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机械;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以堤防工程施工为例, 堤防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等基本内容, 以及伐树除根、表层清理等辅助作业, 每种作业应选择机械与设备。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在水利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 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选择施工机械时应考虑运输机械的经济运距和道路条件。
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在堤防工程施工中, 土的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效率和成本。如铲运机主要适合沙土, 粘土和砂砾土尚可用, 而对软土、块岩和坚石就不适用。
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 特别是粘土。例如, 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 反之应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2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配置
2.1更新观念, 开拓视野, 一切从工程实际出发
水利工程, 大都远离城镇, 位于远离交通干线的野外, 因受到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 施工机械配备除了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外, 还需要考虑配备相当数量的维修设备和材料、半成品加工、设备以及机械的运输等。但这些设备由于施工强度的原因, 往往闲置十分严重, 利用率很低,可谓得不偿失。由于受物资供应、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制约, 不得不如此配制。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上述的制约条件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 施工单位应从工程本身的实际需要出发, 本着快、省、适用的原则, 以企业的实际拥有为主配制, 尽可能不配或少配利用率不高的施工机械。例如在中、日几家水利水电承包商同时承包施工某水电站时, 中国承包商基本上都配足所需的车、钳、铆、焊等维修设备, 修建了相应的厂房, 并配备了相应的维修人员; 而日方却几乎没配一台, 只在施工现场布置了适量的施工机械配件库和总成。日方的思路是: 进场, 就预先从施工机械供应厂商处采购足够的配件和总成。施工中只要施工设备一从工作面上撤下来, 只要机械维修人员认为没有把握运行完下一个工作循环的, 无论是配件或总成, 哪怕它没坏, 也毫不犹豫、毫不吝啬地将其换掉。坚决不能让机械停工在工作面上。其结果是: (1)减少了部分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和部分备用施工机械; (2)维修速度快, 不影响施工;(3)减少了部分厂房及附属设施;(4)减少了征地。而中方承包商则除了增加上述开支外, 施工中更可能常常让设备“累死”在工作面上, 然后才送去修理, 再经“车、钳、铆、焊”按部就班维修......两者比较, 哪个经济,哪个更有利于施工进度就不言而喻了。
2.2 在确保工期、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
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期、质量、价格三要素。而施工机械的配置在整个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施工机械的配备要紧紧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认真研究以下因素:
(1) 工期和工程量。
(2) 工程特征和结构的限制。
(3) 设计上的限制。
(4) 地质、水文和气象上的限制。
(5) 现场地形和条件。
(6) 资源供应情况。
2.3 要兼顾施工中其它方面的要求
(1) 配备能力要满足施工的强度和质量要求。
(2) 不能突破施工规定的其它有关标准。
例如: 某工程的进场公路已竣工运行, 而施工单位在 进行施工机械配备时, 为其选定的运输车辆的荷载却超过该公路桥涵承载力的1倍, 之后不得不重新配备施机械。从而, 造成了多方面的浪费和不良影响。
3 施工机械的选择程序
(1) 按要求定出期望指标。根据目的提出拟装备的机械应满足的性能或其他要求, 并用两类指标形式表示。一类是技术类指标, 如性能、规格、技术参数等; 二类是经济类指标, 如费用、消耗额等。
(2) 按重要性进行分类。将基本的指标作为“必须达到”的指标, 将期望的指标作为/ 具备也很好0的指标, 以便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订出其等级和进行评分。
(3) 确定备选方案。根据提出的指标要求, 选择能满足基本指标的机械设备作为备选方案。
(4) 对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首先把不符合“达到”指标要求的方案删去, 然后对保留下来的每一方案按其重要性和作用分为10个等级; 将各方案每一指标项目的等级乘以相应的评分数, 就是指标项目的得分数, 根据各方案的得分初步选择方案。
(5) 初步方案再评价。若多个可供选择方案的得分很接近时, 还必须考虑各个方案潜在的缺点和不良后果, 并考虑预防性措施以及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办法, 在此基础上最终决定选用。
4施工设备管理
机械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这种/ 轻管理, 重使用0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 尤其是大型机械, 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另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 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又了解不多; 而操作手往往处于施工受支配地位, 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了。
应积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项目部一成立就应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 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 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 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 撤换低劣机械, 为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应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建立健全施工机械管理台账, 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性能、出厂日期、使用及维修保养情况等。
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 避免过时保养; 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 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影响工程施工; 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 保证工程如期进行。
应重视信息管理。机械使用率一般较低, 而在工程急需时, 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生产强度又不配套,故必须组建信息网, 进行信息管理, 开展各种形式的租赁业务。应根据网络进度计划图, 确定各种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使用时间、闲置时间和维护时间, 使机械设备能在单位工程之间协调或租赁使用。
5小结
施工单位拥有机械设备数量的多少、品种的齐全、性能的优越、完好率的高低, 是企业能否承担投资大、施工强度高、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复杂、质量标准高的工程项目的标志。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2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1.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 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2.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2.1事企分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2人员分灶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2.3管养分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实行科学定岗,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财政部门商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非农业用水与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3.结论
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一项势在必行、十分紧迫的大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可以从事企分开、人员分灶、管养分离几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学才.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在社会生活生产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既关系到水利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科学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管理能有效地增强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也能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产生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极有可能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本文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种植、旅游等功能要素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水利工程的这些不同的功能要素,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并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矛盾。
(2)、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模式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的进步,对于合理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中,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在运行体制上还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习惯于听从上级的命令,而没有创新意识,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缓慢,工程建设效率低,经济收入不高。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协调,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3)、现场管理不严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是管理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工程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对施工建设进行严格监督,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管理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及时检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4)、质量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质量管理问题,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是保证其能够更好的造福百姓的保障,同时,也是保证水利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直以安全、经济、美观为目标,要想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对建设中出现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项目,其中应用的施工技术非常多,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使用何种施工技术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对水利工程的质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作用的发挥也产生了影响。
(5)、成本管理问题
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之一,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强对成本支出的控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设计图纸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实际施工中无法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所以会增加施工成本。此外,由于施工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导致资金没有合理的利用,增加了工程的成本支出。
(6)、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参与施工的主要要素,也是对工程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要做好人员管理,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工程建设中,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是执行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而目前很多施工队伍的施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所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工程存在诸多的质量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要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二、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
要使水利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就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力度。首先,要对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其水利工程管理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让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水利工程管理者要促进多个部门之间的黑市,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利用科学的激励制度来使各个部门明确起水利工程管理的职责。最后,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追踪制度的建立,利用动态与全面的监控,使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保障。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思想的更新
水利工程行业发展需要创新的引导,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思想的支持。加强水利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规范的明确,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这一现象的原生是因为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较为落后。水利工程企业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思想的更新,利用培训活动或者集体会议,引导企业管理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内部制度改革
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
(4)、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成本控制又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合理编制施工成本定额,为项目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其次,要明确该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及管理需求,并将其作为成本考核的客观依据。再次,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内控机制,加大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最后,要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化和常规化,及时纠正或改进管理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加强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还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有关。因此,政府也应当负起监管的责任,对水利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在施工前应当确保该施工单位具有资历,抵制浑水摸鱼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政府要采取不定期检查等方式确保工程的质量。还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制,对于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行为,要采取措施。可以指派专人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贯穿整个工程。对于严重违反施工条例的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如果在后期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具体的责任人,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6)、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管理人员。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才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合理的管理活动,才能使整个工程朝着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应当成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水利部门应当采取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可以采用外派交流学习的方式使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管理经验。
(7)、节约成本,拓宽资金来源
要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来减少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应当紧密联系实际,以项目评估为依据,制定出工程所需的成本。要加大对于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了工程上,避免浪费以及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可以适当吸取企业以及个人的资金,以保证资金来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对于水利工程行业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积极作用。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为促进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新宇.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常见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邢忠义,牛春艳.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4
关键字:水利工程 现代化管理 内涵 目标 内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利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特别是对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必须从水利的现代化出发,来逐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为此,作为水利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来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已开发的水源或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并实现对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建设的转变,其中,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的前提,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水利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对水利工程动态管理的根本需要,没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为此,从水利工程过来的现状来看,其内涵主要包括建立适应水利发展的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比如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先进的水利监控和调度系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利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水利技术管理队伍等,从而确定了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二、从水利工程的管理目标来分析
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为此,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制化,为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
2.1 创新水利管理新模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的制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利用现代水利管理模式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2.2 强化对管理标准的精细化
管理需要精耕细作,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中认真贯彻水利工程的组织和管理目标,依靠现代科技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强化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和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2.3 强化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
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安全用水、合理开发中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从对水利事务的管理中来强化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如维护水利的引排调蓄能力等。
三、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水利建设重在管理,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来确保水利工程的管理创新,并在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实际,神化改革,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3.1 强化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现念,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实现为广大人民提供供水保障和防洪需求,并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为此,必须从水利的安全管理出发,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并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树立公平公正的水利观,引入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对水利资源的稽查和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有效,引入环境保护机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环境与生态问题,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强化对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建立良性的水利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的科学、有效利用,使其能够承担起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为此,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一是从水利工程的分级管理体制入手,合理的划分其公益性与经营性,切实履行其职责,并将公共财政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明晰、畅通的管理;二是建立规范、科学的水管运行机制,从对水的治理到管理,实现管养结合、定岗定编、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发展特点;三是从市场化的水利维护体系中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对水管单位的改革力度,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首先要从水管单位内部建立管养分离,并实现养护管理与财政配套的核准,其次是在原有的养护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管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比如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择优选择专业化程度高的养护单位,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目标化管理。
3.3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3.3.1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全面制度化管理
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全状态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对人事制度的管理,学习制度的制定,岗位职责能力的限定,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如通过对档案工作进行调整和细化,从档案的分类管理到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再到对各类文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应用,都实现了对档案规范化操作的管理目标。
3.3.2 落实工作检查和考核制度
从对水利工程各单位的工程检查和观测工作中,通过对其工作要求的制定,来实现定期的检查和安全鉴定,从而推动水利工程制度的全面实施。如对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细化和规范,从其维修项目到养护目标的实施,都从制度上给予项目的检查与验收,从而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3.4 依托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上,以资讯化技术为平台促进管理创新,改进管理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如建立水利工程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引入数据库系统和服务,来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动采集系统,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情、旱情、工情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对于实现防洪抗旱,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确保地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水利信息化监控体系中,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测,从而构建其水利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将实现对地区范围内的雨水情,水文数据,以及水资源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和整合,以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能力,为此,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现代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强化其堤防工程和水库加固的科学性。
通过建立水利遥测和视频监视系统,从而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传输,以应对水情需要,为防汛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建立自动化的水闸监控系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全面监控各项机电设备、水闸船闸等的启闭状态,水文数据和各项水利实时监测信息,从而通过遥测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准确、及时、高效管理。通过建立水情预报和调度系统,来实现对水利各测站的水文信息要素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按照信息系统模型来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比如利用监控中心站和终端站的遥测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某个枢纽闸门的开启,以实现水资源的调度。
3.5 构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对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其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从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上来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来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储备坚实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四、结语
总之,水利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有途径,在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全面建设中,从其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水平和市场化建设的有力跨越,从而为水利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开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5
若想发展好农村的经济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管理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现代管理与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如何改善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整体质量成为当前水利部门至关重要的一点。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及管理现状
小型水利工程作为主要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设施,一直发挥着防洪抗旱、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水利工程迎来了投资高峰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尤其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汛)抗旱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形势的持续稳定,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各项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在政策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地方政府实施管理的。现如今在农村有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因为闲置太久并且管理不善产生老化甚至是损坏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防涝防旱、灌溉农田的作用,同时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使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农村的一项负担。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和事业单位及企业管理的体制较为一致,表现出行政与业务分离的状态,管理职责不够明确,水资源统一管理权、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互相推脱责任,这也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局面的混乱。小型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使得他无法为农民创造直观的收益,而使农民忽视了这些工程的作用,缺乏主动管理维护的意识。因此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十分有必要的。
2、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2.1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明确的水利工程职责体系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深入的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并且结合水利发展的特点,完善对于水权、产权、水利投资等各方面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对于水水资源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地位的进行认识,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基石。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构建明确的水利工程职责体系,建立完善的职能机构,明确人员的管理监督责任,建立科学管理、经营规范的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行机制。行政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业务部门要确保工程质量,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责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确保社会效益。
2.2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各级地方政府将农村水利土程维护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管理的立项资金,以保证农村水利土程的正常运转,形成良性补偿运行机制。正确协调好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为的前提,将运行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项目负责单位也要对资金的利用情况及项目进度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定额动态管理制度,保证合理的投资水平及定额水平,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责任,做到权责利分明。
2.3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意识,加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识,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动自发讲安全,在工作中贯穿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大对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鼓励水利工作者自动自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大力引进高素质水利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对技术人员分工要明确,确定主攻方向,使其能够独立承担深层次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安全设施的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需建立合理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类现场作业管制度和责任制。在施工现场设质量安全管理员,并赋予其相应的安全管理权力。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
3.1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
新时期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首先要提高管理意识,包括管理人员、各级政府和水管部门、农民和水利工程的用户。提高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基础地位的了解,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组织教育管理培训学习,培养高素质的水利工程管理人才,全面提升水利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要使水利行业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明显提高技术服务、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职工的培训。
3.2推?庸こ坦芾砟J酱葱?
针对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现状要做出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合适的工程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发挥专业分工及协作的优势,并且利于工程运行水平及效益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中应该以市场化、社会化及专业化作主要导向,按照水利工程各项特性,与当地实际社会环境状况相结合,拓展多样化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组织中,要拓展采用CM方式、BOT方式等;工程运行中,可采用委托专业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的方式,同时推进工程运行管理与养护维修的分离,以此改善工程整体养护加固水平,提高工程效益。
3.3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运行管理包括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使用监督、损坏维修等方面。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负责本地区所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细化管理。相关部门需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工程检查程序、监督对象及处理手段,建立专业监督机构,保证工程运行监督规范化和发展,不断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强化监管及材料管控,在初期要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方法运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配套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运用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完成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加强信息分析对比,对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制止,并根据相关法律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考核过程中应将管理手段及方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工程设施完整性、项目审查、工程标准保持、水土资源利用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确保工程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4建立与维护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水资源商品意识进行宣传,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认识。有关部门要大力倡导小型水利工程的用水者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实现相关费用的自主管理与经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工程建设及运行等重大决策事项应召开听证会,让工程建设运行单位、水利工程影响及受益人员共同参与,并将听证会结果意见作为项目运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用水户的合法地位进行明确,充分发挥用水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实现互惠互利,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其他用水单位,要实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并且通过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农民真正的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当中,才能更好的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执行,促使各项管理措施有效的落实。
水利工程管理职责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实施路径
在国家现代化实施和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一直是水利工程管理由传统的管理形式向现代水利管理改革的重要标志。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不是一项独立性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优化设计体系,提升设计层级,从而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发展和管理体制下,深入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实施路径,对于促进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实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1.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过程中,要创新设计和发展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设计思想上,要求实施方案的设计应该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并且符合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的整体趋势,在对相关因素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和发展效果,更多的要注重相关工作,要通过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实现生态的发展,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朝着预期的目标靠近。在精细化和现代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与此同时,还要利用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契机,实现对水利工程的修复与补偿,提升总体发展水平。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生态主义理念,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多样化特征,进而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发展目标。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表现形式。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在科学设计理念指引下,外在表现形式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自然设计上,要求工程管理的整体设计根据工程建设的整体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自然设计和实施,争取最大限度的适应水利工程管理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此外,还可以通过本土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建设条件,尽可能选择适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发展的实施路径,突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特征。此外,根据现代设计实施理念,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设计还要体现保护性设计原则,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特点,构建高效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机制。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实施路径分析
1.不断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确保现代化与精细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在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此过程中,应该首先明确主要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作进程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充分落实相关岗位职责。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单靠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应该重点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岗位分工和相应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促进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其次,应该健全岗位管理考核机制,采用绩效考核和监督的形式,督促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督促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进程。2.运用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培养高素质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无论对于那个领域来说,人才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和发展结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领域同样也不例外。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人才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现有人才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利用较高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从而促进人才质量的进一步提升[4]。除此之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强化人才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使命意识,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3.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现代化和精细化实施策略。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实施过程中,应该践行科学发展理念,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特点。从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精细化与现代化的实施是发展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应该尊重水利工程管理自身的实际发展特点,创新实施路径[5]。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一定的科学理念,并且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现代化和精细化工作,要充分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能够体现水利工程发展的整体特点,而且还应该注重水利工程管理的现实路径,充分发挥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实践来看,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有其各自的发展特点,要想采用统一的建设和发展标准进行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进程的整体推进。4.贯彻水利现代化管理观念,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建设实施,应该正视并尊重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矛盾,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设计和实施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性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探索并改进实施的正确路径,改变传统精细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6]。除此之外,还要体现出实施效果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要实现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相协调。也就是说,在水利工程管理期间,应该将经济因素、生态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持续发展,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过程中,节约用水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应该将节水理念作为关键因素考虑到现代化和精细化实施过程中。这一切都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充分践行生态主义,实现生态保护与水利发展的双重目标。另外,要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用途及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与理念,通过局部补偿等方式,减小现代化与精细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应该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发展方式,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确保现代化与精细化进程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昊华,倪大银,马云霞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6):60-63.
[2]李毅,张耀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93-93.
[3]李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2346-2346.
[4]刘振宁,王红英.浅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及精细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5]高兴贤.刍议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