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1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商贸企业中的作用

1.促进商贸企业实现经营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方针是商贸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就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方针进行细化,而全面预算管理便是实现目的细化的主要管理控制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够为商贸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向,对企业的总体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2.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现资源整合。商贸企业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其在分配和使用时必须进行预算控制管理,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和监控,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通过预算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控,可以实现预算管理体系和企业业务流程体系的统一,并能够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企业实际生成经营与预算项目之间的偏差,使企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商贸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3.利于企业的业绩考核,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全面预算为商贸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业绩考核提供依据,是企业执行绩效考核的基础。商贸企业根据全面预算的完成情况,及时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际偏离预算的情况和原因,在企业经营范围内进行统一预算调整。将预算和绩效考核管理有机的结合,使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奖罚分明。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作用就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预算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和规划的结果,通过不断增加员工参与预算活动的参与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商贸企业各个部门更加顺利的完成预算目标。

二、现阶段商贸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目标的局限性。传统的预算管理忽略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只注重目标利润。预算管理比较薄弱,对计划和预算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无法建立起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2.预算组织结构单一。部分商贸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只针对财务方面进行预算工作,而忽视了对企业业务方面进行预算管理,在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时,都由财务部门来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企业的其他部门并没有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来,这样各个部门之间就缺乏了沟通与监督,就很难确保预算结果的真实性,就很难发挥出预算管理在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预算管理的内容不够完善。商贸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资金预算和业务预算等。对于商贸企业来说,做好预算管理的工作能更好的加快企业的资金流转,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厚的效益,传统的财务预算只关注销售、利润和费用等目标,不能有效的和企业的业务资金进行结合,降低预算管理的作用,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4.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商贸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将预算和企业的考核制度相结合,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预算工作,员工也缺乏预算意识,企业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指标出现严重的偏差,同时也不及时财务补救措施,预算工作只是在形式上走个过场,达不到预算的效果。

三、加强商贸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为了加快全面预算管理在商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施,企业应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专门设立一个预算部门,有企业的总经理统管这个部门。在预算部门之下设立预算工作小组,由财务部门及各部门构成,从而调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都参与到企业的预算工作中。预算部门主要负责与预算管理相关联制度的建立,经营过程中的预算则有业务部门依照相应的制度的规定进行编制,确定企业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财务部门为经营性预算提供建议,并最终总结成财务预算报告给预算部门。通过企业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实践,有助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2.加大预算执行控制与动态分析商贸企业应在科学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加强对预算控制的执行力度,同时做到随时分析企业经营的情况。首先对现有的预算执行制度进行完善,对审议后的预算进行细分,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同样细化企业的年度预算,然后将具体的预算指标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这样创造出全员参与到预算工作中的团结氛围。其次企业应对预算执行事中控制,定期的对实际销售与预算销售是否出现偏差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3.健全预算激励的考核机制商贸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机制。首先,企业应加大对商品采购及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并及时对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法。企业同时应根据预算目标的真实实现情况,构建考核机制。以此来鼓励员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应结合绩效管理制度,根据当前的经营实况,对在核心业务上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给予奖励,打破资源平均分配的的现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让全面预算侵入到业绩考核的制度中去,并成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例如,采购部门的业绩可由预算变动及费用收取作为考核标准。除此以外,企业还应对考核机制进行简化,并健全落实考核执行机制,促进企业和平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全面预算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商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商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商贸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杨楠 单位:哈森商贸 ( 中国 ) 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2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

一、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误区浅析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是“制度安排,战略体系,盈利模式,控制标杆,考核标准”。部分煤炭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计划混为一谈。这在把握概念的宽度上做了人为的限制,还有的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控制财务收支的行为,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这对概念认识深度做了人为简化。

(二)预算编制的起点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

全面预算是以对市场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技术、生产、成本、资金、人力资源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部分煤炭企业的预算因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相脱节,故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且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阻力。

(三)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

多数煤炭企业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其特点是:编制省时、简便、明了。掩盖历史数据中的不合理因素,对可比性因素不能充分量化定性;增量、减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不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故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灵活运作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编制方法。

(四)缺乏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

有些煤炭企业预算编制完成后,再不予调整,造成预算的编制和操作严重脱节,失去预算管理的真正意义。

(五)缺乏预算的业绩评价

有的煤炭企业缺乏预算业绩评价,奖惩制度不合理。甚至没有奖惩制度,从而导致业绩评价的不公平、不客观,有时还会挫伤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预算管理的失败。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方责任

企业法人代表应对预算管理工作总负责。在企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全面预算管理事宜。财务、劳资、人事、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等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委员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的工作。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一,销售部门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同时考虑不同品种煤炭在不同区域的营销策略,合理配置资源,提出销售计划,形成一套完整的销售预算。第二,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预算确定一定会计期间,产量进尺预算。第三,计划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预算期内改建、扩建、新建项目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同时提出专用基金(井巷维简及折旧费)使用预算。第四,供应及仓储部门根据资本性支出及维简预算提出设备采购预算,根据生产安排及期初、期末存货的经济存量,提出购买各种材料、商品、易耗品等的采购预算。全面预算指标的制定要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要切合实际,预算的各项指标必须进步,这样才能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三)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第一,分解预算指标责任到人。各预算责任单位应将预算目标分成矿井区队组岗位的分解体系。形成全方位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同时制定责任考核制度。煤炭企业的成本消耗和主要在井下工作一线,凡是消耗点成本指标必须到岗,要努力加强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和现场成本管理工作。第二,将竞争力指标的对标工作贯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通过竞争力结标,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工艺技术、操作规范等,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第三,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针对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加强预算信息跟踪,对产生的偏差及时反馈;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改进。第四,建立全面预算报告制度,要求各责任预算单位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事项,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第五,及时调整预算,保证可操作性。预算执行单位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作业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调整预算。

(四)全面预算的分析

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分析制度,各责任预算的执行单位应当充分的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平衡分析等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以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

(五)完善预算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完善的奖惩制度

第一,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业绩考核必须促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公司战略目标的规划为基础,探求公司关键成功因素,再确立关键业绩指标。第二,着眼综合评价。既要克服单纯财务指标某些缺陷,又要克服指标选取上在强调全面性、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指标的聚焦功能。第三,业绩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时要采用灵活而不僵硬的形式。在出现例外情况时,要根据预算考核可控原则,各责任主任以其责权范围为限,应对其可控的预算差异负责。第四,通过对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的比较,确认经营者责任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业绩,兑现考核奖罚到位,激发其努力工作,争取更佳表现。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3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竞争的资本,员工是每个企业的人才,薪酬对于员工而言,既是生活的保证也是领导对员工工作价值的肯定,同时薪酬又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的增长并不意味总体利润的减少,从财务管理角度就绩效考核与企业利润最大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绩效考核;自我价值实现;企业文化;年度预算;利润最大化

1没有绩效考核的企业呈现出的弊端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那个年代提倡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都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如果相同岗位干多干少、负责任与不负责任所得相同,不同岗位责任重与责任小的薪酬无区别,长期经营过程中势必会扼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那么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如果不和销售回款挂钩,销售人员就会只管被动的销售发货,不会积极催收货款,企业就会出现大量的呆账、死账,企业资金周转就会出现困难;生产工人薪酬如果不和产品的质量数量挂钩就会盲目生产,次品、废品就会大量产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质检及采购人员的业绩如果不真正和原材料、产成品质量挂钩就会出现类似“大头娃娃、三氯氰胺的事件”发生,导致企业破产;工程施工人员如果没有业绩考核,就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的同时考虑降低成本,施工后不会积极地和财务进行工程决算,主动去催收工程款,就会出现工程完工很长时间不决算,久而久之,会造成企业千疮百孔,资产不实,给企业造成严重的亏空,无法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领导工作焦头烂额,凡事事必躬亲,试想一个人有多大的精力及记忆力来做好所有的事情?如果领导做好绩效考核,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目标,做好绩效考核,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严把原材料产成品的质量关,降低坏账损失,降低工程成本,就会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实现绩效考核的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有一共同点: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提升空间。员工才华的确认就是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是指他们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企业通过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技能。绩效考核的实施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华,激励其施展技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环境,是自我价值得到展示的机会,因此关系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3如何制定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工资一般包括两部分:(1)基本工资: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要高于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2)绩效工资:根据员工业绩来制定的工资。

绩效考核的标准制定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凭空想象来制定的,应该由总经理与各部门经理会同财务经理、预算经理结合企业的年度预算目标及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来进行测算制定出来的,笔者认为业务部门的业绩考核制定应经历一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析企业的利润来源构成确定年度企业总目标利润。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利润不是由某一部门单独创造出来的,生产型企业是由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质检部门、销售部门、售后服务、管理部门等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的,所以,根据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情况合理确定各部门利润是最关键的一部,各个独立的考核部门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采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核算;对于商业及服务业而言,根据自身的销售范围及所售商品利润额的大小及所服务的范围确定各个部门的利润在整个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需要财务部门提供历年详实的资料作为参考,根据年度预算要求制定出每个部门的利润指标。只有明确了企业的最大利润目标,及各个部门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比重,才能明确工作的重点及各部门绩效的考核内容。

第二阶段:根据总目标利润分解至部门目标利润确定部门位及人员数量。

明确各个部门的利润指标后,各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利润指标制定的部门月度经营计划,及每个月的收入、费用指标,费用包括员工最基本生活保障工资、差旅费、通讯费、业务经费、等一系列费用后,对这些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分析出全年度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把员工的基本工资及各种保险费用、部门的设备折旧、部门的利润指标、部门其他必然发生的通讯费用、办公费最低标准等费用计算出来作为部门的固定成本费用,员工的效益工资(即和销量或产量挂钩部分)以及占销售额(产值)一定比例的营销管理费用作为变动成本,根据盈亏平衡点法,计算出产(销量)的平衡点。

平衡点(产)销量=(考核部门目标利润+考核部门固定成本)/(售价-单位成本)。

平衡点销售额=(考核部门目标利润+考核部门固定成本)/(部门毛利率-成本费用/销售额),求出平衡点后,每个月的最低生产(销售)额或销售量就计算出来,只有各个绩效部门完成部门利润指标,公司才能完成整体指标,明确了全年度的盈亏店销售额后,就能制定出全年度的销售任务,测算出全年度部门利润,进行规划支出用于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确定部门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规范及流程,制定每个岗位工作任务以确保年度经营计划的完成;根据任务量并考虑员工的承受极限确定本部门员工人数,并制定出完成相应任务额所对应的月度绩效考核标准并下达给部门员工。

对于集团性企业下分散经营的单位和部门经理则应采用投资中心考核指标来进行衡量,即剩余收益指标,其公司=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应计报酬=部门边际贡献(利润)-部门资产×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是集团对资本的最低要求。

第三阶段:部门内每个员工根据下达的任务制定个人的年度月工作任务及资金收支计划。

一个部门就是一个独立的利润考核体系,部门内的每个员工根据部门经理下达的工作年度任务制定出个人的月度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措施及方法,以及每个月的资金计划及技术支持等,上报给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汇总到企业最高层及财务及预算部门进行协调,保证员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则根据所在部门完成剩余收益或部门利润情况决定。

第四阶段:信息汇总、反复修正,实现员工绩效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双赢。

经过一、二、三阶段的企业预算利润目标的层层分解后,由部门经理汇总本部门的资金收支计划及年度经营计划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报到总经理处,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这样制定出来的绩效考核标准既能让员工参与感受到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又能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使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树立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4企业绩效考核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总结经验:上至总经理下至每位员工每个月对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完成情况的写出本月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及下个月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未完成工作的找出原因及以后工作的改进措施,提出自己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成长,同时部门经理对本部门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给总经理,总经理召开部门经理会议针对上月度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与员工进行面谈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对企业的看法,明确员工的思想动态,并将企业的宏伟蓝图让员工知晓,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发展的动力。部门经理可以在部门会议上,让业绩完成好的员工在部门内进行经验交流,使部门以后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争取每个人都能完成任务,只有每位员工都完成工作,有好的绩效,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才有可能实现。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4

一、推行责任会计对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改进。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只有加强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对有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激烈的高教市场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即内部经济责任制,彻底改变管理低效、权责意识缺乏、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将会计数据同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要求高校为实现总体目标,将职责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最终落实到各科室及个人,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估教职员工工作业绩,将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挂钩,促进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办学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从不提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责任会计制度是一种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内部各部门所负的责任作为考核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编制预算,通过学校财务部门系统记录其预算执行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并要求各责任中心定期报送业绩报告,评价内部责任中心管理业绩,提高了高校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的控制,将利益分配与奖惩建立在责任预算完成情况和责任考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责任会计制度克服了财务会计以整个学校为核算对象而不便考核内部单位业绩的缺点,弥补了财务会计的不足。建立责任会计,有利于高校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需要。高校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亟待管理手段的创新。怎样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严重脱节等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者。如何摒弃传统的资源型管理模式,实施资产型或资本型管理模式,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高效管理监督制度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责任会计正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设计

(1)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范围。划分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性环节,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内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承担者,通常责任中心根据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一般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大类,责任中心又可根据内部责任单位层次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根据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特点,高校一级责任中心也即校部责任中心,对高校总体性责任目标承担责任,校长为该中心负责人,它不仅要对学校投资行为负责,也要对成本费用、利润负责,是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高校二级责任中心隶属于一级责任中心,院长、处长为该中心负责人,根据高校业务特性,高校二级责任中心可划分为四个模块: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教学科研责任中心以学院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故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职能管理责任中心以学校管理处室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工作,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也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后勤服务责任中心以后勤服务总公司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任务,采取企业化管理,对那些能取得收入又发生费用的后勤单位,因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所以将其归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单位责任目标是控制费用,故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责任中心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故归为利润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是将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个模块按照经济责任进一步细分,科长、系主任为该中心负责人,主要把职能科室、分厂、车间等基层单位作为核算对象,一般都是成本费用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是对各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过程。为了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和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整个学校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分解学校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目标一致性、责权相符、可控和激励原则;在责任指标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分别编制并下达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既是本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3)组织责任会计核算,进行反馈控制。责任会计信息客观公正,计量准确,责任指标计算科学合理,是保证责任会计制度正常实施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建立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实行专业核算与责任中心核算相统一,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监控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准确核算责任中心收入和支出;学校要做好责任预算的控制工作,上级责任中心要加强对下级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控制,本级责任中心也要加强对自身责任预算自我控制,学校还要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估,把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监督各级责任中心工作履行情况、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对各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检查督导,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差距和原因,分析责任归属,将情况反馈给各责任中心,属于责任中心人为原因的,敦促责任中心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属于考核标准过高的,应适当调整修改考核标准,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4)分析评价业绩,进行奖励惩罚。责任会计核算是为编制责任报告服务的,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责任报告,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各级责任中心应根据自身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与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使学校高层及时了解情况,保证学校总责任预算的执行,为了便于考核评价,要改变原来责任报告中定性指标比较多,不具体,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的状况,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强调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进行业绩评价制度是促进各级责任中心改进工作,完善自身责任行为,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积极行为,是完善责任会计的重要措施,学校重点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中心作出全面评价,据此进行奖励惩罚。

三、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的对策

(1)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高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认识。责任会计在高校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带头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职能和优势的宣传,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升各级管理者责任会计意识;加强高校财务人员培训,让他们熟悉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5

关键词:企业风险 防范 化解 财会内控机制 构建 提升举措

近年来,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内控机制在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合法合规以及企业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财会内控机制的构建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所采取的一种必要的管控手段。所以,为了更好的防范和化解企业的风险,构建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合理健康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建立及完善财会内控机制。

一、企业财会内控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财会内控机制的构建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战略目标,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健全的内控体系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只要是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会内控机制,且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当前企业财会内控机制的现状与不足分析

(一)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人员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大众联合公司现实行的是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制度,委派范围涵盖下属所有战略管控企业;下属企业非委派财务人员的管理是以下属企业自主管理为主。

短板:未形成大众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人才规划与战略,其中对公司未来财务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规划也需要包括在内。

2、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根据人才的特点为财务人员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并建立了财务人才储备计划与后备人才管理机制,总部组织了如全体财务人员培训、执业资格培训、财务主管级、科经理级及厂部级领导级等个性化的集团层面财务管理培训,并对考勤进行考核。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制定了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对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进行了规定,并定期对财务人员的资质情况进行梳理和评估。总部负责统筹协调委派财务人员的调配工作。

短板: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的选拔与任职资格都是由企业自行设置的,总部并未参与审议与备案,从而未能使企业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水平基本一致得到有效保证。总部非委派财务人员的轮岗机制与企业间财务人员的协调和调配机制并未正式形成,偶尔会有财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出现。

3、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建立了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人员考核机制,并对总部一般财务人员和委派财务人员建立了考核标准,同时要求企业备案本企业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案,做到了对考核机制和方案的统一管控。

总部一般财务人员和委派财务人员的考核方案、流程和方法等由总部制定,下属企业一般财务人员的考核方案、流程和方法等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由总部对其进行备案。

总部对正式财务人员和试用财务人员有各自相应的绩效考核表,考核内容各不相同。

总部对委派财务主管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业绩考核和个性化考核,其中业绩考核包括重大事项报告、业务管理、考勤管理、财务风控管理;个性化考核包括团队建设考核。

总部和下属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考核后,均能与被考核人员进行沟通,考核结果能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

总部在绩效管理方面相对而言是比较成熟的,且处于领先阶段。

(二)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组织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大众联合的财务职能是以集团整体的定位与策略来制定的,并以集团的经营需求与环境变化为依据进行必要的调整,总部财务组织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明确,对会计核算与报表的制定、控制与管理职能基本能全面覆盖,而且企业的财务组织架构是由企业自行设计的,并由总部进行备案。

短板:尚未形成正式的管理性标准与文件,以明确财务组织的会计核算与报表制定职能、控制职能与管理职能等,没有起到对企业财务组织架构设置的指导性作用,到目前为止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尚未进行建设。

2、制度和流程

现状:财务组织相关制度与流程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总部进行备案。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能够就财务组织相关问题与总部之间进行广泛且有效的沟通,且总部和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得到合理确认。

相对而言,财务组织管理中的制度和流程现阶段是成熟的,暂无短板。

3、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和企业各自进行财务职能设置和编制岗位说明书,不实行集中化管理。总部对企业职能设置情况进行备案。

短板:在组织与人员中,有的财务管理职能的条线管理较弱;在财务组织的绩效管理中。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成立部门绩效管理专项工作组,负责设定、跟踪、评价各部门绩效管理的年度指标中的财务类指标,建立了财务组织绩效管理体系。财务组织绩效的管理条线清晰明确:总部负责总部部门考核中的财务类指标考核,下属企业自行组织对企业财务部门的考核。下属企业财务部门的考核由企业管理层进行。

短板:下属企业管理层在考核企业财务部门时未考虑总部的意见。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制度及流程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总部制定公司整体制度,由下属企业在总部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细化。备案下属企业建立的制度,审核下属企业制度与总部制度有无冲突。

短板:财务制度建设规划未形成书面性文件。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制定了大众联合公司整体的财务类制度,且基本覆盖了全部财务管理领域。且对财务管理类制度能够进行定期梳理、优化和更新。

3、技术和数据

现状:通过邮件和信息化平台下发各项制度,并设置专职对制度进行维护。

(四)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治理、风险、合规与财务监管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联合公司主要通过财务人员委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财务检查,统一化财务管理系统等方式初步构建了财务管理架构。总部财务建立了联合公司标准化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总部财务部主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内部控制检查。

短板:大众联合公司尚未基于不同企业组织特征(规模、发展阶段)组织架构建立起系统化的财务管控架构,对总部与下属企业财务部,以及下属企业财务部与管理层,在各财务管理模块中权责分配作出系统性机制设置。且绝大部分下属企业尚未建设自身内控体系,并独立开展内控自我评估工作。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财务管理部建立《财务内控手册》,对各与财务相关的流程内控要点进行了明确。

短板:下属企业尚未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内控与合规控制手册,对内控与合规性要点进行细化与明确。

3、技术和数据

现状:总部建立了财务风险指标检测指标库并设定了风险阀值。

短板:财务风险阀值的更新和维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财务部已经将对企业内部控制检查结果纳入对企业财务负责人KPI考核之中。

短板:绝大部分下属企业管理层未能将财务部内控与合规性检查以及自我评估结果纳入财务部门整体KPI考核之中。

5、组织和人员

现状:财务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职能建立在总部。

短板: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职能。

(五)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战略与决策管理模块

1、运营策略

现状: 财务部门为集团整体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并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

短板:设定了年度财务目标,但未设定中长期财务战略目标。

2、制度和流程

现状:总部财务部每年制定年度计划,并按月度跟踪执行,工作流程已经明确和规范。

短板:尚未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3、组织和人员

现状:总部财务设置了财务规划与风险控制的专门科室,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相关管理工作。总部财务部门对下属企业进行条线管理,定期收集企业完成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4、绩效管理

现状:总部财务依据设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考核总部财务各科室和下属企业财务主管,并与绩效挂钩。

短板:尚未将创新工作的成果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构建改进的有效提升策略

(一)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人员管理的提升

大众联合公司将财务人员的目标管理状态分为了短期、中期与长期三个目标状态,首先短期将制定财务人员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并结合联合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规划、财务转型发展方向以及财务管控职能定位等依据进行制定,对集团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财务人才质量与数量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定短、中、长期的财务人员发展战略与规划;在短期目标状态达成之后,就正式形成总部非委派财务人员的轮岗机制,将财务资源的灵活调配有效提高,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中期目标状态达成后,就要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人员能力的统一管控,保证集团内同质企业同质岗位的财务人员任职能力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二)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组织管理的提升

首先大众联合集团公司要明确财务组织职能定位,将正式的管理性标准与文件制定出来,对财务组织的会计核算和报表制定职能、控制与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并指导下属企业设置财务组织架构;其次加强条线管理,通过健全集中管理机制、健全监控保障机制与加强财务信息归集等措施,来加强条线管理成熟度较低的管控领域;再其次将下属企业财务组织考核纳入总部意见中,总部能参与到下属企业对自身财务部门的考核中,并将考核的意见传达给下属企业的管理层;最后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共享中心共享服务的详细流程与组织架构进行确定,并将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文档编写出来,然后进行试点实施,使整体财务共享最终得以实现。

(三)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制度及流程管理的提升

首先,要提升管理成熟度。对于制度建设成熟度较低的管理领域,通过补充和更新制度内容等方法,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和内容。

其次,细化对下属企业的指导。部分管理领域的制度指导性较弱,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定操作手册,细化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指导。

再次,促进财务转型。在明确重点财务转型方向后,根据转型目标进行配套制度、流程和手册的建设。

(四)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财务治理、风险、合规与财务监管管理的提升

首先大众联合公司要对财务管控模型进行推广,根据不同企业组织的特征,如发展阶段与规模等将系统化的财务管控架构进行组织架构与建立,并明确总部与下属企业财务部,及管理层与下属企业财务部在各财务管理模块中权责的分配;其次,对财务风险管理阀值进行维护更新,在联合公司层级与企业层级分别建立财务风险监控体系,对联合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监控指标及关键行业与关键企业风险监控指标与监控指标阀值等进行明确;最后,将下属企业内控与合规自我评估能力进行建立,在下属企业建立内控员合规测试底稿、内控手册、整改工作方案以及跟进报告体系等,使下属企业内控与合规自我评估结果与总部的内控检查相结合,并与让与下属企业财务部的绩效考评挂钩。

(五)企业财会内控机制中战略与决策管理提升

其短期管理目标状态为:财务参与战略规划目标的讨论和审批,确保最终的战略规划目标从财务的角度可实现,主导建设战略规划中量化指标,并从风险的角度进行提示;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制度和流程,并确定岗位分工和岗位说明书,编制财务战略规划,要确立明确的财务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工具,并滚动执行和持续更新;总部每年检查战略规划的企业执行情况,并在企业KPI指标中予以反映;财务部联合其他部门,组织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从财务的角度持续监控可能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并定期进行分析,形成正式和规范的分析和汇报机制;财务部建立对财务战略规划进行调整的机制,并及时调整规划。

在短期目标状态达成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创新激励机制,明确财务创新提案上交的渠道,根据财务人员的创新提案给予激励。.建立收集、跟踪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提案的流程,定期将财务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提案进行公开,并能协同职能部门和集团管理层,促进转化。

四、结束语

经过探索与实践,大众联合公司在建设及完善财务内控规范体系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不断推进及完善。致力于大众联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并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联合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既可为大众联合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积累宝贵经验,更可为大众联合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实现集团财务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财务部业绩考核标准范文6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电力企业 问题 对策

1. 我国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与国外现代化公司的预算管理相比,当前我国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电力公司部分中层和基层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强,仅仅看作是国家电网公司布置的一项任务,而不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许多中层和基层财务人员缺乏主动意识。因此,目前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仍停留在预算编制环节,而没有纳入企业的战略性规划管理。

1.2 预算编制模式滞后

电力企业预算编制在实践中,为了完成业绩考核指标,采用预算精度不高、深度不够的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式的管理并不是以内部挖潜为中心,目前的预算编制方式不利于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此外,目前电力公司总部主要是依据上一年度的预算完成情况,预测确定本年度的预算方案,这样往往难以排除系统性偏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缺乏细化控制,这样就导致了整个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残缺。

1.3 预算编制工作协调性不够

电力公司目前的预算编制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但是各个部门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个成本中心在预算编制中需要使用相关数据或提交相关数据,成为预算编制的大问题。财务部门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耗费在向其他部门索要关键性数据。这反映了电力公司内部缺乏协调能力,以及公司总部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缺少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考核机制。

1.4 预算编制缺乏数据支持

从目前来看,由于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缺乏了解经济参数和指标,在电源工程项目方面,往往难以控制。在项目以及资本性收支方面的预算,财务部门没有办法控制,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在材料费、修理费等费用方面也存在可改进之处。一些长期成本和费用的预算依据也存在着不合理性,这些方面的预算准确性的提高都需要数据积累和分析。

2. 做好预算管理相关对策

2.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电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预算管理辅助部门。例如设置价格办公室,负责制定及预测电力的外购及销售价格等。设置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预算考核,制定并实施奖惩方案。电力集团公司应当在基层单位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并落实人员编制。电力公司还应采取上下结合商讨确定预算方案的预算编制方式。此外,逐步向滚动预算编制方式发展。在流程上电力集团公司还应明确规定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其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过程中的职责划分,特别是明确相关数据项目,制定明确的预算管理流程。

2.2 完善全面预算编制

电力企业应充分考虑战略需求,来确定预算目标。电网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优化资金投向,兼顾效益和安全。严格控制成本费用,防范经营风险,强化债务规模,提高应收电费周转率,以“中长期滚动预算”作为预算的指导,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弹性预算编制方法,作为控制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使预算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2.3 加强全面预算控制环节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关键环节,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闭环管理模式。要强化重点控制与强化预算过程管理,实现预算的实时监控。重点在关键业绩指标和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预算。实施对可控成本的进度控制,增强对成本总量的整体把握。以季度为周期,对支出进行考核。建立预算分析制度,认真剖析可控成本和财务费用等主要经济指标,及时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监控能力。加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将预算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人,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2.4 完善全面预算的考核

落实预算考核责任,实行分层考核,集中确定的考核办法,保证考核意见的可靠性,提高考核部门工作的独立性,设置严谨的考核体系,一是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内容。二是完善考核指标的的覆盖层面。三是考核周期要灵活,保持均衡,与公司整体经营平稳发展。公司要设置各类辅助管理台账,做到考核有据可查。电力公司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单位加强预算控制。要加强非财务考核指标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平衡计分卡最新管理理念认为对于与企业长期发展潜力相关的人员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都无法在财务指标中体现。因此,电力集团公司要建立一定的非财务指标。例如合理控制资产结构等等。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的潜力。要在监控和引导上来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完善引导,建立比较稳定的激励政策引导基层。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利于为将来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2.5 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为预算指标的分解提供合理依据,并可以做到预算事前、事中控制,也可以设置权限设置以及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采用财务集中核算软件,统一设置报表格式,提供基础信息资源。其次,要加快应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财务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再次,要开发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授权各级机构,实现从业务源头到流程的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界已广泛运用,在电力行业也经过了几年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盈利能力。要实施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之趋势,通过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保证预算管理质量,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预期的效果。

总之,我国电力企业作为独立实体的子公司,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预算管理办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电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按电价、电量的变动情况编制弹性预算,平衡各方面的经营管理需要,优化了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解决,保证预算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展.

我国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32)

[2] 吴飞.

当前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0)

[3] 邢士清.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 现代商业.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