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1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教师管理 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不管是公办的学校,还是民办培训中心,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师队伍的管理,又是这项系统工程中的核心。作为一名管理者,既处于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的地位,集职、责、权于一身,又处在上级部门、教师、学生、家庭等各种矛盾关系的汇合点。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能力,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培训中心发展活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源泉。

笔者所在的科技馆培训部,主要是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目的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及培训工作,从2008年开始相继引进“清华少年科学家”、“小牛顿”科学实验课程等科学素养培训项目,参与活动及培训的学生目前约10000多人。培训部拥有一批既能吃苦又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师共有5位,每年要承担130多个班级的培训教学工作及节假日各项公益科技活动。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管理好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下是实践经验:

1 行政管理与率先垂范相结合

校长的职能是领导与管理培训中心。首先是领导,其次才是管理,领导比管理更重要。所谓领导,一是“领”,领要领先、领路、指引、率领;二是“导”, 指导、引导、倡导、辅导等等。这就是说,领导的言传身教是最具权威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培训中心的教风与学风。领导的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培训中心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领导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培训中心工作立宗旨、明方向、树规矩、严管理的前提条件。校长身体力行,群众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例如,我们科技馆培训中心,每一学期都要开展科技馆进校园培训活动,工作难度、工作量度都大,教师的压力也大。校长带头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如果能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同甘共苦”,每位领导都超量兼课,扎扎实实教学,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然影响着广大教师,不计时间、不讲条件、不论报酬,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新气象,自然就蔚然成风。

2 制度管理与情感投入相结合

管理离不开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光靠制度管理,至多只是管理教师表层,而很难对其责任心和内因原动力发生影响,唤起管理对象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教师管理要有培训中心自己的特点。制度管理求共性,又要因人而异,创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艺术,达到教师工作起来不仅用力,更会用心去做,使教师真正把培训中心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

台湾心理学家曾文星认为,“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被情感所操纵”,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和谐奋进,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最佳氛围里进入最佳精神状态, 发挥最佳的教育教学效益。当然,要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必须恰当运用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是以情聚人,建设教师队伍的激励理论。“双因素”即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主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情感,保健因素主要防止产生和缓解不满情绪。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创造积极上进的情感,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尽量使教师避免产生消极情绪,使大家在互谅互助互爱,相互关心的气氛里为教育贡献才华和力量。要达此目的,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 精细化管理

培训中心内部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培训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教育教学精细化工作氛围,使培训中心管理精、细、实,并具可操作性。具体细则如下:

2.1.1 建立每周一次教研制度。每位教师要提前一周备课,并在在教研会上模拟真实课堂,通过说课、评课、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1.2 建立竞争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充实、调整、培训,使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并且建立竞争机制,建立续班保生奖励制度、体验课程生源转化奖励制度、课后回访制度,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使教学名师不断出现。

2.1.3 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定期举办师德培训,评选“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深入开展,从而使全校教师树立忠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操,形成“团结协作、争先创优、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的教师从业精神。

2.1.4 建立常规制度。对于常规工作要做到每天有检查反馈、每周有小结评价、每月有评比表彰,有奖罚。年终要依量化考核评选“先进员工”,并予以表彰奖励。具体常规制度如下:

①教学纪律

每周至少检查上报一次。A.教师按时上、下课,上课期间不得抽烟、不得接打手机。B.教师要严格按教学进度表、课程表上课,不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挪用它课、随意停课,自行调课或找人代课。C.教师要服从培训中心、教导处的工作(包括代课)安排,按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履行其职责,认真完成教学工作量。D.教师执教期间,必须坚守岗位,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岗。

②备课

教案每周开课前一周上报检查:A.根据本学期教学的情况,及时编排并上缴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B.教案项目齐全,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至少每月一次)。C.教案数量不得低于教学参考书的建议要求。D.教案整洁、书写认真,配备电子版。

③上课

A.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不上无教案之课。B.传授知识正确、教法得当。C.组织好课堂教学。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不看与本节课无关的报刊、不接手机、不随意外出,不无故旷课。D.讲课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音清晰,力求做到清楚、生动、富有感情、有启发性、激励性。

④教研

A.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及时上缴各种教学材料、课题材料、课件等。B.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培训中心对内或对外公开课、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

2.2 对每个教职工给予同样的关心爱护

教师在辛勤工作付出爱的同时,他 ( 她 ) 同样也需要得到爱。作为校长,以爱教师为先,以关心教职工为己任,只有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会把心放在教育上。所以,校长平时应注意深入组室,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疾苦,搭准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脉膊,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当教师生病或生育时,领导主动带着补品、补助金探望;当教师家庭出现意外或困难时,更是风尘仆仆及时赶到他们面前……教师感到组织关怀的温暖,生病尚未痊愈就急忙赶来上课,哺乳期未过就匆忙到校任教……他们已把培训中心工作真正当做自己的事业。

2.3 心理位移,角色转换

校长是领导角色,但作为教育工者,又是教师角色。因此校长应时时心理位移,以 “教师”的角色出现在教师之中,这样与教师心理与感情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才能成为教师 “知音”;只有甘当“后勤部长”,才能激励教师出色、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4 把握教师情绪的变化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积极的情感产生时, 它能提高大脑皮层活动积极性,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随之工作效率也处在最佳态势。因此,校长要努力探究教师心情的最佳期,适度激励,反之必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物以系心,情以聚人。在培训中心注意制定必要、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但更要注重做关心人的工作,方方面面体现“人情味”,表现关心人的情感,烘托团结、和谐、温馨的氛围,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把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顺利完成。

3 权力因素管理与人格影响相结合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校长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培训中心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也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培训中心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教师自主性,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地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培训中心领导需要十分重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对管理者产生发自内心的信赖与尊敬,满怀激情地去执行管理者的决策,去实现管理目标,主要途径有:

第一、校长要具有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较高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会使教职工产生敬佩感和吸引力。

第二、有较强的领导才能。一位德才兼备的校长必然能使培训中心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然在群众中产生极大影响力。如果一位校长连当一名班主任的能力都不具备,怎么能管理好一所培训中心呢? 所以培训中心领导才干、能力是其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第三、还必须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经验,不仅精通一两门学科知识,还应具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影响力。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只要确定好一个努力的目标,落实好一套有效的措施,创设好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取得硕果,学校的发展一定会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龙君伟. 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州: 广东高教育出版社,2002.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柔性化;内涵和实践现状;着力点

教学管理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民办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民办学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在兴起之初的萌芽阶段,并没有受到国家有关教育部门的“欢迎”,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其采取限制政策,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家教育部门对其采取鼓励的政策,再到大力扶持,近几年其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成分。所谓的教学管理,可以概述为六个字:优化、稳定、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并稳定教学质量。

一、柔性教学管理的涵义及实践现状

高校的柔性教学管理这一概念并非起源于高等教育,而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的莫林公司.有关学者通过联想、转化和迁移,应用到教育中来。就现阶段教育中的柔性教学管理模式而言,其具体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化;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上、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等不能任性排编,而要结合经济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对于学生而言,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柔性化,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知识的迁移能力,之外,众所周知,高校是学生由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场所”,因而高校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经济市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部分高校已经对柔性教学管理进行实践。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燕山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中,该学校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一改传统的学分制度,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将其进行完善,建立并开放多样的实验平台等,学校联合教育部门,对改革多管齐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柔性教学管理改革中,不能仅仅侧重教学管理方面,之外,还要注重对环境进行改造,我们这里讲到的改造包括教学环境的改造和自然环境的改造。最后,在利用柔性教学管理方法时,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柔性教学管理的着力点

(一)建设柔性的课程体系

要想在民办高校落实柔性教学管理,学校首先应完善柔性课程体系。所谓的柔性课程体系,通俗的讲就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专业的必修课而言,要在整个学习期间穿插教学,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标的同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一些和科技前沿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课程在安排上应要及时的更新,添加较为前沿的技术,删减较为落后的科技。为了使学生的野更为开阔,学校可以开设和专业有关的课程。综上所述,必修、选修双管齐下共同建立专业课程体系。

必修课所选的内容都是相对来讲都是较为基础且重要的理论知识,因而不易变动,而对于选修课,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选修课的安排上应和经济市场的发展动态相结合。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应由对社会动态可以准确洞察以及可以准确的对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准确评价的专业人士完成,在选择必修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合理分配学时

和柔性教学管理相比较,传统的课程更侧重对必修课的教学,据了解,我国各个院校,对于课程的安排上,必修课程占总课体系的70%,而选修课仅占30%,必修课占据大量份额,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而要想培育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就要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进行分配,一般而言,可以将课时平均分配,各占一半。

(三)建立系统完善的监控机制

仅仅依赖于课时的分配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是远远不够的,之外,还要做后勤工作――建立良好的监控机制,其是柔情教育落实的基本保障。众所周知,教育的优劣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因而,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从其持久性进行考虑,具体而言,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的教师认为柔性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在教学之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也是随意教学,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甚至会出现社会人才短缺的局面,影响社会的发展。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并将教学文件彻底的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为选修课开设开通绿色通道。

三、结语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民办教学仅仅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的人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柔性教学管理的引进打破这一局面,其不仅注重学生近期大发展,同时也注重挖掘学生的后续发展的潜能,在不久的将来,其将成为民办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现阶段,由于我国基本国以及各种原因的制约,在柔性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探索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设定恰当的目标,最终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创办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丁蕊.基于BPI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J].知识经济,2015(14):151151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3

一、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收支不规范

民办教育举办者往往以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为办学宗旨,这往往与民办教育管理机构所要求民办培训学校办学宗旨有冲突。如培训收费标准不公示,超标准收费,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不按规定公示核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收费依据等。对于一些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及物价部门报备的收费项目不报备,没有履行报备义务,把办学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等。学费支出管理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设置独立账户管理学费,专款专用,办学支出随意浪费。甚至出现个别人员利用管理漏洞私吞学费等。

(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民办培训学校设立主要宗旨以非盈利为目的,有别于公司制企业,成立之初重教学轻管理,在诸如采购、付款、资产管理等日常运营中常存在内控缺陷。如办学采购不规范,没有相应采购计划,或计划比较随意,缺少采购比价,采购合同制定存在商业回扣、滋生腐败等。付款缺少合同及发票支撑等或者合同及发票不全不规范。学校教学用设备和仪器,无专人管理,没有形成定期资产盘点制度等,缺少必要的资产保护措施。

(三)费用管理混乱,支出随意

违反财务制度管理相关规定,费用发生未取得发票,或者发票不规范。如外聘专家及其他务劳人员支出白条或仅有银行流水,未申请代开发票。业务开拓市场费用支出随意,违反中央相关精神要求,存在商业贿赂等法律风险。业务招待费支出中业务关系和私人关系混淆,造成支出浪费。缺少完备的出差报销制度,差旅费报销不规范,存在虚报出差费情况,如本可以电话网络解决的问题申请出差,甚至为办理个人私事以公家名义出差,虚列出差天数并申请出补助,甚至找关系虚开住宿发票报账等。

(四)未形成有效的预算制度

民办学校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制,未设置预算机构,各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只关注编制的预算能否为本部门带来更大的利益。由于各部门缺乏预算责任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在重大决策方面也与预算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效果,致使预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的管理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五)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未能跟上培训学校发展

如领导随意安排自己亲属任职财务工作,相关财务岗位未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对业务不熟悉。导致财务部门只会听从于领导的指示,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法制观念也相当地淡薄,助长了一些违法财经法的行为。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了职校的财务管理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二、对民办培训学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经费收支规范化,严格按照主管教育部门规定,科学合理制定学杂费收取标准,对学杂费收入专款专用,防止挪用甚至被部分人员侵吞。严格按照上海市八部委颁发的《上海市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设置学杂费存取专户和最低余额保障金专户。保障教育培训机构收取的学杂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维护受教育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金和合法收益不受侵害。培训收费标准和退学、退费规定必须公开透明,不得巧立名目高收费、乱收费。学生退学的,要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有关收退费规定核退部分费用。

(二)对内部控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与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一份符合培训学校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制度,并逐层落实,互相?M行监督。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资金使用、采购付款、资产管理等进行科学设定控制流程及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与约束诸如培训用酒店、车辆租用等需要有专人询价,并经分管领导确认,对于大额合同及资金支付需上院办公会集体决策。外聘专家课酬谈判需经两名相关人员参与谈判过程并形成书面记录并报院主要负责人同意。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力分工应明确,既做到互相监督又能互相激励,对于执行内部制度的态度及实际行动来决定奖罚,将工作与职务的升降相结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最终使内部控制机制得以严格的实施。

(三)对于费用管理,需要公司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根据学校具体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对于外聘专家课酬及其他临时人员劳务费,需要签订相应合同,财务人员据此计算代扣个人所得税,根据完税凭证去税务局申请代开劳务发票。如业务招待费可以实行三单控制,即申请单、发票及菜单。在业务发生前需事前报批,包括招待人员人数,费用标准等。报销时连同发票及菜单作为附件,财务人员据此审核。尽量发现学校内部的潜力,使资金的使用合理化,开源节流,避免浪费,就能够提高经费的使用率,进而减少办学成本。制定完整的出差报销制度,出差申请经部门主管及院领导签字,包括出差用餐及招待规格事前报备,住宿机打发票备注日期,出差招待费附明细清单等,从制度上防范虚列出差报销及补助情况。

(四)预算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财务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制定预算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要根据支出与收入情况,精确计算,对每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在执行的时候也要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机制,监督执行人按规定办事;在审批资金时也要严格控制,明确预算编制方法和审批程序,预算的编制应当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校长负责组织财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拟订年度预算,由学校决策机构审核批准。预算一旦实施对民办学校的业务活动具有约束力,未经规定程序原则上不得改变。

(五)对于财务人员管理,需要学院领导足够重视,财务负责人实行职务回避制度,决策机构成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同时被聘任为民办学校财务负责人。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培训。如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就把以往处理账目的繁杂变得更加准确和细致,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别于公司制企业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培训学校需要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财务处理及报表编制。按财务工作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详细的部门考核方案。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4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管理创新;新公共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概述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1]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认为“政府的价值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而不是具体的事务执行上,即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2]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就成为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服务中引入绩效管理的依据。

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正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明显不足的挑战。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职能不清晰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实行的管理体制。其基本特点是分离了举办权与办学权。一方面,举办权与办学权分离有利于民办高校权力结构的明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决策和管理权限集中在董事会层面,而作为高校实际管理者的校长权力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校长的管理作用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同时,集权化也导致院系主动管理的内动力不足。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院校的院(系)自被限制,院(系) 的事务决定权掌握在学校层面,但由于各院(系)教学规律、教学目标的差异导致一刀切式的集权管理有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增加了院(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师资队伍不稳定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委托――链条中基层的人,关系到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3]在这种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教师队伍就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断层化。专任教师少于兼职教师,中年教师少于年轻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专职教师中年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非常稀少。二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民办教师对民办机制缺乏信心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优秀教师流失率高。三是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囿于资金限制和职称晋升渠道等限制,民办高校往往缺乏激励机制,造成教师队伍人心涣散稳定性差。

3、顾客服务意识较差

在传统行政理论中,很少有人使用“顾客”一词。“顾客”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专有名词第一次被引入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家政府理论应替代传统的垄断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应当强调顾客至上和顾客导向。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和家长是自己的“顾客”,应加强对于他们的服务意识。但现实却恰恰相反,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学生义务内容远远多于学生权利内容;在制定过程中,也往往忽视学生的发言权,学生对于学校的决策凡乎没有参与权和选择权。

4、融资困难

一方面,民办高校是一个自筹经费、自负盈亏、自主办学的顾客支持型高等教育机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办学机制的准市场化特征,也增加了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种矛盾使得民办高校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近年来尽管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势头很好,但由于资金不足每年仍有许多民办高校面临倒闭。同时,资金不足也导致了硬件设备配套差、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进而形成生源不足、资金链断裂的恶性循环。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物品和服务能够由市场中的价格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民办高等教育不仅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社会来提供。允许社会参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教育的需求。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民办高校内部管理创新探讨

1、完善治理结构,健全权力运行体制机制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于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只有继续完善治理结构、健全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民办高校的良性运行。

(1)保障办学者的职权。如前文所述,为避免办学者与举办者在办学动机、办学思路、办学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应对举办者和办学者的职权范围用制度进行规范。尤其是用明确的内容、方式来保障校长作为管理者职权的行使,以实现校长管理负责制下的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为民办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学为先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2)管理重心下移,适度分权、合理授权。新公共管理管理理则认为“政府的价值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而不是具体的事务执行上,即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4]在民办高校中,院(系)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指令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履行者。为了实现最佳的管理效率,增强院系的执行力,实行院(系)的实体化运作。

2、激励相容约束,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激励相容约束”原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认为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民办高校师资匮乏的现状,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在考虑年龄结构、专项特长、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吸收优秀教师担任专职教师并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减少对兼职教师的依赖,使教师结构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做法是:首先为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开拓竞赛、评奖、申报课题、职称晋升的渠道,积极努力为专职教师提供良好的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积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其次,注重物质激励,兼顾情感关怀。可通过适当压缩岗位基本工资的比例、实施岗位绩效等方式,将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与学校的规划发展结合起来。再次,提高民办高校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程度。在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方向等方面给与教师充分的参与权。

3、树立顾客服务意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政府实现“顾客驱使的政府”,在顾客服务意识之下,政府应当为顾客负责,以顾客利益的实现程度和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顾客包含三方面内容:学生、家长和社会。因此,民办高校的管理要对顾客负责,就是要致力于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

首先,民办高校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不断寻求顾客的反馈,根据反馈进行管理上的调整与改革,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和家长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管理措施等方面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实现民主参与管理的机制创新。其次,建设服务型学校。将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作为办学的宗旨和依据,保障他们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

【注 释】

[1] 张颖聪,姚岚.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国医院管理,2011.10.

[2][4] 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05.29.

[3] 潘懋元.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工作;管理;创新

随着当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生活方式更加开放,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个人信仰更趋于现实,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背景、价值取向及思想状况变得日益多样性和复杂化,这也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作为直接面对学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要不断的更新工作理念、掌握工作技巧、创新工作模式,才能应对各种新的挑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从学生思想情绪入手

要做好学生工作,首先要从学生思想情绪入手。因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少年走向青年、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表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情绪变化快,而且起伏波动很大,人的情绪变化往往预示着不同的行为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勤于观察,随时随地关注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也是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入学报到时就要了解、观察、留意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留意他们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等等。对于父母离异的、遭遇家庭变故的、家庭经济困难的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辅导员特别留意。另外也要关注一些学生的情绪起伏,比如说平时爱说爱笑的突然变沉默了、平时少言寡语的突然变得焦躁不安了,学习成绩一下子滑坡等等,这些情绪变化的背后很可能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学生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摸索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提前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辅导员要用爱心教育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把学生看成服务的对象,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真正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选拔和激励班干部

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单凭一个辅导员是绝对做不好的,所以辅导员要重视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推荐选拔和考核工作。班干部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班级工作的主力军,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班委,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从班级形成起就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首先,班干部的选拔要是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既要选出有能力的学生,又要让大部分学生信赖和支持,所以一个班级要有一个让大部分学生认可的选拔制度,争取调动每个学生的班干部竞争意识,给大多数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其次,班干部选以后,要健全班委管理制度,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范围、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规定。另外,还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辅导员充分调动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带领同学们形成优秀的班风和学风。要综合考察班干部的表现,定期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和有效的激励。

三.实行“导师制”学习辅导模式

民办高校的较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特别是专科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高。他们的入学动机不是学习,而是玩乐,把大学校园当成了“游乐场”。为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专门针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建立一种“导师制”学习辅导模式。有辅导员负责联络和安排,专业老师实行责任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这种“导师制”学习辅导模式,有利于增进学生和专业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更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树立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辅导老师,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学习活动,例如读书会、调研活动等等。

四.畅通网络沟通交流渠道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交流工具,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一个不会上网,他们的生活也几乎被网络占据了大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网络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同时教会他们合理利用网络。一方面,我们要以网络为辅助工具,立足校园网,开展网上学习、生活服务,畅通网络沟通交流渠道,及时回复和解答学生及家长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和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现在很多学生利用博客、论坛等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书写心中的不满。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不明是非、人云亦云,肆意诽谤和攻击他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网上的讨论向积极、健康深入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责任感和依法上网意识。

五.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群体,大多是“90后”而且大多数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而且个性十足、强调自主,思维独立,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的观念。另外,很多学生选择民办院校是因为发挥失常高考失利,是一种被动式的无奈选择,而且他们对自己所就读的民办院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对民办教育具有一定的排斥。所以有时为了个性,为了展现自己,他们带头违反规定,迟到、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等等,无视学校规章制度和他人利益。针对民办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不应该“以暴制暴”,用简单的规章制度束缚住他们,而是应该重视赏识教育。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愉快的感觉。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就是面对民办学院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一位学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照,渴望来自各方面的赏识。赏识教育要求辅导员热爱学生 ,以学生为本,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挖掘并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们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地了解并理解他们,我们要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构筑自信心。通过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在允许个性存在的前提下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顺应社会规则的约束,朝着正确的发展自我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夏瑞武, 彭 宇, 王 建,蒋宏伟.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2):52

[2]朱晓春.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点滴[J]. 中国建设教育.2008(12):32

[3]刘文婷.浅谈“赏识教育”在“90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1(3):75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设管理队伍;困境;突破

一、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学管理队伍不仅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稳定运行。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责而言,主要是从事建立高校教学规章制度、组织教学活动,并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可将教学管理队伍界定为——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目标指引,结合高校教学特征,科学应用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对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计划、评价、监督等的群体[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如此方可为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所以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效果高低重要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还是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二,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管理队伍应当开拓创新,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可向应用,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积极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结合如今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而言,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关注。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而疏忽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少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教学管理队伍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主要从事的教学后勤保障工作,进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其二,缺乏激励手段,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重视的前提下,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由专业教师兼任,在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因为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更是进一步对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三,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因为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使得难以找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缺乏适时的教育培训,伴随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极易导致教学管理水平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突破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

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存在不小的难度,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可紧扣学校实际特征及企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与企业协同打造学习实践基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由此收获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因而,民办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相关的专业,并逐步开展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出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依托校企合作,不仅可赢得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有助于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与企业的共赢。

(二)提高创新意识,构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当前时代的一大主题,创新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而,应当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将创新作为学校进步的重要一环,并通过创新意识不断,将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至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民办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自身教学管理要求相符,且具备鲜明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诸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的建立,考试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均应当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依据该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依托组织学习、公开课、外出进修等形式,鼓励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以老带新”的途径,培养青年教学管理工作者,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尽快适应教学管理岗位。民办高校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促进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并可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物质激励,主要体现于改善教学管理工作者福利待遇、奖金津贴等,切实做到“待遇留人”,以实现对老员工的维护,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是精神奖励,民办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效让教职工感受到来自消防的关心关怀,切实做到“情感留人”[3]。

(四)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素质。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唯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及良好的管理能力,方可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学管理工作。因而,民办高校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当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重视,在教学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应科学调节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选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从而确保教学管理队伍可实现专业互补、人尽其才,形成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其次,民办高校应当推进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引进的人才开展系统的培训,使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得到有效革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4]。最后,适时为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眼界,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切实调动起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