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开放性教学 有效策略应用 实践与探寻

在学校教育中,开放性教学模式凭借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脱颖而出,日益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青睐和推崇,并已成为一种流行性时尚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所谓“开放性”,针对传统“封闭型”而提出来,就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调控下,以最广泛化内容、最多样化形式、最自由化空间,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性内涵应理解为“解除”教师对学生的“封锁、禁令、限制”,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自由度自然回归到学生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见多识广、多导多学”中赢得最大化教学效应。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活动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1、在情趣化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未曾谋识的新颖学科,要想让两者相互亲近甚至拥抱起来,教师要善于把化学的神奇面展示出来,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发挥寓教于乐、引人入胜的效果。比如,卫生球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若把它投放到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杯子里,刚开始沉睡在杯底,可过一会儿它上下跳动,好象癫狂症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经过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许多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杯壁和卫生球全身。由于二氧化碳比水轻所以要往水面上升,当卫生球所粘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而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所受的压力减小,所附小气泡破裂后,卫生球恢复了原来比重,也就失去了“救生圈”又沉回杯底。如此循环往复,也就形成了“不安定的卫生球”现象。诸如此类的情趣化学现象,能为初学者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

2、在生活化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策略。如上文所述,化学知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两者之间就如同科技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既来源于后者,又服务于后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活化课程活动,既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强化他们的课程学习意志。如生活中的“明矾净水”现象:明矾又称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它的净水功能主要是依靠“铝离子水解”来实施的。再如“不用电的灯泡发光”现象:这种特制灯泡里装有镁条和浓硫酸,由于后者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遇到一些金属更能显现出强大的氧化本领,而金属镁的氧化点又很低,所以两者相遇就会在灯泡里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温度急剧上升,因镁条烧得火旺而亮堂起来。还有“白糖变黑雪”“小木炭跳舞”“石灰煮鸡蛋”等生活现象,无一不是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善于链接生活开展教学,则能帮助学生解决许多“欲求通、而未果”的悬念。

3、在实验性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策略。化学是一门坚持以各类实验为良好支撑的应用性学科。尤其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无论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还是课内外的课程性质实践,都注重强调借助动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既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对新课程素质教学活动作出一种正确的导向与引领。课改教材中多以“动手做实验”“探究与讨论”等栏目来取代以往的许多演示实验,就足以能够说明这样的道理。其实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多做一些操作实验并非难事。比如“CO2溶于水”实验。打开一瓶汽水,可以发现有大量的CO2溢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亲手做着这种实验呢?可引导学生用一次性注射器先抽取一定量的水,接着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然后通过注射器活塞运动来开展CO2溶于水的实验。结果发现:当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就会增加;反之当压强减小时,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则减少。此外,还有丰富多元的课外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等,都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手脑联动能力。

4、在科技型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策略。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化学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毒性较大、缺少安全保障、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之类的化学实验,只能依靠教师的口头语言来艰难描述,即使有结构类模型使用起来又很不方便。自从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登堂入室以来,以其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储藏海量、动静自如、快慢有致和操作便捷等优势,为各类课程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尤其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难以实际操作、安全隐患较大且不易控制之类的化学实验,多媒体技术对此都可引刃而解。比如,上文所说的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实验,可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来生动形象地直观演示出来,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再如,对于一些教学重难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化学实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快放、定格、缓放”功能自由选择,或者模拟错误实验的结构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并将正确性操作予以演示,从而帮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正误对比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开放性教学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发展性课题。其最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识传授方面的如何先进,而是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们应竭尽智慧与力量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之。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第一节课;魔术;兴趣;学习小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节课内容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很多概念、理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他们只会“看热闹”不懂得“看门道”,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节课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化学是九年级的一门新课程,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是开学第一课的重要任务。担任九年级化学十几年的教学,每每新的一届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我都很注重上好化学课的第一节课,往往第一节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下是我对上好第一节课的思考。

一、“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魔术表演” 其实魔术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的艺术,与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结晶,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动手动脑,魔术成为了他们课余时间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第一节课中我首先为学生表演的是魔术:

(1)“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不用火柴、打火机,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为什么呢?学生十分好奇,急于知道原因,但这时先不要对学生解释,先卖个关子。

(2)指导学生表演“清水变牛奶”,取3个装有水的杯子,把中间杯子里的水倒入左边的杯子中,这杯水立刻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接着,把右边杯中的水也倒入左边杯子中,转眼间,一杯牛奶又变成了一杯清清的水!原理:中间杯子中装的是石灰水,而左边杯中装的是明矾水,石灰水与明矾水起反应,生成一种白色乳状沉淀,看上去好像是一杯牛奶。而右边杯子里是盐酸,白色乳状沉淀物遇酸溶解,所以“牛奶”又变成了“清水”。原来这些“魔术”学生也能表演,而不是教师有“魔法”。

通过教师的“魔术表演”、指导学生完成的“魔术表演”。这时候教师解释这些“魔术”的原理实际是化学反应而不是什么“魔法”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大家都可以表演,可以在接下来的文艺晚会中表演。在以后的化学知识学习中可可以不断接触有关的“化学魔术”及其原理,只要认真学习你也可以成为一个魔术家,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化学与生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激发起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记忆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通过看一些趣的化学视频、与生活相关的化学视频让了解到原来生活中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化学离不开化学,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如我在九年级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节课中,让学生观看视频《走进化学世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例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刷牙、上学等)讲起,说明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社会价值:

化学的科学价值:

三、化学学习小组的成立

根据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分好学习小组,定好小组组长,小组4人为一组,学生每组分配时男女均衡、动静结合、优生中等生、差生搭配均匀。学习小组可以系统地利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它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节化学课中,利用班干部、化学科代表分好学习小组,在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中都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让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退。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员巩固新知识,互相检查作业;合作做一个实验报告,实施各小组之间的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如化学竞赛中,如认识从初中化学常用仪器,抽取若干仪器让学生蒙住双眼,用手来摸,能说的最快、最全、最准的为优胜者。小组合作氛围很浓厚,一些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受到组内其他成员学的影响也积极回答和参与活动,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常用实验仪器的认识。

四、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提高学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的延续,精心地设计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作业中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化学第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不能太复杂和单调,作业要结合生活和提到高W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这节课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你所学、所知道的化学知识写一个有关化学的小故事。下节课每小组派一位同学进行讲故事比赛,并进行小组评比,这节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都很热情参与。

总之,上好《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九年级化学第一节课,提高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怎样上好第一节课,这只是我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浅见。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3

一、多媒体在农村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学习化学知识起到启蒙的作用。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比较强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渲染气氛,利用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直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更容易更快速地接受知识。如,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第二单元《空气》的教学中,在开始新课之前为了使学生对空气有直观的感受,可以先播放一些优美的图片或图像,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环境是离不开清新的空气的,既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重要,又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再如《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燧木取火的图片,一些利用燃烧的图片以及火灾现场的视频,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火灾,再次认识到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事物。在第二单元课题4《水的净化》一课中播放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我国西北贫困农村明矾净水的录像,激发了学生探究净水方法的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调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2.帮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理性要求比较高,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部分内容,涉及的主要是微观世界的知识,学生比较难想象,教师也很难讲清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的图片或图像,播放电解水以及氧化汞分解的模拟动画视频,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又可以使微观变宏观,使虚的变实在,使复杂的变简单,使抽象的变具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突破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可以帮助完成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最根本的手段,许多化学知识、概念、规律的阐述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时间、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实验难以完成或者现象不明显,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模拟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果,就可以弥补普通实验的不足,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初中化学教学中的“CO性质”的教学,CO气体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在大多数学校缺乏实验的条件,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利用动画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并且可通过错误操作认识到操作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

4.可以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初中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课内的学习无法满足知识需求时就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来完成。如,“查阅资料了解最近一个阶段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你对有关水的问题的思考、想法写成短文,登录人教网中学化学论坛进行交流”“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形式”“煤的加工产品有哪些用途”等。这些拓展性课题都必须由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其中通过网络查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阶段,都会需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如果利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很难把大量的知识点重现,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来辅助复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或录像,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学校中以多媒体PPT课件为最常见,它的特点是容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好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反而收效不好。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可能被花哨的课件吸引,另一方面,快速浏览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不深。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时,要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是传递化学教学信息的方式,不是决定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教学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除了有较大危险性、严重污染性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实验)是任何多媒体教学手段都无法与之媲美的教学手段,也是化学学科跟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2.把握好知识容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知识,但也容易产生副作用。过多的信息和知识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这样就适得其反了,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期如此,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学生的身心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将被摧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在课堂上还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直观形象、自主探索、人机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探究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反思

1.教学内容指向现实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整合将成为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力的推进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化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拓展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实践,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这样,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神州7号、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学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收眼前。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2.学习方式转向自主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过程走向探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中,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工具软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如“仿真化学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去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化学规律。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

信息技术是课题研究的研发工具。网上资源为化学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去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课本中问题转化来的“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竹子里气体成分与空气有什么不同”“用生活用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如何区别真黄金和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黄金”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释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4.课程资源倾向多媒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文本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依据学科教学任务,组织人力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化学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导航链接进入Internet,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EB/OL].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内容逐步增多,学习的知识逐步抽象,逻辑性增强,单是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就有七章二十三节,设有实验42个,其中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20个,这就意味着高中化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实验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u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拒,因此,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有组织的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实验的严格缜密。

教师在分组进行试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守实验规定,按照实验室规则进行试验,不能有违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在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实验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

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必要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创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当做化学课堂的最高法庭,将每一堂化学课都讲解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好化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5

关键字:课堂引入 化学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40-01

化学课堂的引入灵活多样,教师如何选择正确的引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也与教师上课的传授技巧息息相关。课堂导入技巧的应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把自己的精神力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课堂的引入充满趣味性,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呢?下面就结合教学的体会和感受,谈谈进行课堂导入的一些策略。

一、化学课堂的引入原则

1、相关性 即引用的例子必须科学合理,包含有这一堂课所要涉及到的化学内容,教师不能夸夸其谈,以致将学生思想带到九霄云外去。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1]。

2、启示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产生共鸣,则教师就需要同孩子的弦对准音调。[2]”通过设置问题来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与学生间进行默契的交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入课堂。

3、简明性 课堂引入应简洁明快,控制好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知识内容,并迅速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4、趣味性 每一堂课的引入应该成功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求知的渴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3]。这种心理会促使学生对新事物的注意,产生渴望、期待的心理状态,并表现出一种强烈探究兴趣。教师只要课前精心准各,用心琢磨新课异入最佳实例,相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

二、化学课堂导入方法

1、实物引入法

引用实物引入的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能极快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的好方法。利用实物能把学生脑子中抽象的事物实物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就是为了认识和解决我们身边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向学生展示氧气和臭氧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有很大的疑问,为什么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其性质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样,让学生带着寻求答案渴望知识的态度进入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用故事创设情境法

一般来说,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鲜刺激的东西是最能激起学生兴趣,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听讲故事是学生最热衷的,许多化学故事也非常引人入胜,令人沉思,课堂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学生浮躁的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注意力会被生动的故事吸引,使得学生更为积极主动都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来自然得心应手。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充满故事、有学问、又实用的学科。比如在讲到氯气知识时,我们用到防毒面具发明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开战,德军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把180吨氯气释放出去。结果致使5万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的生存下来。实际上,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趣味的故事激起学生求知欲,增加课堂上的趣味,并非是为了引起笑声,是以活动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师生能根据该故事展开交流,并从中学习化学知识。俗话说趣味,既要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实验激趣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那么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唯一途径,也是作为化学课堂技巧引入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实验引入直观形象,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思考。通过实验展示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他们的思维,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动手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而且有奇妙效果,更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对于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初三学生,我们第一堂课可以用铁在纯氧中燃烧,白磷自燃等较为简单的实验来把他们带入学习化学的第一堂课,使得学生粗略地知道化学是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4、化学魔术引入

课堂导入也必须要做到力争用最简短的话语和最少的时间,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本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魔术无疑是最简洁最有效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的技巧。化学魔术的课堂技巧引入最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把课堂推向。比如在讲授石灰水和明矾水的反应中,做了一个清水变牛奶的实验,然后根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来提问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进入教学的主题,是学生产生 “欲知后事如何”的强烈欲望。

三、结论与建议

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引入的重要作用。在一堂课开始最短的时间里能最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中,使学牛如沐春风,积极快乐的学习,就是成功的导入。

除了上文介绍的课堂引入法,还有练习引入法、视频引入法、热点引入法等,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荣确定不同的引入法。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注意关注身边的事物,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结合这些因素精心设计课堂的引入[5]。

参考文献:

[1]彭向利,张晓飞.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推动课堂顺利进行[J].中国教育技术备,2010,22:70.

[2]温建科.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J].教法新探,2012,33:131.

[3]李虹.高中地理新课导入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2009,11.

初中化学中明矾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化学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57-01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兴趣、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往往会产生“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语言应明白有趣,浅显易懂,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如果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或是味同嚼蜡,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所谓“爱屋及乌”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的基本素养,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其生活化,生动化,形象化,幽默化。教师富有教学艺术,生动风趣,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只要将化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生们很快就会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兴趣提上来了,就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了。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有用性,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为什么酒会越陈越香?为什么明矾可以净水?为什么油不宜高温煎熬?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化学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乐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教师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课堂上成功地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做“空中生烟”的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而且还要我们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增做一些学生实验, 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我们要积极利用他们的这种“欲望”,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应该忽视这一点,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个“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演示小实验,要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对实验进行合理改进,以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提倡和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品质、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终极目的。好奇、探究心理是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角度视听并举,思行结合,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提高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基础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直观的表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使学生在兴趣中更好地、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理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交互式”的互动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更新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目的还要懂得学生的内心需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