计中,只有在用户按下触摸屏是,才需要进行A/D转换。为了降低功耗,充分利用该芯片的能力,配合软件设计,硬件电路设计按下触摸屏时,通过PENIRQ向MCU发出中断。同时软件配置采用中断功能降低功耗,当按下触摸屏时,则PENIRQ引脚电位变低,MCU收到中断请求后可以发出启动转换命令,并查询BUSY引脚直到转换完成取出坐标。
4、支持PDA、智能手机作为操作终端,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短信命令即可开关农业控制设备。
移动GSM系统是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讯体制,它建设最早、技术比较成熟、完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讯系统。现在它已建成覆盖全国的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它主要提供话音、短信息、数据等多种业务,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所以建立上述系统不须再组建专用通信网络。移动短消息服务SMS业务作为GSM网络的一项基本业务,以其传递信息方便,价格低廉,实时性强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远距离无线传输等优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系统运营商和系统开发商的重视,基于这种业务的各种应用也蓬勃发展起来。
5、数据库每天相关环境参数更新。
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平台设计,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1)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及接口技术等等,通过物联网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气象状况、环境状况,采集温度、大气湿度、光照、CO2含量等等的信息; (2)相比于市场上的监控系统,通过优化设计结构,增加新技术的形式,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多种管理控制方式,使更多的农户能够接受本系统。控制系统的适应范围: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农业温室、水产设施、畜禽设施等方面,应用范围广,它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或营造人工环境,增强抵御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增加农业生产时间。
通过经济效益预测:(1)物联网农业设监测控制系统,可以远程、低成本、利用网络控制。(2)不仅可提高整个生态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管理水平,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还可树立良好的示范效益,成为生态农业信息化的领头羊,提高农业作品影响力,提高客户认知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平安.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J]. 吉林大学, 2006-05.
[2]谢勇 王红卫. 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物流技术, 2007 26(4): 20-22
[3]梅方权. 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农业网络信息, 2009 (12): 23-25
[4]吴静怡, 王如竹. 太阳能温室设施农业. 北京农业, 2006(12): 11-13
[5]刘慧, 吴艳丽, 黄冠宇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概述. 现代农业, 2007(12): 15-17
[6]姚世凤,冯春贵,贺园园,祝诗平.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 2011(7): 190-192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4
关键词 乌昌城市圈 现代农业 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73
Abstract Since 2004, the integration of Xinjiang Urumqi Changji area started, modern agricultur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Wu Chang City Circle, has the important leading enterpris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and an important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rket concentrated 3 advantages. In order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Wu Chang city circle integration,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Urumqi Changji area,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upply side of Urumqi Changji area,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accelerate the "Internet plu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promot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eisure tourism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tegration.
Key words Wuchang City circle;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和新兴城市发展,形成了多个区域城市圈。新疆乌昌地区于2004年启动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经过前后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目前乌昌城市圈格局。本文讨论的新疆乌昌城市圈即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和五家渠市行政区域范围。在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优化了农业资源的配置,将农业相对低效率的发展与二三产业高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速了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1 新疆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优势
乌昌城市圈是新疆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聚集区域,加工制造和服务业发展在区域范围内领先,基础条件完善,具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优势。
1.1 重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优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柱经济力量,具有促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并促进农工商一体化的多重功能。乌昌城市圈在新疆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的优势。截至2015年,新疆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394家,其中仅天山北坡地区即达到173家,占全区的约44%;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仅乌昌地区合计14家,占全区的约45%。不仅从数量上,在考虑企业产值和规模,乌昌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多个领域属于区域市场份额最大企业。
目前乌鲁木齐市范围内有北园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东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新疆东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冷冻食品交易占全疆销售量的90%以上,是带动全疆、影响西北地区最大的冷冻食品集散中心。该企业以“冷库+市场”为核心平台,构建了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营管理、销售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化的食品供应全产业链,2013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新疆肉食供应和肉食市场调节的主要菜篮子工程单位。
昌吉州范围内有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昌吉市。以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开发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的农牧业企业集团,主要产业包括高蛋白原料、饲料、畜禽养殖,在全疆各地成立了21家子公司,是自治区饲料企业联盟牵头单位。截至2013年底,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1.2 重要区域农产品专业市场集中优势
专业市场对优势农业产区的形成和发展作用重大,对现代农业商品化、市场化有直接促进作用。乌昌城市圈在新疆范围内具有重要区域农产品专业市场集中的优势。
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毗邻重要高速公路,规划占地面积16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分为蔬菜瓜果、干果副食、冻口保鲜仓储、水产海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五大功能区功能区,总计可供超过2500个商业单位入住。市场于2013年3月投入运营,运营第一年实现年交易量209.5万吨,交易额173.18亿。市场所经营的农产品覆盖32个省市,已发展成为新疆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
1.3 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优势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具有转化农业高新科技功能。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扩散带动,会对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新疆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乌昌城市圈较为集中。例如位于昌吉的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成立于2002年,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亿元,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2 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内部城市结构
在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中,乌鲁木齐、昌吉等城市呈现不同分工侧重结构。其中乌鲁木齐市是乌昌城市圈中心城市,昌吉、阜康、五家渠等城市是乌昌城市圈次中心城市。
作为乌昌城市圈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发挥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创新和服务功能。首先,在乌昌城市圈内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社会资本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乌鲁木齐汇集,使乌鲁木齐获得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汇集了更多创新要素,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其次,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乌鲁木齐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和质量得到不断发展,中心城市职能不断升级和完善,进而通过市场变化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转变。再次,城市圈中心城市是区域对外经济的前沿,是区域外向型现代农业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纽带。
作为乌昌城市圈次中心城市,昌吉、阜康、五家渠等城市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撑点。作为乌昌城市圈次中心,昌吉等城市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功能是承接和放大中心城市服务农业的效能。首先,由于乌鲁木齐在城市圈中的生产制造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过程中,一部分加工制造业在城市圈内迁移到次中心;同时从其他地州或乌昌地区农村移向乌昌地区的部分企业选择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次中心,使得昌吉等城市成为制造业和人口集中区域。
3 促进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速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加快乌昌地区一体化,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调整乌昌地区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和质量,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营造宽松市场环境,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市场发展,使产业融合在产业集群内部和产业集群之间进行。基于产业集群发生的产业融合会放大或加速市场竞争时生产要素的创造力,并鼓励专业化和投资。虽然乌昌城市圈各地建立了一些农业产业园区,但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较弱,并没有产生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为此,应按照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乌昌城市圈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园区,采用产业链引资方案,完善农业产业集群前后产业链。在园区内成立农业产业集群协调组织,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集群内企业合作,打造集群信息化平台,开展跨区域、跨国业务。
3.2 加快“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结合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农业生产与相关的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一体化农业产业格局新产业链条,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带来了契机。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加速发挥互联网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将以往通过农民的经验来操作的生产过程转变为基于智能设备搜集生产数据的大数据管理生产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
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宽农产品的传播途径。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工具。例如充分利用在国内较成熟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为农产品的销售扩宽渠道。
三是借助互联网提高农村金融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创新企业,通过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解决传统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农村金融覆盖的低成本和风险控制;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来促进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
3.3 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乌昌城市圈同时具有巨大的都市农业休闲市场和旅游资源。乌昌城市圈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首先要根据乌昌城市圈的自然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条件,规划郊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产业和景区布局,设计自然主题、人文主题产融结合主要类型。
其次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和经营机制。鼓励疆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于乌昌城市圈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灵活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机制。乌昌城市圈要尽早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降低准入条件和放宽市场领域,鼓励民营投资进入本地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发展现代农业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中州学刊,2008(3):42-46.
[2] 蔡世忠.区域增长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4):57-61.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5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
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选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吸引资金、激励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引进或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实施“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以科技带动、订单拉动,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三是抱团发展闯市场。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闯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生态农业智能化范文6
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江苏省宜兴市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从“面朝黄土”到“智能化管理”的转变。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已覆盖到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设施园艺、茶叶生产、大田作物等多个产业,其中水产养殖智能控制技术推广面积达2万亩,辐射服务总面积达5万亩。“温湿度是否合适、通风情况是否正常……这些基础信息,我们借助电脑和手机,足不出户就能知道。”江苏新坤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小坤说。
宜兴市农林局局长谢成松告诉记者,物联网技术不仅降低了农作强度,还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养殖效益。宜兴有近7.5万亩茶园、2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干茶6300吨,产值2.5亿元,是全省最大的商品茶生产基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茶场的病虫害监测,有效阻止了病虫害的爆发,茶叶亩均可实现增产30%,亩均增收达900元。
在食品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也大显身手。2010年,宜兴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贸市场蔬菜销售“条码制”,为蔬菜销售建立了可追溯制度。在此基础上,宜兴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并在螃蟹养殖示范户中启用。该技术以二维码为基础,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消费者不仅可以查询所购螃蟹的养殖户情况和生产记录,甚至可以精确到水产品养殖池塘的地理位置,切实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地的正宗性。
目前,全市已建涉农网站200多个,不仅网站之间互设链接,部分佼佼者还在阿里电商平台上开起旗舰店,通过网站之间相互连接,彰显出集群效应,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农户们只要点点鼠标、接接电话,足不出户就能让各种产品“飞”往全国各地。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科长蒋永年说,目前全市各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年销售额达3亿余元。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宜兴市专门设立了每年300万元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市农林局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发展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各地以镇(街道)农服中心为主体,组建农业信息员队伍,构建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向广大农户及时有效地提供有关农业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已达95%,20余万农民乐享信息化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