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德育途径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1

1 构建人文环境育人,用主流价值观占领学校阵地。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总务部门应把育人放在人文环境硬件建设的首位,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影响师生、感染师生、教育师生。

1.1 建设主题标志。学校的主题标志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基本内容,看到这一标志,就能了解学校的大致办学思路,要下功夫建设。

1.2 建设文化宣传橱窗。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设由24块宣传展示板组成的永久性橱窗。每块版面都展示着育人的内容。

1.3 建设校史馆。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体现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陈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

1.4 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地面墙面。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操场围墙上,布满体育、健身的大幅画作和标语,将校园文化体现在环境中,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墙一面皆可育人”的充满和谐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学习生活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1.5 建设校园德育新媒体硬件。主要是校园网德育互动园地硬件软件建设、学校显示屏建设、学校广播室建设、学校电视台建设、学校录播室建设等。

1.6 建设德育专用馆室。如心理咨询室、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少年模拟法庭等校内的育人馆室。

1.7 建设班级文化设施。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其班级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好评。走进巴州石油一中的各班教室,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有全校共性的文化宣传,如巴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生本课堂学生须知、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更多的是个性化的布置,有的班级布置有我国56个民族小朋友肖像的贴图,意在加强民族团结;有的班级布置有全班同学的肖像和他写的座右铭,意在励志。个性化的布置做到了一班一品。他们实行分类开展、立体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把图片、文字、公约、制度渗透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能够说话,让学生的课桌能够说话,形成丰富细致的班级文化环境,获得北师大专家赞誉。

2 构建生态环境育人,把生态友好理念播于师生心中。

生态文明是文明校园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小学总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落实好植树种绿,也要保护好一草一木,更要通过一系列生态友好活动向学校师生普及绿化祖国、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亲近大自然、环境友好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2.1 建设净化美化绿化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自然环境优良,物质、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学校总务在校园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体在校学生参与国土绿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通过活动改善校园育人环境,绿化、美化校园,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绿色环境。以校园绿化和在广大学生中弘扬生态文明为切入点,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坚持因校制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参与、教育为主,不搞形式主义,垂直挂绿、屋顶增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园绿化覆盖面。

2.3 组织开展“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好校园”活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师生增强低碳办公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厉行勤俭节约,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行为,崇尚绿色消费概念。实行垃圾分类,抵制商品的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合理使用办公资源。

2.4 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友好活动。教育在校学生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学校清洁卫生,让环境起到正向影响人同化人的作用。

2.5 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种绿活动。植树是全民义务,要从青少年学生抓起。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是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绿化、教育、林业部门发出了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种一棵树的倡议,其目的是强化青少年学生植树护绿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6 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2.7 组织开展爱护母亲河活动活动。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倡议 “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全体师生在“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等横幅上进行了集体签名仪式,观看了“保护母亲河”、“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家园靠你我他”等内容的小学生创意展板。组织学生擦洗母亲河―孔雀河栏杆、清理居民住宅楼外墙涂鸦、参观基地安全防监控室并捡拾社区公园垃圾杂物,居委会管家在途中给学生讲解了小区各项管理规定。

3 学校资产育人,让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各类资产是总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给学校的资产是全民资产,学校总务部门有责任保持资产的完整。但是仅靠总务要实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尤其是低值易耗品管理难度很大。为此,总务必须有计划的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3.1 新学年开学组织告知性教育。利用行政例会、主题班会、橱窗等形式对公物管理制度、维修制度及赔偿制度等告知师生。

3.2 新学期开学组织强化性教育。积极配合班主任,教育学生懂得学校的财产是开展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财富,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德。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勤俭办学、勤俭治校、爱护公物、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教育。

3.3 坚持开展爱护公物随机教育。每发现一次浪费和破坏现象就现场对师生进行教育,而不是以罚代教。

3.4 组织开展专题互动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2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途径;策略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稳定和较快发展,总体教学质量稳居世界前列。体育学科与其它科目相比,关系到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深化传统课堂改革以及在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新思路,采用新方法,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1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起引领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体能的主要方式,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承担者。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对于体育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学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延伸,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与之相比,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设法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针对部分体育教师文化课水平不高、学历较低的现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制定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的同时,学校开展校本教育,按照体育教师具体情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文化课要求和学历标准。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业务能力提升进行长远规划。体育教师除做到本职学科的教育教学拔尖外,无论是学识还是品格,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是全方位的,不可就体育培训体育。除注重培养体育教师对于所教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加大对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生命科学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体育教师对当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角认识上把握教学。体育教师应自觉按照教育家的标准要求和培养自身,自觉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要有更深入的认识,自觉加强教学理论、多媒体信息化等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升工作的趣味性、时代性、创新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的主要区别。体育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及质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十分真切地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因而被教育界引用多年。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因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切教学才有了落脚点。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反之,对体育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甚至会产生逃课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其试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王咏梅(合肥市梦园中学安徽•合肥230000)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他在课堂上组织的各种教学任务,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目的也更容易达到。体育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在活动中与学生一同呐喊,加深相互信赖,也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击掌,庆贺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向学生传递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趣味性教学手段,将教学目标融于游戏中,让教学方法情景化。例如,传统的立定跳远教学,体育教师往往让学生以一条线为起点反复在原地跳来跳去,由于枯燥,学生极易厌烦。此时不妨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在操场上画上连续的方格,学生像下棋一样地跳过每个方格,以此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增加了练习的次数,也达到了相应教学的目标。

3提高教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不同于文化课教育,由于学生体能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体育课表现较突出,另一部分学生展现出的体育能力欠佳。体育教师应正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使每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前期资料准备和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体育教师要事先对学生个体情况做个摸底,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方面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课堂教学,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把战术协调能力、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特别注重对体育能力较弱学生的关注和鼓励,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教学标准和要求降低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4深化传统课堂改革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教育教学方式,一些学科的教学纷纷引入了新手段,新的教学手段应用让课堂效果和趣味性大大增强。相比之下,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手段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体育教师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方法依然是老师讲解动作和要领,之后示范操作,学生不加思考地模仿和练习。由于机械、被动式学习,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的效果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了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相比中学文化课,体育教学的目的更主要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材规定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符合学生兴趣和喜好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滑板等,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编的寓教于乐的项目,如体育游戏、合作比赛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改变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框架,使当前体育管理从经验型和粗放型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教师应加强学习信息化和网络化知识,开展网络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要求。

5教学中融入长期发展的理念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相比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学体育教学更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全民健身的理念,只有当中学体育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高质量的教学。加强体育教学,要针对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点,训练其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中学体育特别是初中体育教学,切不可单纯受中考升学考试的影响,只安排与中考有关的体育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方式,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时期是培养人的终生体育的最佳时期。对学生的教学不宜采用对专业运动员培训的方法,不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和标准程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须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既调节身心又体验体育乐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18.

[2]张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3]孙成文.用现代教育手段搞活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4]温延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5]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姚蕾,杨铁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06-01

一、教育者要树立激励理念

作为激励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首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激励教育理念。倘若没有把激励教育放在心中,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满眼都是学生的不足,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本身从工作中也毫无快乐可言,加重职业倦怠感。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激励孩子,真正的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之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树立人人需要激励的观念

“行为科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由此可见,激励可以挖掘出人的巨大潜力。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这就需要有强大而持续的动力,如何获得动力的源泉,是需要内外的激发和唤醒。

2、让激励成为习惯

激励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能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持力。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自觉运用激励手段,但往往有时候运用的不得当,不能持之以恒。看到学生不听话、吵闹、成绩下降等头疼局面,教师往往会忍不住大声责骂,批评教育在某些教师的头脑中己先入为主。还有的教师遇到问题了就采用激励教育,平时就把激励教育抛到九霄云外,这都是不能坚持激励教育的表现。究其原因,教师还是没能把学生放到与之平等的地位上,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要塌下心来,俯下身子看我们的学生,融入学生之中,分享喜与忧,乐与悲,会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也就更了解你的学生。对他们的肯定与鼓励要发自内心,学生也会从真诚中体会到教师的爱。让激励融入你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会对学生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人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环境对人具有影响作用,健康向上的环境易使人形成积极的心态。我们进行激励教育就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进行语文教学,更易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环境设计

进行语文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室,对教室环境进行设计,创设出激励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字标语方面,可以在前后黑板的上方设计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以烘托气氛,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有志者事意成”等都是小学中常见的标语。学生于有意无意间抬头便见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小学生对彩色图画有极大的兴趣,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壁张贴一些勤奋好学的故事绘本,如“凿壁借光”、“牛角挂书”等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制作各种评比栏、光荣榜,让学生时时可见自己的进步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更加形象直观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向上。

2、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学习氛围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付出不仅有爱,还要有尊重和信任。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全过程己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互信、平等的状态下,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架子,主动的接近学生,这样学生才对你不陌生,敞开心扉信任你。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这是充满人性、生命力的关系,学生从中体验到爱、平等、信任、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无疑会激发出更大的教育能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

3、创设教学激励情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激励情景。通过创设激励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丰富多彩、幽默生动。只有这样富有感彩的语言才能把语文课本中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把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命,将文本中的人物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富有情趣的课堂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明确对学生的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的方向

期待是指向未来的美好想象的追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待,对学生的期待必须要抛弃过去,对学生的现在、未来充满信心。要知道教师的期待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明确对学生的期待,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启发学生,自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开展激励实践活动,活跃语文课堂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做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写。”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五、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完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激励方法可以增强激励效果,实现激励最大化。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的激励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80-01

有效的朗读是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朗读呢?

一、教师示范,养成良好朗读习惯

为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性朗读。示范朗读的方法包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借助音像设备、多媒体等,让学生跟读,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1.使学生养成把握朗读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不足,尚未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朗读材料,他们往往把句子拆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读,导致无法有效表达句子的整体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简易的句子开始,教学生将一句话按意思分成很多节,在朗读的过程中将相同意思的单词连起来读,如:I/get up/at six/in the morning.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笔在句子上标注记号,接着,教师领读,学生跟着感觉读。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如:Ben/brother/telling uncle Joe/about the party/on the phone.同时,要特别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把尾音拉得很长的不良习惯。经过这样持续的练习,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朗读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朗读时控制语调与语速的习惯。只有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正确地表达文章、句子的意思。教师要通过示范、举例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学会用语调、语速、语气等的变化来正确地表达意思。通常读一般疑问句要用升调,读选择疑问句要先升调后降调,特殊疑问句则需要用降调。对那种因意外出现某事情而非常惊讶的情景,需要适当提高音调、放慢速度,以提高表达力,如:Oh my god!表达非常高兴见到某人时,声调也要稍高,如:I??m glad to see you!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在朗读时控制语调与语速的习惯。

二、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

不断地重复性地读同一段朗读材料是乏味的,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他们好奇、爱模仿、喜欢受关注等特点,挑选适合的朗读素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朗读和表演相结合。很多学生对“Read and act”这个环节很感兴趣。在教学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单词,再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增强记忆。这样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会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记忆单词的效果更佳。

2.朗读和游戏相结合。学习和游戏其实并不矛盾,让好动的小学生边玩边学,寓教于乐,在玩中学,这样的课堂气氛融洽,学习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如在教授英语单词的过程中,笔者经常让学生玩“听声辨方向”的游戏:把写有新单词的字条放在一个学生的手里,再让另一个学生根据同学们读单词的声音去搜寻字条,当他靠近字条所在位置时,同学们读单词的声音越响亮,反之则减弱。

3.朗读和口语交际相结合。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趣味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有效的训练是学生提高英语朗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趣味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例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4A Unit2 In a toy shop的A部分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朗读。首先,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学生在4人小组里面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评选出最佳选手。接着,小组最佳选手参加全班的最佳选手评选。全班最佳选手能获得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小学生很好胜,参加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模拟人物对话、探究人物品质、吟诵的过程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这样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知道什么是真善美,陶冶性情和品德。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一、探究人物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积极主动、用心投入的读书氛围,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军神》,作者表达了对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笔者通过出示的照片和资料,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是“军神”。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细细品味为了能清醒地指挥作战,拒绝使用麻醉剂;学生通过对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了他的顽强精神。最后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读重点语段,感受的伟大与坚强。学生对的钢铁意志印象深刻,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

二、模拟人物对话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夜莺的歌声》中小夜莺和德国兵的对话,在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后,学生纷纷发言。

生:我认为小夜莺真是很机智。他在骂那些德国兵,他恨敌人,却笑着骂敌人,那样的沉着,而德国兵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还以为他是一个调皮蛋呢!

生:小夜莺边走边打树枝、拾球果,还用脚去踢,学鸟叫,好像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完全沉浸在孩子的世界中,其实他在报信,很机灵,也很勇敢。

生: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镇静和机灵,让大人都无法察觉到他在伪装,那是怎样的一种气度哦,真可以称得上是超级间谍了!

师:同学们也很机灵,小夜莺的心思让大家想象得精彩极了!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小夜莺的勇敢的描写,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深刻感受一下他的机智和勇敢。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小组赛读。

师:读了这些对话,你想对小夜莺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想要对小夜莺说的话写下来;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小夜莺,你会怎样做呢?也写下来。

生:敌人那么凶残,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他为了自己的祖国,沉着、机智地和敌人战斗。我们要向他学习,爱自己的祖国!

这样,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小夜莺美好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引领诵读

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展现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有的歌颂伟大,有的歌颂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去感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诵读,一是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二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更需要采用这种方式。如刘禹锡的七言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学生们通过对诗句的吟诵和欣赏,很容易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在洞庭湖边漫步,看到湖水和月色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好像在白银盘里放着的一枚青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全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延伸阅读

中小学德育途径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途径

1.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参与问题是现今教育之核心。当前,要做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活动,那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和教材的“思维”活动,教师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构建起“桥梁”,实现三种思维活动的和谐。教师备课要“吃透两头”,即了解学生和理解教材。教师理解教材,将教材中虽未言传但确实隐存的数学方法发掘出来,找出与学生思维活动相联接的结合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照本宣科,达到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目的。

2.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

2.1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联系旧知识,提出问题,引出新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学习一定的时间,再小组交流、讨论,要求讨论时每位同学都要发言,最后在班级汇报。学生在整个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认真思考、争先恐后地说、纷纷地发表意见、踊跃地说等等,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积极寻找答案,跃跃欲试发表想法,情绪始终处于饱满状态,体现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2.2 学生的参与面广。

积极参与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是素质教育。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2.3 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多且思维活跃。

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否则学生的学习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没给学生确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绝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思维,每一个问题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2.4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参与要求在每节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应得到训练。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许多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很有新意,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3.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途径

当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后,又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更主动的投入进来呢?又有以下几种途径:

3.1 障碍励志,激发参与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学习责任感和学习兴趣两个要素得以保持,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他们都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而励志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趋于稳定和自觉。要想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离不开障碍的考验。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的提出一个又一个通过认真思考就能跨越的小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排除万难,勇攀知识高峰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目标引导,明确参与的方向。

教育心理学指出,当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目标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稳定下来,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考。教学时,教师应及时出示教学目标,及时指明学生即将要参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感悟到,学会这些知识就能顺利解决自己渴望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目标、需要的驱动下自觉地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及生活实际,有意识的创设近景或远景目标,并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知。

3.3 小组合作,丰富参与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的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而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突出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能力。

因此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给予思考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

3.4 分层施教,体现参与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