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1
伴随着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来之后,科教兴国逐渐被作为国策来执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今后我们将会迎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新的时代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都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未知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都在被很多单位和个人所重视起来。很多的科研单位也都是被无形资产占据着重大的资产份额,而且在现在的经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的资产也都已经具有很大的体量了。随着社会上的很多的单纯性的事业型的科研单位也都逐渐地转变企业的科研型的单位,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以及具体的成本核算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了很多的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所在。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根据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看,无形资产主要是指的企业具有实际拥有权但是没有实物的形态来进行辨认的那些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在一般看来这些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权等形式,无形资产的分类也都有着很多的标准,所以可以分成很多的种类,比如说按照时间来看可以分为有限期和无限期。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根据无形资产的定义来看,无形资产本身也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的特征就是包括无形性、专属性、多元性、动态性、载体的依存性还有对于环境的依赖性等等特征。我们一般对于无形资产可以这样的进行理解:即主要指的是不具备实物形态的,主要是以无形的知识还有知识产权的形式而存在的,可以在实际中被认知存在,也可以被培养以及创造,它与其他形式的资产重要的特征区别则主要是无形性。
无形资产本身的专有性即是他的垄断还有排他性,无形资产是作为企业的法定权利之一,与其他的资产区别则主要是无形资产在特长、使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垄断性还有排他性的特征。而无形资产的动态性这主要是因为他可以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但是这个收益本身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因为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还有具体的工作条件等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无形,使得它的存在也就必须要依赖一定的载体来呈现,而载体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无形资产本身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企业中还有不同的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价值也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无形资产所表现出来的依赖性。
二、目前的科研单位中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的开发费用必须要在符合一定的资产确认条件下才可以进行资本化。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自行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对自己的研发成果进行是不是无形资产的确认,一般会把自行研发的整个过程分为研究阶段还有开发的阶段。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就可以在当期的时间内来作为损失处理,这是因为在研究的阶段一般都不会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无形资产的确认一般都是存在于开发的阶段,这样一来也就需要对于那些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来进行必要的资本化的处理。
通过对比国外的处理方式会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就拿美国来进行举例子,他们的规定中在研究还有开发的两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都会被认为是这方面的费用支出。这样处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说在研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可以支出的费用在将来会转变成为收益,但是不能保证一定会变成实际的收益,这就是过程中的风险性所在,所以为了最大的规避掉这些风险的话,就需要把他们计算到当期损益当中去了。通过对于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科研单位之所以不能够准确的把收入还有成本进行较好的匹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规定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的认定方法有着单独的规定。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实际的案列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某地区有一个研究所,主要是研究各种船舶使用的各种新的设备与技术,当然主要也都是为了军事科研与生产之间相互结合的研究所。该研究所在该领域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力量,也由此配备了大量的研究部门,各个不同的部门下面也都配套建设有齐全的研究室,目前该所的研究领域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涵盖了船舶设计的各个领域。由于我国的海洋战略的改变,目前这个所承接了大量的国家和军队的科研项目课题,下拨的财政性质课题研究经费列入到专项的应付款科目当中去核算,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纵向课题之外,该研究所每年还有很多的横向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在研发之后,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咨询等来取得收益。
该研究所一直以来都坚决落实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以对于本单位所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都采用费用化进行处理。该研究所对于历史上所研发的所有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除了申报国家专利技术及新产品发明证书之外,并没有对它们进行会计计量,也就是说这些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并没有作为无形资产存在于企业的账目上,相反只是对它们进行简单的费用化,因此所结算出来的财务数据不够真实,不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成本核算方面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无形资产是一项无形的智力产品,其发明创造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使用多种科研仪器并消耗多种材料,再结合科研人员所具备的先进技术知识才能创造出来,所以说这些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2.并不是每一项无形资产都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特性,很多无形资产研究出来之后市场并不需要它,导致没有收入与之前的成本相匹配,这些都表明了无形资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3.成本和收益之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4.费用的准确计量难度比较大。
三、对于完善科研单位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
通过对于以上研究所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这个研究所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是遵守的以下的几个原则:即对于成本的可靠地计量的原则还有未来的预期经济收益的原则。围绕着这两个原则我们来对于完善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以下的几个改进的意见:
(一)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投入成本上衡量进行计量
资产的计量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资产入账的时候,资产被记录还有报告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是怎样的形式,目前来看我国的计量方式主要是以历史成本来作为主要的方法。比如说企业在自主研发以及合法的申请的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注册费还有律师方面的费用,都可以被计入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中去;与此同时把那些原材料的费用,人工成本还有因此产生的一些其他费用,都需要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去。
(二)把专利还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处理
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的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的办法可以知道这才是在最大的程度上来影响到科研单位的收入以及成本的配比问题,需要将支出的资金进行资本化处理,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研单位所发生的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的收入越来越高。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而且以后的经济体量也会越来越大,我们有必要对于专利还有技术的资本化进行探索,一旦可以进行这种处理之后,受益于多年的技术成果积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科研成员在受益期内来合理的对于前期的成本进行分摊,使得收入还有成本之间相互匹配。
(三)及时的对科研成本进行核算
科研人员使用本身的知识还有智力来对于新的技术和技艺进行开发,这些劳动之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都是无形的智力的产品,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对课题资料进行收集,使用科学的办法来衡量核算科研的成本,根据不同的课题项目来对所有的科研费用进行收集与整理,在课题的研究还有技术的开发完成了之后,把这些都转入到无形资产的科目下进行核算,对于那些研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的科研项目也要积极地把他们归结到管理费用中去。对于这些问题较为成熟的处理方式就是在企业的内部来组成一个课题专家的评估项目小组,具体的来根据项目的盈利情况,对于其中的经济环境、项目风险等问题,采取合适的办法来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合理的进行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科研的规模也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更多的科研单位会具备更多的无形资产,而且随着科研与商业的结合,更多的单纯的事业型单位会变成企业型的科研单位,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向有必要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
[1]滕开丽.论科研单位转企后的成本核算――生产型子公司的成本核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2]任雅.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科研单位研制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
[3]白银钢.科研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之财务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价值评估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成长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层次高、附加价值高、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等优点,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产业。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及水平决定着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该国的未来。
一、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与一般企业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企业价值的大小受众多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影响,这使其价值的评估存在许多问题。
1、无形资产比重较大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企业资产的形态,在传统企业中,企业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以实物或货币形式存在的,如企业生产的产品、厂房、固定资产;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无形资产和不间断的创新活动在企业的盈利活动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魅力在于它的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技术秘诀、商标权品牌、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投资机会等。其重要性超越了货币资本和实物资产。要创立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你可以没有大片的土地和厂区,而只有很小的加工场地或者一间办公室;也可以没有成套的产品加工设备,而只有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小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大小,无形资产的评价是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难题。比如说出版社行业增长率十分迅速,每年出版量都是按百分之几十在增长,但是出版社也就是几个办公室,一些编辑人员,主要的资产是无形资产,而现金流非常大,评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经营期短,历史财务数据有限
在对一般企业的评估中,评估人员往往利用企业过去的数据来测算和评估当前以及未来的数据,比如估算企业的风险系数值,评估者大多是采用该企业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估计值。此外,在评估中很多其他的数据也是要根据历史数据的平均值来判断的,如每年的经营成本,营运资本增加值以及管理费用等。即使有的分析者不采用历史数据来估算未来的增长值,但是算出来的期望增长值,也要和历史数据比较。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多为新建企业或新兴企业,所以其经营的历史很短。即使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上市时也只要求只要两年的经营历史,所以大部分新设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历史数据,缺乏一定数量的经营信息,这对评价来说将带来很大的困难。
3、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突变性强 ,评估方法难以确定
企业的增长速度快,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很大,高新技术创业公司在成立前几年往往有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并迅速扩张,但是由于今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瞬息万变,竞争对手的加入可能使原来的优势不能保存多久,这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风险性,它有可能使你获得常规的利润,也有可能使你一无所得,若高新技术研发失败,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可能急剧下降;而研发成功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又可能急剧上升。另外,由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很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原来的领先技术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变成普通技术或落后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赖以生存的技术一旦不再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其本身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相反,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的适应能力很强,能不断研发出或从外界获得先进技术,那么其价值就会得以迅速提升。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主流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就评估方法本身而言,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科学合理性的方面,也有其缺陷与不足,其揭示的企业价值内涵也不同。
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前期投资大,风险高,未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工作,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1、根据亏损的不同情况分析
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么,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如何来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且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历史的平均盈利水平可以作为正常化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2、充分利用数据间的相互替代性
对于那些历史财务数据很少,或者是没有或很少有可比公司的企业来说,评估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两种数据的相互替代性。即评估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时,尽量利用同行业类似公司的资料;而评估一家无可比对象的公司时,尽量利用自身的历史数据。两者的数据可以相互补偿。当然当极个别公司既无历史有无可比对象,我们另当别论再作具体分析。因为实际上我们在采用可比公司的数据时,比较公司的数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应该还有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业务上的类同性,有些公司虽然属于同一行业但总是不生产同一市场的产品。这肯定无法比较。其次是比较公司信息的丰富程度以及公司的稳定性。举例说:汽车行业的公司数远远少于互联网公司,但是前者可利用信息的深度却远大于后者。第三个问题时要考虑可比公司是否展现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最好的情况是:评估时我们可以看到可比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性-包括高速增长期和随后的稳定增长期。如果有大量的可比公司,但均处于高增长阶段,那末就没有高增长结束后稳定时期的参数了。
3、善于借鉴多种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应该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和企业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方法,在所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前提下,得出企业价值评估的最合理价值。我国企业应借鉴各种企业价值评估理论,运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考察目标企业的品质,建立科学、严谨而又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应关注企业中与人相关的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关注企业收益的增长情况和增长潜力以及获取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关注影响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诸多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等等。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企业的价值估算时,既要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经营成果、发展趋势及市场对其的评价作定性的判断,还应当参照市场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或研究结果,采用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熟蜕变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转型机会价值,而这两部分内容又分别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抓住转型机会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使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左庆乐.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探微[J].财会月刊,2004,(16).
[2]张人骥,刘浩,胡晓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J].财经研究.2002,(7).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3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会计假设
一、引言: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必要意义
2013年1月1日,财政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首先在公共财政体系中,满足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在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中,涉及到很多会计科目的调整,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也跟随者一起调整,这满足了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其次,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而在实际执行中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最后,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良好帮助。因此,从这三方面而言,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现实的必要意义。
二、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整体上补充了会计制度的内容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整体上更加完善,包括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会计核算内容都一应俱全。其中的亮点就是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次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账中,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规定了加强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这包括对财政补助收入范围的界定,统一口径的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非财政类补助的结转、结余和分配的核算也做了规范。这就为新事业会计制度在实施部门预决算的作用提高有效的途径,能更为科学的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计量进行了重点阐述
新制度包括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意在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这些都是从局部上对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进行完善补充和规范。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立足务实原则
新事业会计制度又回到了初始点,从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的使用对事业单位进行说明指引,从而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在报告体系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体系也进行了系统的改进。结合新增的内容和调整的会计信息内容,合理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报告和披露。
综上而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必然会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自身的财务质量,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现存的问题探讨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执行和实施, 现就其存在的一些不健全的地方和问题共同探讨一下.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假设的问题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缺少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进行阐述。我国事业单位被业内默认为会计主体,但新制度并没有就此内容进行阐述。会计假设之持续经营也没有在新制度中解析。由于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所必要的机构,其存在的意义大多数并不是为了盈利,所以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我国事业单位的持续经营时间进行相关定义的划分和解析。此外,明确的会计分期才有意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少了三者,这就对于使用主体对制度的理解会出现偏差。
(二)会计基础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问题
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此处虽然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一般收付实现制,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情况或者举例说明,这就会给以后事业单位在核算中可能变更会计基础提供了机会。而会计基础一旦发生变化,整个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完全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要素分别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虽然事业单位不同于商业、制造业企业,但是其会计信息质量也应当有要求,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出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核算除了本职的核算功能外,还应该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如果对于事业单位缺乏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那么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就无法对决策有用。那么会计核算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行为。
(三)会计核算科目中出现的问题
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创新,但是其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摊销进行核算时,仅仅是规定了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却是忽略了年限总额法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的引入和运用举例。而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此处明显与市场脚步不跟进。且对于国定资产的摊销方法的选择也没有进一步的做规定。具体而言是什么类型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摊销法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如此模糊的解析,对于从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事业单位多少会造成会计处理上的困难。无形资产核算科目不完备,只是给出了总体的处理要求,并没有深入的阐述。此外,无形资产摊销科目也同样出现此类问题。会计核算应该以事实事项为依据,而不是用制度来对此问题进行禁锢。对于拨出经费的科目取消也没有对使用者做任何解析,这对于使用者新旧制度的会计处理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
(四)修购基金安排去向问题
原制度中,修购基金的作用是事业单位设备修购费用和维修费用支出的资金储备。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旧制度时期留下的修购基金没有安排去向。这就给事业单位留下一个难题,可以预见可能出现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前留修购基金充当单位管理层的小金库,因为新制度中对该基金的去向说法不明,这就给管理层创造了很多处理的机会。二是,转入单位旧制度中出现不明损失的账户中,抵消事业单位的不明损失,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出现偏差。最后,为挪用和占用单位资金留下隐患,因为这是一批无法明确去向的资金,只需要财务人员在账面上做些处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这部分资金转作他用了。
(五)财政拨款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会计核算的问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重点规定了加强对财政拨款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这包括对财政补助收入范围的界定,统一口径的进行会计核算等。当财政拨款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 单位预算中正在进行的本应由财政补助资金实施的项目,却不能停止实施,从而要先使用非财政拨款补助资金支出,这样就势必影响到财政拨款补助资金收支的会计配比核算。当财政拨款补助资金后期到位时,就要做大量的重新核算调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重点增加的财政补助收支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得不到保证, 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四、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顺利实施。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初期,对于会计基础使用,应该进一步明确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应该给事业单位予以具体的例子进行指引,避免事业单位在新旧会计制度下,进行会计基础的变更时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应该征求事业单位的意见,以事实可行的原则进行增加。既要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又要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最后对于会计科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前留科目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有一个缓冲期给其适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尽量健全引入和帮助事业单位解决新旧会计科目接洽的核算问题,做到有效而实用,具体的措施可以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反应情况作一个行之有效的补充意见稿,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另外,各事业单位在深入领会新制度修改、实施的必要性同时,也应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的角度来理解新制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在以后工作中不断注意、修订、进行反馈,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和使用新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功能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鲁航,吴耀姝.浅议财政资金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J].财务与会计, 2010(4):32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4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的经济理论,“广义虚拟经济之父”林左鸣“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商品价值由于不断容入旨在满足人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心理需求的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商品价值。它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着重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和由此反映出来的并以社会进程中所生成的信息态为基础的价值进化及其发展规律。”[1]
一、人力资本概念界定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表述为:“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和旨在获得较好工作出路的国内迁徙的直接开支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明显例证。”[2]
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并指出:“对于人力的投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形成的人力。”[3]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从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较的角度给人力资本下的定义是:“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人力资本概念大约于1980年前后传入我国后,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含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建民(1999)认为,个体的人力资本与群体的人力资本应分开进行界定: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合。[4]
李忠民(1999)从知识、技术、信息的商品化这一事实入手,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5]
林左鸣(2010)认为,贡献出人类“无差别劳动”的是人力资源,而贡献出人类“非无差别劳动”的就不再仅仅是人力资源了,而应该是人力资本。只有在企业的容介态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从业人员才是人力资本,否则只能是人力资源。容介态是当一种状态不断容纳入新的信息介质时,使整个状态自身不断发生质的变化的运动。容介态即质变或进化的状态,是以信息变化为基础的质变或进化现象。[1]
以上有关人力资本概念的各种观点或从人力资本的内容角度(舒尔茨、李建民);或从人力资本的投资性和功能性角度(贝克尔、李忠民);或从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较的角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笔者认为林左鸣的观点最能把握人力资本的本质,最能厘清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关系。物理学家海森堡在《物理学及其他:相会与交谈》一书中说过:“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的合作之下,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用林左鸣的容介态理论来解释这一“交谈”其实就是一种“容介态”的过程:只有在企业的容介态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从业人员才是人力资本,否则只能是人力资源。
二、理论基础
(一)资本雇佣劳动
在正统或主流的经济学思想中,“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向来被看作天经地义的真理,那么“资本雇佣劳动”就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和模型来证明“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张维迎(1996):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使得非人力资本一旦被投入企业,便成了一种抵押品,作为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就难以任意地退出企业,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自然就有了作出最优决策的积极性,成为天生的企业风险的承担者;相反,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不可分离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无后顾之忧,可随意退出企业,逃避风险,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而且由于一个人的经营能力是私人信息,而财富数量是公共信息,非人力资本具有信号显示优势。如果缺乏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各产权主体就难以对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形成合理的预期,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就会比较严重,由此影响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优化。[6]张维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拥有量是一个人力资本可能具有的“企业家才能”的信号和获取企业经营权的抵押品,因此资本家是天生的企业家,“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佳的制度安排。
(二)劳动雇佣资本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对“劳动雇佣资本”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方竹兰(1997)、洪智敏(1998)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因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7]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投资于企业时,即可以在事前进行投资风险的比较,选择投资风险最小的非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也可以在事中和事后出现投资风险时,审时度势,在各种非人力资本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减少最终造成的投资损失。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也从过去以实物型直接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越来越转向以证券型间接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由过去直接投资于企业以获取企业剩余价值为主,转向间接投资以赚取股票差价为主,当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股东就会抛售股票。非人力资本投资的多样化、市场化和证券化,使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逐步弱化和间接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逐渐降低。相反,人力资本所有者日益变成企业风险的承担者。[8]特别是企业家,他往往是从公司的最底层开始沿着等级阶梯向上提升最后达到公司的最上层领导,他的资源配置能力需要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渐积累、磨练,很难一蹴而就。当他用漫长的职业生涯积累成公司的最上层领导后,他进出公司的成本变得异常巨大,相应地,企业家所面临的风险也变得巨大,这使他的决策也不得不变得小心谨慎,如果其不能享受剩余索取权,其决策将趋向于保守,不利于公司发展。而且,由于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家脑力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所以让企业家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是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必要条件。方竹兰还从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这个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劳动雇佣资本”,他认为企业价值是人力资本创造出来的,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和谈判技巧的成熟,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必然要进行价值分配。当企业财富的分配以财富创造者为本时,人力资本所有者实际上就支配、控制着企业的非人力资本,“劳动者占有资本”的企业制度就会替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制度。
(三)所有权共享理论
周其仁(1996)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一个特别合约,非人力资本即企业财务资本是一种“消极货币”,而人力资本是一种“积极货币”,人力资本是非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和扩展的源泉,同时他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说明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压榨,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而且随着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人力资本占有企业所有权的比例将不断扩大。[9]
林左鸣(2010):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现代企业的委托制度不但不灵了,甚至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选择了更多的风险决策。这种情况下,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往往是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显然是管理者。因此管理者的人力资本应该和现金性资本(货币资本)处于同一起点上得到投入回报,而不是所谓的成本问题。委托制度在现代企业的广泛应用,重要的并不是要确定合理的成本问题,而是要明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定位,只不过是在委托制度的理论框架下,这一点并未被认识到而已。当投资者把资本和企业高管一并考核其价值的创造时,企业经营管理者实际上身份就出现了转变。从人力资源这样一种被动地被资本所驱使的要素,转化为何资本地位同等重要,并驾齐驱的要素。其实这时人力资本就诞生了。所以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传统的流通模型g—w—g′,转变为g—x—g′,还不是“究竟”的。因为企业仅仅靠投入货币资本还不能创造所需的虚拟价值,必须加上相应的人力资本的投入,使之与货币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虚拟价值。这样我们以h来代表货币资本加上人力资本的企业流通的初始投入,这个模型就从g—w—g′转变成了h—x—h′。在这个流通模型中的h′虽然有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却还有以品牌的形式出现。而h′中的货币形式的量原则上应该高于初始投入中h里包含的货币资本回报的量,也就是说应该大于g′,因为超过g′部分的货币增值正是人力资本应有的收益。[1]
林左鸣认为“今天很多创意性企业,比如软件开发企业、文化企业等等,只要其所创造的商品虚拟价值含量越高,在企业投入中人力资本的比重就越大。其特点是企业的经理往往既是企业的实际运作者,也是企业的重要投资者,比尔·盖茨、江南春、马云等应该均属此类。这就说明,这些企业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资金性投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处于企业经营层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如果说资本是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的效应也是会不断增值的。人力资本的这种增值就表现在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上。一个优秀的品牌吸引货币资本的加盟来创造效益,已是一种很普遍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商业模式的背后则是人力资本的效应,如果说利用人力资源可以创造使用价值的剩余价值部分,那么利用人力资本的效应则几乎决定了在企业中所有新的虚拟价值的创造。对于只有靠创造大量虚拟价值赢得发展的企业,在其分配制度设计中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应当获得的回报,这个企业的制度就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实在硅谷,当一种全新的技术出现,并且可以用这种技术创新兴办一个企业,甚至发展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时,拥有技术创新的发明者已经在市场中反客为主了。这些新技术发明者作为人力资本出现,风险基金投资者的货币投入已变成完全从属的地位,无非是想加盟人力资本分享一部分利益而已。这种特点在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的文化型创意产业已是越来越普遍,人力资本的虚拟价值效应越来越以无形资产的形式扮演着巨大而且重要的角色。”
本文赞同林左鸣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应该和货币资本处于同一起点上得到投入回报,即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应与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共同成为企业权益所有者,这是本文研究人力资本会计对会计恒等式拓展的理论基础。
三、会计恒等式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第一本涉及记述复式的著作,就是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这本著作开展了科学的会计记录的历史。该书形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取名“借贷记账法”。该方法因为对经济事项记录的科学性而被广为采用,葛家澍在《会计·信息·文化》中提出:如果认为复式簿记只是对每项交易同时记两笔账,反映财产物资的价值的流动即反映交换的来龙去脉,那么我们就没有触及这种记账方法的精髓即其公平平等的思想基础。葛家澍认为由帕乔利著作传播的复式簿记在思想意识上的价值——传播财产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远远超过复式簿记所显示的会计记录在科学性上的价值,复式簿记的公开传播是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作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的。[10]葛家澍举例说,设a、b、c三个合伙开设一家商店,他们分别出资为:a:现金50,000;b:店房一座,估价30,000;c:装修设备,估价20,000,并推a管理这家商店。那么,开业的第一笔交易,应当是合伙人的投资记录,分录如下:
现金 50 000
固定资产—店房及设备 50 000
资本—a 50 000
b 30 000
c 20 000
这个分录说明,这家商店共有可供a使用的财产是100,000元,a、b、c的投资比例为5:3:2,分录明确了a对该店资源的使用权,同时明确了a、b、c三人对该店资源的所有权和由所有权派生的收益分配权(以后商店的赢利,就按出资比例分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体现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逻辑的会计恒等式,广义虚拟经济的出现,淘汰了许多工业时代竞争的基本假设,林左鸣认为“人力资本的出现,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然而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的研究则是浅尝辄止,甚至几乎未有涉及。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把虚拟价值的特点混同于使用价值,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虚拟价值之所以具有价值,完全是因为有人类生活对象化或信息化在里面。这和使用价值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从而具有价值是根本不同的。其不同点在于,人类劳动可以抽象为无差别劳动,可以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衡量,即有社会通约性。但是,人类的生活则是千差万别的,无法抽象为无差别的人类生活,不能简单用生活时间来衡量,没有社会通约性。就如人的指纹找不出一例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他们总是有差别的。具体到市场中创造的虚拟价值,比如一个文化公司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在同一地点、同样条件、用相同的时间进行歌唱,不同的演员所创造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企业生产一辆汽车,即使耗用完全相同的原材料,用完全相同的工序时间、技术标准来制造,车子的设计功能和实际功能也完全一样,但只要是来自于不同品牌的企业,那么这辆车由于品牌的原因给客户的体验感觉就完全不同,其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形成这种差异完全不取决于资金性的资本,而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效应及其经营累积结果。”
对于体现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逻辑的会计恒等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发展,杜兴强和李文认为,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权益+人力资本权益。[11]徐国君:物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12]王淅琴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会计恒等式分解为资产=人力资源权益+债权人权益+出资者权益(包括应付利润)+政府权益+其他权益。[13]刘国武、陈少华从知识资本产权特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财务资产+知识资产=财务债权人权益+知识资本所有者权益+财务所有者权益。[14]刘海生: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物质资本所有者权益。[15]在上述文献中,相关作者从人力资源、劳动者权益、利益相关者权益、知识资产等不同的角度对会计恒等式进行了拓展。然而,杜兴强和李文在其拓展的会计等式中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划分,在他们的逻辑中,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没有区别的;徐国君在其会计等式中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王淅琴只是对权益进行了划分,没有对资产进行划分,尤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及其创造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在刘国武、陈少华的会计恒等式中,没有界定知识资本的范围,更没有体现知识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别与联系;刘海生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同质型人力资本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同质型人力资本就是本文所说的人力资源,而其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本文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既是资本,收益就不应该是工资(劳动报酬),资本的收益应该是产权,所以人力资本在企业中要拥有产权,而人力资源不具备资本的特性,其收益应该是劳动报酬,让其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享产权(劳动者权益)也是不恰当的。
本文给出的拓展的会计恒等式是:
物质资产+无形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权益+物质资本权益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5
嘉兴信业税务师事务所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就需对那些污染严重能耗又高的企业进行搬迁,这些企业与政府签订搬迁协议,获得政府拨付的搬迁补偿款。
关键词 搬迁补偿款;会计准则;税务处理
1 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
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财会[2009]8 号第四条曾经对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有个解答,答复里指出了除了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通过“专项应付款”过渡科目核算、补偿有结余的最终转入“资本公积”,除此之外的搬迁补偿款不要记入“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等科目。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却偏偏喜欢用这两个科目,可能没真正理会财会[2009]8 号的本义。
企业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迁补偿款,财会[2009]8 号要求企业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来处理:准则中列举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搬迁补偿款,通过负债类科目“递延收益”来核算,搬迁后企业重新购建的资产通过计提折旧进入当期费用,而收到的搬迁补助通过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寿命内逐期转入营业外收入。
另一种是企业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补助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取得补助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一类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等相关费用发生了,递延收益再来结转营业外收入;费用发生在前,补偿在后的收到时直接入“营业外收入”,无需通过“递延收益”科目。
2 搬迁补偿款的税务处理
搬迁补偿款的税务文件很多,2012 年10 月1 日前企业基本执行财税[2007]61 号文,2012 年10 月1 日后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2 年第40 号公告---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执行,同时国家税务总局2013 年第11 号公告又进一步对2012 年40 号公告作了补充,这个文件突出了企业与政府签订搬迁协议时间的重要性,10 月1 日前签订的企业,又在10 月1 日前完成搬迁,就可以按财税[2007]61 号执行,这个文件优惠力度太大了,搬迁后购置的各类资产无需剔除搬迁补偿收入全额计提折旧。而2012年第40 号公告主要是适用在10 月1 日前签订搬迁协议但尚未完成搬迁清算的企业政策性搬迁项目。区别就是搬迁后购置的各类资产应剔除搬迁补偿收入后计提折旧,有5 年的时间来完成搬迁;但对于10 月1 日以后签订搬迁协议的企业,40 号公告要求搬迁收入收到后就马上要交税了,以上造成10 月1 日前后完全不同税收待遇。
3 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
下面举例说明搬迁协议2012 年10 月1 日前签订适用40 号公告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
例:A 企业2012 年9 月与当地政府签订整体搬迁协议,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1 亿元,其中包括土地收回的补偿款3000 万元,房屋建筑物拆除补偿款5000 万元,机器设备补偿款1500 万元,安置员工费用500 万元。2013 年5 月之前企业完成整体搬迁。
搬迁前A 企业财务账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如下:厂房原值5000 万元,累计折旧2000 万元;机器设备原值3000 万元,累计折旧1000 万元。土地原值1000 万元,累计摊销200 万元,摊余价值800万元;2014 年2 月A 企业购买土地4000 万元,2014 年10 月重建厂房8000 万元,重置机器设备2000 万元。
3.1 五年期满前(从搬迁开始,搬迁时间满5 年(包括搬迁当年度)的年度),即2017 年9 月份前,如果A 企业完成搬迁,40 号公告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在搬迁期间发生的搬迁收入和搬迁支出,可以暂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在完成搬迁的年度,对搬迁收入和支出进行汇总清算。会计处理上,取得的安置员工补偿款500 万元属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费用发生时可以直接入成本费用,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会计与税收没有差异。
收到房屋、土地及机器设备补偿款,借:银行存款9500 万贷:递延收益9500 万;
清理旧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5800 借:累计折旧3000贷:固定资产8000 贷:无形资产800 万;
相应补偿款转为营业外收入,借:递延收益5800 万贷:营业外收入5800 万
固定资产清理转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5800 万元贷:固定资产清理5800 万
对于补偿搬迁后新购建资产支出的补助部分的处理,作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理,2014 年转入递延收益3700 元(9500-5800),从2014 年11 月始3700 万元在资产使用寿命内逐期转入营业外收入(一般按厂房20 年分摊转入营业外收入)。
2014 年2 月企业购买土地4000 万元,2014 年10 月重建厂房8000 万元,重置机器设备2000 万元。企业按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改革;必要性;趋势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本文阐述的会计行业的改革最大的研究背景就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于依靠资本以及技能为主的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以智力、知识等无形的资产作为首要的发展要素,它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资源以及资本等因素,其依靠的是对知识以及信息的搜集和使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了一种资本,它能够代替物质资源促进生产的进行,并且还具有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优势。举例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而言,使得其从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的生产形式转向了知识密集型,进而使得企业的有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下降,而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总资本的比例却是逐渐增加。这对于新兴时代的会计行业的传统成本计算原则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关成本的计量模式等内容都需要随着进行改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无疑给会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知识经济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在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管理作业中,会计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也为会计业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2.研究动机、目的与意义
面对这种大背景,会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主动出击,深刻、全面解读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随着而来的各种影响,在基于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的前提之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挑战。从理论层面提高有关会计行业发展理论基础,并基于本人从事于会计行业的实务经验,提出了对于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会计工作实务改革的建设性意见。期望会计行业中的同仁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以及科学的措施提升自身的会计从业素质以及能力,更好地促使会计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蓬勃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1. 知识经济的内涵
在20世纪60年代,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以及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对于知识经济而言,新兴科技是其基础,信息通讯是其迅速发展的媒介,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则是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与以往的经济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有着自身不同的特征,只有了解这些相关变化,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行业发展的意义。
(1)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科学与技术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依赖加深,经济、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合作以及竞争更是日趋激烈。这一特点对于当今会计行业而言最大的启示就是需要在工作中有效地利用高科技,更好地改善工作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媒介――信息与通信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以及通信成为人们进行高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知识经济时代迫使会计行业以及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使用信息与通信工具、软件,确保行业内的知识、信息达到高效地利用。
(3)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动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不管是科学与技术的研发、推广,还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以及使用,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依靠人的力量来完成这些任务。对于会计行业而言,急需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教育。笔者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常常会看到许多的初级会计人员对于发展的社会需求力不从心的情形。笔者认为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这种特征才迫使会计从业者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传统成本计算的影响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生产强调单一化和批量化,而知识经济时代十分重视产品的个性化特征,产品生产从原来的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产品的个性化就使得产品的耗材结构和生产工序都会有所差异,同传统工业的批量化生产有着根本性变化,传统会计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分步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成本分配计算。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以资源配置和作业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笔者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困惑进行阐述,知识经济对于传统成本计量模式一大影响就是关于知识成本的计算。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资产的计价是依据实际成本的,即使是物价变动,如果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则无需进行变动。这种传统成本计量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会计行业从业奉行的圭臬,西方国家大多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当知识也成为一种资本的时候,这种传统的成本计量原则将会变得束手无策。如果仅仅只是按照书本的价格或者是委托培养费用进行实际成本的计价,那么将会是对知识价值成本的极大曲解,也会对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2.知识经济对三大财务报表的影响
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干的报告模式是传统会计的主流模式,是对企业资产收益和营运等财务信息的确认、披露的过程。然而,随着知识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管理阶层对财务信息的了解程度要求超越了报告模式所能提供的信息,企业未来非财务类信息是三大财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这种信息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势必会引起新背景下会计模式的变革。
以在会计工作中经常遇见的资产负债表的制作为例,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对于资产的界定。资产,在会计学中的定义是指一个企业或者是单位拥有的、能够计量的并在今后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资产一般是指有形的资产,包括物质、财务资源等。但是,对于在知识经济时代而言,资本――(知识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形式。知识资源包括了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两个部分,如果把这两个部分纳入资产的内涵那么资产的范围将会大大扩充,而且还会对会计工作理念造成巨大的冲击。
3.知识经济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人们总是将会计从业人员等同于账房先生,其本质任务就是处理收支和平衡账目。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治觉悟,更丰富的业务知识储备也不可或缺,比如国际通行财务管理、审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经济法、货币银行、财政税务、国际金融和生产工艺等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公关能力、部门协调能力和优秀的管理才能等技能,否则会计从业人员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要求。
在工作实践中,经常能够碰到一些业务不精、素质不高的会计从业人员。或者是缺乏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背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或者是不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因为各种名、利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恶劣事件;或者是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等。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改革
1.会计理念的更新
首先,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往往局限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上,企业的经营过程被看成单纯“产―供―销”的过程,在对产品经济效益的分析过程中,产品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集中在提高设备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合格率和降低消耗率等方面,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往往会被忽略。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财观念要坚持知识资本观念、创新意识和竞争合作理念;其次知识经济的普及使得会计核算的风险被放大,会计相关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后要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时代促进了人们思想的活跃性,创新意识成为时展的动力,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树立创新意识,会计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变化的经济活动。
从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从业者而言,除了需要具备先进的会计理念、思想之外,还需要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地扩大会计的职能范围。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从业者需要在了解专业会计核算知识、职能之外,还需要对财务管理、计划制订、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2.会计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会计的网络化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传统会计报告主要体现的是对财务信息的汇总,信息量有限且对未来活动的指导性有限,这些不足使得其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的主要作用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信息,然而这些财务信息会受到时效性的影响,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就成为必然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平台,会计报表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进行检索,为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建立了快速交流的通道,会计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是会计改革的必然要求。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管理观念和核算观念成为新时代会计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知识型会计人才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会计从业人员要善于思考,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向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发展,不断提高会计管理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从知识经济背景出发,树立全球发展观念,实现会计工作与国际化接轨。
突出的,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够高效地收集、研究以及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而在企业或是单位的资产筹备、投入、产品设计以及制造等程序的进行中,都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信息技能才能够胜任。当信息科技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的必要方式时,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的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4.计量模式的创新
正如前文所述,经济时代对于会计行业的一大影响就是知识也成为了一种无形的资产形式,这样就对会计行业的计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像对于无形资产这类范围的计算,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而需要把智力以及知识等因素包纳其中。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需要依据计量事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计量模式的创新,更好地保证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行业的影响是显著地,不管是从行业相关的传统成本计算、财务报表的制作,还是行业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方方面面都要求会计行业从业者更新理念,提高业务素质,进行会计工作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萍,黎学斌,陈颖波.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2011(03):92-94
[2]屈凯萍,陈静,李仲春.浅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重要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