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2
输入理论 输出理论 英语教学 英语听力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英语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然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存在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语音知识差、词汇量小以及语法知识缺乏等问题,使得高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根据语言学家的统计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比例分别为45%、30%、16%、9%。听力作为日常交际的第一要素,是获得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听力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多强调阅读和语法教学,使得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差,不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职类外语人才的需要。
二、语言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众多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理论和理念,其中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斯万(Swain)的输出理论影响最大,并得到广泛应用。
1.克拉申的输入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入理论,包括5个基本假说: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这5个假说中,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最重要的,其核心观点为:学习者必须通过阅读和听力吸收“略微超过学习者目前水平并被学习者所理解”的语言材料,才能实现语言习得。克拉申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习得的唯一来源和首要条件,输出在习得中不具备任何作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和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习得语言。张威基于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对课堂上教师的输入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外语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大量有意义的互动输入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但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和排斥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事实上,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仅依靠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并不能获得高水平的二语能力。
2.斯万的输出理论
斯万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浸入法学习计划的长期研究后,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仅起到辅助语言习得的作用,只是习得语言过程中的一个载体,仍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的输出是不能保证学习者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和语言实践才能使习得语言者真正地拥有语言。同时,输出假说还指出可理解输出具有3个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和元语言功能。在这3个功能中,注意—触发功能是核心。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输入质量不高、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极大不平衡。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输入质量,协调好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差,这是由于他们词汇量小、不熟悉英语语音、听得次数太少、发音不准确、语法一知半解、英语文化和背景知识匮乏。而且,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也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听力教学质量低效果差。
实践表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强化已有知识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同等重视输入和输出。通过对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和斯万的输出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类学校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和输入输出理论有关。因此,在高职类学校中有必要采用这两种理论来指导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也就是说输入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大多数学生现有的能力,不能过高和过低,否则,听力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差,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语言习得。因此,在进行听力教学前或者第一节课中,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听力测验,分析他们整体水平和缺陷;在后续的听力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视听材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是太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此外,笔者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视觉材料,增加视觉输入,而不仅仅是传统听力教学中的语音输入,从而增加学生有意义的输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只注重输入,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时间用来听录音,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口说,使得学生对长时间的听音感到疲惫、难以集中精力、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这是由于传统的听力教学只注重了输入,而忽略了输出的重要性。因此,在笔者的听力课堂上,采用听说相结合的方法,将输入和输出有效结合起来,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将口语和听力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对视听材料进行听后复述、模仿、跟读等一系列口语练习,从而完成语言信息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的是,口语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占据太多有限的授课时间。否则,会使得输入量过低,从而使得听力教学效果不佳。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3
数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中蕴含着人类无数的思想精华,是人们对世界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初中数学作为数学科学的基础教育,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使命,在整个数学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虽然并非等同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1.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已由原来的“重成绩”转变为“重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思维培养,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前提,同时还是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初中数学是人类智慧的总结,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成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初中数学虽然只是基础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初中数学知识的编排和问题的设置也是呈开放性、多元化的。因此,要在教学中适当的尝试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力求在保证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毕竟,对初中学生而言,进行跳跃式的、非常规的独立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吸收多种思维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独立思考,找到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具体到数学问题解决上了。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灵活性
要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从观察能力着手,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一般来说,数学思维的形成,总是先要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能看透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实质,唯此才可能寻得思维的突破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落实到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众所周知,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前提,审好题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最好的解题方法。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5.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法与学法进行指导
5.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5.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5.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5.4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设置悬念”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5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6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5.7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5.8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4
【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带给一些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数学的桎梏已成了这些学子的直接心声。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等问题是国内外教学理论研究者及教学实践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1自主学习观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在传统教育理论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确实存在着只把自己看做主体、把学生看做客体的倾向,而许多学生也只是把自己当做单纯接受知识的消极被动的“要我学”的客体。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相当多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学校和外部环境,把自己的大脑当做接受知识的白板,甚至自身的学习兴趣、情感也完全依靠教师和外部环境引发。这种学习者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把学习当做完全迫于社会、家庭和他人的种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额外负担[2]。这种学习者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而不善于主动探求和消化知识,习惯于让书本知识、教师和外部环境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而不是主动驾驭书本知识和外部环境。这种传统的学习观念应该为“自主学习”的新观念所取代。
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建构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数学概念、真理、公式和命题以及形成蕴涵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个人主见,建构思维包括外源建构思维、辩证建构思维和内源建构思维,外源建构是指通过有意义学习对有正确标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建构,建构的结果应符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外在的正确标准;内源建构思维则是主体通过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统计分析以及数学实验对数学概念与数学命题的发明,或者通过归纳总结、概括综合、特殊化以及一般化等思维活动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数学思想方法。
2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旦学习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主动去思考“学什么”和“怎么学”等问题,就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一切机遇,克服困难,按自身的需要去主动寻求知识。因此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由于数学抽象、难懂,不少学生畏惧数学,逃避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3]。
2.2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不可轻视,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习是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无法替代。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乐学好学的情感和积极学习的行为,在发展初中生的智力水平的同时,增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有主见地学习,树立起自主学习观。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正确识别和评价自己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与方法,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情况,扬长补短,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教学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已经形成共识.它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质,走进了“合作学习”的误区,不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如在讲授“同底数幂的除法”时。有些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课本上都是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而我却把被除式变成乘以除式的倒式的形式。再约分。同样能算出结果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名同学又说:“课本为什么不采用我的这种方法?”这时引出今后将会遇到的分式,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的精神。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数学考试成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数,让分数满载教师的信任与期待,陪伴学生度过整个学习过程,或许能使分数产生神奇的激励功能。满意的分数比不满意的分数更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教学中通过观察、图案欣赏、图形变换与设汁等活动,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
结论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结合教学大纲和计划,按照启发、吸收、消化和发展的认识规律进行总体策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贯彻实施。同时,要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数学思想的理念和观点,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建立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
参考文献
[1]陈睿.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J]. 成功(教育),2013,02:59.
[2]袁燕. 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成功(教育),2013,04:75.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合作;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70-01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教育改革,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如潮水一样涌了出来。探究式教学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受到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这些研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的推广和实践。
一、什么是探究合作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学者们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参照和借鉴,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新方式,是由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最先提出来的,施瓦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主动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学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事例和问题,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以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具体的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围绕某个数学问题,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想发现、抽象概括、化归转化、推理论证等数学思维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探究合作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课堂。但是长期以来,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切实改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潜能的开发,提升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优势正日益凸显出探究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1、.探究式教学符合时展及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时期的人才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竞争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合作技能与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制约个体发展与事业是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有组织才能和合作精神已经成为21世纪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素养。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以法律的高度确立了合作学习在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只承担组织者和协作者的角色。所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主人翁,是研究者,一切过程都要自己设计,自己操作,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也能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能力。
2、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也不例外,甚至更加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探究合作式教学正式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初中数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正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导致有许多数学知识对学生个人来说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上有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去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有时候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探索和思考全面,这就需要合作学习来帮助;数学问题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得到,例如一题多解,这种情况需要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势,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总之,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也具有了充分的现实条件。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73-01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目前高中生对于数学的认识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对数学不感兴趣,感觉数学就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几何图形和繁琐的公式,认为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一般的工作中都不会涉及到数学领域,只有专门搞数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才才需要,所以不少高中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都很反感,但是为了高考,都不得不学。数学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怎么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1.有效性教学概念分析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用途,学习数学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把数学学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处理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各种的问题。数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抽象脑力劳动,有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形成,有效的促进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的形成。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并把数学融入生活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它来思考生活,以数学的方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它是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的能力目标有没有达成。如何提高有效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的意义所在。
2.有效教学的特征与原则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性教学策略也已逐渐的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里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特征和原则进行一些探讨。
2.1 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特征。有效性教学是指有效性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性教学法也有着自己的特征。①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有目标的思想,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不断付出努力。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挑战面前有信心有勇气,培养勇于迎接挑战的心理。③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④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可以主动的去寻求答案。
2.2 有效性教学策略要坚持的原则。①互动原则。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统一,因此,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最主要的标志。②现代教学活动中,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的人际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③启发式教育原则。教师不应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用有效的教学环境和情绪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探讨,不是教师包办、填鸭甚至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教学是让学生高尚和聪明的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学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展示艺术才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提高修养,探索知识,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
3.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实施有效教学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和学生互动,不能只是自己在台上教,学生在台下记,要发现学生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师应该有全面发展的概念,不能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俗话说“有才无德是祸害”。二是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学了多少,会了多少,可不可以灵活应用。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是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一堂教学良好的课都来源于教师认真的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板书设计,情境创设,旧知迁移等,教师自己吃透了课本,才能教好课。四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耐心,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五是精选课后练习题,题不在多在于精,不给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方式来完善教学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