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1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 审美意识 大众文化 学术综述

2010-2013年度,中文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研究的论文共16篇。总体上表现出研究思维和研究角度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对以上论文资料的整合、梳理,它们主要是从当代流行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流行歌曲演唱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等角度来进行研究。提出的新观点丰富了我国流行音乐研究的成果,对我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篇进行论述。

一、当代通俗歌曲发展的审美意识

自1927年中国流行音乐诞生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道路颇为曲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得到全面复兴并迅速崛起。目前,流行音乐已从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边缘地带走上了中心舞台。而流行歌曲更是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引领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更理性地思考,更加注重它在社会环境中的引导作用。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7期的《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一文中,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流行歌曲演唱在流行歌曲乃至流行音乐的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在他的论文中,第一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审美嬗变,第二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第三部分写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曹桦认为“目前流行歌曲演唱的最大悲剧是‘把当美感,这种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现在有不少流行歌曲,在歌词的内容上俗不可耐”而对于流行歌手来说,美学的修养和美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错位”便体现出中国当前流行歌曲演唱中审美的缺失。

“审美期待”于目前面临“审美流失”现状的中国流行音乐而言,尤为重要。曹桦把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期待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歌唱形态给人以最为直接的感官冲击,歌者不仅要声音能要受众感到和谐,歌手的动作姿态、着装要能养眼。

(二)歌唱内容和情感表达要悦情。情的表达要有技巧,要有方法。

(三)气质表现要悦心。

(四)歌唱神态要悦神,“悦神是审美形态的最高要求”。中国传统美学特别强调艺术的神韵和意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

基于曹桦博士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究,认为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缺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目前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对流行歌手的包装更多体现在以夺取观众的眼球为主,对于歌手的包装往往重外形而非声音品质及音乐素养,如此这般,流行音乐难免被误解为茶余饭后休闲调侃之佐料,相较于严谨且更具艺术内涵的艺术歌曲而言,流行歌曲更一度被等同与肤浅粗陋的“口水歌”。这些都是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认知。

二、流行歌曲演唱的技巧

在中国当代流行歌坛中,对于如何唱好流行歌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非专业人士大多数则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从笔者个人的流行歌曲演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来看,流行歌曲的演唱应是演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俗歌曲演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气息、音乐感觉、对歌曲的整体把握。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郜锋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教师白洁发表在《音乐创作》2013年第6期的《通俗唱法的思考》一文中,主要就如何学好流行唱法,怎样唱好流行歌曲,如何规避演唱流行歌曲时常见的几个误区等进行论述。笔者十分赞同他对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认识误区的两点解读:

(一)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必须先学美声

现实中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流行唱法知识的了解与把握,认为无需系统学习流行唱法,学了美声唱法就自然会流行唱法。这种观点是把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与流行唱法的发声方法等同,忽视了美声唱法声音的掩盖特征和流行唱法声音的自然特征,其结果只能是声音非驴非马。

(二)非专业人士大多数认为“唱的音够高,唱得就好”

郜锋认为歌唱是一种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应该以美为最主要的宗旨,而非以唱的音有多高或者有多低作为一个人唱功评判的标准。笔者很赞同郜锋的这个观点,当下湖南卫视一档很火的节目《我是歌手》,就很好地应证了郜锋的批评。《我是歌手》就是由非专业的观众来评定每位歌手的演唱,节目采用淘汰赛制,在节目中顺利晋级者往往都是一些擅长高音、嘶吼的歌手。如擅长中音低音区演唱的黄品冠,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他并未选择采用高音区演唱甚至是嘶吼的方式来演唱。在比赛现场,他的表演中规中矩,主要是抒情为主。他的声线平稳、歌曲演绎完整,单一乐器的伴奏也让这种声线特质发挥到了最佳水平,他演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处理得很精致细腻,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的实力派歌手,是很好的流行歌手,他的淘汰着实让我感到可惜。事实上,高质量的高音演唱确实能给歌曲增添渲染力,但饱满的中低音同样也是很有感染力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对流行歌曲演唱的审美认知中缺失的一部分。

李曼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四川戏剧》2011年第3期上的《理性认识流行唱法》就如何理性认识流行唱法进行了阐述,文中主要围绕气息、共鸣、真假声运用、喉位、语言咬字吐字、演唱风格等,探讨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几大唱法的艺术共性中窥见流行唱法的个性特征,以期提升演唱者对流行唱法声音的掌控能力。李曼认为歌唱艺术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在优美的旋律基础上,必须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同时还须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了解它、接受它、欣赏它,这是表演艺术的本质。文章强调我们一定要以理性的认知来参与声乐唱法特别是流行唱法的研究,并以此从根本上来推动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

三、中国高校流行演唱专业的发展

中国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教学一直是中国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专业院校才设置有流行音乐专业。然而,流行歌曲演唱对系统、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却是相当迫切的。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如何发展中国流行演唱专业教学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地思索与探究。

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声乐教授白丽萍发表在《人民音乐》2012年第12期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我国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考察,全面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学时、硬件设置、师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各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内容加以分析,构建了由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学、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等课程组成的流行演唱专业课程框架。文中提出的高等艺术院校流行演唱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从文化视角对流行歌曲演唱的研究

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里,流行唱法作为歌唱艺术的一种,集时代性、平民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灵活,风格多样,受众广泛,其发展势头不可估量。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2012级博士生曹桦发表在《音乐创作》2011年第4期上的《中国流行音乐及演唱风格探析》,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是对“流行音乐”进行理论界定;然后从音乐的风格上,把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历经了三次发展。他认为中国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们也体现着中国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特点。最后,曹桦提出了当下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的四种表现形式。曹桦认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与时代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折射出大众情感结构和社会心态,这种可理解的社会心态和大众情感又促进多种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是从对西方流行音乐风格模仿到萌动到爆发再到复归平静的一个过程。回归音乐本位,才是音乐学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流行音乐风格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跨地域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入,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

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教师陈燕发表在《艺术评论》2013年第7期上的《论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一文中,以大型音乐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从中外流行音乐风格的混搭、中外流行音乐发声方式的嫁接、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交织这三个方面很好地阐述了中外流行音乐文化交融的创新。陈燕认为现在很多的媒体节目极大地延展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平台,各种不同演唱风格的混搭、不同唱法的交织、各种演唱方式的嫁接,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媒体节目不仅推动了通俗歌曲演唱专业的发展,而且更体现出当今流行音乐中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多种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多元化音乐风格相借鉴,古典与流行、传统与国际相碰撞的中外流行音乐文化大交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当代,已经具有鲜明的“兼容并蓄”的时代特征。在当下的发展势态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性不断被重写、强调并予以创新,外来的流行音乐的各种风格与元素也不断被大胆糅合,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道路,让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单从数量上来说,2010-2013年国内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但是其中所涉及的新的角度和现象,对我国流行音乐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桦.当代流行歌曲演唱发展的审美期待[J].音乐创作,2013,(07).

[2]郜锋,白洁.通俗唱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3,(06).

[3]白丽萍.流行演唱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人民音乐,2012,(12).

[4]李曼.理性认识流行唱法[J].四川戏剧,2011,(0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2

关键词:戏曲音乐;音乐教育;初探当

今国内歌唱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并举,传统戏曲唱法在音乐学院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被划分到了单独的学派。既然都是唱腔,那必定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在演唱中或许还能发挥创造力,且得到新的演唱技巧,创作出新的作品。

一、戏曲唱法与其他唱法相交融

(一)戏曲唱法与美声唱法

中国新歌剧实现了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相结合,两种唱法在演唱的技巧上互占优势,歌唱家们在演唱中相互转换,使音乐作品非常好听。如新歌剧《白毛女》、《江姐》等,在《江姐》这部新歌剧的原剧音乐创作中,主要以四川民歌为素材,并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语汇和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该剧的戏曲色彩。[1]虽然两种唱法在发声上还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美声唱法在使用声带和气息的对抗中,不同力量的运用相对于戏曲唱法使用声带和气息的对抗力会弱一些,所以在演唱时可以适当降低对抗力,采用混声唱法使两种唱腔运用自如。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是采用意大利语来演唱的,戏曲是采用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在吐字咬字上追求地方色彩,在不影响发声的状态下,让观众能听清楚具体的歌词内容,这也是对歌唱家的演唱技巧有一定的要求。“戏曲唱法实际上和美声唱法呼吸的基本方法大致是相同的。”“美声里说的假声其实是混声,和戏曲里面所说的小嗓,也叫‘细嗓’,是一回事。”[2]可以发现这两种唱法中还是有许多的共同点,既然存在着相同之处,为什么不能结合起来呢?美声唱法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传入我国后被快速运用到歌唱学习中,由于其在西方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在我国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喜爱。我们可以通过基本的声乐基础学习打牢基础,从而为戏曲唱法的学习开辟一条新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

戏曲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在我国民间成长起来的,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唱词精炼,词曲传达的情感细腻,给民族声乐演唱启发极大。“戏曲唱腔的咬字,有字头、字腹、字尾,唱出的字很完整;民族声乐发声要求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情声结合。”[3]民族唱法是我国民歌结合传统戏曲词曲与西洋美声唱法融合而成的新的科学声乐表演体系,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演唱风格鲜明。民歌和传统戏曲词曲是民族唱法的主要源泉,传统戏曲的演唱语言和音乐表现为民族唱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尤其是对现当代民族歌剧有着深刻的影响。[4]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吴碧霞唱法”就是将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成功案例,青年民族歌手吴碧霞的唱法,戏曲元素占有大量的比例,但是,她的唱法之所以得到大众的青睐,就是因为她把戏曲的唱法进行改良和融合,在音乐再创作上能够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演唱风格。[5]这也使民族唱法在发展和传承的道路上开辟了新天地,能受到大众的喜欢,说明人们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了更舒适的发声方式,在技巧上得到了升级。

(三)戏曲唱法与流行唱法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流行音乐领域出现了将戏曲唱法结合的流行歌曲,基本上是借鉴戏曲的器乐、唱腔、念白等来进行创作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经说过:“音乐无国界,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我们相当欢迎蕴涵有京剧文化因素的各种表达形式,而且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戏曲的本体。因为他们做的东西毕竟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标榜着唱京剧而去破坏京剧的规则和典范,借鉴是完全可以的。”[6]尚长荣老师是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京剧需要传承和发展,不是单一的生搬硬套,而是学习它,把其中的精髓融入到其他风格中,这样才不伤害到本体,达到延续。今天,在民间被普遍传唱的流行歌曲如《冰糖葫芦》《新贵妃醉酒》《OnenightinBeijing》《Susan说》《花田错》《霍元甲》《我的地盘》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已经实现将戏曲完美融入流行歌曲,作曲家们把戏曲音乐中的精髓通过流行音乐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广大媒体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被大家口口相传,从中国传遍世界各地,不仅让流行音乐的创作得到了新的提升,而且使得戏曲音乐在世界乐坛继续发扬光大。戏曲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瑰宝,融入到流行歌曲中成为新的血液,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7]在当代的中小学生中,包括许多大学生们对戏曲音乐比较陌生,大家基本上听的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戏曲相结合,对于当代学生们及大众在快被淡忘的戏曲音乐来说,得到了一丝新的回暖,将对戏曲音乐新的认识开启一扇大门。偶尔还能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听到有小朋友在唱着流行歌曲,周杰伦的《我的地盘》,歌词中“: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得儿,把音乐收割儿,用听觉找快乐儿,开始在雕刻儿,我个人的特色儿,未来难预测儿,坚持当下的选择儿……”这些个性的儿化音就是周杰伦借鉴戏曲唱腔里的地方方言特色吐字而来,在流行音乐中还是首次出现,非常有个性,这首歌在最初发行时就火遍全国,之后成为移动电话的来电铃声,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首歌频繁“洗脑”。一般的作曲家还不太擅长将不同唱法的歌曲风格相融合来创作出新作品,当今占歌曲界主流的还是流行音乐,将戏曲音乐融会贯通进各类唱法的曲目中还有待不断开发和尝试,作曲家们在创作时还需要大量的收集各类音乐素材,聆听各种音乐,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创造力,带给大家更多好听的音乐作品。依据现有的作品可以看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还是比较接受这样的音乐风格,这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能受到大众的热衷和传唱,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说明此方法可行,未来还需继续探索,找到各种唱法的不同之处和共通之处,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二、戏曲音乐与音乐教育

现代音乐教育以人为本,戏曲音乐虽距离当代已有历史感,但作为中国人在骨子里会对自己的传统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审美观。一方面是对传统戏曲音乐自然的、直接的理解和欣赏,这是民族天性的一部分,是中华大地赐予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民的天然馈赠;另一方面是古今审美观的矛盾,通过长期的引导和学习,对古人审美观和世界观的关怀可以使矛盾得到化解。还可以参照和对比,将古今审美巨大矛盾化解为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观的理解和接纳。[8]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标中也增加了京剧的教学内容。京剧在两百多年前形成于清代民间,现在是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世界三大剧种之一。表演者被划分为生、旦、净和丑四类。京剧是一门极为复杂且精致的艺术产品,是世界戏剧音乐宝库中的珍品。[9]在学校的课本里关于京剧的篇幅越来越少,很多音乐教师们对于京剧的了解也不够,导致在讲课中学生们对戏曲音乐兴趣逐渐疏远。再加上每一场剧要看完的话起码要两小时多,现代都市人如此繁忙,很少有心思闲散的听上一场经典剧。目前看来大部分音乐教师对于戏曲知识比较缺乏学习,更没有此类的艺术实践和体验,在教学上无法胜任。在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中,在对教师专业的培养中,对于戏曲普及不多,导致教师们自身对戏曲的兴趣也不高。传承戏曲音乐也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使学生们对民族音乐加深领悟和理解。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建立对戏曲音乐的热爱及兴趣,可以多参加市区内票友们的活动,与老票友们深入详谈,会获取很多信息;其次可以去现场听一些戏曲的演出,通过现场体验来获得视觉、听觉享受,由此对戏曲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然后还需要查阅大量有关戏曲艺术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资料,来获取理论上的知识建构,对戏曲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今后在给学生们讲到专业术语时能对答如流;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除了能教授音乐课外,还需要有表演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们互动,在戏曲音乐这一章为了让当代学生们更能零距离与戏曲接触,可以跟学生共同编排一段名家唱段或一段戏,在编排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为戏曲演员需要穿什么样的戏装,画什么样的脸妆,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程式动作,不同的人演绎同一个角色有哪些不同点等等,教师们将会把这样的音乐活动变成一场有意义的文化传承,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而渐渐喜欢上戏曲音乐。要让戏曲音乐传承,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音乐教师们对戏曲的认识程度,在培养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应当做个热爱戏曲艺术的教师,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提高戏曲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戏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配合全民热爱古典艺术,在今年的央视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中,邀请了来自韩国和国内的流行歌星和演员等,分好小组,在有限的时间每三人跟随一名戏曲大师学习一段戏曲唱段,最终要表演给当地老百姓们看。这个综艺节目把戏曲介绍的非常详细,再加上明星们的名人效应,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有许多中小学生们也在收看。结语把戏曲纳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不仅普及了知识,也实现了文化的传递。[10]现在网络运用越来越发达,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许多信息,在互联网时代,戏曲音乐在网络的点击率还远远不够,作为戏曲爱好者和当代的音乐老师们,对戏曲音乐传承的道路还会很长,坚持下去以期培养出更多的戏曲观众。

参考文献:

[1]原丽红.试论中国新歌剧中美声唱法与戏剧唱法的运用——以《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为例[J],歌剧,2011.05.15.

[2]罗鹏.美声唱法与戏曲声乐发声的相通之处[J],北方音乐2015.03.30.

[3]韩瑛.论民族唱法向戏曲唱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10.06.15.

[4]唐敏.民族唱法借鉴传统戏曲词曲表现的内容[J],四川戏剧2013.05.25.

[5]尤国通、吴碧霞.演唱风格及民族唱法与戏曲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4.07.15.

[6]潘研娜.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戏曲风[J],黄河之声,2008.02.08.

[7]唐赛男.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以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为例[J],音乐时空,2014.05.30.

[8]李文吟.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戏剧文学,2010.02.15.

[9]梁兰J.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三)——再谈戏曲音乐进课堂[J],黄河之声,2013(21).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3

关键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演唱风格,至今发展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严格的声部区分以及对音区和谐统一的重视获得了广大的欣赏群体。他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在音量方面可塑性大、气声一致,使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且善于调节和运用共鸣,使音域宽广等等优势,从而使美声唱法获得大众的认可。它通过咏叹调、咏叙调、宣叙调、重唱合唱、艺术歌曲和康塔塔六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

在以后,美声唱法逐渐传入我国,并逐渐在我国生根、发芽。像喻宜萱、周小燕、黄友葵、郎毓秀等这些老一辈声乐艺术家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正规的声乐训练,并以纯正的美的唱法为我国培养了早期的声乐人才,像张权、高艺兰、孙家馨、黎信昌等人。在近些年来,我国产生了许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歌唱家如戴玉强、廖昌永、莫华伦、张健一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实践的创造,酝酿了理论的形成,在我们声乐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国的许多的歌唱家以及理论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当然,今天所取得的可喜的成果,足以让我们的理论工作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继续为之奋斗的热情。因此,在歌唱领域,实践创造理论,理论又指导了实践,如此的循环往复。新世纪以来,关于美声唱法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许多骄喜的成绩。比如在美声唱法的本体研究中有赵薇的《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1]、杨凤玲的《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艺术评论》[2]、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3]、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4]、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5]、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6]等等。另外,在美声唱法与其他的唱法之间的关系上也有许多的文论如的綦颖的《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7]、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8]、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9]、满园春的《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10]、刘栋梁的《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发声机理比较研究》[11]、刘远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12]、林松的《论“美声唱法”在通俗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13]等等。关于美声唱法的研究还有很多,我在此仅仅列举这些仅供参考。这些有关于美声唱法的理论成果,为以美声为表演艺术的歌唱形式添增了理论支持。

二、民族唱法

民族是人类历史起源的客观载体,人们对民族的认识经历了由粗浅到翔实,由传说到实证、有感性到理性的漫长发展过程;民族也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的发展和生物进化轮相似,都有自己的发展和消亡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是一种社会和历史以及种族繁衍的现象,具有自然、社会和生物等多种属性。目前,学界对民族的概念普遍概括为的“民族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文化、共同族体性格、和自我族性意识的稳定的社会集团。[14]”

民族声乐艺术是指通过歌唱活动(包括演唱方式、演唱技巧、歌唱语言、表演形式等等)能够展现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表演形式。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它容纳了民歌、说唱、戏曲以及近现代创作的歌曲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根基,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文所探讨的民族唱法专指的是民族新唱法。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民族唱法积极的借鉴国外优秀唱法的长处,避其中国唱法之短。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快速的在其道路上前进。我们从文论的内容上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态势。如余海漫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15]、毛明芳的《谈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及二者的结合》[16]、杨昌建的《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17]、卫晓琼的《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异同》[18]、余海漫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19]等等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两者关系中区研究。基本是的观点是建立在民族歌唱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去吸收美声唱法的先进之处。另外,也有从其他的不通常法中去研究的,例如在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研究上有娜响的《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20]等、在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研究上有杨少昆、包明德的《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21]、危瑛的《有关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思考》[22]等等、以及在民族唱法的本体研究和历史、未来发展研究上有王佳的《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声演唱技法研究》[23]、魏丽莉的《关于当前民族唱法问题的几点思考》[24]、彭黄的《对当前民族唱法的发展状况及成因的再认识》[25]、刘韧、蒲亨强的《“民族唱法”二题》[26]、董丽娟的《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27]。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通俗唱法以青年人群为中心,形成了一种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的音乐环境。古己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

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唱词仍为通俗歌曲唱词中的主流。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新世纪以来,关于通俗歌曲的唱法介绍的文论有很多,我简单介绍几篇如姚峰的《通俗歌曲唱法初探》[28]、兰碧波的《作关于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关联性分析》[29]、王滔《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30]、刘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31]、赖世娟《通俗唱法几点探析》[32]、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33]、代伟《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及特点》[34]、金旭《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35]等等。关于歌词写作的文论有张胜良的《谈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世俗特征》[36]、胡疆锋的《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37]、沈略的《谈流行歌曲歌词的审美》[38]、覃生平的《流行歌曲歌词美学》[39]、孟昭泉的《流行歌曲歌词的个性化》[40]、赵文琦的《浅析流行歌曲歌词之文化走向》[41]等等。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够听到流行音乐从耳边想起。可以说,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状态。毋庸置疑,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个性化,无论是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作品的演唱者,都要求与众不同,极具个性。因此,流行音乐的发展除了要蕴含中国元素和眷顾中国文化外,还有就是歌手及其作品都坚持个人风格。只有坚持个人风格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突出与众不同的演艺,并拥有更多的歌迷。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相信这种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国人甚至是全世界人的喜爱。

结 语:

新世纪以来,无论是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他们在技法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彼此间通过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相互吸收,促进了声乐技术的进步。新世纪以来在这三种唱法基础上的声乐艺术,通过歌唱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其发展一彰显其魅力所在,我们应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共同奋进,争取赢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赵薇.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J】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年02期.

[2]杨凤玲.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J】艺术评论,.2012年05期.

[3]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4]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J】音乐天地,2012年 04期.

[5]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3期.

[7]綦颖.苏三起解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J】内蒙古艺术,2012年01期.

[8]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9]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满园春.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7期.

注 释:

[1]赵薇.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2年02期.

[2]杨凤玲.由音乐剧看美声唱法的发展艺术评论,.2012年05期.

[3]刘文丽.试论美声唱法的特点,.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4]杨凤玲.美声唱法“美”的根源.音乐天地,2012年04期.

[5]郭一鸣.论美声唱法中的情感控制.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6]白雪飞.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的技术训练.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3期.

[7]綦颖.苏三起解走进意大利——论京剧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内蒙古艺术,2012年01期.

[8]马菲的.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中国成人教育, 2011年04期.

[9]袁永忠的.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之比较初探.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满园春.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京剧唱腔比较研究.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年07期.

[11]刘栋梁的.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发声机理比较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12]刘远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13]林松的.论“美声唱法”在通俗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音乐生活,2012年02期.

[14]孟新洋 柯林著 民族声乐理论教程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7、8页.

[15]余海漫.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6]毛明芳.谈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及二者的结合.大舞台,2010年08期.

[17]杨昌建.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四川戏剧,2010年04期.

[18]卫晓琼.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异同.音乐天地,2010年04期.

[19]余海漫.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发声和吐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0]娜响;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民族音乐, 2011年05期.

[21]杨少昆、包明德.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艺术教育2012年05期.

[22]危瑛.有关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的思考.艺术探索 2010年05期、.

[23]王佳.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声演唱技法研究.艺术教育,2012年06期.

[24]魏丽莉.关于当前民族唱法问题的几点思考.人民音乐,2011年05期.

[25]彭黄.对当前民族唱法的发展状况及成因的再认识.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26]刘韧;蒲亨强.“民族唱法”二题.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7]董丽娟.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音乐生活2010年 01期.

[28]姚峰.通俗歌曲唱法初探.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9第2期.

[29]兰碧波.作关于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关联性分析. 大众文艺2012第10期.

[30]王滔.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第11期.

[31]刘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民族音乐2011第3期.

[32]赖世娟.通俗唱法几点探析.北方音乐2012第7期 [33]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音乐创作2011第2期.

[34]代伟.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及特点.辽河2012第2期.

[35]金旭.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大众文艺2011第16期.

[36]张胜良.谈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世俗特征.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37]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词刊2007年02期.

[38]沈略.谈流行歌曲歌词的审美.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1期.

[39]覃生平.流行歌曲歌词美学.探索北方音乐2010第12期.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4

【关键词】流行演唱;情感表现

流行音乐传入中国后,开始逐渐的融入中国的民族元素、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元素,开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流行音乐。在汉语的解释中,流行音乐指的是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虽然是商品,但是要使得这个商品有价值,就体现在流行音乐的艺术感上。一个好的流行音乐作品,能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情感动物,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情感是最能体现作品内涵的东西,是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1、流行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歌声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语言,它生动地塑造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独特的意境,以表达出某种思想感情为最终落脚点。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一般都是根植于人的生活,内容较为通俗,情感真挚,流行演唱中最看重的就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歌唱者发自内心的感受,源于日常生活的感悟,表达出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唱好歌曲,让大家在听歌的同时深刻的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引起共鸣,打动人心。

流行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歌曲的演唱中,还要有肢体动作和表情,这些也是人情感抒发的一个途径和方式。在舞台上,如果歌唱者以绝佳的唱功和嗓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但是肢体僵硬表情冷漠,那么也是不会打动观众的。人的身体语言很多时候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

曾经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没有情感的演唱,再好也不会打动人心。”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表现,要注意声情并茂,以情感打动人。情感丰富的流行歌曲能在一瞬间抓住人的眼球和听觉,让观众有种淋漓尽致之感。情感丰富的流行演唱,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流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在中国,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具有通俗易懂、生活化、大众化的特点,在日益紧张的生活工作中,人们在业余生活中更渴望娱乐休闲的东西,而流行音乐就成为了其中主要的休闲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KTV事业的快速发展,而KTV中的歌曲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似乎,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了中国歌坛的主力军。这就对流行歌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流行歌曲的演唱中要抓住情感这一关键性因素,歌唱者可以在歌词内涵的把握、歌曲意境、文化知识等方面下功夫,将生活感悟运用到流行演唱中,提高歌曲的感染力。

2.1歌词内涵的把握

歌唱者要想把歌曲唱得声情并茂,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歌词,对歌词内涵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再根据自身的生活感悟,将情感完全融入进去,这样才能让情感的抒发自然亲切,才能让观众(听众)感受到歌唱者的情感。歌词内涵的把握还要注意歌词的外延,在唱歌时给观众(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共鸣,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

2.2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同一首歌的演唱,不同的人会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多的歌曲不同的流行歌手翻唱,而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是各有不同。歌手对歌曲中意境的把握不同,会使得在演唱时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这样就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2.3提高文化知识素养

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歌唱者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意境,帮助歌唱者更好的将生活感悟融入到流行演唱中。一个人知识素养的高低还会影响到其生活感悟的深刻与否,当一个流行歌手的知识素养比较高时,他对生活的感悟也许会更深刻而不浮于表层。所以,流行演唱中要增强情感,需要提高歌唱者的知识文化素养。

2.4合理发挥呼吸在歌曲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呼吸是根本,“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结束语

在流行歌曲引领时尚的今天,流行演唱中的情感作为唱功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在今天已经成为流行演唱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提高歌曲中的情感需要歌唱者从多方面去下功夫,要提高文化知识,要关注生活,对生活最原滋原味的感受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流行歌曲。

【参考文献】

[1]杨曦.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能力及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2(05).

[2]王伶俐.浅谈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咸宁学院学报,2009(02).

[3]刘冬寒.浅谈流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民族音乐,2012(2).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5

关键词:流行音乐 戏曲元素 现象

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能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些年来,具有“中国风”元素的音乐流行发展起来,受这一潮流的影响,许多歌手开始在歌曲创作中将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的戏曲结合起来,用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展现古典戏曲的特色。通过这种方式我国古典戏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两种文化艺术也逐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优势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相结合,符合时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古典戏曲这种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脱离了现代音乐潮流的发展,不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因而我国的传统戏曲出现了可能断代的危机。然而,近些年来“中国风”在乐坛上引起大热,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潮流,通过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中的方式,一方面吸引年轻听众,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相融合,不仅符合当代音乐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当代青年的艺术心理。

(二)充分的表现出戏曲的主题

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将戏曲中的主题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还能将戏曲中的人物事件完整的叙述,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戏曲中的大概情节;其次,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最后,流行音乐能将戏曲中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当代年轻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戏曲起到了传播、继承的作用。例如: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就是将京剧与西洋流行乐巧妙的结合了起来。由于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及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相似,王力宏借此巧妙的将R&B与京剧唱腔融合在一起。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在锣鼓声敲打中首创的「chinked-out无国界乐风就应运而生并且迅猛发展起来。

二、流行音乐能够反映出戏曲中的特有现象

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古典戏曲的主体,也可以在表现戏曲主体的同时使戏曲更加具有真实感,使戏曲人物性格更加生动鲜明。流行音乐的这种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男旦现象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男旦是表演的专用名词,换而言之,男旦即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男扮女装或男唱女腔的的形式来表演。男旦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反串艺术,不仅将男子的阳刚气概与女子的柔和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将戏曲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男旦还存在于我国的京剧、越剧等多个剧种中。而在流行音乐中,多数歌手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戏曲中男旦的表演形式。

(二)折子戏

在戏曲的表演过程中,往往以“折”为单位进行演出,不仅能将戏曲中的剧情、矛盾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物的性格、表情、故事情节等充分的展现出来。其新颖的结构安排及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成为其吸引观众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折子戏还在一定程度上集中突出表现了京剧中的艺术特征。在我国流行音乐中,歌手王力宏的《花田错》很好地化解了传统古典与现代流行的冲突。虽然音乐的形式根据时代不断地改变,但人类原始情感的爱恨情仇、生死情义、缠绵绯恻并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在旋律的牵引下,所有生活中不易表露的热情、惆怅或爱恋,全在舞台上的身段穿梭、扩大、回荡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戏曲情感的融入

在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过程中,还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及情感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完整的将其融入,且通过一定的唱法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例如: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花田里犯了错 (知道错,不是我的错,是爱的错,有点象小孩子可爱的辩解) 说好破晓前忘掉 (这是多么的无奈的一夜,偷了还叫自已要骗自已,流着泪逼自已要在天亮前忘记刚才的温存) 花田里犯了错 (是的你错了,你对不起你原来的男朋友或者说原来的女朋友)。

三、流行歌曲唱法借鉴的戏曲元素

在唱法上,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还借鉴了戏曲中的相关元素。例如,在我国京剧剧本中,《花田错》本是一出藉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发展出的一段令观众从头笑到尾的轻松喜剧,人物幽默,剧情搞笑。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即包含了京剧的元素,也有对“戏曲化石”之称的昆曲的大胆的音乐解析。同时,歌曲中华丽生动的中国文字、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曲折婉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举手头足尽是故事。“花田错”一出京剧的戏码喜剧中夹带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却在王力宏的改编下成了一曲凄美婉转的情歌。在聆听这首《花田错》的时候,年轻人了解到京剧《花田错》的相关剧情,这对京剧《花田错》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古典戏曲正在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的浪潮中,将古典戏曲中的相关元素与流行音乐充分的结合起来这种新兴的音乐形式,既能体现出古典戏曲的特殊性,同时还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因此,在继承我国古典戏曲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实时,不断创新艺术途径及艺术表现手法,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古典戏曲得到继承与发扬。

备注:本文是重庆文理学院校内科研资助项目“当代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双向结构的维度研究”(项目编号为Z2009YY0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宋洁.戏出东方――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J].丝绸之路, 2010,(14)

[2] 杨琛.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的“传统化”趋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3] 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J].大学时代,2006,(08)

[4] 滕晓梅.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J].林区教学, 2010,(02)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爱情歌曲 意识形态 艺术感受

目前的初中、高中教材中几乎没有收录一首有关爱情的流行歌曲。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学校及大部分的音乐教学工作者都认为:初、高中生不适合唱“爱情歌曲”,因为这些歌曲中歌词的内容有关爱情。他们担心高中、初中生因为唱这些歌曲而受到感染,早恋或者思想颓废。

对此,我的观点是: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歌曲”也可以进课堂。原因在于:

一、“爱情歌曲”的艺术性

流行音乐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类非“爱情歌曲”莫属。他是流行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也是成就最高的一类。多年来,我们有许多经典的“爱情歌曲”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人。这些作品完全可以称为艺术品;这些歌星,完全配得上艺术家的称号。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玛丽亚凯莉的《Without You》、猫王的《Love Me Tender》、理查德?马克斯 的《Right Here Waiting》等。当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些动人的作品时,它是否是爱情歌曲已不重要,涌上心头的最强烈人感受就是――美!对这样的音乐,我们有什么权利因为它是所谓的“流行歌曲”或“爱情歌曲”就不让学生去接触它?学习它?

二、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关注重点不在“爱情”而在“音乐”

笔者曾经对3个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认为一首流行歌曲能打动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初中生,被一首流行歌曲所打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歌曲的旋律,如果旋律没有动人之处,歌词的两情写的再怎么动人,也很难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她们对歌词的关注往往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整地唱出歌曲。由此可知,“爱情歌曲”的魅力不在于“爱情”而在于“音乐”。青少年欣赏流行音乐对文字内容更深一步的内涵不甚关心,他们要的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感觉。这感觉正是人类最初的艺术感受的起点。

三、音乐课不是思想品德课

很多老师认为:我们推荐给学生的歌曲,一定要积极上进,或者是弘扬某种精神的。我们一再强调歌曲内容的思想性,我们忘记了:我们是音乐课,音乐教育固然可以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最终还应回归到它的音乐性,回归到爱情歌曲有的育人目的。无论某件作品是积极的、上进的、或是忧郁的、沧桑的、或是凄美的,都可以用来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因为只要是好的音乐,哪怕它不一定是非常积极的、不一定是很上进的、它们都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从这一点来讲,它们又是积极的、上进的。因此,它们都是有建设性的。

四、初中、高中生也可以歌颂爱情

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需要拥有亲情、友情、爱情,缺一不可。爱情是美好的。他值的我们为之永恒歌颂,包括每一个年龄层。歌颂爱情,歌颂美好的事物,如此而已,为什么初中、高中学生就不行?

中国早期的戏曲传承没有大班制的教学,都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授,徒弟四五岁就开始学唱,而师傅当时所传授的很多都是才子佳人、男欢女爱的内容。这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也没有人说有什么不妥。而事实上徒弟也并没有因此就走上早恋的道路。

五、唱“爱情歌曲”有益身心健康

音乐可以使人的压力得到释放,情感得以宣泄。青少年正是性不断成熟的时期,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观点认为,性成熟就伴随着性压抑,从这一角度讲,唱“爱情歌曲”更是能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得到性的释放,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的保证。这既是一种心理上也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

六、排斥原于对流行音乐的偏见

其实在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中也有 “爱情歌曲”,如:《敖包相会》、《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掀起你的盖头来》、《我的太阳》等,它们中许多都被写入初中、高中的教材。它们从未受到过质疑,而同为“爱情歌曲”的流行歌曲却不能享受平等待遇。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界长久以来对流行音乐的偏见。我国早期的高校音乐教学没有开设流行音乐专业,没有通俗唱法专业,我们的音乐教师们也很少关注流行音乐的发展。由于对流行音乐缺乏研究和了解,他们变的思想狭隘、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诩科班出生,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

流行音乐与其它音乐的最大差别在于表达形式的不同,但表达的形式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到之处。所以,流行音乐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一点从目前很多国家普通音乐教育教材内容对流行音乐的重视程度中也得以充分说明。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两种属性。不可否认,当前很大一部分流行音乐品质粗糙,格调低俗。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些优秀的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上,流行歌星席琳迪恩用流行唱法与宋祖英合唱的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声乐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声音的音质、音色、及声音的表现力与控制力等均不亚与民歌天后宋祖英。帕瓦罗蒂生前曾多次邀请流行歌手一起同台放歌,他生前曾多次说过:各种音乐都有好有坏,传统音乐并不比流行音乐更高一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