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物业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的物业管理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1

1、安全管理系统化

物业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对于物业服务的主体作为目标,即以物业保障能力及管理水平的诉求作为管理目标,对教学楼以及学生公寓进行系统的模块进行有效管理。其中模块内容包括人员、安全、硬件设施以及卫生,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物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安全管理,在管理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合理的系统化梳理,要从安全要素着手做好,包括环、机、物、人、法,加强制度建设,有效的对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分别分析安全要素,其中“机”是指教学楼和公寓使用的设施设备,“人”就是物理管理的对象,包括物业工作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物”指的是企业物料、半成品,在物业管理中就是指保洁和办案的维修等材料,“环”就是环境,即教学办公场所、学生公寓,“法”就是规章和法规。

1.1 “人”的要素

其包括物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对象,工作人员包括设施设备维修维保人员、保安保洁一线员工、院系领导、辅导员、管理干部;管理对象有教师、学生以及外来人员。要做好人这一要素的管理,需要对外来人员做好身份识别以及登记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培训及宣传,要让学生明确公寓住宿的有关规定,及时的告知住宿禁令,加强对学生关于防盗、防火的安全知识培训,让学生树立并加强安全意识。宿舍中,要禁止使用违规电器,对这一情况要定期进行查处,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私人物品,危险品不能带到宿舍中,大件以及贵重的物品要进行出入登记管理,学生离开宿舍要锁好门,对门锁、钥匙、安全用电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另外,还需要注重对物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明确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及规定,明确自己的管理内容及职责,能够有效、快速的报告及处理突发事件。物理管理着需要加强对工作过程的考核工作,和学工系统一起,将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也加入学工评价体系中,建立有联系的学生管理系统。

1.2“机”的要素

其包括各种设备,有供电、宿舍出入人员识别设备、供水、生活供冷热设备。当前很多高校都使用了门禁设备、空调、电开水炉、智能供电设备,教学楼在夜间也使用了门禁设备,出入的人员需要刷卡。通过将技术防备以及人员防备相结合对外来人员进行识别,对违章电器进行控制,以此实现安全控制管理。电梯也是一种重要的设备,消防设备及相关的配置电器是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需要定期的检查及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始终处于好用的状态,保证安全管理效果。

1.3“物”的要素

其表现在进行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中使用到的物件及材料。从安全层面来看,包括门锁、室内家具、门窗、钥匙、消防通道、楼内消防设施等,要做好这些物件的管理,需要定期的对这些物件进行检查,出现损坏时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无法修复的要及时的更新及补充,确保这些物件的完整状态。从卫生层面来说,也需要注重这方面的管理,要规范的使用清洁药剂和洁厕灵,规范使用的量和时间,对其进行保管,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保洁工具需要表明厕所专业的工具,保存好保洁用具,如铲子、刀具等,不要随意放置这些物品。

1.4“法”的要素

这是实现物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制度规范层面,需要将规章、法规渗透到所有环节内容的管理中,将安全管理渗透其中,要对人员出入、楼宇开关时间、物品报修及出入、维修程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要落实责任到岗位,让每个岗位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及工作内容,确保所有的工作都有,要严格进行检查,落实责任及奖励,做到奖惩分明[1]。制度内容包括楼宇的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安全管理、财产管理、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维保、员工考核、便民服务措施、突发事件处理规程等。

1.5“环”的要素

环境要素需要做到定期的检查以及维护楼宇环境设施,确保其处于完好的状态,损坏情况要及时的维修及更新,避免因此而发生安全事故。在宿舍、教学楼都应该贴有提示、醒目的告示,告知校内所有人员。

2、卫生保洁目视化

卫生评价是衡量物业工作的首要标准,在管理中需要结合目视管理原理以及管理方法,制定“十无”标准,这样可以方便保洁人员明确工作内容,也方便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具体包括无垃圾、无积水、无积灰、无污痕、无痰印、无张贴、无异味、无杂物、无乱涂、无蛛网,这可以?楸=嗳嗽钡墓ぷ魈峁┕娣都爸傅迹?让考核工作简洁便利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注重规范垃圾出楼、保洁用具摆放、垃圾车循环收集区域垃圾时间。当前卫生保洁方面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校园内是卫生干净、整洁的,有效的消除了重大活动突击保洁的现象。

要推进精细化管理,还应该注重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影像让他们现场进行观摩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在学生宿舍中要进行宣传及倡议活动,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垃圾装到垃圾袋中,并且自己带到楼下的垃圾统一处理地点,在教学楼中也应该粘贴相关的垃圾处理规范。

3、考核评分模糊化

除了在安全及卫生管理中应用管理学原理实现精细化之外,在考核方面也需要使用管理学原理,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精细化管理[2]。这就需要对安全卫生岗位职责及员工行为规范抽出分项并列成表格,将考核内容氛围备查项目及每日必查项目,对员工的工作效果及水平进行考核评分,确保考核工作的实效性。

卫生及安全标准不够细致,因此就很难用分数去区分成效,对于卫生的评价可以不精确,不然无法有效调动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因此,在考核评价中应用模糊管理评分方法,可以将考核项目评分变成等级评价,包括优秀、合格及差三个等级。员工的工资要和考核进行挂钩,将日考核及月考核结果进行结合,计算实际考核工资。考核结构还可以用到年度工作质量考核评优中,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实现激励效果。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2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许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专业定位“杂”而“泛”的通病,专业培养是目标要求学生既能做旅游相关导游、酒店管理,又能做旅行社的管理人员,使得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从而局限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笔者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多年,总结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随着国内外旅游管理行业的内容是不断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旅游的动因不再只是到风景区休闲度假,而是出现很多新发展分支,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必须不断根据教学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来创新教学的综合性,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最大展现自己的空间。例如: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训室中进行,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切身感受到自己未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导游讲解环节可以带学生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讲解一次,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讲解表达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旅游业市场开放的状态下,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创新案例的分析。例如:笔者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讲解中,就创新使用当前热门的“云南旅游局执法人员辱骂威胁游客事件”和“三亚海鲜宰客门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学生一起加入到探讨队伍中,针对学生产生的“差评和后续报道”等疑问进行了引导,在加强学生对的记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协同合作的方式下进行总结和分享,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学习小组”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创新的采用“行为引导”、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问题探究式”、“活动教学”、“互动交往”等多模式、多手段和多方法的教学,同时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或投影仪等实施教学。例如:笔者在制作“导游景区讲解”课件时,就创新的引用了大量清远本地的风景图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清远本地的景点内容,并在讲解中使用了幻灯片和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生活,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又如:笔者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时,也创新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旅客、导游以及旅行社经理等角色扮演,将旅游投诉问题和处理方法等内容贯穿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提前体验了将来投入工作中的情况,而且还能在充分感悟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作为导游应该具备的导游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的服务姿态和优秀的交流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自我职业规划的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使用影音资料让学生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的职业操守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能直接进行现场进行服务;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适应将来就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以增强学生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情感和态度;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和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信息智能设备几乎已经普及到学生人手一个的程度,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依靠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同时教师还可以创新的利用好学生手中的信息智能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给学生们更多可以展示的空间,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例如:笔者在进行学生导游讲解时,就创新使用学生的手机配合课堂时行授课,首先在让学生使用手机对自己的讲解录制视频,再使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全校师生投票评比,使用学生信息智能设备的创新和双向互动性,让学生之间可以对自己或小组的视频和讨论结果进行互评。又如:笔者在进行“游客为本,服务至城”的价值观讲解时,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由学习小组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学生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并在QQ朋友圈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最后的评论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在价值认知、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实现等的讨论中更新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帮助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成学生价值观内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态度及择业行为。

 

总之,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既有时代性,又具有独特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应以中职生的特点为基础,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向着健康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3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概述

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具体是指由高校自身设立的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管理服务,包括学生管理、就业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网络信息建设等内容。具体包括:就业服务、就业信息服务、职业介绍服务、管理服务及接受服务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管理优化建议

(一)制定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制度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制度执行的关键。首先,通过尽量减少管理层级,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其次,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制度和适宜的“信息模型”;最后,强化督办和纠偏。如建立就业信息反馈制度;二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应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促使就业服务制度在更高层面达到系统的整合。结合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可知,完善的机制是促使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该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四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关键要管用、可行,同时要根据就业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就业服务制度的制定全面贯彻到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或利益可能涉及到细小的方面。

(二)完善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系统多样的就业服务人员在职培训体系。对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性管理和培养,使其掌握就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分层培训,通过专业化,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学术地位,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一是岗前培训,帮助新上任的辅导员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及技能,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包括对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的培训;对日常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基本政治理论和基本素养的培训。二是日常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包括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个人技能等。因此,在日常培训时要加强监督,监督是一个实现机构目标、促进职业个人及职业发展的过程。三是专题培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满足就业服务管理人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就业工作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针对毕业生为主的所有学生指导工作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咨询服务方面,要让指导工作人员掌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技能,职业生涯辅导的技能。四是研究性培训,提高就业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学术层面上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人员。

(三)网络及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第一,从就业政策和信息的指导方面,高校就业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平台提供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机制、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等。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网络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和信息更新快,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也为大学生和各个公司的双项选择提供了交流平台。因此,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为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提供参考,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消除就业困惑。另外,全面的就业信息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形象气质和口头表达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比如,应充分引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利用、QQ、微信等第三方交流软件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就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此外,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交流与传导机制,并根据职业、地区和专业的不同来做好信息的分类处理。第二,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料数据库。信息的管理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就业信息资料库的建立不仅能简化信息处理工作,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料库的建立还能够对毕业生的各种信息进行完善,建立合适的数据库,从而从深度上挖掘毕业信息,并进行分析,使就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各个服务功能得到增加和更新。还有网上招聘和面试的功能,实现在线求助,增加求职成功机率。其次,目前就业竞争压力极大和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和人才市场中间的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精确,及时的就业信息。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4

1.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虽然西部地区也在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但总体来说西部地区比东部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缓慢,很多物流企业管理仍处在原始人力状态,这多少打击了毕业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积极性。

2.物流管理制度仍未完善。我国物流业目前管理还不够规范,无统一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物流企业效益降低,物流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与劳动付出不对等。这也使得愿意从事物流业的毕业生人数减少。 (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吃苦耐劳精神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对职业期望值较高等缺点。这些缺点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

1.学校的原因。从高校培养的角度看,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高校物流专业教师多是从经济学相关专业转型到物流管理专业,“半路出家”导致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绝大部分教师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和实际物流管理能力。因此,他们在培养人才时多是理论讲授,缺乏物流规划与管理的实际案例,物流实践操作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高校没有重视物流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合作,仅靠学生毕业前仅一个月的短期专业实习实践很难让学生系统掌握物流管理规律和工作经验。此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有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仅对学生就业求职、应试技巧等方面重点指导,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等内涵的教育引导。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职业目标不明确,存在着只重薪酬、盲目择业的心态,对职业前景迷茫。

2.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就业期待与自身能力的矛盾。我国物流企业最缺乏懂得物流实际操作的人员,和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及业内基本情况、有物流行业工作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而多数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缺乏在企业的实践技能,有些毕业生渴望涉足很多领域,学习很多知识,但博而不专,虽然表面看起来什么都懂,其实内部很虚弱,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外强中干,使得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种种困难。

(2)双向选择就业模式下学生的职业责任奉献意识减弱。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将个人发展、薪酬作为择业的主要目标,就业时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而进入物流企业工作往往是从基层干起,做一些类似底层的苦力工作,这让缺乏职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大学生没有办法接受。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 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其加深对物流管理职业认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物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东北师范大学薛利锋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着力构建‘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笔者认为这一体系也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上。 (一)以“知”为基础,开展物流管理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教育 认知影响行为。对物流职业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只有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充分认知,才能使毕业生做出职业选择的决定。同时,学校应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对应的物流职业技能教育,使毕业生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作后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以“情”为动因,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激励和调节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自觉把自身成才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热爱自己的职业,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个人价值,使学生养成“祖国繁荣我有责,产业发展我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意”为重点,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意”是大学生践行职业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学校应进行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鼓励学生确立职业奋斗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培养事业心,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乐于奉献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物流职业道德意识和物流职业行为规范。 (四)以“行”为关键,开展职业规划与职业体验教育 职业价值意识最终通过职业实践体验行为成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应建立物流实习见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实际职业岗位的锻炼实践,巩固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做好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物流产业将快速发展。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需求一直是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努力探索的方向。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招生培养超过10年,2013年获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近年来,广西师范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就业促进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专业教育、实践巩固、分类指导、价值实现等方面加强教育与引导。 (一)加强理论,增强自信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扎实广泛的理论知识。在培养模式、讲授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均要进行改革,形成合力。

1.依托专业建设平台,构建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广西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走特色专业建设道路,2011年获得了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区级建设平台,2013年获得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国家级的广西师范学院—钦州港口集团物流管理实践教育基地等建设项目。精心构建了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习实训”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5

 

一、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目前赣州市只有5所高等院校或技工职业类院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各院校师资建设整体起步晚且不具规模。笔者认为,限制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跨专业或转岗教师,比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等;另一方面是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院校任教。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年轻化,实践能力不强,企业、行业背景较少,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性强,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将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

 

二是教师的团队意识不足,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尚处在初级阶段,教师队伍的工作形式仍较传统,教师只对自己所任的课程负责,工作的主动性也未被完全激发出来。

 

三是教师专业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新生入校一般是零基础,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目前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略显不足,尤其在实践教学中更是捉襟见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四是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教育势头不强。物流业作为赣州市服务类的新兴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但物流的职业技能教育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体现为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落后、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待遇低等。相对于一些技工职业类院校的老牌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

 

二、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定位

 

一是要有共同的目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职责和目标,并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团队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考虑到专业发展的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教研和学习中不断给自己充电,并积极配合团队工作。

 

二是分工及协作。在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教学内容日益综合化,不同课程可能内容交叉、边界模糊,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全驾驭一门学科并深入研究,只有团队和分工可以让不同教师发挥专长、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专业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通常需要掌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港站、信息、单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在以上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有效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

 

四是构建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学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中应思考如何改善因循不变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新教学团队的准入和淘汰机制,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热情。

 

五是要有和谐的团队氛围。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交流的质量受教研团队工作氛围的影响。在专业教学团队中,成员的积极投入和通力合作是团队在实际教学、教研中产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个体和群体合作,和谐的氛围相互交互,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个体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保持良好的沟通,创设和维护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目前,赣州市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首要问题在于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所以在抓好团队协作、优化师资效能、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应致力于解决团队结构和学校环境支持等基础性问题。

 

一是要合理建立团队,发挥“学科带头人”效应。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弥补教师各自为战的缺陷。在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时,应综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意见,考虑专业建设目标和教学团队结构。此外,在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教研中,学科带头人要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作为团队的核心,学科带头人应准确把握团队的工作方向,提高队伍的凝聚力,促进成员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不断增长。团队成员应着手各自岗位,致力于发挥教学团队“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作用,以具体教学任务为主,积极配合团队的工作,以个体的努力和团队合力保证工作高效完成。

 

四、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适应专业的现代化、多元化,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构成可以是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主的跨学科专业的人员组合。按照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团队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等专业的教师构成。其次,师资的来源应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将行业、企业中兼具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技术骨干引进作为外聘教师使用,以促进教学团队提高实操水平。再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来设定教学模块。如物流实务模块应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物流理论知识模块应由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物流服务和信息技术模块最好由有企业背景或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并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及其专长进行不同倾向的培养和分配。

 

二是行业、企业助力教学团队建设。针对赣州市技工职业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实操水平不高的现状,打造、建设好一支专任教师队伍是教学上的首要问题。

 

三是技工职业类院校要用好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担任实习教师、为团队担任教研顾问,也可以在校外实践时担任师傅。学校应协助兼职教师克服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时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解决兼职教师在评价考核、薪资待遇上的问题。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安排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达到校、企人才双向交流的目的。向企业输送教师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将教师定期送往物流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学习,使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现场、服务流程和实际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完成阶段性任务;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到物流企业兼职,像企业员工一样多方了解企业运营;还可以鼓励和推选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参加培训、交流,把行业标准和前沿理念带回物流课堂和教研活动中,以“职业人”的身份教授学生。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离不开学校、教师和社会的支持,不同院校应根据自身现状找出适合团队发展的有效途径,凝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物业管理范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物流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许多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所以在许多的高等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也给物流管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学习欠缺主动性。在当代社会,基于社会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思考问题不够积极,这些极大部分源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因此,大学生更善于背诵和记忆,并非真正理解专业知识,也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另外,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很少有学生就一个问题去深入研究,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思路。

2.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配套设施的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相当的强,即使在学校有相当好的专业成绩,但是当遇到具体的问题,很难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现在高等院校的配套设施也不足够,这样就导致学生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3.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从现状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学以及营销学等学科转过来的,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大多数老师仅重视于课本的学习,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很难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

4.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现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只是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没有把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从而很难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中的对策

1.充分激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两方面去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激励,比如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兴趣社团,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鼓励;然后,可以邀请物流管理专业教授,讲师以及社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士,在学校开办论坛和讲座,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学习,并且要多鼓励他们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可以调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发的学习,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对于以后投身于工作后都有相当大的好处。

2.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在高等院校内,可以模拟实际企业中会发生的问题,举办一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另外,高等院校应当多和企业沟通,了解最新企业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配送方面、管理方面、采购方面等。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到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进行实习,如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物理配送中心的配送方式与标准等,这样大学生不但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例如:与德邦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其所在城市的分中心参观,了解配送人员的工作内容,掌握物流货物到达时的交接方式,以及熟悉仓储人员的工作时间,等等。

3.针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对策,首先,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应进一步的进修,学习,同时,可以鼓励这些老师去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充分了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其次,可邀请在物流管理专业知名人士到高等院校开办一些讲座和培训,这样,大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信息以及更深入的学习。最后,可引进国外的知名企业物流管理人才,以及资深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例如:顺丰物流公司是我国当前规模较大的一家物流企业,物流速度很快,教师在开展“物流运输管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将顺丰物流作为一??案例来分析,不但有利于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还能让学生真正去实践和感受顺丰物流的服务质量。

4.对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专业为主,同时可让学生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例如:在进行“国际贸易”这个知识的学习时,需要涉及到商务谈判、贸易单证等方面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学生才能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的方式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所以,按照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必须改善原来单独专一的课程设置,将课程调成为多样的,以便拓展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