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考核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体化考核方案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1

一、“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教”、“做与学”

在“教、学、做、考”的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但是,教师不仅要在“做”中指导学生操作的关键点,即考察要点,还要指导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的技师,也是要求苛刻的领导,要将普通的课堂变为职工与同事共事、与领导相处的工作单位。

2.“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考”

“考”有其内容的双重性,即考察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考评学生的职业精神,还要有其时间的延续性,即贯穿在整个“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职业操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或部分组成,因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鉴定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学有成效。“考”应该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道德素质。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样需要考核,且职业精神的考核同样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考的手段,应以该工作的行业标准为准绳。教师应对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处理,将每个工作环节的行业标准、规范处理成不同的考察点来约束学生,并将核心职业能力,如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融入

其中。

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1.一体化课程的模块化

一体化课程来源于目标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其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针对的是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可由若干分部能力模块组成。分部能力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即单个分部能力模块可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各分部能力模块之间可以存在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上的相同之处。例如,将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分为土石方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测量和主体工程测量三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若干典型的建筑测量项目的数据进行测量放样,这三个模块既可以独立操作,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能力模块构成

能力模块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单元、实践教学项目、考核认证标准和操作规范。每完成一个能力模块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应当拿出一个有实际价值的作品或成果,体现其做事能力的形成。教师则按照考核标准,分别予以评价。这样一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再是若干知识章节的“超市”型组合,而是若干与做事能力相对应的能力教学模块的应用型组合,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与学成果考核三位一体化。例如,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以《工程测量规范》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3.考核方案

(1)考核标准的来源。一体化课程按模块设计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全面且有代表性,包括工作任务行业标准(60%)、用人单位评价(25%)、小组评价(10%)和个人评价(5%)。工作任务行业标准包括《工程测量规范》等文件;如果是真实的项目数据,还应包括实际的成果数据、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测量放样成果,从专业角度作出的针对性意见)、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检查并作出评价)和个人评价(自查)。

(2)考核内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决定了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精神。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测量员考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工作态度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2

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秉承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素质为主旨,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内容上和形式上转变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

1.基础性实验的整合。本实验环节占实验总课时60%,对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增删和合并,优化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常见剂型(如:片剂、液体制剂、软膏剂等)的制备工艺。

2.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示范性教学。本部分内容占实验总课时的10%,通过选择典型药物改进成为综合性实验,以“黄芩苷片的制备”实验为例,从原生植物的认识到成品的质量检查,共分为7个阶段。具体实施情况见表1。本部分内容的开展主要围绕着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进行讲授,并通过教师示范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对药学科研思路有清晰的认识,为设计性实验打基础。

3.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占实验总课时的30%。设计性实验由老师每次给出2~3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包括:(1)文献查阅与综述撰写;(2)开展初步试验方案设计;(3)实验设计答辩,确定实验方案;(4)实验实施;(5)总结与讨论;(6)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在本实验环节中均要求分组组合实验团队,协作完成相关文献的查阅并撰写综述,在此基础上提交初步的实验方案设计书,学生通过PPT汇报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设计答辩,经老师究其可行性方案审核后,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后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主动和老师探讨解决。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使本科生较早地参与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活动,能够了解本领域较新的研究动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药剂学》“三维一体化”实验考核体系。课题组在《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基础性实验、开发综合性实验设计、完善设计性实验,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性实验实施评价考核方法,以检验设计性实验的完成情况及完成水平。设计性实验效果的评价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同[5]。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关注实验结果是否和理论教学一致,而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实验效果时更注重实验实施的过程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现将课题组制定的设计性实验实施评价考核方法介绍如下:第一部分考核内容为学生选题后,进行文献调研,撰写综述,根据学生综述撰写情况打分,本部分分值占15%。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为文献调研完成后,每个实验小组上交初步实验方案设计书,根据学生实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情况打分,本部分分值占30%。第三部分考核内容为组织每个实验小组对实验方案设计书进行PPT汇报答辩。课题组老师听取汇报后,对其实验方案中的问题及可行性进行提问,共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本部分分值占15%。第四部分考核内容为开放实验室,每个实验小组实施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本部分分值占40%。

二、“三维一体化”《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及创新性分析

1.教学模式多样化,重点突出设计性实验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在保留传统实验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及文献调研,开展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自我管理、实验结果分析汇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为关键点,重点突出设计性实验的开发,旨在巩固传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素质。

2.转变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简单重复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成在授课形式向“教师主导-共同参与-学生主导”的三级阶梯模式过渡,在内容上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三维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创造性模式。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3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比较固定的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1]。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根据医疗护理工作需要,将医生和护士按分层级使用原则建立两个工作小组,主要由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三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及助理护士构成。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开展医疗、护理等措施,协同完成对患者的诊疗工作。在实施医护一体化前,需要制定医护一体化工作流程和职责,参与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医护人员都要接受医护一体化规范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的认识,领悟医护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在医护一体化工作实施中,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相互交代需要特别关注的治疗或护理内容。近年来,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医护服务的质量,满足了患者需求[2~4]。以急诊科为例,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由于急诊科患者绝大部分是突发病情,常伴随着一种或多种危重病症,因此,在急诊科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尤为必要,即打破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重建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一体的工作模式,护士参与患者的急救诊疗计划的制定,医生和护士共同讨论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共同对患者进行观察及病情讨论,在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既有利于促进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水平,激发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急诊科的综合护理质量,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急诊科患者抢救平均时间为2.7±0.9分,实施前为3.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护患矛盾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明显,患者或家属满意度从86.03%(967/1124)提高到97.02%(1172/1208)。

三、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认识不足

急诊科共有护士50名,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2个月后,对护士进行医护一体化相关知识的考核,22%的护士(11/50)对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16%(8/50)的护士认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由医生负责制定,护士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护理方面,如果参与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会占用过多的时间,给本来紧张的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对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性不高。

2.医生团队认知度较低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近年兴起的,急诊科医生经短期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培训,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仍有部分医生认为医护一体化主要偏向患者护理方面,是护士主要负责的,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支持不到位。

3.医护一体化培训不足

急诊科由于工作多、强度高,造成医护人员流动频繁,部分医护人员经培训后又调离急诊科工作岗位,而新进的医生、护士由于缺乏培训,对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及管理等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影响医护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质量。

4.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

在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对医护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指标不完善、考核方法不科学及考核体系不健全等缺点。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不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工作业绩反馈,无法清晰显示出医护人员的绩效差异,因此不能促进公平竞争,无法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业绩。

四、建议

1.科主任、护士长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召开医护一体化工作会议,共同学习医护一体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急诊科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同时,通过邀请院内或院外医护一体化管理专家进行现场讲课、情景模拟、发放学习手册等途径,强化医护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的认识。另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月评比,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医护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持续性宣传,营造医护一体化的氛围。

2.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由高年资的医生、护士对新进人员、低年资的医生、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迅速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对新进人员、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学习培训计划,提高其业务能力,保证医护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4

摘 要:本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大家共同分享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与收获。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75-02从理论课教学—实习操作训练,到模块式教学,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走过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一般而言,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工人。但在以前传统的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理论课和实训课是被割裂开来的,放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分别完成,造成二者的脱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在这种脱节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掉了。针对这一种现象,就产生了模块式教学方法。即将实训课中的工艺课和实操合为一体,使得二者有机地接合起来,这就使得实训环节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解决了工艺课和实操课被割裂开的问题。但是,理论课、实训课仍然是按照原有体系安排的,二者还是两张皮,处于分割状态。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用一部教学大纲,一套教材,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大部分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在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中,以一位教师为主,自始至终进行授课,其中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训内容,还有工艺内容,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容易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更能顺应时代对建设者的要求。因此,“实用、够用,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应当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主线。按照这一主线,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制定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写一体化实用教材,重新确立考核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改革。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与尝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新技术为课程视野,结合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压缩传统课程比例,相近学科的传统课程适当合并归类,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考核标准,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2 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主要是要求授课教师“能文能武”,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实习操作。其中理论内容大致包括原工种以前的大部分理论课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意味着该教师应该具有很宽的知识面,有着带过多门理论课的丰富授课经历,以及在一个学期内多课头的授课经历。同时,该教师还应具有指导过实训操作课程的教学经历,至少能够带一个工种的实训课。由于一体化教材是一套教材、一位教师,多个学期,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所以,还要求该教师具有较强的统筹安排能力,能够在大纲的指引下,有序地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将在教学过程中的较复杂的理论内容以一种简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能力。从以上的要求可以看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目前只能从现有的教师中选拔。但是,由于多数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大类型。那么,怎样选拔培养呢?我们将从实习教师和理论教师各自的特点加以探讨。2.1 实习教师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实习教师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实习教师一般是从职业师范学院培养或是从留校的学生中选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再逐步上岗带课,这一类实习教师的优势是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且具有相当的课堂授课能力,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即,由于没有在工矿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对于所授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不太了解。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人员中聘请的,这部分人员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有些人同时还有很强的协调、管理能力,但通常他们的理论授课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实习教师本身的优势: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且具有相当的课堂授课能力;劣势:理论授课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比较欠缺。2.2 理论教师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大部分理论教师的特点是,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在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支撑下,具在较强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但是,大多数理论教师都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甚至有些理论教师根本不会实际操作。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理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理论教师的优势:理论教学能力强,课堂管理水平高;劣势: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通常不具有进行实习教学的能力。2.3 理实一体化教师从哪里来目前,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不多,从现实的角度看,让授课能力较强的实习教师担任一体化授课教师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还是难以做到游刃有余,这之际上是一个瓶颈。凡是在教学中经常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部门,其中的实习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就比较强一些,而平时以实训指导为主的部门,其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就会逊色一些。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是可以使实习教师中的大部分人最终成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这将会直接导致一大批理论课教师失去岗位!同时,转为一体化教师的实习教师,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因其知识储备不够,无法胜任这一岗位更高的要求!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培养方案呢?即: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向一体化教师方向转型。如,理论教师先向多课头方向发展,再掌握若干门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教师通过学习、进修逐步提高理论素质,同时大家一起抽时间到工厂一线学习、调研,了解工厂的实际需要,日积月累,就有可能使教师队伍整体上台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目前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的培养对象完成了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3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的优点在于,它是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合的思路,进行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使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索。除了精心选取市场上现有的一体化教材之外,还应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编写广泛使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使的教学方法,与学校教学设备相适应的特色校本教材。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易于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改进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高低的考核方式,形成“重过程、重能力、重实践”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由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技能考核等四种形式考核。过程考核,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考勤、实验、学习效果等均列为考核内容;项目考核,是以教学竞赛、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等替代相应的实训课程考核;作品考核,是在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使等教学方法的课程中可以用项目小组的作品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作品;技能考核,是用技能等级证书替代相应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成绩。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应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素质与技能的双重提高。通过用工的金字塔型结构,我们得知社会急需大量的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作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样的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有技能、会操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所以尽管它还步足够完善,但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中职教育从以前照搬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到如今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质的飞越。更加可喜的是,现在的毕业生,已经从以前想到办公室上班,当白领,到现在主动到生产第一线就业,心甘情愿地做一名蓝领工人,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再择业—到创业”的就业观念的转变,这是对职业教育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最大肯定。今后,将继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参考文献[1] 邱国仙.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220.[2] 董晓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21.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师,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实现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到以能力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一种系统方法。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为中心的转变。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集理论、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从某一个方面努力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学环境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为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培养一体化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创建一体化实训基地、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这样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培养一体化教师

教育部近几年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为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做到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教学思想,能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教师要努力成为集理论和实践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确保理论上是先进的,应用上是可操作的,内容上是实用的,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一体化教材的使用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实现“三个结合”,即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岗位要求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能力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3.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

考试制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才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后,考核方法也要相应改变。考核方法将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案,通常是将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考核,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即:考勤+实训任务成绩+综合项目成绩。具体做法是:考勤:即每次学生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实训任务成绩:实训任务多为基本操作,要求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的40%。综合实训项目:是一个较全面的检测,占总成绩的40%。这样每次课程均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有关,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技能训练这个职业教育核心。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了部分理论知识难学难懂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迎合了学生对操作实践充满兴趣的群体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晓,《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郑宝昆,《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4

一体化考核方案范文6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了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师资队伍、教学场地、教学评价等的一体化内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

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从目前来看,国内研究一体化教学,普遍关注某门具体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对专业定位模糊和对新技术发展跟踪不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课程之间相互割裂,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严重削弱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整体效益。

1.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例如产教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教学模式。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言,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同时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环节的不一致。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这种方式打破了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阵地”,强化实训实习的教学功能,并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2.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在专业建设各环节中,教学实施过程承载着专业建设的思想与目标,最能体现人的能动性,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环节。为此,我课题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内容。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2.1一体化课程体系(1)基本结构。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灵魂是科学地序化与整合。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优化整合,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专业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科学整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定位,实施校企合作,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3)校企合作,突出岗位工作的针对性和职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性,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必须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在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岗位工作调研、工作任务归纳等方面,必须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论证。

2.2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教学三要素为一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即基于学生主动行动的“学”、教师支持和咨询意义的“教”、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定的“学习情境”等。基本流程为:根据选定的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教学过程分析,将其分解为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学生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采取分层次教学,在每个项目中分不同的阶段,逐段升级,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分层次考核。

2.3一体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高效实施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和融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组成了15人教学团队,具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聘请校外兼任教师1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实习教学队伍中去,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先后派4名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2.4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要有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与之相适应。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必须融教室、车间、实训、鉴定于一体,将教学环境工厂化,使专业教室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技能鉴定等,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特色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实训基地内所有的实训室进行优化整合,成为机电工程基础实训中心、综合能力实训中心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心;引进企业生产设备以及车间布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体化教室中设置理论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小组工作讨论区、实验实训区等,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

2.5一体化教学评价为了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理想效果,我院机电教研室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评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将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实训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参加“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高级认证”等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结语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充分发挥了专业一体化整体设计的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茹,张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4.

[2]张庆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