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1

摘 要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以往,在中国农村只有农村信用社和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建设村镇银行成为监管层大力推动的目标。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发展 对策研究

一、引言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同时村镇银行本身也有诸如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等弱点,而且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其发展前景不一定十分乐观,村镇银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7年3月1日,注册资本达200万元的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挂牌开业。这是我国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所迈出的第一步。5年来,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稳步推进。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发展进入提速期,到2011年底,我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达700余家。村镇银行从设立之初起,就以“服务三农、支农支小”作为主要职责,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搭建城市资本回流农村、农村资金留在农村的渠道,以激活农村市场,加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力争在支持县域经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村镇银行也确实发挥了部分在设立之初就已确定的金融服务功能。但由于其身处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村镇银行在取得可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特定的问题。

三、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外部政策支持困难。一是村镇银行目前按2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而信用社却不需交纳所得税。二是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都是为“三农”服务,但是目前村镇银行尚没有获得类似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二)自身经营管理困难。一是资金筹集渠道单一。(1)吸收存款难。村镇银行设立于农村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同时,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使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留住存款难。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3)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村镇银行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有限,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但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三)风险管理面临挑战。(1)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决定了风险控制在其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防控风险无疑是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农村金融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又比较难,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性使得村镇银行存贷比过高,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及监管层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人民银行应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条件,将支农再贷款向村镇银行倾斜,在进入征信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系统时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参照信用社改制期间的政策,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出台有关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壮大资金实力。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员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三)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把防范风险作为拓展业务的前提。二是控制好贷款的投放规模,要与资金实力相匹配,要与贷款管理能力相匹配,严防出现流动性风险。三是不能盲目进行贷款创新,要先试点后铺开,循序渐进,严防贷款风险,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村镇银行要尽快结合小法人机构特点,探索建立简洁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健全评价制度和效率评估体系;制定内控建设规划,构建制度流程体系和内部治理、风险控制、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切实转变以规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和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建立以资本金配置效率和经济利润为主要约束的考核机制,按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转换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建议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目前村镇银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须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海南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海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10年4月,海南首家村镇银行——文昌国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之后村镇银行这一新兴金融主体陆续进入海南。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共有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2.2亿元,资产总额20.79亿元,负债总额18.4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10.69亿元,存款余额11.35亿元。全省村镇银行存贷款总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均低于0.3%。不良贷款余额34.04万元,不良贷款率0.03%,贷款质量良好。2013年1-9月累计实现净利润2037.86万元,实现盈利的村镇银行4家,亏损5家。

海南9家村镇银行均由中小金融机构发起,其中7家为外地银行发起。目前全省各村镇银行管理流程基本参照发起行的模式建立起来。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海南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内部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人员相对较少,除1家村镇银行有2个网点外,其余均仅有1个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城区。

各村镇银行发展不平衡。从存款市场份额看,存款最多的为海口苏南村镇银行,占全省村镇银行存款总额的82.03%,其他8家村镇银行存款都少于5000万元,其中存款少于1000万元的村镇银行有2家,最少的村镇银行存款仅有539.05万元,存款增长较慢。从贷款市场份额看,海口苏南村镇银行贷款余额7.11亿元,占全省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66.51%,其他8家村镇银行合计仅有3.58亿元,其中少于5000万元的有5家,最少的村镇银行仅有528.22万元。村镇银行以短期贷款为主,短期贷款余额占77.38%。贷款主要支持小微企业,全省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6.12亿元,占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金额的79.69%。贷款投放行业渐趋扩大,分布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宅和餐饮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金实力较小,业务难以有效拓展

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9家村镇银行中有5家机构注册资本均仅有1000万元,在吸收存款时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金融供给能力有限,风险抵御能力较弱。近年来其他省份绝大部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资本金最高达2亿元。

(二)吸存能力偏弱,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社会各界对其缺乏了解,社会认知度偏低,客户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群众对农信社、农业银行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更为信任,对相对陌生的村镇银行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加之信贷业务之外的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不及其他银行机构,农民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目前,海南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存款达到九亿元以上,其余村镇银行存款均少于5000万元,甚至有2家村镇银行存款不足1000万元。吸存能力弱、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存贷比高位运行,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9家村镇银行有8家机构存贷比超过监管标准,其中有2家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分别高达555.22%和426.91%,分别超过监管标准480.22个百分点和351.91个百分点,流动性风险隐患大。发起行通过同业存放款项方式给村镇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以及村镇银行自身吸存能力弱是村镇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村镇银行处在贷多存少、资金超负荷运转状态。

(四)“三农”服务力度有待增强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村镇银行存在贷款“脱农化”现象。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村镇银行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仅占27.62%;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金额仅占累计发放贷款金额的8.05%。

(五)业务发展过多依赖主发起行,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单一

村镇银行设立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家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财务状况良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行。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虽然村镇银行属于一级法人机构,但村镇银行在管理和经营上还是较多依赖于主发起行,自主经营权难以有效发挥或缺乏独立经营意识。村镇银行目前主要办理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还未开展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保险等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单一。

三、建议

(一)扩充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存款营销力度

一是通过各类银企对接会、村镇银行股东网站、“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等渠道,开展多方位宣传,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二是积极与当地各大商会、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合作,维护和发掘有价值的客户资源。三是动员股东资金结算和留存,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拓展其上下游企业群体。四是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灵活做好存款利率定价,提高吸存竞争力。

(二)多方式提升自身经营能力,扩大业务范围

一是提高资本实力,扩充村镇银行股权规模,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努力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入股,提高村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二是走特色化、差异化模式,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把握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户金融需求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探索并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如在贷款方面,应积极探索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农产品订单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扩大业务范围,逐步开展理财产品、银行卡、网上银行等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三)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适当向村镇银行提供一些财政性存款、征地拆迁补偿款等存款资源,以增强村镇银行资金实力和提升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加强优惠政策及风险分散补偿配套机制的整体设计,从机构设立、业务经营、利息补贴、税收征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健全农业担保和保险体系,降低农户因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实现风险分担。

(四)加强金融监管,及时提示风险

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对村镇银行风险管理、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关联交易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监管,及时提示风险。

参考文献

[1]臧景范,李赛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非现场监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村镇银行;角色定位;县域本土银行

金融与经济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经济繁荣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一员,以服务“三农”为旨,立足县域经济,地方政府在其发展中应正确扮演好管理、引导、宣传等角色。

一、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资金外流明显,信贷投放不足

四川省大竹县具有一定代表性,以该县为例,存、贷款的增量及增幅极不均衡,存款逐年创新高,贷款增长却很缓慢,近5年存款净增77亿元,贷款仅净增23亿元。监管当局对存贷比指标的监管红线为75%,该县2010年末银行业存款138亿元,贷款41亿元,存贷比不足30%。按一般规律及实践经验判断,该县存款资金在当地运用很不充分,同时,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和营运水平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从存、贷款与GDP关系看,该县贷款总量仅占GDP的四分之一,也说明当地信贷投放严重不足。

2.资金供给不足与资金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银行存款资金呈刚性增长态势,可用资金充裕,但事实上整体存贷比却低于30%,如按存贷比监管指标计算,尚有62亿元资金可用于贷款投放,以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活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消费的换档升级,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日新月异……无不孕育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巨大的资金需求。可见,由于银行业资金运用的巨大空间没有打开,必然导致合法融资渠道对有效资金需求供“血”不足,当正规金融不能较好地满足当地旺盛的资金需求时,极易诱发“高利贷”等危害金融安全的非法活动,一旦泛滥必然会严重扰乱地方经济秩序,影响安定团结。

3.村镇银行资金短缺与同业资金富余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县域本土银行以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它们是真正的县域金融主力军。仍以大竹县为例,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23%,位居第二,贷款市场份额达到58%,存贷比近72%,而邮储银行虽然存款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其存贷比却仅为4.18%。可见,只有本土银行才能担当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他商业银行则将筹集的资金存放上级行统一调度安排,从而造成当地资金严重外流。由此,矛盾显而易见:一方面,村镇银行虽然比较优势明显,但却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显著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决策高效,能充分借鉴发起银行的各种优势,业务品种丰富、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管理规范,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臃肿的机构和人员,监管当局放宽容忍度,实行差异化监管策略,鼓励增资扩股及外设分支机构,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等等,都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机,因此完全有能力用够用活政策、用好用足资金,但由于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筹集困难,业务规模不大,严重制约其资金供给水平,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其他同业与此相反,虽然资金筹集量很大,但受体制机制、信贷规模控制等因素影响,不敢用、不想用,形成可用资金“富余”、“抽血”不“输血”、多取少予的局面,而农村信用社体制不顺、历史包袱沉重、风险控制水平低下、存贷比接近监管红线等因素决定其未来信贷投放增长空间较小。

二、对策与建议

1.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做实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充分利用优势与便利条件,做好服务“三农”这篇大文章,即使暂时规模不够大,但“有为才有位”,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让公众和政府目睹其强大与过人之处。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主动出击,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选好支持项目,做好信贷投放和风险控制;二是借助发起银行资源,在内控有效的前提下,尽快开通银行卡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完善服务功能,丰富业务品种和营销渠道;三是树立品牌意识,科学投放宣传广告,提高公众认知度;四是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

2.政府倾力打造帮扶,做大做强村镇银行

一是抓好宣传配合,当前村镇银行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公众认知度不高,甚至有人将其与过去农村“三金三乱”相提并论,或者认为是私人银行,存款不保险。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会议、各类媒体正面地大力宣传报道村镇银行,树立公众信心,消除群众等待观望情绪,尽可能引导民间闲散资金进入村镇银行。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信守招商引资承诺,综合运用行政手段,鼓励地方财税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同时,要积极引导各企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户和办理支付结算等业务。三是地方政府应将村镇银行的发展放在比其他商业银行更为重要的位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或创造便利条件,譬如政府支配资金存放银行的选择、亏损或微利期间房产税的减免优惠等,都应给予村镇银行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

3.创新激励机制,改进考核方式

地方政府可通过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来激发银行资金对当地信贷需求的兴趣,侧重对存贷比、存贷增量比两项指标进行考核,以此激励各家银行在控制风险并遵从监管政策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当地资金运用比例,压缩不必要的“富余”资金,以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大对村镇银行资金筹集的支持力度,做大村镇银行规模,减少资金外流,才能增大县域资金的有效供给,地方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地方政府重视并大力扶持本土银行,就相当于给地方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4

(一)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村镇银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传统的农村金融结构与体系,区别于城市金融机构,村镇金融机构出现时间有限,进程较为缓慢,而发展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要还是在于其所具有的本身的问题与矛盾。但是作为创新性变革机构,村镇银行的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准入门槛低以及经营灵活等特性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入了更多的市场增量因素。村镇银行的设立在最初就奠定起较高的条件,从其治理结构、股权设置以及内外兼管等多方面就已经有了更加规范化的设置,从而对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行业规范做出贡献,同时在有限的区域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趋势,通过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二)有利于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优化当前农村地区金融市场较为混乱,为了保障市场的良性竞争以及通过竞争而提升的各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村镇银行加剧了当前的市场竞争程度,保障了市场的良好运作,使得“三农”成为最终的受益对象。我们知道,传统环境之下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者是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的形成不利于市场优化,因此,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多元化良性竞争的局面。(三)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待改善导致部分民间资本在寻求投资渠道以及贷款资金时可能会选择灰色地带,而村镇银行的建立则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得贷款渠道合法化。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小额信贷,而村镇银行的经营特点则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从而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农民,而其建立起来的科学贷款周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符合该地的经济发展特点,起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融汇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镇银行缺乏长期盈利机制保障村镇银行作为企业,其根本目的还在于盈利而非单纯的扶贫事业,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考虑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并遵循市场金融机构的运行规律。而区别于普通性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还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适当的经营利润不但能够维持村镇银行的常规运营,还能够作为资金款项的提供者有效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当前情况下,融汇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在于缺乏长期的盈利保障机制。村镇银行由于有效资金欠缺以及过高的经营成本等问题影响到了其作用的发挥,矛盾点在于村镇银行的宗旨在于为农民服务,但是维持银行正常运行就需要一定的贷款利率,而过高的贷款利率对于农民而言也是难以接受的。即使降低贷款利率,也存在投资风险。

(二)村镇银行经营人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专业的经营与管理人才是保障村镇银行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村镇银行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加得高,要求其不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需要能够比较熟悉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以及民情。但是当前村镇银行的专业人才却极为匮乏,想找到了解襄垣县情况以及从金融会计专业出身的人才较为困难。除此之外,村镇银行的经营有其特殊性,在信贷方面需要对贷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以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缺乏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了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村镇银行的人员方面不仅面临着数量上的短缺,更重要的是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地区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不够村镇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在其创建初期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撑与扶持,而融汇村镇银行所得到的扶持却非常有限,这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只有真正引导扶持村镇银行,才能够成为银行发展的助力者。综合来看,地区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失当态度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过分干预,二是放任自流,而从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非常不利的。过分干预会极大地影响到村镇银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从而出于政府考虑而将银行的资本投入到一些基础薄弱的资金需求量的企业,增加了银行本身的经营风险。而放任自流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村镇银行的宗旨难以实现,并可能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于融汇村镇银行而言,政府在银行中并未有参股,不扶持也主要体现在财政性存款不在银行中开户,与此同时却在信贷资金上干预村镇银行的发展。综上所述,地方政府能否正确扶持村镇银行,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抵御机制不健全村镇银行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但是当前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抵御机制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银行的存贷比过高,能够体现出当前村镇银行的融资渠道单一,而农民与村镇企业的贷款需求却居高不下,就造成了存贷比过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村镇银行的经营定位本身就暗藏风险,由于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与村镇企业,服务地区是农村,而农业作为风险较高的产业,受到自然环境与买卖市场的波动关联必然会影响到还款问题。最后则是村镇银行本身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存在问题,对于客户缺乏准确的风险分析与判断,从而造成银行的经营损失。

三、推进融汇村镇银行金融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发挥政府积极作用,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政府首先要准确定位自身在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既不过分干预也不放任自流,具体的推动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完善村镇银行借贷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了完善健全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村镇银行的发展将更加规范。其次是指导村镇银行制定相关配套的惠农政策,在提供一定资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还要注重落实存贷优惠政策。由于村镇银行的特殊定位,一般在其成立初期的三到五年之内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而对于村镇银行的日常运营中的贴息贷款、委托贷款、财政存款以及支农再贷款等都给予一定的优惠。三是在政府层面上的支持,因为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的定位是在县域内发展,也就是说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只能在县域内发放,所以政府要在财政性存款,工资,行业应用等对村镇银行的支持。

(二)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村镇银行进行金融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重点风险监管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同时加强风险分担,具体的可行性措施有产业链融资贷款、企业联保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在采用这些方式时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确保措施的有效性。第二方面则是加强对客户的等级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客户信用以及客户资产等,通过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第三方面则是强化对不良贷款的追究,并实施全过程监控。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银行的内部监督村镇银行来源渠道的拓宽能够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在充足资金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长远稳定发展。当前,村镇银行筹措资金的渠道包括与农村邮政储蓄以及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联合,在优惠政策的条件下发放一些金融产品,如票据、债券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村镇银行的支行建设,不断提高支行的服务水平以及硬件设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得到服务。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保障银行的日常运转。

(四)变革人资管理制度,推动员工队伍的建设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村镇银行要变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不断推动员工队伍的建设,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考核的完善机制,并且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灵活的绩效制度,通过相关激励、奖惩制度的建立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水平。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廉政教育,保障村镇银行的廉洁。

四、结束语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5

1.1外部环境分析

1.1.1一般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这样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为支持城市的发展农村牺牲了很多。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分散的不规模经济无法使农民摆脱贫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回报率也低于城市,因此,开展农村金融的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大规模设立深入农村的村镇银行就比较困难。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成为了监管的难点。以中行的总分行模式与建行的控股公司模式为例。富登金控与中国银行合资成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开始运作,计划在全国开设400家分行。与之前村镇银行由商业银行控股,采取一地一设的形式不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采取总分行模式,这对于批量开设村镇银行,在各个分行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却存在后续的法律建设问题,控股公司成立后的定位,由谁管,怎么管,都成为了监管的难题。

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展开。在村镇银行的设立过程中,中小银行的积极性很高,原因是跨区域经营的内在推动,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对中小银行开设村镇银行持保留态度,支持不足导致了村镇银行的缓慢发展。

1.1.2行业环境分析

村镇银行发展的潜在威胁来自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与大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状况并不十分良好。小额贷款公司资本灵活,贷款业务额度小,速度快;大银行贷款额度大,流程规范。村镇银行处于大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的夹层,经营空间比较狭小。

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来自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小额信贷自2008年试点以来,由于门槛低,股权灵活,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发展相当迅速。2009年至2011年贷款公司的计划试点数量为106家,但是截至目前,已有了上千的规模。相比之下,村镇银行的发展很是缓慢。

从议价能力方面分析,由于村镇银行目前大都由中小银行控股,规模较小且分散,与在农村地区具有垄断地位的农村信用社相比,议价能力弱。至于金融消费者议价能力,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要申请贷款很困难,议价能力也很弱。

1.2村镇银行发展的自身困境

1.2.1村镇银行发展的最大难题是吸收存款困难。村镇银行属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誉积累薄弱,客户认同度低,社会公信力还属于弱势位置,再加上网点少、汇路不通、农村资金外流等原因,导致吸收存款陷入困境

1.2.2村镇银行的开设区域并没有彻底实现银监会的政策初衷。银监会的政策是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意在支持主发起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消除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果只是完成挂钩任务,那么村镇银行的设立实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3涉农业务中的信贷技术问题普遍存在。银监会 2010年5月《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强调加大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参与力度。然而大中型商业银行对于城市业务熟悉,对于涉农业务却是存在盲点,如何办好村镇银行的涉农业务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吸取农村信用社改革前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教训。加强基层的自由,予以适当的放权,建设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措施,努力实现经营的规范和透明,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村镇银行要加强内部管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竞争,与在农村拥有垄断地位的农信社相比,规模小且分散,实力弱。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村镇银行来讲是一个挑战。由此村镇银行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利用现代化的银行经营手段实现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

2.3坚持立足三农,支持三农的市场定位,不能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脱节

2010年6月,首家地市级村镇银行湖南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开业。这对于长久以来村镇银行脱农经营的担忧又增添了几分,村镇银行不能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如果村镇银行吸收的资金又回流到了城市,那无疑是农村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河南省村镇银行 优势 劣势 政策建议

2006年底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开始推出村镇银行试点,2007年1月底银监会发出了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从国家高度确立了村镇银行的重要地位,2008年6月16日河南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挂牌开业,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67%的县市设有村镇银行,数量达61家,其中18个省辖市村镇银行实现了“全覆盖”。河南省村镇银行占全国村镇银行数量的5.7%,是除四川省以外全国村镇银行设立数量最多的省份,在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助力,因此对河南省村镇银行进行全面的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一、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

(一)河南省发展村镇银行的内部优势

1.注册资本要求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商业银行法》指出:设立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十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一亿元人民币,农村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于商业银行相比,河南省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的注册资本要求很低,村镇银行的设立门槛相对较低。

2.经营方式灵活。河南省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在产品创新方面可以针对当地特色提供多种多样的适应需求的产品,在利率设定方面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灵活调整,在信贷方面贷款流程、贷款期限灵活等。灵活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河南村镇银行的业务量,提高了河南省村镇银行的营业利润。

(二)河南省发展村镇银行的外部优势

1.政策扶持。自2007年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如《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促进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表示支持中原经济区进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设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农村人口众多,需求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截止2012年底河南省农村人口5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7.57%,在河南省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人口进行农业生产和从事其他营生的资金需求较大,河南省村镇银行由于其自身优点,贷款手续简单、相对方便,符合农民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劣势

(一)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劣势

1.网点设置较少。任何事物从出现到被人们所接受都需要一段时间,从河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出现到现在只有6年,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还没有发展壮大,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有限,没有足够的实力建立下设网点。且河南省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民自身的抵押担保财产有限,村镇银行考虑到贷款回收和经营安全问题等,不愿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设置网点,因此河南省村镇银行网点设置较少。

2.人才缺乏。《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只是对村镇银行的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等作出了规定,对村镇银行的其他员工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导致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河南省村镇银行的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发起行或银行退休人员,其他员工来源广泛,并且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打算从事银行方面工作的毕业生首先考虑的也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导致河南省村镇银行人才缺乏。

3.资金来源单一。河南省村镇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起行和村民存款这两部分,由于河南省村镇银行的社会信誉度较低,加上先入为主的观念使村民更多的把钱存入创办时间较长的大型商业银行且农民收入较低,因此村民存款只是占据河南省村镇银行资金来源的一部分,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大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起行,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二)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劣势

1.农村经济不发达。河南省农村居民众多,但是外出打工人员占农村居民比重较大,留在村中的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主要在家务农或上学,从事其他生产的较少且规模较小,河南省农村经济并不发达,且村民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大多数习惯向亲朋好友求助,这大大减少了村民与村镇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制约了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

2.税费负担较重。虽然现在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同,并且其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也与农村信用社相同,但是在营业税税率方面二者有明显不同。按照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使用的营业税率是3.3%比河南省村镇银行低1.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在税费方面两类金融机构之间有明显的不平等,河南省村镇银行税费负担较重。

三、促进河南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的目标是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三农”服务,这与我国一直以来促进“三农”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目标一致,因此河南省村镇银行在很多方面可以与河南省政府加强合作,参与河南省政府开展的各项有关“三农”的项目。此外河南省村镇银行还可以拉政府入股,除了以发起行为依托外还可以以政府为依靠,以增强自身实力,同时通过政府信用来提高自身社会信誉度。

(二)拓展中间业务

银行业务有三大类分别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即是发放贷款的业务,负债业务即是吸收存款的业务,河南省村镇银行主要从事的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即河南省村镇银行主要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非常少,因此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不仅能增加河南省村镇银行利润,还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三)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从事各种生产的中小企业,他们的需要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吸引客户,增加河南省村镇银行业务量,河南省村镇银行要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适销对路的产品创新,丰富村镇银行产品,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船小好掉头”的优势,降低村镇银行成本,提高村镇银行营业利润。

(四)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和金融机构最大的财富,现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大力引进人才能更好的促进河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河南省村镇银行除了要引进有从业经验的职员外,也应当高度重视引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刚刚离开校园,对工作充满期待,干劲儿十足,能为村镇银行增添活力。同时河南省村镇银行也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和良好的薪酬管理,以便增强人才的归属感,留住人才,提高银行整体竞争力。

(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能够增加河南省村镇银行实力,使河南省村镇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来拓展业务,因此河南省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降低民间资本准入,加大民间资本引入,同时加强与政府合作,引入政府资本,此外河南省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引入大型企业资本,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充实村镇银行资本,以此壮大村镇银行实力。

四、结论

河南省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很多优势,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通过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引进人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行金融创新等方式可以弥补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不足,增强村镇银行实力,进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建立村镇银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通.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郭琳.河南省村镇银行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3]王灿,刘璐.基于SWOT模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J].金融经济,2012.

[4]牛海霞.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