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1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3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4因素。虽然研究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研究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与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2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明确安全教育的内容,并利用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的传播[10]。安全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物,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机电、环境等,也要着眼于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的安全理念、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11]。通过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之树立牢固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行为方式。

2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比较

2.1国外实验室安全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现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其安全教育特点。

2.1.1重视程度高,法律法规相对完善

欧美高校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与具体的要求,还建立许多规范的安全培训机构,对安全培训严格监管。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家普遍在大学工科教育中开设安全类工程专业。1938年纽约大学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率先创立了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英国是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较早并较为系统和先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10]。

2.1.2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在欧美高校中一般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或者经验的人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教授直接负责本课题组实验室的安全,定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并承担主要责任。

2.1.3安全教育培训课程种类多

欧美一流大学教育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对每个师生员工进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并设计不同组别或者主题的培训内容,准入培训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公开、自主选择性强。例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运输、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发了74项安全培训课程,也分为化学、生物等不同的主题。

2.1.4教育形式多样

欧美一流大学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普遍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培训、课堂培训和实验室现场培训,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一年拟提供26次培训,包括2次网络自学,24次面授。

2.1.5安全教育管理比较严格

欧美高校不仅实行了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还非常重视在学生的培养环节加入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例如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将安全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2],而在剑桥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有专门关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介绍。

2.2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

19世纪6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和首都经贸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安全相关专业,但此后,安全专业的教育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直到1983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仍只有4所[10]。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13]。

2.2.1教育和管理重视程度低

我国很少有高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体系,并且大多数安全教育课程也仅仅是在院系层面较分散的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完善的体系。学校对安全教育缺少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跟进和管理[14-15]。

2.2.2师资和教材资源不足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安全课程的主讲教师,而开设安全课的高校,师资队伍也多以兼职为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师资的评价远低于其他课程[18]。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及深度等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16]。

2.2.3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很少在人才培养的层面对安全教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能力的阐述。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都还停留在掌握消防知识等显而易见的安全知识上,没有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认识。

2.2.4课程内容不成体系

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融合,课程结构不清晰[17]。同时,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中工程技术方面课程较多,各行业通用知识较少,课程方案在不同院校间差异较大[18-19]。

2.2.5教学方式不灵活

绝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以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20]。同时大多数安全教育以理念灌输为主,学生对未知危险和隐患缺乏实际体验。

2.2.6对教育效果评价不够

随着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但是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安全教育进行跟进和效果评价。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教育,需要长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

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通过国内外安全教育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薄弱,还不成体系,在众多方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进行整体提升,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需要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原则,并从各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3.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基础。结合安全的本质和要素,以及结合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3.1.1人本理念

安全的主体是人,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直接相关。因为界定安全与否的条件是人的身心状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安全教育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出发,使之有明确的安全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在课程目标中着重强调培养人的安全素养,以此为基础指导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3.1.2学科交叉

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由于安全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事故的安全科学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方面属性[4]。安全教育涉及工程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知识,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注意安全通用性知识的提取。

3.1.3信息量大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理论繁多零散,信息量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安全知识有清晰的脉络,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同时由于安全知识的属性不同,对于理论性的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定要采取差异化教学,利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1.4全程化

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教育培训就能达到教学目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跟进和教育,因为每一种设备或者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过程的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并搭建起安全教育的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管理和评价。

3.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理念

安全教育体系是指将保障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相关要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1]。但是对于体系的组成要素,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并没有清晰的阐述。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包括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想、内容、保障、运作和评价5要素[22],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领导、制度、内容和环境4要素组成[23],也有认为安全教育体系由教育目标、课程、管理、保障和评估5要素组成[21]。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以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评价与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6要素,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效果评价和组织管理这6个方面融合起来,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3.2.1教育目标立体化

造成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的缺乏。鉴于安全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安全教育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被教育者对实验室安全怀有敬畏之心,有意识地提高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与防护技能、安全意识与价值观3方面进行立体化设计,培养出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安全技能、较高的安全素养于一体,具有完整安全人格的人。

3.2.2教学内容结构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交叉性强的特点,安全教育应该设计系统的课程结构,使其便于教学和管理。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设计成通识类与专业类,还可以根据安全的要素对安全知识进行主题或者模块分类。无论哪种分类,都需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课程内容单元短小精悍,便于自由组合。同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给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3.2.3教学手段信息化

鉴于实验室安全知识种类多、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保证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将MOOC等在线教育方式[24]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25],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设计成虚拟现实,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和探索,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的掌控能力。

3.2.4教学资源多元化

由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将校内具有安全经验的教师集合起来,开发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形成设计型资源。同时充分结合社会力量,聘请具有安全经验的专家,引入成熟的教学资源,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MOOC网站,形成应用型资源,构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集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3.2.5教学效果可视化

因为安全教育具有全程化的特点,受教育者范围广且层次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充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开发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既可以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又可以直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跟进与管理,将教学效果可视化,为教学评价改进提供依据。

3.2.6教育系统平台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构建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效果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且通过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服务和管理,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将教育涉及的人、事、物都进行有机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保证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核心,没有课程就谈不上教育。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具体设计和推动,带动安全教育整体发展。

4.1课程内容设置

4.1.1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结合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时候,可以从安全要素中人的要素出发,设计不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可以从学校层面整体设计,包括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危险源识别、技术安防、安全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同时从安全要素中物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接触的危险物质不同,因此安全教育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各个专业,形成专业类课程,比如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其次,安全课程又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课程又可以分为知识类、技能类与素养类。知识类侧重理念的学习,技能类侧重实操教学,素养类侧重安全价值观的塑造。素养类课程可以有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安全产业与经济等。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可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分类,这种课程结构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起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还能够判断每门课程的性质,方便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

4.1.2学习方案

将安全课程内容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教学方案、计划学习内容和学时要求,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整体,每个学习者都学习一定的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同时鉴于实验室安全内容的复杂性,为了使学生的安全素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时,明确必修的课程数量和类别。比如通识类的可以在知识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至少各选择1门,至少选够4个学时。专业类的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重点选择技能类的课程,也至少选够4个学时。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学生所做的科研实验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实验室也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设计4个学时。这样可以从学校、院系、实验室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而课程时长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除此之外,在规定选课要求的时候,需要因受教育者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安全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工作人员。比如对教师来讲,不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还需要学习安全管理,对于在实验室进行较多操作的工程师来说,其实践性更强,需要学习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4.2教学模式的设计

较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方式进行输出。在安全教育的每个过程环节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平台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分别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学习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学习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4.2.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混合

可以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线上课堂传播。线上课堂可观看视频、PPT课件、论坛信息、线上测试、线上实时视频会议、线上提问、线上教师答疑等。线下课堂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传递安全的价值观,同时开展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线上教育方便知识的学习,线下学习方便技能的训练和素养的培养。融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可以增进交流,从知识、技能和素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4.2.2虚拟现实与真实场景教学相混合

虚拟现实的课程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实验和操作环境,增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素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将一些需要深度感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而现有条件又比较危险的教学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成虚拟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适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课程可以有:危险源识别、安全事故的教学、危险设备操作、消防应急演练、急救与应急处理。但是也需要注意利用虚拟现实时,学习者在对同一方案进行操作时,每一次出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时间久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定式思维,面对其他复杂环境判断力降低,因此需要将真实场景的教学与虚拟现实教学结合起来,对操作简单的实验可以采用真实场景的教学。

4.2.3网络平台管理与教师监管相混合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跟进的教育,需要对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效果评价。安全教育需要将教师传统的监督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在线学习的学习者,可以看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习的完成度、测试结果、对某门课程的重复学习率等,对在线学习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安全教育学习资料、网络考试系统、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模块,在安全教育的每个环节做好管理,为安全教育顺利贯彻做好保障。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效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0 引言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索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由于化学实验经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试剂,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是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极其重要。

1 软件措施

1.1 安全考试

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应当“安全第一,处处以人文本”。实行安全教育和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规则选修与考试。设立包括一般安全、防火、逃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在内的多个专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直至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例如,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

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1.2 安全检查

实验室每学期均有一次定期安全检查以及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现场普及和深化安全教育的,检查后各个实验室安全情况的优缺点都会被点评出来,并有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指导如何去改进缺点和继续发扬优点,关键是平时还能保持监督。例如,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避免发生事故。

1.3 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1.4 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2 硬件措施

2.1 通风系统

完善的通风设施,除了有常规的通风橱设施,还有整个实验楼层的紧急排气系统。例如,某个实验室的煤气泄漏,在警铃通告后,所有实验室的人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全撤离。当人员撤离后,相关工作人员对实验区域实行紧急通风换气,短时间内全部置换实验楼内空气,恢复正常工作,保证没有毒害。

2.2 维护系统

化学实验室的空间都很高,而且采用外露的各种管道,各种标识警示很醒目,一目了然。出问题时能更直观更快地找到源头,方便维护;同时严格执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患于未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3 应急系统

实验室廊道等很多公共地方以及各个实验室内,有各种形式的报警系统:火警、毒气警铃,紧急撤离警铃等,同时有防灾害的各种醒目的警示和疏散标识等。除了这些专业的设施外,当出现紧急情况,有警铃响时,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处理紧急情况及判断是否需要人员撤离,如果需要会协助疏导大家更有效地快速撤离。

总之,许多高校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限制,常常只能保证计划实验项目的开展,而忽略了相关安全知识和理念的教育,使实验课程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才能树立正确的实验安全理念。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安全教育要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实验中安全教育需要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实验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其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达到培养综合性合格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双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5(02):67-68.

[2]李五一,滕向荣,冯建跃.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3]代立志.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1

[4]孟凡盛.化学实验安全操作“八防”[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03):6-10.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3

1.1高校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1学校对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了解,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放在防火、防电、防化学危险品、防止交通事故、防溺水以及防震减灾、管制刀具等方面,而对学生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见有真章,校园内几乎听不到也看不到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学生对食品的安全意识有多高,对食品的安全理念是否正确,在生活中是否能自觉有效地预防不必要的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问题,更应该落到实处。

1.1.2校内外摊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令人堪忧。

据调查,高校学生在校外街边小摊就餐的人数数不胜数。比如大学新校区校门口经常有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烧烤类和油炸类食品为主,学生及社会人士对其是否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是否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的食品一无所知。对于烧烤类食品,尤其是肉类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美国一家研究中心的报告说,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因此,为了让学生远离此类食品的危害,我们需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1.1.3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设计了“食品安全知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大学新老校区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在大学新校区校内外就餐的个别学生做了现场采访。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理念、食品安全常识、食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等方面。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结果表明:大学绝大多数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在日常饮食生活当中,几乎很少考虑过某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已知某些食品如烧烤类含有苯并芘、腌制类食品含有亚硝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依然经不起该类食品特有的“色、香、味”的诱惑,忍不住要去吃。采访中,居然有学生透露,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想到校外吃油炸类或烧烤类食品。比如,问卷调查中问题之一:当学生在已知烧烤类食品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苯并芘的情况下,选择偶尔吃的人数达到68%,选择不吃的人数仅占到28%,还有4%的学生竟然选择常吃。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

1.2高校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高校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宣传工作,未能使食品安全知识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致使学生在饮食安全问题上成为“盲人”和“瞎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及认知性以及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促进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对策

2.1在校园内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各校可根据校园内现有的宣传设施如:LED显示屏、校园内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宣传。内容可涉及以下方面:①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②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③如何预防食品中毒,突发性食品中毒应如何进行急救;④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⑤如何鉴别食品的真假及品质的优劣;⑥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哪些;⑦食品安全烹饪;⑧保健(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⑨常用食品安全选购、食用与保存方法;⑩食品安全的消费保护措施等。另外,可有效利用早、中、晚校园之声广播将每日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校园内进行选择性宣传。通过上述途径可有效加强师生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

2.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校内外熟悉或精通食品安全常识的专业老师或专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专题讲座。就2.1中提到的食品安全知识做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使讲解的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穿插一些跟食品安全相关的动画或动漫或播放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等视频。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常识系列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活当中的饮食安全意识,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3开设食品安全教育交叉课

为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建议各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跟食品安全有关的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如:《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等课程。这样,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兴趣或爱好自主选课,使得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及知识面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对跟食品安全及营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进而保护自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结合上述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等的开设,建议各高校以“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对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彰及奖励。这样,一方面可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起到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有效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2.5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无论是校园外还是校园内,食品安全隐患将始终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及生命。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内的学生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餐饮店的食品、饭菜、食用油的来源、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是否经过消毒、清洗干净以及炊具、用具用后是否做到洗净、保持清洁等方面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以保证其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卫生、无毒无害。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食品及餐饮店在校园内进行通告,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面临的饮食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3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移动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分析

实验室安全在高校尤为重要,不仅影响高校安全,而且影响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因此,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自我护能力、是各大高校保障师生人生和财产安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目标。虽然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每一所高校长期严格遵守的教育工作,但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时而出现在师生当中,所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实验室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移动教学是当前线上教育主要手段之一,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本文通过建立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让高校师生明白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安全准则及操作,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保障高校师生人身安全[1]。因此,实施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有助于推动安全教育新模式的改革,对当代大学生进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教育。

1移动环境学习的研究进展

1.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不仅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而且还有有属于它独一无二的特征,即学习环境是移动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条件和便捷,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实现了最具时效性、最大化的的资源共享。

1.2移动环境学习的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移动学习的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互动性强、操作灵活方便的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因此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移动学习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特别深受青年学习者喜爱[2]。近年来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出现,昭示着未来教育大变革,标志着教育开始步入信息时代。因此,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教学包括微课程平台建设、微课程资源开发及安全教育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安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2.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

实验室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安全,安全工作是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实践、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是高校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前沿阵地,是创建平安校园和校园安全生产的基础[3]。因此,高校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4],提高主动性和责任感,防患于未然、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大学生校园环境。

2.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5]。然而,各大高校教学实验室对安全教育的执行能力薄弱,部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6];实验室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定期排查、安全检查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对实验室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安全教育不投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实验室添置的基本防护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较少,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设备没有及时补充,一些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未及时修复和更换[7]。

3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研究进展

美国新媒体联盟的《2018年地平线报告》[8]指出,移动学习和自适应学习技术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成为高等教育采用的6大关键技术之一。当前,越来越多学生开始选择将学习和生活相结合,随时随地参与课堂活动、跨设备地获取学习资源。研究显示,截止2017年在网络上共检索到不足30个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由于微课、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资源建设及共享机制上,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堂教育、知识讲座、消防演练、器材使用、应急逃生和网络教学等教育形式的开发不足,形式单一,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9]。因此在移动环境下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灵活性高、开放程度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4移动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分析

4.1与传统教育相比较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多是采取以课堂教育为主、实战演练为辅的方式,重知识、轻技能。更多地强调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化管理,缺少详细的处置安全问题的指引,存在着“重管理,轻引导”的现象[10]。实验室安全教育本质是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学生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11]。然而,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生利用手机、电脑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分析

本文研究这借助于学习通创建移动学习资源,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情景,灵活采用移动网络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对比于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移动学习环境能够实现最具时效性、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视频学习资源更加生动直接,音频、图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的思考,动画资源形象且有趣、内容简短、主题突出、不仅能更好的理解掌握,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制定个性化资源库进行相对应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最终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组织试卷考试,经过综合评判,成绩合格后并签订实验人员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

4.3移动学习环境下实验室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高校生产的需求,以及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课题组面向本学院在校师生开展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如表1。由表1可知80%的学生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20%学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90%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端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88%学生认为移动端学习形式能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兴趣。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思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2] 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

[3] 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8).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高校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医药学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需要用实践进行检测,药学专业实验室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但是学生技能实训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地,实验室是学生和老师频繁使用的地方,因此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室涉及跨学科领域,同时也就配置大量设备和器材,其中部分器材、设备,以及化学药品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较多,所以加强对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是对学生和学校安全的负责态度。[2]

(二)医药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药学类专业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众多,其中包括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药理学专业等。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将来要面向医学类工作岗位,而医学类工作非常强调实践专业的操作能力,只有用大量的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医学技能,在药学专业中涉及有化学实验、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样道理,药学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和化学品等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其中部分材料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因此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安全是实验室的第一原则。

二、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药学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墙上虽然张贴着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很多操作和管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让张贴的“安全管理条例”成为了一纸空文,安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能及时整改,管理人员对整改检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形式,给实验室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实验性器材摆放不够合理、试验性器具操作未能按安全手册进行、清理实验室垃圾时不分类,危化品、易燃易爆品、有等废弃物乱放乱扔等相关问题,都暴露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安全管理问题。[3]

(二)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中设备、器材、原料众多,是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在高校试验中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只是看重实验过程,但是没有关注过实验本身的安全性,甚至低估试验品的危险性,怀有侥幸心理。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就应该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实验室的财产负责,也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负责。部分老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麻痹大意,安全管理工作中,对不安全因素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给实验室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存在管理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探寻有效的管理规范模式,提升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基。

(三)安全教育不足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教育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危险情况应急处置教育,当危险临近时如何能将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要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老师在常年的教学中,自以为熟练掌握了安全知识,但是越是轻车熟路,就越容易放松警惕,提倡老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安全知识,这是对老师的安全意识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4]

三、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实验室人员的一种有效性约束,制定完善的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操作规程和废料处理环节加强管理。实验室操作要有详细的规定,并设立安全责任体系,对于安全问题层层管制、建立追责制度。对药学实验室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隐患问题要进行限时整改。在实验室明显部位张贴安全标示和安全标语,对于危险性操作和处理方法,要有详细明朗的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制剂的存储、搬运和处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人员可以感受到安全防控的严肃氛围,也能让学生和老师掌握和熟悉安全应急措施。[5]基于此,要探索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实验室安全网络平台,让实验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查询安全知识、了解安全规范,并设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无准入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药学实验室可以将网络教育纳入实验室教学范围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让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通过实验室网络安全教育考试,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活动,对于应急性突发事件做到事先预防。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安全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软件”,那么完善的基础设施就是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验室内、外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保障措施,例如实验室要配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防通道、急救箱、通风设备、安全环保的下水通道、危险废弃品(包括包装盛放的容器)暂存柜、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等。安全防护设备要在实验室易操作部位且保证没有遮挡物,并在设备上方或侧方有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说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要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实验室人员初到实验室时要熟悉实验室门窗、通道、楼梯口和安全出口位置及等周围环境特征,了解室内、外安全设备用途和用法,不定期对安全设备实操进行演练,将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法加强练习。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实验教学是对科研活动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意义。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高校药学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在器材摆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清洁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出现疏漏,我们要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工作,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最佳方式,坚持科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红,沈军波.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7-88.

[2]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