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1
问:我身边有不少朋友认为,只吃牛奶、米粥、蔬菜汁之类的流食就怎么也长不胖。请问是否天天吃流食,不吃其他食物就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答:在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把食物加工成流质的形态要比固体形态热量更低,比如一碗粥的热量肯定要低于一碗米饭。这是因为粥里加了很多水,而水只会在胃里暂时起到填充作用,不会给身体增加能量,无法让人长胖。所以,那些“喝凉水都长胖”的人,很可能在喝凉水的同时吃了太多食物或是运动过少。
既然流食热量相对较低,会不会有助于减肥呢?这要看吃的是什么样的流食。把水果、蔬菜榨汁来喝,永远给人喝水的感觉,饱腹感大为下降,反而会摄入过多的糖分。对粗粮豆类而言,做成流食体积会变大,消化吸收率也会提高,有利于减肥。此外,牛奶和豆浆虽是液体,但饱腹感要比米粥强很多,所以想减肥的人在饥饿难忍时,不妨喝上一杯牛奶或豆浆,填饱肚子的同时也不会给身体增加太多能量。
虽然米粥、牛奶、豆浆等流食对减肥有利,但天天只吃流食,营养很难达标。因此,一周内有一两天单吃流食未必不可,但不宜更频繁。吃流食之外,一定要配合蔬菜、豆制品、肉类等食物,才能保持营养均衡全面。比如,晚上以粗粮粥来代替米饭之类的主食,配上少量蔬菜和豆制品,不但能改善口感,帮助人们摄入更多的纤维和矿物质,还能减少能量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问: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答: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已达200多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左右,也就是说100个老年人中就有两个是帕金森患者。
手抖的确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手抖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许多人把手抖和帕金森病画上等号,这是不科学的。引起手抖的原因很多,如特发性震颤、甲亢、焦虑、心脑血管的疾病等。事实上,人们常说的手抖在医学上被称为震颤,它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症状。除了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有随意动作减少、主动运动缓慢、面部表情呆板等症状。
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如果出现以上四种症状中的两种,就需要考虑帕金森病了。
知道得了帕金森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患了帕金森病并不意味着与运动说再见,积极恰当的运动既可预防便秘,又能改善心情、有助睡眠。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绿豆会降低药效吗?
问:夏天到了,绿豆汤是常见的饮品。有人说服中药期间不要吃绿豆、喝绿豆汤,因为绿豆有“解药”的作用,也就是会降低药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答: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绿豆能解中药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绿豆能解药中金、石、砒霜、草木诸毒。《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认为,绿豆解乌头、附子、砒石等药毒、酒毒及铅中毒、1059农药中毒。由此可知,绿豆可以解的是药物与食物中的毒性,而不解药性。
不过,这也不是说服用中药时可以随意食用绿豆。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暑、解毒消肿之功,为夏日解暑除烦,清热生津之佳品。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甘草可以泡茶喝吗?
问:甘草泡水可以长期喝吗?
答:夏季气候炎热,人体代谢旺盛,易产生火热证,很多人都喜欢用甘草泡水代替茶水喝,认为可清热解毒,就不注意用量,这种做法不利于健康。甘草的确有补中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用处,而且和药物配伍还可以调和药性、解毒。甘草虽好,但却有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用得合适可以治病,不合适的时候就是“毒”,例如甘草服用太多会引起水肿;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肝功异常等副作用。专家建议,不要把甘草当茶饮,最好要在服用前咨询一下医生。
何时晒太阳才能有效补维生素D?
问: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但是夏天阳光太强烈,很容易晒伤。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晒太阳最有效又不会晒伤呢?
答:因为紫外线波长的原因,早上9时前以及17时后,是晒太阳的“黄金时间”,这时的紫外线波长能够很好地帮助维生素D的生成。其他时间的太阳,晒久了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婴儿晒太阳,应在在早上9时前抱回家,不能直射,要在树荫下,夏天穿个肚兜就足够了。
如何自制松花蛋?
问:我一家都很爱吃松花蛋,但是最近电视上曝光有些不法厂商用有毒原料制作松花蛋,让我对市场上出售的松花蛋很不放心。请问如何自制松花蛋?
答:在家中制作松花蛋,方法其实并不难,有兴趣的不妨一试。
加工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是鲜鸭蛋,有些地区也用鲜鸡蛋。为保证松花蛋的质量,加工前必须通过照光和敲验,对鲜蛋进行逐个检验和挑选,选择新鲜、干净、无水湿、无粪污的质量合格蛋。制作松花蛋的辅料有纯碱(无水碳酸钠)、生石灰(氧化钙)、食盐、红茶、草木灰等,此外还有包料黄泥和谷壳等。
原料:生蛋100个,食盐150克,生石灰150克,纯碱50克,红茶适量,草木灰70克,稻壳适量(或用高粱壳、草灰代替),清水适量。
1.将生石灰碾成粉后过筛备用。
2.将清水、红茶、食盐放进锅内煮沸,再倒进放有生石灰粉、纯碱、草木灰的缸内,搅拌均匀,使成糊状,然后用其包蛋。须注意的是,操作时必须戴上手套,防止烈性碱损伤皮肤。
3.包好的蛋放在稻壳上来回滚动,粘满稻壳后放入另外的缸中。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2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发展至今,早已突破了原有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把生态设计引入室内设计,扩展室内设计的内涵,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面向对象的新型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系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建立环保、廉价的经济实用住房。
一、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房后一次装修和旧房子再次装修非常频繁。现在装修房屋,尤其是在二手房重新装修中装修师傅往往面临着因为没有水电装修布线图纸,对原来的水管布置,电路走线不清楚的问题,导致装修时经常出现水管或电线损伤,给装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水电装修布线信息,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型室内设计系统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国内也有一些公司致力于水电布线管理或施工软件的开发,但大多数系统是2D或者2.5D的[1]。墙壁的水电布线纵横交错,用平面来表示并不充分,无法体现房屋布线后的三维整体状态,没有直观的效果。目前国内市场施工常用的布线设计以平面布线图处理为主,接近工程设计人员的实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开发者不是从房屋用户角度出发的,房屋用户对图纸理解困难,安装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是三维的,无法给人一个房屋三维布线的立体感受,而且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二维设计不直观、设计图纸不协调、施工图设计阶段图纸综合会审困难等问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Delphi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将隐藏的水电布线清晰、直观地从三维角度呈现在用户面前,并将装修时的水电布线图纸保留下来,每次装修的时候可以打开、编辑、存储。具备这样功能的软件,不仅适合装修公司使用,还适合施工人员和屋主来使用,为他们提供很大的方便, 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施工人员在装修初期,建立房屋三维模型,选取具体施工的各个墙面,把水电安装图纸输入电脑,并保存在数据库中。再次装修时,相关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图纸,以房屋三维的状态显示,做到水管的布置及电路的走线一目了然,然后根据本次装修的具体情况,调出所需墙面,修改和编辑相对应的原施工图纸,并再次保存到数据库中。这样不仅能帮助施工人员合理的安排好水管和电路的走向,还可以为再装修留下可供参考的依据,再次装修时房屋的水电分布心中有数。
三、房屋装修水电布线的模型化与可视化
房屋是装修时水电布线的几何对象,同时也是建筑物的基础。由房屋模型的数据结构可以知道,对于复杂的房屋,其实也是由许多简单的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都占据一定大小的空间范围,而且房屋的每一个面都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或纹理的属性特征。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房屋模型是一个个的单体状态存在的,例如一间房间是由几个墙面和一个屋顶组成。因此,简化房屋模型在三维绘制时可以减少几何数据的容量提高三维显示速度。房屋模型场景树结构的建立根据三维目标模型的数据结构,可以分解为屋顶、墙面以及各个面的纹理数据。
房屋的可视化主要由房屋侧面的可视化和复杂的房屋顶面的可视化构成。房屋侧面主要是由一个个四边形构成,可以用三角形组成的面片来表达。而对于房屋的顶面,一般是个复杂的多边形结构,同时考虑到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适合图形的显示,所以对房屋屋顶的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进行可视化,对于复杂房屋屋顶需要设计算法实现[2]。
对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几何对象的模型建立的方法,国内外对此有广泛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建筑物模型的自动或半自动的三维重建[3],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屋顶模型的自动提取与三维重建。这些研究主要重点都是集中在单个房屋模型的立体重建,对于三维模型的编辑与交互操作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模型的形状改变、分析功能的开发等。
房屋表面几何对象经过模型化后,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只有将其模型进行可视化,才能看到虚拟的房屋。必须采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通过一定的算法,将房屋各模型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同时,通过有效的数据处理、LOD算法、多分辨率的图像处理和逼真的纹理贴图,来优化房屋三维模型系统[4]。
四、室内水电装修布线的综合布线系统
水电改造属于装修的隐蔽工程,也是装修的前奏工程。因此,在装修过程一定要考虑周全。具体在施工过程中也需严格把好质量关,以免留下遗憾。水电安装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将水线、电器等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电子系统。电路布线中,布线时线管尽量一根使用不要接头,除特殊需要才截断(比如长度小于2.8米),有底盒之间也是需要截断的。另外从使用安全上讲布线时线管内是一条线到底的,中间不能有接头,一般照明和一般插座2.5m㎡就够了,厨房电器和空调插座必须4mm2 (以上均为强电)。水路布线改造完后必须打压测试,通过打压测试后方可封槽进行下一工序。具体到水电布线三维模型图上,首先考虑水电布线图映射模型:
将水电布线图映射到房屋三维模型上,用的是贴图的方法。在房屋几何对象模型表面逐个面进行水电线路绘制时,在二维编辑器上先做好图像,然后进行贴图,不仅可以节省绘制时间,同时可以增加模型的逼真性和现实性。贴图是一个平面区域与指定的颜色或图像区域之间的映射ξ:CR。因此,平面区域上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值。由于贴图只是离散的图像表示,它只是记录了一个颜色矩阵。因而为了取得正确的结果,必须建立颜色空间与几何对象模型空间的正确的映射关系。
一般情况下通过仿射变换的方法建立二维的纹理数据(像素空间)与三维的物体空间(三维物方坐标系)之间的映射关系。对于三角形或四边形只需要指定三个点之间的((u)v),即可根据上述公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出矩阵中的各个系数的数值大小。
对于属性数据的管理,在数字表面房屋三维模型中,可以把属性数据分为贴图数据和几何模型的语意描述数据两大类型。对于前一类数据使用属性数据库进行管理,至于属性数据的查询与更新通过对象的标识码进行关联。因为几何模型中面片的属性中保存了贴图的名称,因此在三维显示时,能够保证正确的贴图映射结果。在三维虚拟现实系统中,贴图是其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其是通过将图像粘贴于几何表面来增强图形的真实感,既能增加绘制真实感又不影响几何图形本身的几何复杂度。
五、三维模型在实体设计中的理论意义和环保效应
房屋模型是三维的,而各个面上水电布线则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并将水电布线图粘贴到房屋三维模型对应的面上,所以,系统必须解决人机交互和墙面拾取的问题。
但是房屋室内水电布线三维可视化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一些实际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将三维建模和图形图像处理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水电布线在三维表现上得到较好的体现,而且对于单面墙的布线也能很好地调用、编辑、修改与存储,解决了三维建模和二维图片在三维物体上拾取、贴图、存储的问题。
另外,作为环境的创造者的室内设计师,应在具体设计中充分体现环保,水电布线应充分考虑环保节能,其实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光、色、水让人们能综合地感受室内环境,光照下界面和家具等是色彩和造型的依托“载体”,灯具、水管陈设又必须和空间尺度、界面风格相协调。
总之,水电布线是房屋使用的物质基础之一,是“数字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的室内装修水电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严勇《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李志林,朱庆著《数字高程模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3
1 技术节能
建筑物能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建筑物建造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办公设备和电梯等设备的能耗,这些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由此而知,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最具有节能潜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 管理节能
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完成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更换低效的设备、照明改造、变频器、热回收、楼字自控系统等。对于管理节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账单式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数据监测(电、水、燃气、油、蒸汽、热水等各种能源)的基础上,着重干对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层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建立内部能耗基准线,生成各种E-KPI(Energy KPI),建立高效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能耗。
一套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从以下几点提高能源管理效率:(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2)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3)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分项能耗、分类能耗、分类建筑能耗等等。(4)帮助客户建立能耗基准线。(5)帮助客户管理各个环节的能耗。(6)发现各个系统或设备低效的环节。(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行时间等。(9)帮助客户将能源价格的影响考虑至实际使用中,帮助用户进行电量峰值管理。进行有效的需求侧管理。(10)和用户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11)和原有的楼控系统(BAS)系统对接,共享资源信息。
3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需要注意的是与远程集抄、楼宇自控系统在需求与定位上有所不同,不可简单套用。
楼宇自控系统,特别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一空调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控制参数需要以分秒为单位的高频率反馈和通讯传输,要求较高精度的传感器具,要求复杂的控制逻辑,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基本上仅要求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都与前者有很大差别,精度要求也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除了在部分参数计测上存在可共享之处外,两者基本上是特性相异的系统,现实中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贪婪”、硬性地将这两个目的不同,特性相异的系统捆绑在一起,看似功能多,综合性强,却并不合理的也不实用。
事实证明,将建筑能源管理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分开更趋于合理,当然,这并不妨碍两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数据共享和联动。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即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相对干BA系统独立设置,但尽量共享数据、考虑联动控制接口。而对于校园来说。除少数大型建筑外,中小规模建筑居多、量大、用能密度小,更是应该把握好校园节能管理的需求,为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类与分项计量相结合(粗略计测与详细分项计测相结合,综合近期宏观监控与长远细化管理的布局),注重实用和高效。
在对系统的构架、硬件(计量表具,网关设备、网络系统)和软件(管理平台、通讯协议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已颁布),各大学应该参照这些技术导则,科学的建立起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系统支持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能耗统计审计分析、能耗预测、指标定额、专家诊断等功能。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既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建筑高能耗环节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为节能诊断分析及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校园能耗数据和指标公示,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节能效果定量化,节能管理指标化目标,同时,作为基于校园网的校园的互动平台,可在树立校园节能环保风尚,促进行为节能、形成绿色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4
关键词:BIM、建筑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BIM是近年来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新兴的一种工程数字化设计方式,通过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及相关检测、管网控制等工作。涉及领域越发广泛,目前大量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等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采用BIM 技术不仅可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及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之间的隔阂界限,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工程风险及浪费。
二、BIM概述
1.BIM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解释即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BIM具有一系列技术特点:
(1)首先它在一个虚拟建筑文件中存放全部建筑模型和所有演示文件,即具有单一文件的概念。
(2)它的模型是可以用真实的建筑元素来创建。
(3)对模型的修改影响与之相关的图形。
(4)可以自动生成和更新文档。
(5)具有建筑构件(图库)。
(6)可以将建筑信息数据附到建筑元素。
(7)具有渲染、动画、数量统计和清单等附加资源。
2.BIM具有的优势
与 3D CAD相比,BIM模型由真实的建筑元素构建(墙、楼板、屋顶等),并且文件的编制流程是自动的。由于BIM理念最初开发就是服务于AEC市场,相比于传统的CAD,它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特殊的优势。
笔者认为,BIM具有以下方面明显的优势:
(1)BIM中的绘图元素具备建筑的含义。
(2)在对一个图形的修改将影响模型中所有其他的图纸。
(3)软件的可视化(动画,日照分析,渲染等)功能加强使设计人员更容易在第一时间见到自己设计成果的效果表达。
(4)在BIM软件中各元素之间通过参数相互连接,建筑设计所需的数据可以自动的统计各种清单,也可以通过设置准确的呈现在建筑师面前。
(5)BIM的模型可以直接与结构分析、能量计算、碰撞检测等软件的联系,对建筑各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建筑设计。
在BIM技术未出现之前,建筑行业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二维CAD设计进行各种资料的提供,如建筑的详图、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与设计说明,材料使用表等,都是通过二维设计图纸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展示建筑设计成果。但这种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存在着较多的弊端。首先是其设计量十分的大,尤其是随着城市建筑越发的复杂化,对建筑设计的图纸要求更为精细、准确,但在进行二维CAD设计时,经常会出现信息偏差,在各种复杂的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及详图之中,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如机电管线碰撞甚至是错位的现象,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及品质。时代的发展及各种标志性建筑的出现,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结构越发复杂,造型越发独特,继续使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建设设计,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设计表达及协同问题,很难保障建筑设计中精确性。采用传统的二维CAD设计方式进行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会导致各个工程中存在较多的设计图纸,而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图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一个单独的系统,很难将众多单独的单元进行整合,形成资料分散,为集中资料进行整体建设设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工程师的解读,出现了建筑设计与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导致设计意图不能很好的被施工单位所理解,影响整体工程的协作,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
三、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得到充分的应用。
1.BIM在设计方面的应用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将生活中的建筑工程构件真实地使用数字化技术展示出来,并且可以建立三维实体的建筑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可以有利于对建筑功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工程的整体造型进行深入剖析,更有利于对建筑工程体量的设计和观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优化建筑方案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建筑结构的模型进行动态漫游的展示。同时,在对一些建筑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加快施工图纸设计的变更速度,并且可以快速检测设计中的错误,以期达到降低建筑工程中设计与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优化,确保设计的可施工性。首先,要建立相关建筑项目的三维设计模型,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其次,基于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可进行设计检测、协同修改。设计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关参数,确定检测范围,从而检测设计冲突问题,可施工性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的施工图。
(2)通过建立的三维设计模型,实现工程的三维设计。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3)通过建立模型,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之处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长、歧义和错误。实现各专业的之间的协调设计。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全随之更新。
(4)通过建立模型,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通过对结构上的分析,利用工具软件建立3D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通过对能耗进行分析,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效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对节能、经济、绿色进行更优化的设计。
2.BIM在施工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BIM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将建筑物由2D变化到nD的表达模式,将2D的传统建模发展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增加了发展时间上、费用控制上的模拟),解决了对缩短工期的要求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在施工中通过采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等进行模拟分析。
(1)通过对工程费用的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2) 通过工序的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
(3) 通过对可建性的分析,对工程进行安全、施工空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
(4) 通过对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个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问题。
3.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
BIM在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方面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所谓各专业协同合作施工,即是指正在建设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共享建筑工程项目中已经设定的中心文件信息数据。在传统的施工中,各个单位和部门总是各司其责,相互之间的交流都是在各自的文件格式下进行,而BIM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各专业很好地进行协同工作。这是因为处于每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BIM建立符合自身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将修改或新建的建筑信息添加到中心文件里面去。
四、BIM在我国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中的展望
BIM的“一体化”理念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BIM软件提倡的多界面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它的交互式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设计修改造成的资源浪费。通过平台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整合国际范围内优秀的设计资源,提供了沟通的平台,为国内设计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建立了良好的路径。对于超限、超规范、受力形态不清晰的结构,可以极大的提高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搭载施工时变力学分析功能的BIM平台软件可以充分的考虑结构成形过程对成形后结构的影响,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加有利于项目管理。与数控技术的对接、全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很好的适应未来建筑建造过程工厂化的发展趋势。
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本土应用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又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由于国内建筑类软件开发水平的限制,BIM软件在国内的应用更多的依赖进口,软件使用费用较高,成本回收期长,导致BIM软件的使用单位往往需要对人才培养以及技术风险、资金风险承担更多的压力。其次,BIM软件对我国规范的适应还有待时日。再次,我国的招标制度决定了BIM软件的本土化使用要同项目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新概念的引进与推广,为国内平台软件开发商提升开发能力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作为平台软件,BIM软件的完善和应用也为各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对设计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结构设计师应对施工与管理具备更多的认知才能适应一体化需求。另外BIM所倡导的三维建模技术不仅可以清晰的表达复杂结构,也为三维图纸在我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运用BIM,大大提升了各专业之间的交互性,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确保了设计可靠性,满足我国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BIM技术将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肖良丽:《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工程建筑与设计》,2013年01期
罗智星 谢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应用研究》,《建筑与文化》,2010年02期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5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大数据理念的发展,针对大数据,其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种类也是比较繁多的,实际传播速度也非常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读者在需求和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发生变化,针对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改变,对于图书馆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利用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实际要求,需要将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可以让读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
(一)图书馆工作人员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促进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图书馆的服务结构需要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又要对新型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可以智能化处理图书馆的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影响下,对图书馆的素质进行培养,需要对数据分析和管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层次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严格要求其专业技术水平。
(二)提升图书馆质量需要大数据支持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需要大数据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关于图书馆的竞争,不仅是图书馆的具体馆藏资源和空间建筑等各个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竞争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发掘和分析。图书馆指定的发展策略,需要有效的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总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综合支持。
(三)技术体系
在当今大数据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接受着来自软件和硬件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需要借助硬件平台,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运算进行实现,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硬件系统进行有效的更新,这样才会满足硬件运行的世纪需求。使信息服务等各种功能得以实现。但是当前很多的图书馆的后台支撑仍旧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这样就会导致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无法实现。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数据价值也无法得到应用,对于图书馆的实际效益也会引起不利的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读者获取知识的理念和方法都开始发生转变,图书馆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其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创新。在图书馆的实际服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无论是在哪一个服务环节,都需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与此同时,知识质量和信息质量也要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样也会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除此以外,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要不断得到创新,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当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结合管理经验和现代化技术,这样才会将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尽量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不仅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对于读者的正当权益还要进行维护,使读者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阅读,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信息。
(二)促进服务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读者,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图书馆的服务要想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技术,实现复杂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处理,读者在查找图书的时候,可以实现自动抽取关键词,智能的去抓取数据,明确用户的搜索需求,可以自动的分析和进行预测,结合当前图书馆中的资源,为读者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服务智能化发展,图书馆就不会因为资源信息太过复杂和庞大,而不容易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内容,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以外,利用智能化的服务职能,可以对潜在的信息需求进行转变,图书馆的知识资源还会变的更加具有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有效的发现知识和挖掘知识。
(三)加强图书馆的知识化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阅读开始呈现碎片化和功利化,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阅读,图书馆中的知识产品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读者更喜欢的是精短的热点评论和加工过的重视产品。大数据当中具有丰富的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用户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这样才可以在其中将知识发掘出来。针对信息可视化,及时在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当中,进行视觉呈现,使人们可以更好的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和科学可视化进行比较,信息可视化主要就是抽象数据集。利用数据可视化,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具体的知识环境,在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主题的可视化。可以利用知识可视化,制作出具体的学科地图,对于不同的知识领域的具体结构和特征进行归纳,将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映射,可以在信息资源当中的潜在价值资源进行挖掘,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读者的信息获取率和都会得到提高,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建筑能效可视化范文6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测量 用户数据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03-2
1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1.1综合分析评价和地理模型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GIS) 涉及多种学科,它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并对相关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信息,采用地理模型预测分析法,从中获取更多空间和地理的信息资源,以供工程测量、地质勘察等测量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和相关数据。通过GIS 技术相关评价手段,对某一未知结果做出提前预测和判断,将所有预测分析得到结果与实际测量活动决策方案进行比较,以此制定制定决策方案,从而提高测量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不避免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1.2空间分析和查询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技术应用都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同时减轻人们工作压力。这些技术的应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GIS 技术就具备这方面的功能,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在地理信息开发和管理中的工作量,利用GIS 技术构建数据库,以便于更好的收集、整理以及处理各项地理信息资源和实时数据。从空间定位的角度分析,就是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图像经过处理后,与原来的数据图像保持一致,并在空间转换过程中将分析与查询重置,并拓扑分析和查询,以此实现GIS 对地理信息资源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功能。
1.3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区域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区域信息系统就是某一区域的地理信息、环境资源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以此达到测量活动中决策方案和规划设计的实际要求,获取最佳决策方案。二专题信息系统就是某一具置的地理信息和环境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还包括一些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源信息。
1.4 GIS技术的输出功能
GIS 技术具有功能强大的制图技术,该功能是GIS 技术不断发展和扩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制图功能是GIS 系统的主要功能,而且所有的图形图像都是自动化生成的,并保存在相对应的数据库中,这种制图功能比传统的人工绘图效果更好,而且效率高,还能够降低制图成本,节约资源。该技术功能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中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2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2.1概述
目前GIS 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 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 技术在网络上空间信息, 供用户浏览使用,成为GIS 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 是把GIS 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 应用。嵌入式GIS 是将GIS 功能与嵌入式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 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 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NT/ 2000 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在国内, 当前研究GIS 系统的主要有中国地大、武汉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几十家企业, 各家软件偏重点不同, 使用方法各异。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完成工作的需要。
2.2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
2.2.1关键技术
2.2.1.1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将成为数字城市数据采集手段之一。
2.2.1.2 3S 一体化
3S 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卫星遥感系统(R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撑技术, GPS 可在瞬间产生目标定位坐标却不能给出点的地理属性, RS 可快速获取区域面状信息但受光谱波段限制, GIS 具有查询、检索、空间分析计算和综合处理能力,但数据的录入和获取始终是瓶颈问题。数字城市需要综合运用这三大技术的特长,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对地观测,信息处理和分析模拟能力。
2.2.1.3空间一致性匹配
建立数字城市是一项庞大工程, 不同信息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规则分幅地图, 要在数字城市系统中复合显示, 叠加查询和综合分析必须进行系统整合。
2.2.1.4互操作
统一协议是实现互操作的关键。互操作是在保持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 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 现已有抽象开放地理互操作规范(OGIS) , 主要由三大模块(开放式地理数据模型、OGIS 服务模型、信息群模型) 组成。
2.2.2系统结构组成
行业数据库, 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 行业信息化系统、行业基础档案库
2.2.2.1 3S 技术系统
包括城市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卫星、航空) 、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应用软件、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 GPS) 、立体测量系统。
2.2.2.2硬件环境
计算机硬件(包括外设) 、网络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立体测量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 GIS系统环境的优化配置
GI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需要收集、整理以及处理多类信息资源和相关数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要想保证GIS 系统环境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系统工作人员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因此,在实际工程测量时,在保证系统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化GIS 系统环境配置,使其功能效果在稳定可靠的环境下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GIS 系统在处理信息资源和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想满足以上的实际要求,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GIS 系统工作人员在配置系统环境时,要考虑其环境配置是否符合实际工程测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是否满足GIS系统性能效果和实际测量效率; 第二,GIS 系统环境配置要满足与互联网的连接功能,这样才符合GIS 系统信息化的要求;第三,GIS 系统运行后,其环境配置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兼容性,使其测量的信息资源和相关数据在符合实际需要的同时,又能实现成本最低化; 第四,GIS 系统环境配置要有延伸性,这样才能保证GIS 系统技术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更新使用;第五,这一方面的内容也是最为系统环境配置需要重点关注的,系统环境配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它是保障整个系统运行、测量、处理、存储等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3.2工程测量的GIS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地理信息储存和记录,建立系统化数据库。通过转化地理要素,计算出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数字分析和处理。地形测量人员根据需求,利用GIS快速获取数据,通过数字、图形的方式显示结果。该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城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程,利用标准化矢量化扫描、数字摄影测量对地球表面物进行测绘,提供准确、标准、及时的数字信息;工程测量中的GIS技术具有庞大数据库和显示、输出图形的能力。数据库中所存储的信息,根据测量的需求通过软件进行绘图。通过计算运算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和成图的工作,降低了外业测量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GIS技术具有高精确度、小劳动强度、实时更新与管理的优点,从而在工程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很到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程测量效率和质量。GIS 技术的应用是工程测量的一次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发展,GIS 技术将更加完善,并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伟,武国华.WebGIS 技术应用方法研究[J].硅谷,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