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考核的重点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1

各大企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管理中引进绩效考核,尤其是绩效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绩效考核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为出发点,重点分析绩效考核的实用性,提出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中的绩效考核进行研究,探讨一下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方式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资管理的一项分支内容,合理的实行绩效考核,不仅可以促使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可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薪酬。可见,绩效考核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可提升企业运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企业形成切合实际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

1 电力企业中绩效考核的现状

绩效考核[1]的制度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而制定,虽然绩效考核是实现电力企业合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实施的绩效考核并不成熟,对此分析如下:

1.1 制度缺乏实际性

制度的提出、建立需要在绩效考核中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可发现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促进绩效考核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中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部分都不具备实际可行的意义,例如:绩效划分不标准、指标考核不透明等等,无法获得工作人员的认可,降低了考核制度的实施力度。

1.2 考核内容不清晰

绩效考核中涉及的细节因素比较多,但是大多数管理部门在进行绩效的校对、考核时,掺杂着人为因素,不能保障在考核过程中的公平,例如:管理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时,自评的成绩会很高,他评的成绩相对较低,由此会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不仅不能保障企业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1.3 考核体系不正规

部分电力企业中的绩效考核,缺乏科学化的考核体系,大多为人工操作,在考核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出现误差,导致绩效考核缺乏正规、公认的依据,或者仅仅只是走一个绩效考核的流程,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推进作用,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同时降低了企业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度。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避免绩效考核的不到位,降低企业发展的力度,同时制约企业的发展,不能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做出有利的保障。

2 提升绩效考核可行性的策略

通过对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现状进行研究,可发现绩效考核在运行过程中的多项制约点,为保障绩效考核可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益,针对绩效考核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的措施[2]:

2.1 制定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

电力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即是为绩效考核行为的实施提供具体的依据,首先电力企业需建立切合员工实际的考核体系,明确规定绩效考核中的各项内容,例如:考核的对象、周期等等,实现体系细节化的制定,以此提高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其次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奖励制度,促使电力企业内部员工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潜能,保障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工作;最后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要实行绩效考核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利用绩效考核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以及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及时改正,提升每位员工在电力企业中的价值。

2.2 提高绩效考核的意识

提高电力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意识,不仅可以实现科学化的考核[3],同时可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员工绩效考核意识的提高,保障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以相互尊重、公平公正的原则交流,很大程度的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例如:绩效考核意识的提高,管理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会在员工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并不会因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摩擦,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掺杂个人的情绪,保障绩效考核在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员工也不会因为绩效考核而产生疑问、矛盾,因此绩效考核意识的提高,一方面可以让电力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贡献给予认可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促进员工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2.3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

电力企业管理绩效考核的目标以企业长久发展的效益为主,在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为人力资源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电力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目标制定时,需综合考虑人才因素,将绩效考核的目标具体到细节,可以部门为考核单位,或者是以团队为考核单位,利用科学的方式,设计一系列考核的目标。电力企业在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过程中,规定员工绩效中的考核指标,通过指标为员工施加工作的压力,促使员工在达到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完成个人绩效,以便带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积极实现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不论是站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角度,还是站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都具备推进作用,一方面促进电力企业对人才的调动;另一方面保障人才与电力企业的和谐发展。

3 绩效考核的意义

电力企业中实现绩效的科学管理[4],可促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以高实力的姿态保持稳定的发展,因此绩效考核在企业发展中具备很大程度的推动意义。第一有利于电力企业分析员工的实际能力,挖掘潜能比较大的员工,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保障员工可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可为潜能比较大的员工制定培训、学习计划,促使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经验,发现自身的潜能;第二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绩效考核中包含大量的参考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4 结束语

绩效考核的实施是以电力企业的管理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针对人力资源的表现内容,严格按照绩效制度进行考核,以此带动电力企业中的全体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同时促进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现人力资源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绩效考核对其进行管理,促使其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甄秀如,董文河.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华北电业,2010(07).

[2]谭册艺.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11(14).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电网企业;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多维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16-02

电网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岗位职责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均存在各种问题,绩效管理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出来,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在量化指标、标准时,应将量化程度、可行性等纳入重点考虑范围,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开展。

1 电网企业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多维考核的应用解析

对于电网企业来讲,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具有典型的抽象化特征,并且管理过程相当复杂,这就导致对其的工作质量评价很难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考核指标和标准的合理确立非常重要。当前,很多电网企业绩效管理中针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均存在量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且,部分企业实现的指标量化,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属于强行量化。

目前,电网企业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比较常见的情况是量化标准被随意设定,且手法粗略,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严苛量化、宽松量化。因此,就当前来讲,探索出一种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指标量化方法,是企业绩效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1 考核量化方面

以江苏某企业为例,其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客观、准确的绩效考核目标为导向,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指标量化的相关问题。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实践、改进后,该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操作性强的量化方法。

该量化方法可以简称为“2315量化方法”,其中,2指的是量化形式有绝对和相对2种;3指的是绝对量化有正面、反面、比例3种手段;1指的是相对量化有细分细化1种手段;5指的是计分法有占比、区间、累积、倒扣、列举5种。

“2315量化方法”的提出,为该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照,有助于量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三效”方面

要想改善绩效管理效果,使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电网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就必须重视三效,即时效、成效、人效。注重时效指的是完善考核机制,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注重成效指的是设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加大对管理人员工作成效和作用的重视程度,对其形成有效激励;注重人效指的是健全素质考评与结果激励等相关机制,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队伍建设。

以江苏某企业为例,在具体的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

1.2.1 时效方面

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之后,该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改善。在时效方面,该企业初步建立了与其自身绩效管理工作实际相符的信息系统,并将企业绩效计划的相关内容(比如计划编制、等)划入了管理范围,这样做保证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时效性,并且,考核结果反映的情况也更加全面和有效。信息系统能够记录管理人员的日、周、月绩效工作情况,推动了绩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

1.2.2 成效方面

管理人员与一线职工相比,承担的责任更加重要。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会影响下级,对上级、平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即使工作量相同,产生的影响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考评,应在注重难易度、工作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作影响的关注,考评时应将工作成效、得到的肯定评价等作为参考依据,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1.2.3 人效方面

个人与部门不同,绩效评价时除了要考虑工作完成情况,还要重视个人的绩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对事件的评价合理过渡到对个人的绩效评价,依据员工表现,对其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考评中,应重视从素质和态度、贡献等几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价,通过绩效考核传递企业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

2 效果评估

2.1 评估

在该体系运行一段时期之后,企业对其展开了应用效果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调查法

使用范围是企业内部,调查对象为企业员工,调查内容为员工对此管理方式的看法以及认可度。调查方式以问卷法和面谈法为主。

2.1.2 现场检查法

该方法针对的是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企业实行的考核办法,采取现场检查法,对基层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评价,内容涵盖绩效制度与指标设置、考核覆盖范围等。2.1.3 比较法

在该体系实行后,企业将当前员工出勤情况、工作态度等与以前进行了全面对比。

2.1.4 分析法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绩效管理的流程、过程管控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2.2 效 果

经上述评估发现,实施这套管理方法之后,考核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指标设置更为科学,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绩效考核体系趋于完善,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借助信息平台,推动了管理流程的简化,管理效率有了明显提升。

另外,实行此项管理方法得出的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和客观,为干部提拔以及人事调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最后,在员工认可度方面,由于该套管理体系中的指标设置更为合理和科学,尤其是量化指标得出的考核结果增强了说服力,因此,员工对于该套体系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3 结 语

绩效管理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最终目的也是使其更好的工作,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由于绩效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目标都很难实现,对管理人员和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十分有限。电网企业管理人员肩负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绩效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发挥绩效管理的关键作用,企业就必须针对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抽象化等特点,积极应用多维考核,探索出一套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符的量化方法,改善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文翠,易颜新,杨万清.强调过程控制和结果打造全员参与的战略 绩效评价体系――传化集团的绩效管理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5,(13).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3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

(1)、杂乱无序 :其一,小组构成――乱。有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因此,不仅各小组人数差异甚大,学习能力等差异也很大。其二,讨论问题――杂。学生们没有围绕学习目标谈论,谈论时没有主心轴,漫无边际且没有秩序,乱哄哄。

(2)、新“一言堂”其一,“小权威”现象。小组讨论,只有所谓的尖子生发表自己的“高见”,变成尖子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当观众。其二,容不得“歧义”。部分学生过于自负,认为自己的意见最正确,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容不得别人的观点。讨论往往不欢而散,草草了结。

(3)、费时低效。其一,讨论时次――滥。有的教师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采用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不讲层次,次数过频,时间安排不合理,急于讨论学习目标,花的时间多,收效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其二,反馈评价――偏。集体反馈时,教师只求问题的答案,不寻求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不褒扬集体智慧结晶。

二、解决小组合作问题的想法

(1)、小组结构――优势互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怎样分组,教师都要课前调查,有意识地组织,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爱好、性格、性情不同,本着“条件均匀,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一般以四到六人为限。首先,组内要形成团结友爱、互补互动、民主平等的学风,使每个组员敢想、敢说、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帮助学困生释疑解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目标。其次,每个小组要有小组长,要组织协调讨论,集体反馈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2)、讨论技法――有章可循。首先,讨论有目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和方向。一般地说,可以是课前预习中的问题,或者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可以是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编拟的思考题也可以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疑问,可以是依照教学进度的某个知识点等等。这样学生讨论时有的放矢,不至于茫然失措。其次,讨论要得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学习的关键。第一,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小组再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第二,议题要精,合作要诚。第三,说话有条理,争辩要和气。

(3)、讨论时机――字却勿滥。首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学生从中体验出成功的喜悦。2、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应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交给小组讨论,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方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题精神和协作精神,正符合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符合新课标的精神。3当遇到问题有多解性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48-0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一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如何使教师有效的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坦率地说,目前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还是为了各种考试,尤其是中考与高考,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仍然处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以往初中生物教学中,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解题的立意训练入手,因此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成为初中生物的主要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衡量一堂初中生物课的质量,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改进教学过程,构建生物教学的新景观,更好地展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构建一堂优秀的生物课,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参与课堂的状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经过多年从事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引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问题引入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去,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问题引入已经使教学活动成功了一半。对于枯燥的生物知识记忆,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从而带动学生的热情变得尤为重要。“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这体现了导课的艺术,课堂导入讲究的是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洁性,其中针对性和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在一堂课的前十分钟,力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引导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同时生物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现实生活经验引入问题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生物课所独有的优势。比如: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不容易患乙肝,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特异性免疫。又比如:讲“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通过这些“为什么”,很自然地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到学习讨论过程中来。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这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多观察,多思考,多动脑。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引导他们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在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手、脑、眼、口、耳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果我们一步一步的讲解,自然能得到结论,学生也能接受我们得出的结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工作量是完成了,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学生只能记住一些枯燥的结论,根本谈不上对结论的深刻理解,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忘记,更别说应用结论去解释一些现象了,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生物学的教学宗旨,教学效果是可以想象的。相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准备几组实验:第一步让学生感受每变化一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二步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第三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点评,引导学生自主地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对结论会有深刻的认识,进而能运用结论解释很多现象。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色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的同时产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交流,进而产生思维的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本人在教学中,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合理搭配,编成学习小组,每组3到5人。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最大作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在各个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辩论,各自发表看法与观点,让每个学生不但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倾听了别人的观点与想法,使每位同学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这样,每位同学不但能从别人的立场思量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时别人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又是一个反思与进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不断学习进步的热情。此外,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学习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的快乐,感受合作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教师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把民主平等的新观念灌输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恰当地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小课题的指导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另外教师应时时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小组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实效,让学生在开放、平等、有活力的互动学习中获得更快的发展。这样生物学教学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效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邵张裕.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J].小学参考,2010,(18).

[2]焦新霞.浅谈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5

一、营造环境,创设情境,重科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化材料和实验,揭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探究的演绎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轨迹清晰可见,抓住探究的落脚点。例如:在讲牛顿定律时,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做实验时,我让学生思考要想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动脑筋思考、讨论。学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我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力培养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有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讨论的环境,每次在讲解试卷时,我总是给学生十几分钟的自学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间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当争论不休,得不出正确结果时,可以举手询问。讨论之后,再将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由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各抒己见,方法各种各样,收到一题多解的效果。问题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可创设“小步距”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例如:在讲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先猜想,然后根据实验桌上的仪器进行讨论,再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我针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要想验证势能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应怎样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势能与高度大小的关系应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大家在实验中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教学中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物理教学要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借助生活案例,用浅显的语言把生活与书本融通起来,从而达到从生活中学物理,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目的。例如在讲《光的传播》一节时,我问学生:光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怎样才能让光传播的路线显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思考,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得出:在有灰尘飞舞的地方(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我们会看到光线。现在我们想让光线在实验中显现,利用我给大家准备的仪器,如何设计这样一个环境?学生思考讨论并不时动手操作。最后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让香在塑料罩下点燃,出现烟雾,找到了光显现的环境。再做下面的实验便简单了。在讲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时,我一改老师讲的传统授课方式,我让学生将不对齐的课桌摆整齐,现场操作,然后问学生这应用了什么原理,学生立刻回答出来。然后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这种方法让学生感觉物理有用,而且学起来非常有趣,课堂气氛活跃。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

绩效考核的重点范文6

【关 键 词】 精细化管理;学校;管理

一、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解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在逐步探索之中。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经历着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校本管理、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交融出新,其中不乏以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居多。但从管理的效果来看,经验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问题,仅靠制度约束或单纯的目标达成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纯粹的人本管理在任务的落实上往往不尽人意,事与愿违的现象不时出现。因此,现代学校的管理必须催生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前几种管理方式的融合,其要义就是“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厂产品,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人”的混乱,从而发生重大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教育质量将会明显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疑问丛丛、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秩序混乱、品德素养缺失;财产管理不到位,公共财物必将受损严重;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从学生生活、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每一砖每一瓦,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发展目标,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精细化的前提是制定一套可操作执行的规章制度,在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以后,要认真严格执行和落实。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要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如果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不能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认真执行和落实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空谈。同时,校长必须授权于各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每位教职员工,激发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管理的一分子,使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形成一套《各岗位职工分工》指导制度,让每位教职员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等的岗位责任制,使学校与教职工融为一个整体,让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规范化可操作性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的最佳效率。

(二)积累发展经验,参与精细化管理制定,传承和融入各项常规活动

每一所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都会在发展中进行一些摸索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办学理念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德育和教育资源整合、校园文化和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校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被全体师生默认的常规管理方式和标准。如各校依据校情、学校传统,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讨论,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测等传统检查方式;教职工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教研组工作、兴趣小组、总务处工作、校务公开、安全工作等例会时间制定;各种校外实践活动、家校联系、教师培训、基本功训练、青蓝结对等常规活动……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方式和标准也正是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精细化管理的一个良性因素,学校的管理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一个因素,必将会极大地推动全体师生共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遵守、去管理、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每位教职工能从方方面面的常规活动中,做到时时有规可依,事事有章可循,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格局中来。

(三)总结发展问题,深入精细化管理调研

管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研究,从问题抓起,哪里有问题,就研究到哪里,就解决到哪里,集思广益,聚合智慧,讨论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把握问题有精度,解决问题有效度,执行决策有力度,细致精到的调研,这样就不至于使管理的路径堵塞,有制度无执行,有管理无秩序的局面。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管理体系,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工作也有着一种内在规律的活动,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师生,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管理者更应主张每位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要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为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打下基础。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不能为了精细化而精细化,在关注精细化目标实现的时候,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关注广大师生的自身发展,要处理好调动师生积极性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如果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那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失败的。

总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学校的管理要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让精细化成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科学引导,以此营造出人文的校风、踏实的教风、朴素的学风,以此塑造师生美好的人生,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 郭胜. 精细化管理有效策略[J]. 宁夏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