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导学式教学;预修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81-02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唯物主义、辩证法,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认识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知,它具有人文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大特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加强实践能力,帮助其成为合格的四有公民。

当前,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一定要走出之前“填鸭式”陈旧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对此做一简单介绍。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思想决定行为,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列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基础课,它是一个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重要课程。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抽象的概念较多,但具体的实例略少,观念性的解读较多,而实用的很少。教学过程以识记为主,很少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而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只停留在分数评判,缺少一些赏识的鼓励,更不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研究出一套导学式教学模式,希望能改观这一尴尬现状。它是以教师主导为线,以学生自我探索为经,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导学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它以导为主,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和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对教师提出的启发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打破之前沉闷的课堂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未知。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预修教材。教师会在讲授新课之间安排好预修的任务,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预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修的过程中,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备课上时自由答疑时间时提出疑问。预修学习一般分为两大部分,课堂上给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自行解决,依然解决不了的,再带回课堂来共同讨论。

2.讨论交流。没有讨论就没有思想的碰撞,也就产生不了思想的火花。所以,这一环节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它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笔者通常会把自修环节中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先进行分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总体汇报,教师点评。这一环节学生会做到集思广益,互补长短,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这其实就是之前的教师授课时间,但这一转换之后,就把学生被动地听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这一本质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创新做好了铺垫。

3.启发引导。若只有学生的讨论,是起不到学习新知的作用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勇于提出新观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加以肯定鼓励,并指出其有失偏颇的地方,引导其走出误区。整个过程要让学生感觉到是教师带着他们寻求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生硬地灌给了他们。

4.总结练习。没有练习,课堂探究的结果就形同虚设,印象也不会很深刻。所以,笔者一直特别注重对学生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当上一阶段,学生讨论完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做下笔记,写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然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只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练习是学习效果保鲜的最好办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点燃了其学习欲望,所以学生还会在做练习时产生创新思维,实在难能可贵。

5.堂外拓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所以笔者总是让学生进行堂外拓展,全方位提升其学习能力。笔者经常联系社会热点进行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出真知。笔者还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并投寄给相关部门,真正地体会主人翁的感觉。

笔者还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6-02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投身到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豪治总结了12个[1],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2],赵志群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学生作为行动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行动的激发者。三是教学内容多为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的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可促进综合性学习。四是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训练。五是教学活动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六是教学组织起始点是学生兴趣,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兴趣;形式多为小组,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有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显然,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面向行动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二、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智能结构上自有特点, 比如长于形象思维,侧重过程性知识,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相对排斥陈述性理论知识等。正是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凸显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一线化”社会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坚持“拿来主义”,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尝试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避免求全求多和空洞说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本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3.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4] 。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离开做无法实现知行统一。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2月起在戴士弘教授指导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近两年的摸索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参考目前研究成果,借鉴兄弟院校做法,总结本校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专业课从工作一线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生活一线找项目,如社会服务、访谈调研、公益活动、职业实践、模拟法庭等。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教学项目。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设计职业人士访谈、校园公德调查、职场体验、志愿活动、模拟法庭等实践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围绕国情、社情、民情设计各种访谈调研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主要把握实践项目的原则方向和内容框架,具体实践项目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研讨,制定年度实践项目设计指南、建立实践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设计指南自行设计项目、经教师审订后付诸实施,也可从项目库中选择已有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审订通过的项目自然进入项目库。这样,学生集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选择者、实施者为一体,既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和自主性,还可避免项目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确保项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突破了教室、实训室甚至校园的限制,需要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进行,教师不可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调查报告、访谈纪录、研究论文、活动日志等,这些产品容易仿造,甚至抄袭。如何确保项目真正实施,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实践项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占一定学分,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上钩。这样,实践项目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本门课期末考核成绩,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其次,实践项目的考核重点是过程。教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指导方案,进行跟踪指导,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进行过程考核,比如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社区、行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学生作好后勤服务;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调研、职场体验等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实践项目的最终考核不能只交作品,要进行项目交流、开展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实践。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细则,负责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财务处等,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维互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在这个体系下,教学机构和以学工处、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思政课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教学机构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偏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困难,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分家、互不相干的弊端。在这个体系下,分配到思政课教学机构的实践教学经费和分配到班级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得到整合,解决了因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难以开展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等现实困难,而且,辅导员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筛选以及指导、监督、评价,解决了思政课教师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全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而辅导员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调动了辅导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5-26.

[2]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 158.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3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也不再适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新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政治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83-02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职业院校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门学科,所以,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学科来对待。学生之所以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感觉上课时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是在被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知识就是些枯燥的教条,老师讲的也多是照本宣读的大道理,枯燥、乏味、空洞,考试前花一个晚上背背老师画的条条框框就搞定了。这就使得大多数职业院校政治学科的教学体系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就难以展现出它的实效性,也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投入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较多,管理比较混乱。从事该学科教学的专业教师主要着力于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对专业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教学评估体系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三)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涉及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律制度等许多教学内容大多让学生感到耳熟能详,因此,从求知的热情和欲望来看,就不会像学习其他课程那样强烈。

其次,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意识框架往往对教学内容起一种过滤作用,与其已有的意识框架相一致的他们就吸收,与之相矛盾的他们就排斥,甚至表现出对立、违拗的情绪。

第三,由于我校是理工科学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形成了重理轻文的思维定势,再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思想政治课持否定态度。参与调查的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没有用,学习专业课程更令人期待。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乏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及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及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又清楚了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同时还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教师这种作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不做任何工作,相反,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如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及下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

三、如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

(一)主题制定阶段

主题制定也就是确定项目任务,这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确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活动准备阶段

在活动准备阶段,依据在主题制定阶段确立的项目任务和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与任务和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计划的制定以及开展下一步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组代表社会不同的阶层,并站在此阶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选出组长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力争让每个成员都发言,并推荐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三)项目实施阶段

各组在分析讨论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大胆尝试,并有所感受和体会,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介入指导,使交流不偏离主题。

(四)成果评价阶段

让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讨论分析结果,并限时发言,发言时不批驳别人的观点。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认真吸收别人的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改变了政治理论课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的政治理论课都是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是一言堂,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引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表各自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同时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生机和活力。

(二)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政治课这一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结合了与当今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所以,学生会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远比老师泛泛地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增强了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辅导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实施、成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授课的艺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参考文献]

[1]卿定文,如何让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N]科学时报,2004,04,23

[2]熊大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05,04,0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德育教育;思想道德素养

中国分类号:G741

1.新时期高职学生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的变化特点

1.1 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政策的倾斜,广大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一次飞跃性的提高和改善,现在在校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的成员,他们有很多都是独子或者是独女,家庭给予的物质享受也是相应的增多和提高,因此这些高职学生的衣着打扮则相应的变得时尚和价格不菲。他们对潮流有着一定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评价也相对关注,从而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

1.2 高职学生人渴望生存、生活技巧,而却不清楚德育教育正是给他们最大的生存方法和技巧

现在的高职学校,有工作经历的高职学生不占少数。一方面,父母想让孩子上学,在外生活艰辛;另一方面,孩子想上学,迫切想学到技能。所以,他们渴望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与现实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东西。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提升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是一个以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有时候学生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所以学生学习就很浮躁。

1.3 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由于专业设置的特点,高职学校的学生往往男生的比例远远超过女生,占到五分之四以上。而男性的荷尔蒙致使男孩好动、好玩、好领导、调皮、捣蛋、搞作剧。所以,他们都渴望被崇拜和被尊重,但往往却不会宽容、忍让和真正接纳对方。想树立好的形象,却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忍让和宽容。

1.4 价值观念多元,但理想道德淡化

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样、多变和差异的特点,这也影响了我们的一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出现的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当然,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不能够绝对的否定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他们是从改革和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影响中切实感觉到的一些东西和观点,我们只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而不能够去否定和呵斥他们。他们的观念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就如守信的特点一样:“人类的实践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守信行为:一种在起始时,人的主观判断便与行为主体的真实愿望完全一致;另一种则因渗入了多种环境因素,其主观判断并不与真实意愿保持一致。”[1]我们要去引导他们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去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看待事物。

2.在课堂教学中对高职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水平的几点看法

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要采取富于艺术性的教育对策和教育方法,对其作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论证优点,同时带动缺点的改进。

2.1 提供感受自我智慧的机会

给学生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发言,这样,你会感觉到学生的可爱和智慧。他们已经不再是几个诸如“拔苗助长”“滴水穿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小故事能够满足的阶段了,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总结的一些更加深刻的道路和思想。并且,他们渴望这些道理和思想的真是运用。他们需要成长,需要培养,需要引导,需要监督。“从根本上说,教学是一个复杂、变化的动态,体现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包含了多种不确定的因素。”[2]所以,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的,就是切实给学生们有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和他们的专业技能相比美。德育的的确确是每一个人所切实需要的东西。

2.2 挖掘学生真正想要了解的

高职学生非常可爱。他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而他们的表达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学生看到一个现象,他们在自我的认知范围内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看法,和我们成人的看法会有所出入。特别是德育课堂,答案并不象专业课那样的唯一,学生们都是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的也非常热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犯罪的事例,学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这就是学生们的无邪和可塑、可爱之处。他们还很天真,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分析引导,学生们得到了比学书本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引导学生学习看书

一个课堂,教师还是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的以及这一堂课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的。而学生在集思广益、踊跃发言之后,他们的内心还是不会自我总结,还是非常渴望一个思路。因此,我就让同学们学会阅读。阅读教材,默读提问的方式,他们很乐意。学生通过阅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会留下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刻印象。而不仅仅是课堂同学们自己的讨论和发言。

2.4 加强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拥有手机,这个小小的手机,可以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搜索相关资料和视频,并且,通过和教师的微博连线和QQ互传,教师筛选相关的有价值的视频和资料供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堂共享使用。学生参与度提高很大,从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自己一直被排斥的玩手机中找到自信和快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抢答!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在课后有需要了解知识点漏洞时及时通过平台进行课后复习!提高教学环节中的互动比重。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课堂课下思想动态。在微博互动中进行思想交流,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水平。

3.结语

新的时期,我们的国家有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我们的青年高职生,也有着需要大批的技能型人才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国家给予高职学生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在物流、电子商务、IT等行业,需求人才更大。也随着我过经济政策的成熟,我国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有修养的产业后备军,而我们现在在校的高职学生就是这批后备军的新生力量,我们培养好教育好这批新生力量,就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而栽培好这批后备军,也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付维利《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教育研究2010(1)

[2]金钟明,李惠洁.《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来源》[J]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为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课题组从2010年11月开始,在成都地区的四所高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9份,有效回收率为96.1%。调查对象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本科生,问卷内容涵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成绩考核、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我们还进行了师生交流。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交流情况的仔细分析,大部分学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不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综合问卷访谈情况与教学心得,课题组认为现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来讲,当今大学生不太重视,认为与自己无关。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感兴趣的占3%,一般兴趣的占49%,毫无兴趣的占48%;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占7%,比较有影响的占51%,基本没影响的占42%。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需要改进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公共课教学,在很多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上百人的大班讲授属常见现象。这种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使得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成绩考核都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在课堂教授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且课时有限,教学多采用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有关实践课程难以有效展开,而成绩考核也难以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方式,多采取简单的闭卷考试方式,考核方法简单划一,难以反映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它的基本方法是坚持用唯物的、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表现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进步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问题,也是精神文明的问题,不仅仅涵盖了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身心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核心。高等教育的这一基本目标又决定了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由此又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始终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既要全面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和实践。

三、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1.更新教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是现今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把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公平、宽容、诚信、自主、自强、自律的自我意识和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真正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当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融入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点,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快乐地学习。

2.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的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因此,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适应时展的要求,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传授,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紧密结合现实案例,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探索专题讲授的教学方式,联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与迷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吸引力。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指导学生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3.拓展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在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下工夫,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用案例教学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除了课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互动以外,积极开展文献阅读、社会实践、小组讨论或班级辩论等活动,多渠道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

4.学习交流总结,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只有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科学发展的榜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示范效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影响。因此,努力承担教学教育重任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勇于创新,使课程教学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实现由“是什么”向“为什么”飞跃。如果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只是重复讲授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在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里,教师接受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知识,深入到实践中,经常地、及时地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只有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和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刑玲.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探究.文教资料:日旬刊,2010(8).

[2]熊荣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教育家,2009(2).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范文6

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助学者、学习者和信息三种要素构成。助学者一般指在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学科专家和受过培训的辅导者。学习者是指在学习共同体中从事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进行交流和反思的成员。信息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既包括知识、能力的交流,也包括情感的交流。

目前,建立社会道德学习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和助学者,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我们说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社会强化,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信息交流,学习者可以获取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会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在道德学习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增强成员归属感,这一点可以促进成员对共同体价值观的认同,感受规则的意义,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更直接的评定。因此,道德共同体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助学者道德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助学者在学校主要指教师,以前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而不注重自己的行为,也就谈不上好的教育效果了。在道德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教师首先是共同体的成员,首先是一个与学习者平等的行动者。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反省,在自我反省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并愿意自我反省。只有基于以行为基础的自我反省,师生对话才能真正促进双方的发展。此外,教师道德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是道德学习共同体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师共同体也为学生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很好的、直接的榜样。教师的道德霸权与道德放纵必然会阻碍道德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2.改变单一个别化学习方式,在团队学习中进行道德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是针对个人应做什么而不是群体应做什么。把学生放在集体中,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道德教育,在多样的集体活动中,通过思想和行动的“对话”得到来自集体的教育力量,这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教之所得。人类属于群居的生物,作为社会人,在集体中体会道德教育,是对其进行的最自然的教育方法。

3.要共同建构道德知识,营建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内外环境。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给个人德性提供良好、平等、和谐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这样良好的情感链条,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比较健康,他对人、对集体、对社会就有信任感。有信任就会有亲近感,就能够与人合作,道德就能得到发展。所以在道德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要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家长和老师要有联系和交流,不只是等待孩子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时才去弥补。好多出问题学生,一开始都已经暴露出问题,如果助学者能及时予以进行思想梳理,家长及时鼓励劝告,也不会出现让大家后悔莫及的事情。还有,学校所在的社区,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高校学生都是气血正旺的年轻人,如果社区的环境单纯、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年轻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学校。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家长、社区、学生作为道德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得到了同样的进步。