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1

关键字:健美操;终身体育能力;正确的教学模式;创造力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讨论

1.教学方法的定义:“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2.“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3.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

健美操组合动作多,内容变化丰富多样,节奏感强,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通常运用的有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连接法、过渡法和分解变化法等六种。健美操组合动作变化丰富多样,节奏感强,为使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使抽象感觉具体化,还可以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和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健身的目的。

现代健美操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改革开放对当前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科目、动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能力,使其终生受益。而目前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仅教给学生各种组合、套路,然后学生学习、模仿。这样,学生只是一味地完全按固定模式被动学习,离开课堂,掌握的只是教师教的固定套路。21世纪已经来临,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学校体育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一种“学习――创编――实践――再学习”的创造力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适应当代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由铺垫环节、发展能力环节和多维综合评价三个模块构成的新的模式运行系统。在铺垫模块中,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基本技术、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为下一步的能力发展进行铺垫。发展能力模块主要让学生通过课堂领操实践的锻炼,达到能力和胆量提高的目的,通过课内外实践的反馈,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提高水平,同时不断改革,充实模式系统,提高教学质量。多维综合评价模块是对学生和整个教学模式系统进行客观评价,以利于检验系统的效能,发挥系统的作用。

2 实施与运用

(一)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实施

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创编套路、组合,并在课堂领操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必须对教材和教法进行改进,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健美操教育,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在教材内容的构建上,突破传统的以竞技健美操项目为主的格局,重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在完成健美操专项技术教学之外,增加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能力训练、心理品质训练等内容,充实健美操专项课的教材内容,构建多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力教育教学模式三个模快的实施步骤。

1、铺垫模块教学部分:第一学期进行,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为学生下一步创编操进行铺垫,引导学生对突出自身个性特点的自编操做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1-2套热身操模式套路,并将动作编排原理、动作特点向学生介绍,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讲授动作编排及记写方法,然后让学生任意创编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动作、内容。

2、发展模块教学部分;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在培养创编能力、记写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将每节课的热身操分配给每位同学,让他们按运动规律和编排原则编排动作,并把动作用文字和图解记录下来,在实践课之后,教师给予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在技术上、心理上进行调整。

3、多维综合评价部分:学生的考核通过教师评定和学生自评,互评形式,对学生体育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总结

创造力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复制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创造力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职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健身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自我锻炼能力,这无疑对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健美操事业的改革、创新是无限的,新世纪一切事物都在飞速地发展,作为体育教育领域的引领人,我会加强健美操教学研究工作,了解健美操最新动态,发展和完善健美操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推动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快速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沛,马鸿韬,孟宪君 健美操概念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q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3.方熙嫦编著 时尚健身导航 2006年1月出版

4.舞蹈与健美操 黄宽柔 姜桂萍主编2001年6月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交流电路;暂态特性;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代海洋(1982-),男,河南睢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讲师;陈镇平(1958-),女,安徽宿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河南?郑州?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0BSJJ0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61-02交流电路的暂态特性研究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研究性实验科目。电阻、自感线圈、电容是电路中经常用到的电子元件,电路中的电阻是耗能元件,自感线圈和电容是储能元件。因为电路中由电容和自感线圈的存在,使得电路中存在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容或自感线圈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即暂态过程。产生暂态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和电路发生换路(电路状态的改变,如:电路接通、切断、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是:由于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跃变,能量的积累或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现代电子科学等学科领域中,RC、RLC电路得到了广泛应用。RC、RLC交流电路的暂态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例如在脉冲电路中经常遇到元件的开关特性和电容充、放电的问题;在电子技术中常利用暂态特性来改善波形、产生特定波形等。但是在某些情况,暂态特性也会造成危害,例如在接通、切断电源的瞬间,暂态特性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过大,这将造成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的损伤甚至毁坏,这是需要防止的。[1-2]

因此,研究暂态过程的目的就是认识和掌握这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的规律,在生产上既要充分利用暂态过程的特性,同时也必须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电路暂态特性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对交流电路的暂态特性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示波器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示波器的认识和使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知识,由于部分学生利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欠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因此,指导老师需要针对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本文就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一、实验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电压由一个值跳变到另一个值时称为“阶跃电压”。在阶跃电压作用下,电阻、电容和自感线圈组成的电路的状态会由一个平衡态跳变到另一个平衡态,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1,2]在此期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自感线圈上的电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称为电路的暂态特性。这一过程主要由电容、自感线圈、电阻的特性所决定。

1.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浅入深,先从简单的RC串联电路开始研究其暂态特性,然后在RC电路的基础上进行RLC串联电路的暂态特性研究。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1)观测RC串联电路在不同的时间常数下的暂态过程曲线,分析波形变化规律,理解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2)观测RLC串联电路不同阻尼状态的暂态过程的阻尼振荡规律,用示波器测量欠阻尼时的振荡周期和时间常数。实验中选择方波作为信号源进行实验,以普通示波器进行观测。

2.实验步骤

(1)RC串联电路的实验步骤:1)RC串联电路的连接;2)交流方波电源幅值与频率调节;3)选择合适的R、C值,确定时间常数;4)选用合适的示波器扫描速度,通过示波器观测RC电路不同时间常数下UC或UR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时间常数对波形的影响规律。

(2)RLC串联电路的实验步骤:1)RLC串联电路的连接;2)交流方波电源幅值与频率调节;3)选择合适的L、C值,确定临界参数,调节R值大小,观察三种阻尼振荡时Uc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研究不同状态下波形的变化规律;4)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欠阻尼状态时的波形图,求出其振荡周期T和时间常数τ。

二、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在“RC、RLC交流电路的暂态特性研究”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不理解实验中为什么使用方波电源。

(2)交流电源的频率调节不合适,致使示波器上观测的波形图不完整,不能准确的得到实验结果。

(3)对RC电路,时间常数值选择不合理,导致观测的波形图变化不大,得出错误的结论。

(4)对于RLC电路,对电路的几种阻尼状态理解不够深入,不知该如何选择合适的R、L、C值,进而得到相应状态的波形图。

(5)根据RLC电路的欠阻尼状态波形图,不能正确得到其欠阻尼时的振荡周期和时间常数,认为方波宽度就是欠阻尼状态的振荡周期(如图1所示,t1和t2之间的时间差)。

2.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RC、RLC交流电路的暂态特性的计算机模拟软件来辅助预习实验,熟悉仪器的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之前需向学生做相关的介绍,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1)实验中输入方波讯号如图2所示。方波(或称矩形波)讯号的周期为T,其电压变化的特点是:a~b电压为E,b~c电压为零,以后周而复始,形成阶跃式电压;该讯号电压变化的周期较短,在电路中相当于断续开关,使电路的变化过程是短暂的瞬态过程。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3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95后大学生已日益成为校园的主力军,他们生性活泼,个性张扬,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富于挑战,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独特之处,同时畏惧现实交往,痴迷于网络,行动往往带有功利性色彩,身上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他们是在新媒体时代成长的,新媒体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等特点,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都与以前不一样,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意见,跟风式的思考问题。

一、造成95后大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特点的原因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应用媒体的广泛运用是21世纪社会所具备的特征,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喜爱新媒体方式进行学习、交友、娱乐无可厚非。当然这只是外因,这是时代的特征,但刚从高中生涯苦海中脱离的孩子们,他们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选择了新媒体进行作业、交友及娱乐,他们在多年的寒窗苦读下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得到了释放,于是他们在网络的海洋里徜徉,以至于忘却了前进的方向。

(二)大学的教育方式、管理方法较为民主、自由,这也为学生课堂玩手机、平板,等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大学的功能决定着它的管理体系较为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追求学术的巅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日常管理,这也为学生后期的沉溺于网络等新媒体埋下了“祸根“,学生也堂而皇之的在课堂上玩手机、聊QQ、微信、刷微博,这对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带来了难题。

(三)大学教师的课堂往往是大班课,无法顾及多人,而高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这也不给想玩手机的学生以可乘之机。这是另外一种外部因素,大学教师更多的是灌输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教育得较少,也没有精力去管理班级学生的听课情况,这也给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造成了影响。

二、应采用什么教育策略引导学生不做课堂“低头族”

(一)全面禁止并不是合理的做法,应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课堂互动、头脑风暴法等引导学生先尝试着少玩一会手机,过段时间在慢慢缩短玩手机等新媒体的时间,让学生慢慢过渡过来。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经历了18年的寒窗苦读,自制力和毅力都足以克服这些困难和诱惑,作为大学教育管理者应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让学生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学好所学的专业。

(二)教育督导也是必须的,高校应加强督导的检查力度,从外部对学生施压,让学生被动的放弃在课堂上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交友、娱乐。当然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要召开主题班会,介绍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方便了我们的沟通、娱乐和办公,但是不分场合的使用新媒体则会适得其反,要真诚的引导学生重返课堂,要真正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从多角度的阐述课堂上玩平板、玩手机等对于学业的耽误、对于人生的发展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教和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1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架构

在人教版必修地理教材的每章节后面都有一个板块“问题研究”,可见地理学科早已开始了必修课中的研究性教和学。据此,地理学科的研究性教和学拟将章节末的主题研究式研究性教和学推广到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因此必修课中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有三种模式:常态化教学型研究性教和学、热点问题探究型研究性教和学、“问题研究”板块研究性教和学。

2研究性教和学的原则

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有五点:

第一,以问题为引导。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在研究性教和学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设置问题,设置有效问题。

第二,用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引领研究方向。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和学的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思维包括比较思维、综合思维、演绎思维、逆向思维、归纳思维、空间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等。

第三,注重研究的过程。地理研究性教和学注重研究的过程,要让学生一路欣赏这风景并探索到路径攀登至山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把研究的每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研究中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和感悟。

第四,体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所选的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或当前的热点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体验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的快乐。

第五,增效减负。地理学科研究性教和学是在必修课教学中开展,目标是高效地开展必修课的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学习负担的目的,而不必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但是学生课后可以有思维的延续和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欲望。

3研究性教和学中研究任务的特点

地理学科的研究性教和学与研究性学习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但也有不同。第一,研究性教和学发生在课堂上,所研究的问题和本节课的教学相关。第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的研究任务往往就是一个个带有探究性的小的问题。第三,一般来说,学生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来源于书本、老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准备较多的研究资料。第四,虽然在课堂上的时空是有限的,但是学生课后可以对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具有延展性。

4研究性教和学课堂应用形式

(1)常态化教学型研究性教和学。在常态化教学中,研究性教和学主要用于创设地理情境、启思导疑、重难点突破等,其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常规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问,学生回答,而研究性教注重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疑问,然后班级共同讨论回答。

(2)热点问题探究型研究性教和学。教师选取某个热点问题,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材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分析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地理问题和主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加地理问题研究探索的体验。其课堂一般采用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汇报交流的形式。其一般教学环节为阅读材料获得问题或观点,小组合作探究,班级汇报交流。其好处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备课时,减少了主观预设,加强了教学留白,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开发,故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大为提高。

(3)“问题研究”板块研究性教和学。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每单元的后面单独配有“问题研究”板块,其研究问题与本章节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问题研究板块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创新思维,其教学方法和“热点问题探究研究性教和学”的方法类似。

参考文献: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5

计算力学课程建设研究性教学实施方式

所谓的计算力学,就是以力学的理论为基础,使用现代化的各种数值方式以及计算来解决力学中的问题。计算力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计算力学现今已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等。计算力学中包括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杆件系统的有限元法等。

研究性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意识等为基础,在经过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后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计算力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力学中的实际问题。以下就计算力学建设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重视延伸学习范围

在计算力学建设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从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中寻找自己较为感兴趣的计算力学的实际问题,然后将这些寻找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中作为书本的延伸知识,让学生对这些发现的自然问题有想要寻找答案的想法,利用学生渴求答案的心态来激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那么就会让学生以在解决问题中扩大学习的知识面。

2.重视自主学习的方式

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加强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创新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在研究性教学中,不主张学生依靠教师进行学习,而是要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及过程。目前,在计算力学教学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学习有些效果,但是一些偏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是无法显效的。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研究的方式,才能够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冷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教学的开放性

在计算力学建设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中,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在研究性教学中具有开放性的原因是,此教学方式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具有开放性,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与计算力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都能够进行研究学习。在研究性教学中,其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只要是学生发现的计算力学问题或是感兴趣的计算力学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研究的目标。在对学习目标进行研究学习期间,学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学习计划。

4.研究性教学的协作性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这就说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同样主张学生通过团结合作的方式解决计算力学的实际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协作意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课题研讨、经验交流等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因此说研究性教学具有协作性。

二、计算力学课程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方案

1.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目标

在计算力学中若要实施研究性教学,首先要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目标。在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目标时,要准确地看待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作为与计算力学的互补学习方式,计算力学研究性教学目标的具体拟定可以作为计算力学教学目标的参照物。制定计算力学的课程目标时,需要依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而制定课程目标。同时,计算力学的课程拟定还可以作为日后教学反思的参考依据。

2.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内容

计算力学研究性课程内容的拟定和选择,主要是为了展示计算力学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原则与目标,在计算力学课程的拟定过程中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的。其实,依据计算力学的课堂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制定的。在计算力学课程内容拟定的过程中应该设定好学生对于哪些问题感兴趣,在进行分析时需要通过哪些内容进行引导,同时还要涉及到如何由此问题进行知识延伸。在计算力学课程内容拟定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然后配合计算机进行计算力学的相关知识讲解。

3.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方式

在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方式时,要融入一些自主学习的内容。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环境与社会相结合、书本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自然相结合。在拟定计算力学的授课方式时,拟定的内容应包括:自主学习、研究的具体学习计划,采用分工式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关于计算力学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关调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学生之间交换意见、交换问题的解决方案。采用研究性的教育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4.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评价

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评价,就是指在计算力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等进行对比,为计算力学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提供相关信息。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课题选择过程中设定课题能力,学生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收集手段以及收集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考察学生对课题的研究能力、在课程反思阶段中考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总结与交流经验阶段中考察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计算力学课程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在计算力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需要增加网络设施。在计算力学教学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例如,运用投影仪播放计算力学的求解步骤或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等,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授课,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成果,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在计算力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在传统计算力学的教学中都是以课本为主,而研究性教学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为主。在计算力学的考核过程中,不应该只以试卷为主,还应该添加一些学者自主研究的考核,这样也能考察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四、结论

计算力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视延伸学习范围、自主学习的方式、协作性、开放行的特点。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需要拟定计算力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经过实践后发现,在计算力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增加网络设施、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妇产科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5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Study-based Teach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ENG Yan, LUO Xiaohong, LI Yuxuan

Abstract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based teaching with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undergraduates who are major in Clinical Medicine at th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This report summarized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including the teaching plan, the topics students had studied, the leading of the group discussion, the writing guidance of the the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is research, which shows the promoting the teaching diversification and qualit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tud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1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概述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①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批判精神等。②同时也是一个很宽泛的学习活动,例如研讨式学习、问题研究学习、项目研究学习等。

教学活动一直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笔者认为针对教师而言“研究性学习”可以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教师如何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与要求,转换角色,从研究性教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互促性、灵活性、多样性、探索性、民主性等特点和作用。本文通过妇产科学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课题的选择类型等实践,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

本研究实践对象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妇产科学”课程的2个本科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二班、三班。两组学生在前期的基础课程成绩、课程教学学时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二班为实验组,三班为对照组。

2 研究性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1 实施过程与步骤

2.1.1 确立研究性教学计划与内容

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本研究在实验组设计采用研究性教学20学时,占妇产科学理论教学计划64学时的31%,其余时间依然采用传统的综合性教学方法。20学时分为4个专题进行,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培训、确立研究小组与研究题目;指导性分组讨论(两次);小组交流与讨论;小组论文报告与答辩。

其次拟定研究性教学内容。依据研究性教学特点和课时数、妇产科学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拟定了12~14个研究题目,研究题目设置原则为适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分析和总结,同时适合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的。本研究拟定的研究题目有:早孕先兆流产的病因调查分析、异位妊娠常见原因的调查分析、胎膜早破常见原因调查分析、产后出血的治疗及其进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调查、前置胎盘常见病因调查、陪伴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产后抑郁原因调查与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宫颈癌高危人群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生症及其防治方法等。

2.1.2培训指导学生与确定课题

专题培训4学时,组织学生全面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应用、意义等,让学生懂得要做什么,怎么去做,预期目标,教学的进度及各阶段的要求;概述妇产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常见病多发病,建立总体印象。公布研究题目与任务,明确教师的任务与作用等。

学生分组原则每组10~12人,组长负责牵头和组员的分工协作。每组原则选定2~4个题目作为研究课题, 与指导老师沟通、汇报思路后,确定题目与实施学习计划。

2.1.3 指导性分组讨论

研究性教学教师的核心是指导学生讨论与学习。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本部分8学时,分2次课进行,重点在以下4个环节进行指导与点评:一为确认每组研究性学习题目与研究方向;二为检查每组进展与科学性问题;三为小组交流与讨论;四为论文交流与评价总结。

指导性分组讨论课堂教学步骤原则上分为学生报告、交流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时间控制原则上学生报告用时50%,交流讨论20%,教师点评30%。

2.1.4 撰写论文及组织答辩

各小组通过学习、分析和整理,撰写课题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论文答辩,教师和学生采用论文答辩评价表进行评价。

2.2 研究性教学反馈与效果评价

2.2.1 研究性教学效果调查

本研究效果评估有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价,经验总结、建议与意见、成绩分析及同行评价等方式。效果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见表1,发放54张,填写并回收54张。同时由参与该研究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同行等一起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分享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