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资产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1
(一)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必要性 主要表现在:
(1)对高校非经营资产加强宏观监管的必然选择。自2006年始,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财政部关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财教[2009]495号)等监管法规,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国家对高校拨款和宏观指导缺乏绩效支撑。因此,导入绩效评价机制,将高校非经营资产置于国家宏观指导和监督之下成为国家宏观监管的必然选择。
(2)提升高校非经营资产使用效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非经营资产配置和使用的粗放管理使大批资产闲置。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高校非经营资产利用效率就是增强高校自身竞争力;同时,高校资产的公共产权特征决定了只能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行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权,从而失去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因而,构建准确可靠的指标体系对高校非经营资产进行评价成为调动产权所有者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3)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入,高校资金来源形成由政府、个人、社会和金融机构多元投资格局。多元投资主体必然要求高校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所需信息;同时,高校的产业特性决定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营利为手段,而建立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高校以盈利为手段,通过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二)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
(1)绩效评价四特性:评价主体多样。评价主体既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外部评价,又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和专职机构的内部评价;评价导向多角度。即多视角、多层次绩效指标才能综合评价高校非经营资产真实绩效水平;评价内容系统。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应整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客观反映其社会、经济贡献;评价方法综合。指标体系应同时设计定性和定量指标以满足各级指标、各性质指标的相互比较。
(2)绩效评价四难点:资产可计量性和效益。高校非经营资产本质上是一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但对其非货币性收益(效益)评估比较困难;收付实现制和绩效评价真实性。高校现行收付实现制易导致资产账面价与真实价值不相符,对这些不相符资产的价值计量一直是绩效评价难点;构成复杂与评价指标统一。高校非经营资产来源渠道复杂多样、种类用途各异无疑给构建统一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带来困难;与高效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比较,现有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相当匮乏。
二、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主要包括:(1)凸显资产、预算、财务管理三结合。高效非经营资产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指标设计应凸显资产、预算、财务管理三结合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2)系统全面中突出主导性。在系统设计多层次评价指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高校非经营资产不同绩效基础上,所设计指标应能对高校资产使用起到一定主导作用;(3)定量定性指标相整合。指标设计应以考核资产价值指标为主,同时对非价值指标进行辅助考核;(4)激励约束。在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指标来激发管理者工作潜能的同时应将绩效评价约束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 (5)易操作。指标设计应定义明确、分类界限清楚便于评价人员理解和填报。
(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在上述构建原则引导下,可从资产管理绩效、预算管理绩效、财务管理绩效、社会贡献绩效四维度设计高校非经营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高校非经营国有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应用
(一)效度、信度检验和指标无量纲化 主要包括:
(1)指标效度、信度检验。指标效度可通过计算“内容效度比(Content Validity Ratio,CVR)”来衡量。CVR=+1,表示所有评价者认为指标项目准确性较好。计算公式为:CVR=。指标信度可通过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来衡量。一般而言,当指标相互独立、内部结构良好、关系一致时具备较高可靠性。计算公式为:rα=k/k-1|1-∑S2i/S2|。
(2)定性指标定量化。可借助凯勒(Kelly)个人结构理论中格栅获取法量化非经营资产定性指标变量。
(3)定量指标无量纲化。可借助标准变换法将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中性指标(指标值越趋向于某一数值越好)无量纲化,统一变换到[0,1]范围内。具体而言:正向指标可通过公式:(Xi-Xmin)/(Xmax-Xmin)无量纲化;逆向指标可通过公式:(Xmax-Xi)/(Xmax-Xmin)无量纲化;中性
(二)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权重的测定 具体为:
(1)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表1中,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四目标分别用Al,A2,A3,A4表示;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十三层面,分别用Bl,B2,……B13表示;非经营资产综合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用Cijt表示(i,j,t=1,2,……6)。以aij表示Bi与Bj对目标层影响比,A―B表示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可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
A-B={aij}n×n,其中:aij>0,aij=1/aij(i≠j)aii=1(i,j=1,2,3,4,5,6)
求解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对应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可得B中相应元素相对于A的重要性排序指标权重。
(2)按照判断矩阵A―B构造方法,同理可分别构造B-C判断矩阵,进而求出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最终求得各指标权重。
(3)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A-B、B-C,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然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0,则判断矩阵A-B、B-C满足一致性检验。
(三)模糊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已确定。因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思想,当Xki表示第k年、第i个指标实际评价值时,第k年该部门的综合评价值为Vk=(XkiWi);当Xsi表示第s个部门、第i个指标实际评价值时,第s个部门的综合评价值为Vk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2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全球无数的企业因为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而一些在财务政策上较为保守的企?I因为持有充裕的现金,得以度过危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科学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术界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动机、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现金持有的经济后果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国外学者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认为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具有正向的影响,而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大多得到的结论是,我国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带来了负向的价值效应。关于现金持有对投资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企业持有大量现金引致了企业过度投资,而有些学者则认为现金持有帮助企业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提高了投资效率。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趋紧,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增强,并且目前国内很多产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行业产品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研究公司现金持有是否能提升公司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新兴+转轨”的制度背景,立足我国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为公司的现金持有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分析
MM理论假设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内外部融资成本没有差异,继MM理论之后,学者们基于信息不对称、融资优序等理论,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比内部融资成本高,这样公司就会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以较低的成本抓住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最终提高公司价值(Opler et al.,1999;Haushalter et a1.2007)。最新的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既能够提高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又能够向竞争对手和行业的潜在进入者传出威慑信号,帮助公司提高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了公司价值(Schroth and Szalay,2010;Lyandres and Palazzo,2015)。结合我国国情,一些国内学者基于掠夺理论,发现高额的现金持有对我国公司亦具有显著的战略效应,能使公司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张会丽、吴有红,2012),提升公司市场业绩(孙进军等,2012),最终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陆正飞、韩非池,2013;杨兴全等,2014)。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1:公司现金持有具有正向的价值效应。
(二)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
已有研究发现,是否面临融资约束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其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Duchin,2010)。Faulkender and Wang(2006)的研究证实了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相对较高,Acharya et al.(2007)和Gambaand Triantis(2008)等认为现金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征,融资约束公司可以直接利用其持有的现金来进行持续投资,并且这些资金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公司因此提高了其竞争优势。Denis and Sibilkov(2010)将融资约束和融资非约束公司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出于自身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更大的考虑,若没有充裕的现金,其可能放弃一些NPV为正的投资项目,但是持有一定量的现金则使其得以抓住这些投资机会,并且对竞争对手释放威慑信号,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提高公司价值;而对于非融资约束的公司,管理者面临的经营压力和风险较小,持有大量现金会导致严重的问题,无益于提高甚至降低公司价值。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2:融资约束的存在能够强化公司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即相比非融资约束(或融资约束较弱)的公司,融资约束强的公司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更显著。
(三)产品市场竞争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
现金持有具有公司战略意义和价值效应,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与否、竞争程度高低都会对公司的现金持有产生影响,因为它既影响公司在产品市场上面临的掠夺风险,而且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影响公司内部的问题,因而公司价值必然也受其影响。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公司普遍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和行业潜在进入者的掠夺风险,Haushalter et a1.(2007)研究发现,公司会通过加持现金量来应对产品市场上的掠夺风险,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Alimov(2014)发现,贸易自由化导致了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这对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对于面临更高程度的掠夺风险的公司来说,这种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越显著。另一方面,作为外部治理机制之一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使管理者产生业绩压力而努力经营,抑制控股股东和管理者利用自由现金流来谋求私利的行为,降低一年现金持有而产生的成本和无效投资,进而提升了公司价值(Martin et al.,2008;Giroud and Mueller,2010)。据此,本文提出:
假设3: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强化公司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公司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越显著。
(四)产品市场竞争、融资约束与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
若公司处于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环境,同时受到融资约束时,持有充裕的现金,相当于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抢占优势投资项目,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掠夺风险(Cossin and Hricko,2004),甚至给竞争对手传达威慑信息,提高竞争优势。此外,公司管理者面临的业绩压力和经营风险更大,能够更显著地降低公司的成本。此种情况下,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理应更为显著。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4:存在融资约束的情况下,能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影响,即,在融资约束下,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如下步骤的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类(J)上市公司,剔除上市公司数目过少的教育行业(P)、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Q)及居民服务(O)这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得到2 874家上市公司样本;(2)剔 除119家ST、*ST的上市公司,得到 2 755家正常持续经营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共18 722个样本。然后,将观察值中的缺失值剔除,得到2 755家上市公司在2007―2015年的10 608个观测值;由于模型中需要变量的滞后一期和下一期数据,故本文最终的样本区间为2008―2014年,变量滞后和下一期数据的处理缺失观测值 3 331,剔除观测值中变量的缺失值 2 241个,最终得到5 036个公司年度样本。此外,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各变量进行了 1%分位数以下、99%分位数以上的 Winsorize 缩尾处理。
(二)模型设计
本文运用公司价值来衡量现金持有价值,借鉴经典公司价值经典回归模型(Fama、French,1998)的修正模型(Dittmar、Mahrt-Smith,2007),参照国内学者杨兴全、张照南(2008)的做法,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Valuei,t=α0+α1Cashi,t+α2PMCi,t+α3PMCi,t×Cashi,t+α4CFi,t+α5dCFi,t+α6dCFi,t+1+α7dNcashi,t+α8dNcashi,t+1+α9Interesti,t + α10dInteresti,t + α11dInteresti,t+1 +α12Dividendi,t+ α13dDividendi,t+ α14dDividendi,t+1+ α15Capexi,t+ α16dCapexi,t+α17dCapexi,t+1+α18∑Industry+α19∑Year+εi,t
(三)变量定义
各变量的解释如下页表1所示,被解释变量(Value)为公司的市场价值。解释变量为:(1)现金持有量(Cash)。(2)融资约束(FC)。选用两个指标作为融资约束的替代变量,分别是公司规模、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规模小的公司可能成立的时间较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规模较小的公司较规模大的公司面临更高程度的融资约束(Fazzari et al.,1988;Tiole,2005;韩忠雪,2011)。第二个替代变量是现金-现金流敏感性(CCFS)。借鉴 Almeida et a1(2004)和李春霞等(2014)的做法,将CCFS大于零的公司划分为融资约束公司;CCFS小于零的为非融资约束(或融资约束较弱)的公司。(3)产品市场竞争(PMC)。出于对行业内外因素的影响的考虑,用赫芬达尔指数(HHI)来衡量行业间的竞争程度,用“价格-成本”边际(PCM)作为行业中公司市场势力(议价/定价能力)的反映指标。HHI越小,说明行业间的竞争越激烈,PCM越小,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势力越小,其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强,也就是说,HHI和PCM指标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负相关。借鉴已有研究对一些变量进行了控制,如下页表1所示。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的现金持有和公司价值分行业进行描述性统计(由于篇幅限制,表格略)。样本数量最多的是C(制造业),为3 194,占样本总数5 036的63.42%。现金持有量平均值最高的是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价值均值最高的是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均值为3.666,H(住宿和餐饮业)位列第二,为3.016。现金持有量均值的最大和最小值相差0.279,公司?r值均值的最大和最小值相差2.316,说明行业间的现金持有,特别是公司价值相差较大。对公司现金持有量和公司价值按照年度的描述性统计,发现现金持有和公司价值的年度变化趋势都体现出波动上升后下降的特征。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显示,公司规模的均值为22.02,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5.68和19.91,标准差为1.193,可见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规模上有较大的差异。现金-现金流敏感性(CCFS)的均值为0.379,而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2 902和 -581.1,标准差为44.67,说明在现金持有行为上,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差异大。行业集中度(HHI)均值为0.129,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210和1,相差较大;价格-成本边际(PCM)的均值为0.132,比较低,说明行业间竞争程度大,公司间的平均议价能力较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其他控制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分别根据公司规模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将公司区别为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公司,并对两组样本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样本的公司价值和现金持有量存在显著差异(均值T检验结果留存备索)。
(二)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司现金持有(Cash)与公司价值(Value)的相关系数为0.331,呈正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在1%水平下显著,符合本文的预期。产品市场竞争的衡量变量HHI与公司价值的相关系数为 -0.059,显著负相关,表示HHl越小,行业中公司的竞争程度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竞争促进了公司价值的提高。而价格-成本边际变量(PCM)与公司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252,为正相关关系,不符合预期,有待进一步检验。关于融资约束的指标公司规模(Size)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公司规模越大,认为公司的融资约束越小,现金持有提升的公司价值也越小,符合预期。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在较小的范围内,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1.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下页表4模型1为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公司现金持有的系数为1.224,在1%的水平下显著,结果与假设1预期现金持有带来正向的价值效应相符。另外,按融资约束两个替代变量分组,模型2、模型3按公司规模分组,公司现金持有的系数分别为1.1830、0.653,两个系数都在1%水平下显著,并且模型2的系数大于模型3的系数,这证明了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非融资约束的公司,说明了融资约束对于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起到了强化作用。模型4、模型5按照CCFS进行分组,公司现金持有的系数分别为1.181、1.130,同样在1%的水平下显著,也验证了融资约束对于现金持有的正向价值效应的强化作用。按照融资约束的两种衡量方式分组的检验结果均验证了假设2。
2.产品市场竞争、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分别以HHI 和 PCM 作为度量产品市场竞争的指标,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模型1 至模型4 中,Cash的系数分别为1.222、1.092、1.612、0.014,前三个模型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但模型4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价格-成本边际衡量的产品市场竞争的现金持有价值效应未得到验证,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模型1和模型2的HHI系数显著,说明了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与假设3预期一致,但是交互项HHI×Cash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不同行业之间公司战略互动程度较低,产品市场的关联不强,因此其与现金持有量的交互作用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比较小。PCM和PCM×Cash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但系数方向与预期相反,即面临竞争程度弱的公司其现金持有价值越高,这可能是由于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势力越大,说明其在抢占市场份额上更具优势,更有利于实施掠夺战略,对其市场价值起了促进作用。产品市场竞争对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影响不一致,需要作进一步证明。
3.融资约束、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回归结果。对于面临不同的融资约束程度的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影响如何呢?本文作了进一步的检验。表6报告了分别按照Size和CCFS两个指标分组进行回归的结果,表格左边部分为按公司规模均值分组的结果,模型2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不显著,但是系数为正,符合预期,模型3、4的系数比模型1、2的系数大,且显著为正,证明了在融资约束条件下,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加强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在融资约束条件下,HHI及其与现金的交互项HHI×Cash 的系数分别为-1.083和-0.703,都在1%水平下显著,PCM及其与现金的交互项PCM×Cash的系数分别是-2.207和-0.016,分别在10%和5%水平下显著,说明对于融资约束公司,不管是从行业间的竞争还是从公司在市场中的相对势力来看,公司会加持现金以应对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且增持的现金量具有正向的价值效应。而非融资约束公司,HHI的系数显著为负,但是HHI×Cash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CM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CM×Cash显著为正,反映了对非融资约束公司来说,市场竞争对现金持有价值效应的影响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表格右边部分为按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分组的结果。在模型1、4中,现金持有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的系数为1.290,大于非融资约束公司现金持有的系数0.710,再次验证了融资约束加强了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的假设。现金持有的系数HHI和HHI×Cash的系数为负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产品竞争越激烈,越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价值,验证了假设3和假设4。PCM和PCM×Cash的系数均在1%水平显著,但是符号为正,与预期相反,可能是因为公司的市场势力强大,形成的垄断优势带来了公司价值的提升,也可能是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给公司管理层更大的业绩压力,持有大量现金会促使其冒险进行NPV为负的高风险投资项目,即产生成本,进而抑制了公司价值的提升。
(四)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的模型运用现金的持有量以及现金与产品市场竞争两项指标的交乘项来验证不同融资约束条件下的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借鉴Faulkender and Wang(2006), Dittmar and S mith(2007),王彦超、林斌(2008)以及袁淳等(2010)的方法,用现金持有量的滞后一期作为Cash的替代表量,融资约束用公司规模来衡量,选取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产品市场竞争的衡量变量,来验证原假设。稳健性检验中,由于数据只需要滞后,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8―2013年,共计7 277个观测值,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原假设基本一致。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3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价值;无形资产;管理核算
国有企业系关国计民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和支柱。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国有资产核算、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促进国有经济壮大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价值这一视角下,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核算应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为落脚点
国有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又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仅对有形资产和外购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考核,而对在企业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却关注不够,主要是因为:
1.自创无形资产没有具体形态,难以明确管理及货币计量;
2.现行资产观认为资产都应该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
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无形资产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从而使国有企业的自创无形资产未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换而言之,现行国有企业资产核算没有真实反映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价值。因此,现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失真。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的类型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传统企业主要制造业为主,以生产、销售商品为经营方式赚取利润,资产形式主要是有形资产;而知识类企业主要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获得利益,一般不进行生产、制造,其资产形式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表现在:品牌、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营销方式、人力资源等,以微软、思科、搜狐、网易等信息技术为代表企业,其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类企业呈迅猛发展态势,代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因此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日趋重要,如按传统财务核算这类企业资产价值则大打折扣,从而使国有企业整体价值未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我们认为,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必然以企业整体资产价值为落脚点,并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纳入企业常态化管理当中,确保国有企业整体资产保值与增值。
二、国有资产管理应明确计量、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
自创无形资产(商誉)作为国有企业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其价值外部表现形式为企业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内在因素是企业自身经营形成的结果,来源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方式、销售渠道、品牌、激励机制、壳资源等综合因素。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分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市场价格,现行财务理论认为,企业在收购时商誉价值=企业收购价格-净资产公允价值,事情上,商誉贯穿企业经营始终,并不是在企业收购时表现出来,实践中商誉之所以没有计量,是因为商誉没有明确价格,无法进行计量,因此,从理论上讲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商誉价值也应该得到反映,为此,我们认为:
1.对于商誉计量与核算应该与商誉的价值属性保持一致
商誉价值属性决定于商誉计量方法,不同的商誉计量方法体现商誉不同价值属性,不同的商誉价值属性体现的价值量是不同的。因此,在商誉价值计量方法使用应根据反映会计主体的价值属性进行确定。如若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商誉应该采用总体评价法计量商誉的交换价值,而不能采用收益现值法,因为二者计量方法体现的价值属性不同,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表现在价值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样,如若反映企业资产的在用价值,那么就应该用现值计量,而不能用公允价值代替现值,表现计量方法使用上,商誉计量应该采用收益现值法而不是总体评价法;
2.收益资本化法计量、核算商誉价值缺乏理论基础
(1)该方法无法体现商誉的价值属性。计量方法与价值属性之间存在一致性、相关性,计量方法是外在的,而属性是本质的,计量方法应该体现价值属性。采用收益资本化法计量商誉价值是何种价值属性,收益资本化理论未给以明确解释;
(2)收益资本化理论依据在于,收益是有资本产生的,因此收益与资本价值之间必然存在正向关系,因此当商誉作为资产时,必然表现为是一种超额收益价值,如果收益与资本价值发生不对称时或者未发生正向变化时,收益资本化理论缺乏依据,换而言之,企业如果没有超额收益价值则没有商誉的观点,与客观情况不符;
(3)企业的预期收益不是固态的,商誉价值也随企业经营发生变化,那末计量商誉价值时人为规定贴现率,不断不够准确、缺乏可验性,甚至其计量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因此在计量商誉价值时,不宜采用收益资本化方法。
3.企业存续期间商誉市价的计量
现行会计理论将商誉价值=收购企业投资成本-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事情上,商誉并不是在企业收购时发生,商誉贯穿企业经营始终,那么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商誉也应该明确计量、核算,由于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由于并不存在商誉收购价值,因此应将企业现时的股权价值作为收购价格予以考虑。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权上市后,已经变成金融产品,股票交易价格形成了上市公司股权价值(所有者权益价值),股票交易背后实际上反映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情况下近视的收购价格,因此,在持续经营情况下,笔者认为,商誉市价=股权市价(所有者权益市价)-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三、国有资产在持续期间存在资产减值与升值,并不存在折旧或者摊销的问题
现行的财务核算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仍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构成了企业的费用。因而,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计提折旧都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不计提折旧或不正确的计提折旧,都将对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产生错误的影响。同时,固定资产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其理论依据是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中有损耗,并且成本、费用发生流转到产品当中,实现收入、费用配比,对转移的到产品那部分损耗进行补偿。如果该固定资产不是用于生产产品,则不能发生转移,那又如何配比呢?如果该固定资产在存续期间未发生损耗,那来的成本、费用呢?如果该固定资产在存续期间,不但没有损耗且发生升值,还计提折旧的话。显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笔者认为,资产在后续计量只存在升值或者贬值,不存在折旧的问题。对资产的减升值应反映在价值变动科目或者商誉。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同样,对类似无形资产也一样存在升值或者贬值,不存在摊销情形,由于土地使用权未来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就更不应该出现摊销的问题。因此资产持续期间要么升值要么减值,不存在折旧或者摊销的问题。
四、国有资产减(升)值判断标准及依据
现行财务核算理论将资产减值定义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是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新准则借鉴了国际准则的做法,引入公允价值。要求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一般认为;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有三种:
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与永久减值进行判断。
2.经济性标准即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
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4
关键词:顾客资产;顾客价值;顾客盈利能力
中国市场已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这种转变将使部分理性的消费者享受到物有所值,也使部分认知浅薄的企业品尝到失败的苦果。只有深刻了解顾客,建立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培养和强化顾客忠诚,将顾客作为企业的战略资产进行经营和管理,才可能真正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之相适应,财务管理也应随之变革,对顾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寻求企业获得真正竞争优势之途径。
一、顾客资产的组成及其各自地位
所谓顾客资产,就是企业所有顾客终身价值折现现值的总和,即顾客的价值不仅仅是当前通过顾客而具有的盈利能力,也包括企业将从顾客一生中获得的贡献流的折现净值,把企业所有顾客的这些价值加总起来,称之为顾客资产(CustomerEquity)。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顾客资产是企业价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企业的顾客资产价值不是企业价值的全部,但是,企业现有顾客资产是企业未来收益主要的可靠来源。
为了更好地驾驭顾客资产,作为企业必须首先应弄清顾客资产的内容。一般而言,顾客资产由三个部分组成: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价值资产(ValueEquity)是指通过从顾客价值感觉获得的顾客资产,这些感觉更多是一种认识、客观的评价或理性的判断;品牌资产(BrandEquity)是指通过对品牌的主观评价而获得的顾客资产,这些感觉更多是一种情感、主观的评价或非理性的判断,它受顾客的消费体验和顾客与品牌的关系的影响;维系资产(RetentionEquity)是通过维系活动和关系培养活动而获得的顾客资产,对于重复购买的顾客而言,维系活动和关系培养活动能提高这些顾客再次与企业做生意的机会。当企业明确了顾客资产的组成内容后,还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其自身的特点,确定哪种顾客资产对企业最具影响力,以便把管理重心放置其上。如在电信服务行业,价值资产也许是最关键的推动要素;而在以交易为导向的行业中(如包装消费品),品牌资产也许是最重要的;在一些以关系为导向的行业里(如银行业),维系资产也许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企业处于建立顾客的基础阶段,最大可能的推动要素是品牌资产。如果企业处于市场成熟阶段,最大可能的推动要素是维系资产。顾客资产及其推动要素是企业制定有效战略的基础,它能找出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活动,这些活动才应作为今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关注点。
二、顾客资产的界定与计量
1.顾客资产的界定
顾客资产的属性应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与计量。财务上对资产是这样定义的,“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顾客资产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顾客资源”。由二者的定义不难看出,顾客资产属于资产的范畴。
按价值动态模型可以将企业拥有的资产区分为五类,分别为实体资产(Physical,指土地、厂房、设备及库存等)、财务资产(Financial,指现金、应收账款、投资等)、员工及供应商资产(Employee&Supplier,员工、上下游供应商及合伙人等)、顾客资产(Customer,指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维系资产等)以及组织资产(Organization,包括领导力、策略、组织架构、文化、创新能力、智慧财产、系统、作业流程等)。实体资产及财务资产是属于有形的传统资产,一般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都看得出来。至于员工及供应商、顾客、组织等三项,则属于无形资产,在传统的企业组织中常被忽略。然而,这些无形资产却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角。因为,作为有形的资源,在形态发生变化时,其价值也发生转移,比如原材料变为半成品再变为产品,但最终有形资源的价值可汇入顾客资产的总价值,因为所有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销售,从顾客那里获得收入,最终实现企业的增长。而对于无形的资源而言,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其价值在转移和创造的过程中一般不易被测量和评估,但可以清楚地反映到顾客资产的增长上。事实表明,顾客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又不具备实物形态,属无形资产,应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
2.顾客资产的计量
经营顾客资产的实质是确定顾客的价值,建立顾客资产评估机制。顾客之所以能成为资产而并非仅为资源,就在于其不但稀缺而且能创造价值。企业要明确现有哪些顾客,他们有哪些价值,价值是多少,在对现有顾客资产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后,才可能对顾客资产实施投资和运营,而且经营顾客资产的效果,也需要从具体方案实施后顾客价值的变化来测量和评判。首先应确立哪些是对企业有价值的顾客(即忠诚顾客),因为只有明晰了这些顾客,企业才能有的放矢,充分把握顾客的终身价值,并从对顾客资产的经营中获利。应当指出,营销专家BobStone曾提出的RFM模型可能对我们有用,即通过指数近期、频率、货币来识别最有价值的顾客:是最近刚购买过的顾客,还是购买较为频繁的顾客,抑或花钱最多的顾客。此外,由于不同顾客的口碑价值不同,如“理想群体”是消费者向往的群体,该群体成员的选择标准和行为规范会成为消费者行为的指南,因此在评估中加入社会阶层、生活形态等参数以区分“理想顾客群体”很有必要。
如果按实际成本对顾客资产价值进行计量,损益表反映的经营成果只是一般的利润,对于处于创业或继续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往往是一个很大的亏损额。这样一来,企业为现实顾客群的经营所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仅仅被视为一种资产形式的转换,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都没有得到合理的确认,损益表恰恰又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努力和经营业绩。这就要求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中,必须引进战略管理会计,包括顾客资本化、顾客资产价值计量采用评估价和广义经营成果概念等,企业应定期对现实顾客群的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期末顾客资产的价值,并计算出本期顾客资产增加值,即:
本期顾客资产增加值=期末顾客资产评估价-本期经营现实顾客群支出-期初顾客资产评估价
本期利润和本期顾客资产增加值构成企业的本期经营成果。
本期顾客资产价值评估价=本期对现实顾客群的销售收入×nΣAiPi
其中:Ai为第i期的贡献毛益率,Pi为第i期的现值系数,n为剩余经营期限。
为了保证顾客资产价值评估的公允性,顾客资产价值评估应由专业化评估机构来进行。
三、顾客资产的披露
顾客资产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企业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继续创业阶段,构建、巩固和扩张现实顾客群的人力、物力投入普遍较大,呈加速递增趋势,而收入额则呈平缓递增趋势。企业在发展阶段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拥有一个优质的顾客群,顾客就是“上帝”,那么,会计对企业现实的顾客群也应以“上帝”相待,连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给予相当的“地位”。若不将经营现实顾客群的支出资本化,而是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就会人为地恶化财务状况和贬低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但没有相关性,反而会引起误导作用。对企业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和员工来说,长远利益远远要比眼前利益重要得多,对过程中战略评价远远要比对结果反映得重要。因此,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应引入顾客资产。顾客资产价值的计量采用评估价和广义经营成果概念,在会计核算时予以确认,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它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努力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企业非常重要的未来收益和未来收益变化的信息。这将使企业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更全面,较好地满足各方面主体的需要。
四、顾客资产盈利能力应成为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客资产是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并以此来审视企业的财务战略。至今为止,差不多每家企业都在仔细盘算产品的盈利能力,即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之相适应,财务报表也应详细披露与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相关的收入和成本的情况,以及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如利润分部报表)。企业会继续生产有利可图的产品,甚至附带生产多个相关产品,不能带来利润的产品则会被企业放弃。这个结论潜在的假设前提是“产品是利润产生之源”———这个前提很少受到人们的怀疑。那么产品真是利润之源吗?这一长期被人们不容置疑的观点正在受到质疑。以银行零售业为例。一位顾客最初申请了一个活期存款账户,对银行零售业而言,恶意透支大多是活期存款账户,因而银行倾向于认为活期存款账户是不赚钱的金融产品。然而,如果这位顾客与银行建立了某种关系后又申请了一个定期存款账户,或者申请了汽车消费贷款,或者购房贷款以及购买的证券存款,甚至办理了房产抵押业务,那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这些业务与活期存款账户相关,那么,最终活期存款账户也就不会被弃之如履。显然,是长期的顾客关系产生利润,利润更像是来自几种产品组合形成的稳固而有利可图的顾客关系。由此可见,由于企业的利润来源于顾客,因此顾客在财务战略上潜在地成了企业最重要的现金保管员。如果对顾客支付现金的驱动力因素有了较好的理解,便有助于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在目前以“顾客至上”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对企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反企业产品所占的位置将为次要。因此,按产品编写的财务报表用以反映长远的经营观点将遭到质疑,而按顾客来编写的详细的财务报表也许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长期价值。企业如果努力经营且卓有成效,顾客资产价值就会大幅度提高;反之,顾客资产价值就可能降低,以致抵消利润或加大亏损。一般来说,在企业创业阶段和继续创业阶段,顾客资产价值呈递增趋势,顾客资产增加值一般是一个正数,说明企业长远价值在增加;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顾客资产价值呈递减趋势,顾客资产增加值是一个负数,说明企业以前形成的顾客资产价值在向现实利润转化。顾客资产价值的实质是未来收益的本期化,顾客资产增加值则是未来收益变化的本期化。因传统的财务制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通常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企业盈利的评价体系中,引入顾客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更具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首先,将顾客资产引入盈利分析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孕育着巨大商机的多方位顾客需求,顾客所表现的不光是对现有忠诚品牌的执著,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构成了其他产品的目标市场。因此,企业除了强调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营销与沟通方式外,还要善于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把需求相似的不同顾客资产进行组合,通过自身产品创新、与供应商或经销商结盟、转卖(买)等方式开发和利用顾客潜在需求,以扩充顾客资产,增强盈利能力。
其次,将顾客资产引入盈利分析的价值还在于企业可以对顾客资产进行有效的投资和运营,实现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顾客需求差异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对一营销模式。未来市场不仅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营销费用直接花费到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身上。因此企业要根据顾客价值的不同,确定给不同的顾客资产投资多少,怎样投资,又需要通过什么方式从顾客身上把价值收回。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方面是培养忠诚顾客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顾客价值的过程。
再次,将顾客资产引入盈利分析的价值还在于能使企业了解是否具备顾客资产的规模经济性、转移成本、顾客资产的结构等方面的信息。顾客资产的规模经济性表现为:顾客资产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维持成本和经营成本就越低,它迫使进入者一开始就面临着成本方面的劣势。顾客资产的价值递增能力,在于顾客资源的共享性,顾客资产能降低企业的整合成本,使企业从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获取增量收益。Griffin(1995)提出了用顾客份额代替市场份额作为衡量企业业绩水平的指标,即企业要重视其产品和服务在单个顾客总消费支出中的份额,通过提供满足顾客的关联需要的商品来提高利润率,以创造最大的顾客终身价值。转移成本会使优质的顾客资产具有对企业强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构成了顾客资产的移动壁垒。竞争对手仅仅依靠低价策略往往不会导致企业这一部分顾客资产的大幅度减少,而需要从产品、服务、价格、促销组合等各方面支付大量的转移成本。在顾客资产的结构和顾客资产中,忠诚顾客的比重越高、顾客资产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平均服务成本就越低,并且由于学习和经验曲线,能以等量费用较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服务价值,从而使企业可能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前提下,通过培养和增加顾客忠诚度,加强顾客对企业的依附性,提高顾客的转移成本,建立顾客高维持率。有效利用顾客的口碑效应和学习效应来实现顾客量和质的延伸,变潜在的顾客为现实的顾客,变现实顾客为老顾客,变老顾客为忠诚顾客,可使顾客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认真评价与分析顾客资产是企业制定有效战略的基础,它能找出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活动,这些活动才应是今后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的主要关注点。
参考文献:
[1]汪涛,徐岚。顾客资产的构成与测量[J].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24)。
[2]刘义,万迪昉,张鹏。基于购买行为的客户细分方法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2003,(2)。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5
一、当前经营商标无形资产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商标无形资产的经营状况,远不如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配置得科学合理,效益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认识层次还不高。存在着重视有形资产经营,轻视无形资产经营的做法。由于有形资产配置、经营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是否能获取最大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无形资产对企业能否获取最大利润则是间接影响,表而上一时反映不出来,因此,很多企业或个人没有象重视有形资产经营那样来重视商标无形资产的经营。
(二)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方式滞后。长期以来,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及金融、房地产等生产要素的交易都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交易方式灵活多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交易却还停留在自发、自愿、相互协商的自由交易状态,缺少市场的调节与配置,交易过程也缺乏透明度,公开竞争机制尚未建立。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手段单调,交易方式滞后,商标无形资产的成交价与商标无形资产实际潜在的价值不相符,国家和个人的商标无形资产流失。
(三)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理念不明。有的企业或个人在思想上存在“注册商标只有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才是合法的”的肤浅认识,没有把法律赋予的商标权全面、深刻地理解。按照商标权的定义,商标所有人除把商标使用在商品或服务项目上之外,还具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商标注册人有权以经营的方式,把商标无形资产通过拍卖转让或有偿租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使用,从中收益。科学配置商标无形资产,用各种先进的交易方式灵活经营商标无形资产,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实现企业或个人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四)经营不善,使商标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有的企业或个人为防止其他组织或个人攀附自己的知名商标推销商品,先后注册了一大批防御商标。这些商标注册后,用得少,被束之高阁的多,形成自己不用,别人想用也用不上的局面,使商标无形资产被闲置、被荒废。也有少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把早期注册的或某些无关紧要的商标有偿转让给别人使用,但由于转让方式单调、落后,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效益不佳,商标无形资产的成交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未能使企业的商标无形资产在交易时获取最大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知名商标被少数不法分子假冒侵权后,因未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打击不力,造成产品销售下滑,利润下降,使宝贵的商标无形资产遭受侵蚀,流失严重。
综上,笔者认为当前商标无形资产的经营状况亟待改善,通过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新途径
(一)培育商标市场,构筑追求商标无形资产最大价值的平台。由政府部门、商标协会或商标机构组建商标无形资产交易所,为拥有商标的企业和个人买卖商标提供交易场所,进入市场交易的商标无形资产既可以由买卖双方自由洽谈,也可以用挂牌的形式进行交易;还可以委托商标机构全权代办商标无形资产的转让事宜。主办部门要从商标无形资产交易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定期或不定期地组办商标转让洽谈会、转让商标展示会;对于“热门”或“抢手”的商标,采用拍卖的方式,让拟购买商标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竞价和竞买;还可以以招标、投标的方式,让竞买者投标,最终优胜劣汰。总之,通过培育建立商标交易商场,采用先进的交易方式,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商标的交易信息,构筑经营商标无形资产的平台,为企业和个人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引进市场机制,挖掘商标无形资产潜在的价值。商标的生命在于使用,商标闲置时间过长,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就会淡化,知名度就会变小,其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还必须注意:如果遇到商标注册人的名称或地址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如果注册商标的十年有效期已满,若继续保留专用权,就必须在有效期届满前或在宽展期内提了续展注册申请;如果注册商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就有可能失去商标的专用权。所有这些,对拥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特别是那些注册商标数量比较多的企业和个人,为保留闲置商标的专用权支出的费用是很大的。因此,“闲置”需要“盘活”,除企业或个人的主商标外,把闲置的、不常用的注册商标,通过转让的方式转化为货币,把处在“静态”的商标无形资产变成可以流通周转的货币资本,这不仅能减少企业和个人不必要的开支,学能增加收益。在转让过程中,再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拟转让的注册商标,采取广告宣传,招标投标,竞价拍卖等竞争方式,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挖掘商标无形资产潜在的巨大价值。
(三)竞标许可使用,让商标无形资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有的商标因经过连续使用后受到消费者或其他企业的青睐而走红。如每年以15万元的商标许可使用费允许广东某酒厂使用的“三星”注册商标,以1000万元买断双星“DOUBLE”注册商标在皮鞋商品上的6年使用权等,都是拥有注册商标的企业或个人充分利用商标无形资产受益的典范。把某些注册商标通过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形式,允许他人有偿使用,也是企业和个人灵活配置,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又一方式。这种追求商标无形资产最大价值的方式,是在商标所有权不转移的情况下,通过对商标使用权的有偿出租来实现的;对商标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双方发展生产,搞活经营都是非常有益的,是一种大受欢迎的双赢结局。如果在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签订前,商标所有人对拟定许可他人使用的注册商标,实行招标,通过投标、竞标,最终确定许可给出价高的企业或个人使用,将使商标无形资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商标投资,充分利用商标无形资产的价值追求企业和个人的最大利润。《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据此,商标作为工业产权的一部分,作价后用于投资,获限利润,是无可非议的。拥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和个人在谋求更大发展的决策中,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知名商标(品牌)寻找合作伙伴,用作价后的商标作为一部分股份进行投资,在更多的领域谋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使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最大利润,着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五)打假维权,力争把商标无形资产的流失降到零。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荣誉来之不易,利用名牌效应追求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最大利润,已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市场营销中的共识和策略。而通过品牌管理,维护企业和个人知名商标专用权,防止商标无形资产的流失,还未被许多企业和个人所认识。而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已经很多。如:北京某酿酒集团公司在内部设立打假护权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长期在全国各地进行市场监测,发现假冒侵权行为后,及时诉求当地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查处,使冒牌酒一露头,就得到有效的打击。该集团公司的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quot;增设的打假护权机构,相当于企业又扩大一条生产线。“又如:河南鹤壁市某公司给予浙江某农药厂1000万元的商标许可使用费;陕西省宝鸡市某啤酒公司给予江苏某啤酒公司40万元的商标许可使用费,都是企业自身通过护权促成了友好合作。上述事例进一步说明:企业和个人通过对知名商标的护权,不但能利用商标无形资产创收增效,还能有效防止商标无形资产的流失。只有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把商标无形资产的流失降到最低限度,才能实现商标无形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三、追求商标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使用商标坚持五条原则。一是不盲目使用原则。商标确定后,使用前应向有关部门咨询和查询,避免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先注册再使用原则。实践证明,只在先注册后使用商标,商标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商标的使用才能稳定。否则,好商标也会成为他人商品上的闪光点和护身符。三是持之以恒使用原则。商标的知名度是由稳定的商品质量和长期使用,日积月累,逐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经常更换商标,会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深刻,甚至不信任,也不利于商标知名度的提高,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四是不模仿使用原则。模仿知名商标,假借或攀附知名商标的影响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无疑是投机、不正当竞争和短期行为。只有独创设计商标,培育自己的名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占?quot;制高点“。五是不过期使用原则。注册商标的有效期是十年,过期使用的后果一是有可能丧失专用权,二是发生其他性质的商标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查处。
(二)商标转让要彻底。相同和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标要一并转让;转让前已经许可他人使用的,要妥善处理好被许可人在合同期限内使用转让商标的事宜,避免发生矛盾纠纷。
(三)商标许可要把好三关。首先是商品质量关,商品质量没有保证的,不能许可使用,否则,会给品牌带来不良影响。其次是商品范围关,只能在《商标注册证》核准的商品范围内使用注册商标,超出核准的商品范围,或在其他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都是违法行为。第三是许可方式关,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应根据双方协议和许可使用费的数额分别约定选择独占使用、排他使用、普通使用的许可方式。总之,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中?quot;诚信“二字是至关重要的。
经营资产价值范文6
认知品牌资产价值目前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从市场营销角度认知品牌价值,即称品牌价值(brand value),它主要包括由支撑品牌不同属性组合而构成,它的变化将直接增加或减少了公司的货币价值。因此,对品牌价值评估主要是对市场利润和市场份额的确定。若当品牌的这种差异优势不再是可持续时,品牌也就没什么资产价值可言。另一是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认知品牌价值。即称品牌资产价值(brand equity),它是反映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对某一品牌的偏爱(performance)、态度和忠诚程度,特别是指消费者赋予一个品牌超越其产品功能价值之外,在心目中的形象价值部分,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认知和无形评估。所以品牌资产价值需要品牌经营者不断地去维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以实现增加其品牌资产价值的目标。上述两种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品牌除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外,更需要不断地满足他们对产品某种心理需求(情感)的附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忠诚。这正是产品与品牌之间最大的差异点,也是不同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现代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只愿为自己心中品牌付出更多,也只有品牌能给予消费者更多更高的价值。这种不断地去维系或循环促进才使得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满意与效用、更好的外观与感觉,品牌资产价值才会在不断演进中增值。
美国著名品牌研究专家凯勒 (Kevin L Keller ) 提出的品牌资产价值概念主要是从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反应,而非从财务方面去衡量的价值。根据他的观点,品牌资产价值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品牌知晓和品牌形象。前者指人们对品牌名称的知晓程度,具体反映在品牌记忆(即某一特定品牌是否储存在顾客的记忆中)和品牌识别(即顾客在面对众多品牌时是否能识别出某一特定品牌)两个方面;后者指人们在品牌知晓的前提下,与品牌建立起的一些联系(associations),即一种品牌态度网络的形成。具有强大品牌资产价值的品牌不仅应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更重要的是与消费者建立起一些联系,让消费者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利益所在来打动消费者的心,进而产生购买决策。
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说,成功品牌大部分资产应是品牌资产价值,因为成功品牌不仅代表企业(产品)的过去、现在,更代表未来。它是很难用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的大小。也正是品牌代表着未来,才使得品牌价值难以估算。消费者购买的是企业产品,拥有的是企业的品牌,满足的是他们心理上的情感需求。因此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研究品牌价值才更具有现实与长远意义。 2.创建品牌资产价值的战略含义
根据品牌资产价值意义与构成特点,消费者选择品牌心理过程可用下图示之。
对品牌资产价值构成和消费者选择品牌心理过程是经营者创建成功品牌战略思想的重要依据。以往品牌经营者多数则从营销学的角度认知与创建品牌价值,对从消费者心理角度研究并不多,所以,误以为创建品牌主要从品牌传播上做文章。以致市场上许多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在消费者心理或品牌态度网络上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这样的品牌是经不住市场风云变化。同时从发达国家产品创建成功品牌的经验中不难发现,创建成功品牌必须从品牌价值构成与消费者选择品牌心理角度入手,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
从品牌资产价值构成角度思考品牌经营其含义主要有:
第一,高质量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不论是营销学还是消费心理学都认为:一个品牌的强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其能被观察到的质量。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不论是可口可乐、IBM、GE还是麦当劳,都是产品质量上乘的品牌。市场营销分析表明:具有可信、高质量产品的品牌比起低质量产品的品牌来说,其获得的投资收益和销售收入是后者的两倍甚至更高。为什么高质量能产生较高利润呢?市场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质量提高了市场份额,通过规模经济产生了较低的单位成本;二是通过创造了差异优势提高了商品品位。简言之,质量带来了较高的相对价格。
优质的服务可能是一个成功品牌中最重要的可持续性的差异优势。营销大师常说:产品是容易被竞争者仿造,而服务则因为依靠了组织文化和员工的态度,所以很难被竞争者所模仿。市场营销专家在对部分服务性行业业绩研究分析后认为:超过六成以上的消费者是因为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低或不满意而放弃曾经选择过的品牌(商家)。但有趣的是若商家能及时处理好各类投诉,确实又能挽留住不少顾客。这实际上就是增加了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对此我们的企业或商家有多少认识,实际又做了多少。
第二,争做先入者。品牌态度网络是建在消费者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情感体验和购买行为上的依赖感。早在1981年美国学者 J 特劳特和A 里斯提出了著名的“广告定位理论”。该理论认为定位策略之一就是:广告要创造出一个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因为只有创造第一,才能在消费者心中造成难以忘怀、不易混淆的差异优势效果。创建一个优势品牌同样也需要定位理论的指导。从创造品牌的角度来说,第一个进入市场并不意味着争做技术先入者,而是要首先进入消费者的心目中。麦当劳、IBM、Dell等并没发明他们各自的代表产品,但它们首先创建了主要品牌并且将它们带入大众市场即它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是独具特色的。同时当品牌又没有竞争者时,在消费者脑海中较容易创建一个强势品牌。市场营销实践表明:领先进入市场的品牌能获得平均高于后进入市场者1/3的投资收益。
从消费者选择品牌心理角度思考品牌经营,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深认知,以保证创建品牌战略措施的有效执行。
第一,不断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特点,寻求新的差异优势。在创建品牌时,一般来说所投资的市场是具有高度差异性或者说这种差异能够被创造出来。这主要取决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特点。创建品牌正是通过寻求差异优势,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寻找新的不同特性的组合。市场营销实践表明:具有差异优势的适宜品牌和强势品牌都可能获得非常高的投资回报,因为经营者是据此设计产品,使之满足消费者利益。
第二,不断地强化品牌的差异优势。因为市场中失败的产品或品牌关键的一点并不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有问题,而是消费者看不到这种产品或品牌与竞争者有什么特别之处。消费者得不到令人信服的需要更换品牌的理由。更换新品牌会有一个风险即消费者普遍认为未知的产品也许没有预期那样好。
第三,不断地认识当今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因为只有产品或品牌与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样的产品或品牌才有可能为市场所接受。记住:一个产品或品牌与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具有和谐性,推向市场的速度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