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1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 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育

这一学期,我阅读了由金亚文主编的《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主要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为参照,全面系统地论述、介绍了初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领域、教学评价、音乐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诸多方面的内容。因为此前,我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了解甚少,特别是对实践这一方面,缺乏教学经验,在读完本书以后,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和国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有了较系统的了解,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心得。这本书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中学音乐施教的多方面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很少重复以往的教学论方面的成果,无论是在理念的表述上,还是在方法的介绍上,都体现出新观念。它不仅是一本有创意的新教材,同时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作为一本音乐教学论领域的教材,其教育观的确立是核心问题,因为它决定着全书的方向、目标和内容。在这方面,《新课程教学法》把凝聚着最新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的《音乐课程标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全书的始终。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转型期价值观,通过音乐教育的特有形式体现了出来。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的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这些来自《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经过作者的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以新教材为中介,延伸到教学领域展开了教学方法论的研讨。当然,作为一本教学法方面的教材,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在纳入方法论的领域后,进行教学操作性的思考与安排。在这方面《新课程教学法》也是独具匠心的。作者把视野聚焦于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教材,然后再根据这一定位进行目标、内容和各个教学领域有关方法运用上的论述,在各个领域理论阐述清楚,方法交代明白之后,还列举了课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最好能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属于音乐教育专业自己的东西,创建合适自己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的能力。在高师教育中,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应该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让学生在读书期间尽全力吸收各种知识,能很快适应在中小学的教学。因为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看重教师的琴技或歌唱技巧,而是侧重教师上课的课堂氛围以及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和带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三、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懋元.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

[3]韦千里.将教学法贯穿于高师声乐课教学中.艺术探索,1998,(1).

[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浅谈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一、创新教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学生学有所乐,更富有个性。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发散思维,焕发活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其次创新教法,大胆实践。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三、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信息技术;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合作精神;整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35-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提升审美能力,能够共同探究音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特点,可以使抽象的乐曲变得形象生动,使课堂动静结合,形神兼备,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身临其境的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不应是教师简单的传递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积极建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师的神圣使命。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师生间互动平台的构筑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网络中,细心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发挥了微机课上学过的POWERPOINT、FLESH等软件应用技术的优势,制作了生动的音乐课件,并配以简洁的解说,介绍着自己所认识的印象派绘画。在学生的展示中,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被巧妙的展现于课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印象派音乐的微妙和难于捉摸、以及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相、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间的相通相融,互为补充。几位学生的精彩展示和解说激发了其他人的探究兴趣,他们在课余时间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举一反三地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进行了生动的说明。

看着学生们的作品,我欣喜地感受到主动参与的意识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生生互动的触动给课堂带来的探究氛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驰骋在时间、空间的广阔领域,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协助,在全程中欣赏学生的表现。学生课堂上的创造和展示充分表明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经验和成果远比单纯的知识传递效果要好的多,而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课堂的探索成为了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平台。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在网络支持下,具备超强的信息量和宽广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

在课上,我充分发挥了网络高速公路信息容量大、信息切换迅速的特点,以音乐为载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学习,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此时此刻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间体验生命的审美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 :音乐课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4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动力,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之一在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何发现与创新,都是从学习兴趣开始的,这不仅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内驱动力。

因此,我们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那么,教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师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初等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兴趣多元化发展,教师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和乐曲,还要让学生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在音乐实践中把教师从教学主体转变成引导者的角色,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甚至也像小学生一样一起唱唱、跳跳,在讲授知识时与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共同讨论,征求学生的意见。让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伙伴,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有效地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像与创造的环境,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三、优化评价导向,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潜能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等音乐教学评价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评价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对学生的重视,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为音乐教师,还需要研究初等音乐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满足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学习的要求,初等音乐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导向功能,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频繁的“你真棒”的赞许声,甚至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回避问题的实质,出现了一种含糊评价的现象,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优化评价导向,引导学生自己发掘自我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新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教学的目标。

1 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着各个地方,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固定的书本音乐,与其压制、杜绝,不如引导学生去认识哪些是适合他们本身的、哪些存在不健康因素。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2 在音乐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1 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2 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人音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让音乐“动起来”。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编舞、律动、器乐演奏、歌唱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现实生活和音乐课堂联系起来。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成龙的《生死不离》、林俊杰的《爱与希望》、香港群星的《承诺》,笔者在课堂中教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介绍地震带给人们的痛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受教育,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唱学生《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相关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可以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形象了。

5 结论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文化多样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今天的音乐课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艺术;新课程

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音乐教学也是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程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艺术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师应为学生积极营造自主、和谐、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主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并通过实践活动得以生成。例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可以设计如下流程:①让学生聆听乐曲中的两个音乐主题,思考乐曲刻画了两个怎样的犹太人(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对乐曲进行分析与探究);②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后半部分思考:当两个犹太人相遇时,出现了怎样的情景?鼓励学生用哑剧的形式表现两个犹太人的不同形象和不同个性。在流程①的教学中,可以先不给出犹太人的画面,只让学生聆听音乐,根据各音乐要素判断犹太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聆听音乐之后,有的认为两个犹太人分别是老人与小孩;有的认为是男人和女人;还有的认为是胖子与瘦子等。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理解。在流程②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哑剧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胜过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通过有效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更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巨大力量,因为情感是世界上最能触动人灵魂深处的一种感受,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打动人、教育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为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有心理学家指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趣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引入一个“钓鱼”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作者看着小鱼从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荡到落入渔夫的圈套,最终悲惨地告别了清澈的小河。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悲悯小鱼悲惨的命运,从而仔细聆听乐曲内容,并深刻体会作者在乐曲中注入的情感。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表情符号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三、提供表现自我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的魅力也是通过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首先,歌曲演唱不仅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独唱可以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合唱又能体现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歌唱的技巧。其次,乐器演奏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乐器演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强化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另外,熟练地运用乐器演奏乐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创新能力。

四、坚持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坚持鼓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特别是在学生失落的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和安慰会使学生重新燃起奋斗的决心。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比如:“你唱得真棒!”“我为你的表现感到骄傲!”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进取和奋斗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享受音乐,洞察深层意境,感悟音乐内涵,揭示音乐旋律的真谛,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04.

[2]郑良喜.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音乐天地,2006(7).

[3]徐华良.关于音乐教学艺术的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