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管理方法
1 前言
随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而人们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严格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突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设施较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价值和作用。而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些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依照工程施工现场的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状况进行管理和规范,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2.1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在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的过程中,能够追究相应责任,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当管理工作人员在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安全问题进行审核,从而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只有保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行为严格约束和管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实际状况和特点,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建立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2.2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的质量监管体系
当开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判断与审核,并对其及时改善,避免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相关安全风险。另外,在日常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工作形式的合理性,尽量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3 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心的施工工程,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对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标记,保证施工现场状况的透明化。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的环保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方案
3.1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具备较强的复杂性,从而也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并且其中的施工类型也较多,在这样的状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艺技术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的合理性。另外,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对图纸进行了解,还需要将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在实际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首先,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确保每一个管理工作人员对流程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责任制度和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还能够提升相关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其次,针对项目工程施工来说,其中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突出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重要性。而在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内容的合理科学性,最终保障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在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过程汇总,需要确保其内部信息的合理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逐渐完善。而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质量与整体工程质量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和规范,确保材料质量的合理性。由此可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具备紧密的关联,从而提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3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
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来说,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后期施工具备较复杂的特点,并且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水平要求也较高,导致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施工现场严格管理和规范,并依照实际施工状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且需要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其内容和标准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最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功能,就需要将管理工作水平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的问题,所以,只有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才能够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杰.探讨现场管理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J].江西建材,2017(10):289+294.
[2]周小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J].江西建材,2017(6):276+281.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于2000年由国务院颁布施行,把建设项目文件资料的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范围,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和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将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提升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同等高度,赋予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质量以新的内涵。
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工程建设期间各个环节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图纸和资料,它们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体现规范标准的载体;是项目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是工程建设及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交接、维护、管理、使用、改扩建、项目后评价和质量事故调查的重要原始凭证。由于档案具有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以及可追溯性的本质属性和职能,同步收集积累和整理编制好建设全过程产生的图纸、文件资料,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在施工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较差的质量意识,浪费普遍
质量是关系公路建设是否到位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如今的施工中,施工方对于其材料方面的质量把控很不到位,相应的检测手段匮乏,同时培训材料员方面未落实,导致其对有关检测知识不了解,从而无法对质量做出正确的评判。同时,材料在未经抽查、抽查频率过小的状况下进场,会导致大量入场材料不符合标准,造成浪费。
2、管理水平不到位,重视度不高
在材料管理方面相应制度不健全 ;对于所存在的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责任,权利,利益三方混淆 ;相关积极性未提升。同时,对于相关工作者而言,奖惩措施不明确,材料员与保管员职责交叉,分工不到位,积极性被打击等问题也是有发生。而一旦有问题产生,各方就会相互扯皮,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处理。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在材料采购方面,材料员可以独立执行,相关权利较大,若是没有相关的监督措施,很容易使得材料进购、出库方面失去有效控制,而导致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4、缺乏协调观念
工程建设中,材料员、保管员、技术工作者、检测负责人这几方工作人员均是单一的负责其对应的采购材料、保管、技术质量、检验等方面工作,几乎没有配合协作。
5、经济核算工作不到位
施工方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施工材料,施工工期,施工质量这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到位。使得在施工中,通过采用超出技术要求的施工材料或者增加额外材料的支出来保障施工能在工期内完成以及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工期缩短,质量提升的同时,成本也不断增加,使企业无法达到其经济效益。
三、解决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措施
1、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工程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要针对施工图纸提出适当的疑问,不断完善施工设计图,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同时要认真填写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具体包括整个工程开工条件和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审查表、工程施工开工报告、材料取样表以及工程整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然后办理相关的手续。在搜集好材料后,要做好相应的分类和整理,为以后竣工材料的整理做好准备。就目前而言,工程资料一般分为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和竣工图四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就按照标准的顺序进行及时的分类归档;同时要整理工程监理的资料,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表格,进行适当的分编号,保证便于使用。
2、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检验记录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检测和实验。对于工程原材料必须送到检测中心进行必要的检验,保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质检过程中,应注意严把质量关,保证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将整个工程的概预算、测量情况、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记录,与其他设计报告许可证一起进行整理归档。
3、在搜集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具体包括施工材料合格证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厂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经过一定强度检验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作为重要材料钢材的规格、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其次,要认真填报相关的资料。在进行填报过程中,要保证规范用表,要求书写规范,要避免出现涂改的情况,保证材料的耐久性。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要按照不同的监理标准制定不同的资料管理要求,填写报验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保证前后一致和内容一致。
最后,收集试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自检、见证取样报告,同时要在每个分享工程和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必要的试验,资料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试验,做好实验的记录,保证内容收集完整,使与具体施工的桩号记录、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保证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和相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4、要做好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最后资料的汇总。具体检查材料中是否出现报漏或者错误等情况;同时要对全部的施工工序评定表进行点数汇总,并精确计算和填写工序质量、部位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能真实客观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来,再最终完成后,要由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进行确认。将所有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和竣工图等资料清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合理的整理和汇总,进行归档。在整体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有效收集竣工报告、交工验收证书以及施工质量保修书,保证最后的所有手续完备。
四、施工资料检查方法
工程资料的管理,应按其专业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收集整理,做到分类整理按序排列。每个单位工程提供检查的资料应装订成册,都应有一个总目录、卷(盒)目录,册目录,分目录,做到层次清楚,资料齐全,编码完整,便于抽查。
1、测量记录
1.1 工程定位测量检查要点 :其一,施测日期、复测日期 ;其二,坐标依据、高程依 1 据 ;其三,定位抄测示意图要标注准确。
1.2 基槽验线记录 :其一,通过建设方,测绘院所提出的坐标,高程控制点或者工程测量定位控制桩,高程点等作为验线依据。其二,在基槽平面图剖面图设计中,基槽平面,剖面简图的轮廓线要被画出,并将主轴线,断面的尺寸,高程与坡度的数据标注清晰。其三,监理方负责检查意见一栏的签署工作。确保将意见表达清晰,决不允许用“符合要求”这种名词来简单概括。
2、施工物资
2.1 水泥 :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有试验报告。每 500t为一检验批。
2.2 粉煤灰掺合料 :必须有出厂证明文件,按规定复试,有复试报告。每 200t为一检验批。
2.3 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试验报告,砂、石供应单位提供的碱活性试验报告。每400立方或600t为一检验批。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若要运用外加剂,质量证明书或者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是必须提供的,检验报告,产品性能报告,使用说明书等要由有一定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开出。同时,外加剂所含有的相关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报告也要准确完善。若是氯化物成分在其中,检测报告就也要包含相应混凝土氯化物总含量。
2.5 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现行规范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的复试,并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每60t为一检验批。
2.6 混凝土预拌工作 :在预拌混凝土工作中,搅拌施工方对于混凝土运输单,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氯化物,碱含量计算书评估报告等单据,数据要准确全面的提交,并且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提供的期限为 32 天。
3、施工记录
3.1 钢筋隐检 :在隐检记录中,施工图纸编号要明确,较为关键的钢筋原材复试报告编号要注明,同时钢筋竖向、水平不同方面的型号,排距,保护层大小,箍筋型号以及间距大小等方面也要清晰。钢筋绑扎街头长度和垫块规格尺寸也要写明。一旦出现钢筋规模未满足图纸要求的情况,就要及时记录并填写清晰的钢筋代用变更的洽商编号。
3.2 预检模版工程方面 :首先,对于模板表层是否干净整洁,所选用的脱模剂类型以及脱模剂涂刷工作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其次,对于冬施大模的保温情况进行检查。再次,针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埋件和所预留的洞口位置进行准确核查。同时,检查次梁以及外墙门窗口处上层与下层的通线,并且对模板是否牢固,是否稳定,支撑间距是否到位,上下层立柱是否对准,并铺设垫板与海绵条粘贴接缝处是否严密等方面仔细检查,判断其支撑状况。而后,检查模板清扫口留置方面与模板内清理是否干净。最后,对于节点细部做法、止水要求、模板起拱等等方面进行详查。
3.3 检验地基验槽的相关记录 :地质勘查报告编号必须标明,对于基槽标高和断面尺寸,可以通过断面简图来表示。土质状况要注明清楚,同时钎探记录与其点位平面布置图也要附带清晰,同时轴线位置,面积,深浅等方面情况以及软弱土与硬土的分布情况都要通过红蓝铅笔标注明确。除此以外,一旦在工程中运用桩基,就要指出桩的类型与数量等因素,并切实记录桩基施工过程,桩基检测报告也要到位。
结束语
要想使建设工程在稳定的状态下发展,对资料进行记载,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对施工资料的多样化进行了一个叙述,并提出重点管理环节与方法,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中施工资料管理环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付文斌.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J].山西建筑,2012,38(30):278-280.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3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 发展
一、前言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了23.8%,是2000年的8.51倍,投资规模之大,堪称是世界之最。众所周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以万计工程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更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但必须看到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项目实施效率低,固定资产占固定投资总量比不高,且呈下滑趋势。
工程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桥梁纽带,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在工程创新上有所突破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彻底地改造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使之转变为低消耗、环保、技术化、高效益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首先要对现有工业体系进行调整和重组。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程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当前工程管理现状
1、工程管理取得的成就
(1)工程管理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其专业化建设水平象征着工程管理发展水平。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必须有效建设工程管理学科的专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科学的学科定位,即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而且其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同时更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2)工程管理质量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今后工程管理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工程质量和设计的提升;建设工期延缓现象减少;工程预算科学合理化;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畅通;工程监利的监督作用突显。
(3)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内性的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如《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促进了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其不断发展使得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工程管理企业的重要事项。目前国内先进的工程管理企业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通过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并系统化地管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各个设计项目的信息以及设计过程的信息和设计审核等。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
2、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国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到我国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来看,这些不足和欠缺主要包括几下方面:
(1)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不平衡
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各行业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而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平衡等等。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工程管理发展同样不平衡,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管理上具有先进的意识,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和消防等,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难以支持这一类设备的安装。
(2)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
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工程管理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虽然有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出来,但是由于更新不及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缺少具体明细的实施细则,这给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3)信息管理欠缺,工程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工程管理质量的体现之一。除了信息管理之外,科学技术也尤为重要。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的引进到工程管理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当前信息技术、视频、声频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工程管理的革新,也促进了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博弈论、系统论等新方法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4)人才的缺乏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上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的差距。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工程管理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人才的缺乏对工程管理企业来说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将耗费企业不少人力资本以及大量的经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此外,人才的缺乏使得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难度加大,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和推动,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将导致企业整体发展乏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在专业技术领域精通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较为可观,然后一专多能的管理型人才却严重缺乏。在全球化的大坏境背景下,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亟需引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工程管理企业与时俱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工程管理的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促进工程管理各行业协调均衡发展
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好坏通常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各个行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差异阻碍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相关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降低,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拖累我国整体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于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个行业相互监督与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
(2)制定相关规章法规的配套细则,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及时更新,并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使得工程管理有法可依。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指导工程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成果、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并加强目标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促进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4)加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大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员工岗前培训结构,建立入岗培训、换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 卢振强. 论现代工程管理现状及建议[J]. 科技资讯, 2008, (17):138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TE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84-01
前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建筑的发展演变来看,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作为一项应用型的科学,建筑工程管理体现着工程运作的客观规律,能够经得起大量的实践和长远的时间检验。事实证明,建筑工程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又需要对所有的机器设备进行管理,因此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共同的建设,保证整个工程的基本进度。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工程管理w制不够健全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建筑工程管理,其中的管理体制都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体制建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然而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适应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的要求,多数的建筑公司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制度的建设。事实上,多数企业没有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专业的人士进行目标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即使建筑工程的领导者清楚工程管理的优势,但是受限于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投入,导致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制度的贯彻落实困难,即使是完善的建筑工程制度,也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的建设作用。
1.2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发展,但是人们在重视建筑工程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重技术的生产理念占据了领导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单纯地进行管理而增加成本,这种不正确的管理思想致使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根本就不能够得到保证,其蕴含的弊端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体现出来。建筑集团与工程项目之间不断的减少联系,缺乏相应的合乎规范的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的混乱和繁琐使得建筑工程的秩序无法得到保证,在建筑材料、工程设计和施工统筹方面加强工程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为增加利益而偷工减料带来的建筑质量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建筑工程管理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
1.3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从长远的角度讲,人才是兴国之本。在国家中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专业人才的杰出贡献,同样的,建筑工程管理拥有且需要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专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素质过关和高精端的管理型人才,这一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并没有形成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在组织人才专门教育阶段仍然没有十分对口的专业,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找到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很困难的。另外,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对于建筑工程的规程和方法不够了解,不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体制
建立完善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体系是使建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环节和程序,使工程管理有章法可遵循,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制定的各项制度得到切实的落实,力求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和建筑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企业内部实行适当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打造建筑工程管理的正确发展平台,为管理的制度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竞争上岗制度和奖惩制度在转变建筑工程管理的员工的工作作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指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量化分析管理方法的可实施性,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去制定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使建筑工程管理得到良性循环。将现实情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三种模式相统一和相结合,循序渐进,注重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不到位,工程沟通混乱,工程管理效率低的体制不明确的问题。
2.2 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一方面,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管理理念能够影响企业管理的水平,建筑行业突破工程管理的难题才能继续发展,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创新管理理念使工程管理的理念与时展潮流相结合,使其与时俱进,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就是质量管理,如果忽视阶段性的质量管理,就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在开始工程管理之前做好工程的质量标准检查和图纸的审计工作。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操作进行规范,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的管理监督体制,细化各项工作进程,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对后期工程的维护与检修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物质资源和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着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精准性,需要严格制订财务上的成本管理,做到高质量的提升管理水平。
2.3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人才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对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严格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十分有意义。根据国内外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其与国际新技术和国内科学的管理方法相结合,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筑公司应该鼓励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自主学习与管理,主动地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付出相应的劳动和心血。同时,建筑公司应该加大检查力度,杜绝挂靠现象的出现,实行固定的绩效考核同样可以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管理队伍的作风建设,对其工程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工作不能够懈怠。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能够影响着生产和生活质量,而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重视,专业的人才也应该投入相关的研究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工程管理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作为贯穿于一个项目完成过程始终的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才能在强化安全问题的控制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5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在我国工程界中开始广泛地关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以建设过程作为其对象,其主要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进行控制,在全寿命期的基础上整合管理工程的流程、技术、对象和目标,促使工程达到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最优目标。本文笔者就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述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最早是由切克兰德所提出的,其着重强调的是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以及思维成果的系统化,具有创造性强、运用广以及形式多等特点。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把工程看成一种特殊的系统,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的系统特点,从工程系统的整体出发,着眼于工程系统的部分和整体、环境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把工程看成一个多方面联系动态整体来进行集成整体管理,以此实现工程系统的全寿命期整体目标的一种科学、合理、最优的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属于一种面向工程从构思到终结全寿命期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研究系统中的各要素、结构、环境的发展性、变化性、动态性,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动态变化机理及其发展规律。
由于工程管理主要承担着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最优目标,以此保证工程更加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必须有更高层次的系统思维,确保其立足在更大的视野、更广的系统、更长的时间等来研究和分析工程问题,并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着重强调工程系统的整体特点和各子系统的特性之间的差异以及联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工程系统的功能整体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作为根据工程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联系、目标以及全寿命期动态的变化规律实行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的工具。
2.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工程全寿命其管理
2.1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模式下,工程主要是人类为了改造自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通过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来进行创造,具有一定价值或者功能的人造系统,主要是由空间上的设备系统、建筑物、软件系统和构筑物等组成的,并利用相对应的工程量、技术标准、质量、功能要求等各项指标来进行表达,属于一种开放式的系统,和工程系统环境间存在着很多的交互。
系统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边界条件,即在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对工程系统造成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整合,不管什么类型的工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工程系统在向外界输出产品以及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2.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构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是在传统工程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上,以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策划决策、建设施工以及后期处理作为其对象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系统。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在研究和把握工程系统全寿命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全寿命期目标的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实现方式,最终依靠工程专业技术系统的创新、工程管理实践的创新以及工程系统集成创新,使其成为推动工程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工程全寿命期范围内工程各阶段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寿命期阶段来进行划分,工程管理可以分为工程前期的策划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工程的后期管理;从内容上划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分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的投融资管理、工程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合同管理以及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等。第二,在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主要是指工程中任何阶段的工作都应立足于工程全寿命期,其不仅要注重工程的建设期,同时还要注重工程运行阶段。在进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作为其管理的目标,在确保工程全寿命管理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上,实现节约资源、优化设计、减少费用的目的,使其与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以集成为其管理手段,将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的全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成为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达到工程全寿命效益和效率最优的目的,使工程在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能经得住历史和社会的考验。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表现为哲学思维,其体现为从全寿命期角度对工程系统的规律、环境、系统要素以及工程全寿命期的代价、健康和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达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工程管理而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当代工程理论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工程系统的总体出发,通过建立集成化管理系统,将工程各阶段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更广的阶段。
2.3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管理之间的协调
2.3.1结构合理性协调。在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协调整体、系统环境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制约、相互依赖,通过对工程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改善,减少工程内部界面间的障碍,使其成为高效运行的工程系统。
2.3.2协调功能的整体性。在确保工程运行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达到内部各部分能力和空间大小的均衡,实现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2.3.3协调目标的一致性。虽然不同类型的系统其组成部分不同,但是都是服务于工程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应把工程各组成部分的目标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目标,以此为后期协调工程各阶段管理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实践应用和理论方法的体现,其内容涉及面较广,不仅有工程管理的传统知识,同时还涵盖不同的工程专业、工程的各领域以及一些新的工程理念。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各工程专业和各层次的工程设计者、施工人员、决策人员、工程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启发,通过其工程的实践,进行创新研究,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念转变为能实现的一种工程专业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上述人员必须要重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此确保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6-40.
[2] 成虎,韩豫.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7-20.
[3] 常红霞.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设,2012,(27).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6
1.1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建筑工程达到预期成本的主要控制与管理工作,建筑成本管理主要有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核心部分工作构成,GIS系统可以通过参与建筑工程成本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功能,通过GIS系统可以使成本计划、预算和实际成本的输入与编辑更加规范化,使传统的分离式大量数据具有可操作和可加工的性质,以便实现建筑成本信息及时地修改、增加和删除。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查询功能,并且可以形成各种图形和图表,这不但提高了GIS系统的处理和查询能力,也使查询工作更加具有直观性,有利于成本的管制。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大量运输实现分析和统计功能,以专题图、直观图表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客观呈现,有利于施工企业对建筑成本的全面性、专门性把握。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将建筑工程成本信息转化为各种通用的格式,这一特点将会扩大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对成本的全面管理,而且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内容和结构上的重新定义与构建。
1.2建筑工程计划控制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和网络图输入到GIS系统之中,通过GIS系统的加工来明确材料、机械、人工、设备的关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各要素得到有效地调配,这样有助于设计出科学的建筑工程计划,在提高计划控制和管理科学性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计划数据的查询功能,以此来获得建筑工程各时期、各项目和分段的计划要点,例如可以获得各项工作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工期的控制,并可以随时掌握人员、设备、机械使用和调配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建筑工程深层次、全方位的掌握。GIS系统可以自动形成统计报表,实现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管理,特别是GIS系统采用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方式,实际反映出施工与计划的差距,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控制实际的进度、消耗、成本和质量。GIS系统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施工实际以图文的形式输出,这有利于建筑工程对计划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以GIS系统的差异性应用达到对建筑工程总体的提升。
1.3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信息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物浇筑进程数据控制工作中可以利用GIS系统使各个建筑段的月初和月末浇筑高程、累计上升高度、月累计浇筑层数,月浇筑混凝土量等数据得到有效控制,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GIS系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强度统计工作中,对运输设备混凝土月浇筑强度、累积月浇筑强度、月浇筑强度、建筑物累积月浇筑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GIS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各月各建筑段上升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浇筑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混凝土浇筑量、混凝土施工系统的不均衡系数的检测上,使建筑工程得到准确的信息支撑和GIS系统保证。
2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展望
近20年GIS技术得到了迅速地提升,GIS系统正在不断地完善,这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有高度的契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GIS系统的直观性、高效性将会进一步体现,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将会逐步加深和扩展。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通过GIS系统数据库和数形结合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新,通过对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的加工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空间结构和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其他类型的系统和技术得到GIS平台的融合,创建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模式,构建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结构,推进建筑和建筑管理的不断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