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考核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考核策略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1

二、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必要性首先,绩效考核指标可谓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绩效考核目标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使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其次,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予以解决,进而使企业各项工作都趋于完善。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使各位工作者的工作更加透明,客观,积极性也会为此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正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有利于全面落实企业的经营战略,分解企业的目标任务,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部门各项任务的高效完成,为员工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指导其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考核的改进,带动企业整体的发展。

三、有效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步骤1.将企业总体目标、团队任务及员工职责进行分解量化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必先设定绩效考核指标,这是实施绩效考核,加强绩效管理的先决条件,与此同时,企业须对企业整体以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团队的目标进行分析,将其量化成为可作为参照的考核指标,即将难以控制的绩效目标转化成为更加具体可测的绩效指标。制定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具有针对性及指导性,统一企业目标,团队任务和员工职责,使方向一致,保证部门层面全面具体地承接企业层面的所有指标,且在具体应用上要考虑到部门的工作侧重点,如人力资源部门要着重考虑学习与发展指标,财务部门要着重考虑财务费用相关指标等,同理,个人业绩效就要再次分拆部门业绩指标,做到层层承接,让员工在实现各自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分析企业总体目标,团队任务及员工职责,对其进行分解量化,需做到两个方面。第一,明确岗位的核心职责,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主要依据岗位的主要职责,即对工作影响较大的职责。第二,使岗位职责更加具体,由于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对员工的工作做出评价,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衡量,因此细化岗位职责是必要的。2.设定“工作结果型绩效指标”和“工作行为型绩效指标”“工作结果型绩效指标”指某工作的具体结果,且通常可以量化用具体数量来表示,常用类别有很多种,如数量,质量,客户投诉量等。“工作行为型绩效指标”既员工参与某工作的行为表现,它需要依据企业的统一目标,岗位特性,一般的“工作行为型指标”有积极主动,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出勤率,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等。设定这两项指标,进而形成企业统一的绩效指标。3.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在各项绩效指标设定完成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立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以及能够直接影响企业重要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关键绩效指标。不同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关键绩效指标也不同,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可以采用权重设计,通过定量统计法,专家评定法等权重计算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企业的重要目标以及部门的工作重点等,进而设定关键指标。除了权重设计,得分计算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员工考核计算得分时,据考核项的得分系数,乘以考核项的权重,即为员工考核项实际得分。

四、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策略1.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无论做什么事,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有了目标之后,便有了努力奋斗的方向。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可以让企业自身明白其存在的意义,知道企业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而为了实现这项目标企业又需要怎样做。在确立了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后,便要对其进行层层分解,使责任到人,使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使企业上下一起努力,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明确岗位职责历史不因一人而改变,地球不因一人而停止转动,任何成功与成就的实现皆是通过一群人的努力与奋斗。企业的发展与成败亦是在于全部部门,全体员工,因此必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唯有如此,方能使各项工作被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岗位,再对其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质量完成。3.注重相关制度与体系的建立设定各项绩效指标,形成绩效指标体系,此后还需制定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以及考核结果等各方面事项做出全面且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规定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洁清楚,不搞形式主义;第二,标准一致;第三,企业应该确定考核周期,按时进行考核,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要涉及职业发展,在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中,经理要时常与雇员谈及其职业规划,鼓舞其有机会升职胜任更高的职务,只有品行端正,行为规范,人人都有责任意识,而不是一味只为形式主义,才能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2

1 绩效考核信息失真实例分析

m研究所有机关管理部门18个,基层部门10个,机关管理部门分为主业务管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党纪群管理部门、保障管理部门,基层部门主要为研究、试验、生产、保障四类,工作性质有团队协作型、个人技能型和服务保障型三类。为了通过绩效量化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绩效,m研究所制订了部门绩效管理办法,对于机关管理部门主要通过考核计划内任务完成情况、领导指示批示落实情况、服务配合基层工作情况、员工培训与劳动纪律、保密及综合治理、6s管理情况、党建及群众工作等7项指标评价其工作绩效,对于基层部门主要通过考核计划内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员工培训与劳动纪律、保密及综合治理、6s管理情况、党建及群众工作等7项指标评价其工作绩效。表1、表2、表3为m研究所2009年6月份绩效考核量化打分汇总表。

分析发现:表1《2009年6月份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中除了基层部门对机关的绩效考核打分有高低差别之外,其余的6项指标考核打分均是高分、满分、平均分;表2《2009年6月份基层各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中除了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6s管理情况2项考核指标打分有高低差别之外,其余的5项指标考核打分均是高分、满分、平均分;表3《2009年6月份基层部门3对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中的考核打分,基本客观反映了基层部门3对机关各部门配合其在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服务意识方面的评价;表1、表2的打分偏离实际较远,不能反映部门绩效的实际情况,表3的打分与实际接近。

分析该研究所绩效管理制度,各考核指标的评分等级标准较为明晰,但是实际的打分结果却近乎无效——所有的部门绩效考核得分均为高分、平均分,甚至有明显工作失误的部门也得到98的高分,这使其考核结果应用中“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得分在95分以上时,绩效工资对应的考核系数为1.1”的激励失去意义,因为所有部门的月度绩效考核得分均在98分以上,均高于95分,也就是所有部门绩效工资对应的考核系数均可为1.1。

以上案例考核结果极易产生较坏的导向与影响:首先,部门和员工认为绩效考核不过是个形式,部门绩效、个人绩效高低与实得激励没有关系,干好干坏激励一个样,既打击了高绩效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低绩效部门、员工不求进取的恶习;第二,每个部门都得高分,意味着每个部门的工作业绩都很优秀,而实际上部门的绩效水平离管理者的期望和整个组织的实际业绩标杆还有很大差距,这样混淆了部门、员工自我评价的标准,失去了绩效提升和改进的目标和动力。可见,不真实、不客观的打分结果完全失去了绩效评价的真实性、有效性,更谈不上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

2 绩效考核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上述这种绩效考核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反映部门、员工工作业绩、工作成效、工作效率,从而给绩效考核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评价、激励和改进,甚至组织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绩效考核信息失真。

从指标体系、管理环境、评价人心理、纠偏功能等方面分析,造成绩效考核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差

一是追求考核指标体系的“绝对一致”。考核指标千人一面,不同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岗位责任的所有部门只有一个评价标准,看似追求统一的衡量标准、追求绝对公平,实则无法评价、无法衡量。二是过分追求考核评价指标的全面、细致性。什么东西都想纳入评价体系,求全责备,把考评指标制定得过分细致,对部门、员工要求的得近乎十全十美,其结果是劳而无功、怨声载道,造成想控制的无法控制,想评价的无法评价,想激励的无法激励,考核无法评价,可操作性差。三是考核评价的目标不明确。考核评价指标的方向、种类、权重设定随意性强,缺乏目标导向性,不能反映想衡量什么?想激励什么? 四是考核指标太笼统。考评人不能真正领悟绩效考核指标/标准的含义,考评人不能准确把握或无法把握打分等级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只能是“闭着眼睛用脚打分”。

2.2 以“和为贵”的管理文化的影响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不喜欢被人评价的民族。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这也是所有中国组织绩效管理所面临的文化背景。在一个不喜欢、不擅长定量评价的环境中应用以“量化管理”为特点的绩效考核,其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以“量化管理”为特点的绩效考核,其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打分”,“打分”摆脱不了以“和为贵”、“抹文化”、“谁也不愿碰”、“明哲保身”为表现形式的“儒家思想”、“中庸文化”的羁绊。这种管理环境下,“老好人倾向”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老好人心理使考评人不愿、不敢按照实际绩效水平拉开被考核部门之间的得分差距,打分产生“趋中效应”和“从众心理”。“趋中”要么趋中于平均分,要么趋中于最高分。“从众”,即以周围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比如,别的部门执行标准松散,评价时“和稀泥”,这个部门也不愿与众不同,也就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绩效评价。由于打分分值与相关激励直接挂钩,如果按照真实绩效水平给分,会导致被考核部门人员的奖金、晋升、评优受到惩罚,考评人怕得罪人,从而不敢按照实际绩效水平给予客观评价,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高分、平均分、人情分、关系分。由此看来,无论多么“量化”的指标,只要由人评估都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适宜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主观影响。

2.3 对待考核的工作态度不严肃

一是绩效考核没有目的和用途,为考核而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目的和用途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考评人不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和用途,使其对待绩效考核持轻视态度,打分过于草率、随意。二是得到真实的考核评价结果,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和其它成本,很多部门领导不愿将关注重点放在绩效管理上,在得不到真实绩效结果的前提下,只有随便打分。

2.4 绩效管理体系纠偏功能的缺失

对打分偏差现象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力度、手段不足,以及系统本身对打分偏差结果的纠偏功能的不足。具体表现是考评人打分出现偏差对其个人没有任何的影响;考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出现了打分的偏差;考核系统对出现的打分偏差没有任何的纠偏功能。

3 应对策略

要解决绩效考核信息失真问题,首先要解决绩效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确保管理制度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应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基于此认识,解决绩效考核信息失真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强化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设计

绩效管理是组织价值导向的风向标。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绩效考核信息失真,就必须强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战略目标导向,一是要以m研究所战略目标或工作目标为导向,选择、确定激励方向;二是要根据激励的方向选择考核指标设定的方向、种类、多少,根据考核指标对战略目标的影响程度决定指标的权重,即以战略目标和激励方向为导向,设计考核的方案和指标体系及权重;三是以战略目标和激励方向为导向,设定考核结果相对应的奖惩、晋升、福利、评优方案。强化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设计,还要加强绩效管理理念、考核方案设计思想和内容、方案实施关键技巧、考核及反馈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推动中高层领导转变绩效考核观念、端正绩效考核态度的,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案,增强执行的有效性。

3.2 强化考核制度对考评人行为的约束

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中,增加对考评人考核行为评价的指标项。比如可在“工作责任心”指标定义中增加“对考评工作的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款,并给予适当的权重;在绩效分析与反馈环节加强对考评人的打分情况的反馈,指出其在打分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并给予指导,帮助改进打分的有效性;考核评价方法将量化打分法与关键事件评价法结合,避免纯粹的量化打分法主观性太强,由于每个人对打分标准(详尽的文字描述)的理解不同,在打分尺度的把握上会有所差异。将关键事件法结合到打分法中,对于每一个等级的打分必须列举出相应数量的关键事例来佐证,这样就会减少不同打分者的打分差异,同时使得考评人在平时就会关注、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绩效。

3.3 强化绩效考核信息的纠偏处理

m研究所以绩效工资系数作为与绩效考核分数相对应激励方案,绩效工资系数的基数1对应的绩效考核分值设定为90-94分,部门得到此区间的分值意味着绩效水平达到标准,部门得到绩效工资系数基数1对应的工资额度,如果部门绩效提升得到95分以上,就会得到超额的绩效工资奖励。制度本身设计思路是好的,但是执行中出现了高分、平均分、人情分,即均打100分,意味着所有部门的绩效均达到了优秀,而这是不可能的,失去了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既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又增加了激励的成本。

以上问题的失误在于,绩效工资系数的基数对应的绩效考核分值标准以部门的绩效来确定,没有考虑组织绩效标杆,也没有考虑不同部门的工作难度系数。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以下概念和方法:

(1)以衡量每个部门对组织关键绩效的关联程度为目的,引入得分系数。

(2)以衡量每个部门达到绩效目标的工作难度不同,引入难度系数。

(3)考虑到相对于每个部门的组织绩效,引入组织绩效标杆。

组织绩效的标杆=(部门1+……部门n难度修正后绩效得分)/n

(4)考虑到部门绩效与组织绩效的互相影响、互相关联性,引入组织协同调节系数。

组织协同调节系数=1/组织绩效的标杆

应用表1《2009年6月份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18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得分,假使考核之前我们对18个部门均通过测评确定了得分系数、难度系数,如表4所示。

(1)根据各部门的得分系数和难度系数,我们可以得出:

难度修正后得分系数=部门得分系数×难度系数

(2)根据各部门绩效考核难度修正后得分系数,我们可以得出:

组织的绩效标杆系数=∑(部门1…部门18)/18=1.0404444

(3)根据组织的绩效标杆系数,我们可以得出:

组织的绩效协同修正系数=1/组织的绩效标杆系数=0.9611277

(4)根据组织的绩效协同修正系数,我们可以对存在绩效考核信息偏差的原始绩效考核得分进行修正:

协同修正后的绩效考核得分=原始绩效考核得分×组织的绩效协同修正系数

(5)18个部门绩效考核原始得分排序和协同修正后的绩效考核得分排序对比如表5。

以上对18个部门绩效考核分数偏差修正的过程通过excel的相关计算功能很容易实现,计算过程也非常简便。

(6)根据表5协同修正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得分,可以得出2009年6月份机关的组织绩效标杆:

组织绩效标杆=∑(部门1…部门18协同修正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得)/18=99.509104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3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当以以人为本和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推进单位的现代化管理进程。本文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理论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基本现状和问题所在,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现状 策略

很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管理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可是却鲜有能够凭借绩效考核实现单位预期目标的单位。目前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工作形式化较为严重,由此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具体效果,特别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实行的秋后算账的考核和评价模式是制约单位绩效考核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怎样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问题是许多单位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涵

一般认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以既有的考核方法和程序性规定,对单位员工的素质和实际业绩进行考察和评价,这些考察和评价结果将是其职位发展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决定员工的晋升、奖惩、薪酬和辞退与否等重要利益关系。所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考核方法程序以及考核的标准和内容。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

(1)考核对象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员工大多是技术性人员,而单位性质也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因而劳动性质上具有创造性。所以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应当以工作质量为重点,同时基于职工业绩量化的困难度,绩效考核并没有多大的明确流程,针对事业单位的职工的绩效即劳动性的成果,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以公正合理的标准,实施深入的定量考核。

(2)考核内容较为宽泛。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与政府行政机构的层级相对应,所以与政府行政机构横向与纵向幅度宽广一样,事业单位涉及到的领域很广,一般涵盖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同时地域和服务对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内容的广泛性。

(3)考核评价标准不一。事业单位大多属于公立性质的,其基本价值在于其服务社会,所以衡量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然而这样的价值衡量在实践中很难被具体化实施,因为服务很难被量化和准确评价,这种复杂性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并很难形成有效的模式。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基本现状

1.绩效考核理念的缺失

目前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不是十分重视,并且缺乏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大多形式化比较严重,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的理解十分片面。许多领导为了照顾单位内部的和谐,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都是临时选择的,考核指标也很宽松,甚至年终考核大都只是应付了事。所以在绩效考核理念普遍缺失的情况下,绩效考核的形式化程度严重,使得绩效考核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

2.绩效考核内容模糊不定

事业单位大多具有行政机关的某些属性,其行政管理相对稳定,因此也难以量化评价,此外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并不能对工作业绩进行描述,被考核者也不能完全掌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内容的不确定和和模糊性使得事业单位在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并不能实现其最初的目的,因而使得考核的实际作用有限。

3.绩效考核指标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是很完善,其标准和量化测评都不是很科学和明确,在这些指标体系下的考核所产生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绩效考核指标的不完善会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而这将会使得绩效考核在具体的操作中忽视其他员工的评议,同时这种带有领导主观色彩的评价也会对考核结果的公平造成负面影响。

三、改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策略

1.增强单位绩效考核的意识

针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理念缺乏的现状,提高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理念是很有必要的,绩效考核的效用在于其有助于管理者形成较好的管理习惯,并激励职工发挥能动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应当积极增强自身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促进职工与企业目标的双重价值实现。

2.明确绩效考核的内容与程序

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明确绩效考核的考核目标和程序方法,建立规范化的考核链条程序,形成既有短期考核又有年末考核、任期考核,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考核制度。此外还需要以工作的实际业绩为重点,确立合理的考核内容,规范绩效考核的基本程序,使得考核内容更加规范化和具有针对性。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4

绩效考核是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的,包括从设定目标和任务,观察绩效,再到提供、接受指导和反馈的过程。实施一套设计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实现高校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信息传递目的、开发目的、组织维持目的以及档案记录目的。如果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不佳,执行不力,则有可能会给涉及的各方带来负面后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教学、科研以外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是学校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绩效考核作为人员评价和选拔任命的基础环节,一直是人事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沿用政府行政人员绩效考核的方式,无法体现大学与一般公共行政部门的区别,更不能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影响了其积极性的发挥,弱化了绩效考核的功能。因此,通过探讨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考核问题,有助于我们建立全面考核的体系,也有助于提高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管理干部考核政策、考核过程的研究,分析当前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尝试建立一套新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高校行政人员管理提供服务。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针对性绩效管理认识不清。绩效管理并不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众多环节中的一个。大学的各级领导在对绩效管理的内涵理解上应进一步深化,不能将绩效管理仅仅停留在“打分”和“量化”的基础上,最后以得分高低或多少来评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或作为年底发奖金的依据。这无疑没有发挥绩效管理在学校管理方面应有的效能,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偏离其本质和内涵。

2.绩效考核过程及结果失真严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组织决策和目标实现的执行者,其工作体现出专业化及流程化并存的特点,流程原则上要服务于核心业务流程(教学科研),主要为支持、服务。相对于教学、科研绩效考核的标准量化模式,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则存在广泛的模糊化、抽象化,无法准确衡量管理人员的真实绩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的非量化。高校管理人员的很多工作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进行测量,工作的业绩并不能只以量的多少来鉴定,还需要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要看工作的重要性和贡献度,难以量化。

(2)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工作内容往往为某项事件的过程,其结果具有滞后性,成果在当期考核中不能充分体现,特别是针对于跨年度并涉及人员交接的工作,这将影响考核者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绩效判断的准确性。

(3)工作的临时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参与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临时性、突发性工作较多,长期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考核者对管理人员绩效效率及重点的评价。

(4)工作的跨部门化。高校管理工作往往需要纵横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才能开展好本部门的工作,协调的质量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业绩,甚至整个组织的业绩,反过来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也会影响管理部门的绩效,因此对其工作质量的衡量可能会有多个考核者,需要不同的考核者框定各自正确的考核范围。此外,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管理者一方面必须履行工作职责,通过引导和协调下属或者与下属一起以提高效率、增加效果的方式向着既定的组织目标努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基本上是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学科带头人,承担了大量的管理之外的科研教学工作,双重身份加上非行政职能工作对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使绩效考核的准确性难度加大。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势在必行。

3.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完整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结果也只是在学校人事部门封存,并不会主动拿出来向大家解释反馈。这种体系导致考核部门与行政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反馈与辅导,造成体系不完整。最终的考核结果也并不能很好的与被考核者的收入、奖金、津贴和晋升等直接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造成了多数行政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缺乏信心,考核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考核结果的作用。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解决对策

1.正确把握绩效考核管理的内涵。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和全体行政人员都必须树立正确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来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并以此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只有不断的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实现高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就指导思想、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内容做详细安排。有效的绩效考核依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要让每位管理人员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过程的实施以及绩效结果的反馈,是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促进考核实施者与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沟通、开放合作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达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和谐,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热情和潜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内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同于一线教学人员的考核,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很难量化,因此高校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有针对性的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确定这四个考评要素的权重。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情况;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后根据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所处职位的要求和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别设计相应具体的考核指标以及指标中的权重分配,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绩效考核的概述

1.1绩效考核的内涵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包括员工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多因性”、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员工绩效的“多维性”和员工绩效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考核员工的“绩、能、德、勤”,来相应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员工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

1.2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有效管理员工的基本手段。因此研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绩效考核是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根据。只有正确的衡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做到公平分配奖酬。其次绩效考核能有效合理的安排人员任用。经过考核,可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通过其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适合某种岗位,达到人尽其才、因岗配人的效果。再次,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客观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员工存在的问题不足及缺陷,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果。最后,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成长。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决定奖惩的类别,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不足,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中被考核对象问题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缺乏企业整体的概念。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师人力资源部的职能所在,其他被考核部门只是协助、配合其做好相应的工作即可。因此在自评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给自己部门评分很高,给其他部门评分或高于常态或低于常态,这些都有失公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同时,各个部门对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彼此意识不到位,被考核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原因及目的等没有明确的了解,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指标的选取等等没有很好的关注,也不关心,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

2.2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核的考核者素质高低不一,良莠不齐。没有进行相应的考核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考核资质,考核者的态度就容易不客观,而在考核中考核者就容易受主观个人意愿影响,评价随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每一位被考核者。比如,在考察业绩时,一些员工就会因为某些自己特别突出的专长,而掩盖了其他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考核者放松了考核要求,使得考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结果。

2.3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问题首先是缺乏考核缺乏公正的考核制度。当企业环境缺乏公平合理性的时候,考核如同不考核。尤其是当在考核还没有完成时,考核结果已经确定。这些都会给被考核员工一个印象就是绩效考核只是走过场,根本不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果的考核。这样大家就会视考核为无物,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没有经过全体员工沟通,使得设计的考核方法、指标、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因为企业一直在发展与变化,而考核体系却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调整不及时。再次,还有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考核缺乏明确的指导目标、指标设置不客观、缺少绩效考核的培训指导,这些都致使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程序不被员工所理解采纳,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埋怨、与考核者争执、消极抵抗和越级反应等等。更有甚者,连考核者都不清楚自己考核的目的和原因。最后,对于绩效考核结束后产生的结果利用不够。在考核结束后,理应将考核结果公布,实现上下级的双向互动,共同制定以后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状态是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过程走过场,导致了考核结果形式化,考核结果弃之一旁。

2.4绩效考核中沟通问题通常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沟通形式化,只是简单停留在要求考核员工签字认同,很少进行面对面得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也是说服考核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安抚员工不满情绪。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的对策

3.1培养企业正确对待绩效考核的意识绩效考核需要企业领导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等所有企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对于企业领导,绩效考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就要要求企业领导也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起码要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企业领导在用一种新思维去看待绩效考核,把考核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对于绩效考核者,首先要自身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考核体系,考核标准等等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其他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要积极主动获得领导支持后对被考核员工做好充分的培训,让其对绩效考核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绩效考核者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考核素质,在考核中秉承客观原则,才能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考核者。最后,对于被考核者,绩效考核关乎自身的切实利益,理应给予更过的关注,积极参与有关绩效考核的培训,了解绩效考的意义和目的,将自身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上级主动沟通,共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与企业实现双赢的结果。

3.2建立公正合理的动态的绩效考核制度尽量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排除其中的客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主要是改革考核方法,应该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的考核方法。匿名考核就是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建立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即可。两条线考核时针对考核客体的复杂性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考核者同时也是被考核者。为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应该首先将被考核者进行人群划分,将那部分及时考核者又是别考核者的人从被考核者群体重首先划分出去,随后进行单独考核,这样考核者就不存在渔利的机会。此外两条线考核的另一个意思是要避免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考核。为此要细分考核的层次。同样,也不能将管理者和员工放在一起进行考评,这样会使普通员工失去很多获优的机会,从而使得考核本身在考核伊始就失去了公正。

3.3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绩效考核内容要素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绩效要素。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①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的为主,同时应尽量简洁,否则会加大考核组织者的工作负荷。②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但无论在何种类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体上应确立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对超额完成10%~20%定为“优秀”,如对此没有形成规定,而对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都给了“优秀”,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这样通常会导致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可能会降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同时在“素质”与“业绩”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3.4注重绩效考核反馈,建立绩效面谈制度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通过反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何种进步,尚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建立与员工面谈的制度。绩效面谈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进行面谈,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3.5制定申诉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申诉机制,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成绩不满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谋求解决。制定这项制度的过程,应该是由员工和高级管理者共同完成的,明确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引导大家改善绩效水平。管理者和员工不应把实施绩效评估看成一种负担,而应当看作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者而言,通过评估,可以不必介入到所有的具体事物中,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管理者的时间,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对员工而言,通过评估,可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情况和工作现状的反馈,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使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公司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希望员工达到这个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向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

总之,绩效考核强调的是设置目标,期望以考核来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以期最终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计划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摘要:本文通过对绩效考核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人力资源中绩效考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提供借鉴和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绩效考核的概述

1.1绩效考核的内涵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包括员工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多因性”、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员工绩效的“多维性”和员工绩效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考核员工的“绩、能、德、勤”,来相应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员工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

1.2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有效管理员工的基本手段。因此研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绩效考核是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根据。只有正确的衡量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做到公平分配奖酬。其次绩效考核能有效合理的安排人员任用。经过考核,可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通过其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适合某种岗位,达到人尽其才、因岗配人的效果。再次,绩效考核可以为员工培训提供客观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员工存在的问题不足及缺陷,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好的发挥培训的效果。最后,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有效的促进员工的成长。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决定奖惩的类别,可以让员工发现自身不足,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中被考核对象问题绩效考核中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缺乏企业整体的概念。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认为绩效管理师人力资源部的职能所在,其他被考核部门只是协助、配合其做好相应的工作即可。因此在自评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给自己部门评分很高,给其他部门评分或高于常态或低于常态,这些都有失公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成效,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同时,各个部门对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彼此意识不到位,被考核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原因及目的等没有明确的了解,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指标的选取等等没有很好的关注,也不关心,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

2.2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核的考核者素质高低不一,良莠不齐。没有进行相应的考核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考核资质,考核者的态度就容易不客观,而在考核中考核者就容易受主观个人意愿影响,评价随意,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考核每一位被考核者。比如,在考察业绩时,一些员工就会因为某些自己特别突出的专长,而掩盖了其他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考核者放松了考核要求,使得考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结果。

2.3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问题首先是缺乏考核缺乏公正的考核制度。当企业环境缺乏公平合理性的时候,考核如同不考核。尤其是当在考核还没有完成时,考核结果已经确定。这些都会给被考核员工一个印象就是绩效考核只是走过场,根本不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果的考核。这样大家就会视考核为无物,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没有经过全体员工沟通,使得设计的考核方法、指标、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因为企业一直在发展与变化,而考核体系却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调整不及时。再次,还有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考核缺乏明确的指导目标、指标设置不客观、缺少绩效考核的培训指导,这些都致使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考核程序不被员工所理解采纳,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埋怨、与考核者争执、消极抵抗和越级反应等等。更有甚者,连考核者都不清楚自己考核的目的和原因。最后,对于绩效考核结束后产生的结果利用不够。在考核结束后,理应将考核结果公布,实现上下级的双向互动,共同制定以后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状态是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过程走过场,导致了考核结果形式化,考核结果弃之一旁。

2.4绩效考核中沟通问题通常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沟通形式化,只是简单停留在要求考核员工签字认同,很少进行面对面得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也是说服考核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安抚员工不满情绪。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的对策

3.1培养企业正确对待绩效考核的意识绩效考核需要企业领导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等所有企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对于企业领导,绩效考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就要要求企业领导也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起码要对于绩效考核的目的及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企业领导在用一种新思维去看待绩效考核,把考核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对于绩效考核者,首先要自身对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考核体系,考核标准等等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其他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要积极主动获得领导支持后对被考核员工做好充分的培训,让其对绩效考核有更好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绩效考核者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考核素质,在考核中秉承客观原则,才能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考核者。最后,对于被考核者,绩效考核关乎自身的切实利益,理应给予更过的关注,积极参与有关绩效考核的培训,了解绩效考的意义和目的,将自身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上级主动沟通,共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与企业实现双赢的结果。

3.2建立公正合理的动态的绩效考核制度尽量保证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排除其中的客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主要是改革考核方法,应该采取匿名考核和两条线考核的考核方法。匿名考核就是所有被考核者将自评结果和相关资料统计在一起,建立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随机编号,考核者只对编号后的材料进行评价即可。两条线考核时针对考核客体的复杂性提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考核者同时也是被考核者。为保障考核结果的公正,应该首先将被考核者进行人群划分,将那部分及时考核者又是别考核者的人从被考核者群体重首先划分出去,随后进行单独考核,这样考核者就不存在渔利的机会。此外两条线考核的另一个意思是要避免将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放在同一水平考核。为此要细分考核的层次。同样,也不能将管理者和员工放在一起进行考评,这样会使普通员工失去很多获优的机会,从而使得考核本身在考核伊始就失去了公正。

3.3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在绩效考核中,应保证向所有的考核对象提供明确的工作绩效标准,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绩效考核内容要素必须根据工作分析而设,即由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绩效要素。绩效考核标准要明确:①考核指标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的为主,同时应尽量简洁,否则会加大考核组织者的工作负荷。②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但无论在何种类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大体上应确立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对超额完成10%~20%定为“优秀”,如对此没有形成规定,而对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都给了“优秀”,显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这样通常会导致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可能会降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同时在“素质”与“业绩”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与权重,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3.4注重绩效考核反馈,建立绩效面谈制度绩效反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通过反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何种进步,尚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为了有效进行考评结果的反馈,应建立与员工面谈的制度。绩效面谈为主管与下属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进行面谈,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3.5制定申诉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制定申诉机制,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成绩不满意,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谋求解决。制定这项制度的过程,应该是由员工和高级管理者共同完成的,明确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引导大家改善绩效水平。管理者和员工不应把实施绩效评估看成一种负担,而应当看作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者而言,通过评估,可以不必介入到所有的具体事物中,通过赋予员工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从而节省管理者的时间,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对员工而言,通过评估,可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情况和工作现状的反馈,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使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公司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希望员工达到这个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向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

总之,绩效考核强调的是设置目标,期望以考核来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以期最终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计划工作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红卫,徐时红.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2002(5):152-153.

绩效考核策略范文6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 体系建设 完善策略

一、公立医院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在公立医院内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公立医院的潜能,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公立医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为激励和惩罚提供依据。公立医院可以将绩效考核作为员工调薪、晋升、评优、解雇、奖励的依据。

(2)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的工作质量。数量和质量是绩效考核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质量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加大了对质量管理的关注程度,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其是公立医院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一个追求质量的过程,可以将员工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质量上,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的工作质量。

(3)为完善和制订员工培训提供依据。公立医院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足和优点,帮助员工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4)为评估员工能力、聘用岗位员工提供依据。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客观反映,可以客观地评论员工的工作能力,为聘用岗位提供重要依据。

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对岗位职责的精准分析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对岗位责任的精准分析,只有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才能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标准,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并没有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这就直接降低了考核的客观性,或者考核指标过多、过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降低了公立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虽然有的公立医院对岗位职责进行了精准的分析,但是分析方法还比较落后,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二)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

我国公立医院从目前情况来看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很多公立医院简单地认为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方法,忽视了对医院各个科室的考核和分析。有的公立医院甚至将绩效考核当作是奖金分配的方案之一,导致绩效考核形式严重畸形,形成两种极端――科室盲目追求效益最大化或者员工主动性变得消极,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三)绩效考核不具备科室特色

公立医院内部设有较多的科室,不同科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收费标准和工作强度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采用的指标比较笼统,这样就导致了考核指标一刀切的问题,很多医务人员付出了较多的努力却得不到比较满意的绩效考核成绩。例如在公立医院的外科科室,在对病患进行外科手术的时候需要一些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相对于内科科室来说,二者的医疗费用相差悬殊,也导致了绩效考核结果的悬殊性较大。如果绩效考核的指标不具备科室特色,有的科室就会利用医疗优势来获得较好的绩效考核成绩,对一些科室的绩效考核就会略失公平,导致公立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三、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精准分析岗位职责

公立医院的领导要提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明确绩效考核的意义,要做好医院员工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性。公立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之前,要对岗位职责进行精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医务人员制订出适合的绩效考核模式,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整体效率。例如在公立医院的基层岗位,绩效考核模式应该采用关键业绩的模式,这样目标更加明确,操作也比较简便;对于中层管理岗位,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模式,这种方法具有多维度平衡、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公立医院只有做好岗位职责的精准分析工作,绩效考核才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公立医院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重点引导。

(二)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科室的员工,更可以合理地分配薪酬和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因此公立医院要对绩效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既要保证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要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简单地将绩效考核体系看作是分配薪酬的工具,要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绩效考核要兼顾公平,突出科室特色

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收入和成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科室收入较高,有的科室收入却偏低,但是各个科室都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并不能将收入较低的科室取消。因此,公立医院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听取各个科室员工的意见,坚持公平的原则,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标准,突出各个科室的特色,保证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

(四)严格遵循考核指标原则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要遵循的原则如下所述。

(1)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可操作性是指指标的设计在满足评价目的的前提下,概念的设计应该更加明确、更容易掌握和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比性是指指标应该可以实现公立医院科室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衡量和横向比较。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如果对经济效益的选择不科学就会影响到社会效益,因此公立医院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要坚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3)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对数据要进行细致的收集;导向性的原则就是要强调指标要对公立医院的工作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提高公立医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量性的指标可以给人们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能够量化,因此就要用一些定性的指标来弥补定量指标中的不足,降低长期以来定量指标给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公立医院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综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的管理层要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传骥,王卓非,路振宇.医院管理干部考核测评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13(3).

[2]王子夫.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现状分析及认可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