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重点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的重点内容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1

一、产业组织结构和核心企业的带动力。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是导致我国目前众多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低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来重塑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目前,审计中发现不少行业都在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旨在以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为核心企业对技术的垄断程度较高,掌握着行业中的技术标准,决定着产品更新的速度,担当着行业中技术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因此,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在核心企业的培育过程中,核心企业是否掌>!

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工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是我国众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大批企业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原因。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低加工、低技术特征是否突出;单位产出消耗过高、排放过高的现象是否存在;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领域,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如何?财政是否对行业共用技术开发平台有持续投入;是否有专门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否将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衔接,使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较好地结合。

三、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的匹配。在审计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来保持和增加规模,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没有建立多行业或者多市场组合,没有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去管理整个行业,因此,反而抑制了行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业务经营领域分布,多元化程度,不同行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价值贡献、竞争能力和管理模式的匹配程度,以及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和银行信贷体制的转变等动态地协调一致。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2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金融学、管理学知识于一体,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综合性、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均较强,对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更高要求,存在着“学审计难,教审计难”的两难局面。那怎样才能学好《审计学》呢?本人结合自己在学习《审计学》这门课程的心得,和所琢磨出的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认为学好该门课程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熟悉教材,把握逻辑关系

《审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课程内容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对于教材可先进行浏览阅读一遍,对全书内容做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明白清楚的内容做好标识。在细读各章节后,在回头对作出标识的内容再进行学习,这对于掌握重点与难点有很大帮助。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第十章介绍相关审计事项和审计报告;第十一章介绍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审计学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就忙于做练习题,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操作相关联的章节对照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扎实地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掌握课程逻辑关系。

二、注重难点,理解重点内容

由于《审计学》是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时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审计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独立性、审计抽样、审计报告、实务循环方面,如在审计概论章节中要重点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分类,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约、过失与舞弊,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章节中要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由于内容较抽象,应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就容易理解了!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章节中要重点应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及获得审计证据的程序;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章节中内部控制是重点,要着重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五个要素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章节中重点是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方法、营业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销售的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审计重点掌握应收账款的函证,包括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的方式、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控制、对函证结果的总价评价等;在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采购付款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付账款的审计,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在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重点应掌握存货监盘的含义、监盘计划的制定、存货监盘的程序、特殊情况下处理;在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章节中应重点把握银行借款的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特别要注意结合相关账户的会计处理和有关规定,分析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货币资金审计章节中重点是库存现金的监盘、银行存款的函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取得与检查;在审计报告章节中要重点把握各种意见审计报告的含义、出具条件和格式用语。每学习一章内容就针对该章内容多做练习,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有些教材后没有相关的习题,则可选用职称考试相关的练习。对于重点内容老师一般要重复两到三变,让我们从视觉、听觉上对这些重点烂熟于心,对于非重点内容做到不忽略、不遗漏。非重点内容我们基本上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看书都能读懂。

三、牢记原理,学好课程关键

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同学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呢?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东西,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必须搞清楚,你要不了解则后面动手进行的实务处理可能就很困难。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一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二要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做习题,运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计学》课后作业是少而精,重点突出,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同学们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通过做题目来了加以掌握的,对于其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概念和方法我都用纸记了下来,然后加强记忆。配合老师的讲解,多看看重点的段落,破解重点案例,增强风险审计导向的意识,这样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课后习题,我也是自己先做,做完后再去看答案解析,这样便于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前,同学们都不愿意动脑子,听课当然轻松,跟着老师走就行,讲义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练习先看答案,甚至连笔都不用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做题(消除杂念情况下),那可真是费脑细胞,可是,也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课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体内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后要多做题,最好的练习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把重点难点涵盖了。很多同学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就是”看”题,而不是”做”题,看一看答案,都会,一做题,都不会――翻看书了然,关了书茫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掌握。我的观点是,对于书上的例题,案例、不管大小,难易,都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的写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两遍,这样反复记忆,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议是最少做两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会贯通;对那种看题式的练习方法,越少越好!

五、案例练习,加深知识理解

由于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审计专业又脱离实际,对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经营业务、环境、审计实务中的具体环节却知之甚少,所以大量的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尽量保持与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老师往往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同学们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学习内容常换常新,以便让同学们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注重案例学习效果。由于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是支撑现代审计不断向前迈进的两条有力的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注重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技能和财会知识水平。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与音像资料融入审计案例教学,便于同学们,通过真实的场景,了解案例信息,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去体会所学的课本知识;将复杂、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地展现在面前,增强了听课的兴趣感和问题感,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事求是,随时记录”,能学会独立思考的思路,强化对信息的识别、挖掘、分析技能的训练,提高感性认识,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对《审计学》课堂的吸收效果,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把握,提高审计教与学的效果。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3

作者简介:

副教授,硕士,从1992年起开始从事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从1 993年起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工作,多次参加全国注会考试阅卷工作。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著名辅导专家。

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又一天天临近了。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审计学的考试,我们对2006年审计的变化及重点、难点进行剖析。

一、2006年审计教材的主要变化

总体来讲,2006年审计教材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是一些小的修改。其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第一章审计类别中增加了对按目的和内容分类的介绍;

2.第一章增加了审计方法的内容;

3.删除了审计目的的内容;

4.第二章增加了其他鉴证业务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更加完整;

5.删除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剖析

根据近三年的考试情况分析,2006年审计考试仍是注重审计理论结合实务,以实务为主的考查方式。为此,我们建议考生关注以下重点内容:

1.明确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

在今年教材的第一章中增加了审计方法的内容,明确了审计的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发展到风险导向。考生应特别注意的是在今年的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掌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原理,这就意味着考生应明确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

根据有关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我们可以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归纳如下:

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的询问、分析程序以及观察和检查程序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风险评估程序。

第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这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尽管我们提醒考生关注到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但考生也不必为此过于担心,因为审计近三年的命题思路就已经体现了风险导向。例如,我们近年主要考查的分析性复核和内部控制,这都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近年经常考查客观题的知识点,但也可以考查简答题。考生应把握好质量控制的含义、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以及全面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

现行的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将来要被新准则中的《业务质量控制》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准则所替代。尽管新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该准则的本质仍然是保证审计准则得到执行,最终保证审计质量;而且新准则中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核心内容仍然包括职业道德、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工作委派、指导监督与复核、咨询和监控等。新质量控制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了项目负责人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第二,增加了意见分歧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等内容。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内容已经连续4年考查了简答题。在2006年的考试中考生既要把握好客观题,也要掌握好简答题。为此,考生应掌握好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内容。应做到根据题目所给的资料,分析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

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2006年的审计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会计报表审计最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区分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重要性。应该说,注册会计师只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鉴证人,并不是保证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才是会计报表的保证人。考生应特别关注在被审计单位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中区分管理当局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在这里考生应明确:第一,注册会计师只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保持合理的怀疑,才能履行好审计责任;第二,注册会计师无论怎样努力只能做到合理保证。

5.审计具体目标

(1)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这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审计理论。考试题型也多样化,既可以考查客观题,也可以考查简答题甚至综合题。但近年的考试中,单独考理论的内容比较少,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理论结合实务,也就是要求考生应做到将认定目标理论与重要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相结合,融会贯通。例如,2005年考查的第四个简答题针对所列示的各项认定,代注册会计师列示出为实现各认定的审计目标应实施的最常用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在新的《审计证据》准则中将原来的五认定改为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和披露进行区分。这部分新准则的内容,在教材中以国际准则的形式来反映的,并在2005年的考题中已经进行了考查。

(2)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目标是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的认定推论得出的。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终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考生应将审计目标理论与会计报表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实务(10~14章)相结合,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可以考查各种题型。例如,在近几年的客观题中经常针对注册会计师要实现的审计目标,列示若干审计程序,要求考生指出其中恰当或不恰当的审计程序等。

6.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计划审计工作

在2006年的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计划审计工作,这是新审计准则中的一个具体准则,以替换现行的《审计计划》具体准则。根据《计划审计工作》准则,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当计划审计工作,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该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7.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该内容是近年考试的重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特别是近年在综合题中涉及分析性复核具体的运用。考生应掌握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如何通过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领域。例如,在2003年和2004年的综合题中都考查了结合利润表及其相关资料,要求考生指出审计的重点领域。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从而发现异常趋势或波动,进

而确定为重要审计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报和漏报,最终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新审计准则中《分析程序》具体准

则与现行的《分析性复核》具体审计准则在本质上没有重大的变化,新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内容上较原准则也更细致。

8.审计重要性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第二,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尤其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何确定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和账户交易层的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何考虑重要性。该审计准则没有重大变化。

9.审计风险

新审计准则将风险模型改为:审计风险=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虽与现行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有一定的变化,但考生在今年的考试中可以将现有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视为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考生应掌握:第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客观存在的签发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和可接受的签发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第二,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也就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第三,检查风险的评估。

考生还应明确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会计报表使用人能容忍的错报越大,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已审会计报表中有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10.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属于重要的知识。考生应明确内部控制要素,应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实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考生还应把握好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例如,2005年的第二个综合题,资料中描述了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要求考生能够指出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进而确定控制测试程序,指出涉及的相关认定等。应该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重大缺陷和执行失效的地方,就是会计报表存在或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领域。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的相关新审计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审计抽样

2006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审计抽样。而且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客观题和综合题均涉及了审计抽样的知识。考生应掌握好注册会计师如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确定样本量,如何选取样本,以及对抽样结果的评价。

12.各业务循环主要账户的重要实质性测试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近几年所占分数较多,充分体现了突出实务的命题原则。考生应注意:第一,将主要账户的认定目标理论与实质性测试程序结合;第二,掌握好函证、监盘、截止测试、分析性复核等程序;第三,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有关的会计知识。

13.特殊项目的审计

特殊项目在历年的考试中都作为重点进行考查,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期初余额、关联方及其交易、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持续经营等特殊项目的审计程序以及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同时,对特殊项目中涉及的会计知识考生也应掌握好。

在新审计准则中《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持续经营》、《关联方》这几个准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期后事项》具体审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中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期问的期后事项变化不大。

14.审计报告

(1)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考生应掌握好调整分录的编制。

(2)审计报告内容。考生应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和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格式。

(3)审计报告类型。考生应特别要掌握好综合题,最终应能够确定意见类型,草拟审计报告。考生应掌握各种审计报告类型出具的条件及专用术语。

在历年的考试中审计报告类型的确定都是综合题必考的知识,例如,2003年和2005年均考查了调整分录的编制和审计报告的草拟;在2004年的简答题和综合题中也考查了审计报告类型的确定。

15.验资

(1)审验程序

属于重点、难点和考点,各种题型均可能涉及。考生应掌握出资者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出资时,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审验程序。在此要注意产权转移手续、利用前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的工作、以前的出资情况等问题。

(2)验资报告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4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应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进行确定。设计阶段主要审查设计招投标文件、设计合同、参加设计方案的会审、审计设计概算。招投标阶段主要是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建设标准和内容、标段划分、投标人须知、项目的技术规格和数量、投标报价方式、竣工时间等进行审计。施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合同履行进行审查,包括工程进度、项目概算执行、工程变更及补充合同、总承包合同与转包分包合同、工程索赔及费用、隐蔽工程的查看和验收、工程进度款、特殊材料与设备等进行审计。竣工结算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料齐备性进行形式检查后,结合现场勘察对比,确认工程建设资金结算和造价的规范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关注要点,应根据工程不同阶段进行确定。

2.1立项阶段

在投资立项阶段,主要是通过审查与评价拟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关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设计方案审查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深度、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重大缺陷,将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和据此计算的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将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设计变更。施工图要重点检查委托设计合同中对设计质量的控制措施,技术管理部门对图纸的修改和完善,对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等。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来确定施工单位,可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招投标阶段重点把关该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核、招标文件内容和招标控制价,检查招标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要求,招投标程序是合法,招标过程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工程量清单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清单项目有无漏项或重复,审查工程计算的准确性,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性完整,有无漏项和重项,审查招标控制价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2.4合同审查阶段

对中标单位跟踪合同的跟踪审计,主要落在造价结算、风险约定、变更确认上。施工合同应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认真详细地审查其主要内容,如主要条款要与招投标文件保持一致,合同主体是否经评标小组确定,内容齐全完整,意思表达清晰准确,重点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如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比例及支付方式,清单项目及变更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

2.5设计变更与签证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与签证越多,造价变化越大,变更与签证是跟踪审计的重点,此阶段主要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程序合规、变更依据合理、变更资料齐全、内容真实、变更手续完备,重点关注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与签证。对重大设计变更和签证,审计人员要关注施工方案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批意见,及时预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2.6隐蔽工程审计

由于隐蔽工程覆盖后再审核非常困难,审计人员要关注隐蔽工程的各个工序,详细记录审核过程,适时拍摄照片和录像记录,预防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和结算时的高估冒算。

2.7工程进度款审计

重点关注工程款进度款计算是否正确,避免工程进度款超付。审计人员要通过分析施工单位的报价,重点关注数量较大、综合单价高、施工工艺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审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重点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和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检查材料品牌、型号规格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注意区分工程量清单内外项目的结算方式,清单中已包含的项目按投标报价结算,清单未包含项目按合同约定计价方式结算。

2.8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重点审查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查预付款和甲供材料是否全部扣回,业主分包工程是否已全部扣减,扣减金额是否计算正确;项目工程量及工程总价款的计算是否准确,取费依据是否正确;审查设计变更与签证的工程价款是否已含在投标报价内,有无漏项重项,工程价款的调整办法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等。工程结算的审计中,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进度付款、建设资金和生产资金是否独立、有无浪费等。坚持“先审计、后付款”原则,确实工程控制质量和造价。

3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原则和方法

3.1原则

(1)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为重点进行审计在跟踪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的大小决定了工程费用的金额,施工企业为了多算工程费用首先是在工程量上想办法,围绕复杂工程、变更工程、量大工程、隐蔽工程、高造价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工程为重点,抓住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计。(2)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跟踪审计要考虑建设项目的绩效,使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效应最大化,形成合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审计过程中,电力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施工线长、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关系到区域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求高。要以工程绩效为目标进行审计,加强工程建设中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深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高勘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效益投资建设项目,科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以跟踪工程全过程为原则进行审计以项目建设单位内部审计为主,坚持内部审计和外部设计结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等,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应从管理审计、会计审计入手,改善管理漏洞,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3.2方法

(1)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对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审计,审计组应及时获取招标采购合同、供货材料及设备的性能指标及价格等资料,在充分论证和调研基础上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市场询价后,向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相关意见后,由工程管理部门或施工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招投标,择优选购材料设备。(2)工程进度款审计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工程量月报统计资料,提供工程进度支付款申请后,施工监理人员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审核,提出具体意见认可后,项目建设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方可支付工程进度款。(3)工程变更审计工程变更有施工图变更和指令类变更。对工程变更造成的合同增减工程量,首先需由工程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有关变更费用,同时必须附加变更费用预算说明。再由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对变更费用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审计项目组对变更费用的程序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意见,签订变更合同或协议,作为结算依据。(4)工程索赔审计工程索赔首先由施工单位及时提交索赔申请,并附相关损失费用计算的书面材料,再由施工监理单位和甲方工程项目代表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工程索赔审计。审核根据审核意见,主要针对索赔原因、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计确认,由工程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落实索赔金额,作为结算依据。(5)竣工结算审计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结算报告和竣工结算资料后,提出具体意见,应及时提交审计项目组和造价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组根据工程结算要求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工程管理部门按照审计意见和造价审计意见及时进行竣工结算。(6)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项目造价和投资效果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审计、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工程竣工图审计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审计四个部分。

4问题和对策

4.1问题

(1)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供电不足,大量电力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形成工程项目繁多、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不及时。(2)大量未竣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存在领导干部调离或离退,导致“先离后审”的现象。(3)高效和集约化的电力行业重组与现有审计要求和效率不协调,审计依据和工作标准难以统一。(4)部分企业领导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配合积极性不高,甚至设置障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任期审计工作的难度。(5)有些审计形成的意见,执行力度不够,存在审而不改、审而不纠的现象,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得不到充分的维护。

4.2对策

(1)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审计中要多方面调查、全方位审计,抓住重点要点,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坚持“全面审计,先审后离,突出重点”。在干部离任之前,按照规定及时对决策正确性、是否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工程设计方的招标、招投标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量清单、变更签证管理、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的控制、竣工结算等,全面而突出重点进行审计。(2)取证准确,客观公正采用多种科学取证工作方法,坚持识图分析法、现场调查法、调研取证法、核对验证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实际工程资料,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形成客观实际审计意见,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事实要清楚、评价要公正、处理要合理合规,以保证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的公正性、客观性。(3)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建立国网、省网和下属控股电力公司的自上而下、分级管理的审计队伍,坚持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从业务、法规上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审计思路,改进方式、方法,面对新问题,提高审计队伍素质。(4)全面执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求对具有大量隐蔽工程的电力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结合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尤为重要。在工程施工之前提前介入,对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初设批复、材料设备、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设计监理的招标、合同管理等,进行监督、督导,完善相关手续、流程、制度。事中审计重点审计工程是否按图、按规范施工,变更项目记录和资料的完整性。事后审计主要对工程决算书的编制是否规范、材料用量及价差是否准确等。(5)落实审计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对形成的审计意见,该惩处应及时惩处,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共性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5结语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业务流程;风险导向

从近几年巡视组专项检查、审计、财务检查的结果来看,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严,存在损失浪费、支出不合理,甚至违纪违规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在航天技术应用领域,如何“管好”和“用好”科研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审计环节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于科研项目工作流程识别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涉及的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主要分成立项期、研制期以及交付验收期等阶段,相应的其对口审计的内容也应该以此为框架依据。具体而言,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内容框架情况应该如表1所示。

在审计准备阶段,全面并有重点地了解被审计单位主体性质、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产品、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承担单位与研发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及作业流程。通过将了解的信息套入上述审计内容的框架,制定出具体的审计方案。

二、引入风险导向概念对科研项目经费审计进行风险分层

风险导向型审计引入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中,在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与科研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遵循“从宏观层面战略分析―执行层面流程分析---识别重要风险及其可能表现的形式―实施实质性审计”的思路,对科研项目经费审计进行风险分级:

(一)重大风险

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资金管理存在失控风险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截留资金:资金到位后,未足额拨付分承研单位;转移资金:外协(合作/试验)未签合同或协议,并明显不符合质优价廉的原则,或已签订合同或协议,但存在严重权责不对,且外协单位本项目净利润超过行业平均利润50%(含)以上;等等。二是管理监督职能存在失控风险,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没有内控制度、流程或与实际作业严重脱节,自由操控空间过大,无正当理由拖延项目结题审计;预算执行进度匹配性过低并严重影响项目验收;重大科研生产事故、环保事故、科研项目泄密事故及重大商业纠纷;等等。

(二)中等风险

和重大风险类似,同样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资金管理存在失控风险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截留资金,也就是说资金到位后,未按时拨付分承研单位。二是管理监督职能存在失控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没有审批流程或实际执行越位、倒置,点表现在招投标、项目主要因素变更审批、预算、费用开支等项目活动;等等。

(三)一般风险

主要表现是管理监督失序风险,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未执行单独核算但尚可确认经费支出,未严格按照科技经费会计核算规定设立记账科目,交叉使用科目,账表不符;管理费未提供分摊依据或提取比例错误;项目程序批复齐全但存在时间顺序、逻辑结构问题;预算总体编制符合度高,但各经费间的编制与实际差异较大;等等。

三、把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科研项目业务的了解及分析,以及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识别审计重点领域。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组就可以进一步确定审计范围、找准审计重点。以下选取两个典型审计内容具体阐述。

(一)项目承担单位业务领域审计重点

在对项目承担单位业务领域、管理架构及内控情况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审计重点有四,一是分析评价可研报告、项目实际开展期、承担单位近期工作重点、支撑力度、项目团队工作方式等。特别对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与课题管理及目的匹配性上进行评估;二是关注承担单位与本项目相似的其他业务领域,对相似业务研究阶段的进行确定,并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相似业务阶段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三是内控文件及流程是否足以证明承担单位提供的财务文件及其他文件资料的可信度,是否不违背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的相关制度;四是评估管控架构的设置及职责职权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影响管理核决流程的舞弊、纰漏或缺陷的可能。

(二)项目承担单位立项期审计重点内容

在这方面的审计重点包括几部分内容:一是申请立项的程序异常可以提示或反映①项目可能存在问题的方向②重点关注承担单位管理层对本项目的特殊要求、争议点,可评估本项目审计验收的各因素是否合格,不存在人为绕开关键要素的情况。二是科研承担单位综合论证的流程、人力投入及耗时是否符合一般逻辑,项目是否经过必要且全面的论证,而非形式性的提交可研论证材料;项目会议或汇报文件、合同等内容有无损害双方权益(包括成果归属与分离、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有无法律风险、资金风险。三是批复、任务书或合同书的条文对项目启动的合理有效支撑,部分条款是否为后期验收造成争议。四是测试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分包支出、外协支出等是否合规,并与科研项目在多个单位的分配任务的目标、分包或外协资金额相印证,是否存在重复支出等,做概况了解。五是为评估各承担单位的责、权、利的合理性收集基本支撑资料。六是预算程序上是否管控严谨,项目成本费用细项构成是否有充足的来源资料支持,异常的构成往往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挪动、套取截留项目资金风险的地方。

(三)配套方法及所需资料支撑

具体实施中,针对审计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需要配备有具体的检查方法以及所需资料。比如项目承担单位业务领域审计重点之二需要配备的检查方法是:评估本科研项目是否与承担单位其他业务领域有相似之处;对应的资料支撑是:承担单位相似性的业务简要情况,研发流程、研发结构组成及成本构成等资料。

四、实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协同

科研经费审计在实施中引起企业各方面对经费管理的重视,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科研经费审计不仅能使领导层面从审计角度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也能够帮助科技项目负责人消除“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认识误区,帮助科技项目负责人树立“用好经费,接受监督”的责任意识。另外,通过科研经费审计,使得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兴瑞.航天科技集团内部审计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2]周立云.基于风险导向的物资采购和存货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4(09).

审计的重点内容范文6

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讲,是规定了审计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三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可以有效促进审计风险防范;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审计报告的基础。

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存在不足

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范围、目标、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以及审计分工等内容作了重要阐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多数审计人员未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要求去做,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基本流于形式;二是审计人员不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多数审计机关未能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工作质量;四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步骤不明确、审计内容不够详细,可操作性不强;五是审计分工不够合理,责任分担不清晰。

三、完善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提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必须注重几个环节:

(一)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工作。审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审计人员应该认真、细致做好对被审计单位调查工作,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为做好编制审计实施工作提供相应的保证。

(二)严格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出具有针对性、可操性和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业务处室负责人应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时应严格把关,避免审计实施方案流于形式。

(三)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审计人员应结合审前调查内容,按照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经营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方面,明确具体项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结合以往的审计成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步骤和方法,编制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原则要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具有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随意性,避免审计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